感悟网 导航

古代如何对帝王解释日食和月食现象 日食与月食是由于什么原因形成?

作者&投稿:元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对月食的观测与预报是什么?~

中国历史悠久,历代都有丰富的天象纪事。大约在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对日食和月食现象进行了记载。在河南安阳发掘出来的殷代最后都城遗址的文物——殷墟甲骨文中,记载着公元前1000多年前发生的日食和月食,这一记录比两河流域巴比伦王国的日食和月食记事要早得多。在我国春秋时期的242年里,至少记录了37次日食,经近代天文学家的计算,其中33次被证明是可靠的,成为古代最完整的日食记录。


我国古代人民不仅最早对日食和月食现象进行了记录,而且早在1500多年前就已进行过月食的预报。敦煌文献《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历日至十二年历日》为现知中国最早的月食预报材料.且推算得相当精确。在太平真君十二年历日中共提到2次月蚀,分别在公元451年4月2日和公元451年9月27日。经有关科学家的考证及推算,我国古代的这两次月食是月食预报而非月食记录。由于目前出土的历日中还没有这么早的月食预报,因此推断太平真君十二年历日上的这两次月食预报应是现知中国最早的月食预报材料。


中国历代有详尽记录天象观测结果的优秀传统。从汉代到元代就记录了596次日食,古代月食记录有2000次之多,月全食就有400次。国外关于日食的最早记录是在古巴比伦的建筑废墟当中,所记录的6次日食中最早的一次是在公元前911年。可是中国最早的日食记录却是在殷墟甲骨文中记载的,“癸酉贞,白夕有食,佳若?癸酉贞,日夕有食,非若?”那是在公元前1200年,在《春秋》一书中,242年日食的记录有37次,其中证明可靠的就有33次!中国的日食记录还特别详尽,对初亏、食甚、最大食分、复圆都有记录。古代的天文学家们还极其聪明地推算出了日食发生的周期,即交食周期为777个交点月(阳历月)、716个朔望月(阴历月)。这正是所谓纽康周期388.5个月的2倍。中国天文学家预报的日食准确度十分惊人,每到预报中的日食来临的日子,他们就教百姓置一盆水,以便在水盆中倒影里观察日食的全过程。西方科学家精心研究了中国天文学家的日食月食和其他天象的观测记录,建立了一门新的学科——历史天文学。


古代天文学家对月食的观测同样周密,记录同样详尽。最早的月食记录是古代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句诗:“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意思是发生了月食,这是正常的天体现象。这句诗指的是公元前776年8月发生的一次月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月食记录,古埃及出现月食记录是在公元前721年2月。关于月食发生的规律和成因,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也进行了探讨。古代的哲学著作《易经》说“月盈则食”,就是认识到月食多发生在满月的农历十五前后。东汉时期的大科学家张衡(78~139)对月食的解释就更清楚,说月亮由于太阳的照射才发光,月食是由于地球挡住了太阳光的缘故。


月食都发生在望(满月),但不是每逢望都有月食,这和每逢朔不都出现日食是同样的道理。


日食和月食统称交食。由日月食的原理可看出,交食的出现与日、地、月三者的会合运动密切相关,此会合运动具有周期性,所以日月食自然也应有周期性。交食的周期是古代巴比伦人发现的,叫做“沙罗周期”,为18年零11天多一点。即6585.32天。


中国古代的月食记载亦颇为丰富,最早在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上已发现有关于月食的记录,如“庚申,月有食”、“旬壬申夕,月有食”,等等。《逸周书》记有一次发生在公元前1137年1月29日的月食。更为可靠的月食记录见于《诗经·小雅》:“……彼月而食,则维其常;……”发生的时间为周幽王六年九月望日,即公元前776年8月21日,比同年中国发生的那次日食早半个月。有人认为,世界上最早的月食记录可能是公元前2283年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所记载的月食事件。


对月食现象的探索同样推动着人类认识的发展。


中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公元78~139年)一生颇多著作,其中《灵宪》一书可算是他对天文学贡献的代表作。在该书中,张衡较为准确地阐明了月食发生的成因:“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也……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谓暗虚。在星则星微,遇月则食。”在这段话中,张衡不仅已正确认识到月球因反射太阳光而生光,而且指出了月食天象出现的科学原理:满月之时,本应该能看到一轮圆月,但有的时候却看不到,其原因是日光被地球遮去。张衡还测得太阳和月球的角直径约为29′.5,这与现代测定值31′.5已经相差不大了。

日食是月球绕地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条直线,月球挡住了射到地球上去的太阳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在地球上月影里的人们开始看到阳光逐渐减弱,太阳面被圆的黑影遮住,天色转暗,全部遮住时,天空中可以看到最亮的恒星和行星,几分钟后,从月球黑影边缘逐渐露出阳光,开始生光、复圆。由于月球比地球小,只有在月影中的人们才能看到日食。月球把太阳全部挡住时发生日全食,遮住一部分时发生日偏食,遮住太阳中央部分发生日环食。发生日全食的延续时间不超过7分31秒。日环食的最长时间是12分24秒。法国的一位天文学家为了延迟观测日全食的时间,他乘坐超音速飞机追赶月亮的影子,使观测时间延长到了74分钟。我国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日食记录,公元前一千多年已有确切的日食记录。
日食、月食是光在天体中沿直线传播的典型例证。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不是每次都发生日食,发生日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日食总是发生在朔日(农历初一)。也不是所有朔日必定发生日食,因为月球运行的轨道(白道)和太阳运行的轨道(黄道)并不在一个平面上。白道平面和黄道平面有5°9′的夹角。如果在朔日,太阳和月球都移到白道和黄道的交点附近,太阳离交点处有一定的角度(日食限),就能发生日食,这是要满足的第二个条件。
由于月球、地球运行的轨道都不是正圆,日、月同地球之间的距离时近时远,所以太阳光被月球遮蔽形成的影子,在地球上可分成本影、伪本影(月球距地球较远时形成的)和半影。观测者处于本影范围内可看到日全食;在伪本影范围内可看到日环食;而在半影范围内只能看到日偏食。
日全食发生时,根据月球圆面同太阳圆面的位置关系,可分成五种食象:1.初亏。月球比太阳的视运动走得快。日食时月球追上太阳。月球东边缘刚刚同太阳西边缘相“接触”时叫做初亏,是第一次“外切”,是日食的开始;2.食既。初亏后大约一小时,月球的东边缘和太阳的东边缘相“内切”的时刻叫做食既,是日全食的开始,这时月球把整个太阳都遮住了;3.食甚。是太阳被食最深的时刻,月球中心移到同太阳中心最近;4.生光。月球西边缘和太阳西边缘相“内切”的时刻叫生光,是日全食的结束;从食既到生光一般只有二三分钟,最长不超过七分半钟;5.复圆。生光后大约一小时,月球西边缘和太阳东边缘相“接触”时叫做复圆,从这时起月球完全“脱离”太阳,日食结束。
月球表面有许多高山,月球边缘是不整齐的。在食既或者生光到来的瞬间月球边缘的山谷未能完全遮住太阳时,未遮住部分形成一个发光区,像一颗晶莹的“钻石”;周围淡红色的光圈构成钻戒的“指环”,整体看来,很像一枚镶嵌着璀璨宝石的钻戒。有时形成许多特别明亮的光线或光点,好像在太阳周围镶嵌一串珍珠,称作倍利珠(倍利是法国天文学家)。
无论是日偏食、日全食或日环食,时间都是很短的。在地球上能够看到日食的地区也很有限,这是因为月球比较小,它的本影也比较小而短,因而本影在地球上扫过的范围不广,时间不长,由于月球本影的平均长度(373293公里)小于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 (384400公里),就整个地球而言,日环食发生的次数多于日全食。
太阳的一部份为什么会消失了呢? 这是那部分的太阳刚好那时躲藏在月亮后面。 这是2005年的第一个日偏食也是到2006年三月前可观测到的最后一次日全食图。日食其间,太阳、月亮与地球是在一直线上。这次的日全食首先在南太平洋登场,可观测偏食的地区则跨越南美洲与靠南方的北美地区。上面这张影像的景物是由手持数字相机在上周五所拍摄的。美国 北卡罗莱那州 Holly山区在整日霏雨后,部分被食掉的太阳暂时地从满天乌云中穿出。拍摄了一连串的影像后,这张最佳的日食照片是与另一张没那么好但有飞机的照片数字合成而来。
以下是20世纪(1901-1999)发生全世界范围内日食的次数:
日偏食 78
日环食 73
日全食 71
混合食 6
总计 228
巴德膜 目前最流行,
0.012mm厚
目视:5.0 减光10000倍
摄影:3.8
期间,太阳不会发出任何特殊的射线。日食的观测常常被曲解,太阳不会预知地球上日食的发生,不会发出其它的射线,因此日食时待在室外并无害处。但看日偏食时应该 凝视还是匆匆一瞥呢?日食时太阳光虽比平时弱很多,但如若直视,对眼睛还是有伤害,可 能损伤眼角膜。人们由于好奇心,会凝视或斜视太阳。当然,日偏食还是很刺眼的,如果你 看太阳久一点,没等你反应过来你的眼角膜已经受损。日食时眼睛受损不是因为太阳的异常, 而是人们由于好奇而没注意保护措施。无论日食发生与否,都不要用眼睛直视太阳; 不要用所谓的“墨镜”; 不要用“太阳镜”,甚至几个叠放也不行;不要看太阳在镜子或水面的像;
用14号焊接镜看太阳; 用有特殊涂层的迈拉镜观看,这可以从著名的天文馆或科学博物馆获得;构制一个孔式投射器。
对古代人而言,日食是十分可怕的。如果你能了解太阳对粮食耕种、日常生活的影响, 你就会关心天上的太阳为什么突然不见了。中国古代认为日食是因为一条龙吞掉了太阳,其 它的文明也认为这是不祥之兆,有许多“解决方法”:打鼓、朝天空射箭、拿物或人祭祀等。 据传,曾经有一次致命的日食报告错误。这是说公元前二世纪的两个中国天文家由于 一些原因没报告日食。那时的中国帝王认为自己是天子,十分重视天象,认为那是上天给的 暗示,因此他请了一批天文家定期观测天象。那时彗星和流星不能被预言,但日食是可以预 测的。两位天文家没有告诉帝王日食这一重大天象的发生,帝王盛怒,将两人斩首示众。那时的天文学家比现在危险得多。
日珥
日珥是突出在日面边缘外面的一种太阳活动现象。日珥出现时,大气层的色球酷似燃烧着的草原,玫瑰红色的舌状气体如烈火升腾,形状千资百态,有的如浮云,有的似拱桥,有的像喷泉,有的酷似团团草丛,有的美如节日礼花,而整体看来它们的形状恰似贴附在太阳边缘的耳环,由此得名为“日珥”。 日珥的上升高度约几万公里,大的日珥可高于日面几十万公里,一般长约20万公里,个别的可达150万公里。日珥的亮度要比太阳光球层暗弱得多,所以平时不能用肉眼观测到它,只有在日全食时才能直接看到。 日珥是非常奇特的太阳活动现象,其温度在5000~8000K之间,大多数日珥物质升到一定高度后,慢慢地降落到日面上,但也有一些日珥物质漂浮在温度高达200万K的日冕低层,即不附落,也不瓦解,就像炉火熊熊的炼钢炉内居然有一块不化的冰一样奇怪,而且,日珥物质的密度比日冕高出1000~10000倍,两者居然能共存几个月,实在令人费解。
日冕
太阳最外层的大气称为日冕。日冕延伸的范围达到太阳直径的几倍到几十倍。在太阳活动极大年,日冕接近圆形;在太阳宁静年则呈椭圆形。
b]日冕中有大片不规则的暗黑区域,叫冕洞。冕洞是日冕中气体密度较低的区域。冕洞分为三种:极区冕洞,孤立冕洞,延伸冕洞。太阳能以太阳风----物质粒子流的形式失去物质。冕洞是高速太阳风的重要源泉。 日冕物质抛射是发生在日冕的非常宏观庞大的物质和磁场结构,它是大尺度致密等离子体的突然爆发现象。对地球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它。当太阳上有强烈爆发和日冕物质抛射时,太阳风携带着的强大等离子流可能到达地球极区。这时,地球两极就出现极光。极光的形态千变万化。太阳系内某些具有磁场的行星上也有极光。发生在日冕的耀斑叫X射线耀斑,它的波长只有1~8埃或更短。它直接引起地球电离层骚扰,从而影响地球短波通讯。
日浪
太阳光球层物质的一种抛射现象。通常发生在太阳黑子上空,具有很强的重复出现的本领,当一次冲浪沿上升的路径下落后,又会触发新的冲浪腾空而起,如此重复不断,但其规模和高度则一次比一次小,直至消失。位于日面边缘的冲浪表现为一个小而明亮的小丘,顶部以尖钉形状向外急速增长。上升的高度各不相等,小冲浪只有区区几百公里,大冲浪则可达5000公里,最大的竟达1~2万公里。抛射的最大速度每秒可达100~200公里,要比最快的侦察机快100多倍。当它们到达最高点后,受太阳引力的影响,便开始下降,直至返回到太阳表面。人们从高分辨率的观测资料中发现,冲浪是由非常小的一束纤维组成,每条纤维间相距很小,作为整体一起发亮,一起运动。
太阳活动预报
日地空间环境状态的变化对现代生活、生产所依赖的现代尖端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前面已提到,X射线耀斑直接引起地球电离层骚扰,从而影响地球短波通讯。太阳质子事件会危及宇航员和宇宙飞行器上的传感器及控制设备,对在高纬地区飞行的旅客和乘务人员也构成辐射威胁。另外有人统计,剧烈的太阳活动与地震、火山爆发、旱涝灾害、心脏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及交通事故都有关系。 所以,太阳活动和日地物理预报是非常重要的。太阳活动预报分为长期、中期、短期预报和警报。日地空间环境作为系统的科学研究对象是在1957年人类进入太空开始的。50至70年代是探索阶段,人们逐步认识到太空环境的重要性。在大量探测的基础上建立了描述环境的静态模式,对一些重大的航天活动做了安全性的预报。80年代以后,在需求的推动下,日地空间环境的研究得到迅速的发展。自1979年开始每隔四年一次的国际日地预报会议均如期举行,规模逐次扩大。为了联合和协调各主要国家的工作,成立了联合的预报中心。总部设在美国,有10个区域警报中心分布于全球。我们 北京区域警报中心是其中之一。进入90年代以后科学家们形象地称之为“空间天气”。
太阳活动周期
这一周期平均为22年,它包含两个11年的太阳黑子周期,在每个周期中,太阳黑子的磁极极性相反,而其他各种日面现象的变化也象黑子一样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这些日面现象包括日珥、耀斑和磁效应等的频数起伏,磁效应则包括极光和对地球上无线电干扰的增强。太阳黑子的11年基本周期(有时也称为太阳活动周)是施瓦贝于1843年宣布发现的。有人企图把太阳活动周期同其他各种现象的变化联系在一起,如太阳直径的微小变化。甚至树木年轮的变化都同太阳活动周期有关。
日斑[sunspot] 即太阳黑子。
在太阳的光球层上,有一些旋涡状的气流,像是一个浅盘,中间下凹,看起来是黑色的,这些旋涡状气流就是太阳黑子。黑子本身并不黑,之所以看得黑是因为比起光球来,它的温度要低一、二千度,在更加明亮的光球衬托下,它就成为看起来像是没有什么亮光的、暗黑的黑子了。
太阳黑子是在太阳的光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中最基本,最明显的活动现象。一般认为,太阳黑子实际上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温度大约为4500摄氏度。因为比太阳的光球层表面温度要低,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点。太阳黑子很少单独活动。常常成群出现
[编辑本段]【最早的日食记录】
公元前1217年5月26日,居住在我国河南省安阳的人们,正在从事着各种各样的正常活动,可是一件惊人的事情发生了。人们仰望天空,之间光芒四射的太阳,突然产生了缺口,光色也暗淡下来。但是,在缺了很大一部分后,却又开始复原了。这就是人类历史上关于日食的最早记录。它刻在一片甲骨文上。
我国古代对日食的观察,保持了纪录的连续性。例如在《春秋》这本编年史终究记载了有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244年中的37次日食。从公元3世纪开始对于日食的记录,更是一直延续到近代,长达一千六七百年之久。
[编辑本段]【持续时间最长的日食】
日食(月亮界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持续的最长时间为7分31秒。1955年发生在费城西部持续时间为7分8秒的日蚀是近年最长的一次。据预测,2186年大西洋中部地区将发生一次持续时间7分29秒的日蚀。1995年,泰国曼谷的一次日蚀中,一位母亲和孩子被摄影照片,这次日蚀在该国某些地区为日全蚀。月蚀(月亮运行进入地球的阻影)持续的最长时间为1小时47分。2000年7月16日,在北美的西海岸人们看到这种景象。
由于月球、地球运行的轨道都不是正圆,日、月同地球之间的距离时近时远,所以太阳光被月球遮蔽形成的影子,在地球上可分成本影、伪本影(月球距地球较远时形成的)和半影。观测者处于本影范围内可看到日全食;在伪本影范围内可看到日环食;而在半影范围内只能看到日偏食。
我国今年的日食
八月一日,我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壮观-日食
日全食的发生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时间节点:初亏,月球靠近太阳之时, 月球的视圆面第一次和太阳视圆面相外切的时刻,即日食开始;食甚,月球中心和太阳中心距离最近的时刻,此时,看到太阳被遮掩的部分最大。日全食时,食甚即为太阳被完全遮住之时;复圆,月球的视圆面第二次和太阳视圆面相外切的时刻,即该地方见食结束。
以下是我国主要城市可见日食的时间表,其中时间为北京时间,“——”则代表该城市无法见到日全食发生的那个特定的时间点。无法看到食甚的公众将能看到带食日落的美妙场景,而能够看到食甚的公众则相对较为幸运,他们可看到太阳被月亮完全遮住时的情景。当然,最幸运的要数能够看到复圆的公众,因为他们能够看到整个日全食的发生过程。
日食
日食是月球绕地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条直线,月球挡住了射到地球上去的太阳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在地球上月影里的人们开始看到阳光逐渐减弱,太阳面被圆的黑影遮住,天色转暗,全部遮住时,天空中可以看到最亮的恒星和行星,几分钟后,从月球黑影边缘逐渐露出阳光,开始生光、复圆。由于月球比地球小,只有在月影中的人们才能看到日食。月球把太阳全部挡住时发生日全食,遮住一部分时发生日偏食,遮住太阳中央部分发生日环食。发生日全食的延续时间不超过7分31秒。日环食的最长时间是12分24秒。法国的一位天文学家为了延迟观测日全食的时间,他乘坐超音速飞机追赶月亮的影子,使观测时间延长到了74分钟。中国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日食记录,公元前一千多年已有确切的日食记录。
日食
日食的形成所谓"食"就是指一个天体被另一个天体或其黑影全部或部分掩遮的天文景象。日食主要有日全食、日偏食及日环食三种。日食发生的原理是地球上的局部地区被月影所遮盖而造成的。日食必发生在朔日,即农历的初一(朔)。这是因为只有在那一天,月亮才会出现在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连线上,这样才有可能使月球挡住太阳而形成日食。同样地,月食一定出现在望日,即农历十五。
每个月的初一都会有日食,不是每个月的十五都会有月食。这是因为除了上面的条件外,影响日食和月食出现的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我们把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称为黄道,把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称为白道。黄道平面与白道平面不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平均有5°09′的夹角,并且随时发生变化。只有当月球运行到黄道和白道的升交点和降交点附近时,才会发生日食。日食的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而只有日全食才拥有全部过程,日偏食和日环食则没有食既和生光。初亏:太阳与月球第一次外切,太阳光球西面刚切入月球东面的时刻。食既:太阳与月球第一次内切,太阳光球刚完全被月球掩蔽的时刻。食甚:月球中心与太阳中心距离最小的时刻。生光:太阳与月球第二次内切,太阳光球刚从月球西面露出来的时刻。复圆:太阳与月球第二次外切,太阳光球刚完全离开月球背后的时刻。初亏、食既、生光和复圆又分别称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接触。
相关种类编辑本段回目录
日食
日食共有三种,即:日偏食、日环食和日全食。月球遮住太阳的一部分叫日偏食。月球只遮住太阳的中心部分,在太阳周围还露出一圈日面,好象一个光环似的叫日环食。太阳被完全遮住的叫日全食。这三种不同的日食的发生跟太阳、月球和地球三者的相互变化着的位置有关,并且也决定于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变化。
月球比太阳小得多,它的直径大约是太阳直径的四百分之一,而月球与地球间距离也差不多是太阳与地球间距离的四百分之一,所以从地球上看,月亮与太阳的圆面大小差不多相等,因而能把遮住而发生日食。
地球公转和月球公转轨道都是椭圆,不论是太阳与地球间距离,还是月球与地球间距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有时比较远,有时又比较近,因此月球本影的长短也不一样,月球本影最长时有379660公里,最短时为367000 公里,而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最近时为356700公里,最远时达406700公里。如果某个时刻月球本影比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大,地球上被月球本影扫过的地带就可以看到日全食。如果月球本影比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小,月球本影的尖端到不了地球的表面,那么在影尖延长出来的小影锥(叫伪本影)扫过的地带可以看到日环食。被月球半影扫过的地带均可以看到日偏食,在偏食区内离全食区越近,偏食的程度产生现象编辑本段回目录
日食
日食发生时的影响及现象发生日全食时,光线穿过树叶的缝隙投影出新月的影子。发生日全食时,动物常常准备睡觉,或行为异常。发生日全食时,当地的温度通常会下降至少20度以上。当99%的太阳表面被覆盖时,能看到的晨昏蒙影现象。在日全食期间,地平线的周围会有一个窄的光带,这是因为观察者并不是直接站在月亮的影子下面,地球和月亮有一定的距离。在现代的原子钟出现之前,天文学家通过对日食的古代记录进行研究,发现地球旋转的周期每个世纪变慢了0.001秒。
规律与周期编辑本段回目录
日食
日食的规律与周期由于地球绕太阳和月亮绕地球的公转运动和黄白交点的移动都是有规律的,所以相隔一定的时间就会发生一次大致类似的日、月食。早在古代,巴比伦人就根据对日食和月食的长期统计,发现了日、月食的循环周期为233个朔望月,也就是18年11又1/3日,即沙罗周期。日食(月亮界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持续的最长时间为7分31秒。1955年发生在费城西部持续时间为7分8秒的日蚀是近年最长的一次。据预测,2186年大西洋中部地区将发生一次持续时间7分29秒的日蚀。1995年,泰国曼谷的一次日蚀中,一位母亲和孩子被摄影照片,这次日蚀在该国某些地区为日全蚀。月蚀(月亮运行进入地球的阻影)持续的最长时间为1小时47分。2000年7月16日,在北美的西海岸人们看到这种景象。由于月球、地球运行的轨道都不是正圆,日、月同地球之间的距离时近时远,所以太阳光被月球遮蔽形成的影子,在地球上可分成本影、伪本影(月球距地球较远时形成的)和半影。观测者处于本影范围内可看到日全食;在伪本影范围内可看到日环食;而在半影范围内只能看到日偏食。
观测方法编辑本段回目录
日食
观测日食,不要用眼睛直接正对着太阳观看。几十年前,就因为直接用眼睛看日食,德国有几十人双目失明!直接用眼睛看早日食为什么会伤害眼睛甚至使人双目失明?原来太阳光以及其中看不见的红外线中包含大量的热能,被物体吸收后会产生大量的热。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用眼睛直接看太阳,即使只看短短的一刹那,眼睛就会受到很大的刺激,好久好久眼前一片昏暗,很难恢复过来,这是因为眼睛里有一个水晶体,它能起聚光镜的作用。对准太阳看,太阳的热能被它聚集在眼底的视网膜上,就会觉得刺眼;如果经过一些时间后,视网膜就会被烧伤而失去视力。在发生日食时,大部分时间都是偏食,月亮只挡住了一部分太阳,剩下的部分仍然和平常一样,所以直接用眼睛看的时间长了,同样会烧伤眼晴的。通常可用一块涂了黑的玻璃放在眼睛前面看(或者把玻璃放在烟火上面熏黑)。墨层的厚度要均匀,能使眼睛透过它而看到太阳成为古铜色,看上去既不刺眼,又能看清楚。有时也把加了墨汁的水倒人盆中,观看映在水中的太阳。也有的拿完全曝光的相片底片,几个叠在一起观看。用望远镜观看的人,必须在镜片前加上滤光片,原理也同样是为了减弱太阳光, 使它不致烧伤眼睛。但无论如何绝对不能把眼睛凑近望远镜直接去看太阳,否则就会把你的眼晴烧伤。在不观测时,不要将望远镜或相机指向太阳,并须盖上镜头盖,以免镜头过分吸热,导致爆裂。
神话故事编辑本段回目录
日食
对古代人而言,日食是十分可怕的。如果你能了解太阳对粮食耕种、日常生活的影响,你就会关心天上的太阳为什么突然不见了。中国古代认为日食是因为一条龙吞掉了太阳,其它的文明也认为这是不祥之兆,有许多“解决方法”:打鼓、朝天空射箭、拿物或人祭祀等。据传,曾经有一次致命的日食报告错误。这是说公元前二世纪的两个中国天文家由于一些原因没报告日食。那时的中国帝王认为自己是天子,十分重视天象,认为那是上天给的暗示,因此他请了一批天文家定期观测天象。那时彗星和流星不能被预言,但日食是可以预测的。两位天文家没有告诉帝王日食这一重大天象的发生,帝王盛怒,将两人斩首示众。那时的天文学家比现在危险得多。

历史记载编辑本段回目录

日食
日食,尤其是日全食是最引人注目的天象之一。中国古人早在三千多年以前,就对日食现象做了记载。最早的记载是《书经·胤征篇》,据考证,这次日食大概发生于夏代仲康元年。 公元前1217年5月26日,居住在中国河南省安阳的人们,正在从事着各种各样的正常活动,可是一件惊人的事情发生了。人们仰望天空,之间光芒四射的太阳,突然产生了缺口,光色也暗淡下来。但是,在缺了很大一部分后,却又开始复原了。这就是人类历史上关于日食的最早记录。它刻在一片甲骨文上。我国古代对日食的观察,保持了纪录的连续性。例如在《春秋》这本编年史终究记载了有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244年中的37次日食。从公元3世纪开始对于日食的记录,更是一直延续到近代,长达一千六七百年之久。



在出土的商代甲骨卜辞中,被认定的日食纪事有5次。这是发生在公元前14世纪至12世纪之间的日食纪事。
在古书《诗经·小雅》中,也有日食纪事:"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据考证,这次日食发生在周幽王六年,即公元前776年9月6日。
到了汉代,就不只是记录日食发生的时间了,对日食时的太阳位置、起止时刻、见食时间、食分(即日面所食部分占整个日面的比例)以及日食初亏所起的方位等,也多做明确记录。

古人讲究“天人感应”,简单点说就是:人在做,天在看,做的好有奖励,做的坏有惩罚,而日食月食包括各种星象异常就是老天爷发的信号!

中国人自夏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关注记录日食了,商代出土的甲骨文对日食都有明确记载,时间次数等等记载的比较详细。

国家出现日食月食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尤其是皇帝,自诩天子,受命于天,天就是你的领导,日食月食出现说明领导对你的工作不满意,你要拿出态度,立即改正。

“日变修德,月变省刑,星变结和”翻译过来就是:日食后该增加德行,月食后该减少刑罚,异常星象后应该讲究和谐。唐代大星象学家李淳风就认为:发生日食是皇帝失德,奸党当道表现,如果发生日全食,那就麻烦大了,意味着要国亡君死,天下大乱,城池沦陷,疆土丢失。汉文帝年间曾经连续发生三次日食,把汉文帝吓的要死,一代贤主,尚且如此心虚,其他皇帝可想而知。

一般这种情况下,国君要换上素服,停止娱乐活动,降低膳食标准,临时住在偏房中闭门思过,甚至还要下罪己诏,广泛征求臣民的批评建议,采取赦免罪犯,减轻赋税等具体措施以示悔改的诚意。

当然也有例外的:东汉和帝年间,外戚窦宪把持朝政,恰好赶上日食,大臣趁机鼓噪说是臣子压主,天降灾祸,必须铲除奸党,结果汉和帝刘肇趁机除掉窦氏一家,重掌大权坏事变好事。

比较而言,月食虽然也不是什么好事,但是古代对月食没有日食那么重视,例如“春秋”就只记载日食而没有记载月食,反倒是普通老百姓一看到“天狗食月”就十分激动,敲锣打鼓想着把狗撵走。

正因为日食月食这些特殊含义,也就成为一些野心家或者是起义家造反的由头,例如西汉哀帝年间,自然灾害比较多,还爆发了日食,就被王莽拿来做西汉气数将尽的理由。

凡此种种,都是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情况下人的一种臆想,时至今日,日食月食已经成为天文爱好者甚至普罗大众喜闻乐见的自然 现象,并没有太多含义。



解释这个需要按朝代来:在先秦时期,不需要怎么解释。孔子有子不语怪力乱神。荀子有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到了秦汉时期,天人感应学说盛行,一定程度上在限制王权,借天灾来对抗王政。

一定程度上又神化王权。基本上就是把风调雨顺和君王得失联系起来,这种反常自然现象,一般是告诫君王某某政策不合适;如果是攻击异己,可以说某某大臣掩君之光,有蔽日之嫌。 如果是阿谀奉承皇帝的话,也可以解释为二日不相见云云。

古人讲究“天人感应”,简单点说就是:人在做,天在看,做的好有奖励,做的坏有惩罚,而日食月食包括各种星象异常就是老天爷发的信号!

中国人自夏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关注记录日食了,商代出土的甲骨文对日食都有明确记载,时间次数等等记载的比较详细。

国家出现日食月食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尤其是皇帝,自诩天子,受命于天,天就是你的领导,日食月食出现说明领导对你的工作不满意,你要拿出态度,立即改正。

“日变修德,月变省刑,星变结和”翻译过来就是:日食后该增加德行,月食后该减少刑罚,异常星象后应该讲究和谐。

唐代大星象学家李淳风就认为:发生日食是皇帝失德,奸党当道表现,如果发生日全食,那就麻烦大了,意味着要国亡君死,天下大乱,城池沦陷,疆土丢失。汉文帝年间曾经连续发生三次日食,把汉文帝吓的要死,一代贤主,尚且如此心虚,其他皇帝可想而知。

一般这种情况下,国君要换上素服,停止娱乐活动,降低膳食标准,临时住在偏房中闭门思过,甚至还要下罪己诏,广泛征求臣民的批评建议,采取赦免罪犯,减轻赋税等具体措施以示悔改的诚意。

当然也有例外的:东汉和帝年间,外戚窦宪把持朝政,恰好赶上日食,大臣趁机鼓噪说是臣子压主,天降灾祸,必须铲除奸党,结果汉和帝刘肇趁机除掉窦氏一家,重掌大权坏事变好事。

比较而言,月食虽然也不是什么好事,但是古代对月食没有日食那么重视,例如“春秋”就只记载日食而没有记载月食,反倒是普通老百姓一看到“天狗食月”就十分激动,敲锣打鼓想着把狗撵走。

正因为日食月食这些特殊含义,也就成为一些野心家或者是起义家造反的由头,例如西汉哀帝年间,自然灾害比较多,还爆发了日食,就被王莽拿来做西汉气数将尽的理由。

凡此种种,都是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情况下人的一种臆想,时至今日,日食月食已经成为天文爱好者甚至普罗大众喜闻乐见的自然 现象,并没有太多含义。



在先秦时期,不需要怎么解释。孔子有子不语怪力乱神。荀子有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到了秦汉时期,天人感应学说盛行,一定程度上在限制王权,借天灾来对抗王政。一定程度上又神化王权。基本上就是把风调雨顺和君王得失联系起来,这种反常自然现象,一般是告诫君王某某政策不合适;如果是攻击异己,可以说某某大臣掩君之光,有蔽日之嫌。 如果是阿谀奉承皇帝的话,也可以解释为二日不相见云云。

《古代如何对帝王解释日食和月食现象》
答:国家出现日食月食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尤其是皇帝,自诩天子,受命于天,天就是你的领导,日食月食出现说明领导对你的工作不满意,你要拿出态度,立即改正。“日变修德,月变省刑,星变结和”翻译过来就是:日食后该增加德行,月食后该减少刑罚,异常星象后应该讲究和谐。唐代大星象学家李淳风就认为:发...

《古代如何对帝王解释日食和月食现象》
答:3. 古代国家出现日食月食被认为是对皇帝的大事,皇帝被视为天子,若出现这些现象,意味着天意对皇帝的不满,皇帝需反省并改正。4. 古人认为日食后皇帝应修养德行,月食后应减轻刑罚,星象异常时应追求和谐。5. 唐代天文学家李淳风提出,日食是皇帝失德的表现,若发生日全食,则预示着国亡君死,天下大乱。

《古代人是怎样看“日全食”》
答:1. 古代人把“日全食”俗称“天狗食日”。“日”代表天帝,皇帝是天之子。如果出现日食,就是妖孽侵犯皇帝统治的凶兆。唐朝《推背图》李淳风认为,发生日食是皇帝失德,奸党当道表现,日全食一般应念在国亡君死,天下大乱,城池沦陷,疆土丢失。如夏朝日全食天下大乱,唐朝日食安史之乱,1842年日全食鸦片...

《在中国古代,日食代表了什么,对传统学问知》
答:中国人对日食的科学解释为阴侵阳,中国很早就知道视为「阴」的月亮,遮蔽了视为「阳」的太阳,而造成日食现象。 古时候有「月盈则食」的说法,意指月食现象发生都是在满月之时。 日食发生时,中国古代朝廷也会有所行动;中国人认为天代表大自然,太阳在大自然里有着最崇高的地位,皇帝称为天子,则...

《日全食或月全食》
答:(日食后该增加德行,月食后该减少刑罚,异常星象后应该讲究和谐)。国君照例要换上素服,停止娱乐活动,降低膳食标准,临时住在偏房中闭门思过,甚至还要下罪己诏,广泛征求臣民的批评建议,采取赦免罪犯,减轻赋税等具体措施以示悔改的诚意。意味帝王之位 有变,天降大灾,或是帝王犯了错,意味凶!

《古代中国人怎么解释月食现象?》
答:古代中国人怎么解释月食现象? 这种天象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月全食”。人类很早就注意到它,古代中国人也不例外。从出土的商代甲骨文卜辞中,人们已经识读出好几次月食的记录。在诗经中,也有“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的诗句,看样子,上古时代的中国人对这种天象就相当熟悉并已经记录在案。现在任何...

《古代人是怎么解释日环食这一现象》
答:古书记载 日食与月食是自古就有的自然天象,世界上的文明古国多有这方面的记载。在巴比伦和尼涅维亚的废墟中所得的陶土器皿和断裂的石碑上,有六次古代日食的记载。其中最早的一次于公元前911年发生。曾有人认为,这是 世界上最古的一次日食记载。我国儒家经典《尚书》的《胤征》篇记载了一次日食事件:...

《古代人是怎么解释日环食这一现象》
答:在古代,人们对于日环食这一天文现象有着不同的解释和理解。中国的古文献中,《尚书》的《胤征》篇记载了一次日食事件,发生在仲康时代,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左右。当时,有两个负责观测天地四时之官的官员,名为羲和。他们因为疏忽职守,未能预测到日食的发生,而在日食当天却醉酒失职。根据当时的政典,...

《古代人是怎么解释日环食这一现象》
答:2:古代西方一次日食中止一场战争,西洋最有名的故事记载是在西元前585年。米提斯与利比亚两族打仗,打到一半时 忽然间太阳消失不见了,两族族人害怕灾祸的到来,终于达成美好的结果- -两族讲和通婚。对于日食现象的看法,除了大溪地人把日食当成正面意义外,其他的国 家都将他作 负面的解释。譬如...

《月食古代代表什么意思》
答:在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内,月食都被视为“天狗吃月亮”,即便后来天官从天象角度观测日月盈亏,也在“天人合一”思维下与人间之事联系起来,被认为是“灾异”的一种。既然日月盈亏和世俗人间联系起来,那么自然不能不珍而重之,疏忽了日月食这种事可不是闹着玩的,搞不好就会掉脑袋。比如,夏朝天官...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