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语文虚词有哪些?有哪些意思和用法? 汉语中的"虚词"是什么意思,共有几大类?分别是什么?

作者&投稿:燕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语文虚词有哪些?有哪些意思和用法?~

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文言词汇,整理了虚词18个:
而:连词
代词,通“尔”,你、你的
语气助词,用于句末
乎:语气助词,用于句末
介词,和“于”的用法相近
其:代词
副词
连词
助词,不必译出
且:副词
连词
然:连词
代词,“这样”
助词
所:结构助词
为:介词
语气助词
焉:助词
代词
作兼词,常在句末
也:语气助词,用于句末或句中
以:介词
连词,表顺接
祝词,无实在意

通“已”
矣:语气助词,多用于句末,有时也用于句
因:介词
副词,“于是”、“就”
于:介词
与:介词
连词
句末语气词
哉:语气助词
则:连词
者:结构助词语气助词
之:助词
代词

  虚词
  开放分类: 词语、语文、词汇、汉语、词典

  1、词典释义
  xūcí
  (1)
  [function word,empty word;form word] :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汉语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
  (2)
  [boastful words]:虚夸不实的言辞。

  2、语文名词
  “实词”的对称。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根据能同哪些实词或短语发生关系,发生什么样的关系,可以把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见“《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副词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不能修饰名词。介词不能单独充当谓语;经常附着在名词、代词、动词前边组成介词结构;有些介词可附着在动词后构成一个整体,相当于一个动词。

  古虚词是在汉语中没有实际意义的字,其中一部分相当于现代的虚词。虚词不能独立成句,只有配合实词来完成语法结构。虚词对实词有协助作用,这类词包含介、连、助、叹、副、象声六大类。虚词在联句中的作用非同小可,有的联只因一虚词之差,便谬之千里。巧妙运用虚词,可使联句增色,情趣斐然。

  请看下联:
  君恩似海矣;
  臣节如山乎。

  原来此联是明末陕西总督洪承畴的门联,原本无联句尾处两虚字,为“君恩似海,臣节如山”,是一副表白自己、歌颂皇恩的对联。洪承畴后来投敌卖国,遭人唾弃,便有人在原联句尾添此“矣”、“乎”二字,其意即大相径庭,成为一副绝妙的讽刺联。

  再看这样一副对联: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这副对联是王湘绮写的讽刺袁世凯的,被近代人称为名联。联中嵌入“民国总统”四字,并在联尾点出“不是东西”,上联的“也“字和下联的“之”字都运用得很好,如去掉虚字,则难称佳作。

  以虚字入联,多用于古人祠堂、集字集句联。如山东济宁子路祠联:
  允矣圣人之徒,闻善则行,闻过则喜;
  大哉夫子之勇,见危必拯,见义必为。
  --------------------------------------------------------------------------------------------
  虚词有什么作用?用以构成文句,工整文意,例如耳、目是实字,若夹配以“而”“之”二字,联成“耳而目之”,就有灵动活跃之义。唐代刘知几说:“夫人枢机之发,+ +不穷,必有徐音足句,为其始末。是以伊、唯、夫、盖,发语之端也;焉、哉、矣、兮,断句之助也。去之则言语不足,加之则章句获全。”(《史通》卷六《浮词》)所以古书用虚词以足成文句,工整文意,随所可见。例如用“为”字,《左传·襄公十七年》:“而何以田为?”《左传·襄公二十二年》:“何以圣为?”《国语·晋语》:“将何治为?”《荀子·议兵》:“……何以兵为?”皆因句末,不加为字,不能成句。还有加“唯”字,《书经·皋陶谟》“百工唯时”,以及《召诰》“无疆唯休”,只“时”与“休”不成句,加“唯”以成之。再有加“或”字,《诗经·小雅·天保》:“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此句若省“或”字,仅“无不尔承”,则文义匆促,加“或”字,语气缓和。若加“之”字,约分为三种:
  1.加“之”字语句联用,增强语气。宋人陈叔方说:“老子云:‘……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叠八‘之’字,无穷之用,只在于用一助语中耳。”(《颖川语小》)
  2.为句尾虚指,联字见意。《诗经·裳裳者华》:“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维其有之,是以似之。”六句中用八个“之”字,显而易见,少“之”字则文意不整。
  3.在句中用“之”字,以工整文句,《诗经》上到处见之。如《诗经·小雅·正月》:“瞻乌爰止,于谁之屋?”用一“之”字,使句子工整。《诗经》中“之”字甚多,据黎锦熙先生统计,《诗经》用之字共1039个,其中动词4个,形容词52个,代名词400个,介助词583个,以介助词为最多。(见黎锦熙《汉语解释词论文集》)除文字用之字为语助外,印文题额也用之字。例如宋太祖赵匡胤见开封城门额有“朱雀之门”,便问赵普何不写朱雀门,加之字何用,赵答以助语。印章亦多加之”字。如汉代人好以五字为印文,若位在丞相,印文为丞相之印章。后世印文取其偶数,平正,印文多用之字,如单名不足四字,则为“口口之印”。(参见《履斋示儿编》卷十二“印文榜额有之字”条)今人尚有用之。又一句用之字和其他字以成句亦常有之。如《诗经·邶风·雄雉》“道之云远”,以及《瞻印》:“人之云亡”,只用“道远”和“人亡”四字不能成句,加此二之字以成之,诗文中类此颇多。
  文章必用虚词才能成文。清刘淇《助字辨略·自序》说:“构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骨,而虚字其性情也。盖文以代言,取肖神理,抗坠之际,轩轾异情,虚字一乖,判于燕越,柳柳州(柳宗元)所由发哂于杜温夫者邪!”(杜温夫之事见后)这里说古代文言,必用实和虚字,且“虚字一乘,判于燕越”,充分表明虚词的重要性。本来,“实”和“虚”具有相反的意义,而相反正足以相成,好像真、善、美的反面是假、恶、丑,没有假、恶、丑,就没有真、善、美。
  虚词由实词而来(详后),它们都是假借字,如也、者、矣、尔、耳、乎、邪、焉、哉、之、以、于等字,今日所用都无原来的意义。清郝懿行说:“凡语词(虚助词)之字,多非本义,但取其声。”(《尔雅义疏·释诂下》)所以虚词有不定的“间”字意义,在句中固为“间”,在句首(如发词、转折词)和句尾(如歇语词)亦为“间”。不论它是“中间”“首间”“尾间”,都非其本义,发生了质的变化。变了质的字,不能从其本义去解,而由其所处的位置和读音以释其义。例如“所”字,原为伐木声或举木声,本义为动词,假借变为名词的“处所”,如派出所、卫生所,由处所引申而变为虚词,如“予所否者”,作“若”字义,发生质变,与本义无关。
  我尝读刘淇《助字辨略》、王引之《经传释词》和杨树达《词诠》等书,他们解释虚词一字多至十余义,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也不说明其所以然,乃至写此书时反复思考,始知其所以然。清朱骏声说假借的虚词,是“依声托事,谊不在形而在音。意不在字而在神,神似,则字原不拘,音肖则形可不论”(《说文通训定声》卷一《假借》)。例如《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尚书·微子》之“何其”,皆当读基字浊音。音在“基其”之间,盖语辞之有音无字者,虚词只取其音,甚至只有音无字,或在字音之间。故《尔雅》说:“虚,间也。孔、魄、哉、延、无、之,言间也。”所谓间,即虚词处于字和音之间,如处于“基其”二字之间,不是基也不是其,只把它们读浊音就对了。可知假借的虚词用法,不在字而在音。义随音转,音也随意转。所以解读古书中的文言文,理解虚词的作用和假借,至关重要。把握虚词之义,要结合上下文句语气和意义而定。不是斤斤计较于一义,也不能随便取义。
  虚词主要分为歇尾词、连接词、介词、系词、感叹词、发词、副词等。在此着重就歇尾词、连接词顺次论之……(以下略)。(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10-412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

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文言词汇,整理了虚词18个:

而:连词 代词,通“尔”,你、你的 语气助词,用于句末

乎:语气助词,用于句末 介词,和“于”的用法相近

其:代词 副词 连词 助词,不必译出

且:副词 连词

然:连词 代词,“这样” 助词

所:结构助词

为:介词 语气助词

焉:助词 代词 作兼词,常在句末

也:语气助词,用于句末或句中

以:介词 连词,表顺接 祝词,无实在意
义 通“已”

矣:语气助词,多用于句末,有时也用于句

因:介词 副词,“于是”、“就”

于:介词

与:介词 连词 句末语气词

哉:语气助词

则:连词

者:结构助词语气助词

之:助词 代词

虚词有好多啊,什么“的,得,地,了”太多了,虚词就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这是现代文中的。古文中的,高中要求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用法好多呢,我有本书就是讲文言虚词的,你有时间可以买本看看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副词例外),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除外)。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语法关系。汉语的虚词主要有六种:副词、助词、连词、介词、叹词、拟声词。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虚词的数量都相对较少,但作用却很大。
(一)副词:在句中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趋向等的词。如:很、非常、一律、也、将来等。在虚词中,副词是唯一能独立作句子成分的词,并且有少数副词(比如“不、没有、也许、大概”等)也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词特点。(注:汉语的副词与英语不同,在英语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词都是副词,但在汉语中副词可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形容词同样也可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
(二)助词:在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现代汉语中的助词主要有:“的”、“地”、“得”、“着”、“了”、“过”。文言文中助词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之”、“者”等。
连词:在句中起连接作用的词,连词往往标示词、短语、句子、句群、语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如:虽然、但是、因此、无论等。连词常常成对搭配使用或与副词搭配使用,如:“因为……所以……”、“即使……也……”、“只有……才……”等。
(四)介词:表示动作对象、时间等的引介关系的词。介词在汉语中比较复杂。如:在、从、对于、关于等。
(五)叹词:表示感叹或惊奇、惊喜、疑虑等语气的词。如:啊、唉、呀等。
(六)拟声词:模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如:哗、唧唧、哐等。

《常见文言虚词的解释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
答: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1.而连词 关系 例句 译 并列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又 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而且、并且 承接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指南录〉后序》 就、接着,或不译 转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但是、却 假设 诸君而...

《成语中许多虚词的含义与用法和文言文》
答: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的很频繁,而且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主要常用的虚词有:之、其、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虽、虽然、然而、然则、也.矣、乎、哉、焉、耳等.。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其1、指示代词,表远指,译为‘那’,‘那...

《虚词包括哪些?》
答:虚词可以分为:、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语气等。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等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有些介词如“在、比、给”等在这个场合是介词,在另一个场合是动词。三槐居语文网3、...

《高中文言文十八个虚词》
答: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用有哪些虚词,初中的》
答:常见文言虚词 之1、 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用作助词: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

《高考语文十八个虚词?》
答:高考语文十八个虚词?  我来答 3个回答 #热议# VISA中国银行冬奥信用卡有哪些卡产品? 健健康康无悔 2013-12-14 · TA获得超过18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3.4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高考文言文18个文言虚词的意思用法整理 一、而【本义】像人们面部...

《语文虚词有哪些?有哪些意思和用法?》
答:代词,通“尔”,你、你的 语气助词,用于句末 乎:语气助词,用于句末 介词,和“于”的用法相近 其:代词 副词 连词 助词,不必译出 且:副词 连词 然:连词 代词,“这样”助词 所:结构助词 为:介词 语气助词 焉:助词 代词 作兼词,常在句末 也:语气助词,用于句末或句中 以:介词 连...

《常用文言文虚词》
答:其中部分虚词的用法如下: 而 1、连词: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劝学》 翻译: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 何: 1、疑问代词: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翻译为“为什么”“什么原...

《语文中的虚词是什麽?》
答: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的“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的很频繁,而且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主要常用的虚词有:之、其、于、以、而、则、...

《语文文言文中所有虚词的意思》
答:一、意义或用法:1、. 作代词 (1)指代人、事、物,译作“他(们)” “她”“它(们)”“这件事”等。⑵我。例:君将哀而生之乎?⑶复制代词:这,此。2、动词“往”,“到...去”3、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也可不译。4、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