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叙述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历史进程 试述近代史上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基本内容和相关结果...

作者&投稿:孟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简述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


1.早期维新派


背景: 19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从洋务派中分化出了早期维新派。

目的:抵制外来侵略,发展资本主义。


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派提出并宣传自己的主张
经济:发展工商业,和外国进行商战。

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

政治:进行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在理论上还不成熟,更未付之于实践,实际影响不大。但为康梁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2.康、梁维新派

背景: 19世纪90年代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目的:抵制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成为高潮。
政治: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思想——学习西方科学文化。

(制度层次)
昙花一现。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孙中山革命派


背景:20世纪初,帝国主义侵略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

目的:抵制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为高峰,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学习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国家学说,并把它发展为三民主义。

(制度层次)


功败垂成——有巨大的历史功绩,但最终失败。


4.陈独秀、李大钊等激进派


背景:政治上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国家一天天还下去;经济上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思想与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

目的: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


掀起新文化运动,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文化。
民主与科学。

民主指法兰西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思想文化层次)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运动后期宣传的马克思主义,终于成为中国人民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三.无产阶级学西方

背景: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义在中国传播的提供了思想条件。

主要思想:马克思主义。

主要实践:五四运动、建立中国共产党、参加国民革命、反对美蒋的反动统治、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
影响:历尽曲折坎坷,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探索和发展,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四 .农民阶级对西学的态度

(1)太平天国运动

A.拜上帝教

太平天国并没有吸取西方的资本主义近代文明,却从西方寻来了已经腐朽没落的中世纪文化。洪秀全等太平天国领袖把西方的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的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糅合起来,创立了拜上帝教,用以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以实现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愿望。

B.《资政新篇》

1859年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方案——《资政新篇》,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但由于社会条件不具备,农民阶级不欣赏,根本未得到实施。说明农民领袖能接受西方思想但农民阶级却不赞同。

(2)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扶清灭洋”,在反侵略的同时也否定了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可见,固守传统 是农民阶级的本性,他们只有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一、地主阶级学习西方

1.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
为什么要学 怎么学 学什么 结果
背景: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的日益加深,特别是鸦片战争的刺激,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目的: “制夷”,即抵抗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机。
林则徐:设立译馆,编译外国书报;积极仿制西方战舰,还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所以他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一书,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光辉思想。
火器、战舰、养兵练兵之法。→军事技术

(器物层次) 形成新思想,在思想界起了启迪作用,但没有付之于实践。

2.曾国藩、李鸿章等地主阶级洋务派

为什么要学 怎么学 学什么 结果

背景: 60年代,由于受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清政府内忧外患,急于寻求出路。而慈禧太后的暂时支持,总理衙门中央
洋务机构的建立为洋务派学西方创造了有利条件。

目的:具体目的“剿发捻”(镇压人民革命);“勤远略”(抵抗外来侵略);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发起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
经济:创办近代企业;
军事:筹划海防,创办新式海军;
文教:创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器物层次)
是近代化的开端,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3.晚清政府

为什么要学 怎么学 学什么 结果

背景: 20世纪初,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义和团运动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又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

目的:为了应付严重的国内危机,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实质是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从1901年开始实施“新政”,从1905-1911年进行“预备立宪”,但仍未超出“中体西用”的范畴。

经济:奖励实业;

军事:编练新军;

文教: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政治:“预备立宪”,进行政治制度改革。

内容较全面,但却是骗局(主要是后者)
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但最终破产,为辛亥革命创造了成熟的客观革命形势,为自己准备了掘墓人。

二、资产阶级学习西方

1.早期维新派

背景: 19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从洋务派中分化出了早期维新派。

目的:抵制外来侵略,发展资本主义。

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派提出并宣传自己的主张
经济:发展工商业,和外国进行商战。

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

政治:进行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在理论上还不成熟,更未付之于实践,实际影响不大。但为康梁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2.康、梁维新派

背景: 19世纪90年代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目的:抵制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成为高潮。
政治: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思想——学习西方科学文化。

(制度层次)
昙花一现。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孙中山革命派

背景:20世纪初,帝国主义侵略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

目的:抵制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为高峰,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学习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国家学说,并把它发展为三民主义。

(制度层次)

功败垂成——有巨大的历史功绩,但最终失败。

4.陈独秀、李大钊等激进派

背景:政治上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国家一天天还下去;经济上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思想与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

目的: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

掀起新文化运动,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文化。
民主与科学。

民主指法兰西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思想文化层次)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运动后期宣传的马克思主义,终于成为中国人民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三.无产阶级学西方

背景: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义在中国传播的提供了思想条件。

主要思想:马克思主义。

主要实践:五四运动、建立中国共产党、参加国民革命、反对美蒋的反动统治、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
影响:历尽曲折坎坷,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探索和发展,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四 .农民阶级对西学的态度

(1)太平天国运动

A.拜上帝教

太平天国并没有吸取西方的资本主义近代文明,却从西方寻来了已经腐朽没落的中世纪文化。洪秀全等太平天国领袖把西方的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的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糅合起来,创立了拜上帝教,用以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以实现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愿望。

B.《资政新篇》

1859年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方案——《资政新篇》,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但由于社会条件不具备,农民阶级不欣赏,根本未得到实施。说明农民领袖能接受西方思想但农民阶级却不赞同。

(2)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扶清灭洋”,在反侵略的同时也否定了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可见,固守传统 是农民阶级的本性,他们只有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从鸦片战争以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随后有洋务运动,西学中用.之后清末之时,革命党人积极学习西方文化和革命,所谓西风东渐.五四前夕新文化运动,也倡导西化的民主与科学,穿西服也开始成为时尚.五四以后就不是近代史了.
打字有点累

《近代现今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拉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写出每一阶段的一...》
答:从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近代中国的思想界经历了从“学器物”到“仿制度”、“走俄国的路”再到“走自己的路”的曲折历程。 一、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1.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 很久以来,西方人来华都被称为到天朝上国朝贡。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面临危机,而欧美列强崛起,加紧...

《概述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
答: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面临国破家亡,亡国灭种之际,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摆脱民族困境,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一文中,曾把中国人学习西方,追求近代化的历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器物技术上感觉不如西方,遂有以“中体西用”为指导...

《简述介绍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国家学习的多“次奋斗”中并分析其行不通的...》
答:(4)影响:a,积极方面: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机器生产,突破了传统封建观念束缚,也为西学传入创造一定条件,迈开了中国人近代化的第一步.同时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b,消极方面:实质是立足于封建主义,而且学习西方也仅停留于器物层面,认识不到当时中国落后的根源(封建制度的腐朽),这也是导...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答:1、魏源 魏源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这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标志。2、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

《叙述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历史进程》
答: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但最终破产,为辛亥革命创造了成熟的客观革命形势,为自己准备了掘墓人。二、资产阶级学习西方 1.早期维新派 背景: 19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从洋务派中分化出了早期维新派。目的:抵制外来侵略,发展资本主义。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的早期...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与心态层面”各指什么历史事件...》
答:物质层面:洋务运动。制度层面: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文化层面: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近代中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依次是学习西方的什么?》
答:鸦片战争过后,封建士大夫(林则徐,魏源等人)主张向学习西方的技术———然后是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强,后期打出求富旗号也是学习西方的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统治———戊戌变法开始学习西方制度(君主立宪)———辛亥革命学习西方制度

《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答: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19年),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展开。阶段特征: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中坚力量是资产阶级;最突出的领域是在政治领域;经济上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曲折前进阶段(1919-...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请概括这一历程的特点》
答:虽然他创新对西方的认识和学习只停留在“坚船利炮”这一西方文明的表层——物质外壳上,而且学习的目的既是为了“制夷”,更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在当时要迈出这一步,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超人的胆识。它使国人冲破了闭关锁国的牢笼,启迪探索外界的新风,成为一代代先进中国人的强国御侮而寻求外夷、平...

《中国近现代史,国人被迫向西方学习请举出具体事例从物质层面开始,逐步...》
答:中国社会 洋务运动 向西方学习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维新运动。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以发生在清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840-1842 年)的鸦片战争为标志,同时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的开端。近代的中国,是内忧外患的中国。近代的中国是历史上从没有过的中国,他 不...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