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求关于李清照的故事,要能体现民族精神

作者&投稿:威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强烈的民族精神是李清照哪首诗~

李清照《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十六岁两阙新词轰动整个京师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李清照自幼耳濡目染,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的大力称赞。
十六岁那年,她的两阙新词轰动整个京师,其中,《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更是成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
2、再婚
女子再婚在宋代本属寻常,在明清则为重大道德污点,李清照几乎成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反证,这为“李清照未再婚说”提供了心理需求。
李清照的第二任丈夫张汝舟品秩甚低,或有家暴和骗取李清照收藏之事,致婚姻破裂。按宋代法律,妻告夫即使胜诉也要被判两年徒刑,李清照便采取了迂回战术——告发张汝舟收受贿赂,使其获罪,则婚姻自动失效。

扩展资料: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据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云:“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当时李清照之父作礼部员外郎,赵明诚之父作吏部侍郎,均为朝廷高级官吏。
李清照夫妇虽系“贵家子弟”,但因“赵、李族寒,素贫俭”,所以,在太学读书的赵明诚,当初一、十五告假回家与妻子团聚时,常先到当铺典质几件衣物,换一点钱,然后步入热闹的相国寺市场,买回他们所喜爱的碑文和果实,夫妇“相对展玩咀嚼”。
古老神秘的碑文,把他们引向遥远的历史年代,带给他们一种特有的文化艺术享受,使他们仿佛置身于无忧无虑的远古时期,因而“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后两年,赵明诚进入仕途,虽有了独立的经济来源,但夫妇二人仍然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且立下了“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赵家藏书虽然相当丰富,可是对于李清照、赵明诚来说,却远远不够。于是他们便通过亲友故旧,想方设法,把朝廷馆阁收藏的罕见珍本秘籍借来“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遇有名人书画,三代奇器,更不惜“脱衣市易”。
然而,他们的力量毕竟有限。一次,有人拿了一幅南唐画家徐熙的《牡丹图》求售,索钱20万文。他们留在家中玩赏了两夜,爱不释手。但是,计无所出,只好恋恋不舍地归还了人家。为此,“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新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贫,但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与欢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清照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李清照的才女之累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才女李清照:轰动京师的文艺女青年 晚年闪婚闪离

  宋王朝经过167年“清明上河图”式的和平繁荣之后,天降煞星,北方崛起了一个
  游牧民族。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开封)的琼楼玉苑,还掠走了徽、钦二帝,赵
  宋王朝于公元1127年匆匆南逃,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国家民族极屈辱的一页。李清照在
  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被
  任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不想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国耻又蒙家羞的事。一天深夜,城里
  发生叛乱,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诚不是身先士卒指挥戡乱,而是偷偷用绳子缒城逃走。
  事定之后,他被朝廷撤职。李清照这个柔弱女子,在这件事上却表现出大节大义,很
  为丈夫临阵脱逃而羞愧。赵被撤职后夫妇二人继续沿长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一路
  难免有点别扭,略失往昔的鱼水之和。当行至乌江镇时,李清照得知这就是当年项羽
  兵败自刎之处,不觉心潮起伏,面对浩浩江面,吟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丈夫在其身后听着这一字一句的金石之声,面有愧色,心中泛起深深的自责。

  1129年8月,丈夫赵明诚刚去世,9月就有金兵南犯。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
  逃难。她基本上是追随着皇上逃亡的路线,国君是国家的代表啊。但是这个可怜可恨的高
  宗赵构并没有这个觉悟,他不代表国家,就代表他自己的那条小命。他从建康出逃,经越
  州、明州、奉化、宁海、台州,一路逃下去,一直飘泊到海上,又过海到温州。李清照一
  孤寡妇人眼巴巴地追寻着国君远去的方向,自己雇船、求人、投亲靠友,带着她和赵明诚
  一生搜集的书籍文物,这样苦苦地坚持着。赵明诚生前有托,这些文物是舍命也不能丢的,
  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出版,这是她一生的精神寄托。她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这些文物在
  战火中靠她个人实在难以保全,希望追上去送给朝廷,但是她始终没能追上皇帝。她在当
  年11月流浪到衢州,第二年3月又到越州。这期间,她寄存在洪州的两万卷书、两千卷金
  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而到越州时随身带着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贼人破墙盗走。
  1130年11月,皇上看到身后跟随的人太多不利逃跑,干脆就下令遣散百官。李清照望着龙
  旗龙舟消失在茫茫大海中,就更感到无限的失望。就按封建社会的观念,国家者国土、国
  君、百姓。今国土让人家占去一半,国君让人家撵得抱头鼠窜,百姓四处流离。国已不国,
  君已不君,她这个无处立身的亡国之民怎么能不犯大愁呢?李清照的身心在历史的油锅里
  忍受着痛苦的煎熬。
  大约是在避难温州时,她写下这首《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
  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北人”是什么样人呢?就是流浪之人,是亡国之民,李清照正是这其中的一个。中国
  历史上的异族入侵多是由北而南,所以“北人”逃难就成了一种历史现象,也成了一种文学
  现象。“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我们听到了什么呢?听到了祖逖中流击水的呼喊,听到了
  陆游“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叹息,听到了辛弃疾“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的无奈,更又仿佛听到了“我的家在松花江上”那悲凉的歌声。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
  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双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
  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
  李清照在流亡途中行无定所,国家支离破碎,到处物是人非,这愁就是一条船也载不动
  啊。这使我们想起杜甫在逃难中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李清照这时的愁早已
  不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家愁、情愁,现在国已破,家已亡,就是真有旧愁,想觅也
  难寻了。她这时是《诗经》的《黍离》之愁,是辛弃疾“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是国家民
  族的大愁,她是在替天发愁啊。
  李清照是恪守“诗言志,歌永言”古训的。她在词中所歌唱的主要是一种情绪,而在诗
  中直抒的才是自己的胸怀、志向、好恶。因为她的词名太甚,所以人们大多只看到她愁绪满
  怀的一面。我们如果参读她的诗文,就能更好地理解她的词背后所蕴含的苦闷、挣扎和追求,
  就知道她到底愁为哪般了。
  1133年高宗忽然想起应派人到金国去探视一下徽、钦二帝,顺便打探有无求和的可能。
  但听说要入虎狼之域,一时朝中无人敢应命。大臣韩肖胄见状自报奋勇,愿冒险一去。李清
  照日夜关心国事,闻此十分激动,满腹愁绪顿然化作希望与豪情,便作了一首长诗相赠。她
  在序中说:“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
  又贫病,但神明未衰弱。见此大号令,不能忘言,作古、律诗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当
  时她是一个贫病交加、身心憔悴、独身寡居的妇道人家,却还这样关心国事。不用说,她在
  朝中没有地位,就是在社会上也轮不到她来议论这些事啊。但是她站了出来,大声歌颂韩肖
  胄此举的凛然大义:“愿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脱衣已被
  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她愿以一个民间寡妇的身份临别赠几句话:“闾阎嫠妇亦何如,
  沥血投书干记室”,“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
  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浙江金华因南北朝时沈约曾题《八咏诗》而得名的一座名楼。李避难于此,登楼遥望这
  残存的南国半璧江山,不禁临风感慨: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题八咏楼》
  我们单看这诗的气势,这哪里像一个流浪中的女子所写啊。倒像一个急待收复失地的将
  军或一个忧国伤时的臣子。那一年我到金华特地去凭吊这座名楼。时日推移,楼已被后起的
  民房拥挤在一处深巷里,但亦然鹤立鸡群,风骨不减当年。一位看楼的老人也是个李清照迷,
  他向我讲了几个李清照故事的民间版本,又拿出几页新搜集的手抄的李词送给我。我仰望危
  楼,俯察巷陌,深感词人英魂不去,长在人间。李清照在金华避难期间,还写了一篇《打马
  赋》。“打马”本是当时的一种赌博游戏,李却借题发挥在文中大量引用历史上名臣良将的
  典故,状写金戈铁马,挥师疆场的气势,谴责宋室的无能。文末直抒自己烈士暮年的壮志:
  “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
  从这些诗文中可以看见,她真是“位卑不敢忘忧国”,何等地心忧天下,心忧国家啊。
  “但愿相将过淮水”,这使我们想起祖逊闻鸡起舞,想起北宋抗金名臣宗泽病危之时仍拥被
  而坐大喊:过河!这是一个女诗人,一个“闾阎嫠妇”发出的呼喊啊!与她早期的闲愁闲悲
  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这愁中又多了多少政治之忧,民族之痛啊。

爱国情怀。我刚学完这个

《有关李清照的轶事》
答:李清照爱情故事历史悬案:宋朝第一女词人李清照的晚年闪电结婚和闪电离婚的故事 简要内容: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49岁的赵明诚在流浪途中不幸病逝,只给46岁的李清照留下15车古籍文物和半部没有完成的《金石录》。在李清照最为无助、最为愁苦的时间里,一个自称是赵明诚同学、时任右承奉郎监诸军审计司张汝舟来拜访李清照...

《李清照的经典故事?》
答: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可是,这还不是李清照最伤最痛、最孤最独的。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身边没有自己的孩子,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守着一个孤清的寂寞小院,身边没有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她...

《李清照的精彩故事》
答:李清照对赌博不是一般的喜欢,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 “赌神”李清照她写过一篇《打马图序》,“打马”就是一种赌博的方法。在这篇文章中,李清照一开篇就教训人说:你们赌博为啥就不能像我一样精通呢?其实赌博没什么窍门,找到抢先的办法就行了,所以只有专心致志地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所谓“博者无他,争先术耳,...

《李清照的简单小故事,一定要简单》
答:李清照故事 绿肥红瘦 南宋李格非有个女儿叫李清照,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其擅长填词。李格非非常疼爱女儿,视若掌上明珠。有一次,李格非宴请文人学士,李清照悄悄坐在厅堂的门边,听大人们评诗论文。席间,李格非拿出一首词《如梦令》,请大家评论。有位诗人接过来大声吟诵:“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

《关于李清照的诗、故事、介绍等》
答:赵明诚性情淡泊,屏居乡里后,更加潜心于金石书画的搜求研究,家中原有的一点积蓄,除了衣食所需之外,几乎全用于搜求书画古器。前几年赵明诚刚出仕时,就对李清照说过:“宁愿饭蔬衣简,亦当穷遇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李清照深深理解丈夫的志趣,把他这种爱好,比作杜预的“左传”癖和王维的“书画”癖,李清照千方百计...

《李清照小故事,速求,最好不超过50字,最多100字。速啊,越少越好》
答:李清照的故事有:1、李清照读了著名的《读中兴颂碑》诗后,当即写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两首。此诗笔势纵横地评议兴废,总结了唐代“安史之乱” 前后兴败盛衰的历史教训。借嘲讽唐明皇,告诫宋朝统治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一个初涉世事的少女,对...

《李清照生前的一些事情》
答:李清照的故事(2) 李清照与权倾朝野的秦桧夫妇沾亲带故,却行同陌路,不屑于攀附奸邪,表现出了可贵的高风亮节。秦桧妻子王氏是李清照的亲表妹。小时侯二人曾见过面,一起玩耍过,彼此大了,生疏起来。从史料上看,李清照没有半点与秦桧夫妇交往的记载,李清照及其夫君赵明诚的著作中,亦丝毫找不到关于彼此来往的文字记录。

《谁能告诉李清照的故事吗?越多越好啊~》
答:赵明诚性情淡泊,屏居乡里后,更加潜心于金石书画的搜求研究,家中原有的一点积蓄,除了衣食所需之外,几乎全用于搜求书画古器。前几年赵明诚刚出仕时,就对李清照说过:“宁愿饭蔬衣简,亦当穷遇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李清照深深理解丈夫的志趣,把他这种爱好,比作杜预的“左传”癖和王维的“书画”癖,李清照千方百计...

《李清照的小故事》
答:她看见一本书书皮上用篆字写着《古金石考》。她不禁大吃一惊,这就是她梦寐以求的古书. 过了很久,李清照仍在忘我地读着《古金石考》,越看越着迷。李清照手里紧握着书,急切地问:“老伯,您这套书可是要卖的?”老者点点头:“是啊.。” 李清照微笑着问老人:“老伯,您需要多少钱来应急?”老者说:“唉,应急...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