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印章趣谈·张大千

作者&投稿:丙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印章趣谈·张大千

《张大千》:张大千(1899—1983),画家,原名正权,又名爰、季爰、爰翁,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四川内江人。自幼随母学画。1917年赴日留学。1919年回上海师从曾熙学习书画。1925年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1929年任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干事会员。1936年任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教授。1941年,领导赴甘肃敦煌莫高窟的临摹和研究工作。1949年后旅居海外。1956年世界著名画家毕加索曾向他索取作品,并请教中国画技巧。1957年,被美国纽约世界美术家协会推举为当代第一大画家。

“大千”印

张大千原名正权,改名张爰。因为他最初曾跨入佛门修禅,“大千”为逸琳法师授予他的法号。他一生中用得最多的印章恐怕就是“大千”印了。如果不是迷信的话,“大千”之名,使他成为当今世界画坛上一颗光芒四射的明星,用徐悲鸿的话说:“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也。”

“大风堂”印

大风堂及“大风堂”印的产生与张大千的收藏有密切关系。1927—1928年间,张大千从古董商手中购得张风名画一幅。张风,字大风,清代画家,擅长山水人物、花卉,画风野逸奇峻。张大千因仰慕张风,遂以张风之号为其画室堂号,遂刻“大风堂”印钤之于他的书画作品和收藏品上,大风堂由此名扬四海。

“摩耶精舍”印

张大千作画特别讲究用印。他的印章,包括姓名、字号、吉祥、籍贯、斋堂、画室、屋舍、收藏、合作、干支、闲章等,为数甚多。就他的姓名、字印号中,有“长须张郎三十八”、“大千眼底”、“千千千”;他的吉祥、籍贯印中,有“大千无羔”、“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四川张八”、“下里巴人”;收藏印中,有“藏之大千”、“不负古人告后人”、“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闲章中,有“乞食人间尚未归”、“自嫌尚有人间意”、“春愁怎画”、“东西南北之人”、“辟浑沌手”、“苦瓜滋味”。其6 0岁以后的作品,多钤“一只眼”、“老奴”、“以介眉寿”、“百岁千秋”等。他有一个习惯,每隔5年就要将所有的印章全部更换,这样做不仅是为了一新耳目,更主要的是防止他人仿制假造,他所用的印章,除了本人所制外,有的是出自陈巨来、方介堪、王雪民等篆刻名家之手。张大千丹青用印如仕女画多钤“摩登戒体”印;山水画多钤“大千眼底”、“自诩名山足此生”印,凡得意之作多钤“大掌握”印;在青城山上清宫所作多钤“上清借居”、“青城客”印;钤“八德园”、“五亭湖”印的作品多在巴西所作,钤“环荜庵”印的作品多在美国所作,钤“摩耶精舍”印的作品,是在台湾省台北市双溪摩耶精舍所作。“摩耶精舍”印可说是大千先生晚年最后一方印章了。

“摩耶”,典出佛宗。据佛家经典载,“摩耶”乃佛教始祖释迦牟尼之生母,古印度大臂善觉王之女,后成为迦毗卫国净饭王的王后。“摩耶”原为“大幻化”、“大术”之意。张大千晚年所用印章常用“一切唯心造”、“得心应手”、“神遇”、“法匠”等,以表明其艺术已出神入化,随心所欲,不为世俗所囿,不以笔墨所拘。“摩耶”正好与其艺术追求相一致。摩耶精舍坐落于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342巷2号,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精舍是所两层楼的住宅,底楼是大画室、客厅、主卧室、餐厅、电视间等。二楼有五间卧室,一个小画室。屋顶建成“空中花园”,位于后园的双连亭是精舍风景最佳处,青山环绕,双溪合围,景致宜人。张大千的晚年几乎都在精舍中度过。他在精舍中,创作《秋山图》、《水竹幽居》、《庐山图》等大量佳作。逝世后,葬于精舍后园的梅丘。“摩耶精舍”印表现了大千先生的艺术理念和人生追求,是留给后人的一份珍贵的纪念。

“下里巴人”印

张大千的“下里巴人”印为陈巨来所刻,意在表明他是四川籍人。“下里巴人”是与“阳春白雪”相对的,本有低贱卑微之意,大千先生以此入印带有几分调侃,说明他的诙谐。张大千晚年在台湾眷恋着家乡故人,常在画上钤一方“无限离情,无穷江山,无边山色”,同“下里巴人”印一样,无不流露出一种思乡之情。有一首英国歌曲唱得好:“好像天上降临的声音向我呼唤,我走遍天涯总怀念我的家。”这种情感是任何东西也无法割断的。

三千世界

张大千刻了一方印,印文是三个“千”字,表示“三千世界”。这是佛家语,三千世界是佛教化的世界。一世界的中央有须弥山,七山八海交互相绕;海中有四大洲,七山八海外,更有大铁围山,这叫做一小世界。合小世界一千,叫小千世界;合小千世界一千,叫中千世界;合中千世界一千,叫大千世界。这方印既可作为闲章,也可作为张大千的名印。巧妙的是把三个“千”字,用刀横冲连成一起,表现出“三千世界”的意境。三千世界是多么广阔的世界,却用简单的文字把它表现了出来。吴昌硕说:篆刻艺术要“累黍万顷”。黍是一种小米,在古代曾用它来计算长度,如用黍百粒相累,取其长度作为一尺的标准,叫做“黍尺”。顷,古代田百亩为一顷。“累黍万顷”就是说要在极小的面积中,表现出广阔的天地。张大千的这方“三千世界”不就是“累黍万顷”吗?

大千父

大千居士

大风堂

下里巴人

摩耶精舍

三千世界

张大千绘成扇,上钤“大千”、“大风堂”、“三千大千”、“不妆成趣”印



《印章趣谈·张大千》
答:张大千原名正权,改名张爰。因为他最初曾跨入佛门修禅,“大千”为逸琳法师授予他的法号。他一生中用得最多的印章恐怕就是“大千”印了。如果不是迷信的话,“大千”之名,使他成为当今世界画坛上一颗光芒四射的明星,用徐悲鸿的话说:“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也。”“大风堂”印 大风堂及“大风堂”...

《闲章趣谈·陈巨来》
答:1918年始受学于陶惕若善乾,1924年乃从赵叔孺游,治印初仿赵叔、黄牧甫,嗣模程穆倩、汪尹子白文,专摹两汉铸印,更致力于宋元圆朱,叔孺先生许其圆朱文为近代第一,确非阿私之言。所作不以纤丽取胜,遂自创一派,现代鉴藏家及书画家所用印章,咸多喜出其一人之手。交游极广,尤与张大...

《信札趣谈·黄宾虹》
答:它告诉我们: 旧的冒名之画作并非毫无价值。民国时有这样一件事: 一次老画家陈半丁请客,张大千、勒伯声在场,陈半丁拿出一幅石涛的山水画轴,请大家欣赏,并介绍说: “大涤子 (石涛的号) 这幅画是件稀世珍品。”张大千说: “过奖! 过奖! 这是我画的咧! ”此事说明,赝品不等于庸品或劣品...

《信札趣谈·谢稚柳》
答:信札趣谈·谢稚柳 《谢稚柳》:谢稚柳(1910-1999),江苏常州人。原名谢子棪,又名谢稚,室名壮暮堂,号壮暮翁。著名画家、鉴赏家。早年从师钱名山。1929年结识张大千。1934年随张去敦煌研究莫高窟艺术,共同临摹壁画。1943年,应徐悲鸿之邀,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并先后在重庆、成都、昆明、西安、上海...

《闲章趣谈·吴湖帆》
答:闲章趣谈·吴湖帆 《吴湖帆》:吴湖帆 1894-1968,名倩,本名万。又号倩庵,别署丑、翼燕,斋名梅景书屋,江苏苏州人。农工民主党党员,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山水秀丽丰腴,清隽雅逸,设色深具烟云...

《扇面趣谈·李瑞清》
答:扇面趣谈·李瑞清 李瑞清(1867~1920),字仲麟,号梅庵、梅痴,晚号清道人。江西临川温圳(今属进贤)人。近代著名教育家、书画家、书画收藏家和鉴赏家。光绪年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1905年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呕心沥血,使该校成为当时东南地区规模最大、声誉最高的学府。1913年辞去职务,着道士装,...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