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如何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投稿:驷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理解“课堂教学有效性”?~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用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它包括三重含义:效果、效率、效益。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既然“有效”是针对“无效”、“低效”而言。那么“有效”就是通过老师的教学过程,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得轻松。既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也把老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让老师有精力与时间进行知识的更新与补充或进行更高层次的教学研究,让学生有精力与兴趣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消化、吸收。
(二)有效教学强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课堂教学教师要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再次要求教师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一)课前的有效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
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内容的有效:适量、适度。一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讲多了学生嚼不烂,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
(二)课堂的有效组织 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
语言组织准确、简练。纵观那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
(三)课后的有效练习 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 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 从事当代教育研究的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二)注重提升教师的三种教学能力 1、课堂调控能力 上课是个动态的过程,课堂上许多生成性东西不可预见。面对课前没有估计到的这些教学问题,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改变既定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教学活动上。
2、信息反馈能力 课堂教学反馈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站在讲台就是思想,就是智慧。这种思想与智慧,需要教师及时捕捉来自于学生的各种信息,通过分析,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从而引发新的学习。
总之,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只有认真研究和解决教师有效教学观念淡薄、教学时间有效性差、课堂管理有效性缺失以及教学与课程实施的纵向、横向和内向结构失衡等问题,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之年,让我们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探究有效教学方法,用智慧打造高效课堂,大面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为把我校建成一流的品牌名校而努力斗。

一、教什么
课程标准中确立了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就是我们需要教的。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关系,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是一个事物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种目标。围绕三维目标,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文中说:“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共同步入的一种审美境界,一种生动形象的、充满感情的、充满智慧的、充满变化的教育艺术。课堂应既有知识的传承,更有情感的互动和生命的对话。知识的建构、思维的碰撞、能力的达成与精神的锻造,构成了课堂上跳动的音符,演奏出和谐美妙的生命乐章,演绎不可重复的精彩故事。”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可以说,把知识教到了,似乎也就完成了授课任务,那么显然忽视课堂所承载的其他方面。学生的情感是否得到了尊重,学生的智慧是不是被启迪,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了发展。我们的课堂可以是安静的,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应该是活跃和热闹的,如果我们穿上新鞋走着老路,课堂必然成为灌输式的,课堂气氛是沉闷的,学生接受知识是被动的。三维目标完成也是单一的。
总之,学生的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缺乏任一维度,都会使发展受损,但这并不意味着三维对学生的发展的贡献是等值的。因而,要根据各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原有基础而有所侧重。就教学而言,一方面,要注重挖掘学科教材中蕴含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另一方面,要注重开发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位数学教师教学《射线》,他精心设计了一个活动情景:首先,教师在黑板上画上了一条线段的端点,让学生闭目想象,从这个端点出发可以向左或向右无限延长。然后,教师问学生: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物体?有的学生答阳光;有的答夜间手电光;有的答天空的流星……最后,教师让学生概括出射线的特点:一个端点,是直的,向一方无限延长。这样的教学,很自然地实现了数学教学的两个转化:把生活现象转化为数学问题,将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概念,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才是真正有效的生本课堂。我们的课堂不能唯课本,而是以课本为依托进行多方位的深度延伸,加强与学生的知识世界、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的联系。其中,既要有内容的延伸、知识点的扩展,也有过程的展示、思维的发散。形式的灵活多样,增进学生的生命体验。
二、如何教
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吃透教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重要保证,它是本,我们许多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大都停留在教参对教材的说明理解的层次上,这是远远不够的。在此基础上还必须进一步地深入地钻研教材,注重对教材的补充、延伸、拓广、重组,并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磨课必不可少。所有名师的教学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全国名师王崧舟老师应邀参加“全国首届中华经典诗文教学观摩研讨会”,执教[清]纳兰性德《长相思》。王老师首先查阅网络和藏书,积攒下1万多个评鉴《长相思》的文字。然后又深入研究了纳兰性德的生平,揣摩了《纳兰词》,阅读并深入剖析了朱光潜的《诗论》,朱自清先生的《说诗》,倘若没有细读的底子,倘若不曾走进纳兰的生平空间,倘若无法将《长相思》和纳兰的其它词作建构起互文关系,我们一定看不到长相思课堂上的靓丽与精彩。当然,这些背后融入了王崧舟本人对自身的生命感悟、价值的取向。
如果我们也可以这样深入备课,达到文本的言语出像出自自己之口,文本的精神内涵,好像出自于自己的内心,那么我们的课堂是不是就可以更加的丰满、更深刻,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一定是张弛有度,信手拈来尽可惊。我们也更不必担心学生提出一些自己没有知识储备的问题,胸有成竹,自然自信满满。
其次,重点、难点把握好。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流程,要知道本节课,重点是什么?难点又是什么?有时重点就是难点,有时重点不是难点,重点的地方怎么重起来,难点的地方不能绕着走,要把难点深入浅出的破解开。一节课讲完了,不能让学生只是知道有这么个知识,至于如何运用,至于迷惑的地方老师也没讲开。重点不重,难点依旧难,那么课堂是何来高效,很可能是无效的。长春版小语教材,内容很丰富每册基本都是安排十二个板块,有的是十一个板块。内容文质兼美,但有些内容也很深,如《苦糖》,学生苦涩回忆的缺席,也是情感理解的缺失。怎么来处理呢?如何让学生感同深受?这就是教学的难点。
再次,要有一种洗课的意识。当我们的备课足够深入之后,积累了很多资料,也会产生很多教学构想,这时洗课就很重要。课前的洗课,如同洗菜、洗衣服,去掉不需要的东西,使课堂不臃肿,提高课堂的效率、思考的深度和力度等。
取舍要准。哪些可以不教,一定要有一个意识,一定要学会忍痛割爱。该讲哪些,追求一种简单、丰满、统一。关键是要找到隐含在课文中的线或点,然后四两拨千斤,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执教《清平乐・村居》一课。整首词这个“醉”字是关键,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醉字组词:喝醉、陶醉、沉醉。谁醉了?为什么醉?对我们来说,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景是很平常的,为什么翁媪会醉?作者也会醉呢?辛弃疾写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也就自自然然地引入进来了。这一个“醉”字,是全文的灵魂。抓住了它,以它为发散点。整首词就形散而神不散了。
构建高效课堂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教师情绪对课堂的影响。魏书生老师在《提高笑对人生的能力》一文中说:“积极乐观,笑对人生,容易使学生受到感染,容易使学生性格开朗、乐观。”其实,一个老师心境如何,对于课堂教学效果会产生很多方面的影响,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心理学家曾经做过测试,拥有良好心境的教师,由于心境的自我内化作用,会感到班级的“调皮生”也不再那么让人讨厌,对“后进生”的态度也会有所转变,这样就有利于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课堂气氛高涨,学生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处于亢奋状态,必然有利于知识的吸收和理解。由此可见,教师心境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必然也就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的情绪可以是昂扬高亢的,也可以是润物无声的脉脉温情,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教师的灵魂在场,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能带动学生的思考,才能使心的沟通和碰撞得以实现。

中小学教师怎样开展教育研究

近年来,虽然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方兴未艾,但是现有中小学教育科研基本上是参照大学或专业研究机构的做法,
还没有形成自身独特的应有的运作方式。中小学教育研究有其不同于太学和专业研究机构教育研究的特点,中小学
教师的教育研究范式也不同于专业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研究范式。那么,中小学应该形成怎样的教育研究运作方式,
中小学教师应该怎样开展教育研究呢?
一、中小学教师应该成为研究者
面对信息技术给人们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所带来的深刻变革,面对知识经济对创新能力的呼唤,面对基础教育课
程的重大变革,今天的教师该怎样当?我们的答案是:必须做研究者。
但是,不少教师认为我们有“课程标准”之类的东西,有专职的教育研究者提供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教师的任务
就是“执行”和“操作”,没有必要去研究。显然,这种认识不符合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也是片面的、不正确
的。那么,教师为什么应成为研究者呢?
1、教师的专业实践仅依靠已有的专业理论知识不足以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的工作是一门专业,而专业活动有赖于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同时,专业活动的高度复杂性,致使专业活动存
在大量理论上的未知领域,而专业人员单凭已有的专业理论知识,难以解决实践情境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具体问
题。因此,专业实践要求专业人员一方面要掌握运用已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在已有的专业理论基础上要进
行创造性的探索,解决原有理论未解决的实际问题,不断地反思和改进自己的专业实践。专业实践把专业服务和专
业研究融为一体,专业工作者不但是专业服务人员,而且是专业研究人员。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员,他们既是教育
专业理论知识的拥有者和使用者,又是这种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2、教育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是一个再研究的过程。
教育科学理论揭示了教育现象的一般本质与规律,因而可以指导教育实践,但由于教育科学理论并不能预测充满不
确定性的每一个特殊的教育情境,因此从教育理论到教育实践并不是直接的,要有一个中间环节,即创造性地运用
教育理论的环节。这一特殊的环节也是一个研究的环节,是解决如何把理论运用于特殊教育情境的研究,如关于教
学模式、教学策略以及先进教育经验、教学策略以及先进教育经验、教改成果的推广研究等。这一研究环节就中小
学而言,主要应由中小学教育实践者承担。
3、在研究性变革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名农村中学的校长,也是一名语文教师。在长达35年的教育生涯中,他一边从事
实际工作,一边坚持教育理论研究,一生中写了41本书,600多篇论文。他的研究工作,始终立足于学校日常教育
实践,在研究性变革中创造出辉煌的教育业绩和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而生动的教育理论。
学校生活是教育理论创新的沃土,教育实践是教育思想的源泉。然而,并非所有的实践都能产生鲜活的教育思想,
都能促使“个人实践知识”的不断更新,只有研究性变革实践,才是鲜活的教育思想和正确的“个人实践知识”生
成的不竭的源泉。研究性变革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这也是苏霍姆林斯基从一个农村中学的教师成长为
世界一流教育家的经历给我们的启示。
育人的过程与研究的过程是统一的,割裂了两者的联系,教育劳动就会缺乏创造性,教师职业就会丧失内在的尊严
和幸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
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每个人总是生活在这样的两重世界:
实然世界与应然世界、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教师从事研究的过程便是超越实然、追求应
然,超越现实、追求理想,超越物质、追求精神的过程,是获得事业发展、创造生命价值、体验人生幸福的过程。
二、中小学教师应该成为什么样的研究者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有三种主要的活动形式:教育教学活动、学习活动和研究活动。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因
为要更好地育人,就需要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就需要提高
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因而也就需要学习和研究。
处于“教育教学——科 研——学习”这一连续体中的中 小学教育科研,具有不同于高校 和研究机构的教育科研
的旨趣 和特点。中小学教育研究的主 体,不是专业理论工作者,而是 所有的教师和管理者;中小学教 育研究的
选题,不是来自于上级 教育行政部门的布置和理论文 献,而必须来自于学校改革的实 践;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目
的任务,是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是解决学校与教师面对的发展问题。而以研究的态度和方式去解决学校发
展与教师教育实践中问题的过程,就是科研的过程。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当然也期望发现规律,获得教育科研的理论
成果,但主要的并不是为了建构系统的教育理论,而是更关注改进工作,获得教育质量提高的成果,更关注提升自
我,获得教师和学校发展的成果。
教育研究具有不同的类型和层面,“发现”是研究,“应用”(应用理论去解决现实问题)也是研究。专家学者运用
科学方法,描述和解释教育现象,探索未知,发现规律,是研究;教师作为教育过程的当事人,对自己的教育行为
不断加以总结、反思与改进,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创造独特的教育艺术,更新个人的实践知识,同样是一种研
究。而且,后者是不同于前者、不能为前者所替代的重要的研究。一个重在描述、解释教育现象,建构理论;一个
直接指向实践,追求更为合理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一个以旁观者的身份,对别人的教育教学活动加以解读;一个
置身于教育情境之中,在教育行动中研究教育。一个强调运用科学方法,系统收集、分析并解释资料,以获得可由
他人重复经验的结论;一个更多地建立在反思的理性的基础上,强调个人内在的对教育活动意义价值、运用方式的
自我解读、批判与反思,以及同行之间的对话、交流,以不断突破原先的认识框架、僵化的思维方式等,获得自我
的专业内涵的提升和教育实践的改善。两者的区别是明显的,不宜用专家学者旨在建构理论的研究范式来规范教师
丰富多样的个别化研究之路,不能用专家学者的研究范式来排斥、否认教师的反思型研究及其成果的价值。
三、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方式
中小学教育研究主要是一种提高教育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的应用研究,主要是一种以解决教育研究成果在教育实
践中运用的适用性和可行性问题的发展研究,是一种以解决具体教育问题为主的微观研究,是一种在教育实践活动
发生的现场进行的“现场研究”。总而言之,是一种以学校所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
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校本研究。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的特点
和定位,决定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方式不完全相同于专家学者的教育研究方式。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特点和定
位,中小学教师自身的条件,决定了中小学教师更适宜于运用下列教育研究方式从事教育研究。
1、行动研究。行动研究并非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新的教育研究理念,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革新,与
“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是一致的。
所谓行动研究,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由于行动研究的课题来自于教育实践的需要,容易调动教师研
究的积极性;研究创造性地运用理论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能够使研究的目的与教育教学工作相统一。 由于行动
研究强调“行动”与“研 究”的结合,因此它可以成为沟 通理论和实践的桥梁,缩短理论 与实践的距离,促进
理论与实践 的结合。由于行动研究特别强调 实践者的参与,主张在日常的学 校生活和真实的教育情境中边 行动
边研究,因此有助于促进教 师的专业发展,使教师成为研究 者。由于行动研究以改进教育教 学工作为首要目
标,因此它可以 帮助研究者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 展。由于行动研究不是某一特
定 的研究方法,因此它对教师是一 种“规范”的解放。行动研究的过 程既具有系统性、又具有开放 性,其研究
方法具有广泛的兼容 性,可以灵活地使用多种研究方 法去实现研究的目的。
行动研究的特点和优势,比较适合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目的任务和特殊性,因而是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基本研
究方式。
2、经验总结。教育经验总结 的目的在于正确描述(把握)教 育实践中的事实及其产生的过 程,揭示事实之间的因
果联系, 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并 力求能指导以后的进一步实践。 因此,完整的经验总结的过程, 应当
包括整理事实、解释事实和 抽象事实三个环节,它也代表着 经验总结的三个层次。
以往中小学教师比较重视教育经验的总结,近年来却对经验总结有所冷落,这是令人遗憾的。事实上,许多著名教
育家都是通过借鉴他人的经验,总结自己的实践,去探索教育的规律的;许多优秀教师也都是在不断总结自己的教
育实践经验中认识和把握教育规律,并不断成长的。广大中小学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
如果他们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科学地开展经验总结研究,无疑有助于我们认识教育规律,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
质量和效益。教师的教育研究在呼唤着经验总结研究的回归。
3、“合作研究”。这里指的是中小学教师与理论工作者合作开展研究。教师的教育研究需要理论的指导,特别是
教师初涉教育研究时,更需要理论工作者的帮助和建议。“合作研究”可以促进中小学教师与理论工作者的对话与
理解,改变各自固有的认识视角和工作思路,拓宽各自的视野,有利于克服实践的盲目性,增强研究的时效性,使
教师的教育研究具有较高的起点。
“合作研究”可以使中小学教师与教育理论工作者双方取长补短,有利于激活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实践思维和教育实
践工作者的理论思维,形成集体智慧的优势,“合作研究”是沟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桥梁。
4、“教例研究”。教师首先以“记叙文”的方式,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全过程写成“教例”;进
而以写“记叙文”的方式,对“教例”进行研讨和分析;最后,通过对特殊教例的分析,得到新的发现,或者通过
对一类教例的积累和研究,概括出具有一般性的结论。教例研究通过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由表及里地
揭示寓于具体教育情境之中的教育思想和具有普遍意义的内在规律,是一种“临床教育学”研究。实践证明,教例
研究是一种适合教师的并能有效改进教师教育行为的研究方式。
5、“叙述式研究”和“反思式研究”。教师的教育研究,以叙述自己的教育生涯为主,在自叙中研究自己的教学
行为,通过自我研究,总结和提升自己在教育上的经验和教训,以改善自己的服务质量。
“叙述式研究”和“反思式研究”要求教师从自己已有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对问题的解决形成初步的设
想,增强行动的计划性、预见性;又要求对行动的效果进行观察,并根据观察记录,思考自己的行动是否产生了效
果,还有可能产生怎样的效果,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从而对行动设想、方案进行批判性的、持续不断的检验
与修改。在这个过程中,“叙述”既是“行动”和“反思”的记录,又是批判与反思的基本途径。“叙述”具有强
制“反思”的功能。“叙述”与“反思”贯穿在教师的研究性变革实践的始终,成为教师克服习惯性思维,获得专
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四、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成果的总结与表述
目前,以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研究范式为参照的教育研究成果的表现形态是文本化的,并仅限于研究报告、学术论文
和著作,其他的只能作为附件;而中学教师侧重研究的是生动的、鲜活的、异常复杂动态变化着的实践问题,研究
报告、论文和著作不只是教育科研成果惟一的呈现形式,经验文章、教育随笔、教育日志、案例、说课方案、评课
意见、考试评析、教育辩论、教育规划、校本教材、课件、教具等,也是教育科研成果的呈现形式,甚至教师依据
新课程理念上的一节充满智慧的课,其实录被作为教师教育的教材,不也是教育科研成果的生动呈现形式吗?
应该指出,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不能把教育科研等同于写文章。教师的科研成果总
结,首先是“做得好”,其次才是“写得好”。教师的教育研究成果是具有个性意义的“扎根理论”,从内容上
看,它是对教育经验的积累、筛选和提炼,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产物,除了有一定的理论阐述外,应有教师自
己的“话语系统”,它是在质的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富有教师内心体验的、情境性、过程性的描述,它源于实践,
高于实践,既能有效地指导自己学校的教育实践,又对于广大教师具有迁移作用。
这里,我们就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成果的常见表现形式及其特点略作介绍。
1、经验文章。经验文章是通过总结成功经验而写成的文章。经验文章重在专题,实用性强,自由活泼。
经验文章的结构一般包含三大块:论题,事例,分析。论题 要有价值,要新颖,要化大为小。 事例要上升到规
律,例子不能太 单调,要能够从不同侧面充分说 明经验。分析要找出事例和结论 之间的必然联系,看它们是怎
样 成为经验的。不仅要说出操作方 法,还要说出它的适用范围和普 遍意义。
2、教育随笔。教育随笔是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感悟、得失以及心得体会的记录,也可以记下自己
没有参与的事实现象和行为过程等。
教育随笔灵活、短小,一般是为一个材料而叙而议。常常是作者自己的“思维体验”和“技术专修”。除写自己的
经验外,也写失败的教训和其他心得体会等,但不以理论性、思辨性为主,而是以记叙现象、过程为主,议论只是
点睛之笔。
在结构上,教育随笔有的以记叙为主,重在记下有关的教育教学的现象和过程,篇末简单表明自己的观点;有的以
议论为主,叙事简略,只是议论的引子,着重要说的则是感受和感想。教育随笔事例要新颖、典型,内涵丰富,议
论要科学、精辟、水到渠成。
3、教育评论。教育评论是对有关教育教学思想、现象、言行和教育教学个例等进行评论的文章。教育评论倾向于
对主体以外的事物作客观评价,说长论短,激浊扬清,分析出好坏正误。它带有一定的理论和思辨色彩,但不需要
有完整的理论系统,大多是一事一评的小型之作。
评论的结构类似于学术论文(包括绪论、本论和结论),但大多是一个事例、一种现象的“小评论”。评论的对象必
须有价值,即有典型意义,有丰富的内涵,有新异色彩。写教育评论要注意选准角度,深入发掘,找出其多种属性
中最本质的属性。教育评论的语言表达要分寸适当、深刻犀利,发人深省。
4、教育案例。案例是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案例写作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
强沟通提供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促进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专业化水平。
教育案例的结构包括标题、背景、问题、问题的解决、反思与评论等部分。国内外课堂教学案例撰写的结构多种多
样,但分析其本质特征,一般由案例背景、案例描述和案例分析三个部分组成。案例背景主要介绍案例发生的时
间、地点、人物等基本情况,交代案例研究的方法与主题等。案例描述主要是描述课堂教学活动的情景。案例分析
是关键,主要是运用教育理论对案例作多角度的解读,其内容可以是自己对案例的思考或运用理论进行阐释,也可
以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撰写教育案例时,要注意使用过去时态,将有关情节按一定结构呈现出来,不要就事论事,要就事说理;案例立意
要新,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分析要实事求是,有针对性,突出重点,抓住要害,揭示主题,找出依据,支持
自己的观点。

(来源:《课程教学研究》2005.6)

提高教学主动性,增加教学氛围,改变教学态度转为引导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答: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 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树立服务意识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答: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实例中我们发现:“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形成了鲜明的...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答: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涉足新领域,提高新能力,具有较高的自身修养和文学修养,立足课堂,立足学生,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才能把课上得有魅力,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真正适应新的教学形势。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答:三、加强听说读写训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途径。 老师们都知道,课堂训练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以此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设计并运用好听说读写训练,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先说说听的训练。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让...

《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答: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更有所收获.这样,它既关注了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都有所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对于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有以下...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答:一、创设良好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掌握知识和获取技能的主要动因是——良好的情境。”《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答: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想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一、重视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创设数学学习的良好情境,教育界已进行广泛的讨论,并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经验。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有效性的...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答:一、保障有效 这里所说的有效,主要指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的有效性与学的有效性。 1、教的有效性。指的是教学方法不仅注重形式,更要注重内容,应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简单地说,就是你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方法要有教学效益,不能为了使用方法而使用方法,诸如当前的情境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
答: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学校和教师的不懈追求,认真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 重视课前师生交谈,及时将学生注意力拉回课堂 课间十分钟里,孩子们尽情地玩耍、嬉闹……上课铃一响,他们虽然都会陆续走进...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