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中国近代史上社会性质发生了哪三次变化,原因是什么? 中国近代史上,社会性质发生过哪三次变化?变化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作者&投稿:征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社会性质有哪三次变化?~

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社会性质的三次变化:
1、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签订了《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共产党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总概括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1919-1949年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间的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是谁发动的革命,领导权掌握在谁的手中。
3、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扩展资料: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指近代中国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的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进步。
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
除中国外,近代伊朗、缅甸、暹罗(泰国)、奥斯曼土耳其等国也曾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1940年1月,毛泽东在其著作《新民主主义论》中,比较完整地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政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总结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生活的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还不是直接的实践问题,他们在科学分析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发展阶段提出过一些原则性的设想,认为未来社会大体要经历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但对后来列宁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将会经历哪些发展阶段,马克思、恩格斯没有作出进一步的判断。
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列宁。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本身的发展阶段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列宁认为,在经济落后的俄国,只能建成“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而不能立即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
这里包含着社会主义社会也要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备到比较完备的发展过程的思想。但是,列宁当时主要回答了俄国怎样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具体分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发展阶段问题,因而对这一思想未能作出进一步的阐发。
斯大林在1936年苏联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不久,没有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就提出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设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经济重建,1952年又宣布党的主要任务是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这种脱离实际、急于过渡的思想,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曾比较正确地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问题,他在1956年1月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已经进入、尚未完成的思想。
后来,他又明确地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只是“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建立起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的基础,生产力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后,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才算获得了比较充分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社会才算从根本上建成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新民主主义
百度百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百度百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封建王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史了)
第一次:列强的侵略,不平等条约中国主权的丧失,成为列强的原材料供应地和市场
第二次:辛亥革命胜利推翻清政府,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第三次:由于封建至于,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资产阶级显的软弱无能,于是无产阶级革命,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国民政府,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1956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请回答有关问题:
⑴ 过渡原因:①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目标;② 历史已经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③ 中共最高革命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⑵ 过渡的条件:① 社会条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准备了必要的前提;② 政治条件:中共领导地位的确立,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形成,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和巩固,为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必要的政治前提;③ 经济条件: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及在国民经济中领导地位的确立,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必要的经济前提;④ 国际条件: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广泛展开,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世界和平进步力量增长,为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⑶ 过渡时期党的任务:巩固无产阶级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⑷ 过渡性的表现:①社会主要矛盾:由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转变为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②社会阶级结构:由多种成分并存,到都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③.社会经济结构:由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到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唯一的经济基础;
④国家政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过渡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⑸ 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既具有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又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联合起来,对帝国主义、官僚资产阶级、地主阶级实行专政。新中国成立以前,革命根据地的人民民主专政,担负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它只进行了对封建土地制度的变革,并不改变民族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也不改变农民的个体所有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专政。)经济上: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同时并存。
⑹ 过渡的特点:①中国是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而不是一般的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②中国是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情况下向社会主义过渡,通过改造实现社会主义革命;③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保持政治联盟,采取和平手段、改造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同步进行。

鸦片战争:有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转变;
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确立;
封建王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史了)
第一次:列强的侵略,不平等条约中国主权的丧失,成为列强的原材料供应地和市场
第二次:辛亥革命胜利推翻清政府,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第三次:由于封建至于,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资产阶级显的软弱无能,于是无产阶级革命,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国民政府,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鸦片战争:有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转变;
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确立;

1840年,鸦片战争,变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1919年,五四运动,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1840年,鸦片战争,变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1919年,五四运动,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1956年,成为集权社会。
1978年后,成为官僚资本主义社会。

《中国近代史上,社会性质发生过三次变化。请指出中国社会性质走哪三次...》
答: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希望楼主采纳给好评!第一次变化及其原因: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主权丧失,成为列强的原材料供应地和市场,从而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变化及其原因: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辛亥革命 第三次:社会主义共和国...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社会性质变化是哪三次?》
答:1、1840年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3、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辛丑条约》签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哪三次变化?》
答: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以下三次重要的变化: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迫接受不平等条约和割让领土,外国资本和文化大量涌入,传统的封建社会制度逐渐失去控制力。2、资本主义社会: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走向民主与科学,资本主义的萌芽在中国得以...

《中国近现代史的3次社会性质变革》
答:1.18世纪年代到90年代洋务运动,资本主义萌发,近代工业的奠基 2.1898年百日维新运动,康有为等人主张君主立宪政体,把中国从封建国家转移到资本主义国家,但是改革触动封建保守派利益,受镇压,失败 3.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清朝倒塌.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后来袁世凯复劈帝制,革命果实被他窃取,革命后期其实失败)...

《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发生了哪三次变化?各次变化的主要原因和过程怎...》
答:中国由此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确立了一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政治体制,社会性质再次发生重大转变,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中国近代史上社会性质发生了哪三次变化,原因是什么?》
答:⑸ 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既具有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又具有社会主义性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联合起来,对帝国主义、官僚资产阶级、地主阶级实行专政。新中国成立以前,革命根据地的人民...

《中国近代社会性质有几次巨大变化?》
答:1、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签订了《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共产党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总概括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1919-1949年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间的革命是无产...

《中国近代史上,社会性质发生过三变化,请指出中国社会性质有那三次变化...》
答:封建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共和社会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的三次变化》
答: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改革开放!

《中国近代史上,社会性质发生过三次变化。》
答:中国近代史上,社会性质发生过三次变化。 请指出中国社会性质有哪三次变化,简要说说每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请指出中国社会性质有哪三次变化,简要说说每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展开  我来答 3个回答 #话题# 居家防疫自救手 wo8855944 推荐于2016-09-10 · TA获得超过39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7 采纳...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