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矿床类型规模和地质特征简述 矿床分类及地质特征

作者&投稿:乜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矿床类型规模和地质特征简述~

陕西太白双王钠长角砾岩型金矿是大型-低品位-钠长角砾岩型金矿床。
1.与成矿有关地层、构造、岩浆岩
(1)赋矿地层:区内广泛出露泥盆纪地层,泥盆系上统星红铺下亚组的第二段为赋矿地层,其岩性为浅绿灰色变质粉砂岩、粉砂质绢云板岩。
(2)控矿构造:印支运动使本区形成了一系列轴向为NW-SE向的复式背、向斜构造,其中西坝复式背斜中见次级褶皱。区内NWW向断层控制了含金角砾岩带及带内金矿床(体)的分布。
(3)岩浆岩:西坝中酸性复式岩体侵位于西坝复背斜轴部,长轴方向为NWW向,主要岩性为石英二长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双王金矿成矿之前,双王含金矿角砾带位于岩体北1.3km。
2.角砾岩体特征[21]
双王含金角砾岩体呈带状分布,从西部红崖河的王家楞→东部的太白河王家庄(双王),在长约11.5km、宽4~500m,分布有大小不等的8个角砾岩体。角砾岩体长度50~3050m,一般长为1000m左右,宽4~500m,多为100m左右。地表出露高差约700m,垂深超过1000m。含金角砾岩带走向与区域构造线一致,呈NW—SE向,与地层呈低角度斜切。含金角砾岩体是由角砾大小不等、形态多样、多次破碎、多阶段热液活动胶结、以钠长质角砾岩为主的地质体。双王金矿床赋存于泥盆系星红铺组的含金角砾岩体内,矿床严格受构造角砾岩体(带)控制,局部角砾岩体就是金矿体。
角砾多为棱角明显的板条状、多角状和不规则状,大小n×10cm至n×1cm。成分为钠长石化板岩或粉砂质绢云板岩。在角砾岩体上部,边部角砾块大,且在角砾岩体上部和边部相邻角砾间或角砾块与碎裂围岩间往往具有可拼性,说明这部角砾岩形成过程中位移很小。
胶结物主要是多阶段热液活动产物,以钠长石、含铁白云石为主,其次有方解石、石英及黄铁矿等矿物集合体。
据胶结物成分可将角砾岩类型划分为五类:①以钠长石为主,含不定量石英、含铁白云石胶结角砾岩;②黄铁矿、钠长石、(石英)、含铁白云石胶结角砾岩;③黄铁矿、方解石胶结角砾岩;④黄铁矿胶结角砾岩;⑤石膏、硬石膏胶结角砾岩。其中①、②角砾岩分布广,是区内主要角砾岩类型,其他仅见于局部地段或叠加于①、②类型之上。
3.矿体特征
双王含金角砾岩可构成金矿床(体)或是矿化体的直接围岩。在8个出露的角砾岩体中已发现14个大小不等的金矿体,其中KT8矿体规模最大,已控制金金属储量40余吨,平均品位3.08g/t。KT8矿体产于Ⅵ号角砾岩体中,长1200m,平均厚度28.39m。其余矿体目前控制规模均小于KT8矿体。
4.矿物组合
金属硫化物主要为黄铁矿,氧化矿物主要为褐铁矿,非金属矿物主要为钠长石、含铁白云石、石英、方解石等。金矿物主要是自然金及微量碲金矿,含微量碲银矿。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占2.26%),有少量白铁矿及极微量磁黄铁矿、黄铜矿、毒砂、针镍矿、闪锌矿、方铅矿、辉钼矿、辰砂等。
自然金主要赋存于热液期Ⅰ、Ⅱ、Ⅳ阶段的黄铁矿中,黄铁矿是重要的载金矿物。
5.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特点[21]
双王金矿可分为5个阶段,Ⅰ—黄铁矿-含铁白云石-石英-钠长石阶段;Ⅱ—石英-钠长石-黄铁矿-含铁白云石阶段;Ⅲ—黄铁矿方解石阶段;Ⅳ阶段又分为:Ⅳ—1石英黄铁矿亚阶段、Ⅳ—2黄铁矿亚阶段;Ⅴ—萤石-迪开石-方解石阶段。Ⅱ、Ⅳ阶段为主成矿阶段,主矿体(KT8)主要发育阶段为Ⅰ~Ⅳ。多阶段叠加部位,特别是Ⅱ、Ⅳ阶段叠加部位形成富矿。
6.围岩蚀变
双王金矿床金矿化蚀变类型有钠长石化、含铁白云石化、黄铁矿化等,三者常常叠加伴生,以钠长石化为代表,简称钠长石化蚀变岩。钠长石化蚀变岩的分布仅局限于构造角砾岩带(体)的内部及其两侧,主要表现为绢云板岩、粉砂岩等浅变质的围岩或角砾块沿岩层走向或倾向发生蚀变褪色现象。

对砂金矿床的分类,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划分,有的以砂金矿床的矿质来源为分类依据,有的以成矿作用为分类原则,有的则以成矿环境进行划分。吕英杰等(1992)根据砂金矿床的成矿作用、赋存的地貌部位划分为冲积型砂金矿床、洪积型砂金矿床、残积型砂金矿床、堆积型砂金矿床、岩溶型砂金矿床、海积型滨岸砂金矿床、湖积型滨岸砂金矿床、冰碛(水)型砂金矿床及风积型砂金矿床,见表5-1。
(一)冲积型砂金矿床
指产于第四系由冲积作用形成的松散堆积物中的金矿床。其中包括产于河床或河床底部砂砾层中的河床砂金矿床;产于河漫滩堆积物下部的河漫滩砂金矿床;产于老河漫滩残留部分的阶地砂金矿床(图5-1);产于河滩的河滩砂金矿床。本类金矿床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砂金矿床类型,其储量占砂金总储量的90%以上。而其中又以河漫滩砂金矿床和阶地砂金矿床最具工业意义,其储量占整个冲积型砂金矿床总储量的90%以上。国内重要砂金矿床均属此类,如黑龙江的韩家园子、兴隆沟、石头河子、古利库,陕西的月河、江西的庄湾等矿床。

表5-1 砂金矿床分类表

(据吕英杰等,1992)

图5-1 嘉荫河阶地砂金矿床及河漫滩砂金矿床(据吕英杰等)

1—腐殖土层;2—采金迹(废砂堆);3—砂质粘土层,4—砂砾石层;5—基岩;6—河漫滩砂金矿床;7—阶地砂金矿床
(二)洪积型砂金矿床
是指分布于沟谷中、由洪水冲刷、搬运而形成的砂金矿床。这些沟谷的谷底较窄,多呈“V”字型,沟内堆积物分选性差,磨圆度低,多呈棱角-次棱角状,少量为次圆状。每当洪水袭来时,堆积物均有可能被搅动,使砂金进一步筛选而富集在有利部位。本类矿床的矿体多呈透镜状和囊状,规模小而不稳定,品位的贫富相差悬殊,富者可构成小而富的砂金矿床。代表矿床如黑龙江的万鹿沟等。
(三)残积型砂金矿床
分布于分水岭或较平坦的低洼处,是由原生含金地质体在地表条件下经风化破碎后,使金粒解离或经次生加大而在原地富集形成的矿床。其富集程度除与风化程度、形成时间长短有关之外,还取决于下伏原生含金地质体的含金性。本类金矿床迄今尚未见有重大工业意义的矿床,但可作为寻找原生矿的直接标志。
(四)坡积型砂金矿床
是残积型金矿床的下移部分,与残积型金矿床之间无明显界线。本类金矿床是冲积型河谷砂金矿床的物质提供者,其矿床本身规模小,不具有重要工业意义,但可作为岩金矿床的直接找矿标志。
(五)冰碛(水)型砂金矿床
含金地质体破碎后,含金矿物被冰川(水)搬运于有利部位富集形成矿床。包括冰碛型和冰水型两种。真正具有工业意义的不是直接由冰碛所形成,而是在冰碛经融化后,由冰水进一步搬运、分选、沉积而形成的冰水型砂金矿床。如内蒙古毛淖(图5-2),矿体产于毛淖冰碛台地上的冰水沉积物中,矿体长760m,宽160~560m,厚0.73~1.34m,品位一般为0.12~1.3g/m3,单样最高达2.73g/m3,金的粒度为0.38~1.3mm。

图5-2 内蒙古中后河毛淖冰碛台地冰水砂金矿床勘探线剖面图(据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研究所,1985)

1—腐殖土层;2—含砾砂层;3—含粘土砂砾层;4—含砂泥砾层;5—基岩(砂质粘土岩);6—砂金矿体
(六)湖积型滨岸砂金矿床
分布于湖泊的滨岸地带,成矿物质由河流携带,经岸流、拍岸浪长期冲刷、分选而成。
(七)海积型滨岸砂金矿床
分布于滨岸的砂堤、阶地、水下砂坝等地带。矿体多与海岸平行,并受拍岸浪和岸流方向的控制。本类矿床以山东三山岛较有前景,该矿床位于山东省掖县三山岛东南坡,其北为渤海。矿体分布在长500m、宽300m的范围内,矿层埋深3.65~30.49m,无固定层位,单个矿体长20~80m,厚0.1~1.8m,品位0.27~5.9g/m3。
(八)岩溶型砂金矿床
在岩溶发育地区,由于水的溶蚀、冲刷等作用,使岩层(或含金地质体)中的金带出并堆积成矿。矿体形态复杂,呈囊状、巢状、条带状、漏斗状、透镜状及不规则状等。矿体规模一般不大,但有的品位很高,如广西镇墟金矿床,最高品位可达几十克到百克每立方米。

山东新城金矿床是绿岩带型-蚀变岩型特大型金矿床。

1.控矿构造及围岩[18.19]

(1)控矿构造:新城金矿为焦家—新城矿田的特大型蚀变岩型金矿床之一,新城金矿位于焦家断裂带北段的新城段。矿区范围内控制长约2100m,破碎带宽80~150m,总体走向40°,倾向北西,倾角26°~34°,局部陡至47°。焦家主断裂是区内主要导矿储矿构造,沿倾斜起伏较大,尤其深部Ⅴ号矿体地段形成弯曲较大的弧形,呈波浪状展布,在波峰地段,倾角较缓,蚀变岩明显膨胀,厚度增大,为工业矿体集聚有利空间。

(2)矿床赋存于焦家主断裂面下盘。焦家断裂上盘为玲珑黑云二长花岗岩、下盘为郭家岭超单元上庄单元似斑状花岗闪长岩。

2.矿体特征

新城金矿已探明大小矿体18个,其中Ⅰ号、Ⅴ号矿体规模最大,占总储量的98.62%。Ⅰ号矿体头部地表长120m、深度最长350m。走向NE40°,倾向NW,倾角26°~30°,矿体厚0.85~28.15m,一般为5~11m,平均厚7.72m。品位2.14~23.95g/t,平均品位8.2g/t,矿体呈45°角向SW侧伏,垂深800m。Ⅴ号矿体产状及侧伏方向与Ⅰ号矿体大体一致,在垂直纵投影图上Ⅰ号与Ⅴ号呈叠瓦式。

3.多期多阶段叠加特点

热液期分为四个成矿阶段:Ⅰ-石英-黄铁矿-自然金阶段;Ⅱ-自然金(自然银)-石英-黄铁矿阶段;Ⅲ-自然金-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Ⅳ-石英-碳酸岩阶段。以第Ⅱ、Ⅲ阶段成矿为主,三个阶段叠加部位形成富矿。

4.围岩蚀变

蚀变主要为绢云母化、硅化、钾长石化、黄铁矿化、碳酸岩化等。以灰黑色断层泥(厚5~20cm)为标志的主断裂面连续分布,以主构造面为中心向上、下盘对应分带:向上盘依次出现硅化、绢云母化花岗质碎裂岩→绢英岩化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下盘依次为糜棱岩、角砾岩(不连续)→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带→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带→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带→绢英岩化似斑状花岗闪长岩→似斑状花岗闪长岩。蚀变强度从主裂面向两侧逐渐减弱。Ⅰ、Ⅴ号主矿体赋存于主裂面下盘的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带及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带内。

5.矿物组合

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其次为黄铜矿,少量的方铅矿、闪锌矿,微量的自然金、银金矿、自然银。黄铁矿是矿石中分布最广泛的主要金属硫化物,是金的主要载体矿物。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其次为绢云母,少量的长石、方解石,微量的磷灰石等。



《矿床类型规模和地质特征简述》
答:区内郭家岭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岩体为矿床直接围岩。磁山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分布于矿区东部。脉岩有闪长玢岩脉、石英闪长玢岩脉、煌斑岩脉、伟晶岩脉等。2.矿体特征 黑岚沟金矿有7条构造蚀变带,以6号为主,其中已发现矿体多个,但以I号、Ⅵ号矿体规模最大。金矿体严格受构造控制,金矿体长300~750...

《不同类型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环境》
答:别子型矿床亦称铜-锌黄铁矿型块状硫化物矿床,主要是以日本的Besshi矿床而命名的。其突出特点是:矿床赋存在碎屑沉积岩与玄武岩近于相等的地层层序中,矿床具有明显的沉积特点,并且岩石的变质程度高,容矿岩石几乎全属角闪岩相,硫化物常与角闪岩相岩石互层。而前3种矿床类型则以绿片岩相为主。矿床的地质特点在许多方面介于...

《矿床类型规模和地质特征简述》
答:成矿阶段:金牛山金矿严格受构造控制,构造活动具有脉动性,金矿成矿也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的特点,根据矿脉穿插、矿物组合及交代关系分为四个成矿阶段:Ⅰ—黄铁矿-石英阶段:是区内矿化先导,在构造断裂带中形成较大规模的石英脉,同时有少时黄铁矿形成,黄铁矿多为粗粒、自形,呈团块状分布。脉中 Au...

《矿床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答:矿床类型屑岩浆熔离型矿床。(二)矿床地球物理特征 根据新疆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物探分队和新疆自治区国家“305”项目研究课题(V8-2-4)采集地面和钻孔岩心标本测定密度和磁性,其测定结果及统计数据列述于后(见表10-1至10-4)。岩石磁性 从磁性统计结果,矿区内岩石磁性具有以下特征。(1)橄榄岩...

《矿床类型规模和地质特征简述》
答:Ⅲ—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主要生成黄铁矿、自然金、自然铋、辉铋矿、毒砂、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该阶段的特点是伴生的石英细脉很发育,同时有绿泥石与之共生。是金矿化的主要阶段;Ⅳ—石英碳酸盐阶段。是成矿活动的晚期阶段,主要矿物组合为低温热液的石英、方解石。晚期成矿阶段金矿化极弱。

《矿床类型》
答:(三)矿床地质特征 杂岩体内有两种类型矿床,一类为岩浆矿床,包括磷灰石矿、次透辉石矿和稀土矿化,是在岩浆结晶中形成的;一类为风化矿床,即蛭石矿床,是由金云母和黑云母水化形成的,成矿期为第四纪。 1.矿床形状、产状 蛭石矿是矿区的主要矿产。主矿体分布于蛇纹岩(由纯橄岩受蚀变而来)中,部分矿体产于黑云母透...

《矿床地质特征》
答:这些矿石矿物以其集合体块度变化大(0.1~10cm)为特征。矿体上部镍黄铁矿和磁黄铁矿大多已被蚀变为紫硫镍矿和白铁矿、黄铁矿,但保留有残余结构。(2)深部岩浆熔离-贯入矿石(主要形成网状硫化物矿石) 在金川矿床里,这种矿石最为重要。由其组成的矿体规模大,厚几十米至几百米,长几百米到...

《矿床地质特征》
答:伊尔曼得金矿的矿化作用主要为蚀变交代作用,成矿热液活动具有多期多阶段的特点。根据矿石的矿物共生组合、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围岩蚀变作用,本矿床的成矿作用过程可分为内生成矿期及表生成矿期。内生成矿期又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即渗透性硅化阶段:本阶段岩石发生强烈的硅化蚀变,出现大量的他形粒状...

《矿床类型规模和地质特征简述》
答:(2)矿床赋存于焦家主断裂面下盘。焦家断裂上盘为玲珑黑云二长花岗岩、下盘为郭家岭超单元上庄单元似斑状花岗闪长岩。2.矿体特征 新城金矿已探明大小矿体18个,其中Ⅰ号、Ⅴ号矿体规模最大,占总储量的98.62%。Ⅰ号矿体头部地表长120m、深度最长350m。走向NE40°,倾向NW,倾角26°~30°,矿体厚0...

《矿床地质特征》
答:矿化以密集发育各种石英细脉、石英方解石(钾长石)细脉和绿泥石(透闪石)石英细脉等含矿脉体为特征。金属矿物以黄铁矿和黄铜矿为主,其次为闪锌矿、磁黄铁矿和磁铁矿,局部为辉钼矿和方铅矿。金属矿物在矿化脉体中呈浸染状或斑点状分布。 (三)围岩蚀变 根据矿区内蚀变矿物类型、组合和空间分布特点,该矿床的围岩蚀变...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