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程书勋的人物生平

作者&投稿:郎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战国无双人物的生平简介~

日本战国
日本战国简史
日本战国历史可与中国战国相比拟.各地大名林立,为争夺霸权攻伐不休.而且也是′无义战′. 其间人名地名繁多,大战小战难以数计.不过,从地区划分讲也许更 容易了解其中形势.
现在的日本可分为四部分:由西南向东北依次为九州,四国,本州和 北海道.战国时的九州,四国与现在所称相差不大.北海道则因其地处偏远,战国史中少有涉及.而本州则是四方征伐的中心.以京都为中心。当时的本州共分为中国,近畿,东海,北陆,关东,东北六个地区. 近畿以当时国都京都为中心,包括京都,奈良以及以后丰臣的大坂.其 西部与中国地区相邻.近畿地区东部南与东海地区(后来的织田信长凭借这个有利条件,控制京都,挟天子以令诸侯)为邻,北与北陆地区接壤. 东海,北陆东与关东地区为邻.而关东与北陆又东邻东北地区. 室町幕府统治一百多年后开始衰落.各地强有力的大名纷纷自立为政. 一般以1467年(应仁元年)为日本战国的起始到1615年德川家康发动大坂夏之战,攻灭丰臣秀赖统一日本为止共148年的历史.
战国前期的大战多集中与中国地区与京畿地区.一般是传统意义上控制京畿的战争.参与者多为近畿地区而且在京都有相当势力的大名. 从十六世纪初北条家争夺关东霸权开始战争中心东移至东海关东,北陆
地区.而这一时期也是日本战国人材辈出的时代. 其中以关东的北条氏康,越后(属北陆地区)的上杉谦信,甲斐(东海地区)的 武田信玄之间为争夺关东,信浓等地的霸权的战争为代表. 而东海地区因为有甲斐的武田信玄,尾张的织田信长和后来统一日本的三河德川家康而成为战国时期的英才发源地. 武田信玄经过多年战争击败苦主上杉谦信及北条今川等大名夺取骏河信浓等地,成为当时最强的大名.后来武田受没落将军足立义昭之命进军京都,途中 在三方原一战(1572年)大败德川家康,令织田信长坐立不安.但其后因病突然撤军,功败垂成.信玄死后,其子胜赖才具不足,长涤之战败于织田德川联军.甲斐从此走向衰落. 武田死后不久,其死敌上杉谦信也病死.至此,战国的重心转向织田一系. 织田信长是日本战国时期的大名(诸侯)之一,与武田信玄,德川家康一时瑜亮,一生传奇颇多。
在狭桶间合战中,他在暴雨中高唱著 “人间五十年,宛如梦幻,天下之内,岂有长生不灭者” 以四千兵马奇袭今川义元的四万军队,并砍下今川的首级。他也是第一位在日本史上大量运用火器的领主,在长筱一站中,用铁栅栏后的三千铁枪击溃武田家号称无敌的五万铁骑兵。 织田与德川家康结成同盟,史称“清州同盟,”统一 尾张、美浓后把主城从清州城移至美浓稻叶山城,并将稻叶山城 改名为“岐阜”城,取周文王凤鸣岐山,一统天下之意。 而后开始推行“天下布武”的策略,要以武力统一全国。 在灭掉越前朝仓氏、近江浅井氏并流放足利义昭(幕府),击败毛利水军之后,完全控制了中部。 正当义气飞扬的他准备攻打西部的毛利时,他的大将明智光秀,因憎恨信长斩首武田人质而迫使武田杀了光秀的母亲,也因为不堪信长的羞辱和猜忌, 起义包围了他下宿的本能寺,信长不愿被擒,于是自焚而死。信长被人认为是明君,也是魔鬼。他有温和大度的一面,也有常人无法理解的残忍奸恶的另一面。这个自称为“第六天魔王”的人给后世留下了多少的憎恶和向往。
信长的时代是日本崇尚中国文明的时代,也是日本开始引入西方技术的时代。武田家出了熟读孙子兵法的信玄,高举著的“风林火山”(来自孙子兵法的疾如风,静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而他终身的对手信长却是热衷西洋文化,购置火枪铁炮,和用铁甲船来对付他的敌人。相传他一度身穿和服,却批著西班牙海军的斗蓬戴著羽毛帽招摇过市。 我们也许可以从当时的详细记录的礼仪和战史中体会到不少让国人感叹和共鸣的感受吧。 织田信长在武田信玄死后立即消灭忠于足利氏的浅井朝仓两大名,接着放逐足利义昭.室町幕府至此终结.
此后,织田击败武田军并且逐渐控制近畿,东海地区,成为日本实际的掌权者.接着织田信长派羽柴秀吉进攻中国地区最强的大名毛利辉元.双方在相持阶段时突然传来织田大将明智光秀火烧本能寺(1582年),织田信长死难的消息. 织田信长筑安土城自居,故其统治时期被称为安土时代. 羽柴秀吉立即与毛利辉元议和,回师平叛.其后,羽柴秀吉击败柴田胜家(1582).次年在小牧长久手之战后与德川家康议和,巩固了他对近畿,东海地区的统治.在后来的四国征伐,九州征伐后基本统一日本南部.
1590年,丰臣秀吉发动小田原之战,攻灭北条氏政,统一关东地区.为镇抚关东各大名的势力,丰臣秀吉将德川家康改封到关东.为后来德川称雄埋下伏笔.同年,丰臣秀吉击败伊达政宗等奥州诸大名联军,征服东北地区.至此,日本统一.
为实现其定都北京的野心.1592年丰臣秀吉下令侵朝.明派军队援助朝鲜. 经五年战争后,形势逐渐对日军不利.1598年,丰臣秀吉病死,遗命从朝鲜撤军. 丰臣秀吉筑大坂城.其统治时期称为桃山时代. 丰臣秀吉死后,其家臣分裂为近江,尾张两派.一直韬光养晦的德川家康乘机联合尾张一派,在关原之战(1600年)中消灭西军,丰臣一系势力大衰.
德川称雄日本并于1603年受封征夷大将军,开始了江户幕府统治. 为最终奠定德川家长久统治的基础,德川家康在自己死前两年内发动大坂冬和大坂夏之战. 大坂夏之战(1615年)中德川军攻陷大坂,丰臣秀吉之子丰臣秀赖自杀身死.忠于丰臣的家老武士几乎全部战死.显赫一时的丰臣家被消灭. 德川受封江户(现东京),其政权称江户幕府. 至此,日本最终统一.战国时代结束,进入江户幕府时代

日本战国大名简谱
织田信长(1534~1582):绝世无双的豪雄,被誉为战国“风云儿”,安土时代之开创者。幼名吉法师,继承其父信秀为家督后很快统一整个尾张。1560年于在狭桶间合战中,在暴雨中高唱著 “人间五十年,宛如梦幻,天下之内,岂有长生不灭者” 攻破今川义元,声名大噪,继与德川家康结盟,击灭美浓斋藤氏,移居城于岐阜,确立“天下布武”的雄心,他也是第一位在日本史上大量运用火器的领主。1568年奉将军足利义昭入京,不久二人交恶,他与义昭号召组织的“信长包围网”厮杀数年。1571年火烧圣山比睿,向寺社守旧势力宣战;1573年破浅井、朝仓,放逐义昭;1575年于长筱用新战术大破武田骑兵;1576年筑安土城;1577年开始向关西进军。后因前往增援围攻高松城的部将羽柴(丰臣)秀吉,途经京都本能寺,家臣明智光秀叛乱,他不愿被擒,于是自焚而死。信长被人认为是明君,也是魔鬼。他有温和大度的一面,也有常人无法理解的残忍奸恶的另一面。这个自称为“第六天魔王”的人给后世留下了多少的憎恶和向往。
武田信玄(1521~1573):幼名太郎,元服后取名晴信,父亲为甲斐领主武田信虎,母为大井氏。1541年,他追放父亲而自立为家督,逐渐成为战国第一兵法家,以孙子四如真言(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为军旗,拥有强大的骑兵团——赤备。势力最盛时领有甲斐、信浓和骏河的全部或大部,以及上野、飞驒、美浓、远江、三河各一部分。曾在信浓川中岛地区多次与上杉谦信激战,1568年南下攻灭今川氏真,1572年于三方原大破织田、德川联军,趁势西上,不久病死于信浓驹场。
上杉谦信(1530~1578):越后守护代长尾为景之子,幼名虎千代,元服后取名平三(一说为喜平二)景虎,后继承关东管领上杉姓氏,先后改名为政虎和辉虎。1548年,击败长兄长尾晴景而成为越后国春日山城主。他是战国第一勇将,自称战神毗沙门天王的化身,以“毗”字为军旗,乱“龙”为冲锋信号,拥有天下无敌的骑兵队。曾与武田信玄在川中岛一带激战十二年,势力最盛时领有越后、越中、佐渡、能登、下野及部分信浓国,人称“越后之龙”、“北陆守护神”。后于上京途中因脑溢血而死。
北条氏康(1515~1571):战国大名,后北条家第三代当主,关东真正的实力人物,政战两道之奇才。 1546年河越夜战,他以八千兵袭破十倍于己的关东联军,从而代两上杉氏确立了关东支配体制。后又为抵抗上杉谦信的关东攻略与牵制武田信玄的骏河侵攻,而与两雄多年鏊战,始终屹立不倒。
毛利元就(1497~1571):安艺小领主出身,后成为中国地区(指日本本州山阴、山阳两道)第一战国大名,无双的智将。1523年继承家督之位,在西边尼子和东边大内两大势力间纵横捭阖,逐渐扩充势力。 1540年击败尼子晴久,归属大内,其后让次子元春继承吉川家、三男隆景继承小早川家,确立了统一安艺的两川体制。1455年,在严岛击破叛乱弑主并掌握大内实权的陶隆房(晴贤),继而又消灭尼子氏,威震关西。
今川义元(1519~1560):通称三河守、治部大辅,骏河领主,悲剧性的一代枭雄。1536年代兄氏辉为家督,在太原崇孚(雪斋)的辅佐下,完成了与武田氏、后北条氏的三国联盟。势力最盛时领有骏河、远江和三河,声名卓著,兵强马壮,一心取将军足利氏自代之。但在西进的途中,不幸于桶狭间为织田信长乘大风雨之势攻入中军而战死。
斋藤道三(?~1556):卖油郎出身,因精于枪术而得仕长井家,起名新九郎利政。后篡取长井氏,改名规秀,再篡取长井之主家、美浓守护代斋藤氏,改名秀龙,法号入道道三。他是战国第一阴谋家,诡变无常,人称为“蝮”。1552年追放守护土歧赖艺而掌握美浓国,南下与尾张织田氏争胜。后为其子义龙攻杀于长良川畔。
浅井亮政(?~1542):通称新三郎、备前守。浅井氏是北部近江浅井郡丁野乡附近的土豪,到亮政时急速抬头,趁近江守护京极氏内乱之机,与国人一揆相勾结,驱逐京极、扩展势力,以小谷为居城。后因遭到南近江六角氏的压迫,而与越前朝仓氏结盟,形成独立领国,成为战国大名。
浅井长政(1545~1573):近江战国大名,因家臣反对其父久政的与六角联姻政策,而被拥立为当主,英武善战,勇名响彻京畿。后娶织田信长之妹市姬为妻,借道于信长,并辔入京勤王。因信长攻击浅井氏世交越前朝仓氏,长政在久政与重臣的胁迫下被迫攻击信长,1570年战败于姊川,三年后居城小谷落城,他剖腹自尽。
宇喜多直家(1529~1581):备前豪族三宅氏的分支,领有儿岛,又称为宇喜田或浮田,先后侍奉守护赤松氏和守护代浦上氏。直家是战国时代仅次于斋藤道三的阴谋家,数十年未经一战,全凭联姻和暗杀获取地盘,最终击败主家,完全支配备前、美作二国。织田、毛利对战时,他及时倒向东军,病殁前托孤于织田军大将羽柴(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1537~1598):俗称丰太阁,原名藤吉郎,战国第一奇男子,桃山时代之开创者。尾张中村农民出身,仕于织田信长而称木下姓,在政战两道累功而成为大将。1573年受封近江长滨,改名为羽柴秀吉。后受命征讨毛利氏,水淹高松城,得到信长自杀的讯息后火速赶回,于山崎消灭明智光秀为故主报仇。继而在清州会议上取得织田家主导权,又击败织田宿将柴田胜家、泷川一益、佐佐成政等而取得织田氏的天下。再先后攻灭后北条,臣服德川、毛利、、长宗我部、岛津等,终于结束战国乱世。他自己得天皇赐姓丰臣,官居关白,退位后称为"太阁"。后因侵略朝鲜失败而羞愤病死。
德川家康(1542~1616):幼名竹千代,元服后称元信或元康,三河冈崎领主松平广忠之子,江户幕府的开创者。幼年先后在尾张和骏河做人质,桶狭间之战后恢复故土三河,与织田信长结盟,攻取今川的远江领地。1582年武田灭亡后而得到骏河,并暗中取得甲、信二州的统治权。1584年小牧、长久手之战后臣服于丰臣秀吉,为五大老之首,移镇北条故地关东八州,以江户为首府。秀吉死后,他利用文吏、武将二派之争,于关原之战击败文吏派而扩大了影响,终于成为征夷大将军,开设幕府。大坂冬、夏两战灭亡丰臣氏后,完全统一日本,后世尊称为“神君”。
朝仓孝景(1428~1481):幼名小太郎,又名教景、敏景,法名英林宗雄,通称弹正左卫门尉。朝仓氏原为但马国日下部氏,1333年朝仓广景在丹波举兵拥护足利尊氏,后从属于越前守护斯波高经。孝景趁斯波氏内乱,勾结守护代甲斐常治,驱逐斯波义敏,拥立斯波义廉,略取河口·坪江庄。应仁之乱时,他先参加西军,又转向东军,1471年成为越前守护,将本处从黑丸城转至原甲斐氏统治的一乘谷城,支配整个越前,成为战国大名。留下著名的家训《朝仓孝景诸条》(或名《朝仓敏景十七条》、《朝仓英林壁书》)。
朝仓义景(1533~1573):朝仓孝景(不是又名敏景的那个孝景)之子,越前的战国大名。因为仰慕京都文化,而将之引入越前,并与明朝开展贸易,使领内日益繁荣。长时期与北陆各国的一向一揆作战。足利义昭曾逃到一乘谷城,请求他出兵攻击三好未得明确答复,而南依织田信长。义景遂与信长对立。1570年,朝仓、浅井联军在姊川被织田、德川联军击败;1573年信长攻克一乘谷,他自焚而死。


居合刀“柳生存”图
部分武将简普
柴田胜家(?~1583):通称权六、修理亮,尾张织田家的谱代重臣。在信秀死后,曾一度拥立信长之弟信行叛乱,兵败后因作战勇猛而被饶恕。此后在信长麾下屡立战功,成为家臣团的领袖。浅井家灭亡后,他得娶信长之妹市姬,并被任命为北陆探题,主导对越前本愿寺势力和越中、越后、能登之上杉势的侵攻,居城在北之庄。本能寺之变后与羽柴秀吉对立,1583年在贱之岳战败,退回居城,点燃储存在天守阁内的炸药而自杀。
丹羽长秀(1535~1585):通称万千代、五郎左卫门、越前守,十五岁即出仕信长,逐渐成为与柴田胜家并列的股肱之臣。1563年与信长养女结婚。1571年姊川会战后初封为近江佐和山城主,1575年赐姓惟住。本能寺之变时,他正在摄津末吉作平定四国的准备,闻报火速东进,与羽柴秀吉合兵,于山崎击败明智光秀。清洲会议附和秀吉,受封若狭一国与近江高岛、滋贺二郡。胜家失败后,改封越前与加贺的能关、江沼二郡,主城移至北之庄。不久病死。
前田利家(1538~1599):通称犬千代、孙四郎、又左卫门尉、筑前守,织田家臣前田利昌之子。十四岁仕于信长,七年后因斗殴杀死信长最宠信的侍童爱智十阿弥而被迫流亡。1561年复归,1569年继任为屋张荒子城主。1575年与佐佐成政、不破光治共领越前府中十万石封地,作为柴田胜家的与力(副将),人称“府中三人众”。利家素与秀吉交好,贱之岳合战因为他的倒戈使胜家大败亏输,最终灭亡。丰臣政权建立后,被任为五大老之次席,以制约德川家康,并且官至从二位权大纳言。
细川藤孝(1534~1610):号幽斋、玄旨,通称兵部大辅,精通和歌的儒将,曾著《百人一首抄》,并传下家集《众妙集》。父亲是三渊晴员,他作为细川元常的养子继承细川家,服侍将军足利义辉。义辉被杀后,拥立足利义昭为将军,但最终与其决裂而服从信长,受封丹后田边城。本能寺之变后,拒绝亲家明智光秀的劝诱,投向羽柴秀吉;秀吉去世又主动倒向德川家康。1600年关原合战时指使其子忠兴加入东军,从而保住了基业。
泷川一益(1525~1586):通称久助、左近将监,近江人。出仕信长后,在伊势攻略战中屡建奇功,成为尾张蟹山城主。1574年镇压长岛一向一揆起义,受封北伊势,居城长岛。1582年3月,信长攻灭武田氏后,一益得到上野全国与信浓山县、佐久两郡,主城厩桥,并继任关东管领,以对抗小田原后北条氏。本能寺之变发生,部属离心,他在神流川大为北条氏政所破,逃归长岛。清洲会议中依附柴田胜家,并于其后参加了小牧、长久手之战。德川家康臣服秀吉后,他被迫出家,死于越前。
池田恒兴(1536~1584):通称胜三郎,纪伊守,入道名为胜入,野史或误作信辉。父名恒利,母亲是信长乳母养德院,因此颇受信长宠信。1580年攻克叛将荒木村重的花熊城,因功得到摄津一国,后与羽柴秀吉合兵攻灭明智光秀,清洲会议时得与柴田、丹羽、羽柴并列为织田家四大宿老,受封美浓大垣13万石。1584年小牧、长久手之战中请使偷袭三河,被德川家康识破,与长子池田元助均中伏战死。
九鬼嘉隆(1542~1600):通称左马允、大隅守,外号“海贼大名”。出身纪伊牟娄郡九鬼浦的豪族,熊野水军之一党,出仕北畠家为志摩鸟羽城主。1568年拜谒上洛途中的信长,正式成为织田家中一员。1574年在伊势浦造大安宅船十余艘,帮助攻灭长岛一向一揆。1578年又受命建造铁甲船,当年11月木津川口海战中摧毁毛利水军的主力。丰臣秀吉侵朝战争中,亦担任水军指挥,被朝鲜水军名将李舜臣在全罗道安骨浦击破。关原之战中参加西军(其子守隆则参加东军),兵败自杀。
佐佐成政(1535~1588):通称内藏助、陆奥守,父名盛政。自称为室町名门佐佐木氏的分支,信长黑母衣众大将,参加过朝仓讨伐战、长篠之战、本愿寺一揆攻击。1575年成为北陆探题柴田胜家的副将,与前田、不破并称“府中三人众”。胜家败亡后,他坚守越中,与织田信雄、德川家康相结合,对抗羽柴秀吉。1585年战败投降,1587年受封九州肥后一国。翌年,因镇压农民暴动不力等借口被迫在摄津尼崎切腹自尽。
石田三成(1560~1600):初名三也,通称佐吉、治部少辅,织丰时代的政治奇才。父名正继,近江人,三成幼年出家,传说因为奉茶得法而被路过的羽柴秀吉收为侍从。此后参加了贱之岳合战,因功升为奉行。他长时间主导羽柴·丰臣家的内政、军事后勤,以及占领区政策的规划。丰臣政权建立后,成为五奉行之首,1591年封近江佐和山二十一万石,推进太阁检地。在侵略朝鲜的战争中,一度被任命为军监,与加藤清正等武将派产生矛盾,秀吉死后,德川家康即利用此一矛盾,在1600年关原合战时将其击败。他逃亡被擒,斩首于京都六条河原。
明智光秀(1528~1582):通称十兵卫,美浓土岐氏支族明智家的当主。原侍奉斋藤道三,道三亡后,帮助足利义昭联络织田信长并最终仕于信长。1568年信长上洛后,光秀负责京都地区的民政管理,以及与公家、各寺社的交涉。1570年开始参加对越前朝仓氏的征讨,1571年被封为近江坂本城主。1573朝仓氏灭亡,他与泷川一益共同支配越前国。1575年赐姓惟任,任日向守,同年作为丹波侵攻的先锋,活跃在第一线。1579年完全支配丹波国,居城移往丹波龟山城。1582年6月2日发动本能寺之变,逼死主君信长,其后压制京畿,得到征夷大将军的头衔。同月13日在山崎被羽柴秀吉所败,逃亡途中,在山城国小栗栖地方被狩猎落难武士的农民所杀。
明智秀满(?~1582):民间传说中讹为左马助光春。原名三宅弥平次,是明智光秀的女婿。光秀平定丹波后,他被封为福知山城主。1582年本能寺之变时担任先锋,其后夺取并守备安土城。当得到光秀在山崎战败的消息以后,秀满逃归近江坂本城,然后自杀。
明石守重(?~1618):通称扫部、全登,大坂七将星之一。原为宇喜多家臣。1595年信奉天主教。1600年关原合战时跟随宇喜多秀家与东军作战,非常勇猛;战败后逃往筑前国秋月领潜伏。1614年进入大坂城,被委以重任;1615年大坂夏之阵中奋战败北,在各地流浪潜伏三年后死亡。
浅野长政(1547~1611):初名长吉,又名弥兵卫尉,尾张人。父名安井重继,他入赘给土岐氏支族浅野长胜,才改姓浅野,与丰臣秀吉是连襟关系,受到重用。先封为若狭小浜城主、京都所司代,侵朝战争时任军监。1593年增封甲斐二十二万石,成为五奉行之一。后与石田三成对立,蛰居武藏府中。关原之战中从属于东军,战后,其子幸长受封纪伊三十七万石,他自己领了常陆国真壁、筑波地方的五万石封地养老。
浅野幸长(1576~1613):浅野长政之子,曾向稻富一梦学习炮术,成为名将。侵朝战争中指挥蔚山防守,受到好评。关原之战中作为东军的先头部队攻克岐阜城,因功成为纪伊藩三十七万六千五百石的藩主。其弟长晟则在大坂之阵后,领有广岛藩四十二万六千五百石。
朝日山乘(?~1577)日莲宗僧人,传说出自出云国朝山氏。关于山乘的事迹,历来文献存在相当多的疑点,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曾经被织田信长登用,负责内里的修筑和对长州毛利氏的外交交涉。因为反对基督教的布教,他曾与宣教师弗罗伊士展开过大辩论,后遭到基督教的保护者和田惟政的谗言而被迫隐退。
大太刀“正宗-芝引阵”图:
关原之战形势图




附录:日本战刀
日本刀外形的变迁
弯曲的曲线外形是日本刀的特征,关于曲线的形状有这样的描述:“(这种曲线)是直线极度紧张的表现姿态。”日本刀是从大陆传来的直刀形式发展起来,日本刀的出现据现有资料考证是在平安时代中期。随着时代和战斗形式的改变,日本刀的外形也逐渐地变化着。
平安时代后期~镰仓时代初期
总体而言刀身较细,刀身从茎到腰元的部分有比较大的反转。与元幅相比先幅显著显得狭窄,具有小锋的特征。
镰仓时代中期
刀身的尺寸变大,元幅和先幅的尺寸差别明显减少。在刀背的弯曲上,从中部到刀尖部分的弯曲程度有一定程度的加强,锋和中锋基本上都是“猪首”(一种刃文的风格)的风格。
镰仓时代末期
外形与镰仓时代中期的基本上差不多,刀锋有一点伸长。刀身的尺寸比较细,就刀的全体而言弯曲的程度有一点加强。
南北朝时期
刀身的尺寸变大,风格豪壮。连超过三尺的大太刀都有,为了减轻重量只好在刀身的厚度上动脑筋,通过“棒+木+通”的方式来减轻其分量。这种刀到后来也有将其打磨成刀的情况。
室町时代初期
外形不再是前代长大的样子,重新回复到了普通太刀的样式。不过刀的前部的弯曲度增大是当时刀的特征。当时打刀的制作已经和太刀的制作平行进行了,后来逐渐发展到打刀的制作比较多的情形。
室町时代后期
铁炮的输入和讯速普及,使得战斗形式从个人单挑的战法转变成为集团战。太刀失去了它的实战作用。长二尺左右,刀刃向上的打刀成为了主流。在刀身的弯曲上以刀尖的部分弯曲为特色。
桃山时代
刀的外形就象是将南北朝时代的大太刀磨去很大一部分的样子。刀身较宽,元幅与先幅的差别不大,弯曲度较小,刀尖部分较大。出现了庆长新刀。
江户时代中期
太平之世到来了,日本刀不仅仅因其实用,而且在制度上也成为了武家社会的象征。弯曲度变小,先幅与元幅相比尺寸略小,突出了中锋的作用。长度为二尺三寸的作品比较多。
江户时代末期
复古思想的兴起,幕末动乱的开始,使得日本刀的实用性再次显现出来。刀的尺寸,长度都变得长大,刀锋也被延长,显示出强调武力的豪壮风格。在这段时期,制作了很大数量的日本刀。 资料很多的网站:
http://www.booku.cn/book/23358/index.html

新战国联盟
http://www.newtenka.com/wenhua.asp

宛如梦幻
http://www.sekigun.com/

东风舞
http://www.eastwd.net/html/index.htm

春叶山城
http://wartime.myrice.com/index.htm

战国樱花浪漫风暴
http://www.se-n-go-ku.org/

樱之吹雪
http://www.timemagic.net/hitsuki/index.htm

都是辛辛苦苦找来的,加点分吧。

你是一种多愁善感类型的人,有时候做事情执行力很强,有时候却又感到迷茫,你适合从事技术性的工作,在单位也应该是从事这方面的事情,公检法单位,医药都适合你做,婚姻不顺、、、、如要详细咨询请在线!

1938年5月14日,日军侵占菏泽城,全城被杀者2000余人,鲁西南沦陷。接着日军从菏泽南下,5月15日,日军侵入定陶等县。国民党韩复榘第三路军仓皇南撤,国民党定陶县长姚崇礼随即弃城而走,程书勋获得自由,回到家乡。日军5月17日、18日急进至陇海铁路线上的民权县内黄一带,并炸毁陇海铁路,袭击内黄车站。驻防内黄、野岗、兰封一线的国民党军队虽经抵抗,终未能阻止日军的大举进攻,鲁西南沦陷。19日,日军侵占徐州。至此,山东全境沦为敌后。
1938年5月,大敌当前,出狱后的程书勋怀民族义愤,国恨家仇,响应党的团结抗战号召,很快开始在家乡定陶西南一带组织群众抗日武装。
1938年秋,鲁西南抗日救国会在曹县成立,共产党员刘齐滨任总会长。1938年10月,救国会在曹县成功组建了鲁西南抗日游击大队,推举王道平为司令员。
11月底,三四四旅第六八八团一营(欠一连)在覃健副团长、张赤民(张池明)参谋长率领下,进至鲁西南地区菏泽、曹县及直南清丰、濮阳地区开展游击活动。
1938年底,程书勋率领群众抗日武装二百余人、枪一百余支,加入了王道平鲁西南抗日游击大队,任游击大队司务长,主管部队军需及后勤,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不久,鲁西南抗日游击大队改编入八路军一一五师冀鲁豫边区陇海抗日游击支队,王道平任司令员,程书勋任支队参谋。
1939年初,经直南特委书记王从吾等同志的协助,根据旅的指示,六八八团与范筑先部冀炳南之第十三支队、王道平之陇海抗日游击支队合编为挺进纵队,覃健任纵队长,冀炳南、王道平任副纵队长,张池明任政治处主任,南伯篪任政治处副主任。下辖3个支队:原六八八团一营二连、三连为第一支队,十三支队为第二支队,陇海抗日游击支队为第三支队。
不久,旅派常玉清、沈东屏等60余名干部来加强挺进纵队的各级领导,挺进纵队旋改称第三四四旅特务团,团长覃健,政治委员常玉清,张池明(张赤民)任政治部主任,继续坚持开展鲁西南地区的游击战争。
1939年2月16日(农历正月初一日),八路军115师344旅代旅长杨得志和政治部主任崔田民(原名逢春)率领主力部队一个营,二出太行,过平汉线。3月9日,在濮阳县井店一带同早已活动在这里的第344 旅独立团、特务团(含鲁西北范筑先13支队和陇海抗日游击支队),黄河支队(即以直南地方武装改编的八路军第2 游击支队)、冀鲁豫第五支队(鲁西南地方武装改编)等抗日武装,组建成冀鲁豫支队,杨得志任支队长,崔田民任政治部主任,卢绍武任参谋长。开始下辖3 个大队:支队一大队大队长刘震,政委李雪三;二大队以特务团为基础组成,覃健任大队长,政委常玉清,叶建民任大队参谋长,张池明任政治部主任,南偕篪任二大队政治处副主任。三大队由黄河支队组成,大队长鲍启祥,政委刘汉生。支队共约2000 多人。
接着,冀鲁豫支队进驻鲁西南。杨得志和崔田民亲自找王道平谈话,于是,陇海支队改编为冀鲁豫支队二大队第三营,王道平任营长,程书勋任冀鲁豫支队二大队参谋。
同时,考城县(曹县西北部)大队改编到支队三大队,原县大队长张耀汉任副大队长。不久,又增加了4、5 两个大队,吴大明为第4 大队大队长,后于子元为大队长,第5大队是曹县地方武装王浩屯抗日自卫队和兰考县大队合编的,大队长胡继成,王石钧任政治部主任,后任政治委员。这样,整个支队就有了4180 多人。
1939年春,程书勋受冀鲁豫支队二大队委派,回定陶组织地方抗日武装。7月,他在城西力本屯成立了定曹抗日游击大队,任队长,孙玉岭、郭根牛任大队副,军分区派黄文祥任指导员。
游击队初创之时,武器缺乏,特别是一挺轻机枪也没有,这使游击队常常在作战中处于被动地位。
一天,程书勋听人汇报,说村里一个在鬼子据点当伪军机枪射手的青年开了小差,抱着一挺轻机关枪逃回家来了,程书勋一听心里非常高兴,二话没说,马上掂起一袋子银圆,找到那人家里。那青年在屋里一听说话的是游击队队长,吓的抱起机枪“扑通”一声就从后窗翻墙逃跑了。程书勋知道那青年误会了,就给他母亲说:“大嫂,别害怕,我不是来抓他的。”又举了举手中的银圆说:“我是想让孩子把机枪卖给游击队。”说着把银圆放在屋里的桌子上。青年的母亲一听这话,坚定地说:“大哥你放心,我知道他藏在哪里,我一定叫他马上把机枪给你送去。” 如青年的母亲所说,机枪很快交到了游击队。这是游击队的第一挺机关枪,它在以后的多次战斗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样,程书勋坚持依靠群众,率部同日、伪军巧妙周旋,端炮楼、除汉奸,常常搞得敌人晕头转向,损兵折将,敌人始终摸不到他们的影子。
1940年底,王道平、程书勋率部参加了“红三村”保卫战,他们机智灵活地打击敌人,并利用旧关系,动摇、分化、瓦解敌人,减轻了对“三村”的压力,为“红三村”保卫战取得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由于长年戎马倥偬,王道平于1940年开始身患肺病,仍继续坚持工作,1944年3月14日不幸病故。 1942年3月18日,新四军政治委员和华中局书记刘少奇一行受中共中央委托,由苏北阜宁单家港启程,4月10日到达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八路军第一一五师驻地滨海区临沭县朱樊村,检查、指导、帮助山东工作。7月,刘少奇从临沭县返回延安,7月底,刘少奇一行七人,由一一五师教导二旅旅长曾国华陪同,在旅警卫排和铁道游击队的护送下到达沛(县)滕(县)边,然后由微山湖大队(沛滕边武装)大队长张新华带领过微山湖,过湖后由黄河大队护送。
为确保刘少奇过冀鲁豫地区时安全,冀鲁豫军区派政治部副主任唐亮,于8月上旬亲自到巨南(隶属湖西)实地查看刘少奇过境路线,召集中共(野)、菏(泽)、金(乡)、成(武)、定(陶)五县边区工委,五县联合办事处及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会议,研究置护送刘少奇安全通过问题. 8月中旬的一天拂晓,刘少奇由唐亮等领导同志陪同,在分区骑兵连和金西县大队的护送下顺利通过巨南郑楼一带,经过单县薛孔楼、永镇集等村。
8月,军分区派定陶籍地下党员何舟任定曹游击大队政治委员(70年代任武汉军区后勤部副政委),游击大队的两个分队改为两个中队,一中队长为孔令勤,二中队长李丕芝,指导员分别为王双锁、周兴。
8月下旬,刘少奇一行经鲁西南。程书勋接到鲁西南军区通知:护送一个工作队通过定陶、菏泽境内回延安,其中有个代号为“0号”的首长,人身安全务必要得到保障。
程书勋组织精干骑兵小分队负责到曹南一带接应。当时四周白色恐怖,全是敌占区,据点密布,碉堡林立,封锁沟线纵横交织。为保密起见,少奇同志由化名为“胡服”改称“许行仁,大家叫他“老许”,他头戴黑色礼帽,身穿灰布长衫。少奇同志的五六名护送人员每人发五尺粗布,一撕两半,打结围在胸前,手枪斜插在左胳肢窝下胸带里,外面的褂子不扣,这样既不暴露目标,又能一发生情况,掏枪方便。少奇一行在程书勋小分队秘密护送下,与敌人斗智斗勇,最后安全通过单县、成武、曹县、定陶、菏泽敌人封锁沟,安全出境。
9月上旬,安全到达冀鲁豫军区机关驻地红庙,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政委苏振华向刘少奇汇报了当前的工作.然后经安阳地区通过日寇沿平汉铁路设置的封锁线,安全到达太行山根据地。1942年底回到延安,1943年3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
1942年11月,山东分局和一一五师领导决定,由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兼山东政治部主任肖华同志(建国后任总政治部主任,上将)前往太行山向中共中央八路军总部汇报工作,途中顺便检查湖西、鲁南的工作。途经微山湖后经鲁西南时,程书勋秘密接应并护送安全通过敌人封锁沟过境。12月,肖华从延安开会回来,传达少奇同志对山东工作的指示精神,又受到程书勋秘密护送。
1942年底,冀鲁豫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承先调任七地委书记,加强鲁西南根据地建设,定曹抗日游击大队改为鲁西南军分区游击分队。1943年初,程书勋部又改称定陶县抗日游击队,发展到两个中队,一个侦察班(车骑班),共二百余人。游击队主要活动在定陶县城南、城西一带,机智灵活地打击敌人,并护送大批党的各级干部过沟出境。
日军对定陶县加强封锁包围。日伪到处修筑碉堡,挖封锁沟,推行囚笼政策。外线,东到单县,经过龙王庙到曹马、金乡一线,内线,由定陶县城向外沿公路两侧,日伪构筑大小碉堡几十座,并派日伪军驻守,妄图摧毁定陶县抗日根据地。
针对日伪军的封锁,定陶县党组织依靠群众,广泛开展反封锁、反碉堡斗争,对伪军开展政治攻势,派人员深入敌人内部,进行分化瓦解工作,开展“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教育,对于死心塌地的汉奸分子给以严惩。经过努力,定陶县党带领全县人民终于克服了千难万险,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并巩固和发展了定陶县抗日根据地,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1943年9月,中共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同志一行九人,从沂水出发,过了津浦路,经微山湖抵达湖西根据地过鲁西南时,程书勋接应并护送安全过境。1943年秋冬之交,敌人经过长期准备后又对我冀鲁豫边区展开了大规模‘扫荡’,区党委和军区提前获取了情报,及时部署了反‘扫荡’工作。
1943年12月25日凌晨,陈毅一行三人,由淮南黄花塘新四军军部出发,经峄县(今枣庄市峄城区),赴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当天,陈毅一行在苏北军分区司令员赵汇川率队护送下,北越东陇海铁路线,抵达运河支队驻地北许阳村。后经鲁南、津浦路、微山湖抵达湖西,再西至鲁西南。曹县南部地区是一望无垠的原野,又是日、伪、顽割据区域,各种力量犬牙交错,斗争尖锐残酷,特别有一处三角地带,日军正在对抗日力量举行报复“扫荡”。
程书勋负责接应,并组织了精干小分队进行秘密护送,当时陈毅一身粗布长袍,带来七八个战士,由于夜色朦胧,大家对被护送的同志并未看很清楚,只是感觉身材不是很高。经共同商量后,陈毅决定以急行军的办法,以一夜一百五六十里的速度通过这三角地带。陈毅骑着牲口,右腿盘在马鞍上。警卫员知道,他右胯骨负过重伤,可能伤口发炎了。但陈毅不管这些,迅速前进。进入敌占区,大家都非常小心,子弹上了膛,不再抽烟、说笑,一路快速穿插,最后安全通过定陶、曹县、菏泽境内的敌人封锁沟,和八路军鲁西二分区的骑兵排胜利会合,并不顾休息,立即沿着当地军民开挖的交通壕向新的目的地前进。
此外,山东省委书记郭洪涛、冀鲁豫军区司令员王秉璋、新四军领导张池明(张赤民)等中央及部队领导都曾受到过程书勋部队的秘密接送,使之安全出入敌占区,通过定陶、曹县、菏泽境内。
1944年,抗战接近尾声,各个根据地亟待补充干部。中共从延安派遣出大批的骨干力量,充实各根据地部队,壮大力量,跟鬼子抢地盘。程书勋部差不多隔三岔五就有护送过路的任务。一般几个人或者十几人的掩护任务,都是由车骑班来执行,如果有比较重要的首长,就会增派特务连加强保卫工作。这条交通联络线先后安全护送了一千多名往返苏北、鲁南、鲁西南、延安的我党中高级领导人,这是程书勋完成保卫山东经鲁西南去延安的交通线的重要功绩,为我党我军上下左右的正常联系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4年3月,根据对敌斗争的需要和军分区指示,在城西张大王庙村(张南庙),程书勋领导的定陶县抗日游击大队与定陶县政府直辖的县大队合并为定陶县基干大队(又称鲁西南军分区第四基干大队)。
当时,五分区副司令员张耀汉宣布任命,程书勋同志任该大队大队长,县委书记杨用信兼政委,何舟任副政委,潘凤举任大队副。
部队整编为四个连,每连有百余人。一连长孔令芹(孔令勤),指导员王双锁;二连长李丕芝,指导员袁大卫;三连长刘德昌(1945年牺牲),指导员申绍英;四连长郭孟言,每连有一百余人。
接着,曹县和定陶联合组建的古田中队又合并到基干大队作特务连,这样整个大队共五个连,由程书勋任大队长,潘凤举为副大队长(后为王开森),政委缪春山,何舟任政治部主任。在残酷而复杂的对敌斗争中,定陶县抗日游击队在程书勋领导下不断打击敌人,发展壮大。
1944年8月,程书勋率领定陶县基干大队在城北仿山设伏,击溃定陶伪军300人,夺取敌人粮车100辆,缴获敌人抢夺定陶百姓的小麦20万斤,并顽强阻击了菏泽、定陶的增援的伪军,予敌人很大打击。
6月下旬,冀鲁豫部队在鱼台、单县、丰县、沛县间发动进攻,恢复了湖西根据地中心区。8月,程书勋率定陶县基干团随冀鲁豫部队在郓城、菏泽、考城、东明、曹县地区发动攻势,连克日伪据点50多处。
1945年春,程书勋领导的定陶县基干大队和军分区部队一起,三打定陶县顽县长、保安15旅长王子杰,消灭定陶境内最大顽军近3000人。
6月,定陶县基干大队改称定陶县基干团,程书勋任名誉团长(实际领导部队),定陶县长马冠群兼任团长,县委书记杨用信兼政委,骈引丁副政委,何舟任政治部主任,王增长任参谋长。
1945年10月,根据冀鲁豫军区指示,定陶县基干团上升为冀鲁豫军区第五军分区第十四团,程书勋任团长,冯仪(老红军)、申绍英任副团长,骈引丁(60年代曾任昆明军区副参谋长)任政委,何舟任政治部主任,,全团有一千二百余人。
程书勋率领五分区游击队活跃在鲁西南抗日战场上,不断打击敌人,成为抗日的主力部队之一,在定陶马集北伏击战、仿山截粮战和拔除城西高庄炮楼、定陶、菏泽、曹县等日伪据点战斗中,屡建奇功,给予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
鲁西南日军在程书勋十四团及分区部队的打击下,只好龟缩在几个县城和城郊的据点里,惶惶不可终日,依靠坚固的工事和炮火掩护来防御这支可怕的部队.
1945年初,经常活动于菏泽、郓城、鄄城、巨野、定陶边境的国民党菏泽国民党孙秉贤、卞长久保安十三旅约1500人,被八路军冀鲁豫第五(鲁西南)军分区消灭。1945年4月,定陶基干大队在定陶北仿山进行了阻击日伪军的战斗,给予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
1945年6月24日,冀鲁豫军区十、十一分区部队二十团、十八团、临河县大队,攻打曹县东南马庄汉奸李子仪保安二十四旅。定陶基干团孔令芹连参战,战斗异常激烈,战士的尸体把寨壕都快填平了,到处是鲜血,经过三天三夜血战,我军歼敌1700多人,取得最后胜利。1945年8月至9月,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在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四省广大地区对日伪军发动的一系列进攻战役、战斗。毛泽东发出的对日伪军举行全国规模大反攻的号令和朱德发布的反攻作战命令, 8月10日,刘伯承、邓小平、滕代远命令太行、太岳、冀鲁豫等军区部队坚决执行朱德总司令的命令,全面大反攻,收复失地。8月11日,各军区发布进军命令,并对日伪下达最后通牒。13日,刘邓滕命令迅速扩大解放区、扩充野战军,向平汉、同蒲铁路沿线进攻。14日,各军区全面出击。 晋冀鲁豫军区部队立即展开对日伪军大反攻作战。8月14日至22日为反攻作战第一阶段。
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处于冀、鲁、豫、皖、苏五省结合部。边区军民不但要同日军和伪军作战,还要同国民党顽固派、反动会道门、反动地主武装作斗争,局面错综复杂。
鲁西南地区自1944年秋取得反“封锁”斗争胜利后,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但盘踞在我抗日根据地边沿的顽军,暗中与日伪军勾结,并依靠反动地主的支持,破坏根据地的抗日工作,不时在边沿区袭击我小股武装,四处抢劫、杀人、勒索钱财,危害一方。为扩大鲁西南抗日根据地,巩固边区通乡水东的门户,打击最顽固者,以分化顽军。第十军分区于1945年4月,首先向国民党定陶县顽县长兼保安旅旅长、汉奸王子杰部展开反击。
1945年4月,第十军分区十四团团长程书勋受分区指示,率部参加了消灭王子杰的战斗。
“天上有个老天爷,地上有个王子杰。”这时抗战时期定陶县老百姓的口头语,说的是一个70年以前定陶一带妇孺皆知的杀人恶魔,名叫王子杰。抗战时期的七八年间,他对定陶人民祸害极大,是群众称为”三害”(日寇、兵乱、灾荒)中的重要一害。
王子杰原名王照玉,字子杰,家住定陶县陆湾村,他兄弟七人,排行第二。抗战前,王20岁时曾在国民党部队当过跟班。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军队南逃,王留在了家乡,联络几个歹徒,拦路抢劫、绑票架户,当了土匪,祸害城北一带群众。后来,他又以拉联庄的名义,当上了联庄会长。又以打汉奸的名义,搜刮民财,收罗武器,扩充实力。四一年,他的队伍发展到百余人。
当时由于我党的积极争取,说服教育,王曾经与我党保持一段时间的统战关系,当时有其短期的抗日一面。1941年2月,王部在裴河寨外抵抗日寇,打死鬼子多人。由于这次战斗使王名声远播,他的实力迅速扩大,队伍发展到四五百人。
1943年初,王部发展到一个团,王任团长。同年,王又当上国民党定陶县县长,队伍名义上四个团四千人。接着,王又被山东省保安师师长张礼元委任为“山东省保安十五旅旅长” 兼国民党定陶县县长,这时王的极盛时期。
但此人贪婪无度、生活糜烂、凶狠残暴、杀人如麻,而且反复多变。1939年初,冀鲁豫支队进入鲁西南后,经我党争取,王子杰答应接受我军改编,与程书勋等人一起前去河北整训,他却和胡金泉等人中途返回。后虽与我党保持一段时间的统战关系,有其短期的抗日一面,但却三次反复,几变立场,时而于我统战,时而又与日伪私下勾结,与我摩擦,屠杀我抗日军民。
后来,随着其地位的变迁,再加上鬼子、汉奸的不断利诱,到1944年底,公开投降了日寇,更加疯狂嚣张,随意捕杀人民群众。我地方党组织通过各种关系和方式对他劝导,对于王的罪恶行径,我党曾多次通过多种方式对其进行劝导,但他拒不低头,反变本加厉与日寇汉奸一起进攻我军,杀我军民。
1945年初,定陶县委按上级指示派员与其谈判无果,遂将结果报告五分区首长,并请求分区派部队消灭王子杰。分区首长和我县委共同研究了战斗部署,决定消灭这支汉奸队伍。
4月,程书勋十四团和五分区、三分区另三个团受军区命令,到谢楼攻打王子杰部,当时王部共4000人。
第一次战斗:1945年4月,我军区部队将王子杰4个团包围在裴河寨、谢楼一带。在我军发起进攻时,因王子杰事先获得情报,在混乱中带着部分亲信逃跑。由于我军突然袭击,再加上王部群龙无首,所以战斗开始后,没经大打,敌人就惊慌失措,向东北方向逃跑,我军追击几十里,最后消灭其2000多人。
第二次战斗:王部被击溃后,在沙海一带集结整顿,又把队伍带回定陶县城,投靠日军,但城里日军、汉奸对王并不完全放心,故不许其进城,只许其驻在定陶四关。我五分区随即又集结部队加上县地方武装1000余人,连夜再次向王子杰发起进攻。受打击后,王部再次向东逃跑,在城东董庄又遭到我预先埋伏部队的袭击,小部敌人被消灭,大部逃脱。天亮后,王子杰又重新集结队伍,回城驻防。
第三次战斗:由于王子杰几千人马住在四关,吃住困难。4月底,王子杰计划到城北大规模抢粮。
由我党派遣,打入王部并任警卫排排长的秦西爵同志将这个情报传出,几经周折,送到五分区首长那里。分区领导当即决定抓住这个机会,消灭这股顽敌。
5月初,我军再次向王子杰部发起攻击,分区政委刘星亲自到部队作战前动员并直接指挥。我地方武装和广大民兵配合分区部队,跑步包围了城北碱场店敌军,在有利地点设好埋伏。这次战斗,由于我军出其不意,猛烈出击,敌人被打得措不及防,经短暂激战,一举全歼王部并活捉杀人魔王王子杰。
王子杰后被定陶县人民政府判处死刑,结束了“王二天爷”的肮脏的一生。定陶境内最大的一支顽军不复存在,大大减轻了我城东根据地的压力。
消灭王子杰以后,程书勋十四团部队发展到三个营(营长有王开森、陈光荣等)。该部虽为分区部队,但战士大多为我县子弟兵,活动范围虽有扩大,主要还是在定陶境内活动。
慑于我对王作战的影响,龟缩在菏泽附近长期与人民为敌的国民党顽军张子刚率众南窜,我乘胜追击,在曹县东南截歼其3000余人,将张子刚击毙。这时,智永德、张盛泰部相继向陇海铁路以南撤退。到1945年春,我军共拔除了定陶县境内的绝大多数地位岗楼据点,共170多处。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境内军民热烈庆祝抗日战争全面胜利。8月16日,定陶城的鬼子和汉奸还未接到投降命令,仍在坚持,拒绝缴械,并有逃跑企图,我军决定消灭定陶之敌。
此时,城内共有鬼子、汉奸1000余人,且装备先进,火力强,我军认为不宜强攻,于是逐渐缩小包围圈,围而不打,待敌人出来再将其消灭。
指挥这次战斗的是冀鲁豫军区十分区副司令员、参谋长李东朝同志,指挥部设在城西魏庙村。16日早晨,敌人放下吊桥,准备逃跑,由于我军开火较早,敌人没敢出城。下午,敌人从曹县调来6辆汽车,车上载满鬼子、汉奸,给定陶敌人增援。不久,敌人组成6个中队,1个骑兵队,共1000多人,出城逃跑,随即遭到我军猛烈阻击,狼狈溃回城里。17日上午9点,敌人在汽车开道,钢炮、机枪掩护下,开北门逃窜。
十分区(原五分区、鲁西南分区)程书勋14团和分区18、29团在晁楼、荆庄、工厂李庄、仿山、何楼、刘庄,一路埋伏截击,经过激烈战斗,在仿山洼将敌大部消灭。这次截击战共歼灭敌人900余人,其余小部逃亡菏泽。
从此,被日寇占领六年之久的定陶又重新回到了人民手中。这样,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反对外国侵略者取得的第一次完全伟大的胜利。定陶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可歌可泣、前仆后继的英勇斗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945年10月29日,第一次解放菏泽城,十四团及分区十八团、十三团等在王秉璋、赵基梅、程书勋等指挥下,参加解放菏泽城的战斗。汉奸王文宪登南门城楼呼“程老五”(程书勋)叫骂,称若程能攻破县城他不姓王,气焰嚣张,垂死挣扎,程书勋也在城外掩体内对王文宪指名怒斥,并发誓定破敌城。他们亲自指挥挖掘地道、装填炸药和组织爆破,成功地炸开了城南门后,又率突击队最先冲进城内指挥,共击毙敌专员崔立三、敌旅长赵兴汉等以下官兵450名,击伤敌营长冯心阁以下官兵390人,俘虏敌旅长孙连科、团长田根溪、李耀东、董子祥,原伪县长陈华亭等以下官兵3524人 ;缴获迫击炮1门,掷弹筒68个、手榴弹3000余颗、各种枪支4233支、汽车9辆、摩托车1辆、战马300匹、电台2部、电话机45部、粮食30余万斤,军用物资一大宗。菏泽城解放了。
1945年10月29日,我冀鲁豫区党委、行署、军区机关进驻菏泽城内,成立了中共菏泽市委和市政府。这就是菏泽历史上的第一次解放。
解放战争开始后,程福勋同志因年龄及健康原因,离开第14团部队,任冀鲁豫行署第十(鲁西南)专署参议。1947年4月,不再兼任十四团团长职务。
1948年3月,由第3分区第9团、第5分区第14团、第6分区第11团组成新的冀鲁豫军区独立第3旅;闵学胜任冀鲁豫军区独立第三旅长(后任第二野战军十七军五十一师师长)。当时,逯昆玉任五地委代理书记、五专署专员、第五军分区政委。
1948年6月3日,为配合华北野战军西线兵团发起的开封战役,第二(运西)军分区协同冀鲁豫军区部队在鄄城南部歼国民党军六十八团全部,俘敌1400余人,毙敌500余人。第五(鲁西南)军分区和地方武装配合主力部队在曹县、定陶、巨南一线截击增援开封之敌,歼敌1600余人。
1950年程书勋同志因病逝世,后被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
程书勋,原名程兴文,出生于定陶县一个贫苦家庭,兄弟五人他排行最末,故人称“程老五”。他家境贫寒,父亲早亡,家里仅有的一点土地被豪强趁机夺占,后来母亲又被地主逼迫跳井(被救),兄长中除长兄外先后在逃荒中冻饿而死。家庭的悲惨境遇强烈地刺激了程书勋,为了不再受欺,进行自卫,于是他决定弃文从武,拜曹县古营的武林高手为师,习练拳术。
由于世道混乱,程书勋出师后,为了养活母亲,就开始为一些大户商贾做保镖,或者打短工。由于他性格刚强,为人忠诚,注重义气,好打不平,所以结交了很多闯荡江湖,杀富济贫的江湖豪杰,如曹县的绿林好汉王喜太(即后来的抗日司令王道平)、考城的胡金泉、民权的张盛泰等,一些啸聚山林,打家劫舍的绿林好汉也尊他为大哥。



《程书勋的人物生平》
答:8月,程书勋率定陶县基干团随冀鲁豫部队在郓城、菏泽、考城、东明、曹县地区发动攻势,连克日伪据点50多处。1945年春,程书勋领导的定陶县基干大队和军分区部队一起,三打定陶县顽县长、保安15旅长王子杰,消灭定陶境内最大顽军近3000人。6月,定陶县基干大队改称定陶县基干团,程书勋任名誉团长(实际领导部队),定陶...

《程亮的人物生平》
答:曾用名程光照、程光杰,1923年5月生于河南省洛宁县程家岭村。1939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2月入党。1942年,从八路军教7旅政治部敌工科调中共定陶县委任敌工部长,在定陶县抗日游击大队长程书勋安排下,打入定陶县南王店日伪军据点,监听日军电话,获取日军扫荡鲁西南重要情报,为我军安全转移作出很大...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