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赫章苗族造反是什么朝代 赫章苗族盖碗肉是怎么做的

作者&投稿:翁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苗匪反乱是那个朝代~

苗民起义,又称古州苗民起义,清史称为古州苗乱、贵州苗乱、苗民叛乱,是中国康乾盛世时期的大规模的苗族人民起义运动。

主料
五花肉
400g
青蒜
250g
辅料

适量

适量

适量
干红辣椒
适量
花椒
1勺
郫县豆瓣酱
1大勺
料酒
适量

适量
酱油
适量

步骤

1.带皮五花肉冷水下锅加入葱段、姜片花椒7、8粒,黄酒适量煮开

2.撇净浮沫,煮至八成熟,取出自然冷却。

3.将肉切成薄片,姜、蒜切片,葱切成斜段

4.将青蒜的白色部分先用刀拍一下,然后全部斜切成段备用

5.炒锅上火,加很少的油煸香辣椒、花椒及葱姜蒜

6.下入肉片煸炒,至肉片颜色变透明,边缘略微卷起

7.将肉拨到锅一边,下入郫县豆瓣酱(可以先剁细)炒出红油

8.适当的加入少许酱油或甜面酱调色,与肉片一起翻炒均匀

9.下入青蒜,点少许料酒,糖调好味道即可出锅。

  清朝咸丰同治年间,由陶新春(平山乡古木片区水塘人,是角母地安氏土目的农奴)在韭菜坪(隶属今贵州毕节市赫章县)发动威震清廷的黔西北苗族农民起义。

  1. 起义的导火索:

  水塘的一个汉族黄氏小孩与苗族小孩放牛赌赛,约定谁家的牛打输了,牛就归赢家所得。结果苗家的牛打胜,汉人却耍赖夺牛而归,并以苗家牛打残了汉族的牛为由,夺了苗家的耕牛。寨人中到黄氏家讨说法,不但没有得牛,反又遭一阵毒打,无奈只好回家请理老族长商讨怎么办,谁想汉族黄氏恶人先告状,派“何举人、李维桢等人赴毕节县署告变,乃通禀大(定)府。”地方官吏不但没有公正的评判,反对苗民施以强压,群愤难平。

  2.实际原因:

  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朝廷腐败,对外投降卖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对内,官吏、恶霸、团练、奸商等横征暴敛,压迫剥削,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不同阶层甚至不同民族之间关系极其紧张,在各种生存利益的残酷竞争中使得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三年一小反,十年一大乱”最终演变成民族大起义。

  3.起义过程:

  以降仙符为由,陶等聚集一万四千余人到大韭菜坪,密谋起义事宜。庚申年(1860年)3月,得仙府者,蜂拥韭菜坪,驻扎三天,商讨落实后开始进军。到达韭菜坪后,一边狩猎、采野菜充饥,一边商讨起义。当时,韭菜就是他们充饥的主要食物。“中国·贵州·赫章苗族韭菜花节”也是因为纪念这个而年年举办。

  起义一开始就向以机、青兄、差郎三个土目发起进攻。以机、青兄逃亡威宁州城,义军生擒差朗。正值毕节西里地主对苗寨进行烧杀,群众怒不可遏,纷纷加入义军。苗族“无不毁屋毁乡,相继揭竿而起。”初战告捷,统治阶级闻风丧胆,惶惶不可终日。毕节地主豪绅李维桢呈请县令转向大定府(今大方)告急,知府鲁经芳闻讯驰至毕节,妄图招抚义军,结果大败而回。据余晖《平定猪拱箐苗匪始末记》核本资料记载:“鲁府台几为众所戕,奔驰回府,然苗已团结一致,约有男女30余万,抚亦不能散矣!”

  陶新春先在七家湾把威宁周西里地方武装全部击溃,随机进军攻取七星关(位于毕节与赫章之间)。七星关古为军事要塞,威宁镇总兵万华林派有千总一名率兵常年驻守。鲁经芳闻讯后,调动威宁、毕节的团练扼守野马川、平山堡和撒拉溪、长春堡等处,与七星关的官军连成一线,阻击义军。陶新春避实就虚,率军先向七星关东路进攻,连克撒拉溪和长春堡,回头攻打西路的平山堡和野马川,各地团练纷纷溃散。鲁经芳派人星夜赶到省城请发救兵,又由大定赶到毕节,命巴折坪、古打、史塌三个土目向陶新春劝降,假言把土目所辖的七甲半土地给苗族耕种,妄想以此伺机待援。但三个土目听到差朗已被惩治,都畏缩不前,偷偷地把鲁经芳的文书送达陶新春。

  贵州巡抚接到鲁经芳的告急文书,派威宁前任知州顾昆阳和毕节县前任知县马应镗赴毕节合谋进剿,责令镇雄州派兵进攻骨董山,陶新春扼守骨董山,率军在撒拉溪迎击清军援军。顾昆阳在途中被义军击毙,团练伤亡溃散。毕节知事汪全麟畏缩不前,被革职。马应镗恢复县知事,带团联到七星关增援,挡不住义军,第二天令撤回。义军所向披靡,鲁经芳派的各路均被陶新春打的落花流水,溃败而逃。起义军的实力日益发展壮大,威宁、毕节地区的彝族、布依族群众纷纷加入义军队伍,大定府的汉族张油客也从嘉禾里率众前来与陶新春会合,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12月,义军胜利攻克七星关。起义军连战皆捷,敌军望风溃退。清政府的官员也不得不承认:“团练有如惊弓之鸟,无不见敌(起义军)即奔”。

  庚申辛酉年(鸡猴年),义军到白果七里店,断威宁州城援兵后路,为更多地消灭来犯之敌,义军进行了战略转移。饱受土目欺压的苗族群众,一开始就把矛头直指土目、恶霸、乡绅,宣泄积压在苗民心中的深仇大恨。攻打七星关鼎盛时期,各地武装起义纷纷支持,队伍迅速扩大,“大定、威宁、水城、平远、镇雄诸苗夷来者各半,男女约30万,由平山堡扎至哑关绵亘八九十里。”七星关之战胜利后,义军实行战略转移,开辟以猪拱箐为中心的根据地。陶新春率一部约七八万人,到猪拱箐建立根据地(修房三万间);陶三春率一部约五六万人,到红岩尖山一带建立根据地,一部分退守海妈姑(猪爬岩)约三四万人;还有一部分转移到水城,与岩大伍、何玉堂等义军会合继续行动。

  1866年4月,岑毓英调集滇川黔三省的兵力向猪拱箐大举进犯,血腥镇压起义军。陶新春据敌情进行了防御部署。1867年正月,岑毓英在镇雄镇压了李开甲、漆老新领导的起义军之后,又到毕节秘密召集了曾经投靠起义军的土目为他提供内情,2月9日,清军乘黑夜偷袭了吴家屯,起义军措手不及,死伤甚重,吴家屯失守。

  后又调集重兵包围红严尖山,起义军英勇反击,但重兵围困又无援军,阵地失守,军师基哉牺牲,给起义军带来重大损失。6月,岑毓英又集中兵力向猪拱箐发起猛攻,陶新春率领起义军与敌人进行了四个多月的激战,击败了清军的大举进犯。岑毓英在武装进攻遭到失败后,又采取阴谋手段收买起义军中的叛徒王长毛。6月19日,岑毓英趁起义军在卯时换班吃饭之机,偷袭猪拱箐营地。众寡悬殊,根据地陷落,陶新春等首领被包围。陶新春的弟弟陶三春等人冲出重围,转移到海马姑与当地义军共同战斗,因海马姑孤立无援而陷落,陶三春被杀害。陶新春等首领被俘后,押解到黔西城,9月初被敌人杀害。余部继续坚持斗争达四五年这久,直至1871年才在清军的镇压下失败。

  4.结局:

  陶新春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苗族人民又回到被他人剥削压迫的境地,过着牛马不如的凄苦日子,居住在如今妈姑、水塘、白果、赫章、海妈姑、野马川、平山、杨家湾沿河一线的苗族,逼迫流离失所,有的到纳雍、毕节、水城、四川、云南周边县市隐姓埋名生活,还有的逃至越南等地。漂亮的妻女被汉人占为妻妾,貌丑的妻女孩儿被清军剿灭惨遭杀害。

  5.作为:

  • 军事:仿效太平军设立了军师、将军、经略、宰辅、巨乡、礼师等职,分管军政事务

  • 经济:实行"垦土种田"制度,使粮食生产连年增加;开辟了商业贸易场,实行"互易通市"政策,粉碎了敌人的经济封锁

  • 教育:兴办教育,招徕技艺工人

  这些措施,使起义军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胜利,根据地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秩序井然,被誉为"铁筒江山"。

  6.历史评述:

  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清政府无视人民的生存需要,颠倒是非黑白,官吏、土目、恶霸沆瀣一气,相互奸淫民意,恣意压制杀戮弱小群体。在“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社会现实条件下,震惊朝野的轰轰烈烈的苗族大起义就不可避免了。实行民族歧视政策,蚕食人民尊严和生存权利,正是历代王朝灭亡的历史根源。作为封建专制的清王朝,既不可能消除“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社会现实,也不可能摆脱“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必然命运。没有真正的公平和正义,就不会出现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任何形式的“安抚”、“以夷治夷”甚至是剿杀的手段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都是行不通的。陶新春领导的黔西北苗族农民起义,以及清王朝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就足以说明这个铁一般的道理。

  义军为争取民族生存、发展、地位和尊严的英勇风范可歌可泣,可敬可佩。世界上不管是任何民族,其历史之所以悠久,关键在于它有自己敢于维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民族英雄,有自己敢于反抗压迫和剥削的伟大民族精神。时势造就了无数民族英雄,也锻炼了高贵的民族性格。没有惊涛骇浪,就锻炼不出优秀的水手。同样的道理,没有那种险恶的社会环境,就不会造就千古传说的像陶新春等等这样的民族英雄。人类的发展史证明,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之所以获得生存和发展,就必然与前仆后继的民族英雄有着密切的联系,就必然与一种“剑断江水水更流”的民族反抗意识分不开。战争是残酷的,但它同时又是最能锻炼民族性格和民族独立意识的东西。

  7.如何了解这段历史:

  在阅读相关史料中要搞清作者的特殊身份和政治立场,要客观地公正地认识和看待民族起义。比如《平定猪拱箐苗匪始末记》的作者余昭,他作为当时清政府的知州和后补知府,也作为参与镇压苗族农民起义的主要亲历者,他的一言一行都是站在封建统治者的立场上的,都是为封建反动统治阶级服务的。因此,作为反抗压迫和剥削的农民起义,对他们来说就是大逆不道,就是无理造反,就是不知王法,因而苗族起义军也被他们冠以“苗匪”字样。

  尽管余昭带着清王朝的官腔口口声声给义军的脸上抹黑,但难免也让人疑惑他展纸执笔时的心情并非是轻松的。特别是他回想起从猪拱箐刺探情况出来因有苏双保等数百人苗族义军护送方得以脱身的情景,以及义军在战斗中表现出来的英勇不屈的伟大形象,这一幕幕景象让他惊心动魄和暗自嗟叹钦服。苗族农民起义最终失败了,这是由封建王朝的强大势力和义军的实际情况决定的,义军的失败只是一种客观的必然。一个公正的评论,不是以“成败论英雄”为准绳,而是以其必要性和价值所在为标准。只有这样,阅读此文才能辨别是非曲直,才能从中获取有意义的东西。

  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大起义的发生,无非就是统治者没有从源头消除社会矛盾,没有想人民之所想,从而将王朝葬送,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注:整理参考于中国苗族网、百度陶新春、赫章)



贵州苗疆都是时叛时附的,肯定不止一次。。。
赫章县,隶属贵州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乌江北源六冲河和南源三岔河上游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地丘陵过度的乌蒙山区倾斜地带,地处东经104°10′28"~105°01'23",北纬26°46′12″~27°28'18″,东西长85.276公里,南北宽77.696公里,东邻毕节、纳雍,西连威宁,南接六盘水,北界云南省镇雄、彝良。国土面积3250平方公里,总人口79.87万(2013年),政府驻地城关镇。

《赫章苗族造反是什么朝代》
答:赫章苗族造反是什么朝代 展开  我来答 2个回答 #热议# 孩子之间打架 父母要不要干预?当初不错or不好 2016-03-30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772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清朝咸丰同治年间,由陶新春(平山乡古木片区水塘人,是角母地安氏土目的农奴)在韭菜坪(隶属...

《苗匪反乱是那个朝代》
答:苗民起义,又称古州苗民起义,清史称为古州苗乱、贵州苗乱、苗民叛乱,是中国康乾盛世时期的大规模的苗族人民起义运动。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