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中外历史上没上过大学的天才 中外文坛有哪些著名作家是出身寒微、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而自学成才...

作者&投稿:局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什么成功的人士是没有上过大学的,中外皆可~

80后成功人士颠覆大学教育--姚明刘翔也没上过大学

路过补充一个,自己写的比较简略,还有不清楚的地方请google或百度一下:

赫尔曼.麦尔维尔,名著《白鲸记》作者,其父在他11岁时去世,此人几乎没上过学,做过职员,商人,水手,老师等杂役。

瓦尔特.惠特曼,大诗人,只上过5年学,《草叶集》相信即使大部分人即使没看过也听说过了。

艾米莉.狄金森,只上过3年学,美国隐士女诗人,写过一千七百多首令人耳目一新的短诗。 诗风独特,以文字细腻、观察敏锐、意象突出著称。其诗作到处都搜得到。


英国大诗人威廉.布莱克,终生未上过学,著有《天真之歌》,《经验之歌》等名篇。


事实上,莎士比亚(这个不用介绍了吧),从7岁开始也只念了6年书,随后14岁因父亲破产就退学了。此后就开始自谋生路,并没有时间接受正规教育。


约翰.济慈也是15岁就辍学了,当了医生学徒(还是实习医生?),其作品《夜莺》如今可说是被奉为英格兰代表诗作。

…………

此类人物太多了,简直说不完。

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 1632.10.24-1723.08.26 )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生卒均于代尔夫特。幼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1648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当学徒。20岁时回代尔夫特自营绸布。中年以后被代尔夫特市长指派做市政事务工作。这种工作收入不少且很轻松,使他有较充裕的时间从事他自幼就喜爱的磨透镜工作,并用之观察自然界的细微物体。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同时代人。他的放大透镜以及简单的显微镜形式很多,透镜的材料有玻璃、宝石、钻石等。其一生磨制了 400多个透镜,有一架简单的透镜,其放大率竟达270倍。

事迹

他对于在放大透镜下所展示的显微世界非常有兴趣,观察的对象非常广泛,有晶体、矿物、植物、动物、微生物、污水等等。1674年他开始观察细菌和原生动物即他所谓的“非常微小的动物”。他还测算了它们的大小。1677年首次描述了昆虫、狗和人的精子。1684年他准确地描述了红细胞,证明马尔皮基推测的毛细血管呈真实存在的。1702年他在细心观察了轮虫以后,指出在所有露天积水中都可以找到微生物,因为这些微生物附着在微尘上、飘浮于空中并且随风转移。他追踪观察了许多低等动物和昆虫的生活史,证明它们都自卵孵出并
经历了幼虫等阶段,而不是从沙子、河泥或露水中自然发生的。
他通过友人的介绍和英国皇家学会建立了联系,自1673~1723年曾将他的发现陆续以通信的方式报告给学会,其中绝大多数都发表在《皇家学会哲学学报》上;由他提供的第一幅细菌绘图也在1683年该学报上刊出。他于1680年被选为该学会的会员。
他是第一个用放大透镜看到细菌和原生动物的人。尽管他缺少正规的科学训练,但他对肉眼看不到的微小世界的细致观察、精确描述和众多的惊人发现,对18世纪和19世纪初期细菌学和原生动物学研究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他根据用简单显微镜所看到的微生物而绘制的图像,今天看来依然是正确的。
由于基础知识薄弱,使他所报道的内容仅仅限于观察到的一些事实,未能上升为理论。他的显微镜制法也由于保密,有些至今还是未解之谜。他制造的透镜小者只有针头那样大。适当的透镜配合起来最大的放大倍数可达300倍。
他的划时代的细致观察,使他举世闻名。许多名人(包括英国女王、俄国的彼得大帝)都曾访问过他。
首次发现微生物
“充满煤烟、灰尘的车厢,是一个‘活动的监狱’。”“我‘最大的优点’,是 ‘保护指甲干净’。”
这是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 (1833~1896年)卫生习惯的片断。
原来,烟尘及指甲中,藏着大量令人生病的病原微生物。尤其今天,“生水里有 ‘小虫’,喝了肚子疼”的道理,以及“不随地吐痰”、“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早已成为妇孺皆知的普通常识了。
然而,这种简单道理,要是在300多年前,莫说一般人们,就连赫赫有名的英国皇家学会也全然不知。
本来,这无孔不入的微生物,何时何地不在与人们打交道?甚至在我们体内到处安营扎寨,自由钻进钻出哩。可是,由于人们不能用肉眼看见它们,因而几千年来,人类竟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微生物这东西存在。
那么,是谁第一个发现了这“小人国”里的捣蛋“居民”?
他,就是列文虎克!如果要歌颂他对人类的大功大德,那就必须从他发现“狄尔肯”的前因后果说起……
“狄尔肯”,原是拉丁文Dierken的译音,意即细小活泼的物体。这是列文虎克第一次发现微生物时,给它们取的奇怪名字。
好奇的看门人
列文虎克于1632年10月24日出生在荷兰代尔夫特市的一个酿酒工人家庭。他父亲去世很早,在母亲的抚养下,读了几年书。16岁即外出谋生,过着飘泊苦难的生活。后来返回家乡,才在代尔夫特市政厅当了一位看门人。
由于看门工作比较轻松,时间宽裕,而且接触的人也很多,因而,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他从一位朋友那里得知,荷兰的最大城市阿姆斯特丹有许多眼镜店,除磨制镜片外,也磨制放大镜,并告诉他说:
“用放大镜,可以把看不清的小东西放大,并让你看得清清楚楚,神妙极了。”
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列文虎克,默默地想着这个新鲜有趣的问题,越想越产生了兴趣。
“闲着也没事,我不妨也买一个放大镜来试试。”
可是,当他到眼镜店一问,原来价钱却贵得吓人,他只好高兴而去,扫兴而归了。
列文虎克从眼镜店出来,恰好看到磨制镜片的人在使劲地磨着。但磨制的方法并不神秘,只是需要仔细和耐心罢了。
“索性我也来磨磨看。”
从那时起,列文虎克利用自己的充裕时间,耐心地磨制起镜片来……
列文虎克除懂荷兰文之外,其他文字一窍不通。尤其一些科学技术的著作都以拉丁文为主,所以,列文虎克没法阅读这些参考资料,他只能自己摸索着。
列文虎克经过辛勤劳动,终于磨制成了小小的透镜。但由于实在太小了,他就做了一个架子,把这块小小的透镜镶在上边,看东西就方便了。
后来,经过反复琢磨,他又在透镜的下边装了一块铜板,上面钻了一个小孔,以使光线从这里射进而反照出所观察的东西来。这就是列文虎克所制作的第一架显微镜,它的放大能力相当大,竟超过了当时世界上所有的显微镜。
列文虎克有了自己的显微镜后,便十分高兴地察看一切。他把手伸到显微镜旁,只见手指上的皮肤,粗糙得像块柑桔皮一样,难看极了;他看到蜜蜂腿上的短毛,犹如缝衣针一样地直立着,使人有点害怕。随后,他又观察了蜜蜂的螫针、蚊子的长嘴和一种甲虫的腿。
总之,他对任何东西都感兴趣,都要仔细观察。可是,当他把身边和周围能够观察的东西都看过之后,便又开始不大满足了。他觉得应该再有一个更大、更好的显微镜。
为此,列文虎克更加认真地磨制透镜。由于经验加上兴趣,使他毅然辞退了公职,并把家中的一间空房改作了自己的实验室。
几年以后,列文虎克所制成的显微镜,不仅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大,而且也越来越精巧和越来越完美了,以致能把细小的东西放大到两三百倍。
列文虎克的工作是保密的,他从不允许任何人参观,总是单独一个人在小屋里耐心地磨制镜片,或观察他所感兴趣的东西。他作为自学者,从动物学各科中,获得了广博的知识。他把从于草浸泡液中所观察到的微生物,称之为“微动物。”
但是,列文虎克却对他的朋友——医生兼解剖学家德·格拉夫 (1641~1673年)是个例外,因格拉夫既是代尔夫特城里的名医,同时也是英国皇家学会的通讯会员。他早听人说,列文虎克正在研制什么神秘的眼镜。
一天,格拉夫终于专程前来拜访列文虎克。面对这位知名人士和朋友的来访,他热情地接待了客人,并拿出自己的显微镜请格拉夫观看。不看则已,看着看着倒使格拉夫抬起头来,严肃地说道:
“亲爱的,这可真是件了不起的创造发明啊!”格拉夫接着又说:
“你知道吗?你的创造发明具有极其伟大的意义。你不能再保守秘密了,应该立即把你的显微镜和观察记录,送给英国的皇家学会。”
“难道连显微镜也要送去?!”这可是列文虎克从来没有考虑过的严肃问题——要公开自己的显微镜。他认为这是自己的心血,自己的财富。所以,当他听了格拉夫的劝告后,他竟情不自禁地把显微镜收了起来。
“朋友,这种公开不是坏事,谁也不会侵占你的成果,你必须向世界公众表明:你的观察是如此非凡,这是人类从未发现的新课题。”
听了朋友的好心劝告,列文虎克虔诚地点了点头……
震动科坛
1673年的一天,英国皇家学会收到了一封厚厚的来信。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份用荷兰文书写的、字迹工整的记录,其标题是:
《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皮肤、肉类以及蜜蜂和其他虫类的若干记录》
当时,在场的学者们看了标题后,有人开玩笑说:
“这真是一个咬文嚼字的罗唆标题。”
“这肯定是一个乡下佬写的。迷信加空想。这里边说不定写了些什么滑稽可笑的事呢!”
不料,他们读着读着,却一下被其中的内容牢牢地吸住了——这竟是科学家们毫无所知的神秘事情啊!
列文虎克这样写道:
“大量难以相信的各种不同的极小的‘狄尔肯’……它们活动相当优美,它们来回地转动,也向前和向一旁转动……”
“好,好,这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研究报告。”此时,大家的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
然而,当他最后向皇家学会担保说:“一个粗糙沙粒中有100万个这种小东西;而一滴水——在其中,狄尔肯不仅能够生长良好,而且能活跃地繁殖——能够寄生大约270多万个狄尔肯”时,显赫的皇家学会,竟觉得这又是件太令人不可思议的事了,以致于不得不委托它的两个秘书——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1635~1703年)和植物学家格鲁(1641~1721年),为皇家学会弄一个质量最好的显微镜来,以进一步证实列文虎克所报告的事实是否真实。
经过几番周折,列文虎克的科学实验,终于得到了皇家学会的公认。
于是,列文虎克的这份记录被译成了英文,并在英国皇家学会的刊物上发表了。这份出自乡下佬之手的研究报告,果真轰动了英国学术界。列文虎克也很快成了皇家学会的会员,并对他的成就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永不停步
成功的喜悦,并没有使好奇心强的列文虎克冲昏头脑。相反,更加促进他那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他将自己的观察报告继续不断地寄往伦敦。
皇家学会的科学家们一如既往地抢先阅读……
1673年,列文虎克详细地描述了他对人、哺乳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等红血球的观察情况,并把它们的形态结构,绘成了图画。
1675年,他经过多次对雨水的观察之后,又将他的观察记录送往了皇家学会:
“我用4天的时间,观察了雨水中的小生物,我很感兴趣的是,这些小生物远比直接用肉眼所看到的东西要小到万分之一……这些小生物在运动的时候,头部会伸出两只小角,并不断地活动,角与角之间是平的……如果把这些小生物放在蛆的旁边,它就好像是一匹高头大马旁边的一只小小的蜜蜂……在一滴雨水中,这些小生物要比我们全荷兰的人数还多许多倍……”
1677年,列文虎克同他的学生哈姆一起,共同发现了人以及狗和兔子的精子。
“这些小家伙几乎像小蛇一样用优美的弯曲姿势运动。”这是1683年,列文虎克在人的牙垢中所观察到的比“微动物”更小的生物。诚然,由于他的显微镜效能还不能完全清晰地看清这些小生物,所以,他的描述和绘图,并不够准确。尽管如此,谁又能怀疑,列文虎克不是发现微小生物的最早鼻祖呢?
列文虎克在牙垢中所发现的微小生物究竟是什么呢?当时就连他自己也不得而知。直到200年之后,人们才认识了它们——无处没有的细菌。
由于列文虎克的名气越来越大,一天,有位记者来采访列文虎克,向他问道:
“列文虎克先生,你的成功‘秘诀’是什么?”
列文虎克想了片刻,他一句话不说,却伸出了因长期磨制透镜而成为满是老茧和裂纹的双手。这不是一种最诚挚而又巧妙的回答吗?
1723年,91岁高龄的列文虎克,虽然健康状况越来越坏,但他的工作并没有停止。
8月24日清晨,素有早起习惯的列文虎克却没有按时起床。他的女儿玛丽娅对父亲的破例感到奇怪。当她来到父亲的床前时,列文虎克却抢先说道:
“玛丽娅,快去请霍霍夫利特先生到我这里来……”
即将离开人世的列文虎克,镇静地对好友霍霍夫利特说:
“对不起,请将桌子上的两封信译成拉丁文,并连同包袱送到伦敦皇家学会……”
8月27日,列文虎克在亲密的朋友和女儿的陪伴下,在代尔夫特的老家,安静地离开了人世。
伦敦皇家学会收到列文虎克的两封信和一大包东西。一封信详细地写着显微镜的制作方法;另一封信却这样写道:
“我从50年来所磨制的显微镜中,选出了最好的几台,谨献给我永远怀念的皇家学会。”
人们打开包袱一看,共有大小不同的显微镜26台和好几百个放大镜!
一个看门人竟登上了科学的宝座,他在后辈的人生途中,留下了多么宝贵的精神食粮。“狄尔肯”的本来面目被公诸于世,他给人类的健康、幸福,拓开了多么巨大的物质宝库!
百度百科

神奇教育:13岁的高考天才基本上没有上过学
据新华网最近报道,山西太原十三岁少年高考取得659分的好成绩…… 达到清华、北大在当地录取分数线。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孩子却没有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

下面是关于这篇报道的摘要:

1993年母亲崔书云怀孕期间,得到一套《0岁方案》,认真读过后,她将早期教育的理念讲给了丈夫和公公婆婆,全家人对此高度认同。

1994年3月,小天昌出生了,妈妈将汉字贴在墙上,让孩子认物与认字同步进行;孩子会走路了,通过每天上下楼梯,学会了数数和加减法;孩子会说话了,家人给他一把尺子,他在家里到处量,给他一个弹簧秤,他在家里到处称,由此懂得了度量;飘在脸盆中的纸船让他了解了什么是浮力;下雨时打伞,他知道了伞还有另一种说法叫“umbrella”;生病住院时,认识了“儿科”、“眼科”、“急诊科”;家里喝完的饮料桶变成了他认识圆柱体的教具;家中四壁贴满了诗词歌赋,包装盒、硬纸片全做成了识字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成了天昌知识积累的源泉。

教者有意,学者无心,孩子居然在不经意间就学到了很多,到2岁时,天昌能认识2000多个汉字,并开始自主阅读。天昌的房间里,爷爷指着整整一墙壁的书说,“这些书天昌都读过,大概有4000多册”。这些书涉及天文、地理、历史、军事、文学、音乐、书法、绘画、棋类、手工、电脑等,随手拿来,竟是《时间简史》《论语》《资治通鉴》《打开原子大门》《中国历代书法》……

有趣的是,初高中的课本,天昌都是当成课外书来读的,他一下午能读一本几何书,且读得津津有味。中小学课程的学习仅占他生活的一小部分,他更多的时间是在家里广泛阅读,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下棋、画画、打球、滑旱冰都是他的最爱,他可以两分钟勾勒一幅速写,10分钟画出一幅水墨画,围棋下得好,乒乓球打得也好,亲手种的玉米收获了好几茬……

他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没有上过任何特长班或业余班,不需要完成作业,没有考试名次的压力,一路走来,获得了比学校教育更丰硕的成果:6岁,获得太原市首届少儿英语口语大赛初中组一等奖;9岁,在全国首届少年物理化学大赛中获二等奖,得到著名科学家何祚庥的赏识;10岁,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他将《论语》《大学》《孟子》《道德经》等经典名著烂熟于心;12岁,首次参加高考取得594分,13岁再次参加高考取得659分的好成绩……

天昌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即使在备战高考的日子里,篮球场上仍活跃着他的身影,博客中留下了他幽默的文字:“排名迅猛下跌,也不觉得担心,只是一种坐山观虎斗的超然……”

有的人认为,天昌是神童,是天才,可遇而不可求;有的人认为他的家庭特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四个人教一个人,一般家庭没法比。而天昌的家人认为,孩子出生时与别的婴儿没有区别,只是后天的教育使他早慧,宽松的成长环境使他生命中蕴涵的巨大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不管几个人教,是孩子一个人学”,所有的知识是孩子自己学会的,不是大人教会的,关键在方法和坚持。

他们认为人生中,至要莫如教子,至善莫如读书。而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以工作忙为由,将孩子放任自流;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管束过严,方法不当,造成孩子逆反、厌学。所以,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观念,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同时培养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当学习成为快乐,成为需要时,就不可能不成材。

爷爷孙建荣是一名高中语文老师,奶奶梁彩凤是一名小学老师。爷爷直言不讳:“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人性的解放,而不是对人的束缚,那种一个字、一段文章抄写几遍乃至几十遍的做法,根本无法让孩子感觉到快乐,说得严重些是对人的摧残,一考定终身的考试评价体制,把多少孩子带向了为考试而学习的境地,学习只为考试而不是生活需要,如此,孩子哪能不累?怎么能不厌学?”奶奶则说:“人们的定式思维是,孩子3岁上幼儿园,7岁上小学,真正学了多少东西,生活得是否快乐,却很少去考虑,而学校教育大多很难做到因材施教。

天昌曾经上过3天幼儿园,5天初中。3岁时天昌被送进阳泉一家幼儿园,入园第三天尿了裤子,老师居然将孩子晾在太阳下,裤子晒干了,孩子也晒蔫了。7岁时,天昌到了太原一所初中,仅仅因为早晨迟到,老师让他在楼道里站了30分钟——走另类之路完全基于家人对现行教育的深刻反思。

天昌一直在家里学习,直到高三才到太原五中按部就班地接受学校教育。
13年间,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陪着孩子成长。1999年,爷爷奶奶退休,爸爸妈妈放弃了原来的机关工作,全家到太原宏昌学校,专职从事孩子的教育。该校倒闭后,全家人干脆回家教子,爸爸陪着孩子跑步、打球、下围棋,妈妈和孩子一起说英语,爷爷奶奶将家中的包装箱等硬纸片全制作成识字卡。孙天昌书桌下堆着一尺多高的“废纸”,拿出来一看,“废纸”上抄写着《资治通鉴》《史记》中的精彩篇章。天昌八九岁时,这些文章就贴在他床头。在经典教育还没有流行的时候,家人已经认识到从小让孩子诵读经典的益处,《论语》《大学》《孟子》《道德经》《弟子规》等天昌早已烂熟于心。

孙家生活很简朴,除了必备的生活用具外,没有一件像样的电器和家具,四壁除了满满的中英文经典文章外,没有任何装饰。然而,他们的家庭又很和睦,一家人三代同堂。

潜移默化,言传身教中孙天昌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上学这一年里,骑的那辆自行车已是破旧不堪,高考那两天,天昌照样骑着自行车去考试,来回从不要家长接送。

天昌书桌的窗台上堆着一米多高的习题集,这些涉及各门学科的习题,天昌全都做过。

记者随手抽取了一份天昌做过的语文模拟试卷,作文题目是“人要豁达”,天昌在文中写道:豁达,是楚庄王绝缨之宴上的宽宏大量;是韩信被辱后的挥之而去和衣锦还乡之后的宽容忍让;是勾践降吴为奴之后的坦然自若;是一位老者在传家之宝被鉴定为赝品之后的淡然一笑。这是一种胸襟、一种气度,更是一种修养…… 退一步海阔天空。当你面对无关原则的小事小非时,不妨让一让;当你遇见总想占你便宜的人时,不妨退一退;当你遇到别人无端指责时,不妨忍一忍,这就是一种豁达……(记者 傅海青)

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 1632.10.24-1723.08.26 )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生卒均于代尔夫特。幼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1648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当学徒。20岁时回代尔夫特自营绸布。中年以后被代尔夫特市长指派做市政事务工作。这种工作收入不少且很轻松,使他有较充裕的时间从事他自幼就喜爱的磨透镜工作,并用之观察自然界的细微物体。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同时代人。他的放大透镜以及简单的显微镜形式很多,透镜的材料有玻璃、宝石、钻石等。其一生磨制了 400多个透镜,有一架简单的透镜,其放大率竟达270倍。

事迹

他对于在放大透镜下所展示的显微世界非常有兴趣,观察的对象非常广泛,有晶体、矿物、植物、动物、微生物、污水等等。1674年他开始观察细菌和原生动物即他所谓的“非常微小的动物”。他还测算了它们的大小。1677年首次描述了昆虫、狗和人的精子。1684年他准确地描述了红细胞,证明马尔皮基推测的毛细血管呈真实存在的。1702年他在细心观察了轮虫以后,指出在所有露天积水中都可以找到微生物,因为这些微生物附着在微尘上、飘浮于空中并且随风转移。他追踪观察了许多低等动物和昆虫的生活史,证明它们都自卵孵出并
经历了幼虫等阶段,而不是从沙子、河泥或露水中自然发生的。
他通过友人的介绍和英国皇家学会建立了联系,自1673~1723年曾将他的发现陆续以通信的方式报告给学会,其中绝大多数都发表在《皇家学会哲学学报》上;由他提供的第一幅细菌绘图也在1683年该学报上刊出。他于1680年被选为该学会的会员。
他是第一个用放大透镜看到细菌和原生动物的人。尽管他缺少正规的科学训练,但他对肉眼看不到的微小世界的细致观察、精确描述和众多的惊人发现,对18世纪和19世纪初期细菌学和原生动物学研究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他根据用简单显微镜所看到的微生物而绘制的图像,今天看来依然是正确的。
由于基础知识薄弱,使他所报道的内容仅仅限于观察到的一些事实,未能上升为理论。他的显微镜制法也由于保密,有些至今还是未解之谜。他制造的透镜小者只有针头那样大。适当的透镜配合起来最大的放大倍数可达300倍。
他的划时代的细致观察,使他举世闻名。许多名人(包括英国女王、俄国的彼得大帝)都曾访问过他。
首次发现微生物
“充满煤烟、灰尘的车厢,是一个‘活动的监狱’。”“我‘最大的优点’,是 ‘保护指甲干净’。”
这是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 (1833~1896年)卫生习惯的片断。
原来,烟尘及指甲中,藏着大量令人生病的病原微生物。尤其今天,“生水里有 ‘小虫’,喝了肚子疼”的道理,以及“不随地吐痰”、“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早已成为妇孺皆知的普通常识了。
然而,这种简单道理,要是在300多年前,莫说一般人们,就连赫赫有名的英国皇家学会也全然不知。
本来,这无孔不入的微生物,何时何地不在与人们打交道?甚至在我们体内到处安营扎寨,自由钻进钻出哩。可是,由于人们不能用肉眼看见它们,因而几千年来,人类竟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微生物这东西存在。
那么,是谁第一个发现了这“小人国”里的捣蛋“居民”?
他,就是列文虎克!如果要歌颂他对人类的大功大德,那就必须从他发现“狄尔肯”的前因后果说起……
“狄尔肯”,原是拉丁文Dierken的译音,意即细小活泼的物体。这是列文虎克第一次发现微生物时,给它们取的奇怪名字。

爱迪生,高尔基,爱因斯坦,林肯,华罗庚,陈景润,彭德怀,希特勒,法拉第,惠特曼,安徒生,左拉,卓别林,看看谁还有补充吧。

科学领域:爱迪生,被老师质疑智力有问题,小学都没上完,完全凭借自学成才。
文学领域:高尔基,苏联最著名的作家
政治领域:希特勒,一个让全世界震颤的政治家

《中外历史上没上过大学的天才》
答:中外历史上没上过大学的天才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 1632.10.24-1723.08.26 )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生卒均于代尔夫特。幼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1648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当学徒。20岁时回

《历史上没文凭却有实力的人 列举三个 说明他们成功的原因》
答:看看这些成功人士吧:1、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 入学哈佛两年之后就中途辍学创建了微软的比尔盖茨,被哈佛大学学报称之为“哈佛最成功的辍学生”。离开哈佛30多年后,盖茨在2007年获得了哈佛荣誉学位博士。2、苹果帮主乔布斯 跟比尔盖茨辍学创业不同,乔布斯从里德学院(Reed College)退学可是被迫的,没钱交学...

《除了顾城,还有哪个著名国内诗人没上过大学啊?》
答:毕淑敏 西北工业大学 周国平 北京大学哲学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 王小波 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商业管理 美国匹兹堡大学 格 非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林 白 武汉大学 张 炜 鲁东大学(原山东烟台师范学院中文系)。张承志 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历...

《由一个普通人变成天才的事例》
答: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广义相对论。他所作的光线经过太阳引力场要弯曲的预言,于1919年由英国天文学家亚瑟·斯坦利·爱丁顿的日全食观测结果所证实。1916年他预言的引力波在1978年也得到了证实。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在西方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词。爱因斯坦因在光电效应方面的研究,被授予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茅...

《关于莎士比亚的生活史》
答:就莎士比亚的天才、成就和声望而言,他的名字未能在本册中名列前茅看来有点离奇。我把莎士比亚排得这样低,不是因为我不赏识他的艺术成就,而是我认为文学艺术人物一般说来对人类历史影响较小。 宗教领袖、科学家、政治家、探险家、哲学家或发明家的活动经常影响到人类奋斗的许多其他领域的发展。例如,科学的进展对经济和...

《勤奋演讲稿》
答:没有了勤奋,就算在聪明,也不可能有大的成就。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你可能会想,华罗庚能有那么大的成就,肯定在名牌大学上学。而这样想你就错了。华罗庚只读过初中,根本没上过大学。它的成功靠的是勤奋、刻苦地自学。 华罗庚原来也很调皮、贪玩,但他很有数学才能,经常在课上回答出许多同龄...

《河南“女神童”从未上过学,10岁考上大学,父亲:省下了8年学费,为何?_百...》
答:真的是天才吗?当高考成绩出来后,张易文的成绩并不理想,总分仅有352分,甚至还未达到普通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她仅仅被一所大专录取了。“要求苛刻”的网友们自然对于她如此表现却被成为神童表示了自己的意见,她们一家再次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原来,在四岁之前,张易文还是和其他孩子一样,被父母送到了...

《在历史上都有哪些天才少年,他们有着怎样的事迹?》
答:一、孔融10岁巧见李膺 孔融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文学家,孔子二十世孙,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神童。除了有4岁让梨的典故外,其10岁的时候巧见李膺也是一件非常睿智的事情。孔融10岁那年,随父亲在都城洛阳生活。当时的著名文人李膺非常受欢迎,去李家拜访的人络绎不绝,于是李膺吩咐下人,除了亲戚朋友,其他的...

《急!!需要几个名人小时候读书成绩不好,最后取得成就的大的例子,急哦.》
答:然而任何惩罚都没用,这年他仍没有课程及格。又晃荡了几年,期间父亲过世,家中生活来源突然断流,他才意识到身边的现实,接着他变化惊人。这年秋天他去了海德堡大学重新学习医学,3年时间内完成了学业,并在1855年医学全国会考中获得第一名的成绩。接着拿到硕士学位,成为心理学教授并一生从事心理学研究...

《中国历史上哪些人是小时候愚笨,后来成大器的?(》
答:我 只知道世界上有一位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愚笨而木讷的天才一个伟大的天才,并不一定一开始就是伟大奇异的,他们甚至表现得愚笨木讷,还远不如常人聪明。比如爱因斯坦,作为2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怀疑他的早慧,但是事实的情况是,他在少年时代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孩子。在20世纪初的科学界,爱因斯坦是一个...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