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的背景 历史 1.资产阶级激进派代表人物、主张、实践活动、学习西方的...

作者&投稿:枕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资产阶级维新派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相比在学习西方有什么进步~

从学习类型上来说他们学的都一样,都是西方资本主义的政体,不同点在于:
1.他们学习类型就不一样。维新派学的是日本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革命派学的是总统共和制政体。就这两种整体的比较来看革命派学习的共和制就比立宪制要更彻底发展资本主义。因为立宪制保留了君主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方式不同。维新派是改革,是从上而下,革命派是革命,是从下而上。改革的意愿在高层,而当时高层是清政府,因此不管如何改革政体一直都是要维护封建的,只是在外围修修补补,对于立宪制的根本议院维新没有设立,只是象征性的设立了议员,无权无势,只是装饰而已。所以在我看来维新派的变法只是一场闹剧,除了给当时社会带来了思想和文化的冲击外,对政体没有一点改变。而革命派就不同了,他们是学习西方最彻底的一次。首先学习政党制度。在有机关报纸《民报》,纲领“三民主义”,和领袖孙中山的“同盟会”无疑已是严格意义上的政党。革命革了清政府的命,武力推翻封建政府。建立国民政府,确立总统共和制,这都是维新派没法比拟的

民族资产阶级的探索活动
一、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
1 产生的背景:19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洋务运动兴起,在一些知识分子中间出现了早期维新思想。
2 代表人物: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
3 基本主张: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和变法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其具体主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4 评价:早期维新思想家的主张体现出学习西方国家先进之处,改革中国的落后状况,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早期维新思想家是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的来源之一。但早期维新思想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未付诸实施。
二、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1 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背景:早期维新思想为康梁维新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为康、梁维新思想提供了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2 康、梁维新派的救国主张: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
3 评价:康、梁的维新思想是当时最进步的思想,他们以此思想为指导发动的维新变法运动促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热潮,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是。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走的是以君主立宪为中心的改良道路,这就注定了他们的必然失败。
三、立宪派
1 立宪派形成的背景:19世纪后期,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主张君主立宪的部分维新派代表和当时的一部分官僚倾向于改良、立宪,于是形成立宪派。
2 立宪派的主张:政治上要求实行君主立宪,主张改良,反对革命;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3 代表人物:康有为、张之洞等。
4 结果和评价:这部分人的想法没有得到最终的实现,但我们应充分地肯定他们的积极作用;但他们不能发动群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故找不到正确的出路。后来由于“预备立宪”骗局大白,使之分化,一部分倾向革命。
注:立宪派由两部分人组成(维新派和封建官僚)故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于资产阶级或地主阶级,但从其主张来看,他们在更大程度上是属于资产阶级的,但包含了较多的封建残余。
四、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1 当时的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帝国主义为了加紧对中国进行侵略,展开激烈的争夺和角逐,民族危机更加严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辛丑条约》签订后,在帝国主义列强对华投资的刺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又有所发展,但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的限制和阻碍。
2 救国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 实践效果:资产阶级革命派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三民主义的理论纲领,并以此纲领指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树起了民主共和的旗帜,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五、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派”
1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工商业获得了一次发展的机会;辛亥革命也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较为有的社会条件。
2 代表人物:张謇、周学熙等。
3 评价: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必然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因此在当时来说,“实业救国”思潮是爱国的和进步的。但是中国民族工业竟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不可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的国民经济不可能得到正常的发展,实业救国也只是一种空想。
六、资产阶级激进派
1 背景:辛亥革命前,维新派和革命派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所用封建思想禁锢人们的头脑;一战期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现民主政治。
2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
3 主张:追求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化,新文学,反对旧文化,旧文学。
4 评价: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是用资产阶级思想批判腐朽的封建主义的思想斗争,它猛烈地抨击了封建专制的理论基石——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旧道德、旧文化,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开辟了道路。局限性表现在对东西方文化的全盘否定或肯定,同时也没有同群众运动结合。
七、五四运动以后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状况
五四运动以后,民族资产阶级一开始是要反对外来侵略的情况下倾向于南京国民政府的,因为二者同属于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但是由于外国的侵略和官僚资本的压榨排挤,使民族工业日渐萎缩,民族资产阶级从而提出了所谓的中间路线,即政治上既不倾向于国民政府,也不与中共合作,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经济上要求充分发展资本主义。在抗日战争中,民族资产阶级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形成了更多的民族资产阶级党派,但由于蒋介石国民政府的迫害,以民盟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党派走上了与蒋介石彻底决裂,与中共合作的道路,且最终取得了胜利。建国后,接受了人民政府的合理调整与改造,改造后的各党派成为这部分劳动者的政党,成为了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政治上与中共共同参政议政,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下,巩固扩大了全国统一战线。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统一全国与各族人民共同奋斗。

资产阶级维新派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趋势下产生的。
近代中国学西方呈现出一些什么特点?
①是在侵略与反侵略的特殊背景下展开的,救亡图存是学习西方的主题,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②随着对西方文化认识的不断加深而逐步推进,经历了一个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的过程。由初期模仿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后来逐渐领悟到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教育制度等。近代前期的思想演进遵循着这样的轨迹:器物层次(师夷长技和洋务运动)一制度层次(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一文化层次(新文化运动)。
③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走了一条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道路,其中最重大的选择是将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土地,使中国有了最先进的革命指导思想。
2.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和激进派在宣传西方文化方面各自有些什么特点?
维新派:①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主张君主立宪。
②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观点来宣传优胜劣汰,主张设立新式学堂,学习西学。革命派: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并把西方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用于指导革命。

激进派:①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②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
③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3.“中体西用”与回归““中体西用”

(1)“中体西用”思想分析含义:按照当时洋务派的主流观念的认识,所谓的“中体西用”,简单说来就是要以中国的孔孟之道为代表的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思想文化、以“伦常名教”作为思想基础,以向西方学习技艺为主,而对于封建君主的专制制度是不可动摇和变更的。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统治阶级开始寻求出路。实质:利用西方科技以维护封建统治,即“师以长技以制强”。地位: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从思想的层面来看虽然洋务运动中作为指导思想的“中体西用”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是作为一种思想观念的兴起,它的作用和影响仍然是不可低估的。它毕竟为中国近代化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基础。史学界对中国的近代化,有三个层次的表述,它是说在中国近代化识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洋务运动作为第一个发展阶段,它的作用是对一个封建帝国产生具有现代化启动的关键作用。假如没有洋务运动,中国资本主义的和资产阶级的产生还要延迟一端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自然也就不会有近代化常说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戊戌变法运动、立宪运动和辛亥革命,以及以后对中国的近代史产生巨大影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可以说没有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就会失去发起的基础,正是因为如此的洋务运动的实践,才使得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拥有了向纵深发展的奠基石。
(2)回归“中体西用”在席卷全球的现代化浪潮中,强调民族特色,也即重视现代化模式与特定文化传统的关联的倾向,开始得到愈来愈广泛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政治口号的文化意义,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得到了凸显,并与学术思想界的所谓“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形成呼应的。4.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学习西方为什么都没有成功?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把学习西方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起来。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统治是中国进步的两大障碍,中国不可能走西方资本主义的老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证明了这一点。中国必须来一场“根本的解决”,即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一任务由中国共产党最终完成5. 近代前期(五四运动前)中国进步思想演变的进程及其主要特征。
演变过程:①鸦片战争后新思潮萌发,地主阶级先进人士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②60年代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学习西方技术富国强兵。③90年代以后维新思想成为中国进步思想主流,以设议院、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为主要内容。④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成为进步思想主流,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⑤一战期间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较彻底批判了封建传统文化。
特征:①以向西方学习为主要途径。②体现出越来越强的反侵略反封建特征。③由于历史演变剧烈,没有形成完整的成熟的理论体系。④以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为主流,没有为中国找到正确方向。

《简述介绍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国家学习的多“次奋斗”中并分析其行不通的...》
答:三,民族资产阶级 1,早期维新派:(以王韬,郑观应等为代表)(1)背景: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2)主要思想: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4)主要实践:没有付诸实践.(3)影响:a,积极方面:认识到了中国落后的根源,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

《论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这几个阶级的主张和背景是什么...》
答:农民阶级比如洪秀全等在鸦片战争后提出《天朝田亩制度》,发动了太平天国起义。地主阶级如早一点的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晚一点的比如李鸿章、张之洞等人进行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资产阶级的维新派和革命派先后进行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想要...

《中国四次运动分别向西方学习什么》
答:一、洋务运动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领导阶级:地主阶级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口号: 前期:自强;后期:求富。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建立海军; 创办新式学堂, 培养人才。性质: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二、戊戌变法 早...

《戊戌变法的变法背景》
答: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为资产阶级开展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阶级基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开始谋求与其经济地位相符的政治权利。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为戊戌变法奠定了阶级基础。思想基础:鸦片战争后中国的...

《在近代前期“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近代思想是如何演进的?》
答:(1)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引导人们面对现实,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2)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为西学的传入创造了一定条件,其实践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3)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对...

《高分求:中国如何从文化层面向西方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答:严复主张“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他的《天演论》等译著使中国人第一次直接接触了西方文化思潮的内容,他所鼓吹的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天赋人权,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梁启超则力主新学,认为“新学之风既倡,民智渐开”。 十九世纪末期的这些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革新,以此来挽救民族危亡,使国家富强,...

《戊戌变法的背景,性质,目的,时间,意义,影响,内容?》
答:二、性质 戊戌变法的性质其实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最为官方的解释,历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的性质其实是具有争议性的有一部分人认为戊戌变法的性质是一场社会革命,是一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只不过革命的结果是失败的而已。三、目的 学习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

《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在介绍西方文化上有何特点?其原因是什么...》
答:特点: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大量翻译西方政治、经济学说,宣传西方政治制度和变法主张,目的是在中国推行变法,兴民权,设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制。它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第一次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原因: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学说介绍到中国,并和...

《早期的维新思想算是全盘学习西方吗》
答:洋务思想虽然有别于维新思想,但洋务运动使一批知识分子进一步见识了西方社会的各个方面,是早期维新思想形成的催化剂。早期维新思想主要内容:早期维新派的思想,反映了正在兴起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早期维新派在经济上主张振兴工商业,在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他们有的还主张...

《为什么中国近代一百多年来一直向西方学习?》
答:二、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资产阶级学“制度”1.维新派:学习君主立宪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的传入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早期维新派认识到向西方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必须上升到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领域,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但是,早期维新思想没有...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