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曾国藩:人若无恒,一事无成,守得五点谋略,准保人生逆袭

作者&投稿:娄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曾国藩出生于1811年11月26日,湖南长沙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一生主张勤俭廉政,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以志为先,以朱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曾国藩作为近代化的开拓者和领导者,他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勤能补拙、奋斗不止、自醒自律、敢于担当和修身平心。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五点人生谋略。

1.勤能补拙,坚持不懈

其实曾国藩出身普通、相貌平平,智商很一般,甚至可以说还有点笨拙。

他记性差,忘性大,从三四岁就开始背诵四书五经,却因资质平平,所学了了。

可他却有着勤能补拙,坚持不懈,死磕到底的精神。

有一次家里进了贼,碰巧曾国藩早起读书,贼没走脱,只好藏在房梁上。

结果曾国藩反复诵读一篇文章,直到再次天黑都没背下来,反而是困在房梁上的贼将文章背的骨瓜烂熟。

可见曾国藩读书的时间之长,正是他的这种死磕的精神,让其受用一生。

他考一次不行,就考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最终考了七次才中了秀才。

随后他继续不停晋级,在28岁的时候,进入翰林院,成为天子门生,迈出了人生关键的一步。

曾国藩“十年七迁,连跃十级”的奋斗史,数十年如一日的自律史,书生上战场的担当史,承载着最经典的做人智慧,也带给了我们最具价值的精神承载。

梁启超评价曾国藩说:

“曾文正者,岂唯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唯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毛泽东主席也表白曾国藩: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曾国藩被推崇到了“半个圣人”,“第一完人”的位置。“做人要学曾国藩”几乎是一种共识。

2 .不停奋斗,永不言弃

曾国藩的成功其实也离不开他的祖父曾玉屏。同样有着锲而不舍精神的祖父常拿家族荣辱史来激励他们。

曾国藩是家里的长子长孙,自然就有着担当的责任,曾氏家族世代为农,500年没有出过一个秀才,到了曾玉屏这一代,才略有田产积蓄,生活富足。

没想到因为富足,曾玉屏滋长了纨绔气,成了一个败家子。

他不但跟人赌博赛马,把产业输光了,还被心怀叵测的乡绅,谋夺了宅基地,吃了不少官司。

由于古时打官司需写诉状,乡绅掐准了曾玉屏不识字,暗中买通写诉状的老秀才,让曾家一败涂地,还数落曾玉屏说:

“我的两个儿子都是秀才,你们家连秀才都供不起,就想打官司?”

这奇耻大辱,让曾玉屏痛不欲生。

祖父痛定思痛决定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下定决心要让自己的后代多读书、考取功名,荣耀门楣。

尽管曾国藩和他的父亲曾麟书没有读书天分,但还是在曾玉屏的鼓励下,每天早起读书,苦读书,以勤补拙,不停追梦。

曾国藩的父亲一生考了16次都未能中秀才,曾国藩也考了7次才中了秀才。

正是他们付出了超人的努力,才有了超人的成绩,肯下苦功夫,永不放弃。

3.自醒自律,善始善终

其实曾国藩进翰林院,从底层登天,繁华和欲望,也曾让曾国藩走偏。

人性是有弱点的,加之修身太浅,曾国藩开始恃才傲物,留恋酒宴,还邪念丛生。

他学会了抽烟,经常烟熏火燎,吞云吐雾,烟瘾犯了就整日恍恍惚惚。

他的人际关系也开始出现了紧张,内心焦虑,精神颓废。

幸亏父亲的及时发现和教导,才把他拉回。曾国藩冷静下来,制定自己的三十而立计划,师从理学大师唐鉴、倭仁学修身养德,“立言”、“立德”、“立功”、“日课十二条”。

主敬、早起、谨言、保身、养气、静坐、读书不二、读史、写日记、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夜不出门,沉稳自己的气性。

曾国藩坚持躬身自省,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

做人,他善始善终。做事,他诚实肯干。

进入翰林院多亏了穆彰阿提携,穆彰阿因事被贬,曾国藩却官运亨通。

他仍然对穆彰阿以“恩师”待之,经常探望,善待穆彰阿的后人。

曾国藩与匡正一起负责修缮文庙,他每买一个材料都找材料商列一张清单,收支认真周密,计算出入有据,得到了皇帝更大的信任。

为官,他不拿大,即便升了高官,也低调隐忍。

他还时常给家人写信,要求家人戒骄戒躁,保持生活的简朴和勤勉。

正是曾国藩的自醒自律和善始善终,促成了他开挂的人生。从道光十八年(1838)到道光二十七年(1847),曾国藩先是外放四川学政,随后升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钦定会试总裁,缔造了37岁升任正二品的传奇。

4.得失成败,敢于担当

1851年,席卷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曾国藩临危受命,帮办团练,组件“湘军”自卫,也迎来了人生最大的转折。

从未带过兵的曾国藩确实为难了,他不武将,问题实在太多了。

湘军的主力来源就是乡勇,聚集的是一群没有编制的“乌合之众”。

他没有作战和训练军队的经验,军队又不是正式编制,也没有月俸银子,连吃饭也成了问题。

他没有办法只有冷静下来,做出重大调整。他采纳“集众人之长,补一已之短”的策略,启用左宗棠、李鸿章,胡林翼等优秀军事人才,让他们独当一面。

后来左宗棠因湖南一战成名,组建了楚军,光复了杭州。

李鸿章在安徽招募淮军,肃清了淞沪。

他还创立了“层层招募”制度,让将军招募统领,统领招募分统,营官招募哨官,通过感化增加凝聚力,让军队的战斗力达到了最大峰值。

后来曾国藩奉命统辖苏、皖、赣、浙四省军务。他又提出了“借洋兵助剿”的新战略,派李鸿章到上海,左宗棠到浙江,协同英国人戈登的“常胜军”、法国人德克碑的“常捷军”,联合作战。

曾国藩吃别人不能吃的苦,忍别人不能忍的气,做别人不能做的事,敢于担当别人不能担当的一切。

善于抓机遇,调整状态,处理人事关系,让曾国藩最终赢得了对抗太平天国的胜利。

而在剿灭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曾国藩意识到洋务运动的重要性,审时度势让他的功业再添一笔精彩。

不但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属等等实业,还派遣了留学生前往外国学习。

可是美中不足,作为朝臣,曾国藩身不由己。1870年6月,曾国藩奉命由保定到天津处理教案,面对洋人的咄咄逼人,他选择了后退,最终导致多人被杀。

曾国藩非常遗憾,自己将成为历史的罪人。可在当时没有力量抗争的情况下,他只能妥协成全。看淡了荣辱,功过成败也就不那么重要了,这是他最痛的领悟。

5.一生平心,守得初衷

同治十一年(1872年3月12日),62岁的曾国藩病逝于两江总督署。

去世前的一天他还在处理政事和记日记。

面对这位四朝元老的离世,清廷辍朝三日、追赠太傅、谥“文正”,给了他最后的荣耀。

而曾国藩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即便是和他政见不一致的人,比如左宗棠等人,也对他的人品赞誉有加,对他的后人极其眷顾。

曾国藩一生都在践行古人所说的“欲修身先养心”。

平心让他不争、不怒、也不怨。

平心让他守静、守拙,也守初衷

《曾国藩:人若无恒,一事无成,守得五点谋略,准保人生逆袭》
答:曾国藩坚持躬身自省,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 做人,他善始善终。做事,他诚实肯干。 进入翰林院多亏了穆彰阿提携,穆彰阿因事被贬,曾国藩却官运亨通。 他仍然对穆彰阿以“恩师”待之,经常探望,善待穆彰阿的后人。 曾国藩与匡正一起负责修缮文庙,他每买一个材料都找材料商列一张清单,收支认真周密,计算出...

《曾国藩:人而无恒,则终身一事无成》
答:说起有毅力,有恒心这件事,不得不提一个人。 啥人呢,这么神秘! 他叱咤在晚清的舞台,原本是一个人人瞧不起的笨小孩,却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人生的涅槃。 他就是被称作古今第一完人的老曾—— 曾国藩。 年轻时的曾国藩,简直就是 有恒心,有毅力的反面教材 ,最显著的一件事是关于他戒烟的。 反面事例更加能...

《曾国潘关于恒心的名言》
答:1、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曾国藩家书》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日与九弟国荃书 释义:人如果没有恒心,将终生一事无成。2、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兄往年极无恒,近年略好,而犹未纯熟。——曾国藩《致诸弟·读书必须有恒心》3、欲别立课程,多讲规条,使诸弟遵而行之,又恐...

《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这句话的作者是谁?》
答:这句话是清末的曾国藩说过的。曾国藩,生于1811年11月26日,卒于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实为“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著名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

《曾国藩家训是什么内容》
答:无恒则一事无成 一心应向平实处努力 与人交往应酬须讲究礼节 力戒长傲多言 勤奋以图自立 以“平和”二字互勉 趁人生适意之时做出一个局面 天下无完全无间之人才 戒傲惰 再戒傲惰 戒骄满 开口议人短长即是极骄极傲之表现 以“廉、谦、劳”i字自惕 劝弟爱惜声名 要重视外间指摘和批评 互相...

《曾国藩 | 一勤天下无难事》
答: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不论什么时代,天下的事,皆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浅尝辄止一事无成。■ 勤以立身,劳而立毅 曾国藩直指:“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一代名臣一生都在强调“勤”,功成名就,与他的每一份勤奋都分不开。勤...

《怎么看出一个人将来能成大器》
答:没有恒心 《周易》中说,“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人如果缺乏恒心、恒德,不能恒久地守持自己初心,就常常会因此蒙受耻辱。 在家书中,曾氏屡屡泛论“恒”的重要,如“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事无成。” 他还以高标准严要求...

《曾国藩家书,学到这三点大有裨益》
答:三、 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曾国藩言:“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偶尔兴致所起做几件事并不难,难的是每天坚持做同一件事。“凡人为一事,以专而精,以纷而散。荀子称耳不两听而聪,目...

《Alsi曾国藩人到中年为何一事无成?要知道要想成为伟人首先要有六戒_百度...》
答:许多人到了三十岁仍然一事无成。这时候你就要学习曾国藩的六戒了!第一戒:不要长期做任何事,不要去人多竞争的地方;最成功的人都知道如何取舍,如何每个月盈利。所以没有永远能赚钱的行业,大家都在争的地方价值不大。第二戒:勿以小恶弃人之美,勿以小怨忘人之恩;曾国藩最懂得用人,取其大,...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