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理论依据、方法、及其评价…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定...

作者&投稿:东郭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计提各项减值准备的依据是什么?以什么作为原始凭证~

  《企业会计制度 >


  第五节、资产减值
  第五十一条、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企业应当合理地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如有确凿证据表明企业不恰当地运用了谨慎性原则计提秘密准备的,应当作为重大会计差错予以更正,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事项的性质、调整金额,以及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
  第五十二条、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各项短期投资进行全面检查。短期投资应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市价低于成本的部分,应当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企业在运用短期投资成本与市价孰低时,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较重大(如占整个短期投资10%及以上),应按单项投资为基础计算并确定计提的跌价准备。
  企业应当对委托贷款本金进行定期检查,并按委托贷款本金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可收回金额低于委托贷款本金的差额,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上,委托贷款的本金和应收利息减去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并入短期投资或长期债权投资项目。
  本制度所称的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其中,销售净价是指资产的销售价格减去所发生的资产处置费用后的余额。对于长期投资而言,可收回金额是指投资的出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有和投资到期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较高者。其中,出售净价是指出售投资所得价款减去所发生的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第五十三条、企业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对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企业应当制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政策,明确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提取方法、账龄的划分和提取比例,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报有关各方备案,并备置于企业所在地。坏账准备计提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企业应当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予以合理估计。除有确凿证据表明该项应收款项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外(如债务单位已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导致停产而在短时间内无法偿付债务等,以及3年以上的应收款项),下列各种情况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一)当年发生的应收款项;
  (二)计划对应收款项进行重组;
  (三)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
  (四)其他已逾期,但无确凿证据表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
  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当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
  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证明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第五十四条、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如由于存货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应按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以估计售价减去估计完工成本及销售所必须的估计费用后的价值。
  存货跌价准备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量,如果某些存货具有类似用途并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且实际上难以将其与该产品系列的其他项目区别开来进行估价的存货,可以合并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存货类别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当存在以下一项或若干项情况时,应当将存货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一)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二)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三)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四)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第五十五条、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一)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二)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三)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
  (四)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五)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第五十六条、企业应当在期末对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恶化,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应按单项项目计提。
  第五十七条、对有市价的长期投资可以根据下列迹象判断是否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一)市价持续2年低于账面价值;
  (二)该项投资暂停交易1年或1年以上;
  (三)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严重亏损;
  (四)被投资单位持续2年发生亏损;
  (五)被投资单位进行清理整顿、清算或出现其他不能持续经营的迹象。
  第五十八条、对无市价的长期投资可以根据下列迹象判断是否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一)影响被投资单位经营的政治或法律环境的变化,如税收、贸易等法规的颁布或修订,可能导致被投资单位出现巨额亏损;
  (二)被投资单位所供应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因产品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被投资单位财务状况发生严重恶化;
  (三)被投资单位所在行业的生产技术等发生重大变化,被投资单位已失去竞争能力,从而导致财务状况发生严重恶化,如进行清理整顿、清算等;
  (四)有证据表明该项投资实质上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其他情形。
  第五十九条、如果企业的固定资产实质上已经发生了减值,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对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固定资产,应当全额计提减值准备:
  (一)长期闲置不用,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再使用,且已无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
  (二)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已不可使用的固定资产;
  (三)虽然固定资产尚可使用,但使用后产生大量不合格品的固定资产;
  (四)已遭毁损,以至于不再具有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
  (五)其他实质上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固定资产。
  已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
  第六十条、当存在下列一项或若干项情况时,应当将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一)某项无形资产已被其他新技术等所替代,并且该项无形资产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
  (二)某项无形资产已超过法律保护期限,并且已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三)其他足以证明某项无形资产已经丧失了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情形。
  第六十一条、当存在下列一项或若干项情况时,应当计提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
  (一)某项无形资产已被其他新技术等所替代,使其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的能力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二)某项无形资产的市价在当期大幅下跌,在剩余摊销年限内预期不会恢复;
  (三)某项无形资产已超过法律保护期限,但仍然具有部分使用价值;
  (四)其他足以证明某项无形资产实质上已经发生了减值的情形。
  第六十二条、企业计算的当期应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额如果高于已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账面余额,应按其差额补提减值准备;如果低于已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账面余额,应按其差额冲回多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但冲减的资产减值准备,仅限于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的账面余额。实际发生的资产损失,冲减已提的减值准备。
  已确认并转销的资产损失,如果以后又收回,应当相应调整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如果企业滥用会计估计,应当作为重大会计差错,按照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即企业因滥用会计估计而多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在转回的当期,应当遵循原渠道冲回的原则(如原追溯调整的、当期转回时仍然追溯调整至以前各期;原从上期利润中计提的,当期转回时仍然调整上期利润),不得作为增加当期的利润处理。
  第六十三条、处置已经计提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以及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以应收款项进行交换等,应当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第六十四条、企业对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长期投资等应当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对有确凿证据表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长期投资等,如债务单位或被投资单位已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等,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作为资产损失,冲销已计提的相关资产减值准备。
  第六十五条、企业在建工程预计发生减值时,如长期停建并且预计在3年内不会重新开工的在建工程,也应当根据上述原则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减值准备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不是像你说的那样分成什么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这些去理解 的。 会计中计提减值准备是基于谨慎性原则来考虑的,减值准备是指资产的帐面价值超过其可收回金额,判断资产是否减值,应根据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损的迹象,如果存在任何一种迹象,企业应对其可收回金额进行正式估计。

一、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依据
(一)资产计价理论
由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实质是用价值计量代替成本计量,并将账面金额大于价值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或费用,因此其归根到底属于资产计价的问题。而对于资产计价的不同认识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受到“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这两种不同观点的影响。在“受托责任观”下,财务会计的目的是反映受托者的受托责任和履行情况,因此要求提供尽可能客观可靠的会计信息,在这种观念下,资产计价倾向于采用具有较强可验证性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而持有“决策有用观”的人则认为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提供与经营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因此更强调会计信息与经营决策的相关性,而忽视其可靠性,在他们看来,按现时成本计算企业的收益比用历史成本更能说明资产状况和经营情况,也有助于正确地预测未来的业绩。由此我们可以认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正是顺应了“决策有用观”的思路,对资产的原始成本按其现时价值进行调整,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更为相关的信息以利于决策。
(二)资产的定义
在早期由于关心收益的缘故,资产负债表的地位远不如收益表,而资产也仅仅被定义成未分配的成本或应结转至下一会计期间的资产余额。对这一观点进行根本变革的是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该委员会把资产定义为“可能的未来经济资源,是特定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所取得或加以控制”。而我国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对资产的定义也与之类似,即“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而从企业持有资产的目的来看,把资产定义为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亦是比较妥当的,既然如此,当资产为企业带来预期经济效益的能力受到影响时,剔除那一部分不能再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资产,即提取恰当的资产减值准备,才能使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项目更符合其定义,而这也是谨慎性原则在资产计价上的具体运用,是对历史成本计价的修正。
二、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
确认是会计处理程序和实现财务报告目的的第一个步骤,它对实现财务会计的目标以及具体会计处理程序、方法的选择都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一)确认标准
目前关于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主要有三种标准,即永久性标准、可能性标准和经济性标准。
1、永久性标准是指当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公允价值,并且能够判断该状况是永久的时候确认减值损失。运用这种标准主要是认为暂时性资产减值损失有可能很快得以恢复,从而不必预先提取减值准备加以确认。然而,笔者认为,事物发展总是存在不确定性的,要想在会计报告中剔除不确定性也是不可能的,更何况资产减值会计原本就立足于未来。另外,永久性标准并不实用,因为要求管理层估计资产减值损失是否永久超出了管理人员的判断能力,要求他们以确定性去预测未来事项未免过于苛刻。
2、可能性标准是指在资产的账面价值可能不能足额收回时确认减值损失。我们可以看出,可能性标准的依据是谨慎性原则,按照谨慎性原则的含义,财务会计应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因此在确认资产减值时采用可能性标准是有其一定的理论根据的。然而,这一标准在运用时选用的确认和计量基础可能不一致,比如,美国确认时使用未来现金的不贴现值,计量时使用公允价值,从而会使资产减值的确认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不科学性,最终影响结果的可靠性。
3、经济性标准是指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公允价值时即确认减值损失,类似于存货的成本与市价孰低,在这种原则下要求对资产进行不断的减值评估。这一标准避开了区分资产减值类型的难题,易于理解,便于操作,并且能够反映环境变化对企业资产价值的不利影响,是很多国家会计准则包括国际会计准则都广泛采用的确认标准。然而,这一标准预先假定每一项资产的公允价值都是可获得的,这一点在我国并不现实。
(二)我国目前的确认标准
我国目前尚无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准则,有关减值准备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的单项会计准则中,两者都没有明确规定减值准备应采用的确认标准,但从相关的条文中可以看出,三种确认标准兼而有之(如表1所示)。
表1 八项资产减值确认标准表
标 准应收
账款短期
投资委托
贷款存货长期
投资固定
资产在建
工程无形
资产
永久性标准 √ √ √
可能性标准√ √ √
经济性标准 √√

从上表可以看出,八类资产中只有两种采用经济性标准确认资产减值,采用永久性标准和可能性标准的各有三类资产。从“决策有用观”来看,信息使用者关心的是企业利用现有资产提供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资产的暂时性减值往往不会影响资产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影响其产生现金流量能力的应该是发生永久性减值或减值可能性很大的资产,所以对资产减值采用永久性标准和可能性标准确认同“决策有用观”的要求是一致的。但是,采用这两种标准确认资产减值准备不可避免的缺陷是会涉及较多的人为判断因素,因为判断一项资产是否存在永久性或可能性减值没有明确的量化标准,这无疑大大增加了企业管理当局操纵会计信息的可能性,不利于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三、资产减值准备的计量
(一)计量标准
要想恰当地计量资产减值准备,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计量标准的选择,这会直接影响资产减值会计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这两者并非是相统一的,如何选择应同时考虑理论和实务的需要。从理论角度看,“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是反映资产价值最恰当的标准指标,但理论上的合理性并不代表实际上的可操作性,因为正确地估计和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往往是困难的,而且也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所以,在实务中还需要采用其他计量标准,如未来现金的不贴现值、在用价值、公允价值、销售净值、可变现净值和可收回金额等。
(二)我国目前的计量标准
我国现行需要计提减值准备的八项资产中,除了短期投资和存货分别采用市价和可变现净值外,其余六项资产均采用可收回金额这一计量标准。由此可见,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意义重大,它不仅是判别某项资产是否存在减值的标尺,也关系到计提减值准备的具体数额,从而影响到企业最终的资产状况和经营业绩。
《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二条对可收回金额定义如下:“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由此可见,确定可收回金额的关键在于确定销售净价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其中,销售净价是指资产的销售价格减去所发生的资产处置费用后的余额,销售价格的最佳证据应是正常交易中销售协议所规定的价格,如果没有,一般可采用活跃市场的市场价格,如果不存在活跃市场,则可以用最近的交易价格替代。而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较为复杂,它涉及到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和折现率的选择问题。参考国际会计准则,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应该包括:(1)对资产持续使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的预计;(2)为通过资产的持续使用产生现金流入而必须发生的现金流出的预计;(3)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通过处置资产而收回的现金净流量。至于折现率,结合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采取银行贷款融资的情况,笔者以为可以采取中长期银行贷款利率进行折现,以反映长期经济利益流入的资本成本。
(三)关于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问题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第六十二条规定:“企业计算的当期应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额如果低于已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账面金额,应按其差额冲回多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但冲减的资产减值准备,仅限于已提的资产减值准备的账面余额。”由此可见,我国是允许减值恢复的,事实上,允许减值恢复有其理论依据,因为资产是未来的经济利益,由于未来经济利益的不确定性,减值计量的变更当然理所应当。
但实际情况却是,在新《企业会计制度》实施的2001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计提的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为210亿元之多,我们在庆幸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得到进一步优化的同时,却不得不注意到这项巨大的资产减值准备正是作为调节利润的蓄水池,成为上市公司以后经营状况不佳年度的利润来源。
四、我国现行减值会计的状况及其成因
(一)我国现行减值会计的状况
尽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为了使资产以真实价值反映,是遵循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的。但由于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准备的具体情况界定的不明晰,在计提具体内容上没有明确的计算程序,因此在具体操作时,更多的时候是依赖于上市公司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在具体实践中,资产减值状况、减值计提比例等环节给上市公司留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使得计提与转回的操作颇具“弹性”,这就为跨年度利润调节留出了足够的空间。应该说,根据会计核算的审慎性原则,建立在真实资产价值损失或回归基础上的合理的计提和转回是必要的。但由于“八项计提”存在着较大灵活性和可调控性,因此,目前利用“八项计提”调节企业利润粉饰会计报表已成为某些上市公司常用的一种手段之一,资产减值准备在许多上市公司已成为盈余管理的重要工具,企业利用其任意地进行利润操纵。
根据聚源数据系统(截止4月20日)对810家样本上市公司“八项计提”的当年发生额进行统计,表2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八项计提”中,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三项计提在2003年对较多上市公司利润产生影响。而其他计提只是影响到相对较少的上市公司利润。
表2 上市公司“八项计提”的总体情况
单位:家数
存货跌价准备坏账
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短期投资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准备>040226123922913494722
准备=078183252472460619651804
准备<033036631910921697874
合计810810810810810810810810

资料来源:聚源数据系统
分析原因,首先,在会计实务中,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比较普遍存在各类上市公司中,而其他计提并不普遍存在,比如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在2003年仅对6家上市公司的利润产生影响。其次,存货、固定资产和应收账款一般金额较大,上市公司通过对它们计提准备更容易调控各期间的利润;第三,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依靠主观判断的因素更多一些,其他比如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在计提准备时跟被投资公司经营情况有较大关系且需与当时的股票价格进行比较,再如,在建工程减值准备需满足“长期停建并且预计在3年内不会重新开工”等条件,因此,以此来调控各期利润的难度相对较大。
表3 2003年八项计提金额统计情况
单位:万元
项 目2003年2002年
坏账准备532835-134885
存货跌价准备30561237595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5651946261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325595517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13620975
委托贷款减值准备-2878-8913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41182-45908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3302754539
合 计764058-49959

资料来源:聚源数据系统
从表3中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或冲回是2003年八项计提中影响上市公司业绩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各项减值准备当期计提净额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坏账准备在2003年被较多地用于调减当期利润,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通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调增当期利润。
通过上市公司2003年八项计提总额与2002年的比较可以看出,2003年上市公司总体上是通过八项计提来调减公司业绩。也就是说,尽管财务报表显示,2003年上市公司的业绩同比增长达20%以上,但如果没有通过八项计提对其业绩在各年度之间进行适当调控,那么2003年上市公司的业绩实质上比报表有更快的增长,尤其是一些周期性行业,为了使公司未来几年的业绩能够保持一个平稳的态势,充分地利用了八项计提的弹性和灵活性,对公司业绩进行跨年度调控,这虽然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有其合法性,但却缺乏应有的合理性。
以下我们选取几个具体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1、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增加企业利润
TCL通讯(000542)于2003年3月29日发布了一则《关于对公司2000年度会计报表所反映问题整改报告》的公告,公告显示了TCL通讯2000年虚增利润4952万元的情况。其中包括少计坏帐准备4392万元,少计存货跌价准备2813万元,少计长期投资减值准备685万元。TCL对此事件仅解释为会计处理不当、会计估计不当以及会计信息传递不及时、不真实等原因造成的,而有关专业人员却有不同看法。1999年TCL通讯亏损17984万元,如果2000年继续亏损,则将被ST。
但是“会计处理不当、会计估计不当”就有蓄意作假之嫌。不计或少计资产减值准备不仅与与会计谨慎性原则背道而驰,还反映出上市公司依然难以摆脱年末粉饰报表的情结。而且在当时给投资者造成的重大误导,也已经构成虚假陈述。
2、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减少企业利润
当然每到年报公布时,也会出现一些形形色色的亏损企业,亏损的原因亦是多种多样。其中的原因之一是企业资产“缩水”形成的损失。这种现象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滥用谨慎性原则,设置秘密准备造成的。
ST天鹅(000418)2002年年报显示公司中期的每股收益由0.04元到年末的-1.15元,净利润也从中期近1628万元的盈利到年末的-4.18亿元巨额亏损。大量坏账损失、存货跌价损失,是导致2002年亏损的重要原因。2002年年报显示,公司的应收款和存货计提减值准备高达4.5亿元,担保损失1.39亿元。同时由于追溯调整,不仅让公司三季度报告中盈利的2317万元变为整个年度亏损,也使2001年业绩也由2683万元的盈利转为-5750万元的亏损。不仅带上了ST的帽子,并被实行了退市风险警示的特别处理——*ST天鹅。尽管巨额计提增加了当年的费用,却降低了来年的费用。在小天鹅公布的2003年一季度的季报中显示公司已经扭亏为盈,净利润为2941万元,每股收益0.08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61%。
由此可见,通常情况下,部分公司在业绩较差时少提准备可以“润色”业绩,有的则在经营较好时多提准备,以便为随后的会计期间做好“业绩储备”。而对那些急需恢复上市或“摘帽”的公司来说,计提和转回更是其跨年度调节利润的捷径,在铁定亏损的年度“一次提个够”,在必须扭亏的年度“一次冲个够”的现象并不鲜见。如此,不仅有违会计审慎原则的初衷,而且也是对谨慎原则的滥用,并损害了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原则。
(二)我国现行减值会计状况的成因
我国目前这种滥用减值会计进行利润操纵的状况是如何产生的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内因:企业自身动机所致
作为上市公司,公司往往负有为所属集团或其控股公司向市场筹集资金的任务,尤其是现阶段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健全,而企业获得上市资格也并不容易,因此,作为稀缺的壳资源,上市公司在整个集团乃至某个地区中就显得弥足珍贵了。而为了避免由于连年亏损造成壳资源的丧失,公司进行违法违规的利润操纵也就不足为奇了。另外,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初次发行股票或配股都规定了一系列必备的条件,企业为了发行新股或配股也有了财务包装的动机。
而作为非上市公司,比如一些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这些企业为了完成承包任务或相应的计划利润,或是为了偷逃税款或为下年度完成经济指标留下空间,从而任意调高或调低利润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此外,在一些地方,由于“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现象存在,这也是企业内部产生利润操纵的动机之一。
2、外因:相关会计规定不完善,现有规定可操作性不强所致
上文已经提及,我国目前还没有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的单项会计准则,有关规定都体现在《企业会计制度》和个别的会计准则中,因此,对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并不系统。
首先,各项资产确认标准不一,而且对于如何判断一项资产是否存在减值的规定也不甚明确,有的虽然在制度中规定了应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几种情况,比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资产,但是如何确定企业存在上述情况还没有具体的规定,因此在操作中有较大的随意性。
其次,对于资产减值准备计量的规定也不具体,对于计量的关键—可收回金额的确定并没有详细的说明。实际情况往往是企业“结合”自身的情况确定一个减值计提比例,按照资产账面价值和比例的乘积确定本期应该计提的减值准备,简直就是一场有趣的数字游戏。
最后,提取资产减值准备的可操作性确实受到环境上的限制。我国目前的资产信息和价格市场尚不透明和完善,从而使准备金的提取缺乏一定的资料基础。即使上市公司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这些准备的提取是否体现了会计信息的公正性、客观性也难以衡量。
五、相关的解决对策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减值准备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主观随意性,而造成目前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这些原因,笔者提出以下几点解决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企业效绩考评体系
企业运用各种手段进行会计报表粉饰的内在动因主要来自于外界对其经营业绩的考评要求,为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企业效绩考评体系,把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考核结合起来,改变以往只重视考察结果(如利润),而不重视考察形成结果的程序和过程的做法。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目前利润操纵的严重问题,并有助于引导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加快相关具体准则的制定
上文已提及,现有关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缺乏系统性,在实务中也已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因此制定一个系统并且完善的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已被理论界和实务界提上日程。在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上,新准则的制定应谨慎确定企业的专业判断范围和谨慎赋予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权。针对目前我国价格市场不完善和会计人员水平不高的现状,只有充分考虑实务的可操作性,才能降低利润操纵的可能性,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进一步健全和发展信息市场和价格市场
由于我国的信息市场和价格市场尚不完善,无论是企业、中介服务机构还是证券管理机构都很难获得公司各种投资、存货当前合理的市场价格,导致计提工作不仅缺乏衡量标准,而且缺乏制约手段。因此,只有完善信息价格市场和资产评估体系,企业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市价才能得到公正合理的反映,让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有章可循,体现会计核算的公允性和客观性。
(四)强化资产减值准备的独立审计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可以说是防止企业会计造假的最后一道防线,但由于审计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职业经验和专业判断,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会涉及到很多主观判断,以一种主观上的判断去判断另一种主观上的判断是否合法公允,因其标准难以客观固定,必然增加审计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评价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否合理、披露是否充分。一旦缺乏客观数据或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时,注册会计师就应当考虑其对审计报告的影响,决定是否在审计报告中予以揭示,以引起会计报表使用者充分注意,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确定无形资产有效收益期限的理论依据与实际做法是什么
  无形资产收益期限也称有效期限,是指无形资产发挥作用,并具有超额获利能力的时间。无形资产损耗的价值量,是确定无形资产有效期限的前提。无形资产因为没有物质实体,所以,它的价值不会由于它的使用期的延长发生实体上的变化,即它不像有形资产那样存在由于使用或自然力作用形成的有形损耗。然而,无形资产价值降低是由于无形损耗形成的,即由于社会科学技术进步而引起价值减少。具体来说,主要由下列三种情况决定产生:   (1)一种新的、更为先进、更经济的无形资产出现,这种新的无形资产可以替代旧的无形资产,使采用原无形资产无利可图时,原有无形资产价值就丧失了。   (2)因为无形资产传播面扩大,其他企业普遍掌握这种无形资产,获得这项无形资产已不需要任何成本,使拥有这种无形资产的企业不再具有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时,它的价值也就大幅度贬低或丧失了。   (3)企业拥有的某项无形资产所决定的产品销售量骤减,需求大幅度下降时,这种无形资产价值就会减少,直至完全丧失。   以上说明的是确定无形资产有效期限的理论依据。需要强调的是,无形资产具有获得超额收益能力的时间才是真正的无形资产有效期限。资产评估实践中,预计和确定无形资产的有效期限,可依照下列方法确定:   
(1)法律或合同、企业申请书分别规定有法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可按照法定有效期限与受益年限孰短的原则确定。   
(2)法律无规定有效期,企业合同或企业申请书中规定有受益年限的,可按照受益年限确定。   (3)法律和企业合同或申请书均未规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按预计受益期限确定。预计受益期限可采用统计分析或与同类资产比较得出。   同时应该注意的是,无形资产的有效期限要比它们的法定保护期短得多,因为它们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废弃不用、人们爱好的转变以及经济形势变化等,特别是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无形资产更新周期加快,使得其有效期限越来越短,评估时都应给予应有的重视。

《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理论依据、方法、及其评...》
答:从上表可以看出,八类资产中只有两种采用经济性标准确认资产减值,采用永久性标准和可能性标准的各有三类资产。从“决策有用观”来看,信息使用者关心的是企业利用现有资产提供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资产的暂时性减值往往不会影响资产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影响其产生现金流量能力的应该是发生永久性减值或减值可能性很大的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中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投资如何入帐?》
答:1、将固定资产转让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2、确认长期股权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和五行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相关费用)累积摊销(无形资产计提的摊销)营业外支出——处置损失(如果账面价值大于公允价值)贷:固定资产清理 无形资产(账面)营业外收入——处置收益(如果公允价值...

《长期资产包括哪些》
答:长期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具体是:1、长期投资。长期投资是指将资金投入不可能或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资产,包括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 2、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

《请问新准则下无形资产及固定资产作为长期投资、例固定资产》
答:对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清理 80 累计折旧 20 贷:固定资产 100 投资时:借:长期投资 110 贷:固定资产清理 营业外收入 对于无形资产 借:长期投资 210 累计摊销 40 贷:无形资产 200 营业外收入 注:无形资产不用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什么时候计提折旧或摊销?_百度...》
答:1、固定资产,按月摊销,当月增加,当月不计提折旧;当月减少,当月照提折旧。在改扩建或更新改造过程中不需要计提折旧或摊销;持有待售时不需要计提折旧或摊销。2、无形资产,使用寿命有限的,按月摊销,当月增加,当月开始摊销;当月减少,当月不再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3、投资性房地产...

《资本支出=净经营长期资产增加+折旧摊销,为什么》
答:资本支出是指用于购买各种长期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支出然后再减去无息长期负债(各种不需支付利息的长期应付款专项应付款等)的增加额。计算方法:资本支出=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 资本支出=购置各种长期资产的支出-无息长期负债的差额。长期资产包括长期...

《企业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会计科目又哪些》
答:新准则下用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的会计分录处理如下:一、长期股权投资 1.长期股权投资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其实际成本作为投资成本。(1)以货币资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购买价款以及税金、手续费等相关税费)作为投资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按照...

《资产可以分为哪几种?》
答: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投资。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不能全部计人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种费用。包括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租人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等。其他资产是指除上述资产以外...

《关于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处置损...》
答:损益调整为200万元、其他权益变动为100万元),出售价款为900万元。确认处置投资收益:公允价值900-账面价值700+资本公积100=300(万元)影响处置营业利润:公允价值900-账面价值700+资本公积100=300(万元)(六)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 影响处置利润:公允价值-账面价值-处置相关费用 "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