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规定:未使用的固定资产不提折旧。现在未使用的都提折旧,是什么时候发布的什么文件变更的? 未使用的固定资产要不要提折旧,要记入什么科目的吗???

作者&投稿:壹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未使用的固定资产不提折旧”这条规定是什么时候发布的什么文件中提到的?~

【例6—9】甲公司有关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资料如下: (1)20×4年12月30日,该公司自行建成了一条生产线,建造成本为1136000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率为3%,预计使用寿命为6年。 (2)20×7年1月1日,由于生产的产品适销对路,现有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已难以满足公司生产发展的需要,但若新建生产线则建设周期过长。甲公司决定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改扩建,以提高其生产能力。假定该生产线未发生减值。 (3)20×7年1月1日至3月31日,经过三个月的改扩建,完成了对这条印刷生产线的改扩建工程,共发生支出537 800元,全部以银行存款支付。 (4)该生产线改扩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预计将其使用寿命延长4年,即为10年。假定改扩建后的生产线的预计净残值率为改扩建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3%;折旧方法仍为年限平均法。 (5)为简化计算过程,整个过程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公司按年度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本例中,生产线改扩建后,生产能力将大大提高,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改扩建的支出金额也能可靠计量,因此该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应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有关的账务处理如下: (1)20×5年1月1日至20×6年12月31日两年间,即,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发生前: 该条生产线的应计折旧额=1 136 000×(1-3%)=1 101 920(元) 年折旧额=1 101 920÷6≈183 653.33(元) 这两年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为: 借:制造费用 183 653.33 贷:累计折旧 183 653.33 (2)20×7年1月1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1 136 000-(183 653.33× 2)=768 693.34(元) 固定资产转入改扩建: 借:在建工程 768 693.34 累计折旧 367 306.66 贷:固定资产 1 136 000 (3)20×7年1月1日至3月31日,发生改扩建工程支出: 借:在建工程 537 800 贷:银行存款等 537 800 (4)20×7年3月31日,生产线改扩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768 693.34+537 800=1 306 493.34(元) 借:固定资产 1 306 493.34 贷:在建工程 1 306 493.34 (5)20×7年3月31日,转为固定资产后,按重新确定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应计折旧额=1 306 493.34×(1-3%)=1 267 298.54(元) 月折旧额=1 267 298.54/(7×12+9)=13 626.87(元) 年折旧额=13 626.87×12=163 522.39(元) 20×7年应计提的折旧额=13 626.87×9=122 641.79(元) 会计分录为: 借:制造费用 122 641.79 贷:累计折旧 122 641.79 企业发生的某些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可能涉及到替换原固定资产的某组成部分,当发生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时,应将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这样可以避免将替换部分的成本和被替换部分的成本同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导致固定资产成本高计。 【例6—10】某航空公司20×0年12月购入一架飞机总计花费8 000万元(含发动机),发动机当时的购价为500万元。公司未将发动机作为一项单独的固定资产进行核算。20×9年初,公司开辟新航线,航程增加。为延长飞机的空中飞行时间,公司决定更换一部性能更为先进的发动机。新发动机购价700万元,另需支付安装费用51 000元。假定飞机的年折旧率为3%,不考虑预计净残值和相关税费的影响,公司的账务处理为: (1)20×9年初飞机的累计折旧金额为:80 000 000×3%× 8=19 200 000(元),固定资产转入在建工程。 借:在建工程 60 800 000 累计折旧 19 200 000 贷:固定资产 80 000 000 (2)安装新发动机: 借:在建工程 7 051 000 贷:工程物资 7 000 000 银行存款 51 000 (3)20×9年初老发动机的账面价值为:5 000 000-5 000 000×3%×8=3800000(元),终止确认老发动机的账面价值。 借:营业外支出 3 800 000 贷:在建工程 3 800 000 (4)发动机安装完毕,投入使用。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 60 800 000+7 051 000-3 800 000=64 051 000(元) 借:固定资产 64 051000 贷:在建工程 64 051 000 摘自: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

  1、未使用的固定资产不提折旧,购进时,直接计入固定资产科目,待以后使用时,再提取折旧。 2、固定资产折旧范围企业在用的固定资产一般均应计提折旧,具体范围包括:  (1) 房屋和建筑物  (2) 在用的机器设备  (3) 在用的仪器仪表  (4) 在用的运输工具  (5) 季节性停用、大修理停用的设备  (6) 融资租入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包括: (1) 未使用、不需用的机器设备  (2) 以经营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3) 在建工程项目交付使用以前的固定资产  (4) 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5) 未提足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  (6) 国家规定不提折旧的其它固定资产。

  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的通知

  2004-10-20

  [发文机构]
  [发 文 号]

  文 号:财会字[2002]18号

  发文单位:财政部

  颁布日期:2002-10-9

  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企业:

  为贯彻落实《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帮助企业深入理解现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现将《关于〈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

  附件: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二00二年十月九日

  附件:

  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

  准则有关问题解答

  《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发布实施以后,我们陆续收到一些来信、来函,询问关于《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执行中的一些问题。现解答如下:

  问:企业支付的广告费能否预提或待摊?

  答:《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期间费用应当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企业为扩大其产品或劳务的影响而在各种媒体上作广告宣传所发生的广告费,应于相关广告见诸于媒体时,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营业费用,不得预提和待摊。

  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按照合同或协议约定等)企业实际支付的广告费,其相对应的有关广告服务将在未来几个会计年度内获得,则本期实际支付的广告费应作为预付账款,在接受广告服务的各会计年度内,按照双方合同或协议约定的各期接受广告服务的比例分期计入损益。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当期发生的广告费是为了在以后会计年度取得有关广告服务,则应将广告费于相关广告见诸于媒体时计入当期损益。

  问:企业与关联方之间能否相互承担或分担费用?如果共同分担,应当如何分摊?

  答: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相互承担费用的核算,应按照《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执行。如果因企业管理体制等原因,企业与关联方之间共同发生的期间费用(以下简称“共同费用”),应当于共同费用发生前,与其关联方协商确定共同费用分摊的比例和方法,按管理权限经双方股东大会(或股东会)或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后执行(上市公司在其上市申报材料中已包括的综合服务协议等所确定的费用分摊比例和方法除外)。有关分摊比例和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重新履行上述有关程序。上市公司与其关联方确定或变更的共同费用分摊比例和方法,除应当按照信息披露的要求对外公布外,还应当报公司上市地交易所备案。

  问:企业取得的无形资产,如何确定摊销起始和停止日期?怎样核算自用或出租无形资产的价值摊销?

  答: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当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处置无形资产的当月不再摊销。即,无形资产摊销的起始和停止日期为:当月增加的无形资产,当月开始摊销;当月减少的无形资产当月不再摊销。

  企业自用的无形资产,其摊销的无形资产价值应当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出租的无形资产(即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相关的无形资产摊销价值应当计入其他业务支出。

  问:企业在确定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变更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答:企业在确定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时,应当履行如下程序并注意相关问题:

  1、企业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会计准则时,应当在《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会计准则所规定的会计政策范围内,选择适合本企业的会计政策,并对所确定的各项会计政策制度会计政策目录,经股东大会(或股东会)或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后执行。

  2、企业经批准执行的各项会计政策,只有在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才能变更:

  (1)法律或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的要求;

  (2)该变更能够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除法律或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要求变更会计政策应当按照规定执行和披露外,企业因满足上述第二条要求变更会计政策时,必须有充分、合理的证据表明其变更的合理性,并说明变更会计政策后,能够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理由。对会计政策的变更,企业仍应经股东大会(或股东会)或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如无充分、合理的证据表明会计政策变更的合理性,或者未重新经股东大会(或股东会)或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擅自变更会计政策的,或者连续、反复地自行变更会计政策的,视为滥用会计政策,按照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方法进行处理。

  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目录及变更会计政策后重新制定的会计政策目录,除应当按照信息披露的要求对外公布外,还应当报公司上市地交易所备案。未报公司上市地交易所备案的,视为滥用会计政策,按照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方法进行处理。

  3、企业作出的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程序、备案、披露等,比照上述原则办理。

  问:企业对应收款项能否按不同方法计提坏账准备?

  答:《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通常有账龄分析法、余额百分比法、个别认定法等。企业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或根据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都应当在制定的有关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目录中明确,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按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处理。

  在采用账龄分析法、余额百分比法等方法的同时,能否采用个别认定法,应当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某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与其他各项应收款项存在明显的差别(例如,债务单位所处的特定地区等),导致该项应收款项如果按照与其他应收款项同样的方法计提坏账准备,将无法真实地反映其可收回金额的,可对该项应收款项采用个别认定法计提坏账准备。企业应根据所持应收款项的实际可收回情况,合理计提坏账准备,不得多提或少提,否则应视为滥用会计估计,按照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在同一会计期间内运用个别认定法的应收款项应从用其他方法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中剔除。

  问:企业对与关联方之间发生的应收款项是否应计提坏账准备?

  答:《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除有确凿证据表明该项应收款项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以外,与关联方之间发生的应收款项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这一规定并不意味着企业与关联方之间发生的应收款项可以不计提坏账准备。企业与关联方之间发生的应收款项与其他应收款项一样,也应当在期末时分析其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对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企业与关联方之间发生的应收款项一般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但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关联方(债务单位)已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等,并且不准备对应收款项进行重组或无其他收回方式的,则对预计无法收回的应收关联方的款项也可以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问:企业计提坏账准备采用账龄分析法时,对于当期有变动的应收款项如何确定账龄?

  答: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时,收到债务单位当期偿还的部分债务后,剩余的应收款项,不应改变其账龄,仍应按原账龄加上本期应增加的账龄确定;在存在多笔应收款项、且各笔应收款项账龄不同的情况下,收到债务单位当期偿还的部分债务,应当逐笔认定收到的是哪一笔应收款项;如果确实无法认定的,按照先发生先收回的原则确定,剩余应收款项的账龄按上述同一原则确定。

  问:因担保事项产生的预计负债应在何时确认?

  答: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外提供担保可能产生的负债,如果符合有关确认条件,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

  在涉及担保诉讼但未判决的情况下,企业应向其律师或法律顾问等咨询,估计胜诉或败诉的可能性,以及败诉后可能发生的损失金额,并取得有关书面意见。如果败诉的可能性大于胜诉的可能性,并且损失金额能够合理估计的,应当将损失金额确认为预计负债,并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不含诉讼费,下同);在已判决败诉,但企业正在进一步上诉,或者经上一级法院裁定暂缓执行,或者由上一级法院发回重审等,企业应当根据判决结果合理估计可能产生的损失,并确认预计负债。

  担保损失实际发生时,首先,应将原该项担保预计的负债原渠道冲回,冲减预计负债,并调整期初留存收益相关项目;其次,按实际发生的损失金额,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及其他相关项目。即,实际发生的担保损失与原预计负债的差额,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各项目。

  问:企业应何时确认股权转让收益?

  答:企业转让股权收益的确认,应采用与转让其他资产相一致的原则,即,以被转让的股权的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已经转移给购买方,并且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为标志。在会计实务中,只有当保护相关各方权益的所有条件均能满足时,才能确认股权转让收益。这些条件包括:出售协议已获股东大会(或股东会)批准通过;与购买方已办理必要的财产交接手续;已取得购买价款的大部分(一般应超过50%);企业已不能再从所持的股权中获得利益和承担风险等。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有关股权转让需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则股权转让收益只有在满足上述条件并且取得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时才能确认。

  问:企业应何时确认违约补偿收入?

  答: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收有关方面的违约补偿收入,应在有确凿证据表明符合收入的定义,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并能可靠计量时,才能确认为其他应收款和营业外收入。在会计实务中,违约补偿收入应在得到违约方的确认或认可,并且有足够证据表明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且能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在没有取得违约方的认可,也没有取得相关证据之前,不得确认为一项资产,也不得确认为当期营业外收入。

  问:企业对长期股权投资应于何时中止权益法而改按成本法核算?

  答:《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因减少投资或被投资单位增资扩股等原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应当中止采用权益法,改按成本法核算。包括:

  1、企业由于减少投资而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2、被投资单位已宣告破产或依法律程序进行清理整顿。

  3、原采用权益法核算时被投资单位的资金转移能力等并未受到限制,但其后由于各种原因而使被投资单位处于严格的各种限制性条件下经营,从而导致被投资单位向投资企业转移资金的能力受到限制。

  在具体实务中,企业是否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能否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应根据公司章程、合同或协议约定、被投资单位所在国家有关外汇政策等进行判断。

  企业不得随意将其仍持有股权并具有重大影响、但已发生亏损的被投资单位,或将尚未满足股权转让条件(即,未满足股权转让收益确认条件)仍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股权投资,中止采用权益法核算。

  问: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因被投资单位会计政策变更或其他原因进行追溯调整的情况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是否应当调整?

  答: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因被投资单位会计政策变更、发生重大会计差错及其他原因而调整前期留存收益的,投资企业也应按持股比例计算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如果被投资单位调整前期资本公积的,投资企业应当按持股比例计算调整前期资本公积各项目。

  问: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时,对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提取的折旧是否应追溯调整?

  答:《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规定:除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及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包括企业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对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提取的折旧应计入当期管理费用(不含更新改造和因大修理停用的固定资产)。

  企业因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而对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由原不计提折旧改为计提折旧,此项会计政策变更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和其他相关项目。

  如果股份有限公司在2001年度已对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以计提减值准备的方法代替折旧的,应以未计提减值准备前的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基础计提折旧,并对计提折旧后的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进行减值测试,经过上述调整后的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现行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期初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期初留存收益等相关项目。2002年度对原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以上述经调整后的账面价值为基础,并按预计的尚可使用年限重新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

  如果此项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较小,或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

  问:企业对因更新改造、大修理而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是否需要计提折旧?

  答: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更新改造时,应将更新改造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并在此基础上核算经更新改造后的固定资产原价。处于更新改造过程而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因已转入在建工程,因此不计提折旧,待更新改造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转为固定资产后,再按重新确定的折旧方法和该项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计提折旧。

  因进行大修理而停用的固定资产,应当照提折旧,计提的折旧应计入相关成本费用。

  问:企业以赊购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以及其他长期资产,应支付的价款应如何核算?

  答:企业以赊购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以及其他长期资产,在增加固定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的同时,对于应支付的购买价款,应根据付款方式分别在“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长期应付款”等科目中单独核算。

  问:企业接受国家拨入的具有专门用途的拨款,在拨款项目完成后应如何核算?

  答: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收到国家拨入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应通过“专项应付款”科目核算。

  企业接受国家拨入的具有专门用途的拨款,如专项用于技术改造、技术研究等,在为完成承担的国家专项拨款所指定的研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实际发生时,应按与企业自己生产的产品相同的方法进行归集,并在“生产成本”科目下单列项目核算。如能确定有关支出最终将形成固定资产,则应在“在建工程”科目下单列项目归集所发生的费用。待有关拨款项目完工后,对于形成固定资产并按规定留给企业的,应按实际成本,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同时,借记“专项应付款”,贷记“资本公积”。对形成产品并按规定将产品留归企业的,应按实际成本,借记“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生产成本”科目,同时,借记“专项应付款”,贷记“资本公积”;对未形成资产,需核销的拨款部分,报经批准后,借记“专项应付款”科目,贷记“生产成本”、“在建工程”等科目;对形成的资产按规定应上交国家的,借记“专项应付款”科目,贷记“生产成本”、“在建工程”等科目;对按规定应上交结余的专项拨款,应在上交时,借记“专项应付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问:企业对于按期付息、到期偿还本金的“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利息,应当如何核算,在资产负债表中如何列示?

  答: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按期计提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的利息。企业按期计提的利息,借记“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长期借款”或“应付债券”科目。

  企业对于按期付息、到期偿还本金的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按期计提的利息可以在单独设置的“2155应付利息”科目核算。企业按期计提利息时,借记“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科目,贷记“应付利息”科目。

  在资产负债表中,“应付利息”科目的余额在“应付股利”项目下单列项目反映。

  问:对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在考虑与该非货币性交易相关的税金的情况下,应如何确认收益?

  答:对于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收到补价的一方由于在资产交换过程中部分资产的盈利过程已经完成,因此应确认部分收益。在确定实现部分的收益时,按照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中相当于补价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来确定,确认的收益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非货币性交易收益),在考虑与非货币性交易相关的税金的情况下,其计算公式为:

  应确认的收益=补价-(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应交的相关税金及教育费附加=(1-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补价-(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应交的相关税金及教育费附加

  问:企业在报告期内出售、购买子公司时,期末如何编制合并利润表?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是否需要调整?

  答:企业在报告期内出售子公司(包括减少投资比例,以及将所持股份全部出售),期末在编制合并利润表时,应将子公司期初至出售日止的相关收入、成本、利润纳入合并利润表。

  企业在报告期内购买子公司,应将购买日起至报告期末该子公司的相关收入、成本、利润纳入合并利润表。

  企业在报告期内出售、购买子公司,期末在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不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但是,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出售或购买子公司对企业报告期(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以及对前期相关金额的影响。

  问: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承诺事项是否需要披露?

  答:承诺,指由合同或协议的要求引起的义务,在未来的特定期间内,只要特定条件达到,即发生现金流出、其他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因此,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对其他单位作出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重要承诺事项,例如,企业为其联营企业提供债务担保,并承诺在未来期间以一定的价格从其联营企业购入或向其联营企业出售某项产品等,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包括承诺事项的性质、承诺的对象、承诺的主要内容、承诺的时间期限、承诺的金额、相关的违约责任等。

  问:对于行业主管部门或地方财政部门制定的不同于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会计核算办法、规定等,企业是否可以执行?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并公布。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依照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有特殊要求的行业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或者补充规定,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因此,企业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不得采用与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相悖的会计处理方法。除国务院财政部门外,任何部门制定的会计制度都是没有法定效力的,企业可以不执行。

  问:坏账准备采用备抵法核算时,对于由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改为按账龄分析法或其他方法,应作为会计政策变更还是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答:在坏账准备采用备抵法核算的情况下,除由原按应收账款期本余额的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五计提坏账准备改为按根据实际情况由企业自行确定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外,企业由按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改按账龄分析法或其他合理的方法计提坏账准备,或由账龄分析法改按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或其他合理的方法计提坏账准备的,均作为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但是,如属滥用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应作为重大会计差错予以更正。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好像是03年发布的

《经济法未投入使用的机器设备要提折旧吗》
答:未使用的厂房需要计提折旧吗?未使用的厂房需要计提折旧费。不计提折旧的情况:1、已经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2、按照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处于更新改造过程中,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将其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不再计提折旧;3、当月新增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下月开始计提...

《"在会计中,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需要计提折旧吗?"》
答:除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外,企业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可以看出,对于房屋、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以及封存的固定资产,新准则规定必须纳入计提折旧的范围;而税法则规定这部分固定资产不能计提折旧,因此,具体需要根据情况而论。不需要计提折旧的固定...

《未使用固定资产需要计提折旧吗》
答:企业应当对未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但是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除外;且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不需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有:(1)房屋、建筑物以外未...

《不使用固定资产折旧如何处理?》
答:不使用固定资产折旧如何处理?在符合条件下,不使用的固定资产是需要计提折旧的,详细说明如下: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一条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准予扣除.下列固定资产不得计算折旧扣除:(一)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要不要提折旧》
答: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对没有使用的停用的固定资产也需要计提折旧哦 如果一直不用的话也可以把它转入资产清理科目清理掉哦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固定资产而使其损耗导致价值减少仅余一定残值,其原值与残值之差在其使用年限内分摊,是固定资产折旧。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是计提折旧的前提。[1]在...

《未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吗》
答:未使用的固定资产是否计提折旧主要看是什么样的固定资产,具体情况如下:1、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在用的机器设备、食品仪表、运输车辆、工具器具;季节性停用及修理停用的设备;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和以融资租赁式租入的固定资产。2、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仍继续适用的的...

《未使用的厂房需要计提折旧吗》
答:一,未使用的厂房需要计提折旧费。不计提折旧的情况:1、已经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2、按照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处于更新改造过程中,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将其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不再计提折旧;3、当月新增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下月开始计提折旧;4、当月减少固定资产...

《不需用和未使用的固定资产是否计提折旧?》
答:未使用的固定资产要计提折旧吗 计上未使用的固定资产需要计提折旧,但是税法规定除房屋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不允许税前扣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一条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准予扣除。 下列固定资产不得计算折旧扣除: (一)...

《在会计中,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需要计提折旧吗?》
答:税法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范围是:房屋、建筑物;在用的机器设备、运输工具、器具、工具;季节性停用和大修理停用的机器设备;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以融资租入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财政部规定的其他应当计提的固定资产。不得提取折旧的范围是:土地;房屋、建筑物以外未使用、不需用以及封存的固定...

《未使用的机器设备需要计提折旧吗》
答:企业应当对未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但是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除外;且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x0d\x0a\x0d\x0a不需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有:\...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