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河南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福建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作者&投稿:殷勤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河南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2006年,河南省国土资源系统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落实中央调控政策,紧紧围绕全省发展大局,认真履行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职责,国土资源保护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工作成效明显,国土资源管理秩序进一步规范,全系统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紧从严,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进一步强化;有保有压,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地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集约节约,合理利用土地的水平进一步提高;依法依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进一步规范;服务社会,地质勘查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标本兼治,地质环境保护取得新的成效;稳步发展,国土资源市场建设成果进一步巩固;以人为本,维护群众利益的措施进一步落实;夯实基础,国土资源基础业务工作稳步推进;多策并举,国土资源系统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一、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状况
根据2006年土地变更调查结果显示,全省土地总面积16.55万平方千米(24830.46万亩)。其中农用地18428.21万亩,建设用地3249.80万亩,未利用地3152.45万亩,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74.21%,13.09%和12.70%(图1)。
农用地中,耕地11889.84万亩,园地473.08万亩,林地4529.05万亩,牧草地21.64万亩,其他农用地1514.60万亩。
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2797.47万亩,交通运输用地179.71万亩,水利设施用地272.62万亩。
未利用地中,未利用土地2291.54万亩,其他土地860.91万亩。

图1 2006年全省土地利用现状

2006年土地变更总量为75.49万亩,农用地和未利用地增减相抵为净减少,建设用地增减相抵为净增加(表1)。
表1 2006年河南省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二)土地利用情况
1.农用地
截至2006年10月31日,全省农用地面积净减少6.83万亩,其中耕地、林地、牧草地为净增加,园地、其他农用地为净减少。全省耕地面积11889.85万亩(图2),总量较2005年增加1.89万亩,人均耕地1.22亩。本年度全省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增加耕地24.03万亩,建设占用耕地23.76万亩,开发复垦整理与建设占用耕地相抵,净增耕地2643.80亩,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图2 2000~2006年全省耕地面积变化情况

(1)耕地减少去向及分析。2006年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灾毁及其他减少耕地27.35万亩(表2)。其中建设占用耕地23.76万亩,占耕地总减少量的86.89%,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比例较大;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2.69万亩,主要集中在南阳市和焦作市,以耕地调整为园地、畜禽饲养地为主,如南阳市的西峡县发挥区位优势,在确立“菌、果、药”三大主导产业后,因地制宜发展猕猴桃、梨、板栗、银杏等经济林及花木生产基地,该县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1.45万亩,焦作市与蒙牛集团合作,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2005年有0.14万亩耕地变为畜禽饲养地;生态退耕0.59万亩,主要集中在洛阳市和三门峡市;灾毁减少耕地0.05万亩,主要集中在新乡市;因其他原因减少耕地0.26万亩。
表2 2006年河南省耕地减少去向


(2)耕地增加来源及分析。2006年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农业结构调整及其他原因增加耕地29.24万亩(表3)。其中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增加耕地24.03万亩,占耕地增加量的82.17%,耕地增加的类型有:一是开发未利用地,如滩涂、荒草地、其他未利用地,二是对废弃的砖瓦窑进行复耕,三是对“空心村”、田间道路、沟渠和田坎的整理;农业结构调整增加耕地5.16万亩,主要是近年来,全省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和确保粮食安全两件大事,通过抓优质粮食产业和国家优质小麦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大了对粮食主产县的支持,同时鼓励地方政府结合自身特色,全面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其他原因增加耕地0.05万亩。
表3 2006年河南省耕地增加来源


2.建设用地
2006年,全省国土资源部门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优先保障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项目和经济社会发展中薄弱环节建设项目用地,对国家规定的淘汰类、限制类项目严把供地“闸门”,既落实了国家调控政策,又保障了全省建设用地的合理需求。
2006年,全省审批建设用地和征地面积较2005年有一定幅度增长。全年共审批建设用地15389.41公顷(涉及农用地12549.13公顷,其中耕地11019.32公顷),比2005年增长1.53%(图3)。其中,分批次建设用地14373.11公顷,占93.40%(其中,工矿仓储用地占54.44%);单独选址建设用地1016.30公顷,占6.60%(其中,交通运输用地占30.98%)。
审批建设用地中,国务院批准建设用地面积1569.22公顷(涉及农用地1365.26公顷,其中耕地1212.40公顷),比2005年减少80.09%,其中单独选址用地(含重点急需项目)807.76公顷,占51.48%。
省政府批准建设用地面积13820.19公顷(涉及农用地11183.87公顷,其中耕地 9806.92 公顷),比2005年增长89.94%,其中分批次用地13611.65公顷,占98.49%。在省批分批次用地中,工矿仓储用地所占比例较大,为55.19%。

图3 2000~2006年全省审批建设用地情况

全省征地安置补偿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一是确定了新的征地补偿标准;二是合理确定了征地补偿费分配结构;三是对拖欠农民补偿费情况进行了集中清理。2006年度全省共批准征地总面积12181.35公顷(比2005年减少11.16%),其中农用地9624.63公顷(耕地8368.55公顷),征地总费用54.02亿元,安置农业人口24万余人。其中,国务院征地总面积1541.85公顷(比2005年减少79.99%),其中农用地1340.35公顷(耕地 1195.56 公顷),征地总费用4.17亿元,安置农业人口7.6万余人;省政府征地总面积 10639.50 公顷(比2005年增长77.10%),其中农用地8284.28公顷(耕地7172.99公顷),征地总费用49.85亿元,安置农业人口16.52万余人。
(三)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情况
全省土地开发整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土地开发整理重点转向基本农田整理,并向重点产粮县倾斜;项目实施管理进一步规范,在建项目总体进展顺利,已建成项目取得了初步成效。全省共完成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3800个,较2005年增加239个,其中国家级项目10个,省级项目223个,市县级项目3567个,共开发、整理、复垦土地面积3.17万公顷,比2005年增长15.66%,增加农用地2.31万公顷,耕地2.13万公顷,投资额8.44亿元。
二、矿产资源
(一)矿产资源现状
截至2006年底,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27种(包括亚矿种为158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为78种(包括亚矿种为86种);已开发利用的为96种(主要矿产储量情况见表4)。
表4 截至2006年底全省主要矿种储量情况


(二)地质勘查投入与勘查成果
2006年,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省煤田地质局和省核工业地质局四个属地化地勘部门完成实物工作量的地质勘查经费达3.9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3018.66万元,地方财政拨款3亿元。地勘经费投入去向涉及内蒙古、河南、云南、西藏、新疆以及国外。全年完成机械岩心钻探工作量334325米,坑探工作量1257米,钻探工作量大幅增加。
2006年,全省新发现矿产地6处,分别是修武县五里源乡煤矿区、禹州市泉店铁矿、新安县辛庄郁山铝土矿、登封市刘楼乡重晶石、鲁山县王庄钾硼页岩矿、宝丰县清凉寺汝瓷胎料用陶瓷粘土矿。此外,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在省外发现矿产地1处,为新疆和静县乌达特铅锌矿。
全省有1个矿种新查明资源量,为位于河南省洛宁县吉家洼金矿外围的金矿,资源量2000金属千克。
(三)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情况
1.颁发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情况
2006年,全省新颁发各类矿产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2536个,批准登记面积 6954.95 平方千米,矿权使用费共计1270.74万元。
其中,勘查许可证新发证467个(新立190个,变更113个,延续164个),批准登记面积6223.51平方千米,探矿权使用费1105.64万元,经济类型以国有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为主;采矿许可证新发证2069个(新立595个,变更367个,延续1107个),批准登记面积731.44平方千米,采矿权使用费165.10万元,经济类型以私营企业为主。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情况
2006年度全省共有4225个各类经济性质的独立核算采矿单位从事矿业生产活动,从事矿业生产人数达57万余人,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矿山企业239个,大中型矿山212个。
全省固、液体矿石产量为24827.77万吨,比2005年增加4686.15万吨。原油产量499.27万吨,比2005年增加2.12万吨;天然气产量165133万立方米,比2005年减少 8998 万立方米。
2006年,全省矿山企业工业总产值663.70亿元,较2005年增长17.15%。其中,石油、天然气开采现价工业总产值为190.56亿元,占全省矿山企业现价工业总产值的28.71%。各种规模矿山开发利用情况见表5,矿业总产值变化见图4。
表5 各规模类型矿山开发利用情况



图4 2002~2006年全省矿业总产值示意图

三、国土资源市场
(一)土地市场
1.土地市场建设
2006年,全省国有土地供应逐步规范,土地市场运行平稳。
2.土地一级市场
2006年,全省国有土地供应4419宗,面积10197.65公顷(其中新增建设用地 5727.57 公顷、存量建设用地4470.08公顷,分别占56.17%和43.83%),成交价款及租金等收益共205.76亿元。宗数较2005年减少0.65%,面积和价款分别较2005年增加50.30%和60.15%(图5)。

图5 2000~2006年河南省国有土地供应情况

从地区分布来看,郑州、新乡、焦作位居全省国有土地供应总量的前三位,三市土地供应总面积为3306.74公顷,占全省的32.43%。随着中原崛起和中原城市群发展的带动,原有经济欠发达的黄淮四市(信阳、驻马店、周口、商丘)成为中原崛起的后起之秀,经济发展势头愈发强劲,带来对土地的需求增大。2006年,全省供应总量超过600公顷的六个省辖市中,黄淮四市占三个(图6)。
从国有土地供应的用地类型来看,住宅用地和工矿仓储用地的供应面积较大,分别占供应总面积的31.58%和28.78%。住宅用地中,普通商品房的供应面积为2762.49公顷,占85.79%,经济适用房的供应为176.38公顷(图7)。
按国有土地供应方式分,出让土地3251宗,面积7046.85公顷,成交价款205.53亿元,纯收益126.33亿元;划拨土地573宗,面积2770.92公顷;租赁565宗,面积371.62公顷,租金1267.31万元;其他供地方式30宗,面积8.26公顷,收入1020.78万元(图8)。

图6 2006年河南省各省辖市国有土地供应情况


图7 2006年全省国有土地各用地类型供应情况


图8 2000~2006年全省国有土地各供应方式变化趋势

国有土地供应中,国有土地出让的宗数、面积和价款分别比2005年增长19.92%,56.49%和60.44%。在出让的7046.85公顷国有土地中,新增建设用地 3782.56公顷,存量建设用地3264.29公顷,分别占出让总面积的53.68%和46.32%(图9)。
从各省辖市出让情况来看,郑州、周口、信阳三市国有土地出让较为活跃,三市出让土地面积占全省出让面积的38.39%(各省辖市国有土地出让情况见图10)。

图9 2000~2006年全省国有土地出让情况


图10 2006年河南省各省辖市国有土地出让情况

国有土地出让中,协议出让3440.22公顷,成交价款49.21亿元;招拍挂出让 3606.63 公顷,成交价款156.32亿元。采取协议、招标、拍卖、挂牌类型出让的宗数分别占出让总宗数的45.99%,0.68%,13.87%和39.46%(图11)。

图11 2000~2006年全省国有土地招拍挂出让宗数占出让总宗数比例

3.土地二级市场
2006年,全省共交易国有土地使用权8407宗,交易面积9884.39公顷,转让金、租金及抵押价款共474.20亿元。交易宗数比2005年减少8.89%,交易面积和收入分别比2005年增加17.12%和87.05%(图12)。
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中,转让土地5070宗,转让面积1477.89公顷,转让金29.59亿元;出租土地377宗,出租面积26.87公顷,租金309.62万元;抵押宗数2960宗,抵押面积8379.63公顷,抵押价款444.58亿元(贷款金额206.05亿元),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仍为国有土地二级市场交易主流(图13)。

图12 2000~2006年全省国有土地交易情况


图13 2006年河南省各省辖市国有土地交易情况

(二)探矿权采矿权市场
1.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建设
2006年,全省矿业权市场建设进一步规范。制定下发了《关于规范探矿权出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采矿权出让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对矿业权的取得方式、政策界限、管理权限和操作程序等进行了界定和规范,加大了有偿竞争出让的力度。
2.探矿权采矿权一级市场
2006年度全省探矿权出让654宗,出让价款4379.50万元,其中挂牌8宗,价款198万元,分别占全省出让总数的1.22%和4.52%;全省采矿权出让1215件,出让价款2.01亿元,其中挂牌392宗,价款2643.78万元,分别占全省出让总数的32.26%和13.12%(图14)。

图14 2003~2006年全省矿业权出让情况

3.探矿权采矿权二级市场
2006年,矿业权流转149宗,交易额2.09亿元。其中,探矿权转让97宗,转让交易额1.48亿元;采矿权转让52宗,转让交易额6078万元(图15)。

图15 2000~2006年全省矿业权流转情况

四、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1.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2006年,在全省范围内积极开展了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清查活动,同时与监察部门配合对2005年以来新增建设用地情况进行了全面清查,加大了对土地违法违规案件的清查和查处力度,因此,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发现和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的数量较2005年有较大幅度上升。全年共发现土地违法违规行为12682件,较2005年上升了116%,涉及土地面积13921.27公顷(耕地10353.03公顷)。其中,历年隐漏4124件,涉及土地面积6937.29公顷(耕地5413.11公顷);全年发生土地违法案件8558件,涉及土地面积6983.98公顷(耕地4939.92公顷)。
全年立案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11132件(涉及土地面积12521.68公顷,耕地 9181.87 公顷),办结10525件(其中上年未结案242件),年度结案率为95%(图16)。
通过实施行政处罚,拆除构建物14247.87百平方米,没收构建物53578.17百平方米,收回土地306.54公顷,收缴罚没款6.45亿元。在土地违法违规案件查处中,对120名违法责任人提出了行政处分建议,行政处分83人;对252名违法责任人提出了党纪处分建议,党纪处分203人;移送司法机关582人,给予刑事处罚72人。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全省在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中,坚持“既要处理事,又要处理人”的原则,重点是加大了对违法违规责任人的查处力度,坚决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图16 2000~2006年全省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土地违法行为的特点:量大面广,工业用地尤为突出;以租代征现象比较普遍;未经批准占地现象严重;历史遗留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
2.地矿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2006年,全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共立案查处各类矿产违法案件1007件,结案997件(其中上年未结案件37件),年度结案率为99.01%(图17)。

图17 2000~2006年全省地矿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通过实施行政处罚,吊销采矿许可证53件,收缴罚没款936.27万元。向司法机关移送有关责任人11人,实施刑事处罚12人。
地矿违法案件特点:违法主体仍然是个人,个人违法案件总数较上年稍有下降,集体和企事业单位违法案件较上年稍有上升;违法类型主要是个人无证开采、集体和个人越界开采,这两类案件分别占立案总数的85.90%;违法矿种相对集中,主要为煤、铝矾土、铁和砂石矿等矿种。
五、国土资源行政复议情况
2006年申请行政复议77件,其中行政处罚65件,占84.42%,行政许可6件,其他6件;受理74件,连同2005年末未结案共审结84件,其中维持44件,撤销18件;本年末未审结6件。
六、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培训情况
2006年全省国土资源系统从业人员共计42220人,各级管理部门直属单位966个,乡级土地所1947个。在全省国土资源系统从业人员中,省市县三级管理部门从业人员共计18829人(包括行政编制3561人)。其中,研究生112人,大本及大专10720人,高中及中专7355人,初中及以下642人。大本及大专比例有所上升,比例结构进一步好转(图18)。2006年全省国土资源系统经费收入8.14亿元,完成基本建设投资4104.75万元。

图18 2006年各级管理部门年末从业人员结构

2006年全省参加干部培训的人数476人,较2005年减少121人。其中党校培训273人,行政学院培训72人,其他培训131人。学历教育352人,其中博士生1人,硕士生11人,本科生159人,大专生181人,较2005年都有一定幅度的减少。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为适应新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进一步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是非常重要的。
七、问题和建议
(1)国土资源开发利用观念与依法依规、节约集约的要求差距较大。一些地方对加强宏观调控、严格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严肃性仍然认识不够,依法依规利用土地和矿产资源的意识不强。
(2)国土资源管理能力和宏观调控、土地新政的要求差距较大。无论是在转变观念、转变职能和转变作风上,还是在政策研究、工作探索和具体操作上,都还存在着不适应或进入状态慢的问题,特别是对一些新的理论、政策的领会、消化和运用上还存在一定差距。
(3)国土资源基础建设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差距较大。国土资源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基础性工作还存在制度不健全、指标不统一、数据不准确、报送不及时等问题,国土资源监测、监管和执法监察等领域技术手段的应用还比较滞后,一些地方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还存在着编制经费不落实、人员素质低、工作不到位等情况。
鉴于以上问题,必须严格落实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基本农田监测、监管和保护体系,严格实行问责制度;继续推进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依法依规,统筹兼顾,完善重点项目用地保障与服务机制,提高合理利用土地水平。

2005年,在福建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国土资源部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及省委七届八次、九次、十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紧紧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各项重大决策,以服从大局、服务中心、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为重点,以改革创新、拓展空间为动力,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提高国土资源调查、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平,较好地处理了国土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支持经济发展与保障农民权益的关系、依法行政与提高工作效率的关系,取得明显成效。现将2005年来我省国土资源综合统计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状况
根据2005年全省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全省辖区土地总面积12 401 563.79公顷,主要地类面积为:
农用地 10 764 550.43公顷
耕地 135 399.02公顷
园地 619 395.86公顷
林地 8 325 398.73公顷
牧草地 2 626.39公顷
其他农用地 463 139.77公顷
建设用地 588 856.02公顷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461 308.81公顷
交通用地 67 109.55公顷
水利设施用地 60 437.66公顷

图1 2005年福建省土地利用现状图

未利用地 1 048 157.35公顷
未利用土地 659 675.93公顷
其他土地 388 481.41公顷
(二)土地利用情况
在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过程中,紧紧围绕项目带动战略的实施,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服务方式,做到超前主动服务与批后加强管理相结合,切实保障发展用地需求。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①继续确保省以上重点建设项目和符合产业政策工业项目的合理用地,做到以项目定用地,以项目投资额定用地量,积极支持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和高附加值、高税率企业以及能产生聚集效应的重大项目建设。②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做到主动服务、全程服务、优质高效服务。对项目用地做到先期介入,及时了解掌握项目情况,积极参与项目可行性论证,认真做好项目用地预审,特别做好批次用地中每个项目的用地预审。完善网上审查制度,对一些重大急需项目开辟“绿色通道”,进一步简化程序,减少环节,缩短审批时限,特事特办,特事快办。③着力促进项目落地。一方面按照省政府的要求,批次用地实行项目批次审批制,在报批批次用地时应附具体建设项目。除省及省以上重点建设项目以外,批次用地在原规定的报批材料基础上,增加项目审批(批准、核准、备案)文件和新设立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用地属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应附用地规划许可证;用地属城市规划区范围外的,应附村镇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及经批准的总平面布置图。另一方面加强用地批后监督管理,建立供地网上备案系统,及时监控各地征地实施、土地供应、项目落地等土地批后实施情况,对存量土地多,征地、供地、动工率低的地方,引导其新上项目安排到已批未供的土地中落位,切实提高项目供地率、落地率和土地利用集约率。2005年全省土地利用现状见图1。

图1

2005年省级政府审批建设用地比2004年增加了6 463.27公顷,上升了50.6%,其中农转用比2004年增加了4 606.73公顷,上升了52.37%,耕地比2004年增加了2 169.69公顷,上升了58.79%,见图2。
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征地补偿管理切实保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的通知》精神,坚持征地补偿费直接支付方式,确保征地补偿费及时直接发放到被征地农民手中,并加强对征地补偿费用的跟踪监督管理,有效防止拖欠、截留、挪用征地补偿费现象的发生。全面推行耕地年产值和征地补偿最低标准,按照“提高标准适度、依法依规和有利保护耕地”的原则,在全省全面推行耕地年产值最低标准,使全省征地补偿安置标准有适当提高,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制订规划区内的区片综合地价,按照国土资源部的要求,依照地类、产值、土地区位、农用地等级、人均耕地数量、土地供求关系、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等,划分区片并测算征地综合补偿标准。探索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办法,进一步研究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和养老生活补助办法,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图2 2001~2005年福建省建设用地审批情况图

(三)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情况
2005年福建省根据实际情况,全面推行和完善各级政府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任期耕地保护责任制,把耕地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目标,明确各级政府耕地管护责任,在对全省1 829万亩基本农田保护区实行图、表册和实地“三位一体”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基本农田分级监管体系。按照“分级监管、统筹投入、分级建设”的要求,确保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的责任、措施、投入“三到位”。坚持制度先行,强化项目管理,推行专项资金在线监控,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积极拓展资金渠道,土地开发整理实现了规范化管理、标准化建设、规模化发展和产业化运作,达到了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保护三方面的协调统一。具体做法如下:①认真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全面推行和完善各级政府领导任期耕地保护责任制,全省各级共签订保护责任书10 378份。同时制定考核指标和标准,严格考核奖惩措施,对工作不力或存在问题进行通报,责令整改。②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全省共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115 910片,总面积1 829万亩,保护率达到89%。凡是不符合占用基本农田条件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核。③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按照“保证重点、注重质量、保护生态”的基本思路,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科学选项、加强监管、严格验收,推行专项资金在线监控,建立和完善土地开发整理资金筹措和利益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地方政府、企业、个人开发整理土地的积极性。通过耕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超过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实现了年度耕地占补平衡。
2005年通过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项目2 166个,用地总面积8 721.62公顷,其中增加农用地面积4 685.97公顷,耕地3 575.07公顷。总投资额为14 817.32万元。其中土地整理面积3 210.77公顷,增加农用地937.85公顷,耕地435.54公顷,投资额为9 705.63万元;土地复垦面积3 664.74公顷,增加农用地、耕地均为2 311.23公顷,投资额为2 283.28万元;土地开发面积1 846.11公顷,增加农用地1 436.89公顷,耕地828.30公顷,投资额为2 828.41万元,见图3。

图3 2001~2005年福建省土地整理开发复垦情况图

二、矿产资源
(一)矿产资源现状
截至2005年底全省已发现矿产118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总数的70.2%。已探明资源储量并列入储量表的矿产106种(含亚矿种),其中能源矿产3种,金属矿产34种,非金属矿产67种,水气矿产2种。
目前,福建省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居全国前5名的矿产有19种,其中金属矿产仅钨矿1种,非金属矿产有:铸型用砂、玉石、建筑用砂、水泥标准砂、建筑用花岗岩、饰面花岗岩、叶蜡石、粉石英、宝石、明矾石、压电水晶、陶粒页岩、高岭土、岩棉用玄武岩、玻璃用砂、熔炼水晶、水泥用安山玢岩、砖瓦用粘土。位居全国前10名的矿产有37种,其中金属矿产11种,非金属矿产26种。
根据矿产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我省优势矿产有金、钽、叶蜡石、高岭土、石英砂(玻璃砂、水泥标准砂、铸型砂)、重晶石、萤石、饰面花岗岩等;较丰富的矿产有铁、钨、钼、铜、铅、锌、稀土、银、宝石、玉石等;不足矿产有煤、锰、锡等;短缺矿产有石油、天然气、铝土矿、磷矿、钾盐等矿产。
(二)地质勘查投入与勘查成果
2005年全省地质勘查投入12 841.2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3 180.00万元,其中矿产资源补偿费2 930.00万元;地方财政拨款1 779.90万元;企事业投入7 881.39万元,见图4。机械岩心钻探工作量104 024米,坑探工作量4 999米。2005年年末勘查从业人员1 077人,其中技术人员93人,劳动报酬2 782.80万元。
2005年全省新发现矿产地11处,包括:龙岩永定县抚市镇石坑岽煤矿,预测资源量20 000千吨;龙岩漳平市拱桥镇箭竹坪煤矿,预测资源量19 000千吨;三明大田县武陵乡武陵煤矿,预测资源量21 000千吨;泉州永春县下洋乡上姚南煤井田,预测资源量3 000千吨;泉州安溪县祥华乡后田煤矿,预测资源量15 000千吨;三明大田县前坪乡下坑村厂铁(铅锌)矿,预测资源量506万吨(矿石);三明大田县梅山乡大庵铁(铅锌)矿,预测资源量36万吨(矿石);南平武夷山市五夫镇上西坑矿段铜钼多金属矿,预测资源量1 200吨(金属);南平建瓯市南雅镇三磨石矿区铅锌矿,预测资源量75 700 吨(金属);龙岩永定县培丰镇大排矿区铅锌矿,预测资源量350 800 吨(金属);南平武夷山市五夫镇坪地矿段钼矿,预测资源量1 020吨(金属)。

图4 2005年福建省地质勘查投入情况图

(三)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情况
1.颁发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情况
2005年以来,全省严格按照矿产资源规划的要求,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储量监督管理力度,对不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的,不予批准立项和颁发采矿许可证、勘查许可证。
2005年(含变更、新立、延续、其他)全省共受理采矿许可证和勘查许可证3 236个。其中,颁发勘查许可证799个,批准登记面积8 333.31平方千米,收取探矿权使用费99.24万元;颁发采矿许可证2 437个,批准登记面积640.68平方千米,收取采矿权使用费176.93万元(见图5)。

图5 2005年福建省勘查许可证及采矿许可证发证情况图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情况
为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坚持矿产资源开源与节流并举,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①加强地质找矿工作。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围绕重点成矿区带和重点矿种,特别是对列入国家16个重点金属成矿区带的武夷山成矿区带,开展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创新找矿理论和找矿技术方法,加紧寻找深部隐伏矿床,重点寻找煤、铜、金、铅锌等重要急需矿产。积极争取中央地质勘查基金投入,用好省财政地质勘查专项经费,探索建立地质勘查的投入产出机制,力争实现找矿新突破,增加资源储量,特别是可采资源储量。②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005]28 号文件精神,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严厉打击无证非法采矿,努力实现“无证非法采矿查处率100%”的目标;严厉查处越界开采、以采代探、滥采乱挖等破坏矿产资源的行为,不断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为矿业权人勘查、开采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勘查开采环境。同时,按规模化、集约化的要求,积极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和矿山布局优化。③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严禁新设立钨、锡、稀土的采矿权。进一步提高采矿权的准入条件,加强对全省优势矿产和紧缺矿产的管理,合理提高矿产资源最小开采规模。④将煤炭列入我省保护性开采矿种进行严格管理,调控开采总量,科学配置资源,促进合理利用。⑤全面推进矿山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督管理,强化矿产储量基础工作,以动态监测为基础,开展补偿费征收以储量消耗为依据的试点,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行,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益。⑥继续抓好“青山挂白”治理工作。在巩固福厦高速公路两侧“青山挂白”治理成果的基础上,认真开展其他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五江一溪”两侧“禁采区”内的“青山挂白”治理工作。
三、国土资源市场
(一)土地市场
1.土地市场建设
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完善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新机制。2005年全省土地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调控进一步加强,土地市场运作进一步规范。针对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存在的问题,与省监察厅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的通知》,从出让程序、信息公开、出让范围、资格条件、合同履行等方面,不断规范土地使用权招拍挂行为。全省严格实行经营性房地产招标、拍卖、挂牌制度,建立了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档案,对有不良行为记录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或个人,禁止或限制其参与政府特许的国土资源行业经营活动。开展“国有土地使用权挂牌出让网上交易”试点,努力实现在网上发布挂牌公告、交易公告,竞买人网上报名登记、报价、竞买,构建以竞争方式配置国土资源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交易新平台。
2.土地一级市场
2005年全省共出让土地2 825宗,面积5 705.53公顷,其中新增3 118.40公顷,成交价款2 401 881.85万元,纯收益681 267.79万元,成交价款和纯收益比上年分别增长了0.85%和0.57%。协议出让1 985宗,面积3 830.58公顷,其中新增2 394.41公顷,成交价款458 669.39万元,纯收益82 260.38万元;招标、拍卖、挂牌840宗,面积1 874.95公顷,成交价款1 943 212.46万元,纯收益599 007.41万元;租赁15宗,面积1.90公顷,获土地租金34.97万元;其他供地方式91宗,面积31.82公顷,收入2 162.85万元(见图6)。
3.土地二级市场
积极推动土地二级市场建设。土地使用权转让44 835宗,面积3 143.65公顷,获转让金553 875.99万元;出租36宗,面积2.54公顷,获租金4.06万元;抵押19 032宗,面积9 253.99公顷,抵押价款6 148 293.07万元,贷款金额2 991 547.46万元,有效地盘活了存量土地,促进了存量土地合理利用,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见图7)。

图6 2005年福建省各设区市土地出让情况图


图7 2005年福建省各设区市土地使用权流转情况图

(二)探矿权采矿权市场
1.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建设
加大地质勘查投入,加强对重要、急需矿产的勘查力度,2005年省财政专项安排地勘资金2 000万元,用于煤炭等重要矿产的勘查。组织上报并经国土资源部、财政部批准安排我省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产勘查项目8个,项目资金1 190万元。2005年新发现了一批具有开发前景的矿产地,铅锌、煤矿经进一步工作有望成为大型矿床。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下发了《福建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实施意见》,成立了领导小组,并组织召开全省会议进行部署,将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纳入了各级政府国土资源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切实加强了对非法无证采矿的查处力度,市县两级政府都建立并落实了动态巡查、档案管理、举报有奖、责任追究制度。针对矿产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经省政府同意,除国家地质勘查大调查项目、省级矿产资源补偿费勘查项目、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省级矿产资源勘查资金找矿项目等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安排的勘查项目外,暂停受理全省新立探矿权申请。在暂停受理审批期间,开展了探矿权批后的全面检查,加强监管,同时研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组织开展了省级煤炭资源勘查专项规划的编制,现已形成初稿,待进一步论证后报批。部署开展了乡镇小煤矿联合改造规划的编制审批工作,目前部分县的规划已通过评审。继续开展“青山挂白”专项治理,在一期治理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了二期“禁采区”内1 372个“青山挂白”点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了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的调研,起草了《福建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实施办法》,并上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2.探矿权采矿权一级市场
加快矿业权市场建设,严格按照《福建省矿业权招标拍卖与挂牌出让管理办法》对采矿权和部分探矿权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研究提出了扩大探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范围的方案。全省探矿权出让455宗,合同金额503.11万元,其中申请审批445宗,合同金额55.93万元;拍卖、挂牌10宗,合同金额447.18万元;采矿权出让880宗,合同金额28 377.07万元,其中申请审批协议有偿出让606宗,合同金额20 776.44万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274宗,合同金额7 600.63万元。
3.探矿权采矿权二级市场
全省探矿权转让37宗(出售),价款7 334.84万元。采矿权转让1宗(其他),价款963.94万元。
四、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1.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2005年,福建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共发现土地违法行为10 786件,其中动态巡查发现土地违法行为9 383件,动态巡查制止违法行为8 978件。立案查处的土地违法案件3 792件,涉及土地面积301.52公顷,其中耕地103.22公顷,涉及个人2 820件,占总数的74%。本年结案3 689件,结案率97%,涉及土地面积 312.69公顷,其中耕地105.18公顷。2005年共拆除违章建筑物142.29公顷,没收构筑物8.14公顷,收回土地105.41公顷,其中耕地27.60公顷,罚没款1 863.06万元。刑事案件移送14宗,追究刑事责任8人。
2.地矿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立案查处矿产资源违法案件932件,其中涉及个人非法采矿829件,所占比例为88%;结案802件,涉及个人非法采矿729件,所占比例为90%。吊销采矿许可证2件,罚没款为528.809 1万元,刑事案件移送22人,追究刑事责任1人。
与2004年同期相比,土地违法案件数量略有下降,但总的数量还是比较大,特别是个人违法占地情况比较明显,但矿产违法案件有较大幅度上升,且罚没款数量也有较大幅度上升。
五、国土资源行政复议情况
全省上年底未结案3件,2005年共受理51件,其中行政处罚42件,行政许可6件,行政强制6件,其他4件;本年审结53件,其中维持38件,变更5件,撤销5件,撤回申请5件,本年未审结1件。
六、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培训情况
加强国土资源队伍建设,提高干部职工业务素质水平。具体做法:①进一步加强学习,特别是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把握政策方向,领会精神实质,不断增强依法行政能力。②加强国土资源部门的领导班子建设。认真落实国土资源干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关要求,做好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领导班子的配备工作,切实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③加强乡镇国土资源单位建设,认真落实村级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环保协管员制度,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在村级有人协管,促进管理工作的落实。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国土资源行政管理权力运行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廉政、诫勉、警示谈话制度,着力抓好廉政建设。真正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从源头上预防腐败。⑤按照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继续在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开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组织开展干部集中教育培训,全面加强系统的体制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基层建设、基础建设、廉政建设,切实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在全系统努力造就服务型机关、效能型集体、高素质队伍。
全省国土资源行政年末从业人员2 592人(不含事业单位),其中行政编制人员1 864人,研究生53人,大学本科及大专1 556人,高中及中专850人,初中及以下人员133人。经费收入总额54 571.8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 380万元,地方财政拨款47 230.88万元,其他收入6 960.99万元。基建投资200万元(省地勘局)。直属事业单位444个,职工人数4 213人;乡级土地所1 004个,人员3 579人,其中专职3 442人,兼职137人(见图8)。

图8 2005年福建省国土资源机构人员情况图

全省在2005年参加各种院校培训毕业或结业人数达1 017人次,其中参加党校学习239人次,行政学院学习148人次,参加其他培训630人次,其中国外培训10人次。参加学历教育的305人,其中硕士生5人,本科生137人,大专生163人。本年获得学位的5人,其中硕士学位2人,学士学位3人。通过各大专院校的学习和培训,各级国土资源管理干部的业务水平和政治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图9)。

图9 2005年福建省干部培训及学历培训情况图

七、问题与建议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要按照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和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实施方案,在七个专题调研报告经国土资源部审查批准后,全面铺开。根据全国土地利用规划纲要、海峡两岸经济区建设纲要、全省“十一五”规划纲要,产业布局规划、省直属各有关部门“十一五”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合理安排建设用地布局,确定中心城市和城镇、农村居民点建设规模、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和建设用地控制目标。
(2)从严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确保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需求。①加强规划引导,鼓励和引导工业向开发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②大力盘活存量土地。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处置闲置土地的若干意见》,为新项目的落地提供空间。③研究制定工业项目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在建设项目审批、用地预审和供地审查时,坚持以项目用地、以投资额定用地量,对无特殊工艺要求的工业项目,要求建设多层次厂房,杜绝圈而不用、小项目大圈地等浪费土地的行为。
(3)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安全。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实行图、表册和实地“三位一体”的管理,做到保护图、保护地块、保护责任“三落实”。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扩大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全省连续多年耕地占补平衡。
(4)加强矿产资源管理,规范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秩序。继续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治理整顿工作,严厉打击无证非法采矿,努力实现“无证非法采矿查处率100%”的目标,积极推进矿业权市场的建设,不断优化矿山布局和矿业结构,继续抓好“青山挂白”专项整治,使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五江一溪”两侧有“挂白点”的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恢复。
(5)坚持执政为民,维护群众利益,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坚持征地补偿费直接支付方式,确保征地补偿费及时直接发放到被征地农民手中,并加强对征地补偿费用的跟踪监督管理,有效防止拖欠、截留、挪用征地补偿费现象的发生。
(6)推进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不断提升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水平。要继续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推进“金土工程”建设,切实提高信息化水平。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平台,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和预警系统、开通“国有土地使用权挂牌出让网上交易系统”、加快采矿权网络审查系统建设,实现地质灾害的预报预警、网上挂牌交易、采矿权网上审批。

2005年,河南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全省经济发展大局,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集中抓好节约集约用地、严格用地审批、矿产资源整合、矿业秩序整顿等重点工作,在资源需求日益旺盛、资源管理日益严格、资源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妥善地处理了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关系,取得了“双保双赢”的效果。

●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了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的稳定。

●积极推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保障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

●积极开展资源整合和矿业秩序整顿,提高矿产资源管理水平。

●坚持依法行政,切实维护了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加强国土资源部门自身建设,促进了队伍素质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状况

根据2005年土地变更调查结果显示,全省土地总面积16 553 641.93公顷(16.55万平方千米)。其中农用地12 290 025.59公顷,建设用地2 152 220.74公顷,未利用地2 111 395.60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74.24%、13.00%和12.76%(土地利用现状见图1,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见表1)。

农用地中,耕地7 925 303.66公顷、园地318 060.29公顷、林地3 019 131.90公顷、牧草地14 390.43公顷、其他农用地1 013 139.31公顷。

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1 853 492.50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17 169.43公顷、水利设施用地181 558.81公顷。

图1 2005年全省土地利用现状示意图

表1 2005年河南省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未利用地中,未利用土地1 533 804.83公顷、其他土地577 590.77公顷。

2005年土地变更总量为46 080.96公顷,农用地、未利用地增减相抵均为净减少,建设用地增减相抵为净增加。

(二)土地利用情况

1.农用地

截至2005年10月31日,全省农用地净减少6 072.20公顷,其中二级地类也均为净减少。全省耕地面积7 925 303.66公顷,总量较2004年减少1 039.64公顷(见图2),现有人均耕地1.22亩。本年度全省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增加耕地12 939.81公顷,建设占用耕地12 862.55公顷,开发复垦整理与建设占用耕地相抵,净增耕地77.26公顷,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图2 2000~2005年全省耕地面积变化情况示意图

(1)耕地减少去向及分析。2005年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灾毁及其他减少耕地17 180.48公顷(见表2)。其中建设占用耕地12 862.55公顷,占耕地总减少量的74.87%,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比例较大;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1 472.74公顷,主要是以耕地调整为园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为主,如郑州市部分县(市、区)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畜禽饲养业和养殖业,引导农民致富;生态退耕1 768.09公顷,主要集中在三门峡和洛阳两市;灾毁减少耕地744.05公顷,主要集中在开封、南阳等市,造成的原因一是前几年开封市兰考县部分滩区生产堤坝被冲毁,导致三万多亩耕地被淹没,虽然部分土地已经治理,但仍有384.82公顷耕地沙化严重,难以恢复耕种,二是南阳市地处山区,近几年雨水较多,沿白河两岸形成洪水对低洼地带进行冲刷,使得南阳市宛城区78.13公顷和西峡县161.63公顷耕地受到严重破坏,变成荒草地、滩涂,2005年将其统计上报,列入灾毁范畴;因其他原因减少耕地333.05公顷,原因主要是由于贾鲁河中牟县段拓宽改造,河流水面占用了大量耕地,另外个别地方政府和农民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占用了一部分耕地。

表2 2005年河南省耕地减少原因

(2)耕地增加来源及分析。2005年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农业结构调整及其他原因增加耕地16 140.84公顷(见表3)。其中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增加耕地12 939.81公顷,占耕地增加量的80.16%,增加类型主要是开发未利用地,废弃砖瓦窑的复耕,“空心村”、田间道路、沟渠和田坎的整理;农业结构调整增加耕地3 190.61公顷,主要原因是国家出台了各种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免去了农业税,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农民种粮热情高,加之部分果树老化、产量下降,经济效益不佳等原因,农民根据市场变化自行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其他原因增加耕地10.42公顷,主要是林地变为耕地及荒草地开发变为园地。

表3 2005年河南省耕地增加来源

2.建设用地

2005年全省审批建设用地和征地面积较2004年有一定幅度增长。全年共审批建设用地15 157.97公顷(农用地 13 011.17公顷,耕地 11 513.35公顷),比 2004年增加17.68%(见图3)。其中,分批次建设用地8 707.53公顷,占57.45%;单独选址建设用地6 450.44公顷,占42.55%。

全省审批建设用地中,国务院批准建设用地面积7 881.97公顷(农用地7 079.47公顷,耕地6 189.85公顷),比2004年增长9.34%,其中单独选址用地(含重点急需项目)5 957.99公顷,占75.59%。

省政府批准建设用地面积7 276.00公顷(农用地5 931.70公顷,耕地5 323.50公顷),比2004年增长28.27%,其中分批次用地6 783.55公顷,占93.23%。在省级批准建设用地分批次用地中,工矿仓储用地所占比例较大,占43.85%。

图3 2000~2005年全省审批建设用地情况示意图

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的要求,河南省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征地工作程序,合理调整补偿标准,拓宽安置途径,并定期对安置方案落实情况进行核查,对因征地补偿安置引起群体性上访的市县,暂停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用审批。2005年度全省共批准征地总面积13 712.01公顷,其中农用地11 776.37公顷(耕地10 373.81公顷),征地总费用513 814.38万元,安置农业人口229 541人。国务院征地总面积7 704.24公顷,其中农用地 6 973.53公顷(耕地 6 113.69公顷),征地总费用266 609.82万元,安置农业人口111 258人;省政府征地总面积6 007.77公顷(比上年增长31.52%),其中农用地4 802.84公顷(耕地4 260.12公顷),征地总费用247 204.56万元,安置农业人口118 283人。

在省政府征地面积中,征用农用地大于300公顷的省辖市有:郑州市872.46公顷,商丘市553.90公顷,新乡市455.50公顷,周口市376.95公顷,信阳市338.39公顷。

(三)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情况

2005年度,全省把土地开发整理作为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的主要措施,下发了《关于改进和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从提高项目报件质量、规范项目招投标行为、严格规划设计变更等方面加强了管理。全省共完成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3 561个,较2004年增加865个,其中国家级项目23个,省级项目57个,市县级项目3 481个;共开发、整理、复垦土地面积27 387.54公顷(比2004年增长53.27%),增加农用地18 644.56公顷(比2004年增长15.18%),其中耕地17 682.21公顷(比2004年增长16.58%);投资额74 936.34万元。

2005年,全省积极有效地深入开展了对“空心村”、砖瓦窑及工矿废弃地整治工作,成效显著。经过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全省“三项整治”整治土地总面积约达2.5万公顷,其中“空心村”整治面积1.4万公顷,改善了农村的居住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三项整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耕地的破坏和浪费,置换出了更多的建设用地,保障了县域经济和村镇建设用地。

二、矿产资源

(一)矿产资源现状

河南省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京广线以西和豫南的丘陵、山区,豫东平原上除中原油田和永城煤田外,金属和非金属矿床很少。截至2005年底,河南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26种(含亚矿种157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为73种(含亚矿种81种);已开发利用的为85种(含亚矿种117种)。河南省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在全国居首位的有钼、钛矿(金红石矿物)2种,居前3位的有4种,居前5位的有6种,居前10位的有18种。河南省主要固体矿产资源情况见表4。

表4 河南省主要固体矿产查明资源储量情况

续表

(二)地质勘查投入与勘查成果

2005年河南省加大了地质勘查工作力度,提高了资源对经济建设的支撑能力。属地化地质勘查经费共24 646.6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460万元,地方财政拨款15 766.33万元,企事业资金投入8 420.36万元。地质勘查工作涉及煤、金、银等10多种矿产,投入去向涉及河南、云南、内蒙古三省(区)。全年完成机械岩心钻探工作量265 223米,坑探工作量8 956米;年末从业人员3 066人,其中技术人员1 202人,劳动报酬支出6 585.70万元。

2005年,全省新发现的矿产地9处,分别为:禹州市方山-白沙煤矿、登封市郭沟-新新煤矿、永城市顺和西煤矿、柘城县胡襄煤矿、禹州市张德煤矿、宜阳县樊村-李沟煤矿、汝阳县裂子山富铅锌矿、陕县王古洞铝土矿和洛宁县吉加洼外围金矿。

新查明资源量的矿产资源5种,分别为:煤矿、铁矿、铅锌矿、铝土矿、金矿(见表5)。

表5 2005年河南省新查明矿产资源量

(三)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情况

1.颁发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情况

2005年全省矿产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新发证3 453个(含新立、变更、延续),批准登记面积9 020.60平方千米,矿权使用费共计347.55万元。其中,勘查许可证当年新发证647个(其中新立403个、变更56个、延续188个),批准登记面积7 543.70平方千米,探矿权使用费128.60万元,经济类型以国有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为主;采矿许可证当年新发证2 806个(其中新立748个、变更797个、延续1 261个),批准登记面积1 476.90平方千米,采矿权使用费218.95万元,经济类型以私营企业和集体企业为主。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情况

2005年,全省开发利用矿种85种。全省共有矿山4 494个,矿山从业人员575 141人,工业总产值5 498 442.27万元,较2004年减少0.97%;全行业利润总额由2004年的66.76亿元增加到102亿元,反映出原材料需求加大,价格上涨。其中煤炭开采业仍雄居利润额首位,年产矿量11 021.60万吨,利润总额由2004年的402 317.42万元飙升至574 009.29万元。石油(天然气)、钼矿紧随其后,仍为利润总额三甲。

三、国土资源市场

(一)土地市场建设

2005年,全省加强土地市场建设,进一步扩大了土地有偿使用的范围,招拍挂制度得到了全面推行;并加大了对存量土地的挖潜力度,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市当年盘活存量和低效利用土地30%以上。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土地市场充分发挥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1.土地一级市场

河南省严把土地供应闸门,供应总量较2004年有所下降,存量用地占主体,用地结构更加合理。2005年,全省国有土地供应4 448宗,面积6 784.79公顷(其中,新增建设用地2 436.40公顷,占35.91%;存量建设用地4 348.39公顷,占64.09%),国有土地供应总成交款1 284 761.75万元。宗数和面积分别比2004年减少13.36%和19.77%,成交款比2004年增长了5.59%(图4、图5)。

图4 2000~2005年河南省国有土地供应情况示意图

在国有土地供应中,共出让土地2 711宗,面积4 503.20公顷(其中,新增建设用地1 697.57公顷,占出让总面积的37.70%);出让土地成交价款达1 281 016.66万元,纯收益841 738.80万元。宗数、面积分别比2004年减少21.40%和27.34%,价款比上年增长5.55%(见图6)。

图5 2005年河南省国有土地供应供地类型所占比例示意图

图6 2000~2005年河南省国有土地出让情况示意图

在国有土地出让中,协议出让土地2 497.94公顷,成交价款417 569.12万元;招标出让土地50.54公顷,成交价款59 353.21万元;拍卖出让土地226.71公顷,成交价款69 849.35万元;挂牌出让土地1 728.01公顷,成交价款734 244.98万元。采取协议、招标、拍卖、挂牌类型出让的宗数分别占出让总宗数的45.37%、2.95%、9.92%、41.76%(各省辖市出让情况见图7,全省招拍挂出让宗数所占比例见图8),招拍挂出让制度得到全面推行。

图7 2005年河南省各省辖市国有土地出让情况示意图

从土地出让结构上看(图9),工矿仓储用地1 994.23公顷,占国有土地出让总量的44.28%;住宅用地1 782.00公顷,占国有土地出让总量的39.57%(其中普通商品房的出让占83.92%);商服用地526.43公顷,占国有土地出让总量的11.69%,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步提高。

总之,从全省2005年国有土地供应情况看,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①土地供应充分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用地环境较为宽松,土地供应已成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重要保证;②土地供应质量明显提高,供地结构更趋合理,重点项目用地优先得到了保证,数量、比例进一步提高;③节约集约用地措施发挥了明显的作用,存量土地的利用大幅度增加。

图8 2000~2005年河南省国有土地招拍挂出让宗数占出让总宗数情况示意图

图9 2005年河南省国有土地各用地类型出让情况示意图

2.土地二级市场

2005年度全省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异常活跃,交易量增幅较大,土地市场持续得到好转。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9 227宗,交易面积8 439.63公顷,交易宗数比2004年减少了8.79%,交易面积比2004年增加31.48%(图10)。其中转让土地5 903宗,转让面积1 056.64公顷,分别占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宗数、面积的63.97%和12.52%;出租土地415宗,出租面积136.26公顷,分别占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宗数、面积的4.50%和1.61%;抵押土地2 909宗,抵押面积7 246.73公顷,分别占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宗数、面积的31.53%和85.87%。

图10 2000~2005年全省国有土地交易情况示意图

全年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成交金额2 535 104.64万元,交易收入比2004年增加了38.58%。其中转让金165 521.54万元,占交易总额的6.53%;租金192.00万元,占交易总额的0.01%;抵押价款2 369 391.10万元(贷款金额1 537 816.04万元),占交易总额的93.46%。

从各省辖市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情况看,郑州市、洛阳市、新乡市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异常活跃,交易土地面积和价款居全省前列。三市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面积和价款占全省交易面积的56.27%和交易成交额的67.79%(各省辖市土地交易情况见图11)。

图11 2005年河南省各省辖市国有土地交易情况示意图

(二)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建设

2005年,全省以煤矿、铝土矿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了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治理整顿工作,积极推进矿业权市场建设,是历年来整顿力度最大、效果最显著的一年。

1.探矿权采矿权一级市场

2005年度全省探矿权出让750宗,出让价款16 257.46万元,其中挂牌4宗,价款187.00万元,分别占全省出让总数的0.53%和1.15%;全省采矿权出让2 048件,出让价款31 879.90万元,其中挂牌 565宗,价款 6 661.38万元,分别占全省出让总数的27.59%和20.90%。

在采矿权出让中,出让超过120宗的省辖市为南阳市、洛阳市、焦作市、驻马店市,合计出让采矿权643宗,占采矿权出让总宗数的31.40%;出让价款超过200万元的省辖市是南阳市、许昌市、焦作市、新乡市、三门峡市、洛阳市,合计出让价款6 412.18万元,占出让合同价款的20.11%(见图12)。

图12 2005年河南省各省辖市采矿权出让情况示意图

总体上看,探矿权和采矿权出让主要是以申请审批为主。

2.探矿权采矿权二级市场

2005年全省矿业权流转150宗,交易额48 455.55万元。其中探矿权转让91宗,转让交易额30 926.14万元(见图13);采矿权转让59宗,转让交易额17 529.41万元(见图14)。

图13 2000~2005年河南省探矿权交易情况示意图

图14 2000~2005年河南省采矿权交易情况示意图

四、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1.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2005年,全省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共发现土地违法行为5 871件,涉及土地面积3 126.65公顷(耕地2 242.54公顷),较2004年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历年隐漏656件,涉及土地面积 312.84公顷(耕地 201.06公顷);本年发生 5 215件,涉及土地面积2 813.81公顷(耕地2 041.47公顷)。动态巡查发现土地违法行为4 188件,巡查发现率为71.33%,涉及土地面积2 016.01公顷(耕地1 520.36公顷);动态巡查制止各类土地违法行为1 163件,动态巡查制止率27.77%,涉及土地面积305.57公顷(耕地208.62公顷),挽回经济损失2 538.04万元。

全年立案5 183件(涉及土地面积3 007.19公顷,耕地2 167.59公顷),办结违法案件5 354件(其中上年未结案427件)(见图15),年度结案率为95.06%。其中,本年发生案件立案4 549件,涉及土地面积2 718.40公顷(耕地1 975.68公顷);历年隐漏立案656件,涉及土地面积312.84公顷(耕地201.06公顷)。

通过实施行政处罚,拆除构建物57.97万平方米,比2004年下降46.64%;没收构建物67.89万平方米,比2004年下降45.29%;收回土地1 188.50公顷,比2004年增加355.14%;收缴罚没款10 062.50万元,比2004年下降12.05%。在土地违法案件查处中,对35名违法责任人提出了行政处分建议,比2004年增加25%,行政处分15人,比2004年增加15.38%;对55名违法责任人提出了党纪处分建议,比2004年增加19.57%,党纪处分32人,比2004年增加0.03%;移送司法机关149人,比2004年增加30.70%,给予刑事处罚36人,比2004年增加176.92%。从以上数字不难看出,河南省在查处违法案件中,加大了对违法责任人的处理力度,坚持了“既要处理事,又要处理人”的原则。

图15 2000~2005年全省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示意图

土地违法行为的特点:主要违法主体是个人和企事业单位。这两类主体的违法件数为4 899件(涉及土地面积 2 714.57公顷、耕地面积 1 963.18公顷),占立案总数的94.52%,较2004年的95.25%略有下降;未经批准违法占地仍是土地违法的主要表现形式,本年立案查处的这类案件占本年发生立案总数的69.88%。

2.地矿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2005年,全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共立案查处各类矿产违法案件954件,结案954件(其中上年未结案件47件),年度结案率为95.07%(见图16)。通过实施行政处罚,吊销采矿许可证10件,收缴罚没款771.45万元。将有关责任人向司法机关移送12人,实施刑事处罚9人。

图16 2000~2005年全省地矿违法案件查处情况示意图

地矿违法案件的特点:违法主体主要是个人,违法案件总数较2004年稍有下降,占立案总数的81.55%。违法类型主要是个人无证开采、集体和个人越界开采;违法矿种相对集中,主要为煤矿、铝土矿、铁矿和砂石矿等矿种。

五、国土资源行政复议情况

2005年申请行政复议100件。其中行政处罚92件,占92%;行政许可3件;不作为1件;其他4件。本年受理99件,连同上年未结案共审结107件。

六、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培训情况

2005年全省国土资源系统从业人员共计49 073人,各级管理部门直属单位903个,乡级土地所2 010个。在全省国土资源系统从业人员中,省市县三级管理部门从业人员共计17 229人(包括行政编制3 540人)。其中,研究生93人,大本及大专9 094人,高中及中专7 281人,初中及以下761人。大本及大专比例有所上升,比例结构进一步好转(见图17)。2005年全省国土资源系统经费收入80 375.30万元,完成基本建设投资9 996万元。

图17 2005年河南省国土资源系统管理部门年末从业人员结构图

2005年全省参加干部培训的人数597人,较2004年减少73人。其中党校培训283人,行政学院培训36人,其他培训278人。学历教育395人,其中博士生3人,硕士生19人,本科生170人,大专生203人,较2004年都有一定幅度的减少。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进一步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是非常重要的。

七、问题和建议

(1)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南水北调、铁路客运专线等一批重大工程将全面开工,河南省在建的高速公路里程达2 200多千米,居全国首位,能源基地和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必将占用大量的耕地(基本农田),加大了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压力。

(2)一些地方节约集约用地意识不强,节约集约用地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办法和手段不多,许多闲置浪费的土地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针对这种情况要逐步建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年度考核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一批了之、一供了之的现象,实行对批、供、用的全程监管。

(3)继续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加大地质勘查工作力度,严厉打击矿产违法行为。

(4)规划修编、基本农田整治、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要统筹考虑、协调推进。全面启动河南“金土工程”,推进全省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建设,为国土资源的高效、规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5)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网上政务公开和省、市行政审批联动,以管理信息化带动管理科学化和服务社会化。



《土地资源调查评价》
答:根据2013年度变更调查实施方案,开展数据检查管理、更新数据上报等软件的升级与维护工作。开展变更调查技术支持和技术指导,对部分省行政界线及控制面积调整相关资料进行初审;对2012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编写2012年全国土地变更调查综合分析报告;组织开展市、县情分析报告试点,对市、县变更调查数据成果及社会...

《湖南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答: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历史新阶段,对资源的需求特别是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再创历史新高。同时,国家为防止经济“过热”、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继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对土地“闸门”把得更加严紧,国土资源部门面临的双重压力比往年更大、困难更多、任务更艰巨。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的正确领导...

《广东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答:2006年,广东省国土资源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八次、九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坚决执行中央关于土地参与宏观调控政策,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依法行政,政令畅通,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成效显著,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开始科学发展、和谐...

《湖北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答: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之北,总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截至2005年年底,全省总人口6 031万人(常住人口5 710万人)。 湖北省在地貌上中部为平原,南东、南西及北三面环山,呈向南敞开的马蹄形盆地,省内土地类型多样,总体构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土地利用结构。矿产资源总量较丰富,总体上呈“种类多、分布广、规模小、...

《地籍调查工作报告》
答:“对内以图管地、对外以证管地”的要求,做到图件、数据、实地三者一致,肇东市国土资源局在对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的各项任务,城镇宅基地等各行业用地的结构、权属、数量和分布;在此基础上,建立村庄土地调查信息系统及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建立和完善全市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和土地登记...

《黑龙江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答:2005年是“十五”计划结束的一年,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国土资源系统经过不懈努力,全面完成了“十五”期间确定的各项任务和目标,实现了国土资源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建立并完善了“五个体系”:①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国土资源法规制度体系,为全面加强和规范国土资源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②建立了...

《福建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答:2020-01-30 江苏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2020-01-30 河南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2020-01-30 湖南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2020-01-28 河北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2020-01-29 黑龙江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更多类似问题 > 为...

《天津市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答:2005年,按照天津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新组建了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标志着天津市国土资源管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全局系统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初步彰显国土资源与房屋统一管理的体制优势,进一步发挥国土资源的综合保障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按...

《辽宁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答:2005年全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紧紧围绕省国土资源厅党组2005年初制定的四个突破(土地管理、矿产资源管理、服务经济建设全局及理顺管理体系和加强国土资源队伍建设),联系实际,狠抓落实,创造性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在前进的道路上开创了崭新的局面。 ●立足经济发展全局,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了有利的资源保证。经过努力在农...

《江苏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答:2006年江苏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管理创新年”活动为抓手,坚持抓重点、攻难点、拨亮点,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在保障发展、保护资源、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破解难题,保障发展取得新成效:①坚持有保有压,保障了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②节约集约用地...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