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地球上有几片大洋?都有哪几种人? 求大洋州和亚洲黑种人的来历……

作者&投稿:夹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世界上的人类可以分为几种?~

根据体质特征的差异,过去全世界人种大致上分为四大人种,即蒙古人种(黄色人种)、高加索人种(白色人种)、尼格罗人种(黑色人种)、大洋洲人种(棕种人)。
1、蒙古人种(黄色人种)
黄种人,又称黄色人种、亚美人种、蒙古人种、蒙古利亚人种,是世界四大人种之一。其数量在四大人种中排名第二。黄色人种主要分布于乌拉尔地区、东亚、北亚、东北亚、西伯利亚地区、南亚北部、东南亚及少数在美洲、大洋洲。黄种人约占世界人口的37%。
2、高加索人种(白色人种)
白色人种,又称欧罗巴人种、高加索人种,指具有特定体貌特征的一个人种,是体质人类学的概念。白种人是世界上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人种,占世界人口的百分二十二左右。 主要集中分布于欧洲、北非、西亚、中亚、南亚、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白种人原生地是欧洲、北非、西亚、中亚和南亚。而美洲和大洋洲的白种人主要是欧洲人后裔。
“白种人”一词是人们过去对这一人种按显而易见的肤色作出的主观而不科学的称呼,实际上白种人不仅包含传统欧洲人,也包含肤色较黑但其他体质特征与传统欧洲人类似的南亚人,而且传统欧洲人内部,地中海地区的西欧和南欧人由于气温紫外线的照射相对深,环地中海地区的西亚人、北非人肤色发黑,同比北部的欧洲人肤色深。
3、大洋洲人种(棕种人)
棕色人种是按照遗传和体质为人类分类所划分出的一个人种,分子人类学研究证实了他们的遗传基因的独特性。一般来说,棕色人种包括澳大利亚土著人、美拉尼西亚人、巴布亚人和维达人(原始澳大利亚人)等支系。
棕色人种是大洋洲、南亚次大陆和南洋群岛地区最早的居民,过去曾广泛分布于大洋洲、东南亚及南亚地区,但是在白人和黄种人到来后受到新移民排挤。目前只有美拉尼西亚人和巴布亚人仍是大洋洲岛屿的主要居民,其余人群仅分布在澳洲、南亚次大陆、南洋群岛部分偏僻地区的深山或沙漠里。
4、尼格罗人种(黑色人种)
黑色人种即黑种人,又称尼格罗人种,黑色人种占世界人口的15%。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赤道人种,是根据体质上可遗传的性状而划分的人群,人类分类学说里的一种。黑种人一般肤色黝黑,头发黑呈波浪或鬈曲,黑眼睛,鼻子宽扁,鼻根低矮或中等,鼻突出度小、鼻孔横径较大,凸唇,口宽度大,嘴唇厚,胡子和体毛较少。
黑人的种族分类主要有苏丹尼格罗人、班图尼格罗人(两者占黑色非洲人口的绝大部份)、科伊桑尼格罗人、库希特尼格罗人(属于黑白混血种族)、澳大利亚原住民等。在中世纪时期和中世纪以前,他们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后来因为欧洲国家的帝国主义和重商主义,大批量的黑人被迫作为奴隶送于南美洲和北美洲。

扩展资料:
20世纪以前,科学家普遍认为,人类分为若干个本质主义方式划分的(即以不可缺的特征来划分的)人种,如尼格罗人种(黑种人)、蒙古人种(黄种人)、高加索人种(白种人)等。但自1940年代起,演化科学家开始淘汰这种理论。
另外,种族长期以来理解为一种科学分类,即将种族视为一个分类的层次,如将种族等同于亚种;但1960年代起,群体遗传学研究中新出现的数据以及模型也使一些科学家开始质疑这种理解,而转而以群体(population)、特征线(cline,又译“渐变群”或“生态群”)等其他概念来研究人类内部的差别。
1990年代以来,基因体学以及分支系统学研究中新出现的数据和模型也使科学界对人类起源有了新的认识,使一些科学家转而用世系而非特征来定义种族的划分,并且认为种族应该理解为模糊集合,统计群体,或广义的家族。
有许多演化学家以及社会学家认为,基于近年来的生物学研究结果,任何对于人类种族的定义,都缺乏科学分类的严谨性和正确性;人种的定义是不准确的,随意性的,政治化的,约定俗成的,随文化视角的差异而变化,种族应该视为一种社会建构。
但也有其他科学家认为,人种概念并非毫无根据,人种概念和多位点基因数据之间的确有关联,而试图摒弃人种概念的真正动机,主要为政治原因而非科学。
目前,各个学科对于人种是什么,是否存在,到底有几个,应该如何定义,如何理解,如何分析等问题,尚无定论或共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大人种

  大洋洲的主要国家是澳大利亚,就说澳大利亚黑人的来历吧
  澳大利亚人口,据统计(1984年)为1554.4万人,其中白种人占95%似上,但是最早居民是澳洲黑人(Australoids)。科学家们证实澳洲黑人是从外部移入的。这必然产生澳洲黑人的来源问题。

  最早提出澳洲黑人起源问题的是英国航海家罗伯特·菲茨罗伊,他在1839年首次指出,澳洲大陆上的黑人和塔斯马尼亚黑人是非洲黑人的后裔,或是乘船时偶然被暴风吹到这里来的,或是逃亡的黑奴。这样便出现了关于澳洲黑人起源的“非洲说”。该说显然是毫无根据的臆测,早为考古资料和有关人类学、民族学和历史语言学的资料所推翻。虽然菲茨罗伊的“非洲说”不足取,但是,他第一次提出澳洲黑人是从大陆外部移入的观点是正确的,是有价值的。

  1847年,英国人类学家普查里德认为澳洲黑人的祖先原是分布于大洋洲诸岛上的“尼格利陀种族”,后来经新几内亚或帝汶岛到达澳洲大陆北岸,然后逐步扩散于大陆各地,因而又产生了“尼格利陀种族说”。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又有两位著名的人类学家对澳洲黑人的来源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得出了许多重要结论,他们是英国学者约翰·马修和A.E.哈威特。马修认为澳洲黑人是由两个或三个种族成份混合而成的。他说,澳洲黑人最早的种族成份是居住在新几内亚南部的巴布亚种族(即尼格利陀种族)成份和与印度的达罗维荼人血缘相近的种族。马修的理论根据:1.从语言上看,他们都称呼胞族为“卷发”和“直发”、“暗色的皮肤”和“浅色的皮肤”、“深色血液”和“浅色血液”,等等;2.他们都有同鸟类搏斗的神话;3.澳洲黑人有巴布亚种族和达罗维荼种族的风俗习惯。
  哈威特继承和发展了马修的观点,提出了形成澳洲黑人种族成份的先后次序的理论。哈威特指出,澳洲黑人是由尼格利陀人种和高加索暗色人种混合而成的,先是尼格利陀种族成份,后是较晚近的高加索暗色种族成份。他还说今日印度的达罗维荼人也是高加索暗色人种的后代;至今与澳洲黑人有血缘关系的还有斯里兰卡的维达人,日本的阿伊努人,中国的苗族和印度的托达人。

  马修和哈威特的功绩是,他们指出了形成澳洲黑人的种族成份的因素,他们理论的缺点在于没有注意到区别民族的文化因素。这个任务由德国学者格雷布纳完成了。

  大约与哈威特同时,德国学者格雷布纳发表了关于澳洲黑人起源的文章《大洋洲的文化圈和文化层》。在文章中,他就澳洲黑人的起源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所谓“文化圈”或“文化层”理论。格雷布纳指出,在今澳洲黑人中有四种不同的文化层或文化圈,这四种文化是在不同的时间从不同的地区传播到澳洲大陆来的,其为:1.塔斯马尼亚文化,亦称古尼格利陀文化;2.飞去来器文化,亦称新尼格利陀文化;3.图腾文化,亦称西巴布亚文化;4.两等级文化,亦称东巴布亚文化。他说,上述四种文化都传播到澳洲大陆,而传播到塔斯马尼亚岛的只有一种文化,即塔斯马尼亚文化。传播到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和南部地区的是前两项文化。传播到西北部的是第三项文化,第四项文化以东西走向传播到整个澳洲大陆。格雷布纳说,这四种文化就其时间顺序言,前两种最古老,第三种次之,第四种更次之;就其主次而言,第四种文化遍布澳洲全大陆,不过每个地区有一种文化为主,其余为次,因而形成了四种文化重叠和混合的历史现象。格雷布纳的学生、天主教神甫施米特继承了其师的理论,同时从宗教和历史语言学角度对澳洲黑人起源问题进行了论述,以补充格雷布纳的学说。此后学者们一直不停地探讨这个问题。近几十年来,各类科学突飞猛进地发展,尤其考古发掘工作大规模地进行,所有这些都对弄清澳洲黑人起源问题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学者们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新的资料,又取得了以下新的成就:

  考古学上的新成就。

  早在1884年在昆士兰南部的塔尔盖,在峡谷的斜坡上2—3米深处,发掘出14—16岁男孩的头骨碎片,1918年复原后称“塔尔盖人”。头骨结构具有原始人的一些特点:穹窿低下,穹窿骨和臼齿骨都很厚,腭面很大,颌部突出。塔尔盖人虽然比较原始,但已具有今澳洲黑人的一些特征:鼻宽而不高,脸型适中,不长不宽。20世纪20年代,从墨累河开渠时,在科乎纳地方又发掘出一个头骨,在类型上与塔尔盖头骨相近,石化度也很大,据此可以断出相对年代来。科乎纳人头骨的特征是:骨体粗重,颌部突出,眉工粗大,头骨很长,穹窿却很低,臼齿很大。这说明科乎纳人已比塔尔盖人的时代更近了一步,但仍具有原始人的某些特征。科乎纳人和今澳洲黑人相比,共同特征就更多了,如头骨度较小,脸形不长,宽鼻,突颌,等等。第三次重大考古发现是1943年在墨尔本近郊凯洛尔地方发掘出的头骨,称凯洛尔人。其特征是:脑腔容量很大(1593立方厘米),穹窿高度很大,臼齿较长,腭突出部分较小,几乎和今澳洲黑人一样。

  这样,我们看出今澳洲黑人的发展过程:塔尔盖人→科乎纳人→凯洛尔人→今澳洲黑人。

  在澳洲黑人祖先的种属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澳史家罗·华德根据人类学资料指出:“澳大利亚的原始居民,即土著,其皮肤虽为棕色偏黑,近黑色,但从体格外貌上看,他们像高加索人种,而不像尼格罗人种或蒙古人种。例如,他们的头发一般长得浓密,但是既不像蒙古人的头发那样细长垂直,也不像尼格罗人那样卷曲,而像欧洲人的波状发型;婴儿的头发为金黄色。”①阿比教授根据考古资料认为,“原始高加索人种”是澳洲黑人的早期祖先。他指出,“原始高加索人种”在两万年以前居住在中亚一带,后来向外扩散,向西扩散便成为“雅利安人”,向南扩散便成为印度人、锡兰人和维达人(亦译“吠陀人”),向东北扩散便成为日本的阿伊努人。
  考古学证实了印度支那、马来半岛和印尼有澳洲黑人的同种族居民。

  印尼史家萨努西·巴尼根据爪哇发掘出的远古居民头骨化石以及马来半岛和印度支那发掘出的类似的头骨化石,和澳大利亚考古资料对比研究,因而得出了印度支那、马来亚和印尼的远古居民“是和澳大利亚原始种族的祖先同种的”的结论。他又根据考古资料证明今苏门答腊的古甫族和马来半岛的塞芒族是印尼和马来亚远古居民的后裔,从而说明今天在印尼和马来亚还有澳洲黑人的同种族的居民,换言之,澳洲黑人、古甫族和塞芒族在血缘上是亲族。

  这个问题的解决实质上弄清了澳洲黑人的来源的地区和路线问题。就其来源地区而言,显然是来自印尼某岛和新几内亚;就其来源的路线无疑是:中亚→印度支那→马来亚→印尼和新几内亚→澳洲大陆。

  在来大陆的时间和方式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澳洲黑人的祖先何时来到澳大利亚的,有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在三万年至3.5万年前来的。澳大利亚著名史家曼宁·克拉克说:“澳大利亚和美洲一样,很可能到最后一次冰河时期才有与以前种属不同的真人首先移殖到来。碳含量测验证实三万年前在澳洲大陆已经有这种人类居住。”①美国史家斯塔夫里阿诺斯也指出:“这些土著可能是三万年前就已经乘船漂流到澳大利亚来的三种不同种族集团的后裔,那时把大陆和印度尼西亚分隔开来的是一条狭窄的海峡。”②华德也写道:“人类在澳大利亚至少已生活了3.5万年。”③

  另一种观点认为,澳洲黑人的祖先在距今八千年从印尼某岛乘船漂流而来,先在澳大利亚北岸登陆,然后逐步向南,尤其向东南沿海移动,经过几百年以至上千年的时间才扩散于整个大陆。

  这两个时间差距很大,究竟那一种观点正确呢?

  首先,从澳大利亚考古发掘出的三种头盖骨年代来推测三种头骨虽具有原始性,但都表明已是真人,而非原始猿人了。

  其次,澳洲大陆黑人的祖先到大陆的方式是乘船漂流而来,可以推测出决非在三万年前。三万年前的人类绝对不可能有乘船漂流过海的本领。至于说有人提出在最后一次冰河期在澳洲大陆某地和新几内亚间出现过陆桥,黑人的祖先可以通过陆桥而来,此说也难令人信服。如果确有过陆桥,那末不仅人可以过桥,亚洲大陆上的其他动物亦可以过,为什么在澳洲大陆没有欧亚大陆上的胎生哺乳动物,而只有单孔动物和有袋动物呢?为什么澳洲大陆上没有亚洲大陆上凶猛的食肉动物呢?仅此一点就可以证明“陆桥说”是一种臆测。

  再次,根据近年来有关远古澳洲黑人的考古资料来推测。考古资料证实澳洲黑人的祖先,约在公元前5500年前就已有带柄工具;公元前4850年已有线状雕刻;公元前2820年已使用矛尖工具;公元前1800年已使用薄刃工具;公元前1470年已有专门骨器加工作业。这些资料无可辩驳地证明,澳洲黑人大约在距今七八千年间才刚刚“进入新石器时代。乘船漂洋过海不可能在中石器时代,当然也更不可能在旧石器时代,最多只能在新石器时代,因此可以断言,澳洲黑人的祖先大约在八千年前来澳洲大陆的。


  三、澳洲大陆黑人的来源与分布

  那末,澳洲大陆黑人的祖先是怎样乘船漂流到澳洲大陆上来的呢?对此问题,学者们进行了长时期探讨,提出了各种观点,“漂流说”和“陆桥说”便是其中的著名的两个观点。但是我们认为具有极大说服力的是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观点。他指出,在第四纪晚期,虽然在印度尼西亚群岛和澳大利亚、新几内亚之间不可能有连续不断的完整陆桥,但是,个别的岛群之间有可能存在着狭条陆地(如婆罗洲和菲律之间的巴拉望岛)或岛屿环带(如马鲁古群岛),而这些狭条陆地和环带就有可能联结成一条通路,但是这条通路间往往有浅水或狭窄的水域相隔。这样,黑人的祖先可乘船逐段地越过,而动物,那怕是胎生哺乳动物亦难于越过。有的学者还注意到了印度尼西亚从西起越往东,动物愈少,究其原因,动物为隔断陆路的水域所阻挡。由印尼可联想澳大利亚根本不存在胎生哺乳动物的原因,同时由此来判断澳洲黑人的祖先走什么样的路来到澳大利亚的。


  结论是,澳洲黑人的祖先既走水路又走陆路,在起码距今八千年前由印尼某岛和新几内亚来到澳大利亚,主要的路线是东线,即从新几内亚越过托雷斯海峡而来的,而西线是以帝汶岛作为出发地。

  澳洲黑人的祖先首先到达澳洲大陆北部沿海地区与西北地区,经千百年的繁衍生息,人口逐渐增多,加之从东南亚来的移民又不断涌入,部落间争夺渔猎和采集领地日益繁频与激烈,因而许多黑人部落纷纷南下寻找新领地,这样在远古时代的澳洲大陆上开始了历时近万年之久的人口大流动,整个澳洲大陆逐步被黑人移民所占领。北部炎热而无南部凉爽也是黑人南移的重要因素。

  考古学家们发现了澳洲黑人向南扩散的三条主要路线:一条从西北沿海地区沿西海岸南下的路线,亦称西部路线,直达西南地区。第二条路线由北部地区南下,深入大陆腹地,直达南部地区,此即中部路线。第三条路线从东北沿海地区出发,沿东海岸南下,到达东南地区,此亦称东部路线。每条干线又分成若干支线。在这三条大干线中,以中部干线最为重要,因为这条干线要经过几条大河,尤其是墨累河与达令河,气候和物产条件好,因此在这一地区黑人较多。

  澳洲大陆黑人经过以万年计的繁衍,到1788年,其人口总数达30万人,500余部落,分布在大陆的各个地区。按区域划分,可分成七个部落部区域集团。

  第一个部落区域集团,居住在墨累河流域的各部落。第二个部落区域集团,居住在达令河流域,包括今整个新南威尔士和昆士兰的南部地区。第三个部落区域集团在今昆士兰中部和北部。埃尔湖周围广大地区,居住的是第四个黑人部落区域集团,但由于这里土地贫瘠,物产贫乏,故人口不像上述三地区那样多。第五个部落区域集团居住在西部沙漠地区和西南沿海地区,这里土地亦很贫瘠,土著人数亦较好。定居在西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的是第六个区域部落集团;第七个部落区域集团定居在澳洲大陆北部地区,包括今金伯利高原、阿纳姆地和约克角半岛,这是澳洲黑人祖先最早到达的地区。


  四、塔斯马尼亚黑人的来源

  人类学家认为居住在塔斯马尼亚岛的黑人和澳洲大陆的黑人不是同一人种。塔斯马尼亚黑人长着毛茸茸而又卷曲的头发和稍肿的嘴唇,很像美拉尼西亚人,尤其更像新喀里多尼亚人。我们知道美拉尼西亚人和新喀里多尼亚人属大洋洲尼格罗种人。人类学家告诉我们,无论是非洲的尼格罗种人,或是大洋洲的尼格罗种人都是在潮湿的热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就大洋洲的尼格罗种人而言,他们是在东南亚和美拉尼西亚热带森林条件下形成的。学者们据此认定,塔斯马尼亚人属大洋洲尼格罗人种,其祖先原住在东南亚和美拉尼西亚热带森林中。这个结论几乎是公认的。

  但是,塔斯马尼亚黑人的祖先是经过什么样的路线到达塔斯马尼亚岛的,是有分歧的,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大约在比大陆黑人较早的某个时期由美拉尼西亚乘独木筏漂流来的,或认为从新喀里多尼亚岛来到这里的。途中,他们绕过了澳洲大陆。大部分学者持这种看法。

  另一种观点认为,他们先到达澳洲大陆,然后逐步南下,从大陆的东南端越过巴斯海峡到达岛上来。

  从各方面的资料判断,塔斯马尼亚黑人的祖先从美拉尼西亚或新喀里多尼亚到达塔斯马尼亚的结论是可信的。在塔斯马尼亚人中保留了不少的同美拉尼西亚相同的文化,例如,睡觉的枕头用小长凳,使用独木筏,钻木取火的方法,等等。

  同时直到今天在澳洲大陆上考古学家们没有发现任何塔斯马尼亚人的痕迹,更没有发现他们的同种人,所有这些说明塔斯马尼亚人到来的路线,不可能是先到大陆然后再南下的。

大西洋
北冰洋
太平洋
印度洋
人种(race),是指人类在一定的区域内,历史上所形成的、在体质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性状(包括肤色、眼色、发色和发型、身高、面型、头型、鼻型、血型、遗传性疾病等)的人群。通常把全世界的人划分为4个人种:

⑴蒙古利亚人(Mongoloid)或称黄种人,肤色黄、头发直、脸扁平、鼻扁、鼻孔宽大;
⑵高加索人(Caucasoid)或称白种人。皮肤白、鼻子高而狭,眼睛颜色和头发类型多种多样;
⑶尼格罗人(Negroid)或称黑种人,皮肤黑、嘴唇厚、鼻子宽、头发卷曲;
⑷澳大利亚人(Australoid)或称棕种人,皮肤棕色或巧克力色,头发棕黑色而卷曲,鼻宽,胡须及体毛发达。
对现代人种的分类问题,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

人种或种族是根据某些体质特征所作的生物学的划分,而不是文化上的分类,应该严格地将它同“民族”这样的概念区别开来。人种作为生物学概念,我们必须看到以下几点:首先,任何一个人种都没有某个或某些专有的基因,人种之间的差别仅仅是某种或某些基因的频率不同。例如,决定血型的IA[等位基因在欧洲白种人中频率比较高,IB等位基因在亚洲黄种人中频率比较高。Ii等位基因在南美印第安人中比较高。但它们都有 Ii、IA、IB3种等位基因。其次,由于各种中间类型的存在,各种族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例如,埃塞俄比亚人和南印度人的特征介于白种人和黑种人之间,南西伯利亚人和乌拉尔人的特征介于白种人和黄种人之间,而千岛人则具有白种、黄种、黑种3个主要人种的特征。我们还应看到,虽然在一定条件下,不同人群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和文化隔离,但是这些并没有导致生殖隔离。种族在遗传上是“开放”的,不同种族之间可以通婚,都能产生生命力强的后裔。人类是迁徙能力很强的物种,各种各样的隔离都会由于迁徙而引起的相互作用所打破。由此可知,任何企图进行“纯”种族分类的想法都是错误的。

人们通常按肤色、鼻形等体质特征来划分人种,这些特征主要是由于对气候的适应而产生的。造成肤色差异的主要因素即是血管的分布和一定皮肤区域中黑色素的数量。黑色素多的皮肤显黑色,中等的显黄色,很少的显浅色。黑色素有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的能力。生活在横跨赤道的非洲的黑种人和西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棕种人具有深色的皮肤,可使皮肤不致因过多的紫外线照射而受损害。紫外线可以刺激维生素D的产生,因而,深色的皮肤可以防止产生过多的维生素D,而导致维生素D中毒。相反,白种人原先生活在北欧,那里阳光不像赤道附近那么强烈,阳光中的紫外线不会危害身体,而且能刺激必要的维生素D的形成,因而北欧白人皮肤里的色素极少。

鼻形也是如此。生活在热带森林的人,鼻孔一般是宽阔的。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鼻子的温暖湿润空气的功能不很重要。而生活在高纬度的白人有较长而突起的鼻子,可以帮助暖化和湿润进入肺部的空气。黄种人的眼褶可能与亚洲中部风沙地带的气候有关;扁平的脸型和半满的脂肪层能够保护脸部不受冻伤。

这些种族特征大约是在化石智人阶段形成的。由于人类物质文化的进步,大多数种族特征早已失去适应上的意义。今天,一个黑人可以很好地生活在高纬度的北欧,他完全不需要靠阳光中的紫外光去产生维生素D,而可以从食物中获得必要的维生素D。白种人也可以借助衣服、帽子以及房屋等设施很好地生活在赤道附近。

人种的概念是随时间而变化的。18世纪的博物学家卡罗尔·林尼厄斯将现代人分成7个人种。他将世界人种划分为野蛮种——菲拉斯,怪物种——蒙斯托拉斯,理智种——塞比恩斯;又把理智种进一步分为欧洲白种人、亚洲黄种人、非洲黑种人和美洲红种人四大种族。他声称,欧洲人的特征不仅在于白皮肤,还有蓝眼睛和肌肉发达的身体,以及发明创造和以法治国的才能。与此形成对比,非洲人的特征是“黑皮肤、狡诈、个性容易冲动”。如果相信林尼厄斯的话,不同人种的差异如此之大,简直就是不同的物种;而肤色这类外表上的差异则是智力和性格方面更加重要、更加深层的差异的标志。

今天,已经没有谁会像林尼厄斯那样极端地划分人类。但是,认为人种的区分存在生物学基础的想法仍然很有势力。许多人依然相信,根据人种划分的不同人群之间有着根本的差别。毕竟,除了年龄、性别之外,许多国家在登记人口资料时还要求每个公民说明自己的种族。

对人类的基因差异有深入了解的生物学家不同意这个观点。生物学家仔细比较了各种人的DNA。他们的工作表明,人并没有人种之分。各个人群之间确有很多不同,但是,这些不同不能构成划分人种的生物学基础。

太平洋

太平洋是世界海洋中面积最阔、深度最大、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据较多资料介绍,最早是由西班牙探险家巴斯科发现并命名的,“太平”一词即“和平”之意。16世纪,西班牙的航海学家麦哲伦从大西洋经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并到达菲律宾,航行其间,天气晴朗,风平浪静,于是也把这一海域不约而同地取名为“太平洋”。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北端的白令海海峡与北冰洋相连,南至南极洲,并与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成环绕南极大陆的水域。太平洋南北的最大长度约15900千米,东西最大宽度约为109900千米。总面积17868万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三分之一,是世界海洋面积的二分之一。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全世界有6条万米以上的海沟全部集中在太平洋。太平洋海水容量为70710万立方千米,均居世界大洋之首。太平洋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资源,尤其是渔业水产和矿产资源。其渔获量,以及多金属结核的储量和品位均居世界各大洋之首。

大西洋

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位于南、北美洲和欧洲、非洲、南极洲之间,呈南北走向,似“s”形的洋带。南北长大约1.5万千米,东西窄,其最大宽度为2800千米。总面积约为9166万平方千米,比太平洋面积的一半稍多一点。平均深度3626米,最深处达9219米,位于波多黎各海沟处。海洋资源丰富,盛产鱼类,捕获量约占世界的五分之一以上。大西洋的海运特别发达,东、西分别经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其货运量约占世界货运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印度洋

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面积约为7617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397米,最大深度的爪哇海沟达7450米。洋底中部有大致呈南北向的海岭。大部处于热带,水面平均温度20℃一27℃。其边缘海红海是世界上含盐量最高的海域。
海洋资源以石油最丰富,波斯湾是世界海底石油最大的产区。印度洋是世界最早的航海中心,其航道是世界上最早被发现和开发的,是连接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重要通道。海洋货运量约占世界的10%以上,其中石油运输居于首位。

北冰洋

北冰洋位于地球的最北面,大致以此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岸之间,是四大洋中面积和体积最小、深度最浅的大洋。面积约为1479万平方千米,仅占世界大洋面积3.6%;体积1698万立方千米,仅占世界大洋体积的1.2%;平均深度1300米,仅为世界大洋平均深度的三分之一,最大深度也只有5449米。北冰洋又是四大洋中温度最低的寒带洋,终年积雪,千里冰封,覆盖于洋面的坚实冰层足有3~4米厚。每当这里的海水向南流进大西洋时,随时随处可见一簇簇巨大的冰山随波飘浮,逐流而去,就像是一些可怕的庞然怪物,给人类的航运事业带来了一定的威胁。而且,北冰洋还有两大奇观。第一大奇观:就是那里一年中几乎一半的时间,连续暗无天日,恰如漫漫长夜难见阳光;而另一半日子,则多为阳光普照,只有白昼而无黑夜。由于这样,北冰洋上的一昼一夜,仿佛是一天而不是一年。此外,置身大洋中,常常可见北极天空的极光现象,飘忽不定、变幻无穷、五彩缤纷,甚是艳丽。这是北冰洋上第二大奇观。

地球上有七大洲、四大洋

四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太
平洋最大,北冰洋最小。

七大洲是:亚洲、非洲 、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南极
洲、大洋洲,其中,亚洲最大,大洋州最小

2种人,女人和女人!

《地球上有几片大洋?都有哪几种人?》
答:⑴蒙古利亚人(Mongoloid)或称黄种人,肤色黄、头发直、脸扁平、鼻扁、鼻孔宽大;⑵高加索人(Caucasoid)或称白种人。皮肤白、鼻子高而狭,眼睛颜色和头发类型多种多样;⑶尼格罗人(Negroid)或称黑种人,皮肤黑、嘴唇厚、鼻子宽、头发卷曲;⑷澳大利亚人(Australoid)或称棕种人,皮肤棕色或巧克力...

《地球上有几片大洋?都有哪几种人》
答:北冰洋 北冰洋位于地球的最北面,大致以此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岸之间,是四大洋中面积和体积最小、深度最浅的大洋。面积约为1479万平方千米,仅占世界大洋面积3.6%;体积1698万立方千米,仅占世界大洋体积的1.2%;平均深度1300米,仅为世界大洋平均深度的三分之一,最大深度也只有544...

《世界上有哪七大洋?》
答:世界上只有四大洋。1、太平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洋,位于亚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极洲之间,总面积17868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体积70710万立方千米。太平洋中有许多海洋生物,目前已知浮游植物380余种,主要为硅藻、甲藻、金藻、蓝藻等;底栖植物由各种大型藻类和显花植物组成。

《七大洲五大洋分别是?》
答: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2、七大洲包括:亚洲(全称亚细亚洲)(Asia)、欧洲(全称欧罗巴洲 )(Europe)、北美洲(全称北亚美利加洲)(North America)、南美洲(全称南亚美利加洲) (South America)非洲(全称阿非利加洲)(Africa)、大洋洲(Oceania)、南极洲(Antarctica)。

《世界上四大洲五大洋的名称是什么?》
答:1、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2、七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南极洲、北极洲、大洋洲。简介:一、亚洲是世界七大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洲。它的名字也最古老。全称是亚细亚洲,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其英文名为Asia。相传亚细亚的名称是由古代腓尼基人所...

《有关于海洋的资料》
答:2、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类饮用只占2%。地球四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线为界。目前为止,人类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还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3、世界各大海洋的海水所含的盐分各处不同,平均约...

《世界上主要有哪三大人种》
答:1、白色人种 白色人种,又称欧罗巴人种、高加索人种,指具有特定体貌特征的一个人种,也是体质人类学的概念。白种人是世界上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人种,占世界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四左右。主要集中分布于欧洲、北非、西亚、中亚、南亚、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2、黄色人种 黄种人,又称黄色人种、亚美人种...

《七大洲四大洋的具体位置》
答: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位于南、北美洲和欧洲、非洲、南极洲之间.东经苏伊士运河沟通印度洋,西通过巴拿马运河与太平洋相通。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北冰洋:位于地球的最北面,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岸之间,是四大洋中面积和体积最小、深度最浅的大洋。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