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朱元璋的几个败笔,使皇位易主,大明王朝意外迎来了盛世

作者&投稿:于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朱元璋 朱元璋为了他的朱家江山能够万代相传,可谓是费尽心机,不遗余力地做了许多为人诟病的事情。 在明初,以谋反罪清理了胡惟庸、李善长这些开国功臣后,君权相权的争斗终于尘埃落定。他裁撤掉宰相职位,自己直接领导六部,从而达到了大权独揽的目的。 按他的说法,这是在给儿子朱标拔「 ”荆棘”上的刺。谁知道自己诛杀了那么多有功之臣,恶事做多了是要遭天谴的。 果然,他寄予重望的太子朱标,竟然无福享用他铺就的锦绣前程,在37岁上盍然而逝。白发人送黑发人,朱元璋心里头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 太子没有了,接班人的位置不能空着,还得补选才行。接班人在哪个范围内选,朱元璋开始琢磨起了。 由于对老大儿子的器重,朱元璋爱屋及乌,也喜欢上了老大的儿子们。 于是他跳过儿子们这个正常的遴选范围,直接在孙子辈里头选接班人。 胡惟庸 朱标生前有两任太子妃,即元妃常氏,继妃吕氏。 二妃给他共生了五个儿子。分别是:长子虞怀王朱雄英,(常氏生),早逝;次子建文帝朱允炆(吕后生) ;三子吴王朱允熥(常氏生);四子衡王朱允熞(吕后生);五子徐王朱允火熙(吕后生)。 朱元璋选来选去,选中朱允炆作为皇太孙。 次子朱允炆,仔细说起来他的身份有些乱,得仔细捋。严格来说,他是个打折的嫡皇孙。 朱标的第一个儿子是朱雄英,是正宗的嫡皇孙,但不幸早亡。朱允炆是次子,由当时的吕妃所生,只能算庶皇孙。 次年常氏在生第二胎朱允熥时,因难产而死。但是按照皇家的血统来论,朱允熥此时应该是正宗的嫡皇孙。 但在常氏过世后不久,吕氏得到扶正。这样一来,朱允炆,即随着母亲身份的变化而鱼跃龙廷,顺理成章的变成了嫡皇孙。 但要按严格意义上来说,他出身时是庶出,就是庶皇孙。硬要往「 ”嫡”上靠,那也只能说他是半路出家的嫡皇孙了。 元妃常氏 但是这种关系由谁说了算?自然是朱元璋说了算。他说是嫡皇孙就是嫡皇孙,谁敢明确表示反对?有疑惑也只能在私下里议论议论罢了。 那为何朱元璋这么坚持,一定要立朱允炆为皇储? 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说朱允炆来路不正,有可能是朱元璋的私生子!所以朱元璋非要给他扶上位。 但这仅限于野史,没有任何实证,不足为凭。 另外一种原因倒是比较可靠。朱允炆、朱允熥俩人,他们不光是出生的时候身份相差太大,就是他们的身份背景也是天壤地别的。 朱允炆母亲家里无兄弟,家庭关系相对比较简单。所以,如果他当政以后,不存在外戚干政的情况。 我们知道,历史上外戚干政,把一个王朝弄得鸡飞狗跳,甚至篡权夺位的例子,都比比皆是。 朱允炆 而朱允熥呢?他就不一样了。 朱允熥的亲姥爷是常遇春,舅姥爷是蓝玉,郑国公常茂是他大舅!开国公常升就是他二舅!冯胜、傅友德等许多明帝国的「 ”军事高干”,和他姥爷家里多为姻亲,关系复杂着呢。 这些外戚,组成一个庞大势力集团,得有多大的能量!朱允熥如果当了皇帝,不被他们左右是不可能的。 这些人一旦干政,尾大不掉时,就很难办了。如果其中有人产生异心,朱允熥的小命有可能不保,王朝也极有可能被这些外戚篡位。 所以,选择家庭背景相对简单的朱允炆,此时还的确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所以选择朱允炆,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按照惯例,既然选择了朱允炆,朱元璋就要替他拔除「 ”荆棘”上的刺了,否则他就是继了位,也是不好干的,说不定这些人会撺掇朱允熥来夺权的。 所以说,后来所发生的蓝玉谋反案,也就不奇怪了。蓝玉案将剩下不多的开国元勋,诛一公、十三侯、二伯,牵连被杀一万五千多人,「 ”元功宿将,相继尽矣。” 拔刺 朱允炆的上位,其实还有一部分人功不可没,这些人都属于「 ”烧冷灶”之人。 早在太子朱标病重期间,他们就开始在朱允炆的身上使劲了!这里头就有翰林学士,东宫的伴读黄子澄。 这个黄子澄是公元1384年洪武年间的进士第一名。参加殿试时,朱元璋问他的年龄,他说是34岁,再问他是哪年出生的,他一时紧张答不上来。 朱元璋一看,就这定力还想当状元?玩去吧!就把他直接从第一名撸到第三名,就这样,状元变成了探花。但不管怎么说黄子澄还是有真才实学的。 有学问的人当然花花肠子也多,站得高看得远。太子朱标病重期间,朱允炆日夜伺候,并把允熥、允熞、朱允火熙(火+熙)三个弟弟召集在一起同住,显示出自己的长兄之风,父亲朱标死后又嚎啕大哭,痛不欲生! 这些其实都得自于黄子澄的暗中指点。他告诉朱允炆,太祖以孝治国,只有这样如丧考妣的表演,才能得到大家,特别是朱元璋的认可。 朱允炆 幸运地当了皇太孙以后,朱允炆兴奋无比,对黄子澄说:「 ”非先生辈,安得至此?” 朱允炆的成功表演,也赢得了白发苍苍的老朱的赞许,「 ”允炆,这孩子,是个好孩子哦,懂事呵!”(「 ”而诚纯孝,顾不念我乎”)。 黄子澄为什么要选择拥立庶子朱允炆,而不是嫡子朱允熥!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 如果嫡子朱允熥上台,说了算的将是蓝玉、常升、冯胜、傅友德他们,我黄子澄算个「 ”六”?给人家提鞋,还得看人家心情啊! 庶子朱允炆上台就不一样了,我就是帝师啊! 黄子澄 ​ 明朝初年,朱元璋在借鉴历代分封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建立了明代藩封制度,先后将其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从孙封于边疆及内地的主要城市。 藩王有军事指挥权。藩王于王府设亲王护卫指挥使司,辖军三护卫。护卫甲士少者3000人,多者1.9万人。 九位塞王(辽、宁、燕、谷、代、晋、秦、庆、肃)因有防御蒙古贵族侵扰的重任,所以护卫甲士尤多。其中北平的皇四子燕王朱棣拥兵10万,是兵力最多的藩王。 在朱元璋大封诸王的时候,就有大臣叶伯巨进谏,说藩王势力过重,数代之后尾大不掉,到那时再削夺诸藩,恐怕会酿成汉代「 ”七国之乱”、西晋「 ”八王之乱”的悲剧。提醒朱元璋「 ”节其都邑之制,减其卫兵,限其疆土”。 但是朱元璋哪能听得进这些劝告,不但不听,还治了叶伯巨的罪,说他这是离间骨肉,给下了刑部大狱,瘐死。 蓝玉 朱元璋不仅分封诸子为藩王,而且在其成法中有一条是关于「 ”靖难”的规定。 他当国时,恐权臣篡权,规定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举兵清君侧的权利,在《皇明祖训》中明确规定:「 ”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 他的这一条规定,在朱允炆称帝后,就被燕王朱棣利用了。他指责齐泰、黄子澄为皇帝身边的奸臣,须加诛讨。提出的口号就是「 ”清君侧,靖国难”。 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称帝。一开始看到藩王的势力太大,听从齐泰、黄子澄等人的建议,开始削藩。 等燕王朱棣一看,这削藩要削到自己头上了,他于是不干了,打出「 ”靖难”的口号举兵造反。 朱棣的军事才能在朱元璋时代就已经展露出头角,是诸皇子中最会用兵的。 虽然一开始起兵时兵力较少,处于劣势地步,但随着战争的继续,几仗打下来,队伍逐渐壮大起来。 为何成这样的局面?中央朝廷的战斗力难道这样不堪吗? 的确如此。 靖难之役 这就是朱元璋的又一大失误了。他光想着替子孙们「 ”拔刺”了,没来得及给朱允炆培养辅佐的亲信,就撒手西归了。现在朱允炆的身边,著名的战将几乎没有了。 一开始他让古稀之年的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师30万伐朱棣,没打过,大败。后来又换李景隆代替耿炳文,调兵50万伐燕,最后还是战败。 就这样,燕王的「 ”靖难”大军逐渐接近了南京城。到南京城破的那一天,朱允炆趁乱逃走,最后不知所踪。 夺位成功的朱棣由此坐上大明的皇帝宝座,本应是大明朝的第三位皇帝。 朱棣本是庶子出身,但他会包装。出兵时打出「 ”靖难”旗号,质疑朱允炆继承皇位的合法性,并且自己坚称是马皇后所生,是嫡子。 所以他做皇帝后,不承认建文帝的帝号,只承认自己是继承父亲太祖的皇位,并下令恢复建文时期,所改动的一切太祖皇帝当年制定的成法和官制,以表明其起兵的目的在于恢复祖训。 明成祖 朱元璋的这几个失误,造成了皇孙的皇位不稳,最后被推翻。他地下有知不知该做何感想? 但明成祖朱棣做皇帝,在历史上看明显要超过建文帝。 在他统治期间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 郑和的几次下西洋,传播了大明的威名,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加强了对南海的经营;在文化上命人编修了《永乐大典》 。 总体来说,在明成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称永乐盛世。 历史没有随朱元璋的愿,但随了天下人的愿,也应该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了。 参考资料: 《明史》 清·张廷玉 《明太祖实录》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



《朱元璋的几个败笔,使皇位易主,大明王朝意外迎来了盛世》
答:的确如此。 靖难之役 这就是朱元璋的又一大失误了。他光想着替子孙们「 ”拔刺”了,没来得及给朱允炆培养辅佐的亲信,就撒手西归了。现在朱允炆的身边,著名的战将几乎没有了。 一开始他让古稀之年的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师30万伐朱棣,没打过,大败。后来又换李景隆代替耿炳文,调兵50万伐燕,最后还是战败。 就这...

《朱元璋的什么错误决定,害得自己后代自相残杀,最后导致江山易主?》
答:这时候剩下的王位继承人有两个,一个是燕王朱棣,另外一个就是朱标的次子朱允炆。朱棣虽是朱元璋的儿子,但不是嫡子,所以对于这点朱棣彻底输给了朱允炆,再加上朱棣又不讨大臣们的支持,因为他们认为王位继承人不能是一名武将。所以即便朱棣和朱元璋的性格再相似,朱元璋再怎么喜欢朱棣,也没办法将他...

《朱元璋将孙子立为皇上,是否是他人生中最大的败笔?》
答:朱元璋将自己的皇位继承给自己的孙子,这种行为确实不太合适,但是说这种是他人生中最大的败笔就太过了。值得肯定的是,朱元璋是一个有能力能做大事的人,他凭借着自己的力量一点一点地将大明朝建立起来。在他的一生之中,犯的最大错误不是将皇位继承给自己的孙子,而是废除了宰相官职以及制定了“...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真的是一个残酷的皇帝吗?》
答:2、为了子孙皇位稳定而杀了大量功臣 朱元璋晚年时,太子朱标因病去世,于是将来皇位继承人只能是孙子朱允炆。但考虑到孙子年龄小而且很可能镇不住那些开国功臣,于是朱元璋在位几十年间,不断以各种名义将多数功臣都给杀掉,也正因为这一点使得后世都认为朱元璋是个残酷皇帝。3、明朝刚建立他想加强集权统...

《朱元璋为了使建文帝坐稳皇位费尽心思,为何还是没能奏效?》
答:第一:朱允炆生性比较软弱,而且顾及情亲,所以根本不敢对朱棣下杀手。其实在朱棣和朱允炆的争夺中,朱允炆是占尽先机和优势的,但是朱允炆并不想伤害朱棣。所以即便好几次朱棣陷入危险之中,但都没有性命之忧,这也给了朱棣卷土重来的机会。第二:朱允炆身边并没有什么可用之人,所以不善战略。

《百万子孙,最后却被杀得一干二净,朱元璋做了什么错误的决定导致这种局面...》
答:最后实力较强的几位藩王因争夺皇位而展开了对战,其中实力最强的藩王当属燕王朱棣,最后也是他成功夺得了皇位。而那些战败的藩王及其亲属自然也就难逃一死。再有就是朱氏子孙享有的三项特权,分别是高额的薪水、免交赋税以及不受律法约束。朱元璋对皇族子弟非常慷慨。他们不仅收入高、封地广,还经常可以得到...

《朱元璋的什么错误决定,导致朱标死后,他的后代没一个人能够善终?_百度...》
答:朱元璋他最大的错误就是小看了他的儿子朱棣的实力。他死也没有想到他的那个远在燕京的儿子朱棣会这样惦记这个皇位。以至于后来朱棣做出了很多残忍的事情,让朱标的子孙一个都不留。自古在帝王家庭就没有什么手足之情,只有权利和皇位。为了登上皇位,很多人不择手段,不惜杀害自己的兄弟姐妹。朱元璋在位时...

《朱元璋传位朱允炆 这事真的是一招败笔吗》
答:因为朱棣靖难之役的原因,很多人自然的认为,朱元璋在朱标之后立储朱允炆,完全就是一招败笔。有的亲儿子不传位,反而把皇位传给了孙子。最终导致明朝统治上层因为权力争夺闹的一塌糊涂。朱元璋要是早把皇位传给朱棣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嘛。虽然话是这么说的。但事实上,朱元璋传位朱允炆这个孙子,而...

《朱元璋扮乞丐微服私访,为什么回宫大开杀戒?》
答:我们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刚开始是一个农民,小时候吃不了饭了,就给地主家放羊,后来出家当了和尚,看不下天下的局势,奋起反抗加入了郭子兴的起义部队,后来认郭子兴为义父,从此朱元璋就开始了他飞黄腾达的一生。可以说他的皇位来之不易,所以他当上皇帝之后是特别讨厌那些贪官的,他也是讨厌不给百姓...

《皇位之争自古有之,发生在明朝的皇位之争都有哪些?你知道吗?》
答:一、靖难之役。故事发生在朱允炆和朱棣之间。朱元璋驾崩前,决定将皇位传给朱允炆,朱允炆继位,史称建文帝。他上位后,担心自己的皇位不保,于是在手下亲信的建议下,大肆实行削藩政策,他先拿齐王等实力弱小的藩王开刀,眼看着被削的王爷越来越多,燕王朱棣感受到了深深的危机感。于是决定先发制人...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