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抓好数学活动的教学 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

作者&投稿:金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做好新课程教学中的数学活动~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当赋予学生以最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所以老师在设置问题时,必须遵循这个理念,注重引导学生去多思考,让学生去实验、观察、猜想、验证,从中体验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从而养成良好思维的习惯,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
《新课程标准》与传统的教学要求是有很大区别,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设置问题时要力戒四种弊病:一是过多地提一些“是不是”, “对不对”,“懂不懂”,一问齐答,表面上看是双边活动,实际上有效参与的不多,是搞形式主义的互动式教学。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养成不加思索就回答的坏习惯。二是设问高深莫测,脱离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学生面对教师的问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自信心的培养。三是设置问题时不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和讨论空间,担心学生回答不出和时间不够,自问自答,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四是只顾自己提问,不给学生提问的权力,这样不利于问题解决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那么,在教学中应如何设置问题呢?我认为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设问于情景之中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设问最为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的重要源泉。向学生提出新颖、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1)如在讲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2”时,我开始就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昨天,我不小心把一块三角形的装饰玻璃打破成两块(如图), 我想到玻璃店去再裁一块同样大小的玻璃,能否办到?带一块去,可不可以?若可以,你猜想应带哪一块去?为什么?学生非常有兴趣,拿纸通过拼、画、裁等实验,发现拿第2块去可以。老师再引导学生观察裁出来的三角形与第2 块有什么共同点,这样通过老师的设问,学生的实验,猜想、验证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也让学生体验到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设问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教师设置问题时,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问题设置的依据。《学记》也载“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后其节。”就是说问题设置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直观表象到具体形象,由形象识记到抽象识记,由机械记忆到理解记忆,若脱离了学生实际的过高或过低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问,要么给学生造成重负担,挫伤其积极性,要么使学生觉得乏味而厌学,只有科学地设计序列问题,才有助于实现设问的目的,为学生在探索知识海洋中导航。
对于教学上的难点,教师应该设法建立“台阶”,帮助学生“拾级而上”,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例(2)在“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教学中,可设计如下一系列问题,为证明定理作思想和方法上的准备:
①前面我们学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请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②矩形的内角和为多少度?猜想四边形其内角和等于多少度?你能否利用所学过的知识给出证明?
案例(3)在讲完切线长定理后可设置这样一道个问题:小明家的锅盖坏了,为了配一个锅盖,需要测量锅的直径,而小明家只有一把长500px,根本不构长,怎么办呢?小明想了想,采取了以下办法:首先把锅炉平放到墙根,锅炉沿刚好靠到两墙,用尺紧贴墙面量得MA的长(如图)即可求出锅的直径,请你说明他这样做的理由?这样设问,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思想,体现了人人都在学有价值的数学,学数学是有用的,数学并不难学,从而帮学生建立自信。
三、设问要让数学思想方法从问题解决过程中凸透出来
这是寓学法指导于课堂教学之中,从而发展和提高学生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一般是结合教学各环节的功能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就数学思想和方法,学科结构特点,知识理解过程以及学习数学的一般方法等有关的问题进行指导性提问。例(4)在对“多边形内角和”一节课进行小结时,可这样设问:
① 定理求证过程中运用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类比”和 “转化”)
② 这类数学思想方法的特征是什么?(“化未知为已知”)
③ 掌握这种方法对解决数学数学问题有何指导作用?
④ 从本题的解决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通过这些问题,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也掌握了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技能结构进一步完善,提高了学习能力。
四、设问要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探究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所以教学中的问题设置要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探究,建构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从而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例(5)在讲“三角形画法”时,老师可以这样设置问题:工程师们要建造建筑物,首先要画图纸。那么图纸又是怎样画出来的呢?今天我们从最简单的做起,学习怎样画三角形(将已画好的三角形分给学生),那么,我们需要知道几个有效信息,才能画出与发下来的三角形重合(提出猜想)?请你试着在纸上画画(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在探索过程中,学生将发现有许多种画法,同时也体验了从局部(如一边、一角)出发,整体考虑,从不同角度(如边或角)寻求不同解决方案的探索乐趣。
五、设置适当的发散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
吉尔福特曾经用“发散式加工”作为衡量创造能力的一个指标。创新需要思维的发散和流畅,需要打破思维的定势,需要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徐利治教授也指出:“任何一位科学家的创造能力,可用如下公式来估计:创造能力=知识量╳发散思维能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为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求异性,对于同一个问题,教师可运用条件的增设变化及结论的延伸和条件与结论的互换,设计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结论多个新的问题,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例(6)在“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教学中当定理证明完毕后,可设置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书上是把一个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给出证明,你能否把它分成三个三角形、四个三角形并给出证明?
2、刚才我们通过分割,转化方法证明了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度,请问五边形的内角和为多少度?n边的内角和又为多少度?说出你的解题思路。
本题再稍加变化,又可以变成许多不同的题目。这样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一个广阔的天地。学生在求解过程中求新、求速度、求最佳,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当然,这些解法和变化有可能已是前人的研究成果,但是我们认为,这对初学者来说,也应算是一种创新。
六、创设设问题氛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中,特别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创新往往是从问题开始,只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有进一步创新可能。如爱因斯坦从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相矛盾现象出发,提出疑问,并解答疑问,导致狭义相对论诞生。我们的学生往往善于学习,善于模仿,却不善于提问。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学生如何回答问题,往往以学生没有问题了作为一节课的圆满结束,很少教学生如何提问题,如何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所以我们的学生往往也迷信书本,迷信权威,对问题不敏感,缺少科学的怀疑的态度和精神。
实践证明,不能提出问题就不可能善于思考,就不可能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就不会有创造性行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就得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允许他们在一定范围内犯错误,改正错误。教师要学会正确地分析对待学生的“奇谈怪论和异常举止。”才能扶持他们的创新行为。所以上课时我经常向学生发问:“谁能发现问题?” ,“谁能提出不同的见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体会到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同时,要创设良好的“提问”的氛围,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每次活动都允许他们独辟蹊径,展示自己,欣赏自己,允许他们在自我创新过程中自鸣得意,即使提错了也要让他们完成整个过程,肯定他们的创新动机和目的,然后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恰当评价。例(7)在课外辅导时,出了这样一个题:道路旁有一条河,彼岸有电视塔AB,高30m,只有量角器、皮尺作为测量工具,能否求出电视塔顶与道路的距离?老师在黑板上画好图形,通过引导分析,求得答案,可当老师话音刚落,突然有位学生叫着:“不这样求!” 这出自平时顽皮、好动学生之口。有经验的老师不会用责备的语气去训导,而是用自己真诚的心认真对待每位同学的想法,并加以分析引导,亲切地说:“怎么求?请说一说!”鼓励学生发表见解,这就消除了学生担心挨批评的心理,他们就可以无拘束地畅述:可用皮尺,一个人拿一端在道旁,另外一个人拿另一端,游到河彼岸爬上塔顶,站在道旁的人移动位置,拉直皮尺,用量角器测得皮尺与道边所成角为直角时,就可以求得距离。听完学生的回答,我说:“你有这种想法非常好,这也是一种办法,但实际去试一试,会不会感到非常困难?测量结果与我们计算的结果一样吗?”,这样一句话,既温暖了学生的心田,使其心理得到满足,又调节了课堂气氛。最后老师指出,实地丈量的方法既辛苦又不准确,利用课本知识能方便准确地解决问题。实地丈量是从直接思维出发,而老师用于分析解决的方法是“逆向思维”,从直接思维到逆向思维就是一个创新过程。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不善于提问题的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应先称赞其勇气,然后再帮助其分析;对于好问但总是抓不住要点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找出不能抓住要点的原因,耐心引导,不批评、不挖苦、不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学生,应鼓励其进一步探究、大胆创新。
总之,课堂问题的设置是一种教学艺术,需要我们在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精心设计,反复比较,筛选提炼最佳设问方式,以便发挥教师在数学学习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积极探索的课题。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己的猜想,再经过自己的验证,不断产生探究的欲望,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乐学、学会、会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应注重的三个目标1、注重体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愿景,也是根本。新课标更加注重了学生学习能力、兴趣等方面,数学课堂教学要体现有效性,我们教学的重点必须是认真研究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下工夫,努力做到目标合理定位、内容取舍相宜、方式适切有效、形式力戒浮华。更细化的话,还应包括课堂提问设计、课堂练习设计、板书设计等。以课堂提问为例,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准确的、恰当的、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思维进入竞技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注重发展生成课堂新课程下的教学观,强调教学的开放性和生成性。这是因为,师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从而使课程实施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同时,教学也是一个发展的、增值的、生成的过程。从这一点上来说,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非常重要,这里需要强调几点:(1)课堂需要预设,但仅有预设是不够的;(2)生成的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但课堂也不能完全是师生的即兴创造;(3)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4)预设与生成两相互补,相得益彰;(5)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要服从于有效的教学和学生的发展。预设就是一种生成;有了精彩的预设一定有精彩的生成;有了精彩的预设,会出现未曾预约的精彩。具体到课堂教学操作层面,我们认为,教师应该尝试做到:学习目标的动态生成问题让学生提;认知结构的动态生成方法让学生悟;学习方法的动态生成思路让学生讲;学习内容的动态生成错误让学生析。3、注重追求教学优化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归根结底就是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教学最优化其主旨是:教师有目的地选择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使教学和教育任务的解决达到最好的效果,随之建立了一个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体系,为规定教学任务、确定教学内容、优选教学方法和手段、选择教学速度和分析教学结果这教学过程的六阶段分别提出教和学的最优化方法。为了达到最优化的目标,教师所采取的方法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努力为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服务。  一、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确保学习内容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这是课堂中催生和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的前提。同时教师要对教材和教学参考用书作深入细致的研读,要自觉地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增加一些可以称为背景的东西,并把这些东西进行内化,变成对教学有用的东西。第三,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所以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通过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获取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教师在课前准备中要认真对学生生活及兴趣进行了解,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使新知识呈现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探索新知训的积极性,从而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在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平等、自由、相互接纳的学习气氛,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争辩和合作,教师要耐心地聆听学生的想法,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把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放在指导学生的能力提高上。教学活动中面对的学生数学能力参差不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是对差生,教师的态度尤其要慎重,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努力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注重积极教学评价,提升学生学习信心  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教学评价坚持以鼓励为主,评价语言要做到真诚而富有艺术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赞扬一定要发自内心,让学生从心底里感觉到老师是真心欣赏。同时教师的评价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因活动而异,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获得成功的满足与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提升自主学习的信心,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总之,有效课堂教学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有效教学没有最,只有更;只有切实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才能真正从繁重的学习任务中解脱出来,才有更多地时间去全面发展,才能具有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数学能力。

众所周知,良好的课堂秩序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然而在我们的日常数学教学中,却时常缺少这种保障.青少年学生的思想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他们常常会身不由己地违反课堂秩序.我们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形:交头接耳、左顾右盼、做小动作,高声喧哗;你回答你的问题,我说我的话,做自己的事;游戏时热热闹闹,教学任务却落不到实处……因此,课堂秩序的问题自然而然地摆在了教师面前.新课程改革实施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遵守纪律,善于思考,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那么,如何维持好课堂秩序,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呢?
一、落实课堂常规训练, 形成明确的课堂纪律规范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而小学生则习惯于感受生动具体的事物,数学课对小学生来说不免有些枯燥,学生一旦没兴趣,课堂秩序就会出现混乱.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教学是一种需要在有序的环境中才能进行的活动,无序、混乱将使教学无法展开,而有效的课堂纪律管理,实际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课堂规则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
1.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参与,通过讨论达成统一认识,形成基本的课堂纪律规范.课堂纪律规范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切合班级实际,要循序渐进,不断地提高要求.要求学生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发言,发言要找准适当的机会,不能在课堂上做与本节课学习无关的事等等.对个别课堂纪律很差的特殊学生,可以特别对待,提出他们能达到的要求,这种特殊情况,要先和全班学生商量好,不然学生会觉得老师不公正.
2.课堂纪律的监督执行.制定了课堂纪律就必须严格执行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按照事先制定的制度,该怎么办就怎么办,绝对不能心软手软,即使制度有不合理的地方,在修改前也要“错”下去,以维护制度的尊严.除了老师当纪律的“裁判”,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发动学生参与课堂管理,发挥集体的力量,人人都是监督者,也都是被监督者,互相监督,互相提醒.这样既可以帮助老师管理,减轻老师负担,也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3.运用奖励手段鼓励正当行为,惩罚制止不良行为,是巩固纪律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明确做得好会受到什么样的赞扬或奖励,违反了规范要承担什么责任,将受到什么处罚.
小学生好表现,渴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当课堂上,有的学生在做题目,而有的学生却在嘀嘀咕咕,如果这时,老师对全班说:“你看,XXX做题目做得多认真啊!”保证那些在嘀咕的学生立即端正姿势,自觉地开始做起来.可见学生的积极性行为得到奖励后,这种行为将得到巩固与强化.
在奖励的方式上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非物质性的,但主要采用非物质性奖励,如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令人满意,教师可以报以微笑,投以赞赏的目光等.在教师的举手之间,眉宇之间,让学生意识到行为的正确性,从而起到“蜻蜓点水”的作用.
维持纪律的另一种有效方式就是采取一定的惩罚,所谓惩罚就是教师有意识地通过使学生经受不愉快的体验,以影响和改变学生行为的一种手段.但惩罚要讲究技巧性,不能滥用,更不能进行体罚.有时针对不专心听讲的学生,点名叫他回答问题,就是一种惩罚.
奖励与惩罚都能刺激学生正确的课堂行为,但一味地奖励、一味地惩罚都会影响学生行为的积极性.在纪律管理上,奖罚必须相结合,实习期间我所在班级的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实行了加减分制,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期初发放给学生每人一份课堂行为计分表,表中有姓名、得分、周次等,得分又分成每课得分、一周得分和总得分.
(2)明确计分方法:每周5节数学课,教师每上完一节课,就应总结学生的表现情况,并点名宣布加减分数,表现突出的、或有进步的可适当加分;表现差的则适当减分;表现一般的则不加不减.加减分值视班级情况而定.
(3)期末,请学生自行算出总得分.将总分转换成一位小数,纳入期末笔试分.加的则在笔试分中加上,倒扣的则在笔试分中扣除.
二、提高自身的教学组织能力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1.抓好一节课的三个关键点.每节课的三个关键点是开头、中间和结尾.可以利用预备铃到上课铃的几分钟,要求准备好学习用具、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想想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刚一上课,教师不要急于讲课,要让学生先坐好,检查学习准备情况,同时要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上来.当课上到中间,有些学生开始产生厌倦情绪,教师就要变换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甚至牺牲一分钟时间开个玩笑,活跃一下课堂气氛,让学生重新焕发学习热情.每节课结束前几分钟,教师就不要再讲课了,更不要拖堂,可对学生进行随堂检测,也可让学生做练习,因为,这时学生已感到困乏,教师如果继续灌输,很难产生好的教学效果,甚至可能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
2.运用有效的沟通技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效的沟通技能在课堂中的作用与他们在生活其他方面的作用一样重要.事实上,它们是良好管理的基础.如果不擅长沟通技术,我们形成良好管理机制以及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努力就会受到限制.
3.用鼓励性的语言强调纪律,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如赞美评价法——“这个同学的想法与众不同,请大家给予掌声鼓励.”榜样评价法——“这一组的同学讨论得很热烈,合作得真好,希望其他组同学也能像他们那样.”夸张评价法——“这个同学很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要是针掉在地上,他也能听出来.”假设评价法——“如果你在这个地方改一下,那就全对了!你能自己改正吗”等等,使学生在老师的赞赏中领略到成功的自豪感.
4.对待违纪学生要方法灵活,把握好轻重缓急.要明确哪些是可管可不管的,哪些是必须管的,哪些是可以暂缓处理的,哪些是必须马上处理的.小学生违反课堂纪律往往是自制力差,控制不住自己,所以,老师要多用眼神、表情、语言、动作暗示、提醒,保证和保持正常的课堂秩序.如,课堂上学生有小毛病,老师可用眼神提示他改正,或者自然地走到学生身旁促其收敛,或者用声音的抑扬顿挫暗示;如果学生的违纪影响较大,可以突然终止讲课,用威严的目光告诫学生,把全班学生的目光引到那个学生身上,此时无声胜有声,一般就能制止.对不服管教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冷处理,为了不影响全班上课,课后再采用多种方式教育感化.
5.处理偶发事件,就需要教师的教育机智了.所谓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指教师成功地处理教学中意外事件的特殊能力.课堂教学是一项双边活动,教师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几十名学生在一起学习,他们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各异,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必然是千差万别.加之外界环境的影响,课堂教学中出现偶发事件,那是难免的.当偶发事件出现时,教师应当善于因势利导,正确地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
课堂教学中,由学生引起的偶发事件占课堂偶发事件的绝大部分.教师一般的处理方法都是视问题性质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以消除不利于教学的因素.批评教育能有效地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然而,偶发事件作为突发的事端,其背后隐藏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对那些因品德不良引起的偶发事件,教师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严肃地进行批评教育;对那些因调皮、捣乱、无知等引起的偶发事件则无需采取十分严厉的态度,不必扩大事态,上纲上线;而对那些因自身工作失误或外界干扰引起的偶发事件,要善于出奇制胜、超乎常规地加以解决.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言:“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
三、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增强讲课的吸引力
一节课40分钟,如果学生感到教师讲课枯燥无味,而数学本身就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所以学生很容易就会产生厌倦和怠慢的情绪,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增强讲课的吸引力,也是维持课堂秩序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提高教师教学的艺术呢?
1.授课方法要灵活,张弛有度
单调、死板的教学方法肯定让学生生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并牢牢吸引住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知识性要求学生有意注意,趣味性会使学生无意注意.两种方式相结合才能形成张弛有度,变化有序的课堂节奏.特别是小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所以老师更要注重趣味性,用有趣的知识、有趣的方式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讲课要用谈话法,语言要有幽默感
讲课用谈话的形式容易贴近学生,师生之间也容易互动.一节课便会在提问、回答、设疑、解难、争论的过程中悄然度过.如果教师语言幽默更能调动学生听课的热情,课堂气氛会显得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数学课堂是孩子们向往的课堂,是孩子们享受快乐学习的课堂.当然,不能盲目追求幽默风趣而脱离教学实际,那样只能华而不实,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要维持好课堂秩序,除了对学生要严格要求,还要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进和创新方法,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设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形成井然有序的课堂秩序,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活动课》
答:四、帮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如一位学生,数学基础差,学习态度不明确,很要面子,不懂也不表达,作业往往又是错的,看得出做作业时很急躁。从写字开始,要求他把字写端正,允许作业少做,要求做一题对一题,不会做的重新做,做对了继续,让他认识到他也能做对,慢慢地树立学习的信心,发现优...

《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抓好数学活动的教学》
答:切合班级实际,要循序渐进,不断地提高要求.要求学生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发言,发言要找准适当的机会,不能在课堂上做与本节课学习无关的事等等.对个别课堂纪律很差的特殊学生,可以特别对待,提出他们能达到的要求,

《如何抓好数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答:因此,无论是新知课、习题课、复习课还是讲评课,都离不开数学问题的解决。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以解题活动为中心,一方面把本节内容根据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设计几组题,题组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由浅入深,讲完一个问题,跟上一组练习,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即时解决一些在听课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最后由单...

《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
答:第三,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所以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通过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获取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教师在课前准备中要认真对学生生活及兴趣进行了解,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组织...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有效性?》
答:2、合理加工教学内容。我们鼓励教师不要机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但是,不要“教教材”不等于不要钻研教材、不要把握教材意图。我们认为,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首先,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的编排体糸,善于将某一...

《如何抓好普通班的数学教学29》
答:一、关于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达得预设的学习结果并学会学习,同时使教师自身素质得到积极发展。具体表现在:在认知上,促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在能力上,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上,促使学生从不喜欢数学到喜欢...

《如何抓好数学教学工作》
答:三、提高教师素质,注重教学水平 教学的一切活动始终围绕学生,教学的一切因素最终作用于学生。面对数学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更应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适应时代要求,更新观念,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要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年龄特点,认真研究...

《如何抓好数学课堂教学》
答: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深刻地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如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以图增趣,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画资料,将看图和学习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要合理地运用这些图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要鼓励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大胆想象,提出数学问题。(二)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让...

《如何抓好40分钟的数学课堂教学》
答: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在讲解三角函数一章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三角学的起源与发展,使学生了解三角函数的产生和用途,引导学生向数学知识领域靠近。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但在设置问题情景时,要注意“度”的问题。如果设置的问题过于简单,无法形成认识上的冲突,就引不...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扎实,更有效》
答:如教学《认钟表》一课时,教师创设了“神六”成功发射的情境:由于发射前、点火、发射后时间各不相同,在此基础上认识几时和大约几时。 3、学生经验——有效教学的生长点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奥苏泊尔也曾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然后据此...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