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宋教仁:曾以一己之力差点改变中国历史,却在31岁时抱憾而亡

作者&投稿:勾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913年3月20日,在上海火车站里一群人正有说有笑地向火车走去。他们是刚刚组建成的国内第一大党国民党的主要成员:宋教仁、黄兴、于右任以及廖仲恺等人。他们是准备前往北京参加4月的国会开会礼。

但是突然一声枪响,打破了热闹的氛围,紧接着宋教仁痛苦地说道:"我中枪了。"刺客仍不肯放过他,又接连开了两枪,随后逃亡。奇怪的是,每天必有警察巡逻的火车站,今日竟然一个巡警也没有。

此时一行人赶忙将宋教仁送往医院,即使经过一整天全力的救治,宋教仁还是没有活过来。在死之前,宋教仁向旁边的人口述自己的革命生涯,并且说到这些时一度哽咽,眼角带泪。宋教仁还让黄兴拟电报给袁世凯,希望他能够完成自己的遗志,保障民权,即使自己死了也没关系。

而此次案件也成为了一个导火索。北方的袁世凯和南方的孙中山相互猜忌,指责,后者很快就刀枪相向,开展了"二次革命"。而在孙中山二次革命失败之后,袁世凯成了典型的独断总统,并且在民主化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一度复辟了帝制。而这行为,恰好是对宋教仁先生的遗嘱的一个讽刺。

在袁世凯死后,更是逐步进入军阀混战的黑暗时期,国内政治与宋教仁先生一开始的初衷越走越远,中国再次民不聊生,生灵涂炭。而有人便说道,如果宋教仁不死,那么中国的 历史 说不定会应该改变,中国能够提前走向发展的道路,而不是战乱。

这就要联系到宋教仁先生在死之前所提到的革命生涯了,他可以说是伴随着中国的民主成长,但是却在欲图鸿鹄之志时抱憾而死。

宋教仁出生于1882年的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这里也是谭嗣同大举办报,开学堂,宣扬新思想的地方,宋教仁从小便受到这种环境的熏陶。宋教仁自幼聪明好学,并进入了漳江书院进行学习,在老师的思想影响下,宋教仁对四书五经不感兴趣,反倒是民主思想颇为上心。

宋教仁在20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入读了美国圣公会文华书院普通中学堂。而此时发生了抗议沙俄入侵东北的爱国主义运动,清政府加大了舆论的压制,发生了震惊全国的"苏报案"。如何拯救中国,成了包括宋教仁等青年在内的一个重大问题。

此时章太炎、邹容等革命人物的诸多文章流传于国内外,而刚从日本回国的黄兴也在此时到武昌的两湖书院进行反清演说,听到黄兴的演说之后,宋教仁与他结识并成为了莫逆之交,共同商讨中国的民主计划。

在1904年,宋教仁与黄兴等人一同成立了同盟会的前身——华兴会,并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宗旨,希望能够推翻腐朽的清政府,建立一个民主的中国。在此之后,他们准备在湖南多地组织起义活动。

但是在起义活动遭到了败露后,政府来逮捕时,宋教仁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直到友人匆匆报信时他才逃跑。在他逃到了江边时,追兵越来越近,还好此时一个渔翁恰巧经过救了他,他才能够得以逃亡到日本。 也正是如此,宋教仁也自号"渔父。"

居于日本这段时间是宋教仁人生比较重要的阶段,他在此博览群书,熟读西方多国政体论文,并且进入了东京政法大学,早稻田大学进行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他将西方的政党政治与责任内阁制度与中国的实际相联合起来,称之为"良方",希望能够挽救中国于水火之中。

在日本期间,他还大力宣传新思想,创立了民国著名报纸《民报》的前身《二十世纪之支那》。并且在此时,他还结识了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成立了同盟会,并且成了同盟会的主要领导人。

宋教仁不断策划发动了多场起义,例如东北的沈阳起义,后又是在南方的黄花岗发动了起义。但是由于敌众我寡,再加上有叛徒等多项原因,起义均遭到了失败。并且同盟会还失去了一大批骨干。

但宋教仁却从未灰心,而是将视线转向了长江流域。在革命党人的积极带领以及响应全国的动员下,终于在1911年的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份纷纷响应革命党人的号召,宣布脱离清政府统治,清政府一时之间几成土崩瓦解之势。

宋教仁一刻也未闲下来,他带着厚厚的法制文献前往武昌,参与制定《鄂州临时约法草案》。在这个草案中,人人平等、人民选举等诸多法令第一次记录在了中国的法律之上。在之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前往了南京,参与并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他依照文献资料,参照了西方的实际政治体制,对中国提出了三权分立,民主共和的多项政治主张。

正当宋教仁踌躇满志之时,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并且对《临时约法》大肆破坏,中国的民主之路又开始危险。而宋教仁十分不满此行为,辞去了农林总长一职。

但是他并未沉沦,而是想要通过自己的力量去重新构建民主的中国。

在当时中国宪法规定,中国实行的是政党内阁制度,只需要宋教仁的政党在议会中获得大多数的席位,宋教仁便可以组织责任内阁,而袁世凯的元首地位则会变成了一个空架子,没有太多实权。

为了实现这个夙愿,宋教仁几乎没有睡过一天好觉。他先是将同盟会以及诸多小党连接成中国 历史 上的第一个大党派——国民党,并且实际领导权由宋教仁来担任。

即使袁世凯设置了许多手段来阻碍他,并且还有共和党等一系列强劲对手的障碍。宋教仁依旧凭借着自己的口才,以及他的深得民心,国民党以压倒性优势大获全胜,取得了第一届国会选举的胜利。

宋教仁如愿大获全胜,准备组织内阁时,袁世凯致电宋教仁,让他前往北京参加国会开会礼。而正当宋教仁走进上海火车站,准备前往北京时,便发生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宋教仁的死,是中国 历史 的一个大悲剧。彼时他意气风发,准备一展宏图,却丧命于刺客之手,不由得让人扼腕叹息。但宋教仁并不会因此而改变他在 历史 上的定位,作为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驱,他在 历史 书中,必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差点改变了中国 历史 的人物"绝不是玩笑话,宋教仁先生对中国的影响非常之深,在死前是如此,在死后亦是如此。

宋教仁所带来的最大影响便是政治方面。在辛亥革命结束之后,袁世凯持兵自重,手握大权,革命派不得已把大权交给袁世凯。而在另一方面,民主共和已成了天下人的共同观念,袁世凯也不敢妄自称帝。如何通过政治方面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重新夺回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成了革命党人的又一个重大问题。

孙中山曾提出三项办法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其中包括临时政府地点设于南京,总统必须到南京受任以及总统必须遵守一切法律章程。就是想要通过切断袁世凯与北方的封建势力,以此达到削弱袁世凯权力的目的。

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在南北较量之下,临时参议院迁往北京,唐绍仪内阁解散,并且转而成为了由袁世凯所控制的陆征祥内阁。孙中山所提出来的三项办法自然便破灭于现实当中,想要让袁世凯乖乖听命于革命党人立下的规矩,自然是不可能,而宋教仁却拥有自己的一套办法。

相比于孙中山,宋教仁所主张的责任内阁制的威力便比孙中山所提出来的"三项办法"要厉害得多。宋教仁通过符合宪法,符合规矩的手段,一步步将政权集于政党之中,并且将其组建新的内阁,此举在实际方面,对袁世凯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威胁。袁世凯自己也说:"以攀动手段,来抢夺政权,我倒不怕,以合法手段,来争取政权,却厉害得多了。"

也正是如此,在组建内阁的前夕,宋教仁会遭到暗杀,可见宋的做法的的确确对封建派产生了巨大的阻碍,以至于要撕下自己的脸皮,使用暗杀这种手段。

宋教仁的政治抱负也未能够实现,统一中国、民主共和,也成为了泡影。而宋教仁也遗憾地成为了"差点彻底改变中国 历史 的人物。"

宋教仁死后,革命党人与袁世凯的矛盾一触即发,双方从一开始的权力斗争到最后的武装斗争。双方从一开始"二次革命"到后来的"护法运动",来来回回打了好几年。在袁世凯死后,军权被各路军阀所瓜分,中国再次分裂,并且陷入了十多年的军阀混战当中。这是中国人民,也是中国 历史 的悲剧。

如若宋教仁成功将属于自己的政党内阁组建好,那么中国的政权便会重新回到革命党人手中,而袁世凯的元首变成了个空架子。权力的集中也意味着稳定,便不会陷入到军阀混战的悲剧当中。宋教仁的死对于中国 历史 来说,的确是一个大损失。

此外,宋教仁的另一大贡献便是组建了国民党。一个民主的国家,施行政党政治是其最根本的方面。而宋教仁为了中国的宪政民主,建设中国的民主共和体制,以此来对抗封建势力,可以说是呕心沥血。

在当时中国并没有一家有实际统治力的政党来领导,而眼看袁世凯的势力触及到宪政时,宋教仁便提出要组建一个为人民福祉着想的现代党派。宋教仁东奔西走,联合了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等诸多党派,再以同盟会为主体,共同组建了当时的国民党。至此,革命党人终于有了实际的力量对抗封建势力。

在政治方面,宋教仁先生可以说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中国政党政治的先行者,中国宪政体制的奠基人。这一系列名头不是虚名,而是他在短短的31年时间里用血和汗所奋斗出来的实名。虽然他的政治抱负未能够完全实现,但是他为中华民族追求民主自由的精神,在 历史 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经济方面,宋教仁曾经担任过内阁的农林部长,并且对中国的农业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措施,在民国初年大力促进了中国农业的发展。此外,宋教仁还对金融、财税、人才、外资等诸多方面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在文化方面,宋教仁主张"教育为立国之本",并且创办了江汉大学等诸多新式大学,一改以往的办学方式。提出以科学民主为学习目标的计划,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以及近代人才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宋教仁在言论自由,科学思想,人文主义等诸多方面,都拥有自己的见地,并且广为传播。宋教仁先生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文化,都对中国的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的贡献。

在他死后,孙中山便给他写了一副挽联,上联是: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下联是: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短短二十字,便道出了宋教仁先生的人生。生前为民请命,建立共和;死后血流于宪法,抵抗封建。生前死后,宋教仁一生都是为了国民,为了中国,他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所铭记。

在他短短的31年的人生时光中,宋教仁以自己的热血铸就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是当之无愧的勇士,爱国者。

《宋教仁:曾以一己之力差点改变中国历史,却在31岁时抱憾而亡》
答:在袁世凯死后,更是逐步进入军阀混战的黑暗时期,国内政治与宋教仁先生一开始的初衷越走越远,中国再次民不聊生,生灵涂炭。而有人便说道,如果宋教仁不死,那么中国的 历史 说不定会应该改变,中国能够提前走向发展的道路,而不是战乱。 这就要联系到宋教仁先生在死之前所提到的革命生涯了,他可以说是伴随着中国的民主成长...

《他用一本书捍卫中国领土, 因得罪了两个人, 死因至今为谜,他是谁?_百...》
答:但是,其实还有一个人,如果他还活着的话,会比孙中山、袁世凯等人更加出名,他就是“中国宪政之父”,国民党真正的缔造者——宋教仁。宋教仁在日本留学回国之后,准备加入反清革命。偶然间,他知道了日本对中国东北虎视眈眈,想要悄无声息地吞并掉东北长白山东南部十分美丽而且富饶...

《谁被誉为中国宪政之父啊?》
答:宋教仁 宋教仁是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也是国民党的建党元老。宋教仁与黄兴、孙中山共同被称为革命的先行者,为大革命事业呕心沥血。宋教仁与黄兴很早就成为了好友,两人思想一致,都认为清政府已经腐朽不堪,需要有新的力量诞生来挽救中国。宋教仁与黄兴等人谋划建立了华兴会,黄兴担任会长,宋教仁为副会长...

《宋教如先生的生平》
答:宋教仁先后在东京法政大学、早稻田大学就读,1905年与田桐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该刊设有论说、学说、政治、历史、军事等栏,宣传爱国、革命思想,宋教仁除写了多篇文章倡导反清排满外,坚决主张用黄帝纪年取代当时一般中国报刊用帝王纪年的作法,以示与清政府决裂,后该刊被日本当局以妨害公安的罪名下令查封。 《二...

《宋教仁和宋氏三姐妹什么关系》
答:宋教仁和宋氏三姐妹没有什么关系,只是都姓宋而已。宋教仁1882年出生于湖南常德。1904年2月,华兴会在长沙成立,宋教仁任副会长;同年,因长沙起义失败,前往日本,入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学习西方政治。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任司法部检事长。1911年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在武昌成立,宋教仁致力于建设民主共和...

《如何评价宋教仁的历史贡献》
答:吴相湘认为,宋教仁一方面努力推进民主政治,同时更力言中国绝不能引用共产主义,且明白指出中国如实行共产主义之种种不幸恶果;因而坚决主张国家社会政策。胡汉民则认为:“钝初始欲戴为总统,己为总理。”新中国建立后,1954年,在制定第一部宪法的过程中,毛泽东谈及宪政历史时,还对宋教仁有过贡献的《...

《宋教仁和宋氏三姐妹是什么关系?》
答:宋教仁和宋氏三姐妹没有直接关系。宋教仁出生在湖南,而宋氏三姐妹是海南人,在美国长大。宋教仁和他们,只是都姓宋而已。宋教仁,字得尊,号遁初,一作钝初、遯初、敦初,别号渔父,化名犟斋、宋錬、中岛等,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仙瑞乡上坊村香冲人。中国近代革命先驱者之一,被称作为“中国宪政之父”...

《民国初年震惊全国的“宋案”》
答:宋教仁案是1913年3月20日时任国民党代理理事长的,22日不治身亡,其真正主谋至今尚无定论,而国民党声称是袁世凯所为,但至今都是争议不断。1913年3月20日夜晚,宋教仁由上海启程去北京。22时45分,被杀手刺杀于上海火车站,子弹从后背射入体内,射中其右肋,斜入腹部,凶手开枪后逃逸。宋教仁疼痛难忍...

《清末民初 有哪些名人 如,唐绍仪等 列举名称和成名事迹》
答:袁世凯,中国的华盛顿;孙中山,国父;徐世昌,国务卿;段祺瑞,内阁总理;赵秉钧,内阁总理;黄兴,国民党创始人之一;宋教仁,国民党创始人之一;张勋,复辟;冯国璋,北洋军阀;曹锟,闹兵变反迁都;瞿鸿机,清末军机大臣;奕劻,清末魁阁;载泽,镇国公,五杰之一;端方,湖南巡抚,五杰之一;恩铭,安徽巡抚,五杰之一;铁良,兵部侍郎,五杰之一;...

《千古大变局读后感》
答:尤其是读到最后一个人物宋教仁时,我过去对宋教仁时缺乏认识的,也并不理解作者为何将他与曾国藩、李鸿章、孙中山等对中国社会有巨大贡献的人并列。读了此书,才理解了,原来此人一死,就代表着自洪秀全以降,众多有识之士孜孜以求,为中国社会变革,民主进程艰难推进的历史车轮的停止。全书到此,达到一...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