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必修五文言文重点字词

作者&投稿:隆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高中语文必修1

18个文言虚词用法专练 要求:仔细了解各虚词的基本用法,然后做题巩固。

第一课时而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⑵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⑹通“如”,好像,如同。

⑺通“尔”,你,你的。(8)[而已]罢了。

(9)「而后」才,方才。(10)「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乃⑴于是,就。⑵才,这才。

⑶却。⑷是,就是,原来是。

⑸竟然。⑹他的。

⑺乃至,甚至。⑻可是。

⑼而,又。⑽这样。

[11]你,你的。 [巩固练习] 良乃入,具告沛公。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今君乃亡赵走燕。

诸葛亮真乃神人。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作计乃尔立。

何⑴什么。⑵怎么样。

⑶哪里。⑷多么。

⑸为什么。⑹怎么。

⑺作语助词相当于“啊”。注意一些复合词。

与 ⑴解释为:和、跟、同。⑵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

⑶作实词用,可解释为“给予” “结交、交好”。 其⑴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⑵其中,其中的。⑶活用作第一人称。

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⑷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

⑸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⑹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

⑺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

还是。

⑻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⑼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⑽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11)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且⑴暂且,姑且。⑵将,将要。

⑶而且,并且。⑷况且,再说。

⑸尚且,还。⑹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关系:又,又。

又。

⑺同“夫”,句首助词。⑻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并列关系:一面。

,一面。

;一边。

,一边。

⑼如果。 若⑴如果,假如。

⑵像,好像。⑶你(的),你们(的)。

⑷此,如此,这样。⑸至于。

「若此」如此,这样。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

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所⑴处所,地方。

⑵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

的事、物”、“。

的地方”、“。

的人”等。「所以」⑴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

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

的方法是用来。

的等。⑵表示原因。

相当于“。

的原因(缘故)”。「所谓」所说的。

「所在」⑴到处。⑵所在之处,处所。

则⑴却,可是。⑵那么,就。

⑶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⑷用在对比句中,相当于“就”。

⑸就是。⑹原来是。

⑺只。⑻同“辄”,总是,常常。

⑼原来已经。(则是)只当是。

(则则)赞叹的声音。 为⑴成为,变成。

⑵做。⑶作为,当作。

⑷是。⑸以为,认为。

⑹被。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

⑻指心理活动。⑼有。

(11)治理。(12)装作。

(13)为了。(14)给,替。

(15)对,向。(16)因为。

(17)则“于”,在,当以1、为,由于。2、而。

3、把,拿,用。4、以为,认为。

5、凭,靠。6、按照,依照。

7、根据。8、通“已”,已经。

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10、在。

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12、任用。

「以为」1、把。

当作或作为。2、认为。

3、把。

制成。 也⑴同现代汉语“也”。

⑵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⑶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⑷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⑸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

⑹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⑺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

⑻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

(也者)⑴语气助连用,起说明或解释作用。⑵用在句末,表示反问。

(也与)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带有反诘之意。(也么哥)句尾助词连用,无实义 (也已矣)罢了。

于⑴对,对于。⑵在。

⑶与,跟,同。⑷到。

⑸从,自。⑹在。

方面。

⑺比。⑻被。

⑼受。⑽向。

(11)给。 「于是」⑴在这时。

⑵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⑶在这件事上。

⑷在这种情况下。⑸对此。

「于是乎」于是。者⑴指人、物、事、地点等,相当于“。

的”或“。

的人(东西、事情、地方)。”

⑵与“若”连用,或单用,表示比拟,相当于 “。

似的”。 ⑶放在主语后,表提顿或判断。

⑷放在主语后,引出原因。⑸放在疑问句末,表疑问。

⑹放在假设复句中,表\假设,相当于“如果。”

、“。

的话”。 ⑺放在“有”字的宾语之后,表示提顿。

⑻放在数词之后(翻译时,要根据所列事物,在数词\后加\相应的量词和名词)。⑼放在后置的定语后,“的”。

⑽放在时间词之后,表示停顿,调整音节。(11)在陈述句末,表结束。

之⑴他,她,它(们)。⑵的。

⑶往,到。

去。⑷这,此。

⑸作宾语前置的标志。⑹我。

⑺调整音节,无实义。⑻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了消句子独立性。

⑼作定语后置的标志。⑽向。

因⑴。

2. 高中语文必修1

文言实词吗?必修一——必修五文言实词《劝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由于,因为)《师说》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难道)是故弟子不比不如师(不一定)作《师说》以贻之(赠送)《六国论》六国互丧,率赂秦耶?(都,全)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保全)暴秦之欲无厌(满足)与赢万里不助五国也(结交,亲附)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招致)洎牧以谗诛(及,等到)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事,成例)《指南录后序》会使辙交弛(适逢)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解除)意北尚可以口舌动也(估计,意料,料想)直前诟虏帅失信(责骂,辱骂)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罪状)穷饿无聊,追购又急(重金收买)中兴机会,庶几在此(差不多)扬州城下,进退不同,殆例送死(几乎)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危险)《五人墓碑记》既而以呈民之罪请于朝,按诛五人(追究,查办)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假托帝命)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比)《烛之武退秦师》焉用亡郑以陪邻(哪里)越国以鄙远(把…作为边境)既动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疆界)失其所与,不知(结交,亲附)《谏太宗十思疏》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能够)简能而任之(选拔)《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壁(交换)王必无人,臣愿奉壁往使(假如)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秦贪,负其强(依仗)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相如持壁却立(退,倒退)乃设九宾礼于庭,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相如引车避匿(调转)不如因而厚遇之(招待,对待)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难道)《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友好,亲善)籍吏民,封府库(登记)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季氏将伐颛臾》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痛恨)(托辞,找借口)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辅佐)《寡人之于国也》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不过)《陈情表》舅夺母志(改变)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慰问)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顾惜)庶刘侥幸,保卒余年(或许)《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等到)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大概)后五年,吾妻来归(女子出嫁)吾妻归宁(女子回娘家省亲)《报任安书》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考察,查者)《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去,往)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勉励,劝勉)《兰亭集序》足以极视听之误,信可乐也(实在)。

3. 高中语文必修五一词多义文言词语即可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②三月而后成.【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③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

4. 跪求

以: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身份”等。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用)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拿)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凭借) 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按照 )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凭……身份) (2)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曹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赤壁之战》 ) (4)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在)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

(《汉书·西南夷传》从) (5)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跟)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率领)2、用作连词。

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似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2)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游褒禅山记》) (3)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等。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而) 敛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来) 不宜妄自菲薄…… 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以致)(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因:1.用作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由于”,“趁着”“凭借”,“经过”“通过”。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2.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例如: 因拔刀斫前奏案……(< >) 相如因持璧却立……(< >)与:“与”在很多情况下作实词: 1.给予,授予 则与斗卮酒(《鸿门宴》) 与尔三矢(《伶官传序》) 2.结交,亲附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yǔ 3. 对付。 庞暖易与耳《史记·燕召公世家》) 4.赞许。

朝过夕改,君子与之。(《汉书·翟方进传》) 引申为“帮助” 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 《战国策·齐策一》) 5. yù 参加。

蹇叔之子与师。( 《崤之战》)作虚词主要有下列用法: 1介词,“和”“跟”“同”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yǔ 2连词,“和”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伶官传序》) 3 yú 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同“欤”。

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于 介词,总是跟名 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 从”、“跟” 、“同”、“对”、“对于、” “给”、“由于” 等 . 得复见将军于此( 《鸿门宴》 在)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 在……方面)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在……中)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赤壁之战〉向)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到) 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左忠毅公逸事》 从、自)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跟、同)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对、对于》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给) 2 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劝学》) 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 可不译。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 ”;有时动词前还有“见” “受”等字和它相应。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5.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重点翻译

陈情表》 一. 虚词 1. 以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连词,因为)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介词,凭借) (3)臣具以表闻(介词,用) (4)谨拜表以闻(连词,表目的) (5)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 2. 于 (1)急于星火(介词,比) (2)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介词,对,向) 3. 之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助词,的) (2)臣之进退(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二. 实词 1. 通假字 (1)夙遭闵凶(通“悯”,怜悯) (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常在床蓐(通“褥”,草席) (4)四十有四(通“又”) (5)五尺之僮(通“童”,童仆) 2. 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 古义:不能走路 今义:不可以或能力不够 2)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古义:优秀人才 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 根据我微薄的经验给你总结了几条 1、用成长符提升将领成长,做任务有,宗族奖励也会有,到时候分给你就是了 2、闯嘉峪关,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报答 今义: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4)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成人自立 今义:(组织、机构等)正式建立 (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申诉,诉说 今义: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古义:辛酸苦楚,苦衷 今义:身心劳苦 (7)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赶快往前 今义:很快地跑 (8)拜臣郎中 古义:尚书部的属官 今义:中医医生 3. 词类活用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2)臣具以表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3)且臣少仕伪朝(名词作动词,做官) (4)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5)夙遭闵凶(形容词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6)臣之进退(动词作名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7)举臣秀才(名词作动词,做秀才,为秀才) (8)察臣孝廉(名词作动词,做孝廉,为孝廉) (9)猥以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微贱的身份) (10)沐浴清化(形容词作名词,清明的政治教化) (11)凡在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年老之人) (12)少多疾病(名词作动词,患疾病) (13)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4. 一词多义 矜 犹蒙矜育(动词,怜惜) 小矜名节(动词,自夸) 悯 夙遭闵凶(名词,通“悯”,指可忧患的事) 悯臣弧弱(动词,悲痛,怜惜) (3)薄 门衰祚薄(形容词,浅薄) 日薄西山(动词,靠近) 三.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用“非”表否定判断) (2)今臣亡国贱俘(直接表判断) (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非”表否定判断) 2. 变式句 (1)急于星火(于星火急,介宾后置) (2)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臣于陛下尽节之日长,介宾后置) 3. 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动词“婴”本身具有被动语态) 四. 重点语句翻译 1.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译文: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 2.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译文:我进退两难,处境十分狼狈。 3.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译文:因为这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 4.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译文: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企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 5.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译文: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 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 6.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译文: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以求闻达。

7.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译文: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

《项脊轩志》 一. 虚词 1. 以 (1)娘以指叩门扉曰(介词,用) (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连词,表承接,可译为“来”) (3)能以足音辨人(介词,凭借,根据) (4)以手阉门(介词,用) 2. 而 (1)而庭阶寂寂(连词,表并列) (2)墙往往而是(连词,表修饰) (3)客逾庖而宴(连词,表修饰) (4)而母立于兹(代词,你,你的) (5)呱呱而泣(连词,表修饰) 3. 之 (1)顷之,持一象笏至(语助词,调整音节) (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语助词,调整音节) (3)他日汝当用之(代词,代象笏) (4)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助词,的) 二. 实词 1. 通假字 某所,而母立于兹(通“尔”,你的) 古今异义 (1)人至不去 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 (2)吾妻来归 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返回、还给 (3)墙往往而是 古义:处处 今义:常常 (4)比去,以手阉门 古义:及、等到、并排的 今义:较量、紧靠 2. 一词多义 得 不能得日(动词,得到,获得) 得不焚(助动词,能,能够) 日 日过午已昏(动词,指时间超过) 不能得日(名词,阳光) 过 大母过余曰(动词,探望,看望) 人往,从轩前过(动词,经过) 归 吾妻来归(动词,女子出嫁) 吾妻归宁(动词,返回。归宁,出嫁的女儿回。

6. 必修5语文生字词学校发了作业,说要整理一下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课文

不知道你的语文教材的版本,我按人教版的总结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一段:赍发ji fa 恁nen 第二段:酒馔jiu zhuan第三段:第三行——只听得差拨口里呐(ne四声)出一句第四段:髭须zi xu第十段:掇duo第十二段:肐ge 搠shuo《装在套子里的人》无《边成》鹳guan 傩nuo 氽tun 鞶鼓pan gu 筸gan 基本就是这些,我上学时几乎就是抄一下课下注释带拼音的,老师让你们找生字就是为了让你们看看课下注释,通读下文章,便于上课时你们理解内容,方便教学,希望对你有帮助。



《必修五文言文特殊句式》
答:3)、中心词+数。 3. 高中语文必修5文言文默写重点句 《归去来兮辞》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4.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5.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

《文言文核心词》
答:我用的是人教版的.以上是必修一到必修五的文言文 其中每一首诗词都要求会背,个别课文要求会背 4. 初中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和做诗词赏析,文言文的技巧 初中的文言文都是一些基础简单的知识。 不要求你弄清太多句式,关键是要多积累一些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比如说:以(把,用来,来,认为,按照)、之(助词的,取独...

《孟子高中语文文言文》
答:版必修(5)1、《归去来兮辞》(并序)2、《滕王阁序》(第2、3段)3、《陈情表》*4、《逍遥游》(诵读)苏教版高中文言文(必修一——必修五)全录必修一(一)劝学(荀子)(二)师说(韩愈)(三)赤壁赋(苏轼)(四)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必修二(五)六国论(苏洵)(六)阿房宫赋(杜牧)必修三(七)指南录后序(文...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常考的翻译句子是哪些》
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归去来兮辞》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2.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4.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5.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

《语文人教版必修五P91 从学过的文言文课文中查找下面实词的不同义项 请...》
答:语文人教版必修五P91 从学过的文言文课文中查找下面实词的不同义项 请 一个一个 打上 要出处 要出处要完整因为我上一个200问题(也是这个问题)被投诉了分先定为50之后再加为200打完后再加100但一定要要出处要完整要出处要完整要出处要完整要出处要完整要出处要完整共为26个每个... 要出处 要完整 因为 ...

《高二语文必修五要求背诵的文言文(具体第几段)》
答:《陈情表》全文,《项脊轩志》(我老师没让背)、《长亭送别》“端正好”(常考)、“滚绣球”、“一煞”、“收尾”、《报任安书》{第五、六段}(最好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常考!)、《渔父》(老师画)、《纪念刘和珍君》{(真的猛士,敢于。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课本上要求背诵的古文是哪几篇?》
答:人教版必修五课后要求必背篇目《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 文言文单元中还有高考要求必背篇目《逍遥游》《陈情表》3——5段

《齐桓晋文之事 鲁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五《齐桓晋文之事》教案》
答:我们学习文言文,有两个重点内容要掌握:一是重点的文言字词(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这也是今天的作业(分类归纳)。一是文章要表达的观点,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个观点的。具体到孟子这篇文章,就是要了解孟子的主要观点,他是怎样表达这个观点的,孟子是怎样说服一步步说服...

《我想要高中语文必修五新课标(粤)的必背古诗词(包括文言文),》
答:我想要高中语文必修五新课标(粤)的必背古诗词(包括文言文), 请尽快把它们的题目或者片断告诉我,在这先谢谢大家。... 请尽快把它们的题目或者片断告诉我,在这先谢谢大家。 展开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生活中有哪些成瘾食物?360手机浏览器 2010-08-25 · TA获得超过100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

《人教版高中课本文言文》
答:5.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里的所有古诗词和文言文都有哪些 必修一人教版沁园春·长沙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必修二人教版《诗经》两首(氓、采薇)离骚孔雀东南飞并序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必修三人教版蜀道难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