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出炉 统计局解析有哪些新变化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出炉 统计局解析有哪些新变化

作者&投稿:吉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出炉 统计局解析有哪些新变化~

3.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过程? 建国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随着经济体制的发展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适应不同经济体制下宏观决策和宏观监督的需要。整个变化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5O-1984年,为实施MPS体系阶段。它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在过去的经济管理中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经济运行机制的变化,这一核算体系的缺陷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生产统计范围太窄,侧重于反映物质生产,不能反映非物质生产部门发展的情况,同国家加快发展社会科技事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高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要求不相适应二是侧重于反映实物流量,不能系统反映社会资金运动情况;三是侧重于生产核算,分配、消费、积累等方面的核算比较薄弱,不能反映国民经济循环全貌及各环节之间的衔接情况,同国家掌握整个经济运行状况及结果和进行总体平衡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迫切要求建立新的核算体系。 第二阶段,即从1985年一1993年,为MPS和SNA体系共存型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阶段,它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在继续执行MPS体系的同时,从1984年开始着手建立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家统计局于1985年第一次计算国民生产总值。这期间由国家统计局牵头,国家计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等部门共同协作,经过反复研究和多次试点,于1992年设计出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针对旧体系的不足,新体系扩大了核算的范围,充实了核算内容,改进了核算方法,提高了国际对比能力。其主要特点是兼顾两大体系的要求,可进行两种体系的相互转换。但是,《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2年文本)》仍然带有深刻的MPS核算体系的痕迹。 第三阶段,即从1994年开始,进入和国际通行的国民帐户体系(SNA)接轨的阶段。

一是调整了基本框架。2016年核算体系分为基本核算和扩展核算两大部分,为适应经济发展和经济管理需求,对两大部分核算内容都进行了调整、丰富和完善。在基本核算部分,调整了资产负债表的结构,重新设置了与2008年SNA基本一致的表式;增加了资产负债交易变化表和其他变化表;专门设立价格统计和不变价核算一章,反映货物和服务价格变化以及GDP和国民总收入的实际变化;调整了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表的内容,与《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进行了衔接;不再单独设置国民经济账户。在扩展核算部分,充实和调整了核算内容,将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延伸到资源环境核算,调整了人口和劳动力核算,增加了卫生核算、旅游核算和新兴经济核算。
二是更新了基本概念和核算范围。针对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和2008年SNA的建议,2016年核算体系引入了一些新的概念,拓展了部分核算范围。引入了“经济所有权”概念,改变了相关交易的记录方式;引入了“知识产权产品”概念,取消了原有的“无形生产资产”的概念;引入了“雇员股票期权”概念,将其作为雇员报酬;引入了“实际最终消费”概念,以客观反映我国居民的真实消费水平和我国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发挥的作用;扩展了生产范围,将自给性知识载体产品生产纳入生产范围;扩展了资产范围,将知识产权产品等纳入非金融资产的核算范围,将金融衍生品和雇员股票期权等纳入金融资产的核算范围。
三是细化了基本分类。参照2008年SNA,结合我国分类标准的发展变化,2016年核算体系调整和细化了一些基本分类。在机构部门分类中,单独设置了“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反映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变化情况;增加了产品分类,将《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分类;细化了GDP支出项目分类,使其更加详细完整;调整细化了非金融资产分类,引入了知识产权产品等类别;修订了金融资产分类,引入了金融衍生工具和雇员股票期权等类别。
四是修订了基本核算指标。根据2008年SNA,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情况和新变化,2016年核算体系修订了一些重要的国民经济核算指标的定义和口径范围。修订了“总产出”指标,按2008年SNA定义的“生产者价格”计算总产出;修订了“劳动者报酬”指标,将雇员股票期权纳入劳动者报酬;修订了“生产税净额”指标,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生产税和生产补贴的核算范围;修订了“资本形成总额”指标,包含了研究和开发、娱乐文学艺术品原件等知识产权产品;修订了“财产收入”指标,将非上市公司的红利、准公司的收入提取、养老金权益的应付投资收入等纳入财产收入;修订了“社会保险缴费”和“社会保险福利”指标。
五是改进了基本核算方法。2016年核算体系采用了与2008年SNA基本一致的核算方法,使得核算结果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我国有关经济活动的成果,提高国际可比性。调整了研究与开发支出的处理方法,将能为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研究与开发支出不再作为中间投入,而是作为固定资本形成计入国内生产总值;改进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产出的计算方法,采用市场租金法计算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产出;改进了间接计算的金融中介服务产出的核算方法,采用了参考利率法;改进了中央银行产出的计算方法,依据服务性质区分为市场服务和非市场服务分别计算。改进非寿险服务产出的核算方法,对巨灾后的实际索赔进行了平滑处理。

一是调整了基本框架。2016年核算体系分为基本核算和扩展核算两大部分,为适应经济发展和经济管理需求,对两大部分核算内容都进行了调整、丰富和完善。在基本核算部分,调整了资产负债表的结构,重新设置了与2008年SNA基本一致的表式;增加了资产负债交易变化表和其他变化表;专门设立价格统计和不变价核算一章,反映货物和服务价格变化以及GDP和国民总收入的实际变化;调整了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表的内容,与《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进行了衔接;不再单独设置国民经济账户。在扩展核算部分,充实和调整了核算内容,将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延伸到资源环境核算,调整了人口和劳动力核算,增加了卫生核算、旅游核算和新兴经济核算。
二是更新了基本概念和核算范围。针对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和2008年SNA的建议,2016年核算体系引入了一些新的概念,拓展了部分核算范围。引入了“经济所有权”概念,改变了相关交易的记录方式;引入了“知识产权产品”概念,取消了原有的“无形生产资产”的概念;引入了“雇员股票期权”概念,将其作为雇员报酬;引入了“实际最终消费”概念,以客观反映我国居民的真实消费水平和我国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发挥的作用;扩展了生产范围,将自给性知识载体产品生产纳入生产范围;扩展了资产范围,将知识产权产品等纳入非金融资产的核算范围,将金融衍生品和雇员股票期权等纳入金融资产的核算范围。
三是细化了基本分类。参照2008年SNA,结合我国分类标准的发展变化,2016年核算体系调整和细化了一些基本分类。在机构部门分类中,单独设置了“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反映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变化情况;增加了产品分类,将《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分类;细化了GDP支出项目分类,使其更加详细完整;调整细化了非金融资产分类,引入了知识产权产品等类别;修订了金融资产分类,引入了金融衍生工具和雇员股票期权等类别。
四是修订了基本核算指标。根据2008年SNA,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情况和新变化,2016年核算体系修订了一些重要的国民经济核算指标的定义和口径范围。修订了“总产出”指标,按2008年SNA定义的“生产者价格”计算总产出;修订了“劳动者报酬”指标,将雇员股票期权纳入劳动者报酬;修订了“生产税净额”指标,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生产税和生产补贴的核算范围;修订了“资本形成总额”指标,包含了研究和开发、娱乐文学艺术品原件等知识产权产品;修订了“财产收入”指标,将非上市公司的红利、准公司的收入提取、养老金权益的应付投资收入等纳入财产收入;修订了“社会保险缴费”和“社会保险福利”指标。
五是改进了基本核算方法。2016年核算体系采用了与2008年SNA基本一致的核算方法,使得核算结果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我国有关经济活动的成果,提高国际可比性。调整了研究与开发支出的处理方法,将能为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研究与开发支出不再作为中间投入,而是作为固定资本形成计入国内生产总值;改进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产出的计算方法,采用市场租金法计算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产出;改进了间接计算的金融中介服务产出的核算方法,采用了参考利率法;改进了中央银行产出的计算方法,依据服务性质区分为市场服务和非市场服务分别计算。改进非寿险服务产出的核算方法,对巨灾后的实际索赔进行了平滑处理。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