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高一文言文知识总结 求语文高一文言文知识总结

作者&投稿:敖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一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案: 同“按”; 审察,察看。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罢: 通“疲”; 疲劳。形容词。 “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 通“班”;“斑”; 头发花白。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 同“版”; 字版。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蜯: 同“蚌”; 河蚌。 “民食果损蜯蛤。
暴: “同曝” 晒。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 同“曝” 暴露,显露。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暴: 同“曝”; 暴露,显露。动词。 “忠义暴于朝廷。”
暴: 同“曝”; 晒。动词。 “盛夏力作,而穷冬暴露,”
杯: 同“杯”; 酒器。名词。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倍: 通“背”, 背叛,忘记。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 同“背” 背叛,违背。动词。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 通“被”; 顶。动词。 “被明月兮佩宝璐。”
被: 同“披”; 穿着。动词 “闻妻 言,如被冰雪。”
被: 同“披”; 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同金生皆被绮绣,”
被: 同“披”; 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
被: 同披; 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俾倪: 同“睥睨”; 斜着眼看。形容词。 “见其客朱亥,俾倪.”
辟: 通"避”; 躲避,逃避。动词。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辟: 通“避”; 躲避。动词。 “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 通“僻”; 行为不正。形容词。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 通“敝”; 困顿,失败。形容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 通“敝”; 疲惫,衰败。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弊: 通“敝”; 疲惫,衰败。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徧: 同“遍” 遍及,普遍。动词。 “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宾: 同“傧”; 迎接客人的人。名词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 同“否”; 不。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不: 同“否”; 不会。副词。 “王曰:‘不也’。”
不: 同“否”; 吗。疑问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不: 同“否”; 吗。疑问语气词。 “汝见我不?”
不: 同“否”; 吗。疑问语气词。 “宁可共载不?”
材: 同“才”; 才能。名词。 仆材 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
材: 同“才”; 才能。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 通“才” 仅,只。副词。 “城中 兵不满千,户裁及万。”
裁: 通“才”; 刚刚。副词。 “手裁 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 同“彩” 彩色,颜色。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采: 同“彩”; 颜色,彩色。名词。 “须臾成五采。”
仓: 同“苍”; 黑色。名词。 “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藏: 同“脏” 脏腑。名词。 “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廛: 通“缠” “胡取禾三百廛兮?”
唱: 通“倡”; 倡导。动词。 “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钞: 同“抄”; 抄写。动词。 “适 中手自钞录。”
雠: 同“仇”; 仇敌,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鉏: 同“锄”; 锄头。名词。 “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绌: 通“黜”; 罢免官职。动词。 “屈平既绌,”
二、活用现象
1、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2、以地事秦(名词用作动词:侍奉)
3、李牧连却之(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
4、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词作动词,礼遇)
5、日削月割 (名词作状语) 6、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筑舍定居,名词作动词)
7、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作动,命名,称名)
8、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作动,命名,称名)
9、有泉侧出 (名词作状语)10、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形容词用作动词)
11、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见:动作名,见到的景象)
12、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作名,到达的人)
13、火尚足以明也(明:形作动,照明)14、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形容词用作动词)
1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险远地方。形容词作名词。)
16、负而前驱(名-状)
1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形容词用作名词)
18、后世之谬其传而不能名者(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传:动作名,流传的文字;名:名作动,说出,说明,识其本名)
19、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名-状) 20、函梁君臣之首(名-动)
2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使动用法) 22、抑本其成败之迹(名-动,推究)
23、微风鼓浪(名词作动词,吹起)24、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动词使动用法,使…鸣)
25、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名词作动词,命名)
26、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名词作状语,乘船)
27、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名词作状语,目:亲眼;耳:亲耳)
28、大石侧立千尺(名-状)
29、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名-状)30、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形-名)
-------------------------
三、古今异义
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那实际情况。今:实际上)
2、思厥先祖父(祖辈父辈。今指父亲的父亲)
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被推翻,灭亡,今:翻倒)
4、可谓智力孤危(智谋和力量。今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5、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古:可以凭借 ,今:能愿动词)
-----------------------
四、文学常识
自己看书(不要那么懒啦,这些事情应自己去做了)

高一上学期文言文基础知识总结《劝 学》 文学及文体常识: 《劝学》作者是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学派,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荀子》二十卷,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写出下列加点字词的拼音:
须臾 yú 舟楫 jí 跬步 kuǐ 驽马nú 锲而不舍 qiè 金石可镂 lòu 骐骥 jì
古今异义词: 1.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 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检查; 今义:探究并领会。
找出下列通假字并释义:
輮 以为轮 輮 通 “煣”, 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虽有槁暴 有 通 “又”。 暴 通 曝, 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 通 “智”, 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 生 通 “性”, 天赋,资质。 活用情况: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 輮,使动用法,用煣的工艺。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向上;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非利足也----非能水也 足,名词作动词,用脚走。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一词多义:
于: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比。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比。
  善假于物也:对, 向。
之:锲而舍之:代词。   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的标志。
  青,取之于蓝 :代词。   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的标志。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使之然也 :代词,木。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而:表转折:而寒于水 而致千里 而绝江河 而青于蓝 而闻者彰 而见者远表修饰:顺风而呼 登高而招 吾尝跂而望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   。  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蟹六跪而二螯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表因果:而神明自得
  表承接:锲而不舍 者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者,代词。组成名词的“者字结构”,作“的人”讲。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者,助词,表停顿,并提示下文要说的原因。八、特殊句式
判断句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煣的工艺使它变成这样的。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远处的人能看得见;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资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固定句式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 “没有用来…的办法”。 (所以不积累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聚细流,就不能成为江海。)
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在上面吃泥土,在下面饮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介词结构后置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成的,但比水更冷。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是水凝结成的,却比水寒冷。《师 说》 韩愈,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本文阐述的是作者对从师问题的看法。
古今异义词:(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学问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 今义: 连词,表因果关系。 (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初等教育学校(4)吾从而师之 古义:从,跟从;而,连词。 今义:连词。(5)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很多人。找出下列通假字并释义:传道受业解惑 :同 授,传授。句读之不知 : 同 逗,停顿。 或师焉,或不焉:同 否。活用情况:吾从而师之:以……为师,意动用法。 而耻学于师:以------为耻,意动用法。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名词作动词。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 愚人 形容词作名词。一词多义:之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些师道之不复: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句读之不知 :表示宾语前置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 古之学者:助词,的 其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代词,他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其皆出于此乎:副词,大概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前指士大夫,后为语气词。道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道理 吾师道也: 道理道相似也: 道德学问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余嘉其能行古道: 风尚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专门技艺的人
孔子师郯子……: 以---为师 吾师道也: 学习、效法
或师焉,或不焉:从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
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不耻相师:学习、效法无 无贵无贱:无论 圣人无常师:没有特殊句式判断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授予业务知识、解释疑难问题的人。介词结构后置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以他为师。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不知道句读,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从师学习,有的不从师学习。被动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六艺经传都普遍的学习,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赤壁赋》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散文领域也有很高成就,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赋 :着力于铺陈事物,较多地采用散文化的句式。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究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窈窕(yǎo)(tiǎo) 棹(zhào) 扣舷(xián) 袅袅(niǎo)酾(shī)酒横槊(shuò) 匏(páo)尊 相与枕藉(jiè) 嫠(lí)妇 愀(qiǎo)然山川相缪(liáo) 舳舻(zhú)(lú) 蜉蝣(fú)(yóu)
通假字 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
山川相缪 :通“缭” 连结,盘绕。
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名作状) (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名作动)
(3)侣鱼虾而友麋鹿 (意动) (4)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使动)
(5)乌鹊南飞(名作状)
一词多义:
如 纵一苇之所如 (往)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
属 举酒属客(通“嘱”,劝酒)举匏樽以相属 (通“嘱”,劝酒)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之 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的) 纵一苇之所如 (往) 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标志)
倚歌而和之(代词,歌) 哀吾生之须臾(主谓之间)不知东方之既白(主谓之间)
特殊句式 定语后置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任凭小船儿自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
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 有个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奏。
介词结构后置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在斗宿、牛宿之间徘徊。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宾语前置 何为其然也? 译: 为什么奏出这样悲凉的声音呢?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译:他本是一时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译:如果从没有变化的一方面去看,那么事物和我们都是无穷无尽的,还羡慕什么呢?
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译: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始得西山宴游记》
一、文学常识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也称“柳柳州”。提倡“古文”创作。其散文以山水游记和寓言成就最大。在他的山水游记中常把自己的身世遭遇和个人情怀融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代表作是《永州八记》。记 :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 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衽(rèn)席 攒蹙累积(cuán)(cù) 斫榛莽(zhuó) 箕踞而遨(jī)(jù) 引觞(shāng)满酌三、古今异义
攒蹙累积:古义 重叠、积压 今义 积累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古义 这样以后 今义 转折连词
游于是乎始 :古义 从此,从这时 今义 递进连词
四、一词多义
异 A 始指异之 (以---为异,称奇) B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独特)
特 A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特别) B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超出一般)
为 A 余自为僇人 (成为) B 故为之文以志为(写)
而 A 觉而起,起而归 (表顺承,译为“就”、“然后”)
B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表修饰,译为“地”、“着”)
C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表因果,译为“因而”、“所以”)被动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译:我以为永州的山,凡具有特别形态的,都有我的足迹。 《晚游六桥待月记》《湖心亭看雪》一、翻译句子(注意要点:实词++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古今异义++特殊句式)1、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判断句,标志词“为”)译:一天最美的景观,是早上的烟云,是傍晚的山雾。2、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被动句标志词“为、、、所”)译:我此时被桃花迷恋,竟然不忍心离开湖边。3、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状语后置句,标志词“多于”)译:歌吹的声音,如风阵阵传来;仕女的粉汗,如雨纷纷落下;罗衫纨绔的游客之多,比堤畔的草多,真是艳丽盛美极了。 4、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艳。译:湖光点染翠绿之工巧,山岚点燃颜色之精妙,都在朝日刚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
5、此乐留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译:这乐趣留给山上的僧人享用,怎么向平俗的人说呢?6、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译: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 7、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译: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8、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文学常识填空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起传说中黄帝,下到 汉武帝 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包括12 本纪 、10 表 8 书 30 世家 70 列传 全书共 130 篇。鲁迅誉之为“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作者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人,西汉史学家。2、《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记载1362年历史,花19年编撰而成,作者 司马光认为此书编写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神宗认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3、袁宏道,湖广公安人,明代文学家,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是“公安派”的创始人和领袖人物。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晚游六桥待月记》。本文写六桥朝烟、夕岚之美,为待月作层层的心理铺垫。4、张岱,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清之际文学家,散文《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本文运用白描的写景方法,景淡情脱俗。《六国论》 苏洵一、重点词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攻破)(兵器) 2、六国互丧,率赂秦耶(都,皆)3、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它实际上)4、此言得之(适宜得当)5、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结交) 6、燕赵之君,始有远略(开始)7、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才招致)8、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9、后秦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两次)(击退) 10、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遇)11.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依附) http://101tutor.chinaedu.com/view/qqst/144868 看看吧。蛮好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通假字
1、不:可予不(通“否”)
2、奉:臣愿奉璧往使(通“捧”)
3、案: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
4、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二、一词多义
1、于: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2、负: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②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
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3、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因为)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
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4、见: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5、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6、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8.幸:①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②大王亦幸赦臣(幸好)
③则幸得脱(侥幸)
9、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动,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动,掉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
三、词类活用
1、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2、完:臣请完璧归赵(使……完好无缺)
3、前:乃前曰(名作动,上前)
4、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5、间(jiàn):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6、廷:卒廷见相如(名作状,在朝堂上)
7、毕、归:毕礼而归之(使……完毕、使……回去)
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动,杀)
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状,向西)
10、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动,尊敬)
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
12、衣(yì):乃使其从者衣褐(名作动,穿上)
13、先、后: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14、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15、交:为刎颈之交(动作名,朋友)
16、宽: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形作动,宽待)17、使:秦王使使者告赵王(前一个使,动词,派遣)
18、闻:以勇气闻于诸侯(使……听闻)
四、古今异义的词
1、指示:古义:指给人看(请指示王)
今义:上对下的说明
2、约束:古义:条约(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3、得罪:古义:得到惩处(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
今义:冒犯
4、明年:古义:第二年(明年复攻赵)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5、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
今义:向前行进
6、宣言:古义:扬言((廉颇)宣言曰)
今义:宣告
7、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今义:鄙卑下贱
五、句式归纳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
2、蔺相如者,赵人也。(判断句)
3、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求可使报秦之人)
4、君幸于赵王。(状语后置。=君于赵王幸)
5、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省略句)
6、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省略句)
7、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判断句)
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
9、得罪于大王(状语后置。=于大王得罪)
10、不如因(之)而厚遇之。(省略句)
11、使不辱于诸侯。(状语后置。=使不于诸侯辱)
12、请奉盆缶(于)秦王。(状语后置。=请于秦王奉盆缶)
1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省略句)

烛之武退秦师
1.通假字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同“供”。供给。句意是:秦国的外交使臣经过郑国,郑国可以供给他们所缺少的物资粮秣等物。)
(2)秦伯说。(说,同“悦”。句意是:秦穆公听了很高兴。)
(3)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句意是:失掉了盟国,不是聪明。)
2.古今异义词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一个代词“夫”与名词“人”表达:“那个人”之意。今常为一词,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亦去之。(去,离开。今常用于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或过去的时间。)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今常用于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网篮等。句意是:秦国的外交人员经过郑国,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资粮。)
3.一词多义

(1)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 (2)肆其封(疆界,名词)

(1) 唯君图之(代词,指阙秦以利晋)
(2)子犯请击之(代词,代秦军)
(3)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助词“的”)
(4)烛之烛(介于姓、名之间的助词)
(5)臣之壮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君知其难也(他的,代词)
(2)吾其还也(表希望的语气副词)
(3)以其无礼(郑国,代同)

(1)敢以烦执事(拿,介词)
(2)以乱易整(用,介词)
(3)以其无礼(因,介词)
4.词类活用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作动词,作为边邑。句意是,越过别国而以远处地方为自己的边邑。)
既东封郑。(东,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面。句意是,既然晋国把郑国作为东西的疆界。)
肆其西封。(西,方位名词作定语,向西面。句意是:扩展它西面的疆界。)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句意是: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伤害他。)
晋军函陵。(军,名词作动词,驻扎。句意是:晋军屯驻在函陵。)
5.古汉语句式
(1)判断句
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句意是:邻国的势力雄厚了,也就是您秦国的势力削弱了。)
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句意是:用自相冲突改变步调一致,不是威武。)
(2)倒装句
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句意是:晋国哪有满足的时候。)
佚之狐言于郑伯。(介词结构后置句,句意是:佚之狐对郑文公说。)
(3)省略句
许之。(省略主语“烛之武”。句意是:烛之武应许了他。)
敢以烦执事。(“以”后省略了宾语“之”〈代亡郑的事〉。句意是:请拿此事麻烦您的左右。)
总结、扩展
非攻
【古今异义】
众闻则非之(非,非难。今义:不对,过错。)
苟亏人愈多(苟.如果。今无此义。)
其不仁兹甚,罪益厚(重,大。今义: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
【一词多义】

今至大为攻国(国家)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国都)
等死,死国可乎(国事)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地域)

是何故也(原因,缘故)
暮去胡来颜色故(衰老)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
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交情)
以亏人自利也(因为)
乃入见。问:“何以战?”(凭,凭借)

作《师说》以贻之(来,用来)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把)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而)
【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以其亏人愈多(亏,损人)
从而誉之(誉,赞美)
②形容词作动词:
众闻则非之 (非,非难)
【特殊句式】
①省略句:
其不义又甚(于)入人园圃窃桃李。(省略介词)
上为政者得(之)则罚之。(省略宾语)
从而誉之,谓之(为)义。 (“谓之”后面省略了“为”字)
② 设问句:
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③ 反问句: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秋水
(一)通假字:
泾流之大。(“泾”通“径”,直流。)
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辨别。)
(二)一词多义
望洋向若而叹曰。(名词,海神名。)
以为莫己若者。(动词,如、及、比得上。)
(三)词类活用
顺流而东行。(方位名词作状语。东:向东面。)
东面而视。(方位名词作状语。东:朝东,向东。)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少:认为…;少,小看;轻:认为……轻,轻视。)
(四)句式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句。宾语“己”置于动词谓语“若”的前面) 字串7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见……于,表示被动,可译为“……被……”,
(五)固定格式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表示假设,译为:“不是……就、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再说,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 意思。)
鸿门宴
(一) 通假字、异体字

1. 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 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

3. 要—邀:张良出,要项伯。

4. 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 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 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7. 杯—杯:

8. 杓—勺: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9. 坐—座:置之坐上。

(二)古今异义

1.山东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常 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北 古:黄河以北地区。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 古:黄河以南地区。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5. 寿 古:敬酒。今:长寿。

6. 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地讲

(三)一词多义

1.谢 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2.辞 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3. 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固此:故听之。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 将:且为之奈何?况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5. 幸 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

6. 之 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代词,这:为之奈何?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助词,衬字,无义:珍宝尽有之。

7. 去 距离:相去四十里。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8. 于 向,对: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比:长于臣。在:复得见将军于此。

9. 因 就此:不如因善遇之。就、于是:项王即日固留沛公与饮。趁势、趁机:固击沛公于坐,杀之。

10. 为 任,做:使子婴为相。替,给: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作为:军中无以为乐。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句末语气词:何辞为?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用如动词:沛公军(驻军,动词)霸上。沛公左司马使人言(告诉,动词)项羽曰:……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不可不语(告诉,动词)。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动词)之。籍(登记,动词)吏民。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刑(施加肉刑,动词)人如恐不胜。道(取道,动词)芷阳。

2.形容词用如动词:素善(友善、交好,动词)留侯张良。

3.意动、使动: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称王,意动)。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动)。沛公旦日从(使……跟从,意即带领,使动)百余骑来见项王。交戟之卫士欲止(使之止,制止,使动)不内。

4。名词作状语:君为我呼入,吾得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事之。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像鸟用翅膀)蔽沛公。

(五)句式

1.数词作谓语: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宾语前置:客何为者?(何为— 为何)大王来何操?(何操— 操何)沛公安在?(安在—在安)

3。判断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4.省略句:欲呼张良与(省略“之”)俱去。毋从(省略“之”)俱死也。奉厄酒为(省略“之”)寿。旦日(省略主语“沛公”)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将军战(省略“于”)河北,臣战(省略“于”)河南。加彘肩(省略“于其”)上。

(六)成语凝集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通假字
1、不:可予不(通“否”)
2、奉:臣愿奉璧往使(通“捧”)
3、案: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
4、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二、一词多义
1、于: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2、负: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②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
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3、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因为)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
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4、见: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5、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6、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8.幸:①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②大王亦幸赦臣(幸好)
③则幸得脱(侥幸)
9、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动,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动,掉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
三、词类活用
1、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2、完:臣请完璧归赵(使……完好无缺)
3、前:乃前曰(名作动,上前)
4、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5、间(jiàn):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6、廷:卒廷见相如(名作状,在朝堂上)
7、毕、归:毕礼而归之(使……完毕、使……回去)
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动,杀)
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状,向西)
10、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动,尊敬)
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
12、衣(yì):乃使其从者衣褐(名作动,穿上)
13、先、后: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14、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15、交:为刎颈之交(动作名,朋友)
16、宽: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形作动,宽待)17、使:秦王使使者告赵王(前一个使,动词,派遣)
18、闻:以勇气闻于诸侯(使……听闻)
四、古今异义的词
1、指示:古义:指给人看(请指示王)
今义:上对下的说明
2、约束:古义:条约(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3、得罪:古义:得到惩处(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
今义:冒犯
4、明年:古义:第二年(明年复攻赵)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5、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
今义:向前行进
6、宣言:古义:扬言((廉颇)宣言曰)
今义:宣告
7、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今义:鄙卑下贱
五、句式归纳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
2、蔺相如者,赵人也。(判断句)
3、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求可使报秦之人)
4、君幸于赵王。(状语后置。=君于赵王幸)
5、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省略句)
6、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省略句)
7、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判断句)
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
9、得罪于大王(状语后置。=于大王得罪)
10、不如因(之)而厚遇之。(省略句)
11、使不辱于诸侯。(状语后置。=使不于诸侯辱)
12、请奉盆缶(于)秦王。(状语后置。=请于秦王奉盆缶)
1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省略句)

烛之武退秦师
1.通假字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同“供”。供给。句意是:秦国的外交使臣经过郑国,郑国可以供给他们所缺少的物资粮秣等物。)
(2)秦伯说。(说,同“悦”。句意是:秦穆公听了很高兴。)
(3)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句意是:失掉了盟国,不是聪明。)
2.古今异义词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一个代词“夫”与名词“人”表达:“那个人”之意。今常为一词,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亦去之。(去,离开。今常用于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或过去的时间。)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今常用于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网篮等。句意是:秦国的外交人员经过郑国,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资粮。)
3.一词多义

(1)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 (2)肆其封(疆界,名词)

(1) 唯君图之(代词,指阙秦以利晋)
(2)子犯请击之(代词,代秦军)
(3)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助词“的”)
(4)烛之烛(介于姓、名之间的助词)
(5)臣之壮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君知其难也(他的,代词)
(2)吾其还也(表希望的语气副词)
(3)以其无礼(郑国,代同)

(1)敢以烦执事(拿,介词)
(2)以乱易整(用,介词)
(3)以其无礼(因,介词)
4.词类活用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作动词,作为边邑。句意是,越过别国而以远处地方为自己的边邑。)
既东封郑。(东,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面。句意是,既然晋国把郑国作为东西的疆界。)
肆其西封。(西,方位名词作定语,向西面。句意是:扩展它西面的疆界。)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句意是: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伤害他。)
晋军函陵。(军,名词作动词,驻扎。句意是:晋军屯驻在函陵。)
5.古汉语句式
(1)判断句
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句意是:邻国的势力雄厚了,也就是您秦国的势力削弱了。)
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句意是:用自相冲突改变步调一致,不是威武。)
(2)倒装句
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句意是:晋国哪有满足的时候。)
佚之狐言于郑伯。(介词结构后置句,句意是:佚之狐对郑文公说。)
(3)省略句
许之。(省略主语“烛之武”。句意是:烛之武应许了他。)
敢以烦执事。(“以”后省略了宾语“之”〈代亡郑的事〉。句意是:请拿此事麻烦您的左右。)
总结、扩展
非攻
我只会这两个!!!对不起啊!!! ~ ~
* *
--

文言虚词用法举例
与练习
连词【而】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例如:舍生而取义者也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例如:挟天子而令诸侯
3.表示承接关系。特点:动作或事件在时间上有先后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例如:登轼而望之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例如: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故十六七
5、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
例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练习:
1、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2、然而不胜者
3、环而攻之而不胜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夫韩、魏灭亡,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7、呼尔而与之
8、乡为身死而不受
9、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0、挺剑而起
1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2、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13、长跪而谢之曰
14、北山愚公者,……面山而居
15、聚室而谋曰
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17、何苦而不平
18、佣者笑而应曰
19、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20、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1、足肤皲裂而不知
2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3、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4、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25、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26、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2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8、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29、泉而茗者,……红装而蹇者
30、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31、为人谋而不忠乎
3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之】
之 多作代词和助词,有时作动词
(1).代词 ,有实在意义。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代事可译为, “这”、“这件事”
例如:属予作文以 记之
(2). 结构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①可以解释为“的”。
例如: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②帮助构成句子,但没有意义,可不译。
例如: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作动词,可译为“去”、“往”,例如:辍耕之垄上
练习:
1、北方有辱臣者,愿借子杀之。
2、请说之
3、宋何罪之有
4、宋无罪而攻之
5、公输盘久设攻城之计变
6、子墨子九距之
7、吾知子之所以距我
8、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9、三里之城
10、环而攻之而不胜
11、委而去之
1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13、亲戚畔之
14、臣以王之攻宋也
15、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16、人皆有之
17、行道之人弗受
18、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19、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20、肉食者谋之
21、彼竭我盈,故克之
22、吾视其辄乱,望其旗蘼,故逐之
23、齐国之美丽者也
24、问之客曰
25、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2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7、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28、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9、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30、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31、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32、怅恨久之
33、固以怪之矣
34、天子之怒,俯尸二人
35、聂政之刺韩傀也
36、时人莫之许也
37、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38、将军既帝室之胄
39、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40、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41、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42、久之,目似瞑。
43、前人之述备矣
4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45、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46、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47、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48、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9、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50、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以】
(1)介词
①表示工具或凭借,译为“用”“凭借”“依据”“按照”。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表示原因,译为“因”“由于”。
例如:扶苏以数谏故
③表示动作方式,可译为“把”、“用”、“拿”、“靠”等
例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连词
①目的关系,译为“用来”
例如: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②因果关系,译为“因为”,“以致于”
例如: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③相当于“而”
例如:近岸,卷石底以出
(3)动词
②“认为”,有时“以”“为”连用
例如: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4)复音虚词“以是”“是以”,译为“因此”。
例如: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练习:
1、成,将以攻宋
2、臣以王之攻宋也
3、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4、臣以王之攻宋也
5、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6、何以战
7、必以分人
8、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9、咨臣以当世之事
10、可以一战
11、皆以美于徐公
12、河曲智叟无以应
13、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14、或以为死
15、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16、固以怪之矣
17、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18、祭以尉首
19、安陵君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20、大王加惠,以大易小
21、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22、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23、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24、以弱为强者
25、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6、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27、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
28、悉以咨之
29、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30、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3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32、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33、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34、不以千里称也
35、策之不以其道
36、无从致书以观
37、以中有足乐者
38、以其境过清
3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0、夫不能以游堕事
【于】介词
(1)表时间或地点的起始,可译为“从”
例如:休祲降于天
(2)表处所,可译为“在”“到”或不译
例如:战于长勺
(3)表比较,可译为“比”
例如:皆以美于徐公
(4)和 “至”连用,表示“到”
例如: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5)表对象。可译为“向”“给”“和”“对”
例如: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6)和“是”连用,表示承接关系
例如:于是入朝见威王
练习:
1、欲信大义于天下
2、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3、胡不见我于王
4、今有人于此
5、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7、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8、所恶有甚于死者
9、先帝在时,……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1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曹操比于袁绍
12、试用于昔日
13、能谤讥于市朝
14、皆朝于齐
15、达于汉阴
1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7、告之于帝
18、受地于先王
19、苟全姓名于乱世
20、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2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2、骈死于槽枥之间
2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5、于时冰皮始解
【其】
(1)代词。指代人、物、事可译为“他他们、她、她们”、 “他的、她的、她们的”“这”“那”等
例如:策之不以其道
(2)语气助词
①表反问语气
例如:其真无马也
②表加强语气
例如:其真不知马也
1、谓其妻曰
2、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3、以其境过清
4、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5、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6、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
7、颓然乎其间者
8、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9、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网易有而且最新最全

1)正反方的第二、三名辩手进行攻辩;正反方的第二、三辩各有且必须有一次为攻方;攻辩由正反方的二辩开始(先正方后反方)交替进行。辩方可由攻方任意指定,不受次数限制。攻辩双方必须单独完成攻辩,不得中途更替。
(2)正反方选手必须站立完成每一轮攻辩,攻辩双方落座视为完成本方攻辩。
3、自由辩论阶段:(双方各4分钟,共8分钟)
这一阶段正反方辩手自动轮流发言,发言辩手落座视为发言结束,即为另一方发言开始的计时标志,另一方辩手必须紧接着发言;若有间隙,累计时间照常进行。同一方辩手的发言次序不限。如果一方时间已经用完,另一方可继续发言。自由辩论提倡积极交锋,对重要发问总是回避交锋达两次以上的一方扣分,对于对方已经明确回答仍然纠缠不放的,适当扣分。
4、总结陈词阶段:(双方各4分钟,共8分钟)
每方总结陈词由四辩进行,时间4分钟,由反方先发言。每方用时还剩30秒时哨声一次提示,时间用尽时两次哨声提示,发言必须停止。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答:【 #高一# 导语】人生要敢于理解挑战,经受得起挑战的人才能够领悟人生非凡的真谛,才能够实现自我无限的超越,才能够创造魅力永恒的价值。以下是 考 网高一频道为你整理的《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整理》,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 【一】 一、实词 1、通假字:(读本字音) 约从离衡(通“横”...

《高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知识总结》
答:译: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挫败的吗?猜你喜欢:1.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2.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3.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4.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5.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大全 6. 高中语文文言文必修1-4知识点汇总 ...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
答:高一网权威发布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更多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相关信息请访问高一网。 【导语】文言文是高一语文考试中重要的知识点,也是高一语文考试中的必考考点之一。下面是大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语文知识点 一.一词多义 “...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
答:★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课文 ★ 高中语文必修1课本文言文挖空训练 ★ 高一语文课本文言文古今异义词语 ★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课文内容(人教版) ★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 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 高中必背文言文大全 ★ 高考必背古诗文必修一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

《求语文高一文言文知识总结》
答:求语文高一文言文知识总结 文言文:1、一词多义(实词)(必须是课内的)2、虚词(按照一词多义的格式整理)“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文言文:1、一词多义(实词)(必须是课内的)2、虚词(按照一词多义的格式整理)“而、何、乎、乃、其、且、若...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重点知识点总结》
答:文言文一直是我们语文的重点知识。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重点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一 )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固一世之雄也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此非曹孟德之诗乎(用“非”表...

《必修一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总结》
答: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

《高一下学期所有文言文》
答:2. 高一下学期要背的文言文有哪些 朋友,这是我们这边的,不知道跟你们的是否一样哦。 参考一下。 必修三《五人墓碑记》第5、6段《离骚(节选)》全文(帝高阳~~来吾道夫先路)《谏太宗十思疏》全文《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最后一段(廉颇曰:“我为赵将~~~为刎颈之交)必修四《 季氏将伐颛臾》全文《寡人之于...

《高中语文的文言文知识点》
答:★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点 ★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单元知识点归纳 ★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高中 ★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 高中语文文言文必修一知识点 已赞过 已踩过< ...

《高一文言文阿房宫赋六国论知识点》
答:高一文言文阿房宫赋六国论知识点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为什么孔子像会雕刻在美最高法院的门楣之上?普林博雅教育 2022-10-17 · TA获得超过133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4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4.4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阿房宫赋知识点总结需要把文章的...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