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小学教学论文 怎样培养小学二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 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习惯?

作者&投稿:乾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见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切好的开始。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1、培养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课前预习就是学生在课前,利用15至20分钟的时间对将要学习的新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在预习时,把不懂的、不理解的记录下来,提出问题;课后复习是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把一天来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并记录实践操作的体会,在头脑中形成完整,清晰的印象,加深理解,记忆。2、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鼓励那些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的学生常常提出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对那些爱质疑的学生给予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从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良好习惯开始。3、养成及时纠正错误的习惯。4、养成认真细致的作业习惯。5、养成讨论,理解,存疑,拓展的习惯。

习惯是长期努力坚持的结果,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再改变。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年龄较小,可塑性非常强,是培养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数学课堂上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够提高今后数学学习效率和质量。作为小学数学老师,要想培养学生数学课堂学习习惯,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形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此时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的自觉性还比较差,上课时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对这些学生,课前预习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能够让学生了解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关注这节课的学习重点,从而在课程开始时学习有侧重点,能够做到有针对性地听讲。对于老师来说,对于那些课前预习的学生,要给予相应的表扬,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言语性的。这些表扬能够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自豪感,从而反过来促进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老师要长期保持激励课前预习的学生,长此以往也能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2、养成上课专心听讲和勤于思考的习惯。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因此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就很重要,通过专心听讲的方式才能把老师讲解的内容听进去。但是,光有专心听讲是不够的,还需要勤于思考,否则也不能把老师讲解的内容转化为自己学到的知识,老师的讲解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数学是一门非常注重思维训练的学科。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要带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一方面,老师的讲课要具有创意,由此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老师要懂的如何去激发学生动脑,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都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老师在授课的时候也要有所保留,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在具体的操作方式上,可以考虑数学小组的模式。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虚荣心强、喜欢比较的心理。有时因为教师的一句表扬、学生之间的互相鼓励等就会改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态度。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数学小组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小组活动中互帮互助,体会合作的乐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上述回答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细节决定成败,对低年级段的学生来说,细节决定习惯。学习工具是学生作业的必需品,它对学生而言就像武器对士兵的重要性一样。因此从低年级段开始就要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学习工具和合理选择学习用具。掌握了学习工具的使用和选择后,就要关注作业了,由于低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作业,所以他们对作业的要求知之甚少,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容易涂改,有的孩子甚至边写边改,对橡皮擦好像有依赖感,这就导致他们在作业的过程中不假思索,马虎大意,这种现象主要是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不认真造成的,因此应当对学生作业的涂改次数进行限定,从小养成认真思考下笔准确的习惯。



学生学习不好的原因有两点:一是马虎,不认真。二是不会做。我“对症下药”。对于学生做题马虎,不认真。是学生学习习惯的问题,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对于学生不会做题,那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动脑,勤动脑。发展学生的思维。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捷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各种有效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真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主观转变。一、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首先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课堂是传授知识的主渠道,学生喜不喜欢上数学课,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果,所以我想法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让学生把上数学课当成一种享受,让学生在数学课上享受到快乐,享受到成功,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1、利用生活中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要学的知识,有很多虽然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距离很近,但由于他们的年龄小,也很难理解。在教学时,我把这样的习题转化成了与学生联系更密切的同类型的生活问题,学生不仅更易理解,还能一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活动更形象,更直观,化难为易,提高教学效果。2、体验成功,激发兴趣。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有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在教学中,我首先要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别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层次不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滋味,例如: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基本问题,让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及时发现,肯定成功,注意,多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但我也常常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一些有难度的问题,一旦回答对了,我就会大加赞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形成一种良性循环。3、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创设这样的学习氛围,我时常在讲课之中穿插一些小故事,小笑话或几句幽默的话,来调节气氛,让学生在这种宽松、愉快的气氛下学习,学习效果更好,更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总之,我的目标是,让学生爱上数学课,让他们把上数学课当成一种快乐的享受,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教给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我在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不但重视思维、记忆等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应用题教学,我的侧重点不是如何教,而是学生如何学。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怎样去审题,怎样去画图,怎样去分析,怎样找规律上。这样虽然开始慢,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一旦形成能力,教师就轻松多了。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古人云:“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能在培养小学生学习的习惯上下功夫,既可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双赢的效果。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学习习惯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的培养。1、专心听讲的习惯培养2、认真作业的习惯培养3、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培养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数学教学细微未节之中,往往容易为我们所忽视。而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正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小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总之,相信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学生,一定会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