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什么是泰山石(Mount Tai Stone)? 什么是泰山石

作者&投稿:戎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泰山石?~

泰山石产于泰山山脉周边的溪流山谷,其质地坚硬,基调沉稳、凝重、浑厚,多以渗透、半渗透的纹理画面而出现,以其美丽多变的纹理又以年代久远的风化外形而著名,泰山石以其古朴、苍劲、凝重的格调名扬海内外,又加上民间有泰山石能避邪、镇宅等传说,取稳如泰山,石来运转之意,近年来已成为炙手可热的风水石。泰山石中的“文字石”、“数字石”、“人物石”、“天文地理”、“山水景观”、“花鸟鱼虫”、“十二生肖”等,或凸或凹,或动或静,龙飞凤舞,千变万化,包罗万象,直接还原了大自然景观。

泰山石顾名思义产于泰山周边的溪流山谷中,质地坚硬,基调沉稳、凝重、浑厚,以其美丽多变的纹理和年代久远的风化外形而著名。泰山石以其古朴、苍劲、凝重的格调名扬海内外,又加上民间有泰山石能避邪、镇宅等传说,取稳如泰山,石来运转之意,近年来已成为炙手可热的风水石。

泰山石,产于山东省泰山山脉的山川和峪沟中。泰山观赏石集泰山的精华与灵性于一体,造型千姿百态(图4.60,图4.61),图案千变万化,形、纹、色、质、音,无不具备,加之丰富的民俗文化底蕴,常有“赏泰山石如登泰山”之感。

泰山石的石质为泰山岩群变质岩,以斜长片麻岩、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等为主,其纹理很多都是晚期浅色矿物斜长石、钾长石、石英等充填于不规则的岩石裂隙中结晶而成,形成各种网状、枝杈状、条带状、团块状等脉体。在地壳变动中,这些变质岩渐露地表,受长期的自然风化后形成大小不等的块状,并崩落、滚入沟谷河道,经流水冲刷和砂石磨砺而成。泰山石中的佳品,多出自水冲石。

关于泰山石的记载历史久远,东汉末曹植《驱车篇》中对泰山石赞美洋溢于表:“神哉比泰山,五岳专其名。上有涌醴泉,玉石扬花英。”泰山石结构细密、质地坚硬,呈次棱角状、浑圆形或不规则卵形。由于混杂了部分山石,表面大多粗糙,但反而给人以更加粗犷朴峻的感觉。在灰黑、灰绿、黛青等颜色的石面上,交织着千姿百态的白色纹理,常构成人物、景物、文字等或逼真或朦胧的优美图案。这些以黑白色调为主的画面清高淡雅,并能给人以沉稳、凝重、浑厚的感觉。

泰山石构成画面的雪白纹路,有石筋和石皮之分。千万年的差异风化使硬度高于石体的白色石脉突出石面,一根根立起,交错绵延,宛如虬筋,故谓之石筋;若为整片白色斑块则为石皮。泰山石图纹以凸显的石筋为佳,所成画面宛如浮雕,苍劲有力,而又不掩永恒。

泰山石趣:石敢当石敢当是立于街巷之中,特别是丁字路口等路冲处被称为凶位的墙上,用于避邪的石碑。石碑上刻有“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的字(图4.62),在碑额上还有狮首、虎首等浅浮雕。

石敢当习俗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灵石崇拜,史书中最早记载石敢当的是西汉《急救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宋代在福建莆田曾发掘出一块唐代大历五年的石刻,上有“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吏福,百姓康,同教盛,礼乐张”。王渔洋在《茶香室从钞》中记载:“齐鲁之俗,多于村落巷口立石,刻泰山石敢当五字。”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记载“今人家正门适当巷陌桥道之冲,则立一小石将军,或植一小石碑,镌其上曰石敢当,以厌禳之”。

“泰山石敢当”习俗先后经历了萌发、变异、兴盛三个阶段,经历了自然崇拜、人格神化和分支合流的过程。泰山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配天作镇”的,它有镇乾坤之威力,因此取泰山上的一块小石头来镇宅安宅,当然会鬼邪俱逃。唐代以后,石敢当开始人格化,用它来镇鬼厌殃、去除疾病、防止家财损失、保佑宅主升官等。明末清初,石敢当习俗进入兴盛时期,逐渐传播并不断注入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

由于历史的演变,各地石敢当习俗具有不同的特色,相关民间故事也有差异。石敢当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样式,有浅浮雕的,有圆雕的,有的刻有八卦图案,有的光素无装饰而只刻有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石敢当的传说各地版本也不同,多以“泰山石敢当”风物传说为蓝本,结合本地的具体事物或者流行的宗教信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石敢当”文化。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