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1840∼1919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轨迹 关于学习历史?

作者&投稿:大叔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学习方法有哪些?~

1.听课的方法。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听课是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一种主要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一般来说,一堂历史课所涉及的内容(如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过程等)、概念(如历史的时间概念、地理概念、人物概念等)是比较多的,而且往往是一次性出现(如一个历史事件的过程,教师不可能在一节课上重复讲述)。听历史课的方法,可分为“听”“思”“记”三个方面。所谓“听”,即在听课时要抱着认真的学习态度,集中注意力,及时和准确地吸收教师所讲的内容,尤要关注要点,把握重要之处。所谓“思”,即在听课时要主动进行思考,一方面要对听到语音、语义等进行辨识,对所传达的信息及时作出反应;一方面还要对信息加以筛选,以吸收有价值的信息:听课的思考也包括考虑是不是听懂了,有没有疑问等自我质疑。所谓“记”,是指在听讲的过程中在笔记本上做听课笔记。初中阶段的历史课堂笔记,一般是记录板书提纲、基本概念、重要观点等;高中阶段的笔记除了这些,还可对教师讲述的内容选择记录,尤其是一些补充性的内容。笔记的书写要整洁、快速,以便于整理、复习。
2.阅读教材的方法。这里说的教材,是指与历史学习有关的材料,包括历史教科书、历史资料、历史读物等。阅读历史材料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式之一,是接收历史

读通史,自己整理时代主线,列个时间轴之类时东西挂墙上,一面放世界大事,另一边写同时代的中国史大事(只放你觉得对世界起重要作用的大事,不必事无巨细地都写下来),读书过程中不断补充。比较好的世界史书推荐全球通史,尽管有些错误,但难得在视角不是西方中心,作者又有完整的史识。帕尔默的现代世界史在学术上更站得住,但西方中心也比较严重。另外极简欧洲史脉络清晰,有史识也好读,可以看看。中国史推荐钱穆的国史大纲,配合柏杨的中国人史纲来看。你做的时间轴是否精彩不是关键,对比地把中外通史读完才是关键。

1840—1919年,这个时期发生了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有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向西方的学习。
从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前为第一阶段,主要学习以西方“坚船利炮”为核心的西方科学技术,为物质层面的学习;第二阶段是甲午战争结束到辛亥革命,主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为变革社会上层建筑形态的学习;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是第三阶段,主要学习以思想文化为核心的西方精神文明,为思想意识形态上层建筑领域层面的学习。这三个阶段向西方学习表现出三个层次.即:技术成果(器物),物质层;相关社会支持系统(制度)政治体制层;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思想等意识形态层
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惊醒了林则徐、魏源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他们从鸦片战争的亲身经历和对战争失败原因的总结中,深切地感到了中外在“器”、“ 技”方面的差距,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号召,从而揭开了中国学习西方、走向近代化的序幕。之后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把“师夷长技”付诸实践,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旨在变革社会,走近代化的工业道路,并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设备,兴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新式海陆军,以实现强兵富国的梦想。然而,不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而是仅仅移植近代的科学技术,这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做法注定了它的失败。 进入19世纪六十年代,在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内忧外患,出现了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和丁日昌等地方实力派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开明的地主知识分子,怀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矛盾心理,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发起“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他们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军事工业,以“求富”为口号,兴办民用工业以实现强兵富国的梦想。学西方搞洋务,其目的是要维护清朝统治,但在客观上催生了资本主义民族工业,为后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走上政治历史舞台做了物质准备,其意义是重大的。 (二)甲午战后——辛亥革命 甲午中日一战后,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痛切的感受到仅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并不能真正救中国,在进一步的探索中,终于看到了隐藏在“器”、“技”现象后面的政治制度才是致使西方富强的根源。1895年的“公车上书”标志着中国近代化行程已从器物层次推进到制度层次,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相结合,提出了明确的施政纲领,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之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汲取改良失败的教训,终于在辛亥革命中以革命的手段推翻了江河日下的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取代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实现近代化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北洋军阀的专制使民国成为一块招牌,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终成泡影,但是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陈独秀认为要使中国富强必须和封建主义做斗争,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反对儒家传统观念,学习西方科学与民主思想。陈独秀、李大钊等把斗争锋芒直指封建正统思想,宣传西方民主科学。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宣传社会主义,以俄为师,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中国知识分子掌握了拯救中国、改造社会的科学思想武器。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走上历史前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

《1840年是什么朝代》
答:公元1840年,这一年处于满清王朝后期,这一年发生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敲开了古老封闭满清王朝的大门,1842年,我国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是我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此后,我国陆续签订各种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清王朝走上了亡国之路。直到辛亥革命,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最终...

《1840年是哪个皇帝?》
答: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782.9.16—1850.2.25),原名绵宁,即位后改为旻宁。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九月十六日。道光(穆麟德:doro ...

《1840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1840年发生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闭关锁国”后的中国落后于世界大潮。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来获取暴利。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借口1839年六月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而发动的侵略战争。后因战事不利道光帝派...

《1840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

《1840年具体发生过什么事》
答:道光二十年,即西元1840年,庚子年。这一年处于满清王朝后期,发生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敲开了古老封闭满清王朝的大门,是我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向满清走私鸦片从而引发的一场战争,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商人在中国广东海域走私鸦片二十多年不止日盛,林则徐于1839年...

《1840-1949时间轴是什么?》
答:1840-1949时间轴如下图所示: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9月黄海海战(邓世昌)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895年,4月《马关条约》“一厂二亿三岛四阜”割台湾允许日本开设工厂,资本流入,对中国危害最大,中国逐渐沦为半...

《请问1840年,我国发生了什么大事?》
答:1840年6月28日 鸦片战争爆发 鸦片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次侵略战争,它的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中国从此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初,英、法、美等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家迫切需要掠夺海外...

《公元1840什么大事件》
答:公元“一千八百四十年”发生了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是闰年还是平年》
答:1840是闰年。闰年是指公历中为了弥补因平年365天无法对应真实的地球公转时间而设置的366天的一年。通常情况下,闰年为4的倍数。但是,为了遵循一些特定的规律,如世纪闰年等,有一些特殊的规定。其中,一世纪(即以00结尾的年份)需要被400整除才是闰年。1840年是4的倍数,因此是一个闰年。公式:1840mod...

《1840年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
答: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鸦片战争是中国军民抗击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的第一次战争,广大官兵英勇抗战,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但是,由于清廷和战不定,决策多变,将帅不善指挥,战法呆板,加之武器装备落后,终为英军所败。鸦片战争的实践表明,落后的封建军队已不能战胜初步近代化的资本主义军队。鸦片战争...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