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仔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15分)材料一:“...

作者&投稿:撒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二上历史材料题~

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是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士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即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1)文中哪些属于史料?

(2)文中哪些属于史料解释?

(3)文中哪些属于历史评价?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之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思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公元前338年)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髟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王,大王更为臣也。”

---《战国策?秦策》
请回答:
(1)材料一对商鞅变法持何态度?如何评价“民以殷盛”的说法?
(2)材料二是如何评价商鞅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3)材料三对商鞅变法持什么态度?“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
(4)材料四客观上代表了哪个阶级的利益?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1)完全肯定了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民以殷盛”是过分夸大的溢美之词,但它说明商鞅变法使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
(2)认为商鞅天资刻薄,少恩。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不能过分看重个人品质,更要看其对历史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大小。
(3)持否定态度。“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王制遂灭”指奴隶制度被废除。
(4)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说明重大改革总是要遇到阻力,要经过反复斗争。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述商鞅变法的措施和结果。
要求:表述应当成文,不得超过180字。
评述内容应包括:
(1)背景: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在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国开展变法活动。
(2)措施: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3)商鞅变法改变了秦国旧俗,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3、(19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

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故,倾邻国而

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 图见《中国古代史》32开本P23

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 废井田 开阡陌

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种蚕桑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那两次著名的改革或变法?
(2)材料一中的“坏井田,开阡陌”的主要含义是什么?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材料二实际上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始实行的一种什么土地制度?其影响是什么?这一制度在哪一时期因为什么原因而逐渐瓦解?
(4)试分析说明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两次重大改革或变法的共同点是什么?
33、答:(1)秦国的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4分)
(2)含义: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作用: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6分)
(3)均田制、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到唐朝中后期,随着土地兼并的严重与土地买卖的频繁,加上安史之乱的破坏而逐渐瓦解。(6分)
(4)都获得了成功;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3分)
33、(19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图见《历史》选修1第23页
商鞅铜方升
图见《历史》选修1第23页
奖励耕织(砖画)
图见《历史》选修1第24页
商鞅戟

材料二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了哪些商映变法的信息?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
(3)材料三评论商鞅变法主要着眼于什么?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
(4)你认为评价商鞅变法的主要着眼点应是什么?
答:(1)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进行军事改革。
(2)肯定了变法富国强兵的实际作用,否定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及变法对奴隶制统治秩序的破坏作用。
(3)着眼于变法取得的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实际效果,看到了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与材料二不同的是肯定了变法所建立的新秩序。
(4)生产力。

(1)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2)梭伦改革中实行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依靠门第的世袭特权,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分享政治权力的途径。商鞅变法规定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和耕织,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提高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3)含义:废除井田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作用: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4)均田制,使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5)都顺应了历史潮流,都获得了成功,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 试题分析:(1)结合材料内容可直接回答问题;(2)从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中找出限制贵族特权,实现社会公平的事例即可;(3)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回答“坏井田,开阡陌”的含义是指废除井田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其作用是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4)从材料三中的文字内容不难得出它描述的是均田制,北魏最先推行均田制使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5)综合上述材料可以找出三次变法的共同点即都顺应了历史潮流,都获得了成功,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点评:本题综合考察世界古代历史上几次重大改革运动,难度较大,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历史学习中加大对改革变法运动知识的掌握深度,一般而言对某此重大历史改革运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内容,即①改革的时代背景②改革的具体措施③改革的目的,性质和特点④改革的影响和局限性。

(1)孝文帝改革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民族大融合。(4分)
(2)均田制的推行。(2分)使无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抑制了土地的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促进北魏经济恢复和发展。(任答三点3分)
(3)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都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6分)

《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洛杉矶及周边地区晴天较多...》
答:(3)一般在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根据地点分析气候,以及附近的洋流对天气的影响.根据图中是洛杉矶附近地区,所以附近是加利福尼亚寒流,寒流起降温减湿的作用,所以近地面降温,大气稳定.此地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的影响,气流下沉,天气晴朗.(4)根据图2的风向图,分析此地...

《(36分)根据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 世界某区...》
答:(1)地形特征: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海拔900—3000米。地势特征:周围较高,中间较低。地质灾害成因:地震;泥石流 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属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产生泥石流的原因:地形复杂起伏大,岩石破碎,降水集中,有高山冰雪融水。(2)温差大:大部分处于温带大陆...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加利福尼州(简称...》
答:(1)地中海气候 (加利福尼亚)寒流 (每空2分 计4分)(2)美洲板块(西移),与太平洋板块碰撞,致(加利福尼亚谷地)断裂下陷。(关键词:两板块名称+碰撞+断裂下陷=2+1+1=4分)(3)中、东部地区稠密,西部(高山高原)地区稀疏。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地形因素) (每空2分 计6...

《(26分)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咖啡是世界主要饮品...》
答:B处的两点区位优势,同时不能重复,A处位于市中心,B处为城市边缘地区,企业布局的区位条件主要从交通、地租、市场、环境、劳动力等方面来分析,结合两地地理位置不同,一一对照找出各自的优势。(3)根据材料提示“小粒种咖啡树适宜生长在海拔800-1800m、年均温19-20℃、土壤排水良好等环境中”,...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现在太平洋中有这么一个“作 ...》
答:(1)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为顺时针.(2)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图中a、b、c三支洋流中为暖流的是a,b洋流为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3)北海道渔场位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有丰富的饵料.故答案为:(1)顺(2)a 寒 降温减湿(3)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

《(26分)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新疆轮台(位置见下 ...》
答:(1)地处高山山麓洪(冲)积扇上,(地形较为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等水源;气候干旱,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白杏糖分积累。(答对3点得9分)(2)杏核(晒干后)便于保存和运输;义乌加工生产的相关产业联系(协作)密切,工人素质较高(有经验、有技术),炒制...

《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2分)材料 20世纪50年代...》
答:(1)分布规律: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2分)有利条件:光照充足,热量充足,灌溉条件好。(3分)(2)棉花易储存、易运输(交通条件改善);棉花品质优良(我国最大的优质长绒棉生产基地);市场需求量大。(3分)(3)劳动力不足,在棉花采摘期尤为突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保护环境】阅读下列图文资料,结合所学完成问题材料一:据中国官方统计...》
答:(1)城市垃圾造成的危害主要有占用土地,污染土壤,淤塞河湖水道,污染水质,污染大气,传播疾病,损害健康等.(2)结合材料三和书本知识进行作答.故答案为:(1)①污染大气;②污染水体;③污染土壤;④占用耕地;⑤影响环境卫生;⑥危害人体健康.(2)①使一部分非可再生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节约国家...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和相关技能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答:(1)400(2) (3)①A地区有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资源,可建设成我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②A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草原广阔,可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意思相近即可) (4)哈密瓜;光照充足,温差大,瓜果特别甜;水稻(甘蔗);高温多雨的环境,利于作物生长 ...

《(18分)阅读下面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珍珠是一种有机...》
答:(2分)(3)加强与临海国家的合作,防止海水污染;加大资金投入和政府政策扶持度;大力发展科技,提高珍珠养殖技术;积极开拓市场等。(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3点给6分) 试题分析:(1)读材料可知,水温在15~30度之间,育珠蚌生长和发育正常,珍珠质分泌旺盛,珍珠生长快。读图可以看到,该国纬...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