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急!!!!!!!!!!!!!!求课题文言文虚词结构总结报告!!!!!!! 说明下列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及意义。(只需标号,不需打题目。)谢...

作者&投稿:茅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急需!!!!!初中文言文虚词总结!!!!!!!!~

常用文言虚词(25个)
(一)之
1. 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 用作助词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公输》)
(三)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译时可省去。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四)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顷之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3. 用作动词
可译为“去、往、到”。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二)其
1. 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例:妻跪问其故。(《乐阳子妻》)
2. 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3. 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其真无马邪?(《马说》)
4.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 “这”之类的词。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5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三)以
1. 用作介词
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例: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为学》) /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2. 用作连词
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于“而”。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墨池记》)
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例: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由于”。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 用作副词
译为“已”,“已经”。 例: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四)于
1. 表示对象,译为“对,对于,向”。 例: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2. 表示处所,译为“在,从”。 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3. 表示对象,译为“与,跟,同”。 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4. 表示处所,译为“到”。 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5. 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例: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五)而
1. 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有时可不译。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十则)
2. 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并且”、“就”,有时可不译。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3.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
4. 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例: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5.代词,可译为“你”,“你的”。例:而翁知我。(《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六)则
1.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2)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那么”。 例:万众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出师表》)
(3)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 例: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2.表示判断
可译为“就是”。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七)者
1.代词
(1)指人、事、物、时间、地点等,可译为“……的人”、“……的东西”、“……的事情”、“……的原因”等。例:京中有善口技者。(的人)(《口技》) / 可爱者甚蕃。(的花)(《爱莲说》)
(2)在数词后表示几种人、几件事或几样东西。可译为“个”、“样”、“项”。例: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3)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可译为“……的时候”。例: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2.助词
用在判断句或陈述句的主语后,表示停顿,不译。例:吴广者,阳夏人也。(“者”与“也”配合,表判断,不译)(《陈涉世家》)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者”用在陈述句的主语后,表停顿。)(《愚公移山》)

(八)也
1.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可不译。例: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世家》)
2.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可不译。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3.句末语气词,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等。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4.句末语气词,与“和”等词对应,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例:若为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5.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的停顿,以引起下文。例:余闻之也久。(《伤仲永》)

(九)焉
1. 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 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十)因
1. 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就”。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2.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由于”、“凭借”、“依靠”。例: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隆中对》)
3. 介词,可译为“根据”、“依照”。例: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4. 副词,可译为“因此”。例: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 而因以及乎其迹。(《墨池记》)

(十一)且
1. 副词
(1)用在动词或数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可译为“将”,“将要”、“将近”。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表示行为的状态,可译为“姑且”、“暂且”。例:存着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2.连词
(1)表示递进,可译为“况且”。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表示让步,可译为“尚且”、“还”。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3)表示并列或递进,可译为“和”、“而且”、“并且”。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十二)乃
1.副词
(1)可译为“竟然”。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2)可译为“于是”、“才”、“就”。例: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岳阳楼记》)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才)(《狼》)
2.判断词,可译为“是”、“就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3.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为“你”、“你的”。例: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十三)矣
1.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或判断推测语气,相当于“了”、“啊”。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啊)(《岳阳楼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了)(《论语》十则)
2.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了”。例:甚矣,汝之不惠!(了)(《愚公移山》)
3.语气词,表命令或请求,相当于“了”、“啦”。例:登轼而望之,曰:“可矣。”(《曹刿论战》)

(十四)乎
1.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例: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
(2)表反问,可译为“吗”。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
(3)表推测,可译为“吧”。例: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4)表感叹,可译为“啊”。例: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2.介词,引出动作行为发出的处所,相当于“于”。例:醉翁至于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十五)所
1. 与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况”。
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所闻”即“所知道的事情”)(《桃花源记》)
2. “所”和“以”连用。
(1)“所以”表示原因,可译为“……的原因”。例: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2)“所以”表示手段或凭借,可译为“用什么方法”、“用这些来”。例:吾知所以距子矣。(《公输》)/ 所以动心忍性。(“所以”:用这些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与“为”相呼应,构成“为……所……”的结构,表被动。例:而二虫尽为所吞。(“为……所……”可译为“被……吞掉”) (《童趣》)
4. 用作名词,意思是“地方”、“处所”。例: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

(十六)哉
1.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2.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3.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十七)夫
1. 指示代词,译为“那”。例: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2. fú,句首发语词。例:夫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 丈夫。例:夫齁声起。(《口技》)
4. 成年男子的通称,可译为“人”。例: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十八)遂
1. 副词,可译为“就”、“于是”。例:遂逐其师。(《曹刿论战》)
2.副词,表原因可译为“因而”。例:恐遂汩没。(《上枢密韩太尉书》)

(十九)虽
连词,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
1. 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例: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2. 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例: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二十)然
1. 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为“这样”、“如此”。例: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2. 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为“然而”、“但是”等。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3. 助词,分两种情况:
①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可译作“……的样子”、“ ……地”。 例:秦王怫然怒。(《唐雎不辱使命》)
②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的格式,“……的样子”“像……似的”。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二十一)故
1. 旧的,原来的。例: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 / 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2. 特意。例: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
3. 原因,缘故。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4. 所以,因此。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十二)苟
1.连词, 表假设,可译为“如果”。例:苟富贵勿相忘。(《陈涉世家》)/ 苟慕义强仁(《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2. 副词,可译为“苟且”。 例: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3. 副词,表希望,可译为“且,或许”。例: 苟无饥渴。(《君子于役》)

(二十三)会
1. 副词
(1)适逢,恰巧。 例:会宾客大宴。(《口技》)
(2)一定。 例:长风破浪会有时。(《行路难》)
(3)定将。例:会挽雕弓如满月。(《密州出猎》)
2. 动词
(1)回合,聚会。 例: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2)体会,领会。 例: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送东阳马生序》)

(二十四)或
1. 无指不定代词,可译为“有的人”,“有人”。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2. 副词
(1)有时。例:或王命急宣 。(《三峡》)
(2) 或许。例: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

(二十五)诸
1. 兼词,“之于”的合音合义。例: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 众。例:其西南诸峰。(《醉翁亭记》)
3. 各位,众位。例:今诸生学于太学。(《送东阳马生序》)

一.其:1.蹲其身(代词,他的)。2.必细察其纹理(代词,那)。3.其恕乎?(副词,大概)4.其子曰:(代词,他的)5.大亡其财。(语气助词,不译)6.而折其髀。(代词,他的)
二.故:故时有物外之趣。(连词,所以)温故而知新。(形容词,旧的)故又名“鬼市”云。(连词,所以)此独以跛之故。(名词,原因)
三.焉: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兼词,于之)2.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疑问代词,哪里)3.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4.又何戚焉。(语气助词,呢)
四.时:故时有物外之趣。(副词,常常)元方时年七岁。(名词,当时)时而习之。(副词,经常)

十八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一、而
①用作连词
1.表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2.表递进,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3.表承接,可译为 :就;接着;或者不译
4.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
5.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
6.表修饰,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7.表

8.表目的
②通“尔”,作代词,
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③通“如”,好像,如同
其还有一些和其他的词连用的现象。如而已,而后,而况,既而,请随句意理解
二、何
①用作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
“哉”“也”,可译为“
”“什么原因”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②用作

1.用在句首和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
”“怎么”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③作
,相当于“啊”
④通“呵”,喝问
⑤另有搭配“如何”“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
”“


三、乎
①用作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2.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3.表
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4.用于

,可译为“啊”“呀”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②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翻译
③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也”

四、乃
①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
2.强调某一行为
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
4.在
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
②用作代词
1.用作
,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做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2.用作
,译为“这样”
3.还可做连词用,译为“
”“至于”“如果”
③其他搭配如“
”,译为“恐怕……”
“乃尔”译为“这样”

五、其
①用作代词
1.第三
,作领属性定语,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2.第三
,作主谓短句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
。译为“我(自己)”“你的”“你”
4.
,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5.
,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

②用作副词
1.加强
,相当于“可”“还是”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③用作连词
1.表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2.表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⑤其他搭配如“何其”译为“多么”

六、且
①用作连词
1.
,而且,并且
2.
,况且,再说
3.让步关系,尚且,还
4.
,又,又……又……,一面……
②用作副词
1.将,将要
2.暂且,姑且

七、若
①动词,像,好像
②用作代词
1.表人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则译为“你的”
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③用作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
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3.至,至于

八、所
①名词,处所,地方
②动词
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
2.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次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作用

九、为
①动词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意思,翻译比较灵活
2.以为,认为
3.判断词,是
②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为所”,可译为“被”
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4.对,向
③句末
,表示疑问或
。呢

十、焉
①兼词
1相当于: 于之,于此,于彼
2 相当于:于何。在哪里,从哪里
②代词
1 相当于:之
2 哪里
3

*句末
,了,啊,呢
*句中语气词,表停顿,相当于:也
*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十一.也
①句末语气词,
1.表示判断语气
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
语气
②句中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其他搭配

“……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也哉”语气
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
之意。

十二、以
①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②连词
1.表示并列或
。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4.表示
,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5.表示
,连接状语和
,可译为“而”,或省去。


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
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④动词
1.以为,认为。
2.用,任用。
⑤名词。译为:缘由,原因。


1.通“已”,已经。
2.通“已”,止。
其他搭配“以为”,认为
“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

十三、因
①介词
1.依照,根据
2.依靠,凭借
3.趁着,趁此
4.通过,经由
5.因为,由于
②副词
1.于是,就;因而
2.原因,缘由,机缘
③动词
1.根据
2.沿袭,继续

十四、于
介词
1.在,从,到
2.在……方面,从……中
3.由于
4.向,对,对于
5.被
6.与,跟,同
7.比

其他:见……于(表被动,吾常见笑于


于是:连词,表前后因果或承接

十五、与
①介词。
1.介词。和,跟,同
2、给,替
3.比,和……比较
②连词
1.连词。和,跟,同
③动词
1.给予,授予
2.结交,亲附
3.对付
4.参加,参与
5.赞许,同意

。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
其他搭配
“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孰若”“与其……孰若”表示选择(舍前取后),译为:“哪如”“与其……哪如……”

十六、则
①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
2.表示条件、假设关系。译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
3.表示
。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
4.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就”;表示让步时,用在前一分句,译为“虽然”“倒是”
5.表示选择关系。常和“非”“不”呼应着用,译为“就是”“不是……就是”
②副词
1.用在
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
2.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可译为“已经”“原来”“原来已经”
③名词
1.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
2.准则,法则
(四)动词。效法
(五)
。同“辄”,总是,常常
其他搭配
“则是”只当是
“则则”赞叹的声音

十七、者
①助词
1.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东西、事情)”
2.用在
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3.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
4.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
5.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6.用在“今”“昔”等
后面,不必译出
7.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②语气词。
1.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

十八、之
①代词
1 第三
,可灵活用于一二人称
2 指示代词,这,此
②助词
1 相当于汉语中的“的”,放在定语和
之间
2 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
的标志
4
的标志
5 句末语气词,无实意

③动词,到……去

《急!急!求歇后语!》
答:挨了巴掌赔不是——奴颜媚骨 挨了棒的狗——气急败坏 挨了打的鸭子——乱窜 挨了刀的肥猪——不怕开水烫 挨了刀的皮球——瘪了 挨了霜的狗尾巴草——蔫了 挨着火炉吃海椒(辣椒〕——里外发烧 矮梯子上高房——搭不上言(檐) 矮子穿高跟鞋——高也有限 矮子打狼——光喊不上 矮子放风筝——节节高;节...

《急!!!求一个长笑话,一定要有人物对话的。我在线等!拒绝黄色暴力。_百 ...》
答:一天魔王抓走公主,公主一直叫.魔王 :「你尽管叫破喉咙吧...没有人会来救你的...」公主 :「破喉咙..破喉咙..」没有人:「公主..我来救你了...」魔王:「说曹操曹操就到...」曹操 :「魔王..你叫我干嘛..」魔王 :「哇勒..看到鬼」鬼 :「*!被发现了..」:「阿鬼,你看的到我喔...」...

《急!!!求成语故事,要演讲用的,200字左右。》
答:战国的时候,赵惠文王有一块叫做「楚和氏璧」的宝玉,被秦昭襄王知道了,昭王便派了位使臣到赵国来跟惠文王商量:“惠文王,我们秦国愿意以十五个城池,和赵国换取这块「楚和氏璧」的宝玉。”惠文王一听:“这该如何是好呀?秦国这么强大,如果把宝玉交给秦昭王,他要是耍赖,不把十五个城池给我们;...

《急!!!求中秋节的来历 简短。(最好20~30个字!)》
答: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急!!!求一两个名人故事!!!》
答:急!!!求一两个名人故事!!! 要那种就是敢于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取得了好的成就,取得了成功这类的!!不一定要古代的人,现代当代的也可以.我要写作文的题材,现在写到这里卡住了,坐等!!十分感谢!!... 要那种就是敢于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取得了好的成就,取得了成功这类的!!不一定要古代的...

《急!急!求英汉直译的谚语》
答:急!急!求英汉直译的谚语 如血浓于水(Bloodisthickerthanwater.)... 如血浓于水(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展开 1个回答 #活动# 参与造句大挑战,答题瓜分万元豪礼 岁月不寒 高粉答主 2008-11-04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6.3万 采纳率:74% 帮助的人:3.1亿 我也...

《门牌数学题目,求门牌号!急!!!难!!!求解!!!》
答:1,如果门牌号是立方数,同时又是平方数,那么在13-1300范围内,只有1个,即729。如此小明也就没有必要再问下面的问题了。所以在第二问和第三问中,至少有一个是NO。2,在13-1300范围内,满足立方数的有 27,64,125,216,343,512,729,1000 满足平方数的有 16,25,36,49,64,81,100...

《急!!!三角函数大题!!!求过程正解!!!》
答:1、解:因为α、β都是锐角,sinα=12/13 ,sin(α+β)=4/5 所以cosα=5/13,如果α+β也是锐角的话,则α>α+β(因为sinα<sin(α+β))显然不成立,所以α+β一定是钝角 所以cos(α+β)=-3/5 所以cosβ=cos[(α+β)-α]=cos(α+β)cosα+sin(α+β)sinα=-15/65+36/...

《急!求一些活动项目,和脑筋急转弯。》
答:急!求一些活动项目,和脑筋急转弯。 同学生日,求一些活动,如同真心话大冒险之类的还有输了的惩罚游戏。越多越好。谢谢。还有一些脑筋急转弯、搞笑点。... 同学生日,求一些活动,如同真心话大冒险之类的还有输了的惩罚游戏。越多越好。谢谢。还有一些脑筋急转弯、搞笑点。 展开  我来答 10个回答 #热议# ...

《急!!!求此作文材料.范文.例子》
答:相信自己是一种自信的表现,而听取别人的意见则是稳重与成熟的表现,所以说我们必须在自信的基础上更加稳重与成熟,也就是说,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是不矛盾的,反而是有机统一的。一个气贯山虹,所向披靡;一个英雄气短,沉迷酒色;李世民招贤纳谏,‘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而李煜‘亲小人远贤...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