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古代蚕桑丝织业是怎样发展的? 秦汉时期丝织业是怎样发展的?

作者&投稿:众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代的丝绸业是怎样发展的?~

汉代是我国统一的封建社会时期,养蚕、织帛、缝衣、刺绣等手工艺非常发达,西汉的丝织物有锦、绣、绢、纱、绡等,服装面料从质朴单一向华丽多彩方向发展。汉高祖刘邦为了维护政权,在施行减赋政策的同时,奖励农业生产,提倡食、货并重,认为食、货两者是“生命之本”。此时政府把蚕桑放到农业生产第二位,位于畜牧业之上,并以农桑为衣食之本。
汉代丝绸制品的主要生产地,分布在日益发展的商业大城市里。《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西汉在京师长安设置东织室和西织室,传说是专门为皇室生产高级丝绸制品的纺织场。隶属于少府的东织室令、西织室令,具体负责纺、织、染等手工业。
西汉政府还在地方设置专管丝绸织造的官员,比如在齐郡临淄专设服官,专制御用丝绸制品;在蜀郡成都和陈留郡襄邑设置工官,专司管理锦缎等织物生产及征收税帛。临淄、成都、襄邑都是当时织染工艺生产的著名地区。
随着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皇室、贵族、官僚对丝绸品的需要量日益增大,生产量与消耗量都颇为惊人。
据史载,汉哀帝元寿年间,汉哀帝曾经给匈奴单于一次就发送3万匹丝绸,汉哀帝的宠臣董贤建造住宅,汉哀帝诏令将作大匠为其建造,木土之功穷极技巧,廊柱、门槛儿都以织锦花纹装裱。至汉武帝时,一年征集的丝绸制品达500万匹。汉武帝在一次出游中,曾经消耗绍帛100余万匹。
汉武帝时,珍贵的丝绸织物已不再是执政上层或富人们的专用品,平民百姓也有服用“绣衣戏弄”、“素锑锦冰”,期待着衣“文秀”。因此,除官营丝绸织造业外,汉代私人经营的作坊也兴盛起来。
当时各家各户均栽种桑树养蚕。栽桑、养蚕极为普遍,缫丝、织绸已成为家庭妇女的主要手工业。每到养蚕的季节,各地政府也给蚕业生产者以一切方便,要求在养蚕季节,不闭四门,以便蚕农进出城门,采桑养蚕。
汉代民间最普遍的手工业就是丝绸织造业,当时的人说: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据《汉书•张汤传》载,富豪张安世家开设的织染作坊,雇佣工匠700多人。据《后汉书•朱儁传》记载:东汉末年名将朱儁出身寒门,少年时因赡养母亲而闻名,他的母亲曾经以贩绸为业。一个女子也可贩绸,可见丝织品作为商品买卖已经是相当普遍了。
汉代丝绸业的高度成就,从后来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上也有反映。在山东滕州宏道院、嘉祥祠、郭巨祠、泗洪曹庄以及四川成都百花潭等地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上面有纺车、缫车、调丝、并丝、织机、染具等实物图形,都反映了汉代丝绸工艺技术水平。
此外,《汉书》记载海南岛一带有“女子桑蚕织绩”,说明当地在南越国时期已经养蚕和进行丝绸生产。
从南越王墓出土的丝绸情况看,丝绸随葬品品种多,数量也很大。特别是西耳室西部约2.8平方米的范围内,丝织品多层叠放,整匹
随葬的有绢、绣绢、砑光绢等品种。用丝织品包裹随葬品也很普遍,有人估计超过300件以上。包裹用绢数目十分惊人,就像后世人们用包装纸一样非常普遍,说明南越王室的奢侈。
墓中出土的丝绸制品不但有平纹组织的绢、纱,也有重经组织的素色锦、二色锦和绒圈锦,品种十分丰富。
蚕丝在两汉时期有着广泛的用途和较大的市场,并且是城市手工业和农村家庭手工业经营的主要对象之一。因此,蚕桑生产在两汉时期的400余年间,在全国各地纵深发展,主要产地集中在今天的山东、河南、陕西、四川等地。
此外,河北、江苏、浙江、安徽的蚕桑生产也有所发展,并且在汉初发展到海南岛,东汉时发展到甘肃和内蒙古。

秦汉时期,丝织业不但得到具大的发展,而且随着汉代时期我国对外大规模扩展的影响增大,丝绸的贸易交流和输出值已经达至空前繁荣的地步。

自从古人发明了植桑养蚕之后,我国古代丝织业开始出现并有了最初的发展。在夏商周时期,蚕桑业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至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蚕桑业和丝织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考古发现说明,春秋战国时期蚕桑和丝织的发展状况,黄河中下游地区蚕桑业已相当普遍。同时,长江流域的蜀国、楚国和吴国、越国都有蚕桑和丝织之业。

至秦汉时期,全国各地蚕桑和丝织得到进一步发展,陆续形成了齐鲁地区、河南地区、楚国旧地和成都平原等几个主要丝绸产区。

自魏晋开始,南北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驱动桑树种植地域的扩大。东晋末年,平州刺史慕容嵬向朝廷要求种桑,于是在辽河流域开始种植桑树。北魏时期,在延水河谷和银川平原的黄河沙洲上都有桑林分布。延水就是后来的洋河,是桑乾河上游的两大支流之一,属于海河流域。

东汉以后种植桑树除养蚕外,还有解决饥困的作用。东汉末年,曹操、袁绍、刘备都曾以桑椹为军粮,但主要还是育蚕。例如河北地区种植大批桑树,蚕丝业也十分发达。

唐代丝织品主要产区在河北、河南、江南、剑南四道。大体上为河北、河南、山东三省和淮河流域苏、皖地区。另外,定州以产绫为主,越州临城以产纩为主。扬州以锦袍、锦被为贡品,越州以产绫、纱等丝织物著称。

唐代后期南方丝织业的逐渐兴起,与北方的先进技术南传有关。先秦以来蚕桑业一直比较发达的关中、河东地区,从唐代开始渐趋衰落。宋代以后,长江流域蚕桑业逐渐兴起。北方的河北、山东地区仍保持着一定的发展势头,河北、河南、山东养蚕业仍很发达。但就整个黄河流域而言已不及长江流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到了元代,黄河流域缫丝业和织造业已分化,农家多以育蚕缫丝为限。从元初大司农司编纂的综合性农书《农桑辑要》、元代农学家王祯的《王祯农书》记载来看,元代南方的育蚕、栽桑的饲养、培植技术都比北方先进,所产丝的质量也高。

至明代,明洪武年间朝廷规定,黄河流域数省的夏税绢数共7.4万余匹,比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21.4万余匹少了很多,这正是反映了元末北方蚕桑和丝织业衰落的情况。

明清时期,长江流域是全国蚕桑和丝织业最发达的地区,尤其是东南一带,植桑育蚕几乎是所有农户的副业。蚕桑业以浙江湖州为全国之首。各地商人均来湖州收购蚕丝,获利甚高,甚至当地农村出现以蚕桑为主的现象。在苏州、杭州、嘉兴等为中心的长江下游地区,城镇居民皆习机业,并出现了一批以丝织业为主的集镇。如吴江震泽、盛泽及桐乡濮院等。长江上游成都蜀锦的地位渐被下游地区的产品所替代。

明清时期,就黄河流域丝织业总体水平而言,已不及长江流域,但也有一些著名的产地。如山西潞安府所产的潞绸,名闻海内。其他如河北饶阳的饶绸、关中的秦缎、河南的汴绸和汴绫,均曾享誉一时。

明清及其以后,对蚕桑业、丝织业发展有一定影响的是棉植业和棉织业的兴起。因为棉花比之蚕桑,“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所以一部分丝绵为棉花所替代,一部分丝织品为棉布所替代。



《中国古代丝织业发展的特点》
答:周朝(西 周春秋)时代的蚕桑事业,在《诗经》中有大量记载,再结合《左传》、《史记》等文献的记载,可知略当 今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蚕桑业已相当普遍。长江流域的蜀国、楚国和吴、越 都有蚕桑和丝织之业。 至战国秦汉时代,各地丝织业得到进一步发展,陆续形成几个主要丝绸...

《你是怎样认识宋代南方手工业的发展的?》
答:两浙路由于重视桑蚕业,丝织业尤为发达,北宋时产量已居全国最前列。到了南宋,北方诸路由于战争的破坏和女真、蒙古贵族的落后统治,丝织业日益衰落。以两浙路为首的东南丝织业,不论在产量上或是质量上都超过了北方而跃居全国第一位。 宋代丝织业的显著发展,还可以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得到说明。从数量上看,唐代...

《江南丝绸的历史简介》
答: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场与陆上丝绸之路的并存,有力地促进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乃至于唐王朝格外注意丝织业在纺织中的地位。从而

《蚕文化的历史》
答:(1)《天工开物》明宋应星撰,成书于1637年,全书18卷,书中乃服篇着重记载了浙江的蚕桑、丝织技术、对栽桑、养蚕关键措施作了科学表达,对缫丝、绢绸工艺作了详细记载。此书被誉为我国古代科技四大名著之一。 (2)《补农书》分上、下两卷,上卷的作者是浙江湖州沈氏,称《沈氏农书》,成书于明崇祯末年。下卷由...

《中国最早的蚕,是谁发明的》
答:3. 古代文献《尚书·禹贡》记载,在大禹时代,兖州、青州等地已种植桑树并出产丝织品。商代甲骨文中出现了“丝”、“桑”、“帛”等字,表明丝绸织造的重要性。考古发现,山西夏县和浙江吴兴的钱三漾遗址中均出土了与蚕丝相关的文物,证实了我国蚕桑丝织业的悠久历史。4. 关于蚕桑技术的起源,虽然没...

《汉代丝绸的特点》
答:山东的蚕桑,丝织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全国最有名,当时齐郡的临淄是全国丝织业的中心之一,《史记》卷129“货殖列传”记载:“齐鲁千亩桑麻”;“宜桑麻,人民多文采布帛鱼盐”。“其帛絮细布千钧,文采千匹”。《论衡》“程材”记载:“齐郡皆刺绣,恒女无不能”。当时山东出产的丝绸,远销...

《蚕桑业的兴旺情景体现是什么?》
答:楚地丰富的蚕丝资源,为楚地丝织刺绣业的兴旺发达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而丝织业的发达又刺激了植桑养蚕业的发展。湖南省衡东县霞流寺春秋桑蚕纹铜樽,腹部主纹由4片桑叶组成,叶上及周围都是蚕,或在蠕动,或在食桑,形态生动,而樽口所铸众蚕则昂首相对,不食不动,大有不吐不快的意趣。身为楚国兰陵...

《江南丝绸的有关资料》
答:中国是蚕桑的原产地,是世界丝绸大国,素有"东方丝国"的美称。蚕桑价值的发现使中华民族格外重视丝织业的生产。丝织技术在殷商之际已达到了很高水平。今人对藁城台西村商代遗址出土的丝织物进行了分析时指出:"商代从事丝织生产的奴隶们,从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已发现了蚕丝的这种独特的性能,并利用当时已经...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蚕桑丝织文化的背景》
答: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蚕桑丝织技艺的国家,早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掌握了栽桑、养蚕、缫丝和织绸的技术,这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代表中国的丝绸博物馆副馆长赵丰认为,"中国蚕桑丝织"这一文化遗产的申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确立我国在丝绸艺术领域的原创地位,还能整体保护这一宝贵...

《有关我国历史上蚕桑业的几个历史地理问题》
答:你好,是想了解些什么地理问题呢?一、我国早期蚕桑丝织业的起源及其地域分布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从事蚕桑事业的国家,似已成定论。抛开神话传说不谈,根据考古资料,迟至新石器时代,我国人民已经开始种桑育蚕,抽丝织衣了。1926年在山西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过半个人工割裂的蚕茧。这个遗址属仰韶...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