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谈谈你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并从不同角度论述我国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如何理解十八大以来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投稿:住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理解建设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构成部分
十七大第一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明确提了出来.这次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描述了生态文明的主要目标,即“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
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
两个月后,胡锦涛同志又进一步对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内涵做了清晰的界定,即“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其实,早在2005年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同志就已经使用了“生态文明”这一术语.他提出,我国当前环境工作的重点之一便是“完善促进生态建设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制定全国生态保护规划,在全社会大力进行生态文明教育” .在当年年底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也明确要求环境保护工作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生态文明,强化环境法治,完善监管体制,建立长效机制”.
那么生态文明在我国的现代文明体系中究竟处于什么地位呢?大家知道,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至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便更加明确地由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位一体发展到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位一体.到了党的十七大,在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仍是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来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的.两个月后,胡锦涛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是,“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在这次会议上,他特意就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内涵、主要工作做了具体的阐发,但是生态文明建设至此还没有明确地与其他四项建设并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方面.
不过,十七大还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建设的关系上做了一些探索,这也成为我们后来相关思想的重要起点.在十七大上,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说明,在描述今后几年的工作任务时,实际上已经赋予了生态文明与其它文明同等的地位.这一定位在十七大后逐渐变得明确.
2008年1月29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贯彻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必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对比他2007年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上讲话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在其他表述基本一致的前提下,生态文明建设开始与其他四项建设一起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构成部分.此后,类似的提法一再出现.2008年9月19日,他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我们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加快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2008年12月15日,《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他提出“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更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风险和挑战,迫切需要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2009年9月29日,《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他强调在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问题上,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显著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显著加快民族地区保障和改善民生进程,全面推进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各族人民根本利益,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
当然,用五个建设统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并非是说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四个建设只是简单的并列关系.实际上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一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 .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一定的自然环境,如果我们居住的生态环境不能提供基本的能源资源、不能提供清洁的空气和水等环境要素时,生存都难以为继,更遑论进行文明建设.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化,古巴比伦文明、玛雅文明、古楼兰文明等等许多盛极一时的古代文明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我们为此而扼腕叹息之时,也更要以史为鉴.恩格斯曾告诫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如果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无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也无法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由此必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能源资源瓶颈、环境污染对群众健康的危害等问题,正是从反面印证了生态文明对其他四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建设生态文明,也需要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重要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社会活动中自觉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因此,“我们必须把推进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必须把宣传环境保护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必须把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作为政治文明的重要着力点,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必须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
总之,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文明体系.
二、建设生态文明适合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
胡锦涛同志曾提出,社会的深刻变革和发展,总是要求人们在思想观念上进行深刻的转变,而思想观念的转变往往又成为社会发展的先导,如此循环往复,引导社会前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同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业已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早期现代化的历史条件不同,我国实现现代化不仅要着力把产业做大做强,而且要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只有从思想观念上深刻认识到在新形势下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转变思想观念,才能凝聚力量,同心同德,扎扎实实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建设生态文明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有利于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反复强调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将建设生态文明确立为我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是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做出的科学决策.
我们常说,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这是从总量上说的.如果考虑到我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形势就要严峻得多.例如,我国人均国土面积0.8公顷,人均草地0.33公顷,人均森林面积0.128公顷,分别为世界人均值的29%、50%、20%,人均耕地0.095公顷,也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人均原油可采储量2.6吨,人均天然气可采储量1074立方米,人均煤炭可采储量90吨,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1%、4.3%、55.4%.与此同时,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环境突发事故增多,环境隐患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目前,我国七大水系中劣5类水体约占三成,已失去使用功能.一些地区地下水下降、河湖萎缩、湿地减少、生态功能下降等生态问题已经严重制约当地的生产生活.据统计,2004年,全国669座城市中,相当部分城市水源短缺,全国有700万农村人口存在饮水困难,3.4亿人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但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和环境监管体制仍未形成.有鉴于此,胡锦涛同志在2004年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要求全党同志“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人口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国情不会改变,非再生性资源储量和可用量不断减少的趋势不会改变,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制约作用越来越大,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必然越来越高.从长远看,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
但是,即使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很大程度上仍是粗放型的.2004年,我国单位能源消耗量(千克石油当量)所创造的GDP不到0.7美元,而世界平均为3.3美元;2004年中国GDP增长为9%,而能源消耗增长为15%.此外,中国矿产资源利用率也与发达国家有明显的差距.这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情况依然普遍,加剧了能源资源的紧张状态和环境压力.资源环境约束和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过度消耗能源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严重制约长期可持续发展”. 因此,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适应建设生态文明要求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建设生态文明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顺应了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的新要求.十七大上,以人为本更是明确地被定义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建设生态文明顺应了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也是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
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不仅基本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而且使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更加美化、人与自然关系更加和谐已经成为更多人对于未来生活的新期待.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未来生活的新期盼,我们必须建设生态文明,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使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早在2003年,胡锦涛就要求全党同志都必须认识到,切实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2004年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更是明确地强调了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要求在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中“一定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着眼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素质,切实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005年,胡锦涛在青海考察时强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仅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严重危害了群众健康和公共安全”.为此,他要求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力度,“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使广大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 .2006年,在与首都各界群众代表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时,胡锦涛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着力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要通过全社会长期不懈的努力,使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洁净,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和谐” .
由此可见,将建设生态文明确立为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党在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下,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做出的一项科学决策.

关于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的分析和理解
十八大报告: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并系统性提出了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胡锦涛说,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一、生态文明的定义是: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为着眼点,在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和体现的人类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成果的总和。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1)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理念。
(2)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认清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最大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3)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观念,作为一种基础的价值导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建设生态文明任重而道远。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现行的生产方式进行生态化改造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生态文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境界和社会形态,应主要把握三点:
(1)是人与自然和谐。生态文明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2)是文明新境界。生态文明倡导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不是物质财富增加而自然受到伤害的文明。
(3)是社会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状态,不是单纯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问题,而是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四、总结:只有正确把握“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生态文明建设。这样我们的家园才能够更美好,才能够稳定持续的发展,才能更加繁荣昌盛。因此,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面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增强生态危机意识,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一)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
  人类在创造和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饱尝了高增长带来的苦果:能源紧张、资源短缺、生态退化、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灾害频发.这些,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重新思考人类行为的准则.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重要成果
  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与我们党一贯倡导和追求的理念一脉相承的,是对我们党关于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新概括、再升华.生态文明观念逐步树立,全民资源节约和环保意识增强.

  (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
  尽管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但经济发展面临越来越突出的资源环境制约,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一是资源约束趋紧;二是环境污染严重,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没有根本遏制;三是生态系统退化,全国水土流失严重.这些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环境容量有限、生态脆弱,加之我国发展很快,发达国家几百年逐步显露的问题,在我国被压缩到几十年集中显现.另一方面是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生态文明的理念没有牢固树立,生态不文明的做法还很普遍.从源头上、从根本上跨过资源环境这道槛,不仅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什么是生态文明?》
答: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生态文明,就不可能有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另一方面,人类自身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必须将生态文明的内容和要求内在地体现在人类的法律制度、思想意识、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并以此作为衡量人类文明程度的一...

《你如何理解生态文明这种观点?》
答:广义生态文明观认为,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双重和谐,进而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之间并不属于并列关系,生态文明的概括性与层次性更高、外延更宽。第一种生态文明观旨在解决纯生态危机,第二种生态文明观旨在解决“生态,...

《怎样理解生态文明?》
答:2.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人类以及人类的每个个体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3.自觉珍爱自然,保护生态。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地位。

《如何理解建设生态文明?》
答:1. 生态与文明的相互依存性:生态的繁荣或衰退直接影响着文明的繁荣或衰退。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实现永续发展的基本策略。2. 中华民族与自然的深厚关系:中华民族对自然的尊重与热爱深深融入了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中,形成了丰富的生态文化。3.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通过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确保到2035年,...

《生态文明的理解是什么意思》
答:生态文明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需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企业和公众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每个人也要从个人行为入手,减少浪费,节约资源,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只有通过这些方面的实践,才能让生态文明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和目标。对于国家而言,实现生态文明还有一层深远的意义...

《怎样理解生态文明内涵》
答: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深度理解内涵:所谓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

《什么是生态文明?》
答: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来看,吸收十八大...

《如何理解新时期生态文明的内涵》
答:同时,生态文明也强调社会的公平和公正。在资源分配和环境治理上,我们需要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确保他们也能享受到生态文明带来的好处。这要求我们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差异和需求,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环境的公正治理。此外,生态文明还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我们需要通过...

《怎样理解生态文明理念》
答:生态文明理念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中华文化传承角度来理解。中国古代有着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理念,蕴含着深刻的天人调谐思想和生态伦理智慧;以儒释道为中心的中华文明:“中”、“和”、“容”是其中经典表述,即中庸之中、和谐之和、包容之容。2、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本土化来理解。马克思...

《如何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如何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要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1、生态文明理念 生态文明理念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2、...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