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罗马法的内涵 罗马法的精神是什么?

作者&投稿:貂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罗马法的基本内容和精神是什么?~

答案提示: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罗马法指通行于罗马统治的整个地中海世界的法律制度。狭义的罗马法指罗马公民法。从形式上可以区分为成文法与习惯法;从整体结构上看包括公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
结构与内容 《十二表法》的篇目依次为传唤、审理、索债、家长权、继承和监护、所有权和占有、土地和房屋、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的追补及后五表的追补。 其特点为诸法合体、私法为主,程序法优于实体法。《十二表法》的某些规定虽反映了平民的要求,但其主要目的在于严格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及其统治秩序,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私有财产权和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罗马法的精神—私法本位、自然法思想、契约自由及所有权观念等
罗马法上的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权构成。三种身份权全部或部分丧失叫“人格减等”。罗马法规定,只有年满25岁的成年男子才享有完全的行为能力。

扩展资料:
罗马法上所说的物,范围极广,泛指除自由人以外存在于自然界,对人有用并能满足人需要的一切东西。它不仅包括:有形物体和具有金钱价值的东西,还包括无形体的法律关系和权利。
物的分类主要有:要式转移物,略式转移物;有体物,无体物;动产,不动产;主物,从物;特定物,非特定物;有主物,无主物;原物,孳息等。
物权是指权利人可以直接行使于物上的权利(其范围和种类皆由法律规定,而不能由当事人自由创设),其中所有权为自物权,其他的为他物权。

古罗马对西方文明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其完备的法律体系,包括市民法(仅适用于罗马公民)、自然法(适用于所有人)和国家关系法(用于调节罗马人与其它民族之间的关系)。从公元二至六世纪,罗马法经历了一个不断补充和完善的过程,至公元534年在东罗马帝国国王查士丁尼的主持下编撰完成并颁布施行,后人称之为《民法大全》。该法典对西方文明的影响被认为仅次于《圣经》,其基本思想和原则已融入西方乃至世界各国的法律中。读者可以从这里节选的一些条文中领略到罗马法的博大精深,如对证据、公正、思想自由和契约精神的肯定。

●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提供证据的责任在陈述事实的一方,而非否认事实的一方。    ●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    ●武力和畏惧完全与自愿的同意背道而驰,而后者乃诚实契约之根基;容许任何此类行为都是悖逆道德的。    ●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起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未成年人也不得参与公务。    ●人人都应养育自己的后代;任何人若认为自己可以遗弃孩子,都将受到法律的惩罚。家长或监护人如果弃自己的孩子于死地,则当孩子被他人出于同情之动机救助后,原家长或保护人根本无权得到孩子,因为任何人都无理由声称一个被他弃于死地的孩子依然属于他。    ●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不得轻视,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    ●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    ●当几名罪犯与同一桩案子有牵连时,对他们的审讯应从其中胆小怕事者和年幼者开始。    ●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然而在涉及与王侯有关的叛国罪时,如果需要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迫,则所有人都无一例外地应接受拷问。    ●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 ●在涉及自由问题时,如果当事人的社会地位有争议,则不必通过拷问来寻求真相。

  ●1.制定背景
  共和时期,罗马法的主要代表是著名的《十二铜表法》。 《十二表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此之前由于使用习惯法,司法权又操纵于贵族,任其解释,进行司法专横,引起平民不满。结果是元老院被迫于公元前454年成立了十人立法委员会,
  公元前454年,罗马元老院设置了法典编纂委员会,还派人到希腊考察法制。于公元前451年制定法律十表公布于罗马广场。次年,又制定法律二表,作为对前者的补充,构成了所谓的《十二表法》,由于这些表法当时都是由青铜铸成的,所以又称《十二铜表法》,这是古代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可惜的是铜表在公元前390年高卢人入侵罗马时被毁。
  罗马帝国时代,皇帝的权力扩大,立法权逐渐被皇帝掌握,法律和法令都开始采用皇帝敕令的形成颁布。这一时期的一些重要法典包括《格雷戈里安努斯法典》(大约编于公元前294年)、《海摩格尼安努斯法典》(大约编于公元324年)和《狄奥多西法典》(438年颁布)。
  ●2.结构与内容
  《十二表法》的篇目依次为传唤、审理、索债、家长权、继承和监护、所有权和占有、土地和房屋、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的追补及后五表的追补。
  其特点为诸法合体、私法为主,程序法优于实体法。《十二表法》的某些规定虽反映了平民的要求,但其主要目的在于严格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及其统治秩序,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私有财产权和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如何理解“法学是神事与人事的知识,是正义与非正义的科学”这句话??请...》
答:此语系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之语。说的是法学研究的是人和神的事务的知识,同时也是研究正义和非正义的一门科学。这句话的内涵相当的丰富,体现当时在古罗马的自然法和实在法两者的结合也就是当时古罗马的法律二元结构。自然法是理想法是完备完美的理想中的法律是神的事务的法律,而实在法是我们现实生活...

《罗马法对当今人格权有何影响?》
答:古罗马法对于现代民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现代民法中的人格权和权利能力概念可以溯及到罗马法中的人格。关于法律人格的问题,古罗马法和现代民法相差甚远,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的是,这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1 享有主体范围扩大,“地位下降”古罗马法中人格权的享有者具有有限性,人格与民事权利能力的享有...

《试述民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与功能》
答:甚至在罗马法复兴时期——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创制时代,诚实信用原则虽被提出,但仍只是作为点缀品而存在,这一阶段一直持续到19 世纪末期。 20 世纪初至今这个阶段,可称之为诚实信用原则的复兴时期。在这一时期, 诚实信用原则不仅被世界各国民法所规定,而且其地位提升,适用范围扩大, 在法律实践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

《试述信用的历史传承与现代打造》
答:为解决这一问题,罗马法中萌发了诚信契约和诚信诉讼。诚信契约要求债务人承担善意诚实的义务,而诚信诉讼则不仅可以根据合同的内容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而且还可依据当事人是否尽善良之注意的义务确定当事人承担的责任。尽管罗马法中诚实信用的作用被限制在债权法领域内,但已具备现代民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两个基本...

《家族本位是什么》
答:当然,在宗法制度之下,“家”本位与“宗族”的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二是“家族本位”在罗马法和我国传统亲属法中的差异。虽然罗马法中的亲属法和我国传统社会的亲属法都是家族本位的立法,但二者的具体内涵并不相同。罗马法中的亲属分为法亲、血亲和姻亲。其中法亲是完全依市民法规定的亲属关系,也就是父系亲属...

《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是什么?》
答:论缔约过失责任 一、缔约过失责任的起源发展 早在罗马法时期,人们就已经发现了缔约上的过失行为,并对其进行规制,以保护无辜的受害人。但是,罗马法只是对缔约上过失行为作了零星规定,并没有“缔约上过失”的概念,更没有关于缔约上过失责任的系统规定。随着社会的发展,缔约上过失行为逐渐增多,学者对...

《如何认识中国政治制度中的人民主权原则》
答:从东罗马皇帝优士丁尼组织编纂的《法学阶梯》中可见,“治权”具有三重内涵:首先,它由法律确认为全体人民共同拥有,全体人民正是基于该项法权而得以制定法律。其次,由于罗马人民数量剧增,“以至于难以为批准法律把他们召集到一起”,因此,人民又通过“王权法”将“治权”(主权)委托给“元首”,使其代表人民行使主权所...

《为什么说古希腊和古罗马创造的古典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答:(包括阿基米德、欧洲戏剧、希罗多德的历史学)(3)罗马人的《十二表法》是罗马法和欧洲法学的渊源,罗马法是近代西方古国法律体系的基础。(4)建筑:今天西方的很多建筑风格都是继承和发扬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风格。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法律法规的含义》
答:第一,法治主义思想是西方法律传统源远流长的一个传统,对西方近代法治主义的复兴具有深远的影响,并成为罗马法的重要思想基础;第二,概括了古希腊政治哲学的精髓:最好的政治是难以实现的,而防止最坏的政治是可能的,这就是,必须运用至高无上的法律进行统治。第三,关于“混合政体”的研究以及“分权...

《东罗马为什么会存在那么长》
答:拜占庭的文化抛弃了西罗马法的基本内涵,主要是以希腊文化为主.这一特点使得拜占庭确立维系内部统一的意识形态的支柱。同时也使得它的文化成为当时欧亚的先进文化,这优势也使拜占庭在意识形态上征服了许多野蛮民族,得以存下来.另外,君士坦丁的对基督教的肯定也使拜占庭的统一维持了很久。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