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 粮食价格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红星照耀中国朱德受士兵爱戴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投稿:店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统计局:2020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安全指的什么?~

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从一开始的追求温饱水平的满足,到后面的追求精神水平的满足。人们在追求别的方面的同时发现,温饱水平的满足是追求任何事物的前提。有了稳定的温饱水平,才能让人放开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一年、两年的粮食生产丰收不叫稳定的粮食生产,长久的粮食生产丰收才叫人们有了稳定的温饱水平。随着这些温饱情况的产生,这些温饱情况的总结、评价,也是有专门的部门来统计,归总,来得出结论。粮食安全是,让人们任何时候都可以买的起粮食,任何时候都可以买得到粮食,让人们能正常的维持生存和身体健康所必须的食品。所以,接下来让我们来共同看看,统计局表明2020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安全指的是什么:
一、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买的起粮食粮食安全是指让任何人在任何时候手中都拥有买得起当时粮食价格的储蓄,让人们在任何时候都有粮食可吃,没有买不起粮食的情况。让任何人都买得起粮食。

二、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买得到粮食粮食安全是指让任何人在任何时候手中都有钱,超市里,商场里,厂子里都有足够的粮食用来买卖,让人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买得到粮食。

三、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买得到维持生存所需粮食粮食安全是指让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买得到可以维持自己自己生存和身体健康所需要的粮食,让每个人都有所需粮食的粮食保障。

对这个统计局:2020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安全指的什么这个问题,以上是我的看法,各位看官们有什么看法建议,欢迎在下面评论。

《红星照耀中国》朱德受士兵爱戴的原因
从人物性格及事件分析:

1、天性温和,爱护部下,平易近人:①担任全军统帅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冬天则以转牛肉当饭;②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打球;军队里任何一个战士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告状:④朱德向弟兄们讲话时往往脱下他的相子;⑤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⑥有时要是不十分忙,他就帮助农民们种庄稼;⑦他常常从山下挑粮食到山上。
2、爱好广泛:他喜欢运动,乒球打得很好,篮球也打个"不厌";他也喜欢读书,他仔细订出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
3、负责,诚实可靠:妻子康克清认为朱德对一切大小情都十分负责。
4、聪明睿智,经验丰富:将在印度支那边界与帮作战的经验与书本和学校学到的知识结合,形成了特殊的游击战术,这些战术为后来红色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5、身先士卒,有卓越的指挥才能:打仗时总在前线指挥;他以无数次战役再三证明他胜过派来打他的任何一个将领。
6、执著追求,意志坚定:为了寻找共产党,朱德谢绝了军阀给他的师长的职位,远道跋涉,到上海、北京、柏林找寻共产党,终于在1922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最老的党员之一。
7、忠诚谦虚,服从指挥:共产党所以能够对红军保持严密的控制,朱德对"文职"领导的忠诚和服从,是原因之一。朱、毛的联合不是互相竞争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朱德没有任何政治野心,他能接受命令,因此也能发布命令——这是革命军队的领导的一个很自价值的因素。
8、有伟大的人格魅力和罕见的人品:在长征期间,他的部下在经受了重重围困和各种艰难,仍能保持方众一心,这必须因于纯属领导人物的个人魅力,还有那鼓舞部下具有为一个事业:英勇牺牲的忠贞不式精神的罕见人品。

2003年10月以来,我国粮食市场价格大体上经历了恢复性上涨、适度回落、上涨三个阶段,一度引起了涉粮产品及相关农产品价格的连环上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当前粮食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供应工作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04)10号)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短期内平抑了粮价,确保了粮食安全和农资市场稳定。之所以出现大幅度的市场波动,除了粮食市场本身原因外,
主要有以下原因:
1、粮食流通市场发育不全,市场主体竞争不平等。近几年,进入粮食收购的市场主体逐渐增多(但主要是在国有购销企业包括粮食储备企业、粮食加工企业),与为数众多的民营粮贩之间,市场竞争地位不平等。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仍然占据着信贷、资金、仓储等优势同时与政府有着紧密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仍然行使着政府职能。如今年国家出台的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规定:低于最低保护价时由政府指定的国有粮食企业按最低保护价收购,使得部分国有粮食企业仍然占据市场垄断优势;由于当前在粮食主产区卖粮收入是农业税的主要来源,出现了财政部门垫资委托粮食企业收粮、以征代税等新形式。二是人为抬高市场准入的门槛,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当前粮食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但粮食主产区都制定了粮食收购市场准入制度,审批标准一般要求经营量达到50万公斤以上,而一般个体民营户很难达到,导致粮食地下收购活动频繁,管理混乱。
2.部分粮食企业市场意识欠缺,坐守库存拿补贴或等靠改革要政策的思想严重。长期以来,在粮食阶段性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国家为保护粮食价格的稳定和农民种粮积极性,依靠国有粮食企业独家敞开收购粮食,不仅按大大高于市场价的保护价敞开供应政策性信贷资金支持企业收 购、在储存环节据实进行利费补贴,在粮食老化、陈化销售时政府实行价差补贴,财政对国有粮食企业的经营实际上实行了全面兜底,支付了巨额的财政资金,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积累了沉重的历史包袱,政策性信贷资金随之大量沉淀。据统计,1991粮食年末粮食财务挂账数额巨大,有的粮食主产省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为消化这部分挂账,自筹资金近50亿元,仅2002年以来就拿出财政资金15亿元。然而在1991年末粮食老挂账尚没全额消化完的情况下,从1992年以来至98年6月1日,全国粮食主产省大多又形成了巨额的粮食挂账,消化期限一再延长,背上了沉重的利息包袱。在当前市场上粮食走俏,粮价恢复性上扬,粮食销售利润空间较大的情况下,本是粮食企业抓住机遇,消化积压库存的良好时机。然部分粮食企业仍重弹“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老调,沽货待价,不愿积极销粮,甚至推波逐澜,守住库存与政府博弈。
3. 粮食储备体系对市场供应没有充分起到应有的调节作用。一是中央储备粮管理体系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要,粮食代储的比例较高,代储库存管理不善甚至出现管理风险问题;在粮食供大于求时粮食储备部门要么市场意识缺乏,要么从自身小集团利益出发,没能抓住市场行情及时对库存粮食轮换,导致粮食质量不能很好的满足市场需要。如2003年下达的中央储备粮轮换计划许多地方没有按时完成任务;二是地方储备粮数量不足,质量问题大。主产区由于财力普遍困难,省及省以下地方储备粮食不仅数量较少,而且长期没能轮换,时至今日,大部分已经陈化变质。据某省摸底,现有库存中的地方储备陈化变质率高达70%,绝大部分已经不能用于口粮。
4.粮食主销区与主产区没有很好对接。由于多年来体制所造成的部门分割和市场分割,各省形成了过分放大的粮食安全及管理意识。早在90年代曾出现过多次逆向调节,即国内粮食阶段性供大于求时,主销区不愿从主产区多买粮,反而增加进口;当国内粮食阶段性供应量减少时主产区不愿多卖粮,反而增加地方储备。2003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粮食市场供应偏紧,主销区纷纷到主产省抢粮食,有的粮食主产区甚至动用行政力量,搞地区封锁,给本地粮食销售或向区域外粮食销售设置不必要的障碍。如在当前市场趋紧的情况下,有的主产省不顾自身财力,动用行政手段,正在大量增加地方储备规模,要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将去年自主收购的非保护价粮食库存划转为地方储备粮,实行粮食销售的行政审批制。
5.存在人为炒作因素。粮食涨价的原因,客观上除以上分析的粮食的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政策影响外,主产K2003年遭受洪涝灾害造成粮食减产也是粮价上涨的一个特殊原因。以江苏省为例,今年因洪涝等自然灾害都有不同程度的粮食减产,有人估计苏南粮食减产约一成,苏中、苏北粮食减产在2--3成。在粮食减产既成事实的情况下,受利益拉动及行为偏好影响,我国长期形成的粮食利益集因和强势市场主体,不是准确测算市场需求,做好市场供应和加强市场管理,而是过分夸大市场信息,游说政府对市场实行政策干预,使出台的政策措施背离市场,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紧张态势。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