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爱心故事 关于爱心的小故事

作者&投稿:赖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爱心的小故事有哪些~

1、有一位单身女子刚搬了家,她发现隔壁住了一户穷人家,一个寡妇与两个小孩子。有天晚上,那一带忽然停了电,那位女子只好自己点起了蜡烛。
没一会儿,忽然听到有人敲门。原来是隔壁邻居的小孩子,只见他紧张的问:“阿姨,请问你家有蜡烛吗?”女子心想:“他们家竟然穷到连蜡烛都没有吗?千万别借他们,免得被他们依赖上了!”
于是,对孩子吼了一声说:“没有!”正当她准备关上门时,那穷小孩展开关爱的笑容说:“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没有!”说完,竟从怀里拿出两根蜡烛,说:“妈妈和我怕你一个人住又没有蜡烛,所以我带两根来送你”。此刻女子自责、感动得热泪盈眶,将那小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
2、记得是十五年前,读高中时,家里特穷,我在县城读书。从家里带的菜,只管到星期二,夏天管的时间更短。没有青菜吃,更不用说吃肉了。在这期间,我领略了贫穷的滋味。
可就在这期间,我也发现了人间的温情。我的一个叔叔住在县城里,但家庭条件也不好。可是,他家却为我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条件,就是我从家里带菜,像土豆、萝卜、黄瓜、白菜等。
当我吃完了从家里带的菜后,他家就给我炒菜吃,三年,我几乎每个星期都能吃到青菜,有时,叔叔还会留我在他家吃一顿肉,让我度过了那些艰难的日子,后来,一想起这段日子,就觉得温馨无比,让我深深体会到:爱会给人留下的美好回忆。
3、有一个小镇很久没有下雨了,令当地农作物损失惨重,于是牧师把大家集合起来,准备在教堂里开一个祈求降雨的祷告会。人群中有一个小女孩,因个子太小,几乎没有人看得到她,但她也来参加祈雨祷告会。就在这时候,牧师注意到小女孩所带来的东西,激动地在台上指着她:“那位小妹妹很让我感动!”
于是大家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了过去。牧师接着说:“我们今天来祷告祈求上帝降雨,可是整个会堂中,只有她一个人今天带着雨伞”!
大家仔细一看,果然,她的座位旁挂了一把红色的小雨伞;这时大家沉静了一下,紧接而来的,是一阵掌声与泪水交织的美景。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说:小孩子其实一点不“小”,他(她)们其实很“大!”他(她)们的爱心很大!他(她)们的信心很大!

4、奶奶患上老年痴呆症,生活无法自理,到最后,已不认识所有的人,孙子劝爷爷找个保姆,爷爷却说:“别人照顾我不放心,再说了,少年夫妻老来伴嘛。”“可是奶奶已不认识你了!”爷爷沉默半晌道:“但我认识她呀!”
5、有个小村庄里有位中年邮差,他从刚满二十岁起便开始每天往返五十公里的路程,日复一日将忧欢悲喜的故事,送到居民的家中。就这样二十年一晃而过,人事物几番变迁,唯独从邮局到村庄的这条道路,从过去到现在,始终没有一枝半叶,触目所及,唯有飞扬的尘土罢了。
“这样荒凉的路还要走多久呢?”
他一想到必须在这无花无树充满尘土的路上,踩着脚踏车度过他的人生时,心中总是有些遗憾。有一天当他送完信,心事重重准备回去时,刚好经过了一家花店。“对了,就是这个!”他走进花店,买了一把野花的种籽,并且从第二天开始,带着这些种籽撒在往来的路上。就这样,经过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他始终持续散播着野花种籽。
没多久,那条已经来回走了二十年的荒凉道路,竟开起了许多红、黄各色的小花;夏天开夏天的花,秋天开秋天的花,四季盛开,永不停歇。
种籽和花香对村庄里的人来说,比邮差一辈子送达的任何一封邮件,更令他们开心。再不是充满尘土而是充满花瓣的道路上吹着口哨,踩着脚踏车的邮差,不再是孤独的邮差,也不再是愁苦的邮差了。

1、蜡烛的故事
有一位单身女子刚搬了家,她发现隔壁住了一户穷人家,一个寡妇与两个小孩子。有天晚上,那一带忽然停了电,那位女子只好自己点起了蜡烛。没一会儿,忽然听到有人敲门。
原来是隔壁邻居的小孩子,只见他紧张的问:“阿姨,请问你家有蜡烛吗?”女子心想:“他们家竟然穷到连蜡烛都没有吗?千万别借他们,免得被他们依赖上了”!于是,对孩子吼了一声说:“没有”!
正当她准备关上门时,那穷小孩展开关爱的笑容说:“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没有”!说完,竟从怀里拿出两根蜡烛,说:“妈妈和我怕你一个人住又没有蜡烛,所以我带两根来送你”。此刻女子自责、感动得热泪盈眶,将那小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
2、带伞的小女孩
有一个小镇很久没有下雨了,令当地农作物损失惨重,于是牧师把大家集合起来,准备在教堂里开一个祈求降雨的祷告会。人群中有一个小女孩,因个子太小,几乎没有人看得到她,但她也来参加祈雨祷告会。
就在这时候,牧师注意到小女孩所带来的东西,激动地在台上指着她:“那位小妹妹很让我感动”!于是大家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了过去。牧师接着说:“我们今天来祷告祈求上帝降雨,可是整个会堂中,只有她一个人今天带着雨伞”!
大家仔细一看,果然,她的座位旁挂了一把红色的小雨伞;这时大家沉静了一下,紧接而来的,是一阵掌声与泪水交织的美景。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说:小孩子其实一点不“小”,他(她)们其实很“大”!他(她)们的爱心很大!他(她)们的信心很大!

3、火车上的一张站票
那天跟老公幸运地订到了票回婆家,上车后却发现有位女士坐在我们的位子上,老公示意我先坐在她旁边的位子,却没有请这位女士让位。我仔细一看,发现她右脚有一点不方便,才了解老公为何不请她让出位子。
他就这样从嘉义一直站到台北,从头到尾都没向这位女士表示这个位子是他的,下了车之后,心疼老公的我跟他说:“让位是善行,但从嘉义到台北这么久,大可中途请她把位子还给你,换你坐一下”。
老公却说:“人家不方便一辈子,我们就不方便三小时而已”。听到老公这么说,我相当感动,有这么一位善良又为善不欲人知的好老公,让我觉得世界都变的温柔许多。
4、种花的邮差
有个小村庄里有位中年邮差,他从刚满二十岁起便开始每天往返五十公里的路程,日复一日将忧欢悲喜的故事,送到居民的家中。就这样二十年一晃而过,人事物几番变迁,唯独从邮局到村庄的这条道路,从过去到现在,始终没有一枝半叶,触目所及,唯有飞扬的尘土罢了。
”这样荒凉的路还要走多久呢?“他一想到必须在这无花无树充满尘土的路上,踩著脚踏车度过他的人生时,心中总是有些遗憾。
有一天当他送完信,心事重重准备回去时,刚好经过了一家花店。“对了,就是这个!”他走进花店,买了一把野花的种籽,并且从第二天开始,带著这些种籽撒在往来的路上。就这样,经过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他始终持续散播著野花种籽。
没多久,那条已经来回走了二十年的荒凉道路,竟开起了许多红、黄各色的小花;夏天开夏天的花,秋天开秋天的花,四季盛开,永不停歇。
种籽和花香对村庄里的人来说,比邮差一辈子送达的任何一封邮件,更令他们开心。在不是充满尘土而是充满花瓣的道路上吹著口哨,踩著脚踏车的邮差,不再是孤独的邮差,也不再是愁苦的邮差了。
5、第一百个客人
中午尖峰时间过去了,原本拥挤的小吃店,客人都已散去,老板正要喘口气翻阅报纸的时候,有人走了进来。那是一位老奶奶和一个小男孩。
“牛肉汤饭一碗要多少钱呢?”奶奶坐下来拿出钱袋数了数钱,叫了一碗汤饭,热气腾腾的汤饭。奶奶将碗推向孙子面前,小男孩吞了吞口水望著奶奶说:“奶奶,您真的吃过午饭了吗?”“当然了。”奶奶含著一块萝卜泡菜慢慢咀嚼。一晃眼功夫,小男孩就把一碗饭吃个精光。
老板看到这幅景象,走到两个人面前说:“老太太,恭喜您,您今天运气真好,是我们的第一百个客人,所以免费。”之后过了一个多月的某一天,小男孩蹲在小吃店对面像在数著什么东西,使得无意间望向窗外的老板吓了一大跳。
原来小男孩每看到一个客人走进店里,就把小石子放进他画的圈圈里,但是午餐时间都快过去了,小石子却连五十个都不到。心急如焚的老板打电话给所有的老顾客:“很忙吗?没什么事,我要你来吃碗汤饭,今天我请客。”
像这样打电话给很多人之后,客人开始一个接一个到来。“八十一,八十二,八十三......”小男孩数得越来越快了。终于当第九十九个小石子被放进圈圈的?那一刻,小男孩匆忙拉著奶奶的手进了小吃店。“奶奶,这一次换我请客了”。
小男孩有些得意地说。真正成为第一百个客人的奶奶,让孙子招待了一碗热腾腾的牛肉汤饭。而小男孩就像之前奶奶一样,含了块萝卜泡菜在口中咀嚼著。“也送一碗给那男孩吧。”老板娘不忍心地说。“那小男孩现在正在学习不吃东西也会饱的道理哩!”老板回答。
呼噜......吃得津津有味的奶奶问小孙子:“要不要留一些给你?”没想到小男孩却拍拍他的小肚子,对奶奶说:“不用了,我很饱,奶奶您看......。”

于晓军:男,52岁,2003年下岗后,自谋职业在襄樊职业技术学院任临时教师。若干年前他父亲病危实施输血治疗,给他留下深刻的记忆,从此他认准了无偿献血这一爱心举措。1999年10月,他主动到中心血站,第一次献血200毫升。此后每隔半年献血一次,献血量也从原来的200毫升上升到400毫升,从未间断过。2003年11月,他主动要求捐献了两个疗程量的血小板,相当于献血1600毫升,能挽救两个病人的生命。从1999年至今,他共参加无偿献血138次,累计献血量达到27600毫升,相当于把自己的血换了5遍。在他的动员下,一家三口共献血30400毫升,成为“襄樊献血第一家”。 王元山:男,53岁,襄樊市王胖子建筑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襄樊市政协常委。2002年,他得知高新开发区清河村农网改造遇到资金困难,将价值30万元的电力设备捐赠给了该村。2003年,为确保抗击“非典”取得胜利,他担保贷款250万元,修筑了直通市传染病医院的绿色通道。员工子女上学有困难,他帮助解决学费,从1999年至今,每年资助30名特困生到长春高中免费就读;员工陈某心脏瓣膜手术的8万元费用,他全部给予援助。2004年,他代表市政协向枣阳新市镇中学捐赠电脑50台,价值15万元。在办理提案时,他得知城管人员和环卫工人受到很多委屈时,拿出资金设立了“委屈奖”。今年,他和市政协一起捐赠13万元,在谷城县石花镇卧伏中心小学启动了“思源工程”。2006年8月,为支援新农村建设,王元山又向谷城县石花镇百家宴村支援100吨水泥帮助该村修路。王元山积极接纳下岗职工。近年来,他先后安置下岗职工一百多人到公司就业。
叶本翠:女,37岁,谷城县赵湾乡中心学校教师。高寒山区任教15年来,在她所教的班级中,没有让一名学生辍学流失。只要有一名学生不来,她都要立即把他找回来,赵湾乡10个行政村、50多座山、10多条河流,都有她寻访学生的足迹。15年为寻访学生,她走了近3万里路,等于走了一次长征。学生找回来还得留得住。十几年来,她省吃俭用,经常为贫困学生垫支书杂费、捐助日常用品。在教书育人中,她用她那母爱的心温暖着每一个孩子,使许多少年迷途知返。2004年她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冯耀东:男,25岁,南漳县城关镇个体经营者,现就读于襄樊职业技术学院。他乐于助人,崇尚科学,敢为人先,在学校读书期间是学校红十字会员,是社会公益事业的参与者和组织者。2005年,他为了拯救四川成都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者杨尚贵,瞒着家人,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100亳升,成为襄樊市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在他无私奉献精神的感召下,襄樊市有50多人,通过各种渠道,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湖北分库”的志愿者。
朱秀建:男,20岁,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生。2005年10月,汉江襄樊段水位达到67.63米,创23年来最高纪录。就在人们立足江边静观美景时,一小男孩掉进了江里,在这危急关头,路过此地的朱建秀,不顾流水湍急,毫不犹豫地纵身跳进冰冷的江水中。由于江水流速太快,他经过多次努力,拼尽全力才将小男孩救上岸来。在学校,他是“爱心基金”捐赠第一人,当学校把所见义勇为奖励金送到他手中时,他又毫不犹豫把奖金捐赠给了学校的“爱心基金会”。 李洪水,男,52岁,高新区新华社区居民。1997年,李洪水下岗了。从那天起,他做出一个让妻子和女儿难以理解的决定,回老家照顾父亲和弟弟。10年间,左边是瘫痪的父亲,右边是瘫痪的弟弟,他精心照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亲因工伤双腿瘫痪,不能动弹;弟弟因患软骨病,从5岁起就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白天,他做饭、洗衣,为父亲和弟弟擦洗、翻身;晚上,他不断夜起,为两人端屎、接尿。为了更好地照顾亲人,他学会了按摩和理发。今年3月,他送走了87岁的父亲,仍然没有离开这个家,继续照料着瘫痪在床的弟弟。
张学忠(又名张做东):男,35岁,襄樊市出租车“做东爱心车队”司机。他凭着一腔热心和诚心,为乘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赢得了无数乘客的信赖和同行的尊敬。在工作中,热心为他人排扰解难,对有困难的同行他总是尽力帮一把。2005年,媒体报道两起出租车劫案后,他倡议全市的“的哥”、“的姐”捐出一天的营业款,为遇害的同行献出一份爱心。今年,他将中国出租车协会奖给他的1000元现金捐给了贫困学生。近年来,他向困难人士和贫困学生捐款3000多元,返还失主钱物1.5万元。2006年4月,他被评为“全国文明出租车驾驶员”。 陈光荣:女,39岁,襄樊市樊城公安局汉江派出所民警。近四年来,她先后调解纠纷370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65人,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35起。2005年4月,市五一棉纺厂职工贾某因偷盗被行政拘留,落下九岁的孩子没人照顾。为了让贾某安心接受处罚,她主动与厂领导协商,住到贾某家,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并给孩子买来学习用品。细心的她,坚持每天让孩子与贾某通一次电话,贾某表示今后再也不做违法的事。是她帮助许多走失的孩子找到了父母,是她帮助化解了街房邻居的恩怨,是她使许多“仇敌”结为朋友。在她所管的辖区,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大姐”。
吴明亮:男,47岁,枣阳市福利院书记、院长。他视孤老为父母,视幼儿为子女,十几年如一日。2004年,为了更好地照顾全院老人,他放弃城内的房子不住,举家搬到福利院,以院为家,随时照顾老人。对长期患病不起的老人,他每天都看好几遍,给他们洗尿布、擦身子、换衣服、剪指甲,抱到外面晒太阳。2004年冬,他父亲因患癌住进了医院。他白天照顾福利院的老人们,晚上回去照看自己的父亲,直到父亲去世。为解决好3名孤儿的就业问题,他四处联系做工作。在福利院,孤儿称他为“再生父母”,老人们称他为“亲生儿子”。 运建立:女,62岁,襄樊市环保协会会长。2000年春,在一次工作调查中,当她看到汉江的一条污染严重的河流流进了汉江,立刻被震惊了。从那以后,她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保护襄樊的生态环境上。她先后深入全市各地调查污染企业100多次,徒步汉江襄樊段和唐白河等,行程21000多公里,写出了“汉江襄樊段水污染”等调查报告和提案,引起了市政府的重视。并多次在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沙龙会上,向新华社等30多家媒体介绍了“跨省界唐白河河水污染状况”和“南水北调对汉江流域‘襄樊段’的影响及建议”,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及全社会的高度关注。2002年,发起并成立了湖北省首家环保组织―――“绿色汉江”,在汉江沿岸开展了“保护母亲河‘绿色汉江’行动”,开展宣传教育276场次,向16万人进行了宣讲和图片展示,发放环保资料2万多份,赠送光盘100多盘,先后举办培训班14期。2005年6月,环保协会被湖北省民政厅授予“湖北慈善公益之星”荣誉称号;2006年,她先后荣获全国“地球奖”提名奖、首届“襄樊十大慈善公益之星”等荣誉称号;2006年10月,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刊载了她和她的“绿色汉江”组织保护汉江的动人事迹。
宋爱洁:女,65岁,襄樊市妞妞食品公司董事长。近年来,她和她创办的企业先后为社会捐赠达一百万元之多。2000年,她带着上万元的慰问品到长江抗洪一线慰问官兵;2004年,她向我市灾区捐助食品近万元;2005年9月,她向保康灾区捐赠食品和现金20万元。非典时期,她向志愿者、红十字会,以及樊城区政府捐赠22000元现金。2006年,她把政府奖励的3万元,全部捐赠给了下岗工人。今年5月,她号召市女企业家协会与贫困大学生结成“金秋助学”对子。在她的带动下,女企业家协会一次性捐赠10万多元,帮助23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她还连续三年在谷城紫金中学设立奖学金,有32名学生得到帮助。她积极解决下岗工再就业,共安置下岗职工600多人。 杨才凤:女,38岁,保康县马良镇松树堡村二组村民。1997年,杨才凤的丈夫在宜昌市的一镇办磷矿企业当炮工时,被洞顶掉下的巨石砸中了头部。从此,她丈夫胸部以下部位失去了知觉。在近10个年头3000多个日日夜夜中,她除了操持家务,照顾孩子外,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精心照顾丈夫。丈夫生活不能自理,杨才凤给他安上尿袋,每隔几小时清理一次;大便不能自然排出,杨才凤就在床上铺上便布,每隔一段时间帮丈夫用手按压腹部排便。为了让丈夫休息好,她每隔两小时帮助翻一次身。只要有好的天气,她就背丈夫到外面晒太阳。近10年来,她虽说离娘家只有2公里,但她从没有在娘家住过一夜。看到杨才凤受苦受累,她丈夫多次提出与杨才凤离婚,公婆让亲戚也帮忙劝说。杨才凤始终不答应,并坚定地说,要守他一辈子。
罗锋:男,41岁,襄樊市湖北联帮律师事务所律师。从事律师职业8年来,他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0余起,义务提供法律咨询4000多人次,为8名老上访户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2003年,为了“李毅电击赔偿案”,他放下手中其他的案件,先后五次到现场调查取证,查遍了供电方面的所有规章制度和法律文书,请教有关法律专家,经过据理力争,判决某供电公司赔偿李毅10万余元。为了李毅的将来,他多次到医疗机构调取残疾人所需用具费用证明等,再次向法院提出了残疾用具费的诉讼,李毅再次得到了40万元的赔偿。这一案例,在全国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湖北日报等全国20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赵凤玲:女,44岁,南漳县妇联主席、党组书记。在担任南漳县妇联主席的9年期间,为了不让受害妇女流着泪来、带着无奈走的尴尬局面一幕幕重演,她与法院携手维权共建绿色通道―――婚姻家庭合议庭,全县17个“婚姻家庭合议庭”成了妇女合法权益的“保护神”。近几年来,在她的帮助和努力下,先后有50多名孩子重返校园,10多名特困生圆了大学梦,100多名特困生得到救助。她还解救过多名受害儿童,帮助过很多孤寡老人,资助过绝症患者,救济过生活贫困的人,被称为受难妇女的“知心姐妹”,无助儿童的“爱心妈妈”,孤寡老人的“贴心闺女”,百姓心中的“香水百合”。
郭永平:男,43岁,宜城市小河镇石灰村村民。身残志不残的他,靠自己坚强的意志,以修理自行车、修鞋为生,遇到村里有经济困难的群众他不收一分钱。看到村里人的文化素质不高,发家致富的门路不多,他创办起了“文化中心户”,免费提供图书给村民们阅读。他注重利用“文化中户”这一阵地教育未成年人,举办“教子有方家长”评选活动等。 高美丽:女,60岁,襄樊市樊城区董台社区居委会居民。一个靠打零工和捡破烂生存的花甲老人,在10年的时间里收留了11名流浪儿。除了让孩子们能吃饱饭外,她还要让孩子们能有书读,教育他们不偷、不抢,自食其力。2000年的冬天,丈夫的去世,让这个家更是雪上加霜,在她十分痛苦和无助的时候,社会上和周围的好心人伸出了援助之手。就这样,她带着孩子们顽强地生活着。为了找到孩子们的亲生父母,她让孩子们与家人取得联系,从捡破烂积攒下的钱中拿出路费,让孩子们回到自己亲生父母身边,对地址不详的,就托人打听,并通过报纸等寻找孩子们的亲生父母,对父母已经离开人世的,她就把他们留在身边。直到现在还有6个孩子留在她的身边。
殷明:男,40岁,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身患癌症已有5个年头的他,对医术精益求精,做到了诊断准、手术快、创伤小,是公认的“一把刀”,是病人心中的“活菩萨”。为了方便患者,减少医疗费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他在医院提出了《关于开展显微镜切除胆囊手术可行性论证报告》,得到了院方的认可。微创手术的引进,普外科的手术骤增,点名要殷主任做手术的患者排成了长队。他为了尽快解除病人的痛苦,仍忘我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蒋承良:男,68岁,老河口市一中退休教师,现任老河市一中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副主任。退休后,他不要报酬,不增加学校负担,自己创办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亲自制定了《老河口市一中心理教育实施方案》,并编写了教材。他编写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科学教育渗透》已被批准为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1999年至今,他先后讲授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达215个班次,举办专题心理知识讲座11次。很多学生在他的心理辅导下走出了阴影,考上了大学。他还从有限的工资中拿出部分钱来资助困难学生。为了资助更多的学生,有时他还到处捡破烂。近年来,他资助困难学生6890元,并定期走访那些被资助的特困生。
蒲云惠:女,49岁,襄樊市档案局科长。爱岗敬业的她,通过不懈的努力争取,使《黄继光》的作者等数十位襄樊知名人士将近万卷档案资料无偿地捐赠到了市档案馆。在去年开展的“双联双促”活动中,她的联系对象张光武是军转干部、下岗职工。张患有肺癌,因病欠债达3万多元,儿子儿媳双双下岗。看到这些,她按有关政策要求与有关单位联系30多次,找熟人托关系达50人,积极争取优惠政策,帮助张光武解决了住院费问题,并为张的儿子儿媳办理了下岗再就业优惠证等有关手续,帮助张家办起了一个小吃店。 冀增瑞:女,53岁,襄城区人民法院法官。10多年来,她在完成本职工作(档案管理)的同时,为妇女儿童维权,四处奔走,克服重重困难,先后帮助近200人从生活的绝望中走出来。2004年,她积极响应市妇联等单位的倡导,加入“阳光家园”活动,为单亲家庭提供法律援助。近两年来,她共接到200多个咨询电话,每个电话少则十几分钟,多则几小时。有的求助者直接找到家里,她用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和亲切的话语消除了人们的许多误解和怨恨。在此期间,她与40多名求助者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对有特殊困难的群众,她还尽量从钱物上给予帮助,被称为“阳光家园”的“知心大姐”。 (*^__^*) 嘻嘻……

于晓军:男,52岁,2003年下岗后,自谋职业在襄樊职业技术学院任临时教师。若干年前他父亲病危实施输血治疗,给他留下深刻的记忆,从此他认准了无偿献血这一爱心举措。1999年10月,他主动到中心血站,第一次献血200毫升。此后每隔半年献血一次,献血量也从原来的200毫升上升到400毫升,从未间断过。2003年11月,他主动要求捐献了两个疗程量的血小板,相当于献血1600毫升,能挽救两个病人的生命。从1999年至今,他共参加无偿献血138次,累计献血量达到27600毫升,相当于把自己的血换了5遍。在他的动员下,一家三口共献血30400毫升,成为“襄樊献血第一家”。 王元山:男,53岁,襄樊市王胖子建筑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襄樊市政协常委。2002年,他得知高新开发区清河村农网改造遇到资金困难,将价值30万元的电力设备捐赠给了该村。2003年,为确保抗击“非典”取得胜利,他担保贷款250万元,修筑了直通市传染病医院的绿色通道。员工子女上学有困难,他帮助解决学费,从1999年至今,每年资助30名特困生到长春高中免费就读;员工陈某心脏瓣膜手术的8万元费用,他全部给予援助。2004年,他代表市政协向枣阳新市镇中学捐赠电脑50台,价值15万元。在办理提案时,他得知城管人员和环卫工人受到很多委屈时,拿出资金设立了“委屈奖”。今年,他和市政协一起捐赠13万元,在谷城县石花镇卧伏中心小学启动了“思源工程”。2006年8月,为支援新农村建设,王元山又向谷城县石花镇百家宴村支援100吨水泥帮助该村修路。王元山积极接纳下岗职工。近年来,他先后安置下岗职工一百多人到公司就业。
叶本翠:女,37岁,谷城县赵湾乡中心学校教师。高寒山区任教15年来,在她所教的班级中,没有让一名学生辍学流失。只要有一名学生不来,她都要立即把他找回来,赵湾乡10个行政村、50多座山、10多条河流,都有她寻访学生的足迹。15年为寻访学生,她走了近3万里路,等于走了一次长征。学生找回来还得留得住。十几年来,她省吃俭用,经常为贫困学生垫支书杂费、捐助日常用品。在教书育人中,她用她那母爱的心温暖着每一个孩子,使许多少年迷途知返。2004年她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冯耀东:男,25岁,南漳县城关镇个体经营者,现就读于襄樊职业技术学院。他乐于助人,崇尚科学,敢为人先,在学校读书期间是学校红十字会员,是社会公益事业的参与者和组织者。2005年,他为了拯救四川成都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者杨尚贵,瞒着家人,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100亳升,成为襄樊市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在他无私奉献精神的感召下,襄樊市有50多人,通过各种渠道,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湖北分库”的志愿者。
朱秀建:男,20岁,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生。2005年10月,汉江襄樊段水位达到67.63米,创23年来最高纪录。就在人们立足江边静观美景时,一小男孩掉进了江里,在这危急关头,路过此地的朱建秀,不顾流水湍急,毫不犹豫地纵身跳进冰冷的江水中。由于江水流速太快,他经过多次努力,拼尽全力才将小男孩救上岸来。在学校,他是“爱心基金”捐赠第一人,当学校把所见义勇为奖励金送到他手中时,他又毫不犹豫把奖金捐赠给了学校的“爱心基金会”。 李洪水,男,52岁,高新区新华社区居民。1997年,李洪水下岗了。从那天起,他做出一个让妻子和女儿难以理解的决定,回老家照顾父亲和弟弟。10年间,左边是瘫痪的父亲,右边是瘫痪的弟弟,他精心照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亲因工伤双腿瘫痪,不能动弹;弟弟因患软骨病,从5岁起就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白天,他做饭、洗衣,为父亲和弟弟擦洗、翻身;晚上,他不断夜起,为两人端屎、接尿。为了更好地照顾亲人,他学会了按摩和理发。今年3月,他送走了87岁的父亲,仍然没有离开这个家,继续照料着瘫痪在床的弟弟。
张学忠(又名张做东):男,35岁,襄樊市出租车“做东爱心车队”司机。他凭着一腔热心和诚心,为乘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赢得了无数乘客的信赖和同行的尊敬。在工作中,热心为他人排扰解难,对有困难的同行他总是尽力帮一把。2005年,媒体报道两起出租车劫案后,他倡议全市的“的哥”、“的姐”捐出一天的营业款,为遇害的同行献出一份爱心。今年,他将中国出租车协会奖给他的1000元现金捐给了贫困学生。近年来,他向困难人士和贫困学生捐款3000多元,返还失主钱物1.5万元。2006年4月,他被评为“全国文明出租车驾驶员”。 陈光荣:女,39岁,襄樊市樊城公安局汉江派出所民警。近四年来,她先后调解纠纷370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65人,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35起。2005年4月,市五一棉纺厂职工贾某因偷盗被行政拘留,落下九岁的孩子没人照顾。为了让贾某安心接受处罚,她主动与厂领导协商,住到贾某家,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并给孩子买来学习用品。细心的她,坚持每天让孩子与贾某通一次电话,贾某表示今后再也不做违法的事。是她帮助许多走失的孩子找到了父母,是她帮助化解了街房邻居的恩怨,是她使许多“仇敌”结为朋友。在她所管的辖区,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大姐”。
吴明亮:男,47岁,枣阳市福利院书记、院长。他视孤老为父母,视幼儿为子女,十几年如一日。2004年,为了更好地照顾全院老人,他放弃城内的房子不住,举家搬到福利院,以院为家,随时照顾老人。对长期患病不起的老人,他每天都看好几遍,给他们洗尿布、擦身子、换衣服、剪指甲,抱到外面晒太阳。2004年冬,他父亲因患癌住进了医院。他白天照顾福利院的老人们,晚上回去照看自己的父亲,直到父亲去世。为解决好3名孤儿的就业问题,他四处联系做工作。在福利院,孤儿称他为“再生父母”,老人们称他为“亲生儿子”。 运建立:女,62岁,襄樊市环保协会会长。2000年春,在一次工作调查中,当她看到汉江的一条污染严重的河流流进了汉江,立刻被震惊了。从那以后,她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保护襄樊的生态环境上。她先后深入全市各地调查污染企业100多次,徒步汉江襄樊段和唐白河等,行程21000多公里,写出了“汉江襄樊段水污染”等调查报告和提案,引起了市政府的重视。并多次在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沙龙会上,向新华社等30多家媒体介绍了“跨省界唐白河河水污染状况”和“南水北调对汉江流域‘襄樊段’的影响及建议”,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及全社会的高度关注。2002年,发起并成立了湖北省首家环保组织―――“绿色汉江”,在汉江沿岸开展了“保护母亲河‘绿色汉江’行动”,开展宣传教育276场次,向16万人进行了宣讲和图片展示,发放环保资料2万多份,赠送光盘100多盘,先后举办培训班14期。2005年6月,环保协会被湖北省民政厅授予“湖北慈善公益之星”荣誉称号;2006年,她先后荣获全国“地球奖”提名奖、首届“襄樊十大慈善公益之星”等荣誉称号;2006年10月,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刊载了她和她的“绿色汉江”组织保护汉江的动人事迹。
宋爱洁:女,65岁,襄樊市妞妞食品公司董事长。近年来,她和她创办的企业先后为社会捐赠达一百万元之多。2000年,她带着上万元的慰问品到长江抗洪一线慰问官兵;2004年,她向我市灾区捐助食品近万元;2005年9月,她向保康灾区捐赠食品和现金20万元。非典时期,她向志愿者、红十字会,以及樊城区政府捐赠22000元现金。2006年,她把政府奖励的3万元,全部捐赠给了下岗工人。今年5月,她号召市女企业家协会与贫困大学生结成“金秋助学”对子。在她的带动下,女企业家协会一次性捐赠10万多元,帮助23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她还连续三年在谷城紫金中学设立奖学金,有32名学生得到帮助。她积极解决下岗工再就业,共安置下岗职工600多人。 杨才凤:女,38岁,保康县马良镇松树堡村二组村民。1997年,杨才凤的丈夫在宜昌市的一镇办磷矿企业当炮工时,被洞顶掉下的巨石砸中了头部。从此,她丈夫胸部以下部位失去了知觉。在近10个年头3000多个日日夜夜中,她除了操持家务,照顾孩子外,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精心照顾丈夫。丈夫生活不能自理,杨才凤给他安上尿袋,每隔几小时清理一次;大便不能自然排出,杨才凤就在床上铺上便布,每隔一段时间帮丈夫用手按压腹部排便。为了让丈夫休息好,她每隔两小时帮助翻一次身。只要有好的天气,她就背丈夫到外面晒太阳。近10年来,她虽说离娘家只有2公里,但她从没有在娘家住过一夜。看到杨才凤受苦受累,她丈夫多次提出与杨才凤离婚,公婆让亲戚也帮忙劝说。杨才凤始终不答应,并坚定地说,要守他一辈子。
罗锋:男,41岁,襄樊市湖北联帮律师事务所律师。从事律师职业8年来,他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0余起,义务提供法律咨询4000多人次,为8名老上访户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2003年,为了“李毅电击赔偿案”,他放下手中其他的案件,先后五次到现场调查取证,查遍了供电方面的所有规章制度和法律文书,请教有关法律专家,经过据理力争,判决某供电公司赔偿李毅10万余元。为了李毅的将来,他多次到医疗机构调取残疾人所需用具费用证明等,再次向法院提出了残疾用具费的诉讼,李毅再次得到了40万元的赔偿。这一案例,在全国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湖北日报等全国20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赵凤玲:女,44岁,南漳县妇联主席、党组书记。在担任南漳县妇联主席的9年期间,为了不让受害妇女流着泪来、带着无奈走的尴尬局面一幕幕重演,她与法院携手维权共建绿色通道―――婚姻家庭合议庭,全县17个“婚姻家庭合议庭”成了妇女合法权益的“保护神”。近几年来,在她的帮助和努力下,先后有50多名孩子重返校园,10多名特困生圆了大学梦,100多名特困生得到救助。她还解救过多名受害儿童,帮助过很多孤寡老人,资助过绝症患者,救济过生活贫困的人,被称为受难妇女的“知心姐妹”,无助儿童的“爱心妈妈”,孤寡老人的“贴心闺女”,百姓心中的“香水百合”。
郭永平:男,43岁,宜城市小河镇石灰村村民。身残志不残的他,靠自己坚强的意志,以修理自行车、修鞋为生,遇到村里有经济困难的群众他不收一分钱。看到村里人的文化素质不高,发家致富的门路不多,他创办起了“文化中心户”,免费提供图书给村民们阅读。他注重利用“文化中户”这一阵地教育未成年人,举办“教子有方家长”评选活动等。 高美丽:女,60岁,襄樊市樊城区董台社区居委会居民。一个靠打零工和捡破烂生存的花甲老人,在10年的时间里收留了11名流浪儿。除了让孩子们能吃饱饭外,她还要让孩子们能有书读,教育他们不偷、不抢,自食其力。2000年的冬天,丈夫的去世,让这个家更是雪上加霜,在她十分痛苦和无助的时候,社会上和周围的好心人伸出了援助之手。就这样,她带着孩子们顽强地生活着。为了找到孩子们的亲生父母,她让孩子们与家人取得联系,从捡破烂积攒下的钱中拿出路费,让孩子们回到自己亲生父母身边,对地址不详的,就托人打听,并通过报纸等寻找孩子们的亲生父母,对父母已经离开人世的,她就把他们留在身边。直到现在还有6个孩子留在她的身边。
殷明:男,40岁,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身患癌症已有5个年头的他,对医术精益求精,做到了诊断准、手术快、创伤小,是公认的“一把刀”,是病人心中的“活菩萨”。为了方便患者,减少医疗费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他在医院提出了《关于开展显微镜切除胆囊手术可行性论证报告》,得到了院方的认可。微创手术的引进,普外科的手术骤增,点名要殷主任做手术的患者排成了长队。他为了尽快解除病人的痛苦,仍忘我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蒋承良:男,68岁,老河口市一中退休教师,现任老河市一中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副主任。退休后,他不要报酬,不增加学校负担,自己创办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亲自制定了《老河口市一中心理教育实施方案》,并编写了教材。他编写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科学教育渗透》已被批准为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1999年至今,他先后讲授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达215个班次,举办专题心理知识讲座11次。很多学生在他的心理辅导下走出了阴影,考上了大学。他还从有限的工资中拿出部分钱来资助困难学生。为了资助更多的学生,有时他还到处捡破烂。近年来,他资助困难学生6890元,并定期走访那些被资助的特困生。
蒲云惠:女,49岁,襄樊市档案局科长。爱岗敬业的她,通过不懈的努力争取,使《黄继光》的作者等数十位襄樊知名人士将近万卷档案资料无偿地捐赠到了市档案馆。在去年开展的“双联双促”活动中,她的联系对象张光武是军转干部、下岗职工。张患有肺癌,因病欠债达3万多元,儿子儿媳双双下岗。看到这些,她按有关政策要求与有关单位联系30多次,找熟人托关系达50人,积极争取优惠政策,帮助张光武解决了住院费问题,并为张的儿子儿媳办理了下岗再就业优惠证等有关手续,帮助张家办起了一个小吃店。 冀增瑞:女,53岁,襄城区人民法院法官。10多年来,她在完成本职工作(档案管理)的同时,为妇女儿童维权,四处奔走,克服重重困难,先后帮助近200人从生活的绝望中走出来。2004年,她积极响应市妇联等单位的倡导,加入“阳光家园”活动,为单亲家庭提供法律援助。近两年来,她共接到200多个咨询电话,每个电话少则十几分钟,多则几小时。有的求助者直接找到家里,她用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和亲切的话语消除了人们的许多误解和怨恨。在此期间,她与40多名求助者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对有特殊困难的群众,她还尽量从钱物上给予帮助,被称为“阳光家园”的“知心大姐”。

流浪的红舞鞋
宽容具有丰富的内涵,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代表了心灵的充盈和思想的成熟。
智者是宽容的,越是有智慧的人,胸怀越宽广,因为他明白:“宽一分是福,让一步为高。”这种态度不仅能让他人释怀,同时也是善待自己。宽容是一种生活艺术、生存智慧,当一个人看透了社会人生之后,必定会获得那份从容和超然。
宽容是一种美德,凛然超然于狭隘、自私、固执之上,昂然的姿态让个性有缺陷的人望尘莫及。
宽容是一份接纳,海纳百川,不计前嫌,以博大的胸怀包容一切,只有能接纳世界的人才能得到世界,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就大业,原因就在于他们懂得宽容。诸葛亮七擒孟获,又使其自制族人,这是大臣对族人头领的宽容。祈黄羊举贤不避仇人,这是君子对能人的宽容。反之,曹孟德受不了杨修识破隐秘的尴尬,不能宽容别人的小聪明,吟遍“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才人无枝可栖也属正常。
宽容是一束鲜花,抛弃前仇旧恨,化解血雨腥风,一笑泯恩仇。历史上曾有国共合作,团结一致抗战对敌。
宽容是一缕东风,真诚宽容别人的过错,无需用折磨自己来惩罚别人。坦然应对生命小舟中的每一个险滩,就会融化别人冷漠的冰雪,迎来两人生机盎然的春天。
宽容需要不断反省自己,提升自己,宽容是淡化矛盾,解决问题的良策,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高。胯下之辱依然宽宏待人,使韩信成为一代名将。
宽容不是针尖对麦芒,而是心平气和围坐桌子,微笑握手。宽让别人是人处世上的难得糊涂,睁一眼闭一眼,太平安然,不斤斤计较细节、私仇,大踏步跨过情感的沟沟坎坎,无所畏惧。宽容是以慈悲的心怀悲天悯人,以爱人爱世界的大度赢得别人的景仰尊重。
宽容不是意气用事,不是任性胡闹,也不是一味留恋过去。而是立足当下,欣欣然面有喜色前行。
宽容是坦然释怀,放下一切,本无明镜台,何处惹尘埃。放下,放下,再放下,把所有杂念俗事置之度外,“开口便笑,笑人间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宽容是撑船的宰相肚量。
人们总是对自己的痛苦念念不忘,目的是为了防止同样的事再度发生,但是,如果一直将过去的伤痛累加起来回味,那就永远走不出阴影,久而久之,人就会始终在眼泪淹没日子,心理也会日益狭隘起来。但一旦放下那些不愉快的往事,和过去干杯,切一方轻松蛋糕,煮几壶真诚香醇茶水,打开心灵这扇大门,宽容一切,得饶人处且饶人,人的生活就会焕发出新的生机。
所以,宽容是爱过之后的感激、理解,宽容是心境相通之后的幸运、珍重。宽容别人的人是智者、仁者,被宽容的人是幸福者、幸运者。放眼世界,宽爱别人,就是宽爱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一味较真,往往要被自己累得筋疲力尽。痴情者的哀鸣唤不回绝情者的回头,淡然傲然超然释然用情,才不会有两情纠缠不清,才不会痛并快乐着。
不论在何时,人都应该保持一份坦然,不要长久怨恨任何人、任何事,这样才能快乐。一个宽容的人必定有很多朋友,而这些朋友就是他财富的一部分。
宽容就是对不苛求,对别人不苛求。常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事业、家庭和朋友,这些关系才会长久。在工作中,宽容能带来成长、壮大;如果朋友间没有宽容,友谊就不会存在;夫妻间更是如此,如果总是为小事计较不已,爱情会渐渐消失,又如何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真正的宽容是真诚的、自然的,没有丝毫强迫的意味,因此,没有人比宽容的人更强大更自豪。
俗话说:“吃亏是福”其实这里面蕴涵的真正内涵是宽容,用博大的态度对待他人,就等于给自己送了一份价值不菲的礼物。
生活里多一点宽容,生命就会多一份空间和爱心,生活也就会多一份温暖和阳光。
宽容乃快乐之本。对于朋友无意的误解泰然处之,友谊之树就会常青不倒;不计较同事的中伤,那么彼此之间能团结;宽容领导暂时的失察,能使工作更顺利、更协调;宽容下属无心的冒犯,会让他们从此自觉。帝王危险时分,就有臣将以死力保。
请学会宽容,站在云端,俯视尘世。人不会贫穷到无机会表达宽容的地步,不要吝啬这高尚的财富,把宽容这束鲜花撒向人间
忍让宽容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古人有训:“得饶人处且饶人。”“吃亏就是便宜”、“退一步海阔天空”等等,均是这种精神的体现,我们的祖辈父辈都不忘以这种精神教育儿女。但是,现在生活潮流在猛烈冲击传统伦理观念的同时,也冲击到了中国人传统的忍让哲学。那么到底忍让宽容好还是不好呢?
依我之见,在人与人之间日常交往中,它是一种可取的人生态度。正是这种精神,使我们民族家庭关系稳定、人际和谐。我们与家人、朋友、同事、甚至路人在不同的场合交往接触,总免不了与意见相左、磕磕碰碰的时候,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各自主动退让,宽以待人,少计较得失,有利于减少矛盾,维护人际间的和谐,于人于已,都是有益身心的事情。尤其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出现过于计较个人功利的倾向,这种宽容忍让的精神更是应当加以提倡。
但是什么事情都不能有极端,宽容也要有度。我们民族的忍让精神在某些情况下是坏事而不是好事。大者,在民族利益面前不能软弱忍让。中国近代史上受外来侵略者肆意欺辱的纪录正是我们民族忍让精神的消极结果;在关系到捍卫法律尊严的原则事情不能忍让,比如遭受强暴却忍气吞声,让犯罪者逃之夭夭,这实际上是纵容了犯罪;小者,在牵涉到个人尊严、人格、权益的事情上不该忍让。当别人出于恶意损害了你的个人利益时,你还一味的忍让,打你的左脸还送上右脸,这便是缺乏自尊、软弱无能的表现了,在现代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学会利用现代法律、政策以及其他有效办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捍卫自己的尊严,这是现代人在社会求生存必须学习的新内容。

你是找网上看的呢还是书呢?
要是书的话
网上应该也能找到吧
《感悟母爱》都是
《狼图腾》应该也算吧...

网上搜一下

《感人的爱心故事20字左右就够了。》
答:当我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你早巳听腻的话语,请耐心地听我说,不要打断我。你小的时候,我不得不重复那个讲过千百遍的故事,直到你进入梦乡 当我由于双腿疲劳而无法行走时,请伸出你年轻有力的手搀扶我。就像你小时候学习走路时,我扶你那样。读完,我忍不住留下眼泪。3、母亲的遥望 朋友带我去他乡下...

《爱心故事2个》
答:爱心感悟:为了让母亲减少对儿子的牵挂,我们可以撒谎;为了隐瞒一个病人病危的实情,我们可以撒谎。美丽的谎言是为了爱,是为了不舍的情。它使爱加深加浓,它延续不老的生命,它使我们明白爱也可以有另外一种表达方式。故事之二:渗进灵魂的影响 我老家有个女人患了不治之症。一天, 她在病榻前对...

《慈善爱心小故事》
答:慈善爱心小故事篇一:“乞丐”存钱行善 80岁那年,他当起了乞丐,经常徘徊在纽约的曼哈顿街头行乞。只见他衣衫褴褛、胡子拉碴,头戴一项上面写有“山姆大叔是个大恶霸”的鸭舌帽,帽子边缘露出的白发乱蓬蓬的。他的身体很瘦弱,似乎弱不禁风。加之浑身脏兮兮的他来回游荡,一副无...

《中国古代的爱心故事》
答:1、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们,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2、男孩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用周日休息时间去县郊农村河沟里捞些鱼来给孩子们补钙。鱼很好吃,鱼汤也很鲜。孩子们吃鱼的时候,母亲就在一旁啃鱼...

《爱心小故事50字》
答:他(她)们的爱心很大!他(她)们的信心很大!第三个故事 那天跟老公幸运地订到了票回婆家,上车后却发现有位女士坐在我们的位子上,老公示意我先坐在她旁边的位子,却没有请这位女士让位。我仔细一看,发现她右脚有一点不方便,才了解老公为何不请她让出位子。他就这样从嘉义一直站到台北,从头到...

《有爱心的名人故事》
答:关于有爱心的名人故事 好的故事有好的教育意义,各位,看看下面的关于有爱心的名人故事,一起阅读吧!关于有爱心的名人故事【1】潘石屹:善举净化心灵 潘石屹做过很多与慈善有关的事情,但是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十年前与一位白血病患者的接触。那时候,他的事业才刚刚起步,突然收到一封白血病患者的求助信,...

《爱心小故事》
答:1、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们,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2、男孩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用周日休息时间去县郊农村河沟里捞些鱼来给孩子们补钙。鱼很好吃,鱼汤也很鲜。孩子们吃鱼的时候,母亲就在一旁啃鱼...

《5.12汶川大地震中发生的关于爱心的故事.》
答:一次次被感动,就像是一次次的爱国主义教育,那么生动。这些故事都来自灾区,只是想和大家分享。下面我来分享几个汶川地震中发生的爱心故事。1、母亲临终喂奶,女婴含乳头生还。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边一处坍塌的民宅,数十救援人员在奋力挖掘,寻找存活的伤者。突然,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出现在眼前:一名...

《名人英雄爱心故事100字 急求!!》
答:名人英雄爱心故事100字 急求!! 10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什么样的人容易遇上渣男?方vfvfhf 2010-10-22 · TA获得超过39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勤学好问的故事: 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

《有哪些优秀的爱心故事书籍》
答:爱心故事书籍:1)《有一种青春叫奉献》从普通志愿者的视角,通过记录他们质朴自然的心路历程,真实反映了“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徐本禹在贵州贫困山区开展支教志愿服务的点点滴滴,生动讲述了“本禹们”高扬理想、扎根基层、在奉献中找到青春方向和人生目标的动人故事。2)《润泽心灵的爱心故事》这本书收录...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