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如何用手指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用手指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

作者&投稿:五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用手指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习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前面的学习当中大部分学生是有学习基础的,他们有的是在幼儿园已有了这方面的计算训练、有的是家长在家教自己孩子用扳手指头的方法。所以孩子们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区别只是在计算速度方面的差别。大部分孩子都能按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得数。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教学在教“十几减9”时,我让孩子们讨论交流得出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做减法想加法”,另一种是“破十法”。课后我了解到学生掌握算法的只有几个孩子,最让我受不了的是个别学生仍然在借助扳手指计算。教学中有交流为什么理解算理的却只有几个呢?我反思我的课堂:从学生的倾听习惯、交流的落实上进行思考,虽有新课程理念合作学习、自主交流但是我只是关注了那些课堂中能主动学习的孩子,那些坐在教室没有听课意识的孩子他们在一节课中根本是学不到什么,叫他们起来说算理他们怎么能说呢?还有那些胆小不敢回答问题的孩子我又关注他们没有呢?我深思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样的学习情况我将怎么进行后面的教学呢?目前最关键的要怎样调动孩子们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怎样去培养他们的听课意识。
  
接下来的教学我想要训练学生会说算理(主要掌握“破十法”的算理)。我把“破十法”的口算过程板书在黑板上,以大组为单位选其中表达最流利的孩子当小老师带着其他同学读,四个大组比一比看那个大组的小老师多就给那一组加上一面红旗。在读算法的训练当中采用夺红旗比赛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孩子们都想争当小老师。通过一节课的读说训练大部分学生都会说出用“破十法”十几减9每个算式的算理。第三节课教学我就感觉比较轻松多了,上课时我先对学生进行十几减9的口算练习,然后问:20以内退位减法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是不是我们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就学完了呢?孩子们深思片刻说:“不是”。那小朋友们能当小老师来出题考考大家呢?孩子们听说当小老师考大家非常感兴趣,很多孩子都积极的参与学习,体验着成功的喜悦。
  
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实践我得出:对于一年级的孩子,需要我们教师努力想办法去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特别是要训练良好的听课意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努力。

反思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加减法关系、10减几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有3种,平十法和破十法为一个课时,想加做减为一个课时。在两节课的教学后,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的并不是太好。

教材采用“森林餐厅”的情境,将13-6的问题转化为如何取6个杯子的问题,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大多数学生都有自己的取法。不同的取法对应着不同的计算方法,对学生来说取杯子的方法并不困难,且学生能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关键是把取杯子的思路转化成计算方法,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着数学化的过程。在情境的帮助下,学生理解了“破十法”和“平十法”的算理后,在让学生练习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计算。计算后,让学生先说方法,再用小棒把计算方法演示出来帮助孩子理解,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先分哪个数,如何分?分过后再怎么算?说计算过程的时候,往往就是纪律最差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愿意听。这时候,奖励认真听的学生一颗“数学之星”并大声进行口头表扬能给其他学生榜样作用,但持续的时间不长。教师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随时抓住可利用的资源。数学知识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学生经历了从形象到抽象,从生活到数学的过程,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让每一个孩子都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由于每个孩子的知识贮备与经验积累都是不一样的,对于13-6这样的问题,不同孩子在解决过程会有不同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算法多样的基础上,结合着自己的判断、理解、内化,不同的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就可能获得不同的提高。因此,在练习时,学生在方法的选择上也体现出不同的要求,能力强的孩子可以选择直接计算,能力弱的孩子则需要在小棒等学具的帮助下计算。

“想加做减”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发现,在平时的计算中也用得比较多,因为加法是正向的运算,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但是需要让学生不仅对数有这样的感知,也能通过一定量的训练,逐步的意识到数量间的关系也存在着这样的加减关系,这就是本学期后面即将也学到的加减法关系,在这节课中进行渗透与孕伏。在实际的教学中,“想加做减”的方法是建立在学生20以内进位加法特别熟练的基础上的。如果学生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特别的熟练,就会觉得“想加做减”的方法很简单。可是,在过了一个寒假之后,孩子都过了一个快乐的新年,把口算练习都抛在脑后,上学期学习的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都忘得差不多了,因此对这样一部分孩子来说,学习使用“想加做减”的方法特别难。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学习这三种计算方法后,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计算。其实,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的思考,开展数学交流,鼓励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多种计算的方法。另外,我注意让学生在平时每天坚持练习口算,以10内的加减法为基础,能快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再练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非常熟练后尝试用想加做减的方法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

反思三: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习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前面的学习当中大部分学生是有学习基础的,他们有的是在幼儿园已有了这方面的计算训练、有的是家长在家教自己孩子用扳手指头的方法。所以孩子们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区别只是在计算速度方面的差别。大部分孩子都能按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得数。

在教学本单元时,我突出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以旧引新,“算减想加”。

在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时候,需要学生应用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就是所谓的“算减想加”。因此,在教学新课时,我总是进行对应的进位加法口算唤醒孩子对进位加法的记忆,并出示求未知加数的算式,为学生探索20以内退位减法搭桥铺路。如:9 +( )=13、13 - 9 =

二、合作探索,强化学习过程。

1、动手操作。我在课上增加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每2人一组小棒,老师给出指定算式,如:13-9= 学生操作;同桌间互相操作。然后讨论列式计算。这样不仅使学生即时巩固了课上所学的新知识,也使他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减法的意义,初步渗透了减法应用题的结构和解答方法,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基础。

2、学习破十法。学生学习破十法时,我先让学生理解什么叫破十法,被减数比10大,而且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如:13-9= 这时,把被减数破开(拆开),其中一个数必须是10,另一个是3。用10来减9就够减了,而且还很快算出得1,再用1加回另一部分3,1+ 3= 4,所以,13-9=4。让学生明白学破十法的好处,是为了计算更方便、更容易、更准确。

三、鼓励算法多样化。

有的学生竟然能编出口诀:看到9想到1,3+1=4。有的用点数法等。有专家提出,由于孩子的智力背景、生活经历不同,适合他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在学习十几减9时,学生重点掌握了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接下来十几减8、7、6、5、4、3、2学生学得轻松,老师可以放手给学生自主学,有的学生可以有模有样的把过程讲出来。

四、做得不到之处

过分的注重了课堂的时间,过多的夺取了学生自求知识的权利,这也是我平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如果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去体验,去摆、去说、去交流、去感受,真正的把自己的思想和过程都表述出来,我想这才是学生内化的过程。每一次上新内容,都觉得关注学困生的时间较少。

反思四: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一、动手操作,丰富感知

人们是用感觉的材料进行思维的。学生在接受前人科学地总结的知识时,也要充分地利用感觉器官,通过直观形象感知学习材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每学一个新知识,我都十分注意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感知材料。让他们眼、耳、口、手、脑多种感官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我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习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前面的学习当中大部分学生是有学习基础的,他们有的是在幼儿园已有了这方面的计算训练、有的是家长在家教自己孩子用扳手指头的方法。所以孩子们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区别只是在计算速度方面的差别。大部分孩子都能按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得数。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教学在教“十几减9”时,我让孩子们讨论交流得出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做减法想加法”,另一种是“破十法”。课后我了解到学生掌握算法的只有几个孩子,最让我受不了的是个别学生仍然在借助扳手指计算。教学中有交流为什么理解算理的却只有几个呢?我反思我的课堂:从学生的倾听习惯、交流的落实上进行思考,虽有新课程理念合作学习、自主交流但是我只是关注了那些课堂中能主动学习的孩子,那些坐在教室没有听课意识的孩子他们在一节课中根本是学不到什么,叫他们起来说算理他们怎么能说呢?还有那些胆小不敢回答问题的孩子我又关注他们没有呢?我深思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样的学习情况我将怎么进行后面的教学呢?目前最关键的要怎样调动孩子们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怎样去培养他们的听课意识。    接下来的教学我想要训练学生会说算理(主要掌握“破十法”的算理)。我把“破十法”的口算过程板书在黑板上,以大组为单位选其中表达最流利的孩子当小老师带着其他同学读,四个大组比一比看那个大组的小老师多就给那一组加上一面红旗。在读算法的训练当中采用夺红旗比赛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孩子们都想争当小老师。通过一节课的读说训练大部分学生都会说出用“破十法”十几减9每个算式的算理。第三节课教学我就感觉比较轻松多了,上课时我先对学生进行十几减9的口算练习,然后问:20以内退位减法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是不是我们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就学完了呢?孩子们深思片刻说:“不是”。那小朋友们能当小老师来出题考考大家呢?孩子们听说当小老师考大家非常感兴趣,很多孩子都积极的参与学习,体验着成功的喜悦。    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实践我得出:对于一年级的孩子,需要我们教师努力想办法去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特别是要训练良好的听课意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努力。 反思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加减法关系、10减几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有3种,平十法和破十法为一个课时,想加做减为一个课时。在两节课的教学后,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的并不是太好。 教材采用“森林餐厅”的情境,将13-6的问题转化为如何取6个杯子的问题,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大多数学生都有自己的取法。不同的取法对应着不同的计算方法,对学生来说取杯子的方法并不困难,且学生能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关键是把取杯子的思路转化成计算方法,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着数学化的过程。在情境的帮助下,学生理解了“破十法”和“平十法”的算理后,在让学生练习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计算。计算后,让学生先说方法,再用小棒把计算方法演示出来帮助孩子理解,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先分哪个数,如何分?分过后再怎么算?说计算过程的时候,往往就是纪律最差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愿意听。这时候,奖励认真听的学生一颗“数学之星”并大声进行口头表扬能给其他学生榜样作用,但持续的时间不长。教师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随时抓住可利用的资源。数学知识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学生经历了从形象到抽象,从生活到数学的过程,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让每一个孩子都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由于每个孩子的知识贮备与经验积累都是不一样的,对于13-6这样的问题,不同孩子在解决过程会有不同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算法多样的基础上,结合着自己的判断、理解、内化,不同的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就可能获得不同的提高。因此,在练习时,学生在方法的选择上也体现出不同的要求,能力强的孩子可以选择直接计算,能力弱的孩子则需要在小棒等学具的帮助下计算。 “想加做减”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发现,在平时的计算中也用得比较多,因为加法是正向的运算,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但是需要让学生不仅对数有这样的感知,也能通过一定量的训练,逐步的意识到数量间的关系也存在着这样的加减关系,这就是本学期后面即将也学到的加减法关系,在这节课中进行渗透与孕伏。在实际的教学中,“想加做减”的方法是建立在学生20以内进位加法特别熟练的基础上的。如果学生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特别的熟练,就会觉得“想加做减”的方法很简单。可是,在过了一个寒假之后,孩子都过了一个快乐的新年,把口算练习都抛在脑后,上学期学习的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都忘得差不多了,因此对这样一部分孩子来说,学习使用“想加做减”的方法特别难。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学习这三种计算方法后,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计算。其实,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的思考,开展数学交流,鼓励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多种计算的方法。另外,我注意让学生在平时每天坚持练习口算,以10内的加减法为基础,能快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再练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非常熟练后尝试用想加做减的方法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 反思三: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习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前面的学习当中大部分学生是有学习基础的,他们有的是在幼儿园已有了这方面的计算训练、有的是家长在家教自己孩子用扳手指头的方法。所以孩子们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区别只是在计算速度方面的差别。大部分孩子都能按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得数。 在教学本单元时,我突出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以旧引新,“算减想加”。 在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时候,需要学生应用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就是所谓的“算减想加”。因此,在教学新课时,我总是进行对应的进位加法口算唤醒孩子对进位加法的记忆,并出示求未知加数的算式,为学生探索20以内退位减法搭桥铺路。如:9 +( )=13、13 - 9 = 二、合作探索,强化学习过程。 1、动手操作。我在课上增加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每2人一组小棒,老师给出指定算式,如:13-9= 学生操作;同桌间互相操作。然后讨论列式计算。这样不仅使学生即时巩固了课上所学的新知识,也使他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减法的意义,初步渗透了减法应用题的结构和解答方法,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基础。 2、学习破十法。学生学习破十法时,我先让学生理解什么叫破十法,被减数比10大,而且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如:13-9= 这时,把被减数破开(拆开),其中一个数必须是10,另一个是3。用10来减9就够减了,而且还很快算出得1,再用1加回另一部分3,1+ 3= 4,所以,13-9=4。让学生明白学破十法的好处,是为了计算更方便、更容易、更准确。 三、鼓励算法多样化。 有的学生竟然能编出口诀:看到9想到1,3+1=4。有的用点数法等。有专家提出,由于孩子的智力背景、生活经历不同,适合他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在学习十几减9时,学生重点掌握了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接下来十几减8、7、6、5、4、3、2学生学得轻松,老师可以放手给学生自主学,有的学生可以有模有样的把过程讲出来。 四、做得不到之处 过分的注重了课堂的时间,过多的夺取了学生自求知识的权利,这也是我平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如果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去体验,去摆、去说、去交流、去感受,真正的把自己的思想和过程都表述出来,我想这才是学生内化的过程。每一次上新内容,都觉得关注学困生的时间较少。 反思四: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一、动手操作,丰富感知 人们是用感觉的材料进行思维的。学生在接受前人科学地总结的知识时,也要充分地利用感觉器官,通过直观形象感知学习材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每学一个新知识,我都十分注意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感知材料。让他们眼、耳、口、手、脑多种感官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我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

一、具体形象思维先有主导地位,必须从摆小棒开始。

1、进位加法。9+2=?把2根中的1根,与9和在一起是10,捆成一捆,代表10。加上剩下的1根,是11。初步明白“满十向前一位进一”的道理,是以后学习加法竖式的基础。

2、退位减法。12-9=?小棒捆成10根一捆,两根单独放。从10根去掉9根,剩1根,再和2根合在一起,就是3根。初步明白不够减,退一当十的道理。

二、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学前到一年级孩子的一个难点。孩子对10以内的加减法很容易接受,手指正好是十个,掰手指很直接、简单。

进位、退位就有些抽象了,不能脱了袜子算。这时应该还是加法凑10,例如7+8=?把7分解成2+5,2和8凑整再加5。减法也是从10的分解开始,例如15-8=?先用10-8=2再用2+5=7。进位退位的前提是10以内的加减孩子掌握。

扩展资料:

进位加法,数学运算的一种,加法的一种。例如十进制时,一位上的数相加过十,则在此位上写相加得数的个位,向下一位进十位上的数。

数学运算的一种,加法的一种。当两数相加时,某一位的结果每大于等于10,则需要向上一位计1,这就是进位。如:

   48

+ 56

————

= 104

8+6=14>10 则向上一位(十位)进1

4+5再加上进位得来的1,即4+5+1=10 也需向上一位(十位)进1

当运算中存在进位的加法称为“进位加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手指速算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习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前面的学习当中大部分学生是有学习基础的,他们有的是在幼儿园已有了这方面的计算训练、有的是家长在家教自己孩子用扳手指头的方法。所以孩子们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区别只是在计算速度方面的差别。大部分孩子都能按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得数。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教学在教“十几减9”时,我让孩子们讨论交流得出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做减法想加法”,另一种是“破十法”。课后我了解到学生掌握算法的只有几个孩子,最让我受不了的是个别学生仍然在借助扳手指计算。教学中有交流为什么理解算理的却只有几个呢?我反思我的课堂:从学生的倾听习惯、交流的落实上进行思考,虽有新课程理念合作学习、自主交流但是我只是关注了那些课堂中能主动学习的孩子,那些坐在教室没有听课意识的孩子他们在一节课中根本是学不到什么,叫他们起来说算理他们怎么能说呢?还有那些胆小不敢回答问题的孩子我又关注他们没有呢?我深思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样的学习情况我将怎么进行后面的教学呢?目前最关键的要怎样调动孩子们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怎样去培养他们的听课意识。
  
接下来的教学我想要训练学生会说算理(主要掌握“破十法”的算理)。我把“破十法”的口算过程板书在黑板上,以大组为单位选其中表达最流利的孩子当小老师带着其他同学读,四个大组比一比看那个大组的小老师多就给那一组加上一面红旗。在读算法的训练当中采用夺红旗比赛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孩子们都想争当小老师。通过一节课的读说训练大部分学生都会说出用“破十法”十几减9每个算式的算理。第三节课教学我就感觉比较轻松多了,上课时我先对学生进行十几减9的口算练习,然后问:20以内退位减法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是不是我们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就学完了呢?孩子们深思片刻说:“不是”。那小朋友们能当小老师来出题考考大家呢?孩子们听说当小老师考大家非常感兴趣,很多孩子都积极的参与学习,体验着成功的喜悦。
  
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实践我得出:对于一年级的孩子,需要我们教师努力想办法去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特别是要训练良好的听课意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努力。

反思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加减法关系、10减几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有3种,平十法和破十法为一个课时,想加做减为一个课时。在两节课的教学后,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的并不是太好。

教材采用“森林餐厅”的情境,将13-6的问题转化为如何取6个杯子的问题,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大多数学生都有自己的取法。不同的取法对应着不同的计算方法,对学生来说取杯子的方法并不困难,且学生能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关键是把取杯子的思路转化成计算方法,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着数学化的过程。在情境的帮助下,学生理解了“破十法”和“平十法”的算理后,在让学生练习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计算。计算后,让学生先说方法,再用小棒把计算方法演示出来帮助孩子理解,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先分哪个数,如何分?分过后再怎么算?说计算过程的时候,往往就是纪律最差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愿意听。这时候,奖励认真听的学生一颗“数学之星”并大声进行口头表扬能给其他学生榜样作用,但持续的时间不长。教师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随时抓住可利用的资源。数学知识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学生经历了从形象到抽象,从生活到数学的过程,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让每一个孩子都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由于每个孩子的知识贮备与经验积累都是不一样的,对于13-6这样的问题,不同孩子在解决过程会有不同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算法多样的基础上,结合着自己的判断、理解、内化,不同的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就可能获得不同的提高。因此,在练习时,学生在方法的选择上也体现出不同的要求,能力强的孩子可以选择直接计算,能力弱的孩子则需要在小棒等学具的帮助下计算。

“想加做减”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发现,在平时的计算中也用得比较多,因为加法是正向的运算,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但是需要让学生不仅对数有这样的感知,也能通过一定量的训练,逐步的意识到数量间的关系也存在着这样的加减关系,这就是本学期后面即将也学到的加减法关系,在这节课中进行渗透与孕伏。在实际的教学中,“想加做减”的方法是建立在学生20以内进位加法特别熟练的基础上的。如果学生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特别的熟练,就会觉得“想加做减”的方法很简单。可是,在过了一个寒假之后,孩子都过了一个快乐的新年,把口算练习都抛在脑后,上学期学习的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都忘得差不多了,因此对这样一部分孩子来说,学习使用“想加做减”的方法特别难。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学习这三种计算方法后,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计算。其实,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的思考,开展数学交流,鼓励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多种计算的方法。另外,我注意让学生在平时每天坚持练习口算,以10内的加减法为基础,能快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再练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非常熟练后尝试用想加做减的方法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

反思三: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习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前面的学习当中大部分学生是有学习基础的,他们有的是在幼儿园已有了这方面的计算训练、有的是家长在家教自己孩子用扳手指头的方法。所以孩子们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区别只是在计算速度方面的差别。大部分孩子都能按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得数。

在教学本单元时,我突出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以旧引新,“算减想加”。

在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时候,需要学生应用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就是所谓的“算减想加”。因此,在教学新课时,我总是进行对应的进位加法口算唤醒孩子对进位加法的记忆,并出示求未知加数的算式,为学生探索20以内退位减法搭桥铺路。如:9 +( )=13、13 - 9 =

二、合作探索,强化学习过程。

1、动手操作。我在课上增加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每2人一组小棒,老师给出指定算式,如:13-9= 学生操作;同桌间互相操作。然后讨论列式计算。这样不仅使学生即时巩固了课上所学的新知识,也使他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减法的意义,初步渗透了减法应用题的结构和解答方法,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基础。

2、学习破十法。学生学习破十法时,我先让学生理解什么叫破十法,被减数比10大,而且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如:13-9= 这时,把被减数破开(拆开),其中一个数必须是10,另一个是3。用10来减9就够减了,而且还很快算出得1,再用1加回另一部分3,1+ 3= 4,所以,13-9=4。让学生明白学破十法的好处,是为了计算更方便、更容易、更准确。

三、鼓励算法多样化。

有的学生竟然能编出口诀:看到9想到1,3+1=4。有的用点数法等。有专家提出,由于孩子的智力背景、生活经历不同,适合他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在学习十几减9时,学生重点掌握了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接下来十几减8、7、6、5、4、3、2学生学得轻松,老师可以放手给学生自主学,有的学生可以有模有样的把过程讲出来。

四、做得不到之处

过分的注重了课堂的时间,过多的夺取了学生自求知识的权利,这也是我平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如果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去体验,去摆、去说、去交流、去感受,真正的把自己的思想和过程都表述出来,我想这才是学生内化的过程。每一次上新内容,都觉得关注学困生的时间较少。

反思四: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一、动手操作,丰富感知

人们是用感觉的材料进行思维的。学生在接受前人科学地总结的知识时,也要充分地利用感觉器官,通过直观形象感知学习材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每学一个新知识,我都十分注意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感知材料。让他们眼、耳、口、手、脑多种感官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我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

《如何提高口算能力》
答:…结果是9.”有的用“做减想加”来计算,“因为9+7=16,所以16-7=9”;通过说理训练,方法活了,口算速度也加快了.三、注重算法多样化,实现学生对算法的自主优化.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时,有些学生喜欢用“破十减”、有些喜欢用“做减...

《5+3=8用简便方法怎么算?》
答: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孩子要牢记“9要1”、“8要2”、“7要3”、“6要4”、“5要5”。2、凑十法简便易行,思考过程有“一看(看大数),二拆(拆小数),三凑十,四连加”。3、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三、退位减法 1、退位减法要牢记,先从个位来减起;2、哪位不够前...

《一年级学生的10以内的口算有什么好的办法来教呢?》
答: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出示16-7,不要急于把现成的“破十减”灌输给学生,而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问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学生会摆一摆学具,找出答案“我是这样想的,先算10-7=3,再算3+6=9。”;“我是这样想的,先算16-6=10,再算10-1=9。...

《我女儿4岁多,用物品可以算20内的加减法,我想教她口算,不要用物品或手指...》
答:明天是我暑假的最后一天,我教的那个快5岁的小家伙,已经开始不用手指就能直接做出10以内的加减法,而且已经会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怎么说呢,蛮有成就感的,虽然说这个小家伙自己还有他的爸爸妈妈也都付出了很多努力,呵呵,这两天,我在跟他练习求被减数或者求减数的练习,例如12-( )=8...

《如何引导学生口算能力》
答:另外在一年级的口算训练中,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是重点训练内容,要反复训练,达到熟练,只要训练到位了,今后学生再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就容易理解了,后面的训练也就会更容易达到熟练的地步了。三、使学生理解口算的算理。对算理的正确理解,能使学生正确掌握算法,逐渐简化思维过程,形成口算技巧。例如教学9...

《小学数学小课题怎么写》
答:特别是10的加减法,我用各种变化的比赛形式让学生做这个游戏,使他们在比赛中,进一步掌握了方法,提高了计算的速度,也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好基础。我还鼓励他们回家和爸爸妈妈玩这个游戏,第二天,孩子们仰着笑脸告诉我:“我和妈妈玩游戏了,我比妈妈还快呢!”“老师,我和爸爸...

《如何加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答:例如:在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时,教师创设了购物的情境,让同桌二人分别扮售货员和顾客,商店里有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几支?学生利用摆小棒探求计算方法,有的把一捆小棒打开,拿出9根,还剩1根,1根与5根合起来是6根,还剩6根。有的把一捆拆开,拿出4根,与5根凑成9根拿走,最后也剩6根。还有的一根一根的数...

《10以内加减法诀窍不用掰手指》
答:数的分合非常重要,它是以后学习计算的基础。比如后面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都要用到数的分合的知识,想摆脱手指计算,熟练掌握10以内数的分合是前提条件。数的分合题型,在做的时候,可以区分什么是分,什么时候是合,什么时候是加法,什么时候是用减法,对于后面的解决问题是有一定...

《孩子计算能力差怎么办》
答:3、小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经常训练,让孩子能够熟悉并且熟练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包括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才能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4、家长可以利用平时游戏的时候,教授孩子数学计算方法,比如打扑克,飞行棋,让孩子去计算比较小的数字,时间长了就熟练了,能力也就提高了。5、毕竟学习的事情不会一朝一夕...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