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莫言的生平事迹。以及励志小故事 莫言的生平简介

作者&投稿:系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莫言小时候的经典事例,要励志的或者好学的~

莫言小学时便经常偷看“闲书”,包括《封神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青春之歌》《破晓记》《三家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
莫言在小学五年级时因“文化大革命”辍学,在农村劳动长达10年,主要从事农业,种高粱、种棉花、放牛、割草。
在文革期间无书可看时,他甚至看《新华字典》,尤其喜欢字典里的生字。后来,莫言靠着《中国通史简编》这套书度过了文革岁月,接着又背着这套书走出家乡。

扩展资料:

1976年,莫言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在部队担任图书管理员的四年时间里,莫言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书籍,将图书馆里1000多册文学书籍全部看过。他也看过不少哲学和历史书籍,包括黑格尔的《逻辑学》、马克思的《资本论》等。
1981年5月,莫言的小说《春夜雨霏霏》发表在河北保定的文学双月刊《莲池》上,成为莫言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小说。
1982年,莫言被提为正排级干部,部队恢复授衔时,莫言被授予上尉军衔,后被提为少校,为副师职干部。1983年5月,莫言调到延庆总参三部五局宣传科任理论干事。
1984年秋,著名作家徐怀中在解放军艺术学院(现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创建文学系 他看到莫言的《民间音乐》后,十分欣赏,破格给了莫言参加考试的机会,莫言顺利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莫言 (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莫言:21岁当兵,40年创作,从农民作家到诺贝尔奖第一人的传奇故事

一、莫言的生平事迹:

莫言(生于1955年2月17日),笔名莫言,中国小说家和短篇小说作家。美国的唐纳德·莫里森美国新闻杂志《时代》称他为“所有中国作家中最著名、最常被禁止和广泛被盗版的作家之一”,吉姆·利奇称他为弗朗茨·卡夫卡或约瑟夫·海勒的中国答案。

他因1987年的小说《红高粱家族》而为西方读者所熟知,其中的《红高粱》和《高粱酒卷》后来被改编成电影《红高粱》。

2012年,莫言作为一名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的魔幻现实主义”。

二、励志故事“军校梦”的失与得:

1978年元月,莫言到北京出了趟公差,顺路回老家高密探亲。返回部队后,领导找莫言谈话,说上级分配给连队一个报考解放军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的名额,经研究,决定让莫言复习功课,准备参加考试。莫言的头嗡的一声响,脑子蒙了好久。

莫言记得很清楚,那天中午改善生活,每人一个“狮子头”,在那个年代,这可是难得的美味,但吃到口中如同嚼蜡。这是莫言此生第一次体验到食肉无味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站上领导一直认为莫言是高中生,所以才决定让莫言去参加考试。

但莫言实际上是小学五年级,语文、政治也许还可以对付,但数、理、化一窍不通。报考的专业,是电子计算机终端维修,这对莫言来说,实在是太难了。但如果说出真相,那莫言就彻底完了。莫言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部队一位姓马的无线电技师,湖南人,与莫言同岁,对莫言不错,为莫言鼓劲打气,说据他所知,此次分配考试名额,实际上是为了照顾,考试只是走个过场,只要交不了白卷就可以入学。可是莫言连四则运算、分数加减都不会。

马技师主动答应教他学习,于是莫言下决心拼命一搏。莫言写信让家里人将大哥用过的所有初、高中课本给他寄来,每晚去马技师那里上课。经领导批准,在工具储藏室里为莫言安了一桌一椅,允许莫言不值班时可以进去学习。

莫言在希望与绝望中挣扎。更多的是绝望,希望越来越渺茫。那时的莫言面黄肌瘦,头发蓬松,教导员说,莫言像个囚犯。到8月份时,教导员找莫言谈话,说:“上级刚才来电话,原先分配给莫言站的那个考试名额取消了,希望你能正确对待。

”他的话一方面让莫言如释重负,一方面让莫言深感失望。教导员在全站会议上宣布了这件事,同时宣布恢复莫言的警卫班副班长职务。

那时候,正是全军学文化的热潮,教导员让莫言给站上战士讲数学。给战士们讲数学时,莫言才意识到,在半年的时间里,真的学会了不少知识。后来,上级领导下来视察,听了莫言一堂三角函数课,认为很有水平。莫言能被调到保定训练大队当教员,与这堂课有关。

1999年莫言重访故地,营房已经成了养鸡场。到那间当年的储藏室里去看,墙壁上莫言涂鸦的那些数、理、化公式还依稀可辨。

扩展资料

莫言中国传统说书艺术:

莫言在借鉴西方现代主义的同时,很快意识到要逃离那些像福克纳、马尔克斯等西方现代派大师那样的“灼热的高炉”,逃离的结果便是回到他的文学故乡“高密东北乡”。

他努力从齐鲁文化、蒲松龄《聊斋志异》、《封神演义》、元杂剧,从民间故事、民间艺术(包括高密扑灰年画、高密泥塑、高密剪纸和茂腔等)等传统和民间文化资源中汲取营养。

尤其是《聊斋志异》,对莫言影响极大,莫言曾评价《聊斋志异》是一部“化腐朽为神奇”的著作,2012年莫言在瑞典发表诺贝尔文学奖演讲《讲故事的人》时说:“二百多年前,我的故乡曾出了一个讲故事的伟大天才——蒲松龄,我们村里的许多人,包括我,都是他的传人。”《生死疲劳》是最能体现《聊斋志异》对莫言影响的一部小说。

莫言从自己家乡东夷文化遗存中大量出现的鸟仙、狐仙、鬼神等等各种各样民间艺术、传说和古代偏于神鬼演义方面的文学文本如《封神演义》中的土行孙和《聊斋志异》中的席方平等形象中获得灵感,又从丰富的现实生活中获得鲜活的养料,在局部或部分模拟历史与现实的同时,使自己的创作插上了自由想象的翅膀,

进而在心理上、逻辑上达到了高度的真实性和高超的艺术创造性的近乎完美的结合,从而在继承川端康成、卡夫卡、福克纳、马尔克斯等现代派大师的基础上,又扎根于本土文化和文学艺术的大地,实现了文学从“现代主义在中国”到“现代主义中国化”的飞跃。

参考资料:莫言—百度百科



生平事迹:

莫言(生于1955年2月17日),笔名莫言,中国小说家和短篇小说作家。美国的唐纳德·莫里森美国新闻杂志《时代》称他为“所有中国作家中最著名、最常被禁止和广泛被盗版的作家之一”,吉姆·利奇称他为弗朗茨·卡夫卡或约瑟夫·海勒的中国答案。

他因1987年的小说《红高粱家族》而为西方读者所熟知,其中的《红高粱》和《高粱酒卷》后来被改编成电影《红高粱》。

2012年,莫言作为一名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的魔幻现实主义”。

励志小故事:

莫言嗜好读书,小时候冒着家长惩罚的风险读书,甚至出力推磨换书看,推10圈磨才能获准看1页书。在访谈时,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董倩问:“您不能推1圈磨就看1页书吗?”莫言大声说:“我愿意人家不愿意啊!”

莫言仍然记得读《青春之歌》的那一天,朋友只准他借书一天,不管看不看完,第二天必须还书。怎么办,他跑到一个草垛上躲了起来,放羊这个“本职”工作被放到了一边,羊儿饿的咩咩叫,他读得忘乎一切,气得母亲要打他。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莫言读遍了周边10多个村庄的书籍。一天之内读完了的《青春之歌》,他至今记忆清晰,还记得书中的一些段落。回想以前,已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先生感慨:“那些回忆都变成了我宝贵的资源。”

漫长冬天,无以为乐,他就在村子里、炕头上听恐怖故事,听多了自己都乱寻思。恐怖故事方面,比如,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人在桥头走路,听到背后有人嘿嘿笑,可是回头又没有人。自己乱寻思方面,比如,一天晚上,莫言在自己的大门口,仿佛看到远处田野里有一个橘黄色的球,被两只狐狸抛来抛去。

当然,还有很多土匪豪杰的故事。这些民间故事、传说,最后都成了莫言创作的素材。一位幼时伙伴说:“咱小时候听到的那点儿事儿,都上你的书里去了!”在与同行交流时,莫言曾骄傲地说:“你们在用眼睛看书时,我是在用耳朵阅读!”

扩展资料:

莫言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00年3月,莫言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表演讲《福克纳大叔,你好吗?》说:“他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尤其让我明白了,一个作家,不但可以虚构人物,虚构故事,而且可以虚构地理。”

正是受到福克纳的启示,莫言将“高密东北乡”写到了稿纸上,莫言表示:“我也下决心要写我的故乡那块像邮票那样大的地方。”于是从1985年《白狗秋千架》开始,莫言高举起了‘高密东北乡’的大旗,如同一个草莽英雄现世,创建了自己的文学王国。正如托马斯·哈代笔下的英格兰南部的“威塞克斯”地方,或加西亚·马尔克斯所描写的南美乡镇马孔多。

通过对自己故乡的生活方式和一般生活状况的描写,传达了某种带普遍性的人性内容和人类生存状况,将一般的乡情描写转化为对人的“生存”的领悟和发现。这样就使得莫言的作品超越了一般“乡土文学”的狭隘性和局限性,而达到了人的普遍性存在的高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莫言



一、事迹内容介绍: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春夜雨霏霏》, 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1986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引起文坛极大轰动。1987年担任电影《红高粱》编剧,该片获得了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2011年凭借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2013年担任网络文学大学名誉校长。  2014年12月,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2016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0]  2017年11月,莫言获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同年12月,凭借作品《天下太平》,获“2017汪曾祺华语小说奖”中的短篇小说奖。

莫言因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 [4]  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二、励志小故事:( 部队生活让他正式走上文学道路)

“在一片掌声里,我不知怎样地上了台。我头晕,心跳,快要死了似的。”这是21岁的莫言刚刚参军之后,作为新兵代表上台讲话时的心情。当他接到入伍通知书后,村里的一位复员老兵告诉他,要想在部队迅速站稳脚跟,就得写一封决心书。他记住了这位老兵的教导,一到兵营就赶紧写了决心书,他获得了这个上台讲话露脸的机会。

1976年,念完稿子的莫言走下讲台,听到班长低声对他说:你这个混蛋,彻底完了!他懵了,已经无心观看接下来的文艺演出。回到宿舍后,追问班长到底是怎么回事。班长说,“那凳子是首长坐的,你也配坐?你不站着讲话,竟敢像首长一样坐着讲! ”

在新兵大会上讲话后不久,莫言被“发配”到了渤海边的黄县。除了站岗就是下地干活,与原来的农村生活相比,没有更好,反而更差。站岗的枯燥生活中,他开始了文学创作。1984年秋天,解放军艺术学院由著名作家、后任总政文化部长的徐怀中将军领衔,创建了文学系。莫言当时是总参下面一个学校的副连级教员。

他报名参加了几轮考试,也获得了通过。但不知何故,他没在规定的时间来军艺报到。按规定,他就不能录取了。看着他茫然无措的样子,系主任徐怀中把他叫去,问他写过什么东西?莫言忐忑地从包里摸出1982年发表在河北保定的一个文学杂志《莲池》上的小说《民间音乐》递过去。徐怀中仔细地看起来。

看完,他用异样的神情望着面前的年轻军官说:“很好呀!报到吧!”就这样,莫言这匹“千里马”,让“伯乐”徐怀中一眼相中,正式走上了文学道路。

扩展资料

人生的“第一次”:

一、第一次用笔名“莫言”

在童年孤独的环境下,莫言慢慢地学会了想入非非。这是一种半梦半醒的状态。许多美妙的念头纷至沓来。童年的莫言躺在草地上理解了什么叫爱情,也理解了什么叫善良。然后就学会了自言自语。

有一次莫言对着一棵树在自言自语,母亲听到后大吃一惊,她对父亲说:“他爹,咱这孩子是不是有毛病了?”后来莫言长大了一些,参加了生产队的集体劳动,进入了成人社会,他在放牛时养成的喜欢说话的毛病还是给家人带来了许多的麻烦。母亲痛苦地劝告莫言:“孩子,你能不能不说话?”

“我当时被母亲的表情感动得鼻酸眼热,发誓再也不说话,但到了人前,肚子里的话就像一窝老鼠似的奔突而出。话说过之后又后悔无比,感到自己辜负了母亲的教导。所以当我开始我的作家生涯时,我自己为自己起了一个笔名:莫言。

我本名是管谟业,中间的“谟”,左右两部分拆开来,便是莫言二字。也是告诫自己要少说话。但事实证明,我一句话也没有少说,而且经常在一些特别庄严的场合,说出实话来。”后来,莫言写了一部小说叫《四十一炮》,里面就有一个爱说话“炮孩子”,其中也有他自己的个人经历。

二、第一次发表小说《春夜雨霏霏》

童年的苦难,成就了莫言的今天。说起莫言的处女作,不得不提《春夜雨霏霏》。1979年秋天,当莫言从渤海湾调到狼牙山下,在一个训练大队里担任政治教员时,便写小说往《莲池》寄。“寄过去,退回来,再寄过去,又退回来。”终于,有一天,他收到了《莲池》的一封信,说希望他能去编辑部谈谈。“我激动得一夜没合眼。第二天一大早,就搭上长途汽车赶到保定市。”

这次进城,莫言“见到了我永远不敢忘记的毛兆晃老师。”毛兆晃先生当时是《莲池》的编辑,他认为莫言的稿子有一定基础,但希望作者能拿回去改改。莫言感到稿子不好改,就干脆另起炉灶另写一篇送到了编辑部。

没想到,“毛老师看了,说还不如第一篇好呢。”毛先生的话对莫言打击很大,但莫言还是对编辑老师保证,愿意继续改。“我把前后两篇小说糅到了一起,又送到了编辑部。毛老师说这一次改得很好。不久就在《莲池》上发表了,头条,这就是我的处女作《春夜雨霏霏》。”

莫言说,他最早的5篇小说都是在地区级刊物《莲池》上发表的,对这本杂志他充满了感情,“它对于我永远是圣地”。

参考资料:

莫言迎来60大寿 揭秘他人生的六个“第一次”—人民网

莫言—百度百科



莫言辍学之后,混迹于成人之中,开始了“用耳朵阅读”的漫长生涯。二百多年前,他的故乡曾出了一个讲故事的伟大天才——蒲松龄。他们村里的许多人,包括他,都是他的传人,他在集体劳动的田间地头,在生产队的牛棚马厩,在他爷爷奶奶的热炕头上,甚至在摇摇晃晃地行进着的牛车上,聆听了许许多多神鬼故事,历史传奇,逸闻趣事,这些故事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家族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他产生了强烈的现实感。
莫言自述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的时候,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文革中莫言因偷生产队萝卜,被罚跪在毛泽东像前请罪】十二岁那年,莫言因拔了生产队一个红萝卜,被罚跪在毛主席像前请罪,回家后被父亲用蘸了盐水的绳子抽打。爷爷说:“不就是拔了个萝卜吗!还用得着这样打?”“中农”出生的家庭让每个人在这场运动中都得小心翼翼,苟且偷安。
莫言回忆小时候向老师告密一位同学在参观苦难展览时没有哭,导致那位同学获得警告处分。多年后他忏悔悟到一个道理:"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关于宽恕的故事---莫言小时候跟随母亲去地里捡麦穗,被守麦田的人捉住,搧了母亲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多年后, 那个看守麦田的人在集市上与莫言相逢, 对方已变成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莫言冲上去想报仇,母亲拉住了他,平静地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流泪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莫言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革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1976年加入解放军,历任部队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在高密的管氏族谱上记载,山东高密管氏是从浙江龙泉迁过去的,2010年8月,走进龙泉寻根的莫言亲口表示,“我应该是

莫言生活照(7张)
高密管氏的第二十四代子孙、龙泉管氏的第三十六代子孙。”
  他自80年代中期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寻根文学”作家的代表如著有《活着》、《兄弟》等书的余华,以及著有《中国式青春》、《除了青春,一无所有》、《飞蛾》等书的年轻一代作家贾飞等人。这类作家,有着强烈的故乡情结,将自己的笔触都深深埋进了宁静而宽广的土地。
  极左路线从50年代末期造成了农村社会的贫困,他家是中上农成分,连领救济粮的资格都没有。他曾在某一年的大年三十到别人家讨饺子。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歧视给他的少年生活留下了惨痛记忆,父亲过于严厉的约束也使他备受压抑。这种心理特征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小说创作。6岁进校读书,曾因骂老师是“奴隶主”受警告处分。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受到文学启蒙。12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文革”爆发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至读《新华字典》。[1]
  1981年 开始创作生涯,发表了《枯河》、《秋水》、《民间音乐》等作品。
  1986年 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1991年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获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学位。[2]
  1997年 以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夺得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获高达十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1997年 脱离军界,转至地方报社《检察日报》工作,并为报社的影视部撰写连续剧剧本。
  2000年 《红高粱家族》获亚洲周刊选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2001年 《檀香刑》获台湾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文学类最佳书奖。

莫言笔下作品(20张)
2001年6月4日受聘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兼职教授。
  2002年至今任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导师。
  2003年《檀香刑》获第1届鼎钧双年文学奖。
  2003年11月受聘为汕头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
  2005年 再次失手茅盾文学奖。《四十一炮》获第2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获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2005年,获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3-4]
  2006年 出版第一部章回小说《生死疲劳》获颂福冈亚洲文化大奖。
  2006年11月28日受聘为青岛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红高粱剧组照(巩俐、莫言、姜文、张艺谋)
  2006年12月15日,【2006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莫言以十年345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20位,引发广泛关注。2007年9月11日,中国作家富豪榜创始人吴怀尧策划发起【中国作家实力榜】,由包括朱大可、谢有顺、陈晓明在内的十位文学评论家共选出了58名作家上榜,其中莫言以9票高居榜首,余华、史铁生、阿来和王安忆以6票同居次席。
  2007年7月出版散文集《说吧,莫言》。这套书分为三卷,约100万字,全面展示了莫言的心路历程。
  2008年 《生死疲劳》获第2届红楼梦奖首奖。
  长篇小说《四十一炮》系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最终入围作品。
  2008年11月8日,受聘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驻校作家。
  2009年3月,受聘为潍坊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名誉院长。
  2009年开始使用新浪微博,一共发微博28条,1043056粉丝,关注5人。
  2009年12月,出版长篇小说《蛙》,创作手法别具一格,小说由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构成,讲述了一个乡村妇产科医生的人生经历,表现一个时代的难和痛。

当代著名作家莫言文学作品《蛙》
  2011年3月,应邀成为军赋文学院特约作家。
  2011年8月,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1年11月,受聘请为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2011年11月24日下午,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投票选出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委会副主席,莫言当选副主席。
  2012年5月受聘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5]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00,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6]奖金约750万元人民币。
  2012年10月13日,青岛科技大学领导马连湘等人赴山东高密对莫言先生表示祝贺。英国卫报等世界媒体为英国读者介绍了莫言的书目[7]
  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8]文学院院长、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导师、潍坊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名誉院长、青岛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军赋文学院首席作家。
  在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即将举行颁奖典礼之际,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日前宣告成立,本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北师大校友作家莫言担任该中心主席。[9-10]
  北京时间12月8日凌晨零点30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斯德哥尔摩瑞典学院发表领奖演讲。

《请问谁比较了解莫言,莫言的书哪本比较励志?比较激励人?求推荐,我爸是...》
答:天堂蒜薹之歌 诺贝尔奖常任秘书彼得·英格伦挑选出于1995年首次在英国出版的《天堂蒜薹之歌》,作为莫言的入门书。故事背景设置在在20世纪的中国农村,它讲述了一个关于天堂县过着或多或少百年不变生活的农民的故事,他们一直被命令只允许种植一种作物——蒜薹——然后在当初一声令下要求生产大量商品导致...

《少年励志故事》
答:每一个少年儿童都应该多看一些儿童经典励志故事,总会有所收获的,那么少年儿童励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阅!【说话不算数的父亲】克斯是英国的政治家,他在政界办事言而有信,有很好的美誉。福克斯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他家的花园里有一座旧亭子,他的父亲想将其拆除,并在较...

《青春励志故事“青春励志故事”人物》
答:尚秀云在12月21日的故事中,以她的坚韧和奉献为我们树立了榜样。12月19日的韩济生,以其专业精神激励着我们不断学习。冯友兰、张伯驹、谭彦、景小霞、丁颖、谷尚蔚、莫言、黄旭、李默然、刘墉……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鼓舞人心的青春励志篇章,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高中励志作文素材故事》
答:高中励志作文必备素材故事(一) 人心有时候就是这样的:你若是满足不了它,你就得说服它。若两样都做不到,它就会让你痛苦。有时候看起来,是我们跟世界周旋不易,其实呢,是跟自己相处很难。当然了,这都是欲望在捣乱。可是,人也不能没有欲望。莫言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只为了吃上饺子,最后,...

《莫言励志经典语录》
答:50句莫言励志经典语录 莫言对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影响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莫言的经典励志语录,欢迎大家的阅读。1、月光下,我用繁冗拖沓的文字祭奠我的青春,纪念我死去的友情和迟到的爱情。2、有些事,明知是错的,也要去坚持,因为不甘心;有些人,明知是爱的,也要去放弃,因为没结局;有...

《姓莫的名人》
答:莫宣卿的生平业迹不显,存世的诗作也仅三首半,但由于是广东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他的传奇式事迹及影响仍在岭南文化史上占有不容忽略的地位,为后人所尊崇。 莫君陈:湖州归安(今浙江省湖州)人,北宋官吏。仁宗时进士。神宗熙宁年间新置**科,中首选,为王安石所倚重。有《月河所闻集》。 莫伯F:湖州归安(今...

《举世瞩目的科学成就:《功勋》中哪位科学家最令你敬佩?》
答:二、研究出了青蒿素的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迄今为止,中国人有三位获得了诺贝尔奖,一个是杨振宁,一个是莫言,一个是屠呦呦。屠呦呦作为女性能够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这个奖项来之不易,既为我们中国人争了光,同时也为中国的女性争了光。屠呦呦是一个中医大家,屠呦呦得奖也受到了争议和质疑,...

《莫言励志经典语句》
答:莫言励志 1、月光下,我用繁冗拖沓的文字祭奠我的青春,纪念我死去的友情和迟到的爱情。 2、有些事,明知是错的,也要去坚持,因为不甘心;有些人,明知是爱的,也要去放弃,因为没结局;有时候,明知没路了,却还在前行,因为习惯了。 3、脸上的快乐别人看得到,心里的痛又有谁能感觉到。 4、一个人,一座城,一生心疼...

《意林这本书里面关于狗的故事》
答:力图通过温馨的故事、生动的语言,补充读者的生活经历,延展读者的精神边界,打造中国人最真实最贴心的心灵读本,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励志杂志之一。目前月发行量180万。邮发代号:16-288 《意林》杂志的办刊宗旨:以“一则故事,改变一生”为宗旨,通过“小故事大智慧、小故事大道理、小视角大意境”,...

《急求 莫言 会唱歌的墙 读后感》
答:莫言小时候并未受过正规教育,读不起书,他小时候读的书并不多,但记忆力超群,过目不忘,他还有某种天赋,他家人嫌他话多,所以笔名莫言。但他能获诺奖,也值得我们深思。由此,书不一定要读得越多越好。 一个穷苦的人,最后写作能到如此高度,不也是一部励志书么?读了莫言透着民间真实生命力的散文集,我对他的小...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