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者&投稿:湛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培养数学计算能力.?~

一、基础性训练

从小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特点上看,口算的基础要求不同。低中年级主要在一二位数的加法。高年级把一 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具体口算要求是,先将一位数与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相乘,得到 的三位数立即加上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迅速说出结果。这项口算训练,有数的空间概念的 练习,也有数位的比较,又有记忆训练,在小学阶段可以说是一项数的抽象思维的升华训练,对于促进思维及 智力的发展是很有益的。这项练习可以安排在两段的时间里进行。一是早读课,一是在家庭作业的最后安排一 组。每组是这样划分的:一位数任选一个,对应两位数中个位或十位都含有某一个数的。每组有18道,让学生 先写出算式,口算几遍后再直接写出得数。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后(一般为2~3个月),其口算的速度、正确率 也就大大提高了。

二、针对性训练

小学高年级数的主体形式已从整数转到了分数。在数的运算中,异分母分数加法是学生费时多又最容易出 差错的地方,也是教与学的重点与难点。这个重点和难点如何攻破呢?经研究比较和教学实践证明,把分数运 算的口算有针对地放在异分母分数加法上是正确的。通过分析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只有三种情况,每 种情况中都有它的口算规律,学生只要掌握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1.两个分数,分母中大数是小数倍数的。

如“1/12+1/3”,这种情况,口算相对容易些,方法是:大的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公分母,只要把小的分 母扩大倍数,直到与大数相同为止,分母扩大几倍,分子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即可按同分母分数相加进行口算:1/12+1/3=1/12+4/12=5/12

2.两个分数,分母是互质数的。这种情况从形式上看较难,学生也是最感头痛的,但完全可以化难为易: 它通分后公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每个分数的分子与另一个分母的积的和(如果是减法就是这两个积的差),如2/7+3/13,口算过程是:公分母是7×13=91,分子是26(2×13)+21(7×3)=47,结果是47/91。

如果两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则口算更快。如“1/7+1/9”,公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63),分子是两个分母 的和(16)。

3.两个分数,两个分母既不是互质数,大数又不是小数的倍数的情况。这种情况通常用短除法来求得公分 母,其实也可以在式子中直接口算通分,迅速得出结果。可用分母中大数扩大倍数的方法来求得公分母。具体 方法是:把大的分母(大数)一倍一倍地扩大,直到是另一个分母小数的倍数为止。如1/8+3/10把大数10,2 倍、3倍、4倍地扩大,每扩大一次就与小数8比较一下,看是否是8的倍数了,当扩大到4倍是40时,是8的倍数 (5倍),则公分母是40,分子就分别扩大相应的倍数后再相加(5+12=17),得数为17/40。

以上三种情况在带分数加减法中口算方法同样适用。

三、记忆性训练

高年级计算内容具有广泛性、全面性、综合性。一些常见的运算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这些运算有的 无特定的口算规律,必须通过强化记忆训练来解决。主要内容有:

1.在自然数中10~24每个数的平方结果;

2.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积及与12、15、16、25几个常见数的积;

3.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以上这些数的结果不管是平时作业,还是现实生活,使用的频率很高,熟练掌握、牢记后,就能转化为能 力,在计算时产生高的效率。

四、规律性的训练

1.运算定律的熟练掌握。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五大定律”: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 合律、分配律。其中乘法分配律用途广形式多,有正用与反用两方面内容,有整数、小数、分数的形式出现。 在带分数与整数相乘时,学生往往忽略了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使计算复杂化。如2000/16×8,用了乘法分配律可 以直接口算出结果是1001.5,用化假分数的一般方法计算则耗时多且容易错。此外还有减法运算性质和商不变 性质的运用等。

2.规律性训练。主要是个位上的数是5的两位数的平方结果的口算方法(方法略)。

3.掌握一些特例。如较常遇见的在分数减法中,通分后分子部分不够减,往往减数的分子比被减数的分子 大1、2、3等较小的数时,不管分母有多大,均可以直接口算。如12/7-6/7它的分子只相差1,它差的分子一定 比分母少1,结果不用计算是6/7。又如:194/99-97/99,分子部分相差2,它差的分子就比分母少2,结果就是 97/99。减数的分子比被减数的分子大3、4、5等较小的数时,都可以迅速口算出结果。又如任意两位数与1.5积 的口算,就是两位数再加上它的一半。

五、综合性训练

1.以上几种情况的综合出现;

2.整数、小数、分数的综合出现;

3.四则混合的运算顺序综合训练。

综合性训练有利于判断能力、反应速度的提高和口算方法的巩固。

当然,以上这些情况,要使学生熟练掌握,老师首先要娴熟运用自如,指导时才能得心应手,提高效果。 同时训练应持之以恒,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难以收到预期效果的。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参与精神,倡导自主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在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三方面的尝试,一、营造氛围,唤醒自主学习意识;二、提供材料,创设自主学习条件;三、创设机会,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关键词: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正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在这种理念指导下,中学数学教学应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和空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一、营造氛围,唤醒自主学习意识1、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学实践证明:在愉悦轻松、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得到激活,敏锐地把握机会、果敢地付之探索的行为的精神状态处于最佳的境界;反之,紧张、严肃、压抑的课堂气氛,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得不到激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构筑一个师生关系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平台”,让学生愿意学习数学,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2、创设情境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内在的矛盾冲突。如果不能有效激活学生内在需求,也就不可能引发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活动。为此,教师要化大力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善于提出一些既让学生感到熟悉,又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将学生置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境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各种矛盾,积极思维,激起学生寻根问底的心里趋向,产生自主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如教学“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时教师让学生任意出题考老师,老师都能很快比较出来大小,而教师出题,学生却一下子答不上来。老师为什么如此神速,定有奥妙?学生带着渴求的心态探求其中的规律,也就会把学习看作发自内心的需求而不是一种负担。总之,创设的情境应是学生较为熟悉或能够理解的生活实例或数学材料。创设的情境只有让学生心里产生疑团,让学生在“疑”中产生问题,产生学习兴趣,内心发生需要时才是成功的。二、提供材料,创设自主学习条件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个恰到好处的教学活动,能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思考,获取自己的体验,在合作交流中不断优化自己的结论。要做到这点,对于中学生来说,特定的情境和充分的材料都是不可少的。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问题是怎么提出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结论是如何归纳得到的,提供学生主动参与、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案例一:《从不同方向看》的教学学具:教师给每个小组事先准备了乒乓球、水杯、暖水壶、还有六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要求:人人动手通过实验探究从不同方向看看到的结果(每个人都积极动手、动眼、反馈,交流时争着汇报他们的发现。)生:我们将乒乓球、水杯、暖水壶放在一条直线上,暖水壶放在中间,从左面看只能看到乒乓球,从右面看只能看到水杯。生:我们组从正面、后面看都能看到。生:我们把六个正方体摆好,从前后左右看,可以看到不同的形状。(学生动手画了下来)生:怎样区分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呢?(通过课本知道了什么是主视图,什么是左视图、俯视图。生:我会画主视图了……学生充满了自豪与快乐,他们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在这一过程中,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自己实践探究、操作验证、合作交流……始终处于积极的参与状态中。眼、耳、手、脑、口多种感官并用,持之以恒,学生必然会获得观察、比较、归纳、类推等学习能力。这就是有效的参与、主动的参与。实践告诉我们,每位学生都有学习数学的潜力,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情景,提供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在操作、观察、讨论、思考中感受、理解知识,把课本现成结论变为学生探索的对象,使静态知识动态化,教学材料实践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三、创设机会,自主参与学习活动1、创设交流探讨机会。《新课标》要求“教材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探索和理解有关的内容。”现行教材往往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知识内容,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看不到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这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为此,可以把教材陈述性内容加以重组与整合,创设有利于学生展开观察、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的学习素材,效果会更好。案例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教学中,教师出示以下内容组织学生展开活动:(1) 算一算:5-3= 5+(﹣3)=18-18= 18+(﹣18)=29-13= 29+(﹣13)=(2) 你发现了什么?(3) 是不是两个数相减都有这种规律,请你再举些例子来验证。(4) 通过以上研究,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设计,把知识的探究过程留给了学生,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共性让学生去探讨,规律让学生去揭示,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2、创设开放的教学空间学生知识的掌握、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或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实现的,而更多地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过程的教学,充分展示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努力创设各种条件,给予学生充分的参与时间和空间,让其积极学习数学,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保障。具体教师应做到三不:学生能思考的教师不提示,学生能表述的教师不代替,学生能独立完成的教师不帮助。案例三: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揭示课题后,教师说:“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我不想教了,由你们自己能推导出来吗?”,学生的情绪顿时提了上来,思维马上活跃起来,有的用量角器量一量的方法,有的用拼对的方法来求三角形内角和,有的学生先自学课本,找到了推导方法后再推导。这样,学生体验到独立思考的乐趣和好处,学生思维的自觉性就会逐步提高。

1、概念课
要重视学习过程,要积极体验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要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认识知识发生的过程,理解公式、定理、法则的推导过程,改变死记硬背的方法,这样我们就能从知识形成、发展过程当中,理解到学会它的乐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习题课
要掌握“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做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辩一辩”的诀窍。除了听老师讲,看老师做以外,要自己多做习题,而且要把自己的体会主动、大胆地讲给大家听,遇到问题要和同学、老师辩一辩,坚持真理,改正错误。在听课时要注意老师展示的解题思维过程,要多思考、多探究、多尝试,发现创造性的证法及解法,学会“小题大做”和“大题小做”的解题方法,即对选择题、填空题一类的客观题要认真对待绝不粗心大意,就像对待大题目一样,做到下笔如有神;对综合题这样的大题目不妨把“大”拆“小”,以“退”为“进”,也就是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拆成或退为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些小题、简单问题想通、想透,找出规律,然后再来一个飞跃,进一步升华,就能凑成一个大题,即退中求进了。如果有了这种分解、综合的能力,加上有扎实的基本功还有什么题目难得倒我们。
3、复习课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有一个清醒的复习意识,逐渐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从而逐步学会学习。数学复习应是一个反思性学习过程。要反思对所学习的知识、技能有没有达到课程所要求的程度;要反思学习中涉及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是如何运用的,运用过程中有什么特点;要反思基本问题(包括基本图形、图像等),典型问题有没有真正弄懂弄通了,平时碰到的问题中有哪些问题可归结为这些基本问题;要反思自己的错误,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订出改正的措施。
最后,要有意识地培养好自己个人的心理素质,全面系统地进行心理训练,要有决心、信心、恒心,更要有一颗平常心。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
答:因此,世界上许多名人都把自己比作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使学生对自学有正确的认识,并渴望掌握这把钥匙。二、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要指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对于数学来说,良好的学习方法很多,如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课前完成导学案的预习,既可以保证学生预习的质量(因为各类学生预习所...

《数学方面的能力该怎么培养?》
答:最后,要持续保持兴趣和热情。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挑战和探索的学科。保持兴趣和热情可以激发自己深入学习,也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应用数学所掌握的知识。总的来说,数学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可持续的、系统性的学习方法,要有坚实的基础、理解和掌握应用、不断的练习和提高,以及对这一学科持续的兴趣和热情...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
答:而我们过去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决书上的数学问题,学生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不知所措。因此, 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有效地引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促进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数...

《数学方面的能力怎样培养?》
答: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小学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初中数学是什么样,高中的时候你也根本想不到大学数学是什么样。而大学生,如果你不专注于数学,恐怕也不知道现代数学是什么模样。下面将分别从学数学的动机、数学不同学科的分类以及如何切实可行培养数学能力等几个方面阐述如何学习数学。 ===进入正题===如何学好数学=== ...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
答:小学数学怎么样学?随着小学数学教材的不断更新,内容不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算数题,而是将许多的生活中运算加到小学的知识中,这样一来也在不同程度上使小学数学的成绩加大了难度.那小学数学怎么样学才有效?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怎样掌握方法才能学好小学数学?第一:需要对学习方法更加注意,数学的学习不应该只...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能力》
答:2.适时启发诱导,让学生在探索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学生在自主探索中遇到一些疑难和困惑时,教师或作为学生的帮手,或作为学生学习小组中的一员,给他们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不断完善探究策略。因为在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达到的目标之间必然还存在...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答: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得不到激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构筑一个师生关系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平台”,让学生愿意学习数学,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2、创设情境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内在的矛盾冲突。如果不能有效激活学生内在需求,也就不可能引发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活动。为此,...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的哪些方面的能力?》
答: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

《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能力?》
答: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且还要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多年的数学教学,让 我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了粗浅的认识,下面简单的谈谈我的做法:1、灵活组织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自己身边客观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答: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而学生也争先恐后的想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他们的热情让我感动,也让我深深地发现学生的想象空间是无限的,他们的创造力是我们所无法预见的。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充分地让学生动手操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