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三)层控矽卡岩型——福建省永定县大排矿区铅锌多金属矿 矽卡岩型——桃冲铁矿床

作者&投稿:夔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徐老九沟矽卡岩型铅锌矿~

矿床出露有下寒武统铅山组大理岩、黑云母石英角岩、透辉石石英角岩,及矽卡岩等。与矿化关系密切的矽卡岩带可分为两种:侵入体接触带中的矽卡岩带和层间错动构造内的矽卡岩带。前者严格地受侵入体接触界面的控制。矽卡岩长300余米,厚度7~73 m,岩性多为致密状石榴子石矽卡岩;后者赋存于角岩与大理岩接触界面错动构造内,厚度一般在10~34 m,长度不稳定,均小于100 m,岩性有致密状石榴矽卡岩、致密状符山硅灰石榴矽卡岩等。侵入岩有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呈岩基状出露,侵入并包裹下中生界地层使之呈孤岛产出,岩体局部混染明显,且见有细粒闪长质包体,另见少量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中细粒正长-碱长花岗岩。构造以NE 向为主,NW、NWW向断裂为次,以及层间错动构造以及控制含矿矽卡岩的接触带构造。后者为形成矽卡岩的热液活动提供通道,严格地控制着矽卡岩的形态和规模。

照4-13 绢云母化二长花岗斑岩(2×+)


照4-14 辉钼矿化二云母化二长花岗斑岩(4×+)


照4-15 绢云母化少斑状花岗斑岩(2×+)


照4-16 白云母化花岗斑岩(4×+)


照4-17 钼矿化黝帘石化细粒花岗岩(4×—)


照4-18 弱钼矿化花岗斑岩(2×+)


照4-19 鳞片状辉钼矿(20×+)


照4-20 黄铁矿与辉钼矿共生(20×—)


照4-21 呈他形粒状黄铁矿(10×—)


照4-22 黄铁矿被黄铜矿交代(20×—)


照4-23 辉铜矿与黄铜矿共生(10×—)


照4-24 黄铜矿交代磁黄铁矿(20×—)

铅锌多金属矿体主要产出于早中生代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岩体与铅山组地层侵入接触带构造的层间矽卡岩、矽卡岩化破碎带和角岩中(图4-6),地表共圈出10个铅锌矿体,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扁豆状产出,矿体走向有NE、NW向,产状与岩层一致,倾角45°~85° 。Ⅰ号矿体长90 m,厚度3.8 m;锌平均品位8.44%,铅平均品位1.44%,Ⅱ号矿体长110 m,厚度2 m;锌平均品位1.14%,铅平均品位0.29%,均伴生有铜、钨、钼等。矿床成因类型为层控-矽卡岩型中型铅锌多金属矿床。

图4-6 徐老九沟矽卡岩型铅锌矿床地图

—下寒武统铅山组;T3-J1γπ—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斑岩;T3-J1ηγ—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中粗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PbZn—铅锌矿体;hs—石英角岩;δμ—闪长玢岩脉
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闪锌矿,次为方铅矿、黄铜矿、黄铁矿及磁铁矿等。矿石呈半自形晶粒结构,浸染状构造,局部为块状构造。
围岩蚀变主要有:矽卡岩化、硅化、绿帘石化、萤石化等,其中矽卡岩化较为发育,与矿化关系最为密切(照4-25、照4-26)。矽卡岩主要赋存于外接触带和层间破碎带中,矿化主要形成于早期矽卡岩化期,产生几乎所有铅、锌、铜、钼、钨矿体,晚期矽卡岩化未形成工业矿体(韩成满等, 2003);硅化较强烈,与广泛发育的矽卡岩化相伴随;绿帘石化主要发育于矽卡岩化的边缘,是侵入体接触带上的矽卡岩受晚期热液作用所致。

照4-25 石榴透辉矽卡岩(2×+)


照4-26 矿化硅灰石榴矽卡岩(2×+)

安徽省沿江地区是铁铜硫金铅锌多金属成矿区,其中矽卡岩型铁、铜多金属矿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最著名的有铜官山、狮子山、凤凰山、铜山铜矿床,桃冲铁矿床和西马鞍山铁、铜矿床等。
桃冲铁矿床位于繁昌以西约30 km处,该区大面积为第四系覆盖,岩层出露多集中于繁昌西部地区,主要出露地层自志留系至侏罗系。矿床多形成于石炭系黄龙-栖霞组、中三叠统和上侏罗统的含镁较高的碳酸盐岩和含铁碎屑岩间,发育多组砂页岩,成为矿液储存与交代的屏障。
桃冲向斜南翼之次级倒转向斜的轴部为容矿构造,栖霞组与黄龙组地层之间的层间裂隙为导矿及储矿构造,矿体规模随岩层的褶曲程度而变化,褶曲成直角则矿体厚大,并且在转折端矿体最厚大。上、下矿层相连,剖面上随岩层的转折而呈弧形。
矿床成因类型属层控矽卡岩型矿床。
本区开展了TEM法剖面测量,见图6。
1)TEM法能清晰地反映岩体、围岩、炭质地层电性差异,矿体位于中阻带,二叠系栖霞组(P1q)与矽卡岩(SK)接触带附近。
2)TEM法反映断层构造较为清晰,其两侧电性差异明显,断层构造与成矿关系密切。
3)结合地表地质体分布,TEM法能较好地划分地质体层位。此类矿体与二叠系栖霞组关系密切。

1.矿区地质特征

大排矿区是以铅锌矿为主并伴生有铁、锰、银、铜、钼等多金属矿产的大型矿床。位于永(安)-梅(县)上古生界坳陷带中段,政和-大埔深断裂带西侧,闽西南坳陷带之大田-龙岩次级坳陷中。其所处的闽西南地区是特提斯东西向构造与环太平洋亚洲大陆边缘北东向构造时空演化交替的典型地区,是永(安)-梅(县)-会(昌)多金属成矿带的主体,也是中国东南部重要成矿集中区。区域上发育的矿床有马坑超大型铁矿、紫金山超大型金矿、阳山铁矿、岩背锡矿等。

2.矿体地质特征

铅锌矿体主要赋存于下二叠统栖霞组中上部破碎大理岩、硅质岩、矽卡岩、滑石化糜棱岩等组成的破碎带中。栖霞组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沉积,由于遭受强烈的变质作用,岩石大部分已变质成大理岩、矽卡岩,该层位为矿区铅锌矿的主要赋存层位。矿体受破碎带控制,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平行产出(图1-7)。矿区共圈定铅锌矿体42个,其中,硫化铅锌矿体有35个,独立氧化铅锌矿体有7个。全区查明的铅锌资源储量中,硫化铅锌矿金属量占86.05%,氧化铅锌矿金属量占13.95%。此外,矿区还圈定了磁铁矿体9个、钼矿体8个、铜矿体5个、银矿体1个。

图1-7 福建省永定县大排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剖面简图

(据许乃政等,2008)

1—第四纪残坡积物;2—燕山晚期花岗闪长斑岩;3—硫化铅锌矿;4—氧化铅锌矿;5—硫化铜钼矿;6—地层界线;7—断层及其编号;8—构造破碎带;9—下二叠统文笔山组;10—下二叠统柯霞组

根据野外观察,结合镜下鉴定,大排铅锌矿按矿石物质成分可分为硫化铅锌矿石、氧化矿石、铁矿石。硫化铅锌矿石主要为自形—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镜下可见脉状结构、尖角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包含结构、镶边结构、共结边结构、乳浊状—定向乳浊状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团块状)、条带状、层纹状、浸染状;金属矿物以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辉钼矿、磁铁矿为主,次为黄铁矿;脉石矿物为透辉石、石英、绿泥石、方解石等。氧化矿石以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为主,镜下可见放射状结构、交代假象结构等;矿石构造以土状、块状及角砾状为主;金属矿物有硬锰矿、白铅矿和褐铁矿,次为黄铁矿、黑铅矿、铅矾、异极矿、软锰矿、硬锰矿、水软锰矿等;脉石矿物有玉髓-微晶石英、绿高岭石、高岭石、萤石等。铁矿石主要为半自形粒状结构,次为自形、他形结构,镜下可见脉状结构、尖角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包含结构等;矿石构造有块状结构、斑杂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条带状、层纹状构造等;主要金属矿物为磁铁矿,伴生少量赤铁矿、尖晶石、菱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榴子石、透辉石、次透辉石、方解石、金云母、绿泥石及石英等。

3.成因模式

通过成矿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床特征、矿石分布特征、矿石及围岩结构构造和成矿作用的分析,认为大排铅锌多金属矿床主要属层控矽卡岩矿床,成矿经历了沉积期、变质热液期、岩浆热液期、表生风化淋滤期。作为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成矿主要受构造、地层和岩浆岩控制。在构造控矿方面,矿体形态受浅层次褶皱逆冲推覆构造体系的一系列规模不等、倾向南东东的叠瓦状逆冲断裂和层间裂隙(破碎带)控制明显。在地层控矿方面,矿体赋存于一定的层位,即上石炭统经畲组—下二叠统栖霞组,该地层岩石基本以碳酸盐岩为主,含钙泥岩、凝灰质细碎屑岩、凝灰质硅泥岩等,是易于破碎并受交代的岩石。在岩浆岩控矿方面,区内主要岩浆岩为燕山晚期二长花岗斑岩,提供含多金属矿化热液,对沉积介质中的铁铅锌多金属起到活化、叠加、转移和富集的作用。

4.矿床系列标本简述

2012年,在深入研究了福建省永定县大排矿区铅锌多金属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及岩矿石类型后,采用矿区拣块法共采集标本20块(表1-3),类型主要分为矿石、围岩和岩石3类。其中,采集矿石标本8块,岩性主要为黄铜硫铁矿矿石、硫化铅锌矿矿石、硫化铜铅锌矿矿石、氧化锰铅锌矿矿石、磁铁矿矿石、黄铁黄铜矿矿石和黄铜矿矿石;采集围岩标本8块,岩性主要为大理岩、硅质岩、炭质粉砂岩、石灰岩、黄铁磁铁矿化辉绿岩、石榴子石透辉石矽卡岩、粉砂岩、矽卡岩化大理岩;采集岩石标本4块,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斑岩、强硅化花岗斑岩、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斑岩。本次采集的标本涵盖了大排矿区铅锌多金属矿的不同矿石标本、地层标本、顶板围岩及岩体标本类型,基本反映了该铅锌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及成矿背景。

表1-3 福建省永定县大排矿区铅锌多金属矿采集标本

续表

注:表中PbZn3-B代表福建省永定县大排矿区铅锌多金属矿标本,PbZn3-b代表该标本薄片编号,PbZn3-g代表该标本光片编号。

5.图版

(1)标本照片及其特征描述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PbZn3-B01

黄铜硫铁矿矿石。矿石呈黄绿色,他形粒状结构,斑杂状构造。矿石矿物以黄铁矿为主,少量黄铜矿。黄铁矿呈黄绿色,他形粒状,粒径1~3mm,含量20%左右。黄铜矿,呈铜黄色,他形粒状,星散状分布。脉石矿物以石英、透辉石为主,少量绿泥石、云母、透辉石等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PbZn3-B02

硫化铅锌矿矿石。矿石呈灰绿色、黄绿色、灰黑色、白色等杂色,半自形—自形粒状结构,条带状、斑杂状构造。矿石矿物以方铅矿为主,次为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呈铅灰色,半自形—自形粒状,粒径3~20mm,解理发育,含量10%左右。闪锌矿,黑灰色,少量。黄铜矿,铜黄色,呈团块状分布。脉石矿物为透辉石、石英、方解石等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PbZn3-B03

硫化铜铅锌矿矿石。矿石呈灰绿色、灰黑色,他形粒状结构,斑杂状构造。矿石矿物以闪锌矿为主,次为黄铜矿、方铅矿、黄铁矿。闪锌矿,黑灰色—黑色,他形粒状结构、粒径1~4mm,含量15%左右。黄铜矿,铜黄色,氧化面见锖色,他形粒状结构,粒径0.5~1.5mm。脉石矿物以透辉石为主,次为石英、方解石、绿泥石等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PbZn3-B04

大理岩。矿石呈灰白色—白色,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以方解石为主,呈灰白色—白色,他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粒径0.5~2mm,个别较大,含量95%以上。少量白云石、石英、绿泥石等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PbZn3-B05

硅质岩。矿石呈灰白色—浅紫色,隐晶质结构,块状、条带状构造。矿物成分几乎全部由隐晶质石英组成,见少量绿泥石等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PbZn3-B06

氧化锰铅锌矿矿石。矿石表现为构造角砾岩,氧化铅锌锰主要以胶结物形式赋存。构造角砾岩呈黑色、橙色、灰黑色等杂色,角砾状构造。角砾成分为砂岩、粉砂岩、硅质岩、灰岩等,砾径2~10mm不等,个别较大,含量60%~75%。胶结物以锰质为主,次为铁质、黏土质等。岩石中普遍含氧化铅锌矿,肉眼无法分辨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PbZn3-B07

氧化锰铅锌矿矿石。矿石表现为构造角砾岩,氧化铅锌锰主要以胶结物形式赋存。构造角砾岩呈橙色、黑色、灰色、灰黑色等杂色,角砾状构造。角砾成分为砂岩、粉砂岩、硅质岩、灰岩等,砾径2~10mm不等,个别较大,含量60%~75%。胶结物以锰质为主,次为铁质、黏土质等,普遍含氧化铅锌矿,肉眼无法分辨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PbZn3-B08

二长花岗斑岩。岩石呈浅紫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成分为长石、石英。长石,呈灰白色、灰绿色、肉红色、暗绿色等杂色,短柱状,粒径1.5~6mm,含量20%左右。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粒状结构,粒径约2mm,含量约5%。基质为长英质,全晶质或细粒结构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PbZn3-B09

炭质粉砂岩。岩石呈黑色,粉砂状结构,纹层状、板状构造。碎屑成分为粉砂级石英,含量约85%。胶结物为炭质,含量约15%。岩石发育2mm左右薄纹层,层面遍布植物茎、叶化石,并见不规则团块状黄铁矿零星分布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PbZn3-B10

石灰岩。岩石呈灰黑色,微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以方解石为主,含量约95%,少量白云石。岩石发育网状方解石细脉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PbZn3-B11

强硅化花岗斑岩。岩石呈浅紫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成分为石英、长石。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粒状,粒径1~4mm,含量约25%。长石,浅紫、灰黄色,因硅化发育而使矿物颗粒边缘模糊,粒径为3~7mm,含量约10%。基质为长英质、隐晶质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PbZn3-B12

黄铁磁铁矿化辉绿岩。岩石呈灰黑色,辉绿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肉眼不易分辨。岩石中发育浸染状黄铁矿化,局部团块状,含量约5%。磁铁矿以稠密浸染状分布于岩石中,呈他形粒状结构,粒径1~2.5mm,含量约20%。岩石局部见星点状黄铜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PbZn3-B13

磁铁矿矿石。矿石呈黄绿色、铁黑色、褐黄色、白色等杂色,多呈半自形粒状结构,小部分为自形或他形粒状结构,条带状、斑杂状构造。矿石矿物为磁铁矿,铁黑色,半自形粒状结构,粒径0.5~2.5mm,含量约40%。磁铁矿以稠密浸染状或团块状赋存。磁铁矿以条带状、团块状赋存。脉石矿物主要为透辉石,少量方解石、石榴子石、石英等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PbZn3-B14

石榴子石透辉石矽卡岩。岩石总体呈灰绿色,夹铁色、白色、灰褐色等杂色,针状、放射状或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以透辉石为主,次为石榴子石、方解石、石英等。透辉石,呈灰绿或翠绿色,针状自形晶,集合体呈放射状,长径1.5~5mm,含量约70%。方解石,白色或无色,半自形粒状,粒径2~10mm,个别大至20mm,含量约20%。石榴子石,灰褐色,半自形粒状,粒径1~2.5mm,含量约10%。岩石中局部见团块状磁铁矿分布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PbZn3-B15

黄铁黄铜矿矿石。矿石呈白色、黄褐色、黄绿色、灰色等杂色,自形粒状结构,斑杂状构造。矿石矿物以黄铁黄铜矿为主,少量磁黄铁矿。黄铁黄铜矿呈黄褐色,氧化面具锖色,半自形—自形粒状,粒径1~10mm,含量约50%。磁黄铁矿,黄绿色,半自形粒状,粒径约1mm,含量5%~10%。脉石矿物基本为方解石,结晶程度高,多呈半自形晶,粒径5~20mm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PbZn3-B16

粉砂岩。岩石呈深灰色,氧化面呈褐黄色,细粒砂状结构,块状构造。碎屑成分以石英为主,少量云母,粒径约0.1mm,石英含量90%以上。胶结物以硅质为主,次为铁质。岩石中发育一条厚2mm的规则石英脉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PbZn3-B17

黄铜矿矿石。矿石呈灰—灰黑色、白色、黄绿色、铜黄色等杂色,他形粒状结构,斑杂状构造。矿石矿物以黄铜矿为主,含少量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等。黄铜矿,铜黄色,氧化面见锖色,他形粒状,粒径0.5~1mm,多呈浸染状或不规则团块状分布,含量约5%。脉石矿物为方解石、透辉石、石英等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PbZn3-B18

矽卡岩化大理岩。岩石呈暗绿色、灰色、白色等杂色,粒状变晶结构,斑杂状构造。原岩为石灰岩,经热变质作用、热液接触交代作用而发生矽卡岩化。矿物成分以方解石、透辉石为主,含少量石榴子石、石英、黄铁矿、铁闪锌矿等。方解石,白色,半自形粒状,粒径1~10mm,含量60%左右。透辉石,暗绿或黄绿色,针状,集合体呈放射状,长径2~7mm,含量约35%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PbZn3-B19

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岩石呈浅肉红色、青灰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由长石、石英和云母组成。石英,无色透明或烟灰色,他形粒状,粒径2mm左右,含量约30%。钾长石,浅肉红色,短柱状,粒径1~3mm,含量约33%。斜长石,灰白或白色,短柱状,粒径1~3mm,含量约32%。云母以黑云母为主,多已蚀变为绿泥石,含量约5%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PbZn3-B20

花岗闪长斑岩。岩石呈灰黑色、浅肉红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由斑晶和基质组成。斑晶为长石和角闪石。长石,灰白色或浅肉红色,半自形晶,短柱状,粒径2~8mm,含量约10%。角闪石,黑或黑褐色,针柱状,长径3~8mm,含量约3%。基质隐晶质或细粒结构

(2)标本镜下鉴定照片及其特征描述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PbZn3-b05

硅质岩。粒状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Qz,约80%)和斜长石(Pl,约15%)。石英,呈他形,粒径约为0.1mm,无色透明,表面光滑,无风化物,正低突起,无解理,无双晶。斜长石,三斜晶系,无色,负低突起,发育聚片双晶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PbZn3-b09

炭质粉砂岩。粉砂状结构,板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Qz,约80%)、斜长石(Pl,约15%)和少量石墨(约3%)。石英,呈他形,粒径约为0.02mm,无色透明,表面光滑,无风化物,正低突起,无解理,无双晶。斜长石,三斜晶系,无色,负低突起,发育聚片双晶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PbZn3-b11

强硅化花岗斑岩。斑状结构,块状(条带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Pl,约30%)、方解石(Cal,约30%)、石英(Qz,约20%)和绢云母(Se,约15%)。斑晶为斜长石,呈板状,粒径约为2mm,部分斜长石经历了绢云母化作用,方解石呈条带状产出,颗粒粒径约为0.5mm。斜长石,三斜晶系,无色,负低突起,发育聚片双晶。方解石,菱面体解理、明显的闪突起、珍珠晕高级白干涉色。石英,无色透明,表面光滑,无风化物,正低突起,无解理,无双晶。绢云母,集合体呈鳞片状,具丝绢光泽,其为一种细小鳞片状的白云母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PbZn3-b12

含方解石石榴子石二长岩。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Pl,约45%)、石榴子石(Grt,约30%)、方解石(Cal,约10%)、钾长石(Kfs,约5%)和石英(Q z,约5%)。斑晶为石榴子石,呈粒状,粒径约为6mm,斜长石颗粒粒径为2~3mm。斜长石,三斜晶系,无色,负低突起,发育聚片双晶。石榴子石,等轴晶系,无解理,常具不规则裂纹,正高突起,显均质体。方解石,菱面体解理、明显的闪突起、珍珠晕高级白干涉色。钾长石,三斜晶系,无色,负低突起,具不明显的格子双晶,斜消光。石英,无色透明,表面光滑,无风化物,正低突起,无解理,无双晶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PbZn3-b14

石榴子石透辉石矽卡岩。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榴子石(Grt,约65%)和方解石(Cal,约30%)。斑晶为石榴子石,呈粒状,裂纹发育,粒径约为6mm,方解石颗粒粒径约为0.5mm。石榴子石,等轴晶系,无解理,常具不规则裂纹,正高突起,显均质体。方解石,菱面体解理、明显的闪突起、珍珠晕高级白干涉色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PbZn3-b20

绿泥石化花岗闪长斑岩。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Kfs,约40%)、斜长石(Pl,约35%)、绿泥石(Chl,约15%)和少量石英(Qz,约5%)。斑晶为斜长石和钾长石,呈厚板状,粒径分别约为2mm和1.5mm,角闪石发生了明显的绿泥石化作用。钾长石,三斜晶系,负低突起,具不明显的格子双晶,斜消光。斜长石,三斜晶系,无色,负低突起,发育聚片双晶。绿泥石,单斜晶系,淡绿色,具弱多色性,干涉色低,为I级灰白,近平行消光。石英,无色透明,表面光滑,正低突起,无解理,无双晶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PbZn3-g01

主要金属矿物为磁铁矿、赤铁矿、黄铁矿、闪锌矿及黑柱石等,少量黄铜矿、黝铜矿及方铅矿等。磁铁矿(Mag)含量约15%,早期(Mag1)多呈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被赤铁矿交代呈残余结构,被闪锌矿、方铅矿交代呈尖角状,粒径介于0.002~0.3mm之间;晚期(Mag2)交代赤铁矿。赤铁矿(Hem)含量约15%,呈自形—半自形板状,针状结构,交代磁铁矿呈残余结构,粒径0.001~1.0mm不等。黄铁矿(Py)含量约25%,多呈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被赤铁矿交代呈脉状或镶边结构,被闪锌矿、方铅矿及黄铜矿交代呈尖角状,粒径介于0.01~2.0mm之间。黑柱石(Ilv)含量约5%,呈不规则粒状结构,交代溶蚀包裹早期磁铁矿、黄铁矿、赤铁矿等,并被闪锌矿、方铅矿等呈尖角状交代,粒径介于0.01~2.0mm之间。闪锌矿(Sp)含量约1%,呈不规则粒状结构,尖角状交代磁铁矿、黄铁矿及黑柱石等,粒径介于0.01~1.0mm之间。偶见黄铜矿(Ccp)、方铅矿(Gn)和黝铜矿(Td)

矿物生成顺序:磁铁矿→黄铁矿→赤铁矿→黑柱石→闪锌矿→黄铜矿-黝铜矿→方铅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PbZn3-g02

主要金属矿物为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磁铁矿及赤铁矿等,偶见黑柱石、黄铁矿及黝铜矿等。闪锌矿(Sp)含量约8%,呈不规则粒状结构,交代包裹磁铁矿、赤铁矿,被黄铜矿、方铅矿穿插交代,粒径介于0.005~5.0mm之间。黄铜矿(Ccp)含量约5%,不规则粒状结构,呈乳浊状分布于闪锌矿中,尖角状穿插交代闪锌矿,交代包裹早期磁铁矿、赤铁矿,被方铅矿呈尖角状交代,粒径0.001~6.0mm不等。磁铁矿(Mag)含量约2%,早期多呈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被赤铁矿呈尖角状交代,被黄铜矿、方铅矿等交代包裹,粒径0.002~0.3mm不等,晚期交代赤铁矿。赤铁矿(Hem)含量约2%,早期呈自形—半自形板状、针状结构,呈尖角状交代磁铁矿,粒径0.01~2.0mm不等;晚期集合体呈脉状穿插分布于黄铜矿、方铅矿中。方铅矿(Gn)含量约1%,呈不规则粒状分布,交代黄铜矿、闪锌矿、赤铁矿及磁铁矿等,粒径0.002~3.0mm不等。偶见黝铜矿、黄铁矿(Py)和黑柱石

矿物生成顺序:磁铁矿→黄铁矿→赤铁矿→黑柱石→闪锌矿→黄铜矿-黝铜矿→方铅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PbZn3-g03

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少量黑柱石、磁铁矿及赤铁矿等。闪锌矿(Sp)含量约25%,呈不规则粒状结构,交代包裹磁铁矿、赤铁矿等,被黄铜矿、方铅矿呈尖角状或细脉状穿插交代,粒径0.005~3.0mm不等。黄铁矿(Py)含量约5%,呈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被黄铜矿、闪锌矿及方铅矿交代呈镶边结构,局部被黑柱石交代溶蚀,粒径0.01~1.5mm不等。黄铜矿(Ccp)含量约1%,呈不规则粒状结构,细脉状穿插交代闪锌矿、黄铁矿及黑柱石等,交代包裹早期磁铁矿、赤铁矿及黄铁矿呈包含结构,粒径0.001~0.5mm不等。方铅矿(Gn)含量约1%,呈不规则粒状结构,尖角状或细脉状穿插交代黄铜矿、闪锌矿及黑柱石等,粒径0.002~1.2mm不等。赤铁矿(Hem)含量约2%,早期呈自形—半自形板状、针状结构,尖角状交代磁铁矿,局部被方铅矿交代强烈呈残余结构,粒径0.01~0.2mm不等;晚期集合体呈脉状穿插于闪锌矿中。少量黑柱石(Ilv)和磁铁矿(Mag)

矿物生成顺序:磁铁矿→黄铁矿→赤铁矿→黑柱石→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PbZn3-g07

主要金属矿物为硬锰矿、白铅矿、褐铁矿,少量黄铁矿等。硬锰矿(Ps)含量约2%,呈微晶集合体分布于透明矿物中,局部可见其龟裂纹,内部结构呈放射状集合体,粒径介于0.001~0.02mm之间。白铅矿(Css)含量约8%,集合体呈纤维状、钟乳状分布,粒径小于0.02mm。褐铁矿(Lm)含量约2%,主要交代早期黄铁矿,自形颗粒完全保留其晶体形态呈假象结构特征,粒径介于0.01~0.2mm之间。黄铁矿(Py)少量,呈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分布于透明矿物中,多被褐铁矿交代完全呈假象结构,粒径为0.01~0.05mm

矿物生成顺序:黄铁矿→硬锰矿→白铅矿-褐铁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PbZn3-g12

主要金属矿物为辉钼矿、黄铜矿、方铅矿,少量黄铁矿、闪锌矿、赤铁矿及黝铜矿等。黄铜矿(Ccp)含量约1%,呈他形粒状结构,局部与黝铜矿、方铅矿呈共结边结构,粒径介于0.002~0.1mm之间。辉钼矿(Mot)少量,呈自形—半自形板状晶结构,可见方铅矿沿其颗粒边缘交代呈尖角状结构,粒径介于0.001~0.02mm之间。方铅矿(Gn)少量,呈他形粒状结构,沿辉钼矿颗粒间隙交代,局部与黄铜矿接触呈共边结构,粒径介于0.01~0.05mm之间。少量黄铁矿(Py)和赤铁矿(Hem),呈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分布于透明矿物中。黝铜矿(Td)偶见,呈不规则粒状结构与黄铜矿呈共结边结构产出,粒径约0.01mm。偶见闪锌矿

矿物生成顺序:黄铁矿→辉钼矿→闪锌矿-黄铜矿-黝铜矿-方铅矿→赤铁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PbZn3-g13

主要金属矿物为磁铁矿,少量赤铁矿、尖晶石及菱铁矿等。磁铁矿(Mag)含量约60%,多呈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颗粒较为破碎呈碎裂结构特征,局部包裹细小的尖晶石颗粒呈包含结构或固溶体分离结构,被晚期赤铁矿交代呈细脉状或尖角状结构等,局部交代强烈呈残余结构,被晚期菱铁矿沿磁铁矿颗粒边缘交代,粒径介于0.01~2.0mm之间。赤铁矿(Hem)少量,沿磁铁矿颗粒裂隙及边缘交代呈尖角状或细脉状结构,粒径0.001~0.01mm不等。尖晶石(Sn)少量,呈自形粒状结构分布于磁铁矿颗粒中,可见其三角形及四边形等晶体截面形态,粒径介于0.001~0.01mm之间。菱铁矿(Sd)少量,呈他形粒状结构,沿磁铁矿颗粒边缘交代分布,粒径介于0.002~0.5mm之间

矿物生成顺序:磁铁矿-尖晶石→赤铁矿→菱铁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PbZn3-g15

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磁铁矿、赤铁矿及褐铁矿,少量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及铜蓝等。黄铁矿(Py)含量约35%,呈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颗粒破碎呈碎裂结构,包裹磁铁矿颗粒呈包含结构,呈细脉状交代磁铁矿,被黄铜矿、闪锌矿及赤铁矿交代呈尖角状结构,局部交代较为强烈呈残余结构,粒径介于0.01~5.0mm之间。磁铁矿(Mag)含量约1%,多呈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被黄铁矿呈细脉状交代或交代包裹呈包含结构,被后期黄铜矿、赤铁矿等交代呈尖角状结构,粒径介于0.01~1.2mm之间。赤铁矿(Hem)含量约1%,呈自形长板状或针状自形粒状结构,可见其放射状集合体,交代磁铁矿、黄铁矿呈尖角状结构等,局部交代强烈呈残余结构,粒径介于0.001~0.2mm之间。黄铜矿(Ccp)少量,呈不规则粒状结构,与闪锌矿接触平缓呈共结边结构,局部呈尖角状交代黄铁矿、磁铁矿颗粒等,被铜蓝交代呈环边结构,粒径介于0.001~0.4mm之间。闪锌矿(Sp)少量,呈不规则粒状分布,与黄铜矿呈共结边结构,局部呈尖角状交代黄铁矿颗粒,被方铅矿交代呈尖角状结构,粒径0.002~0.2mm不等。少量铜蓝(Cv)和褐铁矿(Lm)。偶见方铅矿(Gn)

矿物生成顺序:磁铁矿→黄铁矿→赤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铜蓝→褐铁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PbZn3-g17

主要金属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与黄铜矿,少量黄铁矿、黝铜矿、磁铁矿、赤铁矿、铜蓝及褐铁矿等。闪锌矿(Sp)含量约20%,呈不规则粒状结构,尖角状交代早期磁铁矿,被黄铜矿、方铅矿呈尖角状或细脉状交代,局部交代强烈呈港湾-孤岛状结构,粒径介于0.005~2.5mm之间。黄铜矿(Ccp)含量约10%,不规则粒状结构,呈固溶体分离乳滴状分布于闪锌矿中,与闪锌矿、黝铜矿接触边缘平缓呈共结边结构,局部呈尖角状或细脉状交代闪锌矿、黄铁矿及磁铁矿颗粒等,粒径介于0.001~2.0mm之间。方铅矿(Gn)含量约10%,不规则粒状结构,呈尖角状结构或细脉状结构交代磁铁矿、黄铁矿、闪锌矿及黄铜矿等,局部交代较为强烈呈包含结构,粒径介于0.002~1.5mm之间。黄铁矿(Py)少量,呈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呈尖角状交代磁铁矿或赤铁矿化假象磁铁矿颗粒,并被晚期闪锌矿、黄铜矿、黝铜矿及方铅矿等交代包裹呈包含结构,粒径介于0.01~0.6mm之间。磁铁矿(Mag)少量,呈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被晚期黄铁矿、赤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等交代呈残余骸晶结构或包含结构,粒径介于0.01~0.3mm之间。赤铁矿(Hem)少量,多呈他形粒状结构,部分呈板状、针状半自形晶结构,主要呈尖角状交代磁铁矿,粒径0.001~0.2mm不等。少量黝铜矿(Td)、铜蓝和褐铁矿(Lm)

矿物生成顺序:磁铁矿→赤铁矿→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铜矿-黝铜矿→方铅矿→铜蓝→褐铁矿



《永梅坳陷区内成矿作用及成矿区带特征》
答:因此矿集区内的矿床几乎都属于接触交代作用形成的层状矽卡岩型,在灰岩与其上、下碎屑岩层之间的滑脱构造,则普遍成为矽卡岩体与矿体的形成部位。以下以龙凤场矿床为例说明。 大田龙凤场铅锌矿床,“龙凤场式”的名称即由此得名。矿区内为倒转向斜构造,在栖霞组灰岩与其上、下层的碎屑岩层之间广泛发育有缓倾斜的...

《萤石矿床地质》
答:按成因萤石矿床可分为热液型萤石矿床、矽卡岩型萤石矿床、伟晶岩型萤石矿床、湖相沉积型萤石矿床等多种类型,其中热液型萤石矿床为主要工业类型。 (一)热液型萤石矿床 1.硅酸盐岩石中的裂隙充填型热液脉状矿床 该类型萤石矿床多分布于中生代陆相火山岩系和酸—中酸性岩浆岩中,为我国重要的萤石矿床类型。矿体常...

《平水铜矿》
答:中低温热液型矿床矿体呈脉状或受交错之裂隙控制,无一定形状,矿石矿物以磁铁矿为主,次为赤铁矿,脉石矿物为石英。如平水园里岙、上杨滩磁铁矿。 层控矽卡岩型矿床。矿体呈似层状、层状、脉状产出。矿石矿物有磁铁矿、赤铁矿、假象赤铁矿、褐铁矿、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辉铜矿。脉石矿物有石榴石、透辉石、金云母...

《闽中地区新元古代古构造环境及铅锌矿成矿预测研究》
答:野外调查及镜下观察得出,后期热液叠加主要出现在3个主要部位:一是岩体接触带附近,形成明显的矽卡岩型矿床,其中有大量的石榴石、辉石等蚀变矿物及对围岩的交代,同时在外围形成绿帘石化等蚀变;二是在断裂带中有矿体存在,这种断裂带主要为NNE向及其派生断裂,如峰岩NWW向断裂控矿及水吉NNE向断裂控矿明显。另外在...

《叠加关系(叠加性)》
答:这两种成矿系统的叠加现象在矿田中部次英安斑岩分布区较为明显。正是由于晚古生代火山-沉积成矿系统和燕山期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叠加造成了大宝山矿田的多成因模式。安徽铜陵地区的铜官山、冬瓜山等层控矽卡岩型矿床,则是在石炭系黄龙组(C2h)铁-硫-石膏沉积成矿系统与燕山期岩浆铜-钼-金-铁-硫成...

《福建尤溪肖坂金矿田及外围控矿构造及成矿预测》
答:北部西坪、东南侧曾坂一带,发现有早二叠世灰岩,推覆构造发育,并有中基性和中酸性岩浆活动,应注意寻找层控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根据1:5万上汤幅资料,汤头乡七町湖、丘埕一带,分布有龙北溪组(Pt2-3l)地层,现有磁铁矿点,应注意寻找峰岩式的块状硫化物型铅锌矿。 The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s and ...

《围岩对矽卡岩矿床的控制》
答:地层中两种岩性的接触部是力学性质和化学性质的陡变带,它不仅易于形成层间破碎带,同时也易于形成化学势梯度,因此它是有利的容矿空间。围岩的化学性质控矿,一方面表现为通过围岩的离解进入热液而影响了热液的物理化学参数,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含矿交代建造。如热液与白云岩反应形成镁矽卡岩,而热液与灰...

《矿床系列、异常系列构成的矿化网络》
答:如在铜陵矿集区内发育层控矽卡岩型、矽卡岩型、沉积-改造型以及热液脉型等矿床,其中以矽卡岩型、层控矽卡岩型成矿条件最好,因而该类型铜(金)矿床的储量最丰富,另外两种类型矿床的发育程度则明显不如(表2-3)。在区域找矿评价工作中,认真研究各类矿床在矿化网络中的地位,有利于明确找矿的...

《其他非金属矿床及能源矿床》
答:沉积型(SEDEX)37-与花岗岩类有关的网脉、脉状(高温热液)矿床38-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矿床39-岩浆熔离型矿床40-岩浆气成.热液型(伟晶岩型)矿床41-层控碎屑岩容矿42-层控碳酸盐岩容矿43-层控一热液型滑石菱镁片岩型(琼科伊)似碧玉岩型(海达尔坎)44-沉积一变质型(天湖型)45-层控碳酸盐岩容矿一热液改造型(...

《徐老九沟矽卡岩型铅锌矿》
答:Ⅰ号矿体长90 m,厚度3.8 m;锌平均品位8.44%,铅平均品位1.44%,Ⅱ号矿体长110 m,厚度2 m;锌平均品位1.14%,铅平均品位0.29%,均伴生有铜、钨、钼等。矿床成因类型为层控-矽卡岩型中型铅锌多金属矿床。图4-6 徐老九沟矽卡岩型铅锌矿床地图 —下寒武统铅山组;T3-J1γπ—晚三叠...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