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新准则为什么要对存货计价模式进行改变 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变更为何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作者&投稿:佼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存货计价方式变化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是的。存货的计价方法的变更属于会计处理的计量基础发生变更,一般地,对计量基础的指定和选择是会计政策,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
理由如下:
1、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
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变更是由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导致的,从而对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了调整,所以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3、而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与资产和负债的当年状况以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的变化没有关系,无非是前期采用的计价方法有误或者采用新的计价方法更好的反应资产、负债、损益情况,是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应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应进行追溯调整。

扩展资料:
存货发出计价的计算方式:
加权平均法主要包括两种: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
1、加权平均法,又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本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公式为:
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期收入存货数量)
本期发出存货实际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本期发出存货实际成本
加权平均法较上述两种方法简便,有利于简化成本计算工作,但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和控制。
2、移动加权平均法。它是指在每次进货以后,立即为存货计算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作为下次发货计价基础的一种方法。
公式为:
加权平均单价=(收入存货前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收入存货前结存存货数量+本期收入存货数量)
本期发出存货实际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能够使管理当局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但由于每次收货都要计算一次平均单价,计算工作量较大,对收发货较频繁的企业不适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发出存货计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政策变更

是的。存货的计价方法的变更属于会计处理的计量基础发生变更,一般地,对计量基础的指定和选择是会计政策,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
理由如下:
1、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
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变更是由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导致的,从而对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了调整,所以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3、而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与资产和负债的当年状况以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的变化没有关系,无非是前期采用的计价方法有误或者采用新的计价方法更好的反应资产、负债、损益情况,是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应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应进行追溯调整。

扩展资料:
存货发出计价的计算方式:
加权平均法主要包括两种: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
1、加权平均法,又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本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公式为:
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期收入存货数量)
本期发出存货实际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本期发出存货实际成本
加权平均法较上述两种方法简便,有利于简化成本计算工作,但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和控制。
2、移动加权平均法。它是指在每次进货以后,立即为存货计算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作为下次发货计价基础的一种方法。
公式为:
加权平均单价=(收入存货前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收入存货前结存存货数量+本期收入存货数量)
本期发出存货实际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能够使管理当局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但由于每次收货都要计算一次平均单价,计算工作量较大,对收发货较频繁的企业不适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发出存货计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政策变更

存货发出计价方式的转变
  原存货准则条款中对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采用不完全列举的方式,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各类存货的实际情况,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可以采用的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等”。新存货准则第三章第十四条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紧接着出台的《新会计准则解释》中明确规定, “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包括移动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不得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即新存货准则中所列存货发出成本的确定方法包括: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含移动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四种,取消了后进先出法。
  
   关于计价方式转变的分析
  (一)体现了深化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需要
  纵观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各国的各种制度都应按照国际规则来修改变通,会计也不例外。此外,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会计准则制定中,也确实有一些经过多年摸索、总结的成果,其中的很多合理内容应该被我国借鉴,并有必要在准则中加以体现。修订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已明确取消了发出存货实际成本的后进先出法,只保留了个别辨认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三种。而且,国际存货准则中加权平均成本法是指“每个存货项目的成本根据期初类似存货的成本和本期购入或生产的类似存货的成本的加权平均数来确定的方法。该平均数可以定期计算,也可以在每次收到新货时计算。”即包含了移动加权平均法和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只是移动平均法不单独列示而已。很显见,修改后的我国的存货发出成本确认方法与国际规定无论是内容上还是表述上都完全一致,都是实质上四种方法,列示三种,其中一种包含。
  (二)使会计实务操作与客观事实更加相符
  大量调查发现,发出存货实际成本后进先出法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而且不能反映存货流转的真实情况。即便一些在账务处理上选择后进先出法的企业,除去流转速度极快的少数行业外,绝大多数在实际操作中也是将先入库的货物先发出,这样就造成了存货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的相互脱节。再者,为了防止先购入或先生产完工验收入库的存货存储时间过长,导致货物积压、变质或毁损,最终影响企业的长远利益,多数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都不实行后进先出法,在实际中存货后进先出的例子很难找到。
  (三)体现了损益观向资产负债表观的转变
  损益观,又称收入费用观,是指把企业已实现的收益和为实现收益所消耗的费用进行期间配比。
资产负债的存量由交易流量的初始确认金额和决算时期间利润扣除预计或递延的收益、费用的金额构成。这里是由于期间配比所扣除的部分作为了资产或负债的存量。在收入费用观中,利润被作为企业经常性的长期业绩评价指标或获利能力评价指标。因此,为了防止非经常性的、短期发生的事项对企业经常的、长期的业绩的“歪曲”,而力求将这些事项对财务的影响进行分期平滑处理。这种做法虽顾及了利润计量的要求,却偏离了资产、负债计量的要求。另外,以收入费用观为基础,期间利润或损失只不过是作为财富增减计量值的一部分。因此,计算出的利润不完全反映企业资产、负债所产生的价值变动。

我国旧的存货准则中后进先出法存在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认为在物价上涨或通货膨胀的情况下,采用后进先出法能够尽可能地增加成本,降低利润,符合谨慎性原则。这反映出当时我国坚持的仍然是“损益观”而非“资产负债表观”。但是如此处理,期末存货的实际价值就不能准确地得到反映,正确计量当期损益的愿望,却导致了不能准确计量存货价值的后果。而且,实际情况是,这种后果极其严重,在持续通货膨胀情况下尤为如此。后进先出法按照后入库的存货先发出的原则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其结果是“存货”项目的金额反映的是最初取得存货的成本,远离存货的最近成本,背离存货的实际成本,尤其在持续通货膨胀情况下,会严重歪曲存货的实际价值。目前我国存在原材料价格总体持续增长的态势,后进先出法的直接后果就使利润表上当期成本较高、利润较低,使资产负债表上期末存货账面价值与实际相比偏低,而存货账面价值低估可能成为企业秘密准备的源泉,而且使得企业当期的应纳所得税额减少,现金净流出减少,损害到国家税收的利益。新修订的存货准则取消后进先出法的应用,是一项体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理念统一的务实之举。
  (四)减少企业会计政策的可选择余地,增加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先进先出和后进先出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后进先出法的弊端在前面分析中已一一列举,在此不再赘述。
  可见,“后进先出法”的去除,寥寥几字,却使得我国的会计准则更加贴近现实,更加趋同于国际准则和理念,更加符合我国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更加符合我国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企业为什么选自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这对会计报表的信息有合影响?_百 ...》
答: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存货在购进时的计价方法是按实际成本法,只有其在出库或领用时,才会选 择不同的计价方法 选不同的计价方法,主要原因为:不同企业对存货管理要求是不一致的,同时在成本核算时计量的需求。如商品企业一般采取零售价法,生产企业一般采取加权平均法。另外有的企业为了便于管理及比较还常用...

《浅析存货计价与核算的研》
答:试析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摘 要:本文试从存货计价先进先出法与后进先出法的选择对企业财务和纳税的影响、对企业业绩评价的影响、对企业财务比率分析指标的影响,以及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扩展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关键词: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会计核算 一、存货计价方法选择的范围 企业的存货是...

《存货期末计价用什么方法?》
答:存货期末计价是指企业在会计期末(通常指年末)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存货按何种价值列示。存货在期末的计价方法一般有三种,即成本法、市价法、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国际会计准则对存货计量的陈述为:存货应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中的低者加以计量。 存货计价中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存货历史成本计价具有...

《为什么存货计价方式变化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答: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变更是由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导致的,从而对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了调整,所以属于会计估计变更。3、而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与资产和负债的当年状况以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的变化没有关系,无非是前期采用的计价方法有误或者采用新的计价方法更好的反应资产、负债、损益情况,是...

《关于企业存货问题毕业论文》
答: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存货的影响 论文摘要: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对存货在入账价值,发出计价及期末计价等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这些影响减少了人为操纵企业利润的可能,使得存货的核算更加客观,科学,合理。 关键词:新准则 存货 影响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及优缺点》
答:新存货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而按税法规定,如果纳税人正在使用的存货实际流程与后进先出法相一致,也可采用后进先出法.好了,关于上述"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及优缺点"的问题,上述文章中小编已经给出了详细的解答.大家在学习或者工作中,遇到财务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话,可以多多向我们咨询哦!当存货使用计划...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算有可利弊 为什么对期末存货计价,应采用成本与可变...》
答:因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里有谨慎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就是谨慎性的一种体现,因为在市场变化的情况下,存货的价值不一定还有其成本那么高,所以应该选择较低者计价。

《怎样理解存货核算基础原则:以权责发生制为记账原则.以历史成本为计价原...》
答:(1)权责发生制是会计的记账基本原材料,就是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进行记账,相当是什么时候进行记账;(2)以历史成本为计价原则:存货的成本是根据购入时的实际金额来记账的,历史成本属于计量方法,相对于历史成本的还有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这里强调使用是取得时的成本进行计价,比如说把...

《什么是发出存货计价?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可以使用的方法有哪些?_百度...》
答:针对发出存货的计价,是为了计算企业发出的存货(如:领用出库物资)的成本。我国会计制度规定的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移动平均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存货成本计量为什么要禁止后进先出法~~~》
答: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我认为,正是由于后进先出法与准则的这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严重背离,才被排除到允许被使用的存货计价方法之外。企业应当以...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