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古人写文章带标点符号吗? 古人写文章时有没有标点符号?

作者&投稿:赤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人写文章要加标点吗?~

古人写文章应该是有加标点的,但是古时候的标定并没有现在这么齐全,有时候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空格,用到书法上,这空格很容易被忽略掉,所以很多人认为古人写文章是不用加标点的。

中国的标点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相传在甲骨文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当时使用的是线条,空格或者是分段,反正我们看到的甲骨文都非常的简单,但是这样的标点方式其实跟现在的效果是一样的,只不过没有明确具体什么样的意思。
后来到了两汉时期,标点又衍生出了新的东西。人们写文章的时候会考虑到停顿的问题,于是就出现了“句读”这样的标点符号,表示两句话之间的停顿。一开始这样的标点是↓和、,之后又经过了很多年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标点。

到了宋朝的时候,↓演变为了句号,句号也有大中小之分,被用在一句话的结尾处。这时候还出现了段落号,用在每一段文字末尾的右下角位置。一直到后来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的发展史其实是非常有意思的。因为一开始人们写文章的时候是不太喜欢用标点的,毕竟一个标点要占一个位置,关键是也没有人发明标点。真正发明标点还是因为出现了断句错误的问题。有时候作者是一个意思,读者会因为断句的问题换上另一个意思。这样就很让人接受不了。

最初的标点都是出在后人品鉴前任作品的时候加的标注,有的认为哪里该断句就标识一下。这样在后来的原本丢失以后,人们誊抄的过程里就会把读者加的标点也抄进去。当然除了标点还有错别字,也就是我们上学时老师常说的“通假字”。

古时候根本就没有标点符号,靠自己断句的,所以才会出现《语文笑话》中的因不同断句而意思迥异的笑话,也是因此,才有了关于断句的学术争议。
第一个从国外引进标点符号的人是清末同文馆的学生张德彝。同文馆是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为培养外语人才而设立的张德彝是第一批英文班学生中的一员。

同治七年(1868年)二月,前驻华公使浦安臣带领"中国使团"出访欧美,张德彝也成为随团人员中的一名。张德彝有一个习惯,无论到哪个国家都喜欢把当地的景色、人物、风俗习惯记录下来,以"述奇"为编成小册子。1868年至1869年期间,他完成了《再述奇》。现在这本书名为《欧美环游记》,其中有一段介绍西洋的标点符号,云:"泰西各国书籍,其句读勾勒,讲解甚烦。如果句意足,则记'。';意未足,则记',';意虽不足,外补充一句,则记';';语之诧异叹赏者,则记'!';问句则记'?';引证典据,于句之前后记'""';另加注解,于句之前后记'()';又于两段相连之外,则加一横如'-'。"虽然张德彝不是有意识地向国内知识界引入标点符号,甚至带有反对的口气,觉得这些标点繁琐,但是却在无心栽柳的过程中为中国语言符号的发展带来了新风。

1919年4月,胡适、钱玄同、刘复、朱希祖、周作人、马裕藻6名教授极不愿意看着"现在报纸、书籍,无论什么样的文章都是密圈圈到底,不但不讲文法的区别,连赏鉴的意识都没有了"。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一次大会上,他们提出了《方案》,要求政府颁布通行",。?:;!-()《》"等标点。

1920年2月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等53号训令-《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我国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标点符号从此诞生。

我国的古籍,一般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这给阅读带来极大的不便。其实远在汉代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创造了句号和逗号。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就有记载。《丶部》:“丶,有所绝止,而识之也。”这便是后代的逗号。《部》:“,钩识也。”这就是今天的句号了。古人在写作中,有时就加上它,有时则是碰到容易混淆的地方,加上它以示区别。

这个可以很肯定的告诉楼主:不带。因为古代有个识文断句的说法,读文章必须根据意思来断句,而我们现在看的标点符号是后来加上去的。对了,文言文的不是有个题型就是考断句的。

不带的 而且字全是连在一起的 断句都是读书人自己断。

不带,但通晓字的含义的,句子自然就断开了。

不带,都是用句读

《文言文加标点符号的技巧》
答:中国古代,文章是不加标点符号的。文人读书,常常要自己断句,这样就容易发生歧义。到了清末,才从国外引进标点符号。之后逐步规范,形成中国通行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现在的文言文,都是后加的标点符号,它们的使用,也是按照现在标点符号使用规则: 逗号: 1.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2.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

《古人文章没有标点符号,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啊?》
答:好处是昜容易记诵。古人一般都是背书的,背书是要有音律的,要按节奏来背。也许不明白意思呢,但通过有音律的,抑扬顿挫地背诵,可以让小孩子更容易的背下来。现在有标点,老师讲的时候也按意思来讲。从某种教育观点来看,了解了意思应该更容易背诵,应该理解得更清楚,记得时间更长。但事实上,很多例子...

《古代碑刻都没有标点,古人读书写诗是如何断句的?标点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答:)作为句子的结尾;句子中语气的转移和停顿用阅读符号(、或、)表示。古人把文章的这种点读切分称为“章句之学”,正确的圈点不仅能使句子、文章的本义清晰,还能显示出人们的基础知识涵养。我们会在古籍中发现,他们的书中没有标点符号。他们在读句子的时候,总是用断句符来断句,所以我们通常...

《就是用毛笔写古诗的时候我可以用标点符号吗比如说逗号句号之类的_百 ...》
答:用毛笔写古诗没有用标点的道理,不然就显得不伦不类了。因为古诗大多都是五言或七言,古人对此很了解,并不需要靠标点来断读。

《古人不用标点,就不怕产生歧义吗?》
答:因为古人写文,一般他们也有自己的套路,而人们也习惯了他们特定的那种思维模式,所以有些是会产生一定的歧义,要不然就不会有文字狱了。但是一般来说,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便是那种文体那种风格的,就比如我们今天习惯了断句一样。同时,不标标点,也为文章增添了一种意蕴,当然这种意蕴对于今天读书的人来...

《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古人是怎么断句读书的呢?》
答:因此,古代的碎片都是由老师教的。教会结束后,读一本书,用学到的句子片段来理解它!当然,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并不意味着唐代没有标点符号!例如,一些古人在不明确的地方画“/”,以避免写文章时产生误解,表明这个地方被破坏了!后来,一些符号逐渐出现,如点、点、三角形、正方形等。古人也用这样一...

《写文言文的方法》
答:1. 学好文言文的诀窍有哪些 一、掌握基本的语言结构。 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其中,词包括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句可分为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五大类。 系统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弄清其与现代汉语的区别和联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二、正确断句。 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可用,因此,如...

《古人写文章时要不要空两格写?》
答:古人写文章,不像现在这样需要从左往右写,那时候都是从上往下、从右往左写,而且开头不需要空格,句子无需任何标点符号。但结尾需要空出并署名,或另起一列用较小的字体交代书写人的信息。

《高中文言文小说教学》
答: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可用,因此,如何断句直接影响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断句须注意以下几点:理解关键词语,判断词与词之间关系;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赏识;掌握文中对话、转述、引用的规律;根据句首和句尾的词语以及句中的惯用语进行判断。 三、学会正确的翻译方法。翻译文言文的原则是:忠实原作,字字敲定,直译为主...

《古诗词用句号断句么》
答:加强诵读,增强语感,对断句标点有很大的帮助。 除此之外,断句大致还可以遵循如下几条规律: (1)、找名词(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2)、看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 他们...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