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采矿过程中煤层顶板的分类、规范 煤矿顶板、老顶的划分及标准

作者&投稿:禾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煤层的顶板怎么分类~

1.1煤层的顶板
1.1.1伪顶:是紧贴煤层之上的,极易随煤炭的采出而同时垮落的较薄岩层,厚度一般为0.3~0.5m,多由页岩、炭质页岩等组成。
1.1.2直接顶:是直接位于伪顶或煤层(如无伪顶)之上岩层,常随着回撤支架而垮落,厚度一般在1~2m,多由泥岩、而岩、粉砂岩等较易垮落的岩石组成。
1.1.3基本顶:又叫老顶,是位于直接顶之上或直接位于煤层之上(此时无直接顶和伪顶)的厚而坚硬的岩层。常在采空区上方悬露一段时间,直到达到相当面积之后才能垮落一次,通常由砂岩、砾岩、石灰岩等坚硬岩石的组成。

  根据顶底板岩层相对煤层的位置和垮落性能,强度等特征的不同,从上至下顶板划分为基本顶(老顶)、直接顶、伪顶三个部分;底板分为伪底、直接底及老底三个部分。不过,对于某个特定的煤层来说,其顶底板的这六个组成部分不一定发育俱全。可能缺失某一个或几个组成部分的岩层。
  1.1煤层的顶板
  1.1.1伪顶:是紧贴煤层之上的,极易随煤炭的采出而同时垮落的较薄岩层,厚度一般为0.3~0.5m,多由页岩、炭质页岩等组成。
  1.1.2直接顶:是直接位于伪顶或煤层(如无伪顶)之上岩层,常随着回撤支架而垮落,厚度一般在1~2m,多由泥岩、而岩、粉砂岩等较易垮落的岩石组成。
  1.1.3基本顶:又叫老顶,是位于直接顶之上或直接位于煤层之上(此时无直接顶和伪顶)的厚而坚硬的岩层。常在采空区上方悬露一段时间,直到达到相当面积之后才能垮落一次,通常由砂岩、砾岩、石灰岩等坚硬岩石的组成。
  1.2煤层底板
  1.2.1伪底: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的薄层软弱岩层,多为炭质页岩或泥岩,厚度一般为0.2~0.3m。
  1.2.2直接底: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硬度较低的岩层,厚度一般由几十厘米到1米左右,通常由泥岩、页岩或粘土岩。若直接底为粘土岩,则遇水后易膨胀,可能造成巷道底鼓与支架插底现象,轻者影响巷道运输与工作面支护,重者可使巷道遭受严重破坏。
  1.2.3老底:指位于直接底之下,比较坚硬的岩层,多为砂层,石灰岩等。  
  2 采煤工作面顶板分类
  根据工作面顶板冒落的难易程度,将顶板分为五类。
  2.1易冒落的松软顶板。该类顶板的特点是煤层顶板是易垮落的松软岩层,回柱后顶板能立即冒落,且能填满采空区。这类顶板由于冒落比较充分,使位于裂隙带的老顶岩层,在回采过程中,很容易取得平衡,因而老顶的开裂,弯曲下沉,对工作面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工作面来压比较缓和,无明显的周期压力,靠采空区一侧的顶板下沉量较稳定,顶板容易管理。
  2.2中等冒落性的顶板。该类顶板的特点是直接顶,厚度一般小于煤层平等的6~8倍,其上部为比较坚硬的老顶,虽然回柱后直接顶随之垮落,但因厚度不大,不能填满采空区,老顶则置于悬露状态,当工作面推进一段距离后老顶才开始垮落,此时因采空区落差较大,致使工作面呈现周期来压状态,严重时可使采场切顶垮面。对于这类顶板应注意老顶的活动规律。
  2.3难冒落的坚硬顶板。这类顶板的特点是老顶直接赋于煤层之上,或有一伪顶,无直接顶,由于老顶垮时采空区的落差太大,使工作面呈现明显的周期来压,工作面平时的下沉量及下沉速度较小,而当周期来压时下沉速度急剧增加,工作面顶板情况迅速恶化,应当注意及时采取措施。
  2.4极难冒落的坚硬顶板。这类顶板的特点是煤层板为极其坚硬的整体性厚岩层,在采空区能悬露上万平方米而不垮落,当垮落时则能形成暴风,致使工作面造成垮面和严重破坏。
  2.5可塑性弯曲的顶板。该类顶板的特点是直接顶,虽是具有一定厚度的坚硬岩层(如砂岩、石灰岩),但由于其中存在有平行于工作面的节理裂隙,采煤后顶板下沉,在移动过程中断裂成块,但仍互相挤在一起具有传递水平的能力,就像“砌体梁”一样,各岩块互相牵制而成平衡,随工作面推进顶板弯曲下沉接触底板

2.1.1 ( 1981 年煤炭工业部颁布) 煤层顶板分类规范

中国煤炭科学院北京开采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等 34 个单位,根据 350 个工作面的矿山压力观测资料,于 1981 年提出了 《缓倾斜煤层工作面的顶板分类方案》。这一方案被煤炭工业部采用为部颁试用方案。其分类依据是由岩石单轴抗压强度 Rc、节理裂隙间距 b、分层厚度 h 综合而成的强度指标 D。此外,再用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 L 作为参考指标进行检验。根据对350 个回采工作面的观测统计,按稳定性不同将直接顶分为4 类 ( 表2.1 至表2.3) 。

测定岩石单抽抗压强度 Rc的岩样可取老顶,制作成直径为 48~ 56mm,高径比为1.8~ 2.2 的试样,然后按煤炭工业部部颁标准在实验室测定。

节理裂隙间距 b 以在巷道内肉眼可见的最发育的一组构造裂隙为准。用测定有代表性的 10~15 个观测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指标。

分层厚度 h 指的是不同岩性的岩层间和同一岩性内沿层面间距。可在巷道控顶区观测统计有代表性的 10~15 个数据,用其平均值作为分类的计算指标。

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 L 是当冒高在 -1.5m 以上、范围占全长度 1/2 以上时面切顶线到开切眼煤壁之间的距离。

如果工作面长度 l 与步距 a 之比小于 3,则可采用等效步距 a' = la/( l + a) 作为分类的参考指标。老顶的分级主要采取直接厚度和采高的比值Km=Σh/m,并参照老顶初次来压步距L,可将老顶分为4级(表2.4)。

表2.1 煤炭工业部部颁试用方案中煤层直接顶分类指标

注:D为强度指标,D=RcC1C2。其中,Rc为岩石单轴抗压强度(MPa);C1为节理影响系数;C2为分层厚度影响系数。C1值可按测量所得到的节理裂隙间距b,然后套表2.2得出;C2值可按所测得的分层厚度h套表2.3得出。

表2.2 b与C1值的关系

表2.3 h和C2值的关系

表2.4 煤炭工业部部颁试用方案中煤层老顶分级指标

2.1.2 ( 1996 年煤炭工业部颁布) 煤层顶板分类规范

( 1) 分类的原则和意义

顶板分类系统是为解决地下工程支护问题而建立的,是经验设计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许多地下结构及采矿设计中,岩体分类已经提供了唯一的系统设计方法,取代了很不可靠的 “误差与验证”方法,成为指导生产实践的有力武器。本分类工作主要遵从了以下几个主要原则:

1) 以煤炭工业部部颁 《缓倾斜煤层采煤工作面顶板分类》 ( 以下简称 《顶板分类》)为指导;

2) 将区域的顶板岩体按相似变形特征分成若干组,构成不同的等级类型;

3) 分类反映顶板岩层的主要特征、识别并提供影响顶板强度及稳定性的最显著指标,对其进行细化和量化,具有可比性;

4) 把顶板分类级别和各项采掘支护参数指标相联系,使分类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通过分类可以为现场工程设计提供定量依据,增强不同区域岩体的对比度,进一步提高现场调查的可靠性,更好地服务工程判断。

( 2) 分类方法及几个主要特点

1996 年 8 月经原煤炭工业部批准,颁布了新的 《顶板分类》 行业标准,并于 1997 年2 月 1 日正式实施。在新标准中,规定了缓倾斜采煤工作面直接顶稳定性分类为 1 类至 4类,及基本顶压力显现为Ⅰ级至Ⅳ级,直接顶分类数据指标为同一煤层采煤工作面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的平均值 Iv以及以岩性和结构特征做参考要素。基本顶来压级别以基本顶初次来压当量 Pe作为分级指标,按下列公式计算:

煤层顶板稳定性评价、预测理论与方法

式中:Pe———基本顶初次来压当量,kN/m2;

Lf———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m;

N———直接顶充填系数(直接顶厚度与煤层采高之比);

hm———煤层采高,m。

该方案较1981年的标准有更好的可操作性和灵活性。方案中关键参数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Lf依赖于矿压实测结果,同时,在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确定方面反映不够直接,特别是在大采高和放顶煤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的确定出现误差时会更大,不能满足工程实际的需要。

尽管顶板来压强度是由直接顶和基本顶共同作用于支架上的载荷决定的,但直接顶载荷是一种恒定载荷,基本顶载荷是伴随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而产生的波动载荷,在工作面支架载荷确定时应考虑这种恒定和波动载荷的叠加量级,因而必须考虑顶板来压强度的影响。

2.1.3 采煤过程中煤层顶板分类

井下开采煤层顶板质量取决于顶板岩石成分、结构和沉积构造以及沉积早期差异压实和后期构造作用等,由于煤层顶板岩体受沉积环境演化影响,岩性岩相在横向和纵向上变化很大。位于煤层之上一定距离的岩层都属于顶板岩石这一范畴。位于煤层上面的岩层叫煤层顶板。采矿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其力学性质、冒落特征、顶板的坚硬程度和距煤层的远近通常将顶板划分为伪顶、直接顶和老顶3种(图2.1)。

图2.1 煤层顶板构成

伪顶:紧贴煤层之上,极易垮落的薄岩层,厚度一般在0.5m以下,多由松软的泥岩、炭质页岩组成。伪顶的特点是随采随落,很难保留在工作面的上方,它的力学强度极低。所以伪顶对顶板的稳定性没有任何意义。有的煤层缺失伪顶。

直接顶:是指位于伪顶之上的岩层,煤层以上无伪顶时它可紧贴煤层。通常由泥岩、页岩、粉砂岩等比较容易垮落的岩层组成,一般厚度为1~2m,均具有一定稳定性。所以当工作面煤层被采落时,直接顶不会立即垮落。多数直接顶在回柱放顶时会垮落,有的则需人工强制放顶。直接顶是采掘工作面的支护对象,如果支护得不好,就会造成冒顶事故。多为页岩、粉砂岩等较易垮落的岩层组成,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直接顶的稳定性是影响工作面回采的关键。有的煤层之上没有伪顶也没有直接顶,仅有老顶。

老顶: 又称基本顶,是指位于直接顶之上、有一定厚度的坚硬岩层。一般厚度较大,坚硬,整体性强,常为砂岩、砾岩、石灰岩等组成,能保持一定的控顶距。其特点是回柱后不自行垮落,往往只发生缓慢下沉。它也可能紧贴煤层之上。基本顶在采空区上方悬露到一定面积后才能垮落,一般只发生缓慢下沉。如果工作面支护不好,往往会造成大面积冒顶事故。因此,它对工作面顶板压力影响很大。

有的煤层上面没有伪顶。直接顶、老顶由下向上依次发育的顶板符合规律性成岩理论,这样的顶板类型简单,容易管理。三者不同时发育,或发育顺序没有一定的规律性时,顶板类型复杂,难于管理,易发生顶板事故。

从顶板管理角度和顶板岩性分析可将顶板分为易垮落的松软顶板、中等垮落顶板、难垮落的坚硬顶板、极难垮落的坚硬顶板和塑性弯曲顶板等 5 类顶板。

1) 易垮落的松软顶板: 一般是较易垮落的岩层,能随回柱垮落并能充满采空区,工作面来压比较缓和。

2) 中等垮落顶板: 直接顶为松散岩层,厚度不大,能随回柱垮落但不能充满采空区,工作面有周期来压现象。

3) 难垮落的坚硬顶板: 是直接覆盖煤层的基本顶,不能随回柱垮落。周期来压较明显,常常造成工作面条件恶化。

4) 极难垮落的坚硬顶板: 煤层之上覆盖极坚硬的厚岩层,采空区悬顶面积可达几千甚至几万平方米而不垮落,一旦垮落常会形成狂风、巨响,易造成重大事故。如大同矿务局某矿 1961 年 10 月的一次大冒顶,面积达 12.8 ×104m2

5) 塑性弯曲顶板: 指直接顶具有一定厚度的塑性较大的坚硬岩层,回柱后不垮落而随采空面积增大呈缓慢弯曲下沉,逐渐与底板接触。



《煤层顶板暴露的面积越大煤层顶板压力越大》
答:多煤层开采时,若煤层间距较近,上、下煤层间隔层易破断,上、下煤层已垮落和破断的顶板结构连接形成破断顶板群结构;随着下部煤层的开采,破断顶板群高度向上发育扩展。煤层顶板的分类方法:针对现今煤层顶板分类方法存在计算量大、人工参与多、智能化程度低,为煤矿生产不能提供快速指导的问题,结合煤矿...

《煤层顶板分为伪顶、直接顶和老顶(基本顶)三种,但是在采煤生产过程中,哪...》
答:直接顶才是需要管理的重要部位,因为一般伪顶随采随落,而我们需要支护和控制的是基本顶

《顶板有直接顶、伪顶、和基本顶,但是采煤过程中什么顶板是管理的重要部...》
答:煤层顶板由下而上有伪顶、直接顶和老顶(也叫基本顶)在一般煤矿中,伪顶管理是顶板管理的重点。大多数顶板类零星事故都是来自伪顶。但是支柱或者支架选型计算必须考虑到直接顶和老顶。支架选型是顶管管理的基本。如果支架选型不够,后续一切免谈。如果选型达到要求,日常管理就要考虑伪顶了。所以说顶板管理...

《煤层顶板构造概念》
答:顶板构造是指煤层顶板岩层在沉积过程中或受后期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矿井煤层顶板构造是影响煤矿建设与生产最重要的地质因素。它不仅在所有矿井中具有普遍意义,而且对煤厚变化、顶板稳定、岩浆侵入、岩溶陷落、地温地压、矿震岩爆、瓦斯突出、矿井突水等多种开采地质条件都起明显的控制作用。因此,矿井煤层顶板...

《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的顶板控制》
答:乌兰井田3#煤层在不同的采区,其性质有所不同,从而使工作面顶板控制措施不同。北翼及中部采区的5321工作面、5331工作面、5332工作面、5333工作面、5334工作面,由于煤层自身产状相对稳定,节理裂隙不发育,加之硬度较南翼采区煤层高,分析开采过程的煤壁及顶板控制,由于煤层自身原因造成片帮漏顶的情况只占10%左右,并且...

《简述顶板的分类及其各自的布置方式》
答:煤层顶板共分为三类:伪顶、直接顶、老顶 伪顶:位于煤层之上随采随落的极不稳定岩层,一般情况下随着采煤工作面的落煤而同时垮落,允许暴露面积小、暴露时间短,厚度在0.3~0.5m以下,常见的伪顶有炭质泥岩、泥质页岩。直接顶:位于煤层或伪顶之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可暴露一定的面积和时间来支设...

《煤层的顶板怎么分类?》
答:1.1煤层的顶板\x0d\x0a 1.1.1伪顶:是紧贴煤层之上的,极易随煤炭的采出而同时垮落的较薄岩层,厚度一般为0.3~0.5m,多由页岩、炭质页岩等组成。\x0d\x0a 1.1.2直接顶:是直接位于伪顶或煤层(如无伪顶)之上岩层,常随着回撤支架而垮落,厚度一般在1~2m,多由泥岩、而岩...

《煤层的顶板怎么分类?》
答:1.1煤层的顶板 1.1.1伪顶:是紧贴煤层之上的,极易随煤炭的采出而同时垮落的较薄岩层,厚度一般为0.3~0.5m,多由页岩、炭质页岩等组成。1.1.2直接顶:是直接位于伪顶或煤层(如无伪顶)之上岩层,常随着回撤支架而垮落,厚度一般在1~2m,多由泥岩、而岩、粉砂岩等较易垮落的岩石组成。1...

《急,帮帮忙》
答:2 采煤工作面顶板分类 根据工作面顶板冒落的难易程度,将顶板分为五类。2.1易冒落的松软顶板。该类顶板的特点是煤层顶板是易垮落的松软岩层,回柱后顶板能立即冒落,且能填满采空区。这类顶板由于冒落比较充分,使位于裂隙带的老顶岩层,在回采过程中,很容易取得平衡,因而老顶的开裂,弯曲下沉,...

《大家好,我们矿回采面顶板不好,破碎严重,已经有几十米冒顶了,没办法支...》
答:2 采煤工作面顶板分类 根据工作面顶板冒落的难易程度,将顶板分为五类。2.1易冒落的松软顶板。该类顶板的特点是煤层顶板是易垮落的松软岩层,回柱后顶板能立即冒落,且能填满采空区。这类顶板由于冒落比较充分,使位于裂隙带的老顶岩层,在回采过程中,很容易取得平衡,因而老顶的开裂,弯曲下沉,...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