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救国救亡道路先后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呈现出一种怎样的特点? 19世纪40年代前后,西方的舰船利炮使中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觉...

作者&投稿:独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学习西方的路径分析~

鸦片战争期间,清朝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把缴获的外国人的书籍进行翻译,还仿制西方战舰等武器,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而魏源则在此基础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他提出师夷:向西方学习,主要是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学习军事技术,一是学他们的火器(枪、炮、子弹、火药),二是战舰,三是兵法,同时,他在《海国图志》中也提出中国人应自己造枪炮、军舰,中国应派一些精兵巧匠到西方去学习。

真正实践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以李鸿章、张之洞、冯桂芬等为代表的洋务派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建立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还建立了新式学校,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虽然洋务运动最后失败了,但洋务运动成为了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在太平天国时期,农民阶级领袖洪秀全在《劝世良言》的影响下,把西方的基督教教义和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把分散的农民聚集起来,发动了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革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撰写了《资政新篇》,他主张学习西方的天文、数学等科学技术知识,效仿英美的政治制度,以此寻找它们富强的原因。《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作者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本质认识不清,《资政新篇》思想未能付诸于实践。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深入以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19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思想产生并发展,出现了郑观应、王韬等早期维新改良派,他们希望利用西方的资本来扶植国家的工业,“用洋人之本,谋华人之生”、“师夷制夷”。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指出:西方国家之所以富强,关键在于工商业的发展,即“商战固本”、“习兵战不如习商战”。同时还提出在中国实行君主共主的政治。但早期的维新派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有付之于实践,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为代表的后期维新派把这种政治思想推进到完整的体系。康、梁主张仿照日本明治维新来实现以现代化为基础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立宪制政体。严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地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先进思想家,他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进化论思想,在当时民族危机非常严重的情况下,敲响了救亡图存的警钟,唤醒了中国人的觉悟。

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批资产阶级思想家、革命家,如陈天华、孙中山等。其中陈天华提出为了有效地进行反侵略斗争,应该学习西方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把学习西方和反侵略结合起来,通过革命,变革现在,然后才能赶上西方,超越西方。孙中山十分赞赏法国18世纪资产阶级的“自由”口号和美国林肯提出的“民有”观念,认为自己的民族主义就是争取“自由”和实现“民有”。他说美国总统林肯所主张的民有、民治、民享,就是他主张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在三民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首的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提出中国搞民主和科学才能救中国,后来他又给民主和科学以新的内容,大量介绍西方民主思想和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大大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资本主义的救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五四运动时期,知识分子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传入了中国。李大钊于1919年5月写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向中国人民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

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理论,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魏元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向西方学习技术,第二阶段学习政治制度,第三阶段学习思想。
呈现出一种由表及里,越来越深层次的趋势。

一:阶段:
1.洋务派:学习军事技术。
2.维新派:学习君主立宪制度。
3.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民主共和的资本主义制度。
对中外的差距认识越来越清楚,学习的内容也是越来越先进。

rs、、、、。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从效法欧美从以俄为师的历史背景和具体表现》
答:历史背景: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忧外患。许多知识分子提出“司夷长计以制夷”的口号,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这一阶段在政治方面的具体表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经济方面的表现为洋务运动、建立新式海军、建立新式学堂等。“以西为师”的探索活动,相继失败了,...

《甲午战前,先进知识分子为救国的探索道路》
答:中央代表 恭亲王奕欣 地方代表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恭亲王爱新觉罗·奕欣痛定思痛,意欲图强。在此之前一些学者就提出了学习西方国家的优点以增强国力,例如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主张“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

《近代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如何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分阶级)》
答: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华民族被列强欺凌,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首先奋起抗争的地主阶级的先进知识分子,如林则徐、魏源,他们疾呼“开眼看世界”,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军事技术,抛弃“天朝上国”的包袱,掀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潮。后来,地主阶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修题目 围绕近代以来中国仁人志士“向西方学习”的...》
答:又由于中国资产阶级产生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殊土壤,其软弱和妥协性必然会使他们的革命走向失败,中国向何处去,怎样向西方学习,向西方学习什么,这一历史的重任必然地落在无产阶级肩上。二,近代后期30年(1919---1949年)这一时期学习西方的主流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团结广大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领导工...

《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答:真正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是五四运动。这一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中国的传播以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敏锐观察到了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导中国工人运动。中国知识分子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状况决定了中国需要进行一场...

《1840年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路径》
答:首先是爱国知识分子,他们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如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理论后来得到了运用,洋务运动是它的实践,但是,在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情况下这条路显然行不通,于是乎就出现了“跪着造反”的康梁维新,他们试图利用无实权的皇帝来改革显然是一种错误,于是乎政治改革仅仅维持了103天,随后,孙中山...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步骤要写出内容和影响》
答:3.陈独秀、李大钊:学习“民主”和“科学” 辛亥革命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思想方面,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大搞尊孔复古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而以前的资产...

《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历程》
答: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宣传社会主义,以俄为师,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中国知识分子掌握了拯救中国、改造社会的科学思想武器 特点:①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递进嬗变过程;②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相互统一;③充满进步与保守的斗争(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势力、革命派与保皇派斗争。)

《历史 近代先进中国人在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过程中出现过哪些派别及主张_百 ...》
答:洋务运动期间,留学回国后发挥的作用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和引进西方科技的实践也培养出大批新型知识分子。近代科学家华蘅芳、化学家徐寿就是在办洋务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在许多领域代替洋工程师工作,如福州船政局的国产军都是由他们制成的。新式海军舰艇的管带、大副也大都由留学生担任...

《概述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
答: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面临国破家亡,亡国灭种之际,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摆脱民族困境,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一文中,曾把中国人学习西方,追求近代化的历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器物技术上感觉不如西方,遂有以“中体西用”为指导...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