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关于曹操小时候的事 帮忙··· 帮忙找几个三国小故事(关于曹操的)

作者&投稿:旗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曹操小时候的 成长故事,谁知?~

曹操小时候十分聪明,反映力极强。关于他“盗新娘”的事,于吴人所作的《曹瞒传》里有所记载。


曹 操

相传操与袁绍等一些纨绔子弟偷鸡摸狗,调皮捣蛋。一日在一对新人成亲之日,曹操当着听酒的人们喊道:“有贼呀!”大家都到处找贼。操乘虚将新娘劫出。
在纨绔子弟们逃跑的路上,袁绍的衣裙被灌木挂住,绍让操把他弄出来。操一边答应,一边大川或:“贼在此处!”袁绍大惊,使劲地跳将出来。

曹操(155~220)
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 政治家和文学家。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父曹嵩,为宦官曹腾养子。曹操官至丞相,封魏王,谥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武皇帝,史称魏武帝。曹操自幼机警,有胆识。东汉灵帝熹平三年(174),以孝廉推举为郎,任洛阳北部尉,入仕途即与祖辈所从属的宦官集团针锋相对。中平元年(184),出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起义。继任济南相。四年,辞官还乡。次年,受诏为典军校尉,复得军权,奔赴洛阳。时东汉王朝在黄巾起义冲击下摇摇欲坠。六年,董卓入朝专权,曹操拒其拉拢,聚兵5000,与各地豪强一样拥兵割据。次年,参加讨董联军,任奋武将军,拥袁绍为盟主。十余万联军观望不前,曹操孤军奋进,战败而还,遂决意独立发展。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出兵镇压黑山军白绕部,占据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三年,被济北相鲍信等拥为兖州牧。继软硬兼施,收降青州黄巾军30余万,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兵,成为后来征战的重要力量。曹操立足兖州后,盘踞南阳的袁术向北扩张,勾结割据幽州的公孙瓒,对其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曹操审时度势,表面仍从袁绍,以争取支援,先击溃公孙瓒,继迫袁术败走淮北。初平四年秋,曹操以报杀父之仇为名,贸然进攻徐州,纵军屠杀数万人,因粮尽,于次年春退回兖州。夏,再次出兵徐州,而兖州大部被吕布等乘虚夺占,经艰苦奋战,方收回失地。纳荀彧“深根固本以制天下”(《三国志·荀�传》)之策,吸取教训,巩固兖、豫二州根据地。建安元年(196),率军至洛阳,靠近汉献帝,受封建德将军、镇东将军,任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参预朝政。不久,迫汉献帝迁都许(今河南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自任大将军,总揽军政。在许县及交通沿线实行屯田,足食强兵,减轻民赋。此后三年,运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之策,相继击败张绣,擒杀吕布,遂与兵多地广的袁绍抗衡。建安四年, 曹操为抗击袁绍南进, 预作周密部署,争取战略主动。次年,乘袁绍迟疑不决、刘备新据下邳而兵力分散之机,率军击败刘备,将其赶出徐州,避免了两面受敌。当袁绍统兵10万进屯黎阳(今河南浚县境)时,曹操鉴于敌众己寡,先以声东击西战法解白马之围,继退至延津南击败追兵,大挫袁军锐气,再回师官渡(今中牟县境),待机破敌。后采纳部属建议,坚意拒守,并相机先后袭烧袁军故市粮车和屯于乌巢的粮草,乘势发起攻击,歼袁军7万余,致袁绍此后一蹶不振(见官渡之战)。继而乘胜北上,吞并冀、青、并州,进击幽州。十二年,曹军受阻渤海滨,曹操佯称缓进,率军暗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至冷口一带),攀崎岖小道直指柳城(今辽宁朝阳西南),击败袁氏残余势力及与之勾结的乌桓王蹋顿(见曹操攻乌桓之战),统一了中国北方。次年,挥师南下,轻取荆州。又率精骑昼夜兼程追击,大败刘备于长坂(今湖北当阳境),直下江陵,以图进占江东。由于骄傲轻敌,加之军中流行时疫,且不习水战,以致被孙权刘备联军大败于赤壁(见赤壁之战),被迫退回中原。接着,战胜朝廷内逼让兵权的政敌,致力于巩固北方,同时大治水军。十六年,成功地进行了渭南之战,全据关中。又转向东与孙权争夺江淮之地。至二十年,取得合肥之战的胜利,遏制了孙权攻势。从此,曹魏在淮南的优势逐渐形成。二十四年,赴汉中,拔曹军出困境,集中兵力于荆州,并着手离间孙刘联盟,欲各个击灭。继唆使孙权袭杀蜀汉名将关羽,使曹军在荆州战场转危为安,迅速形成优势。正当军威大振之时,病卒洛阳。曹操戎马倥偬一生。用兵灵活,长于选将用将,治军严整。严格训练,赏罚分明,座骑惊入麦田,当场割发代首以肃军纪。体恤将士,赢得军心。曹操好兵法,自著兵书十万余言。 又集录诸家兵法为 《接 要》。所著《孙子略解》(即《孙子注》),开创整理注释《孙子》十三篇的先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其“兵以义动”的战争观,因事设奇、任势制胜的“诡诈论”,注重后勤保障和加强水军建设的远见,颇受后世推重。他的军事著述大部亡佚,中华书局辑校的《曹操集》,汇集有曹操存世的用兵文书。
曹操(155~220)
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 政治家和文学家。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父曹嵩,为宦官曹腾养子。曹操官至丞相,封魏王,谥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武皇帝,史称魏武帝。曹操自幼机警,有胆识。东汉灵帝熹平三年(174),以孝廉推举为郎,任洛阳北部尉,入仕途即与祖辈所从属的宦官集团针锋相对。中平元年(184),出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起义。继任济南相。四年,辞官还乡。次年,受诏为典军校尉,复得军权,奔赴洛阳。时东汉王朝在黄巾起义冲击下摇摇欲坠。六年,董卓入朝专权,曹操拒其拉拢,聚兵5000,与各地豪强一样拥兵割据。次年,参加讨董联军,任奋武将军,拥袁绍为盟主。十余万联军观望不前,曹操孤军奋进,战败而还,遂决意独立发展。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出兵镇压黑山军白绕部,占据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三年,被济北相鲍信等拥为兖州牧。继软硬兼施,收降青州黄巾军30余万,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兵,成为后来征战的重要力量。曹操立足兖州后,盘踞南阳的袁术向北扩张,勾结割据幽州的公孙瓒,对其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曹操审时度势,表面仍从袁绍,以争取支援,先击溃公孙瓒,继迫袁术败走淮北。初平四年秋,曹操以报杀父之仇为名,贸然进攻徐州,纵军屠杀数万人,因粮尽,于次年春退回兖州。夏,再次出兵徐州,而兖州大部被吕布等乘虚夺占,经艰苦奋战,方收回失地。纳荀彧“深根固本以制天下”(《三国志·荀�传》)之策,吸取教训,巩固兖、豫二州根据地。建安元年(196),率军至洛阳,靠近汉献帝,受封建德将军、镇东将军,任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参预朝政。不久,迫汉献帝迁都许(今河南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自任大将军,总揽军政。在许县及交通沿线实行屯田,足食强兵,减轻民赋。此后三年,运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之策,相继击败张绣,擒杀吕布,遂与兵多地广的袁绍抗衡。建安四年, 曹操为抗击袁绍南进, 预作周密部署,争取战略主动。次年,乘袁绍迟疑不决、刘备新据下邳而兵力分散之机,率军击败刘备,将其赶出徐州,避免了两面受敌。当袁绍统兵10万进屯黎阳(今河南浚县境)时,曹操鉴于敌众己寡,先以声东击西战法解白马之围,继退至延津南击败追兵,大挫袁军锐气,再回师官渡(今中牟县境),待机破敌。后采纳部属建议,坚意拒守,并相机先后袭烧袁军故市粮车和屯于乌巢的粮草,乘势发起攻击,歼袁军7万余,致袁绍此后一蹶不振(见官渡之战)。继而乘胜北上,吞并冀、青、并州,进击幽州。十二年,曹军受阻渤海滨,曹操佯称缓进,率军暗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至冷口一带),攀崎岖小道直指柳城(今辽宁朝阳西南),击败袁氏残余势力及与之勾结的乌桓王蹋顿(见曹操攻乌桓之战),统一了中国北方。次年,挥师南下,轻取荆州。又率精骑昼夜兼程追击,大败刘备于长坂(今湖北当阳境),直下江陵,以图进占江东。由于骄傲轻敌,加之军中流行时疫,且不习水战,以致被孙权刘备联军大败于赤壁(见赤壁之战),被迫退回中原。接着,战胜朝廷内逼让兵权的政敌,致力于巩固北方,同时大治水军。十六年,成功地进行了渭南之战,全据关中。又转向东与孙权争夺江淮之地。至二十年,取得合肥之战的胜利,遏制了孙权攻势。从此,曹魏在淮南的优势逐渐形成。二十四年,赴汉中,拔曹军出困境,集中兵力于荆州,并着手离间孙刘联盟,欲各个击灭。继唆使孙权袭杀蜀汉名将关羽,使曹军在荆州战场转危为安,迅速形成优势。正当军威大振之时,病卒洛阳。曹操戎马倥偬一生。用兵灵活,长于选将用将,治军严整。严格训练,赏罚分明,座骑惊入麦田,当场割发代首以肃军纪。体恤将士,赢得军心。曹操好兵法,自著兵书十万余言。 又集录诸家兵法为 《接 要》。所著《孙子略解》(即《孙子注》),开创整理注释《孙子》十三篇的先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其“兵以义动”的战争观,因事设奇、任势制胜的“诡诈论”,注重后勤保障和加强水军建设的远见,颇受后世推重。他的军事著述大部亡佚,中华书局辑校的《曹操集》,汇集有曹操存世的用兵文书。

曹操(155~220)
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 政治家和文学家。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父曹嵩,为宦官曹腾养子。曹操官至丞相,封魏王,谥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武皇帝,史称魏武帝。曹操自幼机警,有胆识。东汉灵帝熹平三年(174),以孝廉推举为郎,任洛阳北部尉,入仕途即与祖辈所从属的宦官集团针锋相对。中平元年(184),出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起义。继任济南相。四年,辞官还乡。次年,受诏为典军校尉,复得军权,奔赴洛阳。时东汉王朝在黄巾起义冲击下摇摇欲坠。六年,董卓入朝专权,曹操拒其拉拢,聚兵5000,与各地豪强一样拥兵割据。次年,参加讨董联军,任奋武将军,拥袁绍为盟主。十余万联军观望不前,曹操孤军奋进,战败而还,遂决意独立发展。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出兵镇压黑山军白绕部,占据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三年,被济北相鲍信等拥为兖州牧。继软硬兼施,收降青州黄巾军30余万,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兵,成为后来征战的重要力量。曹操立足兖州后,盘踞南阳的袁术向北扩张,勾结割据幽州的公孙瓒,对其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曹操审时度势,表面仍从袁绍,以争取支援,先击溃公孙瓒,继迫袁术败走淮北。初平四年秋,曹操以报杀父之仇为名,贸然进攻徐州,纵军屠杀数万人,因粮尽,于次年春退回兖州。夏,再次出兵徐州,而兖州大部被吕布等乘虚夺占,经艰苦奋战,方收回失地。纳荀彧“深根固本以制天下”(《三国志·荀�传》)之策,吸取教训,巩固兖、豫二州根据地。建安元年(196),率军至洛阳,靠近汉献帝,受封建德将军、镇东将军,任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参预朝政。不久,迫汉献帝迁都许(今河南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自任大将军,总揽军政。在许县及交通沿线实行屯田,足食强兵,减轻民赋。此后三年,运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之策,相继击败张绣,擒杀吕布,遂与兵多地广的袁绍抗衡。建安四年, 曹操为抗击袁绍南进, 预作周密部署,争取战略主动。次年,乘袁绍迟疑不决、刘备新据下邳而兵力分散之机,率军击败刘备,将其赶出徐州,避免了两面受敌。当袁绍统兵10万进屯黎阳(今河南浚县境)时,曹操鉴于敌众己寡,先以声东击西战法解白马之围,继退至延津南击败追兵,大挫袁军锐气,再回师官渡(今中牟县境),待机破敌。后采纳部属建议,坚意拒守,并相机先后袭烧袁军故市粮车和屯于乌巢的粮草,乘势发起攻击,歼袁军7万余,致袁绍此后一蹶不振(见官渡之战)。继而乘胜北上,吞并冀、青、并州,进击幽州。十二年,曹军受阻渤海滨,曹操佯称缓进,率军暗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至冷口一带),攀崎岖小道直指柳城(今辽宁朝阳西南),击败袁氏残余势力及与之勾结的乌桓王蹋顿(见曹操攻乌桓之战),统一了中国北方。次年,挥师南下,轻取荆州。又率精骑昼夜兼程追击,大败刘备于长坂(今湖北当阳境),直下江陵,以图进占江东。由于骄傲轻敌,加之军中流行时疫,且不习水战,以致被孙权刘备联军大败于赤壁(见赤壁之战),被迫退回中原。接着,战胜朝廷内逼让兵权的政敌,致力于巩固北方,同时大治水军。十六年,成功地进行了渭南之战,全据关中。又转向东与孙权争夺江淮之地。至二十年,取得合肥之战的胜利,遏制了孙权攻势。从此,曹魏在淮南的优势逐渐形成。二十四年,赴汉中,拔曹军出困境,集中兵力于荆州,并着手离间孙刘联盟,欲各个击灭。继唆使孙权袭杀蜀汉名将关羽,使曹军在荆州战场转危为安,迅速形成优势。正当军威大振之时,病卒洛阳。曹操戎马倥偬一生。用兵灵活,长于选将用将,治军严整。严格训练,赏罚分明,座骑惊入麦田,当场割发代首以肃军纪。体恤将士,赢得军心。曹操好兵法,自著兵书十万余言。 又集录诸家兵法为 《接 要》。所著《孙子略解》(即《孙子注》),开创整理注释《孙子》十三篇的先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其“兵以义动”的战争观,因事设奇、任势制胜的“诡诈论”,注重后勤保障和加强水军建设的远见,颇受后世推重。他的军事著述大部亡佚,中华书局辑校的《曹操集》,汇集有曹操存世的用兵文书。

  中国人的习惯是“为尊者讳”,曹操少年时候的事情,其实记载不是很多,其中亦夹杂不少野史、民间文学,以及一些像《曹瞒传》这样不是非常可靠的史料。

  曹操这个人,出身不好,家教不好,小时候的表现也不好。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又名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陈寿的《三国志》说他是西汉相国曹参之后,这是胡扯。因为曹操原本不该姓曹,姓曹是因为他的父亲曹嵩为曹腾所收养。曹嵩和曹腾并无血缘关系,即便考证出曹腾是曹参之后,与曹操又有什么相干?事实上曹嵩的亲生父母究竟是谁,在当时就是一个谜,连陈寿也只能说“莫能审其生出本末”。曹操自己,也讳莫如深。 他作《家传》,自称“曹叔振铎之后”,把家世追溯到周文王那里,更是胡扯。然而东汉末年,社会上和官场里十分看重出身门第曹操虽然憎恶这种风气,但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也不能不老鼠爬秤杆——自己抬自己。

  实际上曹操出生成长于一个宦官家庭。他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而曹腾则是当时颇有名气的大宦官,封费亭侯,任大长秋。大长秋是宦官中的大官,秩二千石,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省部级”。曹腾的为人,在宦官中算是相当不错,和士人的关系也比较好。他做过一些不光彩的事,也做过许多好事、大事,所以《后汉书》中有传。但不管怎么说,曹操总归是宦官养子之子。这在当时,就要算作出身不好。但家境应该是好的,至少不缺钱花。曹操的父亲曹嵩后来官居太尉(名义上的全国最高军事长官),就是出钱一亿买来的。曹家既然这么有钱,曹操小时候就完全有可能过着纨袴子弟的生活。

  曹操受的家教可能也不怎么样。曹嵩对他这个儿子的教育,大约是很少过问的。曹操自己的诗说:“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所谓“三徙”,是说孟子的母亲为了保证儿子有一个好的环境,不受坏的影响。竟三次搬家。所谓“过庭”,则是说孔子的儿子两次从庭院走过,孔子都叫住他予以教育,一次叫他学诗,一次叫他学礼。这样的事情,在曹操家里都没有发生过。看来,曹操小时候,父亲母亲都不怎么管教他。

  父母不管教,家境又不错,曹操便成为一个“问题少年”。《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曹瞒传》说,曹操年少时,“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他叔叔实在看不下去,常常提醒曹嵩应该好好管教一下这个儿子。曹操知道了,便想出一个鬼点子,来对付他那多管闲事的叔叔。有一天,曹操远远地见叔叔来了,立即作口歪嘴斜状。叔问其故,则答以突然中风。叔叔当即又去报告曹嵩。等曹嵩把曹操叫来一看,什么事都没有。曹操趁机说,我哪里会中什么风!只因为叔叔不喜欢我,才乱讲我的坏话。有这么一个“狼来了”的故事垫底,自然以后叔叔再说曹操什么,曹嵩都不信了,曹操也就更加胡作非为。

  曹操的哥们袁绍、张邈等人,大约也是同类角色。他们常常聚在一起胡闹,事情做得十分出格。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说,有一次,一家人家结婚,曹操和袁绍去看热闹,居然动念要偷人家的新娘。他俩先是躲在人家的园子里,等到天黑透了,突然放声大叫:有贼!参加婚礼的人纷纷从屋里跑出来,曹操则趁乱钻进洞房抢走了新娘。匆忙间路没走好,袁绍掉进带刺的灌木丛,动弹不得。曹操急中生智,又大喊一声:贼在这里!袁绍一急,一下子就蹦了出来。

  显然,青少年时代的曹操,是一个典型的公子哥儿,游手好闲,不务正业,鬼点子和坏主意层出不穷。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曹操是一个调皮捣蛋、不守规矩的人,也是一个奸诈狡猾、诡计多端的人。所以《三国志》说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因此许多人没把他放在眼里(世人未之奇也),甚至鄙视他(薄其为人)。比如南阳名士宗世林,就自称有“松柏之志”,坚决不和他交往(见《世说新语•方正》)。

  然而有一个人却十分看好曹操,他就是当时的太尉桥玄。桥玄认为曹操是难得的人才,将来平定天下,非操莫属,因此竟以妻子相托。桥玄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材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这话是记载在《三国志》正文的,应该靠得住,也有道理,因为曹操并非一般地流氓地痞或纨袴子弟。 孙盛的《异同杂语》说他“才武绝人,莫之能害,博览群书,特好兵法”,有一次行刺宦官张让时,竟能舞短戟全身而退。这说明曹操是一个胸怀大志、雄心勃勃的人。既雄心勃勃,又奸诈狡猾,堪称“奸雄”。

  汉灵帝熹平三年(公元174年),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担任郎官。孝是孝子,廉是廉士。一个人如果被举为孝廉,他就有了做官的资格,就像现在有了一个学历,就可以去考公 务 员一样。那么担任郎官是怎么回事呢?汉代官制,皇帝要从亲贵子弟当中挑人做郎。在皇帝的身边做了郎,就参与了帝国的政治,耳濡目染可以得到锻炼,所有做了郎官以后很快就可以担任别的官职,这是汉代培养干部的一种方式。但是后来就不那么讲究了,做郎官的不一定是亲贵子弟,也不一定是在皇帝身边做侍卫,只是走向仕途的一个资格和阅历,相当于现在的“第三梯队”或“后备干部”。不过到了东汉末年。所有考核程序大体上也都是走过场,主要看有没有背景。曹操是朝中有人的。祖父曹腾,封费亭侯;父亲曹嵩,位至三公。所以曹操为郎官不久,便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

  尉,就是掌军事或刑事的武官。洛阳是东汉的京都,是帝国最大的县,县尉就不只一个,有东西南北四个,俸禄则是四百石。所以,曹操担任的这个洛阳北部尉,就是京都地区的一个副县级的公安局长。

  推荐曹操担任洛阳北部尉的任,是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当时官居尚书右丞,相当于宫廷副秘书长。司马防一推荐,曹操就被任命了。据说曹操当时并不愿意,他的野心是想做洛阳令。但主管任命的“选部尚书”(相当于人事部长)梁鹄根本不考虑曹操的想法,曹操也就只好走马上任了。

  曹操一到任,就把官署衙门修缮一新,又造五色大棒,每扇大门旁边各挂十来根,“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几个月后,果然来了几个找死的。灵帝宠信的宦官蹇硕的叔叔,依仗侄子炙手可热的权势,不把曹操的禁令放在眼里,公然违禁夜行。曹操也不含糊,立即将这家伙用五色棒打死。这一下杀一儆百,从此“京师敛迹,莫敢犯者”,治安情况大有好转,曹操也因此名震朝野。

曹操这个人,出身不好,家教不好,小时候的表现也不好。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又名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