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西藏佛教是属于哪一类? 西藏佛教是属于哪一类?

作者&投稿:淫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西藏佛教是属于哪一类?~

藏传佛教是佛教的一派别,也叫密宗。源自印度,是佛教在后期发展的一个派别。比较神秘。
其它两个派别分别是大乘佛教(也叫汉传佛教,源自印度,但是在中国、日本、朝鲜等发扬光大)和上座部佛教(被汉传佛教贬为小乘佛教的就是,实际上上座部佛教是最接近佛陀说法的佛教)。

一、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都是佛教,因此,都有佛教的共同特点,如承认四法印,皈依三宝,四众弟子都按律部规定受戒,发慈悲心,抑恶扬善,以正见破除三界烦恼,追求解脱苦与苦因等等。
二、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同属大乘佛教,因此,都有大乘教的共同特点,如利益众生为目的的菩提心,受分别解脱戒和菩萨戒,以六度修福慧资粮,成就佛陀色法二身,已无二正见破障,追求不同于小乘教的不住二边涅盘等等。
但也有各自的不同特点和大同中的小异。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藏传佛教是显教菩萨乘和密教金刚乘合二为一的教派,而汉传佛教是大乘显教。唐代虽然译过一些密经,但都属下部密,而且早已绝传。有人将净土宗划为密宗,但从教义上衡量,这种观点恐怕难以成立。藏传佛教四部密法俱全,但藏传佛教独有的密法是无上密,所谓即身成佛之法也只在无上密中才有,因为下三部密宗中虽有多种成就的修法,但都没有幻身和光明识的修法,而即身成佛却离不开这两种双运成就。
二、藏传佛教各派都以龙树中观见为主,虽然各派对中观二谛义的理解方面有千差万别,但没有一个尊唯识见者。唯识学研究只是为了从反面认识中观真理。汉传佛教早期的天台、三论、华严、禅宗等教派都持中观见,唐玄奘师出唯识宗门,故在东土弘扬法相唯识学,对唐以下的汉传佛教影响极大。现在的汉传佛教大部分是净土宗,净土家认为:理深解微,末世断惑证理甚难,乘佛愿力,往生净土为易行之道,因此,不习中观唯识之理,只诵经典、佛号求往生。由于这些原因,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在事理二谛的见解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
三、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由于各自所处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和信众的生存条件、生活习俗不同,因此,在饮食起居、典章制度、塔殿佛像的造型风格、信仰风俗、信众的心理素质等众多文化内涵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总的来说,藏传和汉传佛教之间虽然有以上这些不同点,但二者既然都是佛教,在根本教义方面没有什么不同,也就是说它们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点,只表现在非本质的表面现象方面。

藏传佛教是在我国青海、西藏、内蒙古以及现在距离西藏较近等地区流行的一种宗教。公元7世纪佛教密宗传入西藏。也称为喇嘛教。自称“佛教”或“内道”。有人认为为藏传佛教不是真正的佛教,而是佛教与西藏本地宗教“苯教”结合的产物。佛教之所以为佛教,在于其三藏经典与戒律,以及法脉的传承。藏传佛教所依据者是真实的三藏经典,而未经过其他宗教修改;藏传佛教的戒律体系是真实的佛教体系,比丘、比丘尼、居士瑜伽士等戒律一应俱全;在法脉上,从释迦牟尼佛一直延续到今天,由清净证悟的大德传承代代相传至今。藏传佛教可以说是完整地保存了整个佛教的形式与精髓,相反地,汉地佛教则依据本地风俗而舍弃了一些内容,例如汉地没有班智达这些概念,没有辩经等,这些都是佛教本身就具有的东西,又如汉地佛教造像方面也偏重于姿态优美的佛与菩萨形象,而对形象可怖的菩萨,则少有造像,而西藏佛教则不如此对待。而苯教本身属于外道,但也有相当数量的鬼神皈依这个宗教,也有很多护法神,莲花生大师在应藏王邀请,从印度来到藏地之后,降伏了这些苯教的鬼神,使之皈依佛教。现在一些佛教的大德,也因为一些特殊的用意,学习苯教的教法而成为苯教的上师,虽然如此,佛教仍旧是佛教,并未加入苯教的元素,但苯教却参杂越来越多的佛教元素。 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藏族地区形成和经藏族地区传播并影响其他地区(如蒙古、锡金、不丹等地)的佛教;二是指用藏文、藏语传播的佛教,如蒙古、纳西、裕固、土族等民族即使有自己的语言或文字,但讲授、辩理、念诵和写作仍用藏语和藏文,故又称“藏语系佛教”。    藏语系佛教始于7世纪中叶,当时的藏王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时,两位公主分别带去了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和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以及大量佛经。依据藏地佛教史记载松赞干布本身为十一面千手观音,文成公主与尺尊公主分别为绿度母和白度母,后建大昭寺和小昭寺。松赞干布本身头上还有一个头,上部的头为阿弥陀佛的头,为避免他人产生邪见,平时用布将上面的头包起来,这在西藏著名的著作《柱间遗教》(印度享有盛誉,被尊为第二佛陀的阿底峡尊者,前往西藏,望见山中光芒而在观世音菩萨的指引下开取此书)中提及。   随着喇嘛教在西藏的发展,上层喇嘛逐步掌握地方政权,最后形成了独特的、政教合一的藏传佛教。   清王朝通过尊奉藏传佛教,与生活在西藏、云南、四川、青海、甘肃、新疆、内外蒙和东北地区的蒙、藏民族建立了强大有力的共同的精神信仰纽带,进而控制了东北到西北、西南的广大地区,为入关统一中国创造了重要条件。藏传佛教于后弘期时传入青海、四川、甘肃、内蒙、云南及今蒙古国,13世纪后开始传入元、明、清宫廷,对中央政府的治藏政策和宗教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还先后传入尼泊尔、不丹、锡金、拉达克等周边邻国及邻境。上世纪初,开始传入欧美,分别建有传教中心或藏传佛教研究机构,并得到发展,现已成为西方国家的宗教信仰之一。

西藏佛教又叫藏传佛教,是释迦牟尼佛那一族释迦族受战争影响被迫迁入西藏,同时带入大乘佛教,还有一部分源自于汉传佛教。以密宗为主要宗派

西藏佛教称为藏传佛教,以密宗为主,属于大乘,修行的法门不同而已。

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并称佛教三大体系。
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都是大乘佛教.

是藏传佛教 而中原的是汉传佛教

《西藏信仰是什么信仰》
答:从地理分布看,它们在西藏不同地区、不同局部的社会影响程度不一,民间宗教的存在甚至被许多人所忽视。从宗教分类学的角度看,藏传佛教、苯教以及伊斯兰教和天主教属于神学宗教,而民间宗教则缺少系统理论、没有专门活动场所及职业宗教者集团。从相互关系来看,藏传佛教和苯教长期以来既相互排斥、针锋相对,...

《西藏布达拉宫是什么宗教》
答:藏传佛教。布达拉宫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圣地,每年至此的朝圣者及旅游观光客不计其数。1961年3月,国务院列其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其为世界文化遗产;2013年1月,国家旅游局又列其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布达拉宫是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

《西藏的佛教怎么和我们内地的佛教不一样啊???》
答:1. 西藏地区主要信奉藏传佛教,而汉地普遍流传的是汉传佛教。尽管两者都属于佛教范畴,但存在一些显著差异。2. 两者都属于大乘佛教,都倡导利益众生、追求菩提心以及修持六度等。然而,它们在教义细节和修行方法上有所不同。3. 藏传佛教融合了显教和密教,其中独有的无上密乘修法涉及即身成佛的理论。

《西藏佛教和大部分地区佛教都不大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答:任何一个外来的文化,必须要和本地文化相适应才能在当地发展起来,藏传佛教传入西藏时,当地也有其本来的信仰,就是苯教,其崇拜自然,凶恶的力量为人所崇拜。印度佛教传入后,就与当地的苯教结合,吸收了苯教的一些教义,所以藏传佛教的佛像有部分佛像都是看着比较凶恶的。西藏佛教与其他地区佛教不一样,也...

《西藏的佛教怎么和我们内地的佛教不一样啊???》
答:1. 西藏地区主要信奉藏传佛教,而汉地普遍流传的是汉传佛教。尽管两者都属于佛教范畴,但存在一些显著差异。2. 两者都属于大乘佛教,都倡导利益众生、追求菩提心以及修持六度等。然而,它们在教义细节和修行方法上有所不同。3. 藏传佛教融合了显教和密教,其中独有的无上密乘修法涉及即身成佛的概念,而...

《西藏的藏传佛教与印度的佛教有什么区别?》
答:一、藏传佛教以喇嘛活佛为主藏传佛教是来自于一个神话,说是经书从天而降,被大家视为神物,其中就包含我们都知道的六字大明心咒,主要就是度化世人,让藏族人能得以修身养性,修行忏悔用的。据说,藏传佛教每一世都会出一个活佛,也就是佛教的传人,其他教徒需要前去朝拜,然后将活佛请出来,这种活佛...

《佛教有哪些分支?比如藏传佛教,还有怎么分的?》
答:1.佛教按传播的地域分类,有——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南传佛教。2。佛教按发展中产生的宗派来分,有——密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华严宗、天台宗、三论宗、唯识宗 3.佛教按修行目的分类,有——声闻乘(小乘佛教)、缘觉乘(中乘佛教)、菩萨乘(大乘佛教)...

《西藏的藏传佛教与印度的佛教有什么区别?》
答:2. 藏传佛教起源于西藏王朝时期,特别是松赞干布时期,受到了印度佛教的影响。它融合了大小乘佛教的教义,并具有独特的修行方式和宗教组织结构,以活佛制度为特色。3. 印度佛教,作为佛教思想的源头,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强调大乘佛教的教义。印度佛教的经文和教义对全球佛教徒都有深远的影响,包括汉传...

《藏传佛教是什么样的宗教?》
答:藏传密宗非佛教,这是千年来最大之骗局!因为藏传密宗教义,是受后期印度教性力派诸外道的影响而产生(参见藏传双身“佛”),已是变质后的假佛教,根本不是纯正的佛教。佛教是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建于古印度。以后广泛传播于亚洲及世界各地,对...

《西藏的佛教全都是藏传佛教吗?》
答:基本上是的,但是藏传佛教最大的派系--格鲁派是显密兼修,就是讲它大量吸收了内地和印度的佛教内容,作为显宗课程的必修内容,但是藏传佛教是佛教界学术造诣最高的,因为它是唯一吸收佛教世界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最后的研究成果,也就是密宗,即即身成佛,比只吸收佛教早期的南传佛教,注重大乘的汉传佛教...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