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浅谈歌唱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 小学歌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投稿:主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歌唱教学是基础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初中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新课程改革后,歌唱教学以全新的面目出现在学生面前,它在开放的、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展开,让学生体验到了歌唱的乐趣。但是在歌唱教学中,由于许多音乐教师对《音乐课程标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没有恰当地把握音乐实践活动在音乐课当中的地位,使歌唱教学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缺乏歌唱知识和技能。
  《音乐新课程标准》给初中音乐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它改变了传统歌唱教学中重歌唱技能技巧训练、轻学生感受与体验的做法,使音乐课堂多姿多彩,学生的歌唱兴趣倍增。在新教材中没有了对学生识谱的要求,没有了发声练习,在教参中也不提气息、声音、吐字、情感方面的具体要求,是不是说新教材不用对学生进行歌唱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了呢?这造成了音乐教师们的困惑。有的教师不敢对学生进行发声练习,不敢进行识谱教学了。于是初中音乐课出现了这样异常的现象:教室里和谐的歌唱声越来越少,学生们经过几年的学习还看不懂乐谱,等等。长此以往,学生将越来越缺乏歌唱的知识和技能。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对于基础音乐教育来说,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是必要的,这既是人的整体素质中音乐文化素质的需要,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奠定基础。音乐技能包括发声、共鸣、咬字吐字等歌唱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新课程改革要求在传授歌唱技能的方法上作根本的改变,即用丰富、生动、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通过学生自主的体验、探究、合作等过程来完成。把乐谱的学习,歌唱技能的训练融合于歌唱教学的过程中。许多音乐教师片面理解《音乐课程标准》,不对学生进行歌唱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这是在音乐新教材改革中需要纠正的现象。有这样一位优秀的音乐老师,领会新课程的目标和要求后,他经常用生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完成音乐知识的传授。例如,他拿了量杯,在里面装了不同水位的水,让学生自己敲击,探究音的高低;他还在教室地板上画了格子,用舞蹈的形式,让学生自主体验音的长短……这种将音乐知识生动化的教学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 追求形式不求实效的课堂。
  在过去的歌唱教学中,教师把歌唱技巧和歌唱知识的学习作为课堂的主体,这种以教师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专业化训练的倾向,使学生失去了对音乐课的兴趣,甚至造成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厌烦情绪。在新课程改革中,音乐教师将各种手段(例如图片、实物、多媒体等)运用到教学上,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在歌唱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对学生提出声音、吐字、情感方面的具体要求,也没有识谱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唱二三遍后就粗糙地结束,转而开展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如乐器伴奏、想像绘画、改编歌词、歌曲表演,等等。学生在音乐课后,既不识谱,也不懂演唱技巧,有的连歌曲都不会唱。音乐课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单纯追求学生的兴趣,追求形式,不求实效。
  笔者认为,音乐教师对于歌唱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对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都要把握一个“度”。歌唱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音乐教师要通过识谱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节奏。通过发声练习,让学生在歌唱中有更美的音色。如果没有了这些教学环节,歌唱教学就成了欣赏教学了。音乐教师在歌唱课中,首先要让学生会唱,而且用较好的声音有节奏地演唱,能较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我们要注意的是:在歌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让学生完成歌唱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体验,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3 学生缺乏变声期的引导。
  变声期是指学生进入青春期后出现的喉头声带的急剧变化。他们的声音由清脆悦耳的童声向具有成人特色的男声、女声转化。处在变声期的学生唱歌容易疲劳,声音不太稳定,发声不易控制。如果学生在变声期高声喊唱,会对声带造成很大的伤害。
  有教师认为,既然《音乐课程标准》淡化声乐技巧的训练,干脆就不向学生提声音方面的要求好了。由于没有针对性地进行发声练习,学生有的沿袭小学时喊唱的习惯,有的模仿磁带或碟片中歌唱者的声音,有的模仿老师成人化的声音……如果长期喊唱和模仿,会使学生处在变声期的嗓音得不到保护,造成声带损伤,甚至留下终生遗憾。
  怎样让学生顺利地度过变声期?音乐教师怎样对处在变声期的学生进行歌唱教学?我认为,在歌唱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高位轻声的训练。即对学生发声位置进行引导,让学生打开喉咙,放下下巴,抬高上腭,利用假声,轻声高位来歌唱。这样有利于学生保护嗓子。针对学生在变声期嗓子容易疲劳的特点,合理计划45分钟的教学内容,缩短歌唱教学的时间,在课堂中穿插音乐作品的欣赏或实践活动方面的内容。在课堂中,教师还应对学生讲解一些变声期方面的知识,使学生顺利地度过变声期。
  4 磁带和碟片的范唱取代了教师的范唱。
  目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录音机及多媒体)已经在音乐课堂中广泛应用,音乐老师不用自己示范演唱,取而代之的是机器播放的优美歌声。专业演员的演唱虽然能让学生欣赏到优美的旋律,但学生与演员之间的差距显而易见,学生如果长期模仿演员的演唱,容易造成喉咙的损伤。例如初中七年级音乐教材中的歌曲《牧马之歌》,这首歌在唱片中用了明亮有力的民歌演唱方法,学生只受过较少的声乐训练,如果一味模仿唱片的声音,会变成喊唱。甚至声嘶力竭。这样的歌声既不好听,又容易导致喉咙受伤。笔者在教唱这首歌曲时,对歌曲进行了适当的改变,用轻巧活泼的示范演唱,引导学生用清晰、敏捷、跳跃的声音演唱,使他们轻松地掌握了歌曲。
  歌唱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较好地把握歌曲的情感,有表情地演唱。教师通过自己的示范演唱,不仅能降低歌曲的难度,使歌曲适合学生演唱,而且能与学生展开更好的情感交流。学生在老师充满激情、自信的演唱中,感受到歌唱的艺术魅力,自己才能更有激情、自信地演唱。
  当然,在音乐课堂中,很多老师也在示范演唱,他们的演唱往往只注重声音的技巧,缺乏动感与活力,不能更好地运用体态、手势、脚步去表演歌曲的内涵,打动学生的情感,以致使歌曲缺乏艺术的感染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音乐教师本身缺乏这方面的技能;有的虽有表演才能,但不敢在学生面前放手表演。他们认为,在学生面前表演会失去教师的威严。这是教师受过去“师道尊严”影响的结果。今天的教师应该以全新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抛弃各种陈旧的观念,促使教育改革顺利进行。
  音乐教师要较好地示范演唱,必须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音乐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主动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演唱水平,提高对歌曲的二度创作的能力和表演能力,才能使音乐课堂成为学生学习音乐的乐园。
  总之,在音乐课程改革中,音乐教师要充分领会《音乐课程标准》的内容和实质,端正思想认识,切实改革那些不符合实际的做法和影响课程改革的旧观念,大胆创新和改革,不断解决音乐课程改革中的新问题,使音乐教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