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亲密关系 02丨爱:什么让我们在一起?

作者&投稿:蓝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亲密关系的背后动力:爱

亲密关系的爱,是人们依恋本能。没有爱,就是搭伙过日子。

二、爱是依恋的本能

对于孩子来说,只要妈妈在身边,就很安心。如果不在,就会哭。

三、母亲与孩子之间稳定的依恋有4个特征

1.强烈的情感

2.彼此的回应

3.依恋关系的唯一性

4.依恋关系是纯的情感关系,而不是利益关系

四、真爱的4个特征

1.强烈的情感联结

2.对方是认真的回应我,还是对方在自说自话

3.我在对方心里是不是独一无二的,特殊的

4.对方爱的是我这个人,还是我对ta有用

五、爱,就是为了在一起

1.力量需要足够大

2.两个人彼此对对方的需要、想法、感受足够敏感

3.划清“我们”和其他人的界限

4.吸引力必须发自内在

金句:

当两个人的情感足够强烈,有回应,两个人都把彼此当做特殊和唯一,重情感而不是重利益的时候,两个人就会对彼此的爱满意,而这种满意又会增加彼此的联结。

为什么在分离以后,人们对恋人有这么强烈的思念和渴望?是什么力量把两个人牢牢绑在一起?

诗人:爱是浪漫

生物学家:冲动的衍生品

经济学家:情感的交换

心理学:依恋

亲密关系的爱,是人们依恋的本能

孩子和父母,尤其是母亲之间,有一种非常紧密的情感联系,叫依恋。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只要在妈妈身边,就会觉得安心,如果妈妈不在,他们就会变得非常不安,就像生病了一样,会不停哭泣,喊“我要妈妈我要妈妈”。

我们都看到当孩子被迫

和妈妈分离时,孩子会克服千难万险去寻找妈妈。而与妈妈的离别会带来巨大的失落感。

妈妈抱着孩子,用温柔的目光看着她,对她微笑。而孩子会报以同样的微笑。如果孩子看妈妈的时候,妈妈正好忽略了,或者没有回应,孩子就会变得很失落,就好像跟妈妈失去了联系一样。

一旦依恋关系建立起来了,别的照料者都很难代替妈妈的角色,无论这个照料者有多好。同样,妈妈也很难随便找一个孩子来代替这个孩子。

父母爱的是孩子本人,而不是孩子带来的用处。同样,孩子最看重的也是与父母的情感,而不是父母的养育功能。

真爱和母子之间的依恋情感不仅有相似的生理基础(多巴胺和催产素),还有相似的体验和特征。

他会不会记得你们在一起时说过的一些话、记得一些对你有意义的重要日子,比如你的生日;他会不会知道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你们会不会“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如果你们要分手,他会痛不欲生,还是会满不在乎。

他能懂你,并对你说的东西有兴趣。

例子:涨工资(高兴的事)

你想跟他分享一件高兴的事,比如你今天涨工资了,他会替你高兴,而不是说就这么点钱有什么好高兴的。

例子:噩梦(难过的事)

如果你跟他分享难过的事,比如你昨天做了一个噩梦,他会关心地问你什么梦,而不是很不屑地说噩梦嘛,又不是真的。

真爱的标志:对彼此的有效回应

在这种细碎的回应里,你们在滋润彼此,你们开始变亲近。

他说过的感动你的话,会不会转头跟别人也说一遍。如果他对很多异性都很热情,而你只是其中一个,那你就会觉得被欺骗了,并觉得他可能不是真的爱你。

如果他告诉你他很爱你,但坦陈这种爱是因为你有好的家庭背景、你有高学历,或者你对他的事业有帮助,你仍然会觉得不舒服,并怀疑他对你的爱是不是可靠。

小结:真爱的四个特征,既是维系父母和孩子的情感纽带,也是维系亲密关系的情感纽带。

例子:

情侣会说:“你是我心里最特别的一个”。而孩子会说:“我只喝妈妈给我倒的奶!”“我的鼻涕只能妈妈来擦!”

当两个人的情感足够强烈,有回应,两个人都把彼此当做特殊和唯一,重情感而不是重利益的时候,两个人就会对彼此的爱满意,而这种满意又会增加彼此的联结。

如果不是这样,人们就会愤怒、伤心,觉得自己被背叛了,甚至想要离开。

有什么样的力量能够把两个完全不同的人捏合在一起,让他们甘愿接受限制,甚至为“我们”去牺牲“自我”呢?

如果两个人不在一起,就会彼此想念,如果要分开,就会痛不欲生。“直教人生死相许”、“不爱江山爱美人”。

要能够交流,愿意彼此回应。

吸引必须要建立在对方稳定的内在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可变的外在条件上。

如果这个系统不够稳定,人们就不会对系统有强烈的归属感。亲密关系也没法变成能够超越自我、对抗时间的东西。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