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民法典的六个基本原则 民法典六大基本原则

作者&投稿:始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民法典的六大基本原则~

《民法典》的六大基本原则如下:1、平等原则。平等原则主要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在民法中的体现,一层含义是平等保护所有民事主体的合法民事权益。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3、公平原则。4、诚信原则。5、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6、公序良俗原则。公序良俗是由“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两个慨念构成的,要求民事主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遵循社会主体成员所普遍认可的道德准则。这项原则还有一种含义,凡违反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无效的。【法律依据】《民法典》第六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六项:
  (一)平等原则
  平等原则是民事法律关系区别于行政法律关系和刑事法律关系的重要标志。民法的平等原则是指民法赋予民事主体平等的民事权利能力,并要求所有民事主体同受普遍性法律的约束。
  这一原则的具体内容为:第一,民事主体资格(民事权利能力)平等。第二,任何民事主体在民事关系中的法律地位都是平等的。第三,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第四,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民事权益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这一原则是由民法调整对象的特点决定的。我国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因而平等原则必然贯穿我国民法始终。
  (二)自愿原则
  自愿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不违反国家强制性规定的情况下,有权依自己的意愿从事民事活动。当事人从事民事活动必须自主自愿,任何民事主体都不能借助于经济优势或行政权力强迫他人进行某种行为或不进行某种行为。
  这一原则的具体内容为:第一,民法在规范民事主体的行为方面,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第二,民事主体根据自己的意愿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他人不得非法干预。第三,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实施民事行为由当事人自愿协商。
  (三)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为民事法律行为时,应当兼顾各方当事人的利益,正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公平原则实际上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法律化。当事人从事民事活动必须公平合理,不能随意抬价压价,损害对方利益,不能乘人之危,强迫对方接受不合理的条件。
  这一原则的具体内容为:第一,民法规范要求民事主体在权利、义务与责任的承担上,体现公平原则,兼顾各方利益。第二,该原则主要是作为当事人在合同关系上应当遵循的原则。第三,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中,对于当事人没有明确约定的,应当遵循这一原则。
  (四)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实施民事行为中,应诚实守信,以善意的方式履行其义务,不得滥用权利及规避法律或合同规定的义务。这一原则体现在合同关系中,具有很高的效力,起到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国家利益的作用,并且具有禁止权利滥用的功能。
  这一原则的具体内容为:第一,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与他人建立民事法律关系,均应诚实,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第二,民事主体在不履行义务造成他人损失时,应当自觉承担责任。第三,民事案件的裁判人员处理民事案件,应当贯彻诚实信用原则,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平衡当事人的利益。
  (五)公序良俗原则
  公序良俗原则是指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这一原则在《民法通则》的第七条中有明确规定。公共秩序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善良风俗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餍所必需的一般道德。
  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同时,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六)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在法律上,滥用权利的行为是被禁止的,因’为这一行为有损于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构成滥用权利的条件一般包括:当事人有权利存在;当事人有行使权利的作为和不作为:当事人有滥用权利的违法性。权利人行使权利在法律上是应当的,但是,如果滥用权利,就可能给社会和他人带来危害,因此,行使权利应当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

法律分析:1、平等原则

2、自愿原则

3、公平原则

4、诚信原则

5、绿色原则

6、公序良俗原则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条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第六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八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九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第十条 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民法典的基本原则》
答:4、诚信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5、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6、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条 【立法目的】为了保护民事...

《说出一条你认为对自己意义重大的法律条文为什么》
答:6、公序良俗原则 公序良俗是由“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两个慨念构成的,要求民事主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遵循社会主体成员所普遍认可的道德准则。这项原则还有一种含义,凡违反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无效的。二、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些基本原则的统领作用?民法基本原则的规定,不仅是为了规范当事人...

《民法典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3、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4、诚信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5、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6、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

《民法典新确认的基本原则》
答:民法典基本原则包括: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3.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4.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5.绿色原则,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6.公序良俗原则,不...

《民法典的六项基本原则是如何规定的》
答: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在从事民事活动时,不得违反各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不得违背公共秩序和善良习俗。公共秩序是指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基本秩序和根本理念,是与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相关的基础性原则、价值和秩序。 六、绿色原则《民法典》第九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

《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公序良俗和什么原则》
答:2022-09-29 · TA获得超过1938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22.9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87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展开全部 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平等原则,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 民法典的原则有哪些(《民法典》于2021年12月31日失效) 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

《民法典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民法典的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3、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4、诚信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

《民法典六项基本原则中的任意一项》
答:法律主观:民法典的基本原则是: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绿色原则。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民法典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3、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4、诚信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5、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6、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基本原则》
答:民法典包括如下基本原则:一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二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三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四诚信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