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合肥与廊坊哪更好一些? 合肥与廊坊哪个更好一些?

作者&投稿:茶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急!合肥与廊坊哪更好一些?~

当然是合肥了,廊坊还是稍逊一筹的。你不应该道听图说,应该客观的去了解。要知道,合肥现在发展的相当不错,尤其是中部崛起的这几年。实事求是的说,和合肥相比廊坊不适合发展;如果从长远看,其发展潜力更没有合肥大。

于2.25再次补充说明:“挂在心上”,你的话才是真的不客观!既然你喜欢摆资料,我也给你一些资料:
合肥,安徽省省会,位于中国中部(北纬32°、东经117°),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通过南淝河通江达海,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
合肥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而闻名海内外。自东汉末以来,合肥数为州郡治所,一直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
“合肥”之名,最早出现在大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秦汉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县”,属九江郡。东汉刘秀升合肥为侯国,三国时为扬州治所。明清时为庐州府治,故又别称为“庐州”。合肥解放后由县设市,三年后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驻合肥市。
合肥市辖瑶海、庐阳、蜀山、包河4区和肥东、肥西、长丰3县,并赋予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综合试验区市级管理权限。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7029.48平方公里,其中巢湖水面面积233.4平方公里;市区总面积838.52平方公里,其中巢湖水面面积72.93平方公里,新增南岗镇面积91.95平方公里,新增烟墩乡面积106.78平方公里,市区建成区面积为224平方公里。
合肥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年平均气温15.7度,降雨量近1000毫米,日照2100多个小时。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459.5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99.3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3.1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0.69%。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34.48万人,增长了8.11%;各少数民族人口减少了0.14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GDP连续20多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增长,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跨上新台阶。经初步核算,去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53.57亿元,增长16.9%;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5.27亿元,比上年增长36.4%;财政收入达到130.88亿元,同比增长24.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为57.64亿元,增长28.3%;全年实现海关进出口总额41.83亿美元,同比增长19.2%,其中,出口27.94亿美元,增长2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84元,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3207元,增长11%。
合肥都市圈:
  合肥都市圈基本圈层半径为100公里,引领并形成皖中一体化发展格局,有效地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到2020年,合肥市将成为宁郑汉之间最大的区域经济中心。
“141”城市发展框架:
  大力改造核心主城区,并在老城区的东、西南、西、北方向建设四个城市副中心,沿巢湖逐步建设一个生态型、现代化的滨湖新区。滨湖新区位于合肥主城区东南部,南依巢湖,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90平方公里,核心功能是行政中心、商务文化会展中心、省级休闲旅游基地、综合居住新区。
“十一五”发展前景:
  “十一五”时期,合肥将以做大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主线,以壮大工业经济、强化县域经济为突破口,以加快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为着力点,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逐步把合肥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在安徽崛起中勇当先锋、中部崛起中争先进位。总体目标是:到“十一五”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确保1900亿元,年均增长15.5%,力争达到2100亿元,年均增长18%;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000美元;财政收入达到26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市区人口达到300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00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经过不懈奋斗,把合肥基本建设成经济更加发达、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良好、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成果公示内容
前言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江淮分水岭南侧,巢湖西北岸,淝河之水穿流而过。合肥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著称于世。
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建国后城市得到快速发展,由一个五万人的小城,迅速成长为现代化大城市。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城市通过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到2005年底,合肥中心城区人口已达22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25平方公里。《合肥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所确定的社会、经济及城市建设的各项目标到2005年底均已实现或突破。经建设部同意,合肥市人民政府组织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在新的时期,合肥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国家“中部崛起”及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合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市委、市政府面向未来的“141”城市空间发展布局,紧扣“大环境、大建设、大发展”的主题,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和全国科教基地的优势,促进合肥奋力率先崛起,《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
为了更好地谋划合肥的长远发展,体现“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规划编制方式,现将《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草案)予以公示,请广大市民献计献策。
总体规划主要内容简介:
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人口与用地规模
(1)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近期2010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5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6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2%;
远期2020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7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2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4%。
(2)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
近期201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300万人;
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360万人。
(3)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30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3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2、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城镇空间组织结构:“一核一圈五轴”。形成以合肥中心城区为核心,周边城镇密集区为重点发展圈层,沿主要交通轴线向东、北、西、西南、东南辐射的五条拓展轴。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市域城镇体系将形成四级结构。包括:
(1)一级城镇:合肥市域中心城市,人口规模360万人;
(2)二级城镇:店埠、上派、水湖、双墩、撮镇等5个城镇,人口规模为10—35万人;
(3)三级城镇:主要是各重点镇,包括桥头集、三河、梁园、长临河、高刘、岗集、下塘、小庙、山南、紫蓬等10个城镇,人口规模为2—10万人;
(4)四级城镇:一般建制镇共16个,人口规模小于2万人。
3、空间分区管制
综合自然资源、工程地质条件、生态适宜性、文物保护等多方面因素,规划在合肥市域范围内原则划定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地区和适宜建设地区。
4、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1)市域铁路系统
规划形成六条线(北淮南线、南淮南线、西西宁线、东西宁线、合九线、沪汉蓉铁路),衔接七个方向(淮南、蚌埠、南京、芜湖、九江、西安、武汉),具有以合肥东站为编解系统,以合肥高铁站、合肥站、合肥西站为客运系统和以合肥北站为货运系统的枢纽格局。
(2)市域公路系统
市域对外公路主要由国道、省道和高速公路组成,形成“一环十射”的对外公路网络骨架。
在市域内规划形成“双墩—元疃—桥头集—长临河,丰乐—柿树岗—山南—官亭—高刘—吴山”的市级公路环路,促进市域各经济区及各旅游区之间的横向交通联系。
(3)航空港
在肥西县高刘镇建设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E,搬迁骆岗机场。
(4)水运及港口
在南淝河下游段规划集装箱码头。在店埠河合裕路南侧和派河合安高速路西侧规划综合货运港。在巢湖沿岸规划建设旅游客运码头。在滨湖新区规划设立一处水上搜救中心。
(5)物流园区规划
合肥市物流基础设施采用“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货运站”分层次总体布局,建成“4园区、4中心”。建设东部、西南部、北部和西部(空港)四大物流园区;设立工业、建材、农业、高科技物流中心;搭建基础设施、信息网络、商贸物流三大平台。
5、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1)给水工程
2020年中心城区和市域重点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在满足中心城区供水的前提下向周边乡镇供水。规划2020年三县供水能力达到97万m3/日。
(2)排水工程中心城区污水管道覆盖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市域重点城镇污水管道覆盖率达到8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
(3)能源供应到2010年,万元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到2020年,万元GDP能耗比2010年降低30%。
(4)电力工程2020年合肥市总装机总容量为8872 MW,供电总能力达6373 MW。合肥电厂、合肥二电厂、热电联控电厂装机总容量为2464MW,供电能力为2218MW。其余用电由区域高压输电网提供。现状500kV肥西变增容至3204 MW;规划新建500kV肥东变电所,容量为3204MW。
(5)通信工程 到2020年,市域固定电话普及率在40部/百人以上,移动电话普及率在70部/百人以上,局用交换机容量达390万门,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80万户;小灵通用户40万户;互联网用户120万户。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家庭入网率达到60%以上。建成实物传递、电子邮政和信息服务等具有较大规模的综合业务体系。
(6)环卫工程中心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市域范围内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处理工艺以焚烧处理为主,填埋处理为最终保证措施,混合垃圾不再进入垃圾填埋场;水源保护区等重点地区无垃圾污染。
(7)防洪排涝工程中心城区:近期100年一遇,远期200年一遇;
店埠、撮镇、上派、水湖、双墩:20—50年一遇;
其它26个城镇:10~20年一遇;
6、城镇密集区规划协调
(1)主城与外围城市组团
外围组团分别形成相对独立的城市次中心,通过快速交通网络与主城便捷联系;生态廊道穿插其中,与主城形成有机联系。
(2)主城与周边城镇
周边城镇沿对外交通轴线拓展,根据自身特点,发挥特色,并与城市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
(3)主城与两个风景名胜区
主要协调主城与巢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蜀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之间的关系。
主城与巢湖风景名胜区:协调滨湖新区与风景名胜区建设的关系,保护巢湖自然生态环境,结合防洪设施建设,恢复滨湖生态湿地,促进巢湖综合治理。
主城与大蜀山风景名胜区:注重山体与植被的全面维护,保持城市山体制高点的地标形象,保持良好的景观与生态环境,加强周边地段建设的控制,协调城市建设风貌。
二、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1、城市规划区范围
本次规划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合肥市域范围,总面积7029.48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包括合肥现状市区、肥西县南岗镇、桃花镇和烟墩乡,面积约898.5平方公里(含巢湖水域)。
2、城市性质
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交通枢纽,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3、城市主要职能
(1)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3)现代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
(4)区域性交通枢纽。
(5)区域旅游会展、商贸物流、金融信息中心。
4、空间发展策略与空间形态
规划期内城市主要向西、向南发展,适当向北、向东方向发展。老城提升,三面整合,两向拓展,两带控制。城市以老城为中心,沿几条对外交通放射线向东、南、西南、西、北五个方向伸展,形成星形的空间形态。
5、城市分区
规划将中心城区划分为八个城市分区:老城区、东区、北区、西区、南区、经开区、高新区和滨湖新区。
老城区:环城马路以内地区,建设用地面积约5.28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12万左右。
东区:瑶海区行政区域内,即板桥河、南淝河左岸地区,包括瑶海经济开发区和磨店职教基地,建设用地面积约81.44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88万左右。
北区:除老城区以外的庐阳区行政区域,板桥河右岸和南淝河左岸地区,包括庐阳工业园区,建设用地面积约31.53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38万左右。
西区:蜀山行政区域的一部分,东以金寨路、环城西路为界,西到二环西路、合九铁路,北到南淝河,南以312国道为界,包含政务文化新区,建设用地面积约35.05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48万左右。
南区:包河行政区域的一部分,西以金寨路为界,北到环城南路,东到南淝河,南以312国道为界。建设用地面积约35.67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47万左右。
经级技术开发开区(国家级): 312国道以南,沪-蓉高速公路以西,合九铁路以东,派河以北地区,建设用地面积约60.59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36万左右。
高新技术产业区(国家级):东以二环西路、合九铁路为界,北到董铺水库南岸,南到沪-汉-蓉高速铁路,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蜀山经济开发区,建设用地面积约63.03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35万左右。
滨湖新区:312国道以南,沪蓉高速公路以东,南淝河以西,派河以北地区,包括滨湖新区和包河工业园区,建设用地面积约47.40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56万左右。
6、中心城区空间管制
(1)规划将中心城区划分为建成区、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四种用地类型。
(2)建成区
主要指现状的城市建设用地。
(3)适宜建设区
综合条件下适宜城市发展建设的用地。新增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安排在适宜建设区。
(4)限制建设区
主要是指生态敏感区和城市绿楔。生态敏感区主要包括水域生态敏感区和山地、丘陵生态敏感区。主要包括董铺水库和大房郢水库的二级保护区、巢湖周边以及江淮分水岭。
(5)禁止建设区
规划将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基本农田、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地质灾害区、城市生态廊道以及城市滞洪区等作为禁止建设的控制范围。
7、工业用地规划
重点发展“五个工业组团”。
西部工业组团: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蜀山经济开发区等为主体,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
西南部工业组团:以经济技术开发区、桃花工业园区、包河工业园区为主体,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技术含量较高的相关产业。
北部工业组团:发展庐阳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现代印刷、电力设备、建材、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加强与长丰县双凤经济开发区相协调。
东北工业组团:以瑶海经济开发区为主体,重点发展物流、服装、电缆、建材及相关配套产业。
东部工业组团:发展肥东经济开发区(龙岗),重点发展家用电器及配套、化工、冶金、轻纺、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
8、仓储用地规划
(1)仓储集中区
规划将现有仓储用地集中整合为3个集中区域:利用铁路交通设置合肥北站仓储集中区;利用公路交通设置大兴仓储集中区;利用水运交通设置派河仓储集中区。
(2)危险品仓库
保留井岗镇北部危险品仓库,搬迁合作化路煤气储气站、石油库、生态公园危险品仓库至中心城区外围。
9、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中心城区规划2个市级中心和6个城市分区中心。市级中心位于老城区和滨湖新区。
规划公共设施总用地5940.7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16.52%,人均16.50平方米。主要位于市级中心和分区中心内。
10、中心城区交通规划
(1)中心城区骨架道路布局
城市骨架路网由快速路和I级主干路组成,快速路网在整个城镇密集区内构建,规划为“四横四纵”网络,I级主干路布局结构为“环形、放射加方格网”:在二环内组成环网状,向外围组团及功能区呈网状放射形结构。
(2)公共交通规划
推行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加快确立公共客运交通在城市日常出行中的主导地位。规划设置“两横两纵”四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度为120公里,线网密度为0.33公里/平方公里。规划设快速公交线路总长度180公里,线网密度为0.5公里/平方公里,形成“一环五射”格局。
11、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
(1)绿地系统布局结构
绿地系统以巢湖、蜀山和紫蓬山风景名胜区为背景,以自然河流水系、交通走廊防护绿地为纽带,以大型公园为节点,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绿地系统。
空间格局为“三环四楔五脉多园多廊道”。
(2)城市景观风貌控制
重点控制南淝河等城市主要景观轴线,重视城市步行空间环境,增强旅游和游憩线路的明晰性,创造积极的城市开放空间,增加小型公共空间,重视带状绿化空间在城市景观组织中的作用。
12、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1)给水工程
合理布置水厂,现有的二、三、四水厂基本保持现状的供水能力,改善供水水质,改造供水管网,提高供水的可靠性。对五水厂进行扩建,规划新建六水厂和七水厂。2020年总供水能力为202.5万m3/日,其中向周边城镇供水约28万m3/日。城市自来水普及率100%。
(2)排水工程
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逐步改造现有的合流制排水设施,新区规划严格按照分流制建设排水管网。中心城区污水管道覆盖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污水处理能力为130万m3/日。
(3)再生水利用
再生水利用率达到60%以上。积极稳妥地推广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用于农业灌溉,一部分出水经过深度处理后通过城市中水系统用作城市河湖景观、绿化、道路浇洒及降尘、建筑冲厕、工业低质等用水水源。
(4)电力工程
扩建合肥电厂、合肥二电厂。增容500KV肥西变,新建500KV肥东变,确保中心城区电力供应和主电网安全。
(5)通信工程
中心城区固定电话装机容量为320万门,移动通信在继续发展GSM和CDMA等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的基础上,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网,完善移动网络结构;按300米~500米服务半径设置移动通信基站。建立全市统一的广播电视传输网,优化设施建设和有线电视网络。按中心局——支局——所的结构构建邮政网点体系。
(6)燃气工程
城市燃气气源采用“以天然气为主,液化气等为辅”的原则。合肥市利用“西气东输”工程,通过定远高压长输管道接入,门站设在三十埠,在门站及合肥经济开发区、城市北部各设一个储配站。
(7)供热工程
城市热网集中供热占中心城区总供热面积的60%;燃气供热占中心城总供热面积20%;电采暖供热面积占中心城总供热面积的20%。
(8)环卫工程
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密闭清运、卫生处理系统,垃圾清运机械化程度达到100%,道路清扫机械化程度达到80%以上,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粪便排放管道化水平85%以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13、环境保护规划
(1)水环境保护
各水环境功能区全面达标;生活污水处理率超过90%;工业废水达标排放。
(2)大气环境保护
采用合理的能源政策,供热设备提高热效率,减少燃煤量,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实施清洁生产,进行源控制。
(3)声环境保护
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大于95%。
(4)固体废弃物污染及辐射环境管理防治
继续加大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辐射环境的管理工作,切实消除隐患。
14、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1)城市规模
到2010年,合肥中心城区总人口300万人,建设用地300平方公里。
(2)近期城市发展方向
近期重点向南、向西发展,建设滨湖新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适度向北部、东部和西南部发展。
(3)近期城市重点发展地区
近期重点建设滨湖新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蜀山经济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磨店地区、新站北地区、黄山公园地区、森林公园地区等6个地区。
15、规划实施
本规划经批准后,是合肥市人民政府指导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县人民政府应严格依法行政,认真实施,自觉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并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及时修编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县城总体规划;本市其他各行业规划应与本规划相协调,确保城市总体规划的各项内容得到落实。(信息来源:中安在线)
新概念:
三大推进
推进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简称“三大推进”,是合肥市委在关键时期做出的重大部署,是合肥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和大局,是2006年全市工作的主题。
“效能革命”
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环境好不好,根子在机关,关键在机关作风、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必须牢牢抓住这一主要矛盾,以“商鞅变法”的精神,深入开展“2006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来一场“效能革命”,务求以机关作风、干部作风的大转变推进发展环境的大优化,把合肥打造成中西部乃至国内审批环节最少、办事效率最高的地区。
滨湖新区
“滨湖新区”是合肥市141工程中的一项工程,新区的范围是南依巢湖,北靠二环南路,西接上派河和合安高速、东临南淝河,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90平方公里,其中312国道以北(北部片区)规划面积约27平方公里;312国道以南至十五里河(中部片区)规划面积约 80平方公里;十五里河至巢湖岸边(南部片区)规划面积约83平方公里。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南部片区一期建设区面积初定为20~30平方公里(具体范围由概念性规划确定)。
根据规划,滨湖新区的核心功能是行政办公中心、商务文化会展中心、省级休闲旅游基地、居住综合新区等。作为合肥未来通过巢湖,走入长江,融入长三角地区的水上门户,这里将是合肥未来新形象的集中展示区,因此其建筑将采用多样化设计,强调富有创造力和与众不同的品质。滨湖新区核心区的公共建筑群应以高层为主,以利于勾勒出令人赏心悦目富有韵律的城市轮廓。
在滨湖新区内的合适位置,将建设合肥市南部新的中心,合肥也将因此动作从单中心结构转向多中心结构。
未来的滨湖新区还将是省级休闲旅游基地,巢湖的风景名胜将被充分利用。同时,根据城市防灾和生态建设要求,合肥将保护性开发和利用巢湖资源,充分考虑城市引风口的功能需求,充分考虑新区绿化和生态农业的建设需求。滨湖新区范围内的圩区,未来将作为景观农业用地,也将承担起城市生态调节区的功用。
“城市一卡通”
积极推进城市信息化试点工作,实施“城市一卡通”、数字城管、市民信箱等项目建设,扩大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提升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信息化水平。2007年,合肥将在全市范围内发行用于城市生活的IC卡,应用于公交、出租等公共交通领域及公用事业缴费、旅游、商务等各种小额消费应用领域,且为便于市民查询消费信息,还将建立城市公共事业管理信息平台,把市民的生活信息和消费信息通过使用IC卡进行数字记录和关联。同时,合肥市政府公告、社会保障信息、信用卡账单、水电气账单、汽车违章信息等,将通过“市民信箱”迅速传达给市民。

我认为可以考虑到这两点:
第一发展潜力,包括你自己的发展潜力和城市的发展潜力
你的发展潜力我不清楚,只有你自己明白,你的工作是什么在哪待遇和前景更好,这个问题很难讲,况且你根本么有说;
你问的好象更多偏向于城市的发展潜力,那么从两点给你说下:
1行政层面,当然是合肥了,毕竟是省会,肯定在级别上和行政待遇上好于廊坊;
2经济层面,廊坊的发展潜力更大,北京的机场据说要建在廊坊了,而且廊坊在河北的发展也是非常的好,环境非常好,发展旅游业也很有潜力
第二发展现状,包括你自己的情况和目前的情况,这个问题你要自己考虑下,眼前的事情才是最有实际意义的事情。如果要把眼睛放到以后城市的发展那就是亏了,只有眼前最实际才能以后更实际

当然是合肥了,廊坊还是稍逊一筹的。你不应该道听图说,应该客观的去了解。要知道,合肥现在发展的相当不错,尤其是中部崛起的这几年。实事求是的说,和合肥相比廊坊不适合发展;如果从长远看,其发展潜力更没有合肥大。

于2.25再次补充说明:“挂在心上”,你的话才是真的不客观!既然你喜欢摆资料,我也给你一些资料:
合肥,安徽省省会,位于中国中部(北纬32°、东经117°),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通过南淝河通江达海,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
合肥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而闻名海内外。自东汉末以来,合肥数为州郡治所,一直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
“合肥”之名,最早出现在大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秦汉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县”,属九江郡。东汉刘秀升合肥为侯国,三国时为扬州治所。明清时为庐州府治,故又别称为“庐州”。合肥解放后由县设市,三年后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驻合肥市。
合肥市辖瑶海、庐阳、蜀山、包河4区和肥东、肥西、长丰3县,并赋予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综合试验区市级管理权限。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7029.48平方公里,其中巢湖水面面积233.4平方公里;市区总面积838.52平方公里,其中巢湖水面面积72.93平方公里,新增南岗镇面积91.95平方公里,新增烟墩乡面积106.78平方公里,市区建成区面积为224平方公里。
合肥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年平均气温15.7度,降雨量近1000毫米,日照2100多个小时。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459.5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99.3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3.1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0.69%。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34.48万人,增长了8.11%;各少数民族人口减少了0.14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GDP连续20多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增长,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跨上新台阶。经初步核算,去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53.57亿元,增长16.9%;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5.27亿元,比上年增长36.4%;财政收入达到130.88亿元,同比增长24.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为57.64亿元,增长28.3%;全年实现海关进出口总额41.83亿美元,同比增长19.2%,其中,出口27.94亿美元,增长2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84元,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3207元,增长11%。
合肥都市圈:
  合肥都市圈基本圈层半径为100公里,引领并形成皖中一体化发展格局,有效地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到2020年,合肥市将成为宁郑汉之间最大的区域经济中心。
“141”城市发展框架:
  大力改造核心主城区,并在老城区的东、西南、西、北方向建设四个城市副中心,沿巢湖逐步建设一个生态型、现代化的滨湖新区。滨湖新区位于合肥主城区东南部,南依巢湖,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90平方公里,核心功能是行政中心、商务文化会展中心、省级休闲旅游基地、综合居住新区。
“十一五”发展前景:
  “十一五”时期,合肥将以做大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主线,以壮大工业经济、强化县域经济为突破口,以加快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为着力点,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逐步把合肥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在安徽崛起中勇当先锋、中部崛起中争先进位。总体目标是:到“十一五”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确保1900亿元,年均增长15.5%,力争达到2100亿元,年均增长18%;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000美元;财政收入达到26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市区人口达到300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00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经过不懈奋斗,把合肥基本建设成经济更加发达、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良好、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成果公示内容
前言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江淮分水岭南侧,巢湖西北岸,淝河之水穿流而过。合肥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著称于世。
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建国后城市得到快速发展,由一个五万人的小城,迅速成长为现代化大城市。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城市通过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到2005年底,合肥中心城区人口已达22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25平方公里。《合肥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所确定的社会、经济及城市建设的各项目标到2005年底均已实现或突破。经建设部同意,合肥市人民政府组织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在新的时期,合肥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国家“中部崛起”及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合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市委、市政府面向未来的“141”城市空间发展布局,紧扣“大环境、大建设、大发展”的主题,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和全国科教基地的优势,促进合肥奋力率先崛起,《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
为了更好地谋划合肥的长远发展,体现“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规划编制方式,现将《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草案)予以公示,请广大市民献计献策。
总体规划主要内容简介:
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人口与用地规模
(1)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近期2010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5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6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2%;
远期2020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7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2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4%。
(2)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
近期201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300万人;
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360万人。
(3)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30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3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2、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城镇空间组织结构:“一核一圈五轴”。形成以合肥中心城区为核心,周边城镇密集区为重点发展圈层,沿主要交通轴线向东、北、西、西南、东南辐射的五条拓展轴。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市域城镇体系将形成四级结构。包括:
(1)一级城镇:合肥市域中心城市,人口规模360万人;
(2)二级城镇:店埠、上派、水湖、双墩、撮镇等5个城镇,人口规模为10—35万人;
(3)三级城镇:主要是各重点镇,包括桥头集、三河、梁园、长临河、高刘、岗集、下塘、小庙、山南、紫蓬等10个城镇,人口规模为2—10万人;
(4)四级城镇:一般建制镇共16个,人口规模小于2万人。
3、空间分区管制
综合自然资源、工程地质条件、生态适宜性、文物保护等多方面因素,规划在合肥市域范围内原则划定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地区和适宜建设地区。
4、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1)市域铁路系统
规划形成六条线(北淮南线、南淮南线、西西宁线、东西宁线、合九线、沪汉蓉铁路),衔接七个方向(淮南、蚌埠、南京、芜湖、九江、西安、武汉),具有以合肥东站为编解系统,以合肥高铁站、合肥站、合肥西站为客运系统和以合肥北站为货运系统的枢纽格局。
(2)市域公路系统
市域对外公路主要由国道、省道和高速公路组成,形成“一环十射”的对外公路网络骨架。
在市域内规划形成“双墩—元疃—桥头集—长临河,丰乐—柿树岗—山南—官亭—高刘—吴山”的市级公路环路,促进市域各经济区及各旅游区之间的横向交通联系。
(3)航空港
在肥西县高刘镇建设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E,搬迁骆岗机场。
(4)水运及港口
在南淝河下游段规划集装箱码头。在店埠河合裕路南侧和派河合安高速路西侧规划综合货运港。在巢湖沿岸规划建设旅游客运码头。在滨湖新区规划设立一处水上搜救中心。
(5)物流园区规划
合肥市物流基础设施采用“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货运站”分层次总体布局,建成“4园区、4中心”。建设东部、西南部、北部和西部(空港)四大物流园区;设立工业、建材、农业、高科技物流中心;搭建基础设施、信息网络、商贸物流三大平台。
5、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1)给水工程
2020年中心城区和市域重点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在满足中心城区供水的前提下向周边乡镇供水。规划2020年三县供水能力达到97万m3/日。
(2)排水工程中心城区污水管道覆盖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市域重点城镇污水管道覆盖率达到8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
(3)能源供应到2010年,万元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到2020年,万元GDP能耗比2010年降低30%。
(4)电力工程2020年合肥市总装机总容量为8872 MW,供电总能力达6373 MW。合肥电厂、合肥二电厂、热电联控电厂装机总容量为2464MW,供电能力为2218MW。其余用电由区域高压输电网提供。现状500kV肥西变增容至3204 MW;规划新建500kV肥东变电所,容量为3204MW。
(5)通信工程 到2020年,市域固定电话普及率在40部/百人以上,移动电话普及率在70部/百人以上,局用交换机容量达390万门,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80万户;小灵通用户40万户;互联网用户120万户。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家庭入网率达到60%以上。建成实物传递、电子邮政和信息服务等具有较大规模的综合业务体系。
(6)环卫工程中心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市域范围内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处理工艺以焚烧处理为主,填埋处理为最终保证措施,混合垃圾不再进入垃圾填埋场;水源保护区等重点地区无垃圾污染。
(7)防洪排涝工程中心城区:近期100年一遇,远期200年一遇;
店埠、撮镇、上派、水湖、双墩:20—50年一遇;
其它26个城镇:10~20年一遇;
6、城镇密集区规划协调
(1)主城与外围城市组团
外围组团分别形成相对独立的城市次中心,通过快速交通网络与主城便捷联系;生态廊道穿插其中,与主城形成有机联系。
(2)主城与周边城镇
周边城镇沿对外交通轴线拓展,根据自身特点,发挥特色,并与城市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
(3)主城与两个风景名胜区
主要协调主城与巢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蜀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之间的关系。
主城与巢湖风景名胜区:协调滨湖新区与风景名胜区建设的关系,保护巢湖自然生态环境,结合防洪设施建设,恢复滨湖生态湿地,促进巢湖综合治理。
主城与大蜀山风景名胜区:注重山体与植被的全面维护,保持城市山体制高点的地标形象,保持良好的景观与生态环境,加强周边地段建设的控制,协调城市建设风貌。
二、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1、城市规划区范围
本次规划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合肥市域范围,总面积7029.48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包括合肥现状市区、肥西县南岗镇、桃花镇和烟墩乡,面积约898.5平方公里(含巢湖水域)。
2、城市性质
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交通枢纽,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3、城市主要职能
(1)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3)现代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
(4)区域性交通枢纽。
(5)区域旅游会展、商贸物流、金融信息中心。
4、空间发展策略与空间形态
规划期内城市主要向西、向南发展,适当向北、向东方向发展。老城提升,三面整合,两向拓展,两带控制。城市以老城为中心,沿几条对外交通放射线向东、南、西南、西、北五个方向伸展,形成星形的空间形态。
5、城市分区
规划将中心城区划分为八个城市分区:老城区、东区、北区、西区、南区、经开区、高新区和滨湖新区。
老城区:环城马路以内地区,建设用地面积约5.28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12万左右。
东区:瑶海区行政区域内,即板桥河、南淝河左岸地区,包括瑶海经济开发区和磨店职教基地,建设用地面积约81.44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88万左右。
北区:除老城区以外的庐阳区行政区域,板桥河右岸和南淝河左岸地区,包括庐阳工业园区,建设用地面积约31.53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38万左右。
西区:蜀山行政区域的一部分,东以金寨路、环城西路为界,西到二环西路、合九铁路,北到南淝河,南以312国道为界,包含政务文化新区,建设用地面积约35.05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48万左右。
南区:包河行政区域的一部分,西以金寨路为界,北到环城南路,东到南淝河,南以312国道为界。建设用地面积约35.67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47万左右。
经级技术开发开区(国家级): 312国道以南,沪-蓉高速公路以西,合九铁路以东,派河以北地区,建设用地面积约60.59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36万左右。
高新技术产业区(国家级):东以二环西路、合九铁路为界,北到董铺水库南岸,南到沪-汉-蓉高速铁路,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蜀山经济开发区,建设用地面积约63.03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35万左右。
滨湖新区:312国道以南,沪蓉高速公路以东,南淝河以西,派河以北地区,包括滨湖新区和包河工业园区,建设用地面积约47.40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56万左右。
6、中心城区空间管制
(1)规划将中心城区划分为建成区、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四种用地类型。
(2)建成区
主要指现状的城市建设用地。
(3)适宜建设区
综合条件下适宜城市发展建设的用地。新增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安排在适宜建设区。
(4)限制建设区
主要是指生态敏感区和城市绿楔。生态敏感区主要包括水域生态敏感区和山地、丘陵生态敏感区。主要包括董铺水库和大房郢水库的二级保护区、巢湖周边以及江淮分水岭。
(5)禁止建设区
规划将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基本农田、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地质灾害区、城市生态廊道以及城市滞洪区等作为禁止建设的控制范围。
7、工业用地规划
重点发展“五个工业组团”。
西部工业组团: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蜀山经济开发区等为主体,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
西南部工业组团:以经济技术开发区、桃花工业园区、包河工业园区为主体,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技术含量较高的相关产业。
北部工业组团:发展庐阳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现代印刷、电力设备、建材、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加强与长丰县双凤经济开发区相协调。
东北工业组团:以瑶海经济开发区为主体,重点发展物流、服装、电缆、建材及相关配套产业。
东部工业组团:发展肥东经济开发区(龙岗),重点发展家用电器及配套、化工、冶金、轻纺、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
8、仓储用地规划
(1)仓储集中区
规划将现有仓储用地集中整合为3个集中区域:利用铁路交通设置合肥北站仓储集中区;利用公路交通设置大兴仓储集中区;利用水运交通设置派河仓储集中区。
(2)危险品仓库
保留井岗镇北部危险品仓库,搬迁合作化路煤气储气站、石油库、生态公园危险品仓库至中心城区外围。
9、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中心城区规划2个市级中心和6个城市分区中心。市级中心位于老城区和滨湖新区。
规划公共设施总用地5940.7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16.52%,人均16.50平方米。主要位于市级中心和分区中心内。
10、中心城区交通规划
(1)中心城区骨架道路布局
城市骨架路网由快速路和I级主干路组成,快速路网在整个城镇密集区内构建,规划为“四横四纵”网络,I级主干路布局结构为“环形、放射加方格网”:在二环内组成环网状,向外围组团及功能区呈网状放射形结构。
(2)公共交通规划
推行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加快确立公共客运交通在城市日常出行中的主导地位。规划设置“两横两纵”四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度为120公里,线网密度为0.33公里/平方公里。规划设快速公交线路总长度180公里,线网密度为0.5公里/平方公里,形成“一环五射”格局。
11、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
(1)绿地系统布局结构
绿地系统以巢湖、蜀山和紫蓬山风景名胜区为背景,以自然河流水系、交通走廊防护绿地为纽带,以大型公园为节点,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绿地系统。
空间格局为“三环四楔五脉多园多廊道”。
(2)城市景观风貌控制
重点控制南淝河等城市主要景观轴线,重视城市步行空间环境,增强旅游和游憩线路的明晰性,创造积极的城市开放空间,增加小型公共空间,重视带状绿化空间在城市景观组织中的作用。
12、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1)给水工程
合理布置水厂,现有的二、三、四水厂基本保持现状的供水能力,改善供水水质,改造供水管网,提高供水的可靠性。对五水厂进行扩建,规划新建六水厂和七水厂。2020年总供水能力为202.5万m3/日,其中向周边城镇供水约28万m3/日。城市自来水普及率100%。
(2)排水工程
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逐步改造现有的合流制排水设施,新区规划严格按照分流制建设排水管网。中心城区污水管道覆盖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污水处理能力为130万m3/日。
(3)再生水利用
再生水利用率达到60%以上。积极稳妥地推广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用于农业灌溉,一部分出水经过深度处理后通过城市中水系统用作城市河湖景观、绿化、道路浇洒及降尘、建筑冲厕、工业低质等用水水源。
(4)电力工程
扩建合肥电厂、合肥二电厂。增容500KV肥西变,新建500KV肥东变,确保中心城区电力供应和主电网安全。
(5)通信工程
中心城区固定电话装机容量为320万门,移动通信在继续发展GSM和CDMA等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的基础上,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网,完善移动网络结构;按300米~500米服务半径设置移动通信基站。建立全市统一的广播电视传输网,优化设施建设和有线电视网络。按中心局——支局——所的结构构建邮政网点体系。
(6)燃气工程
城市燃气气源采用“以天然气为主,液化气等为辅”的原则。合肥市利用“西气东输”工程,通过定远高压长输管道接入,门站设在三十埠,在门站及合肥经济开发区、城市北部各设一个储配站。
(7)供热工程
城市热网集中供热占中心城区总供热面积的60%;燃气供热占中心城总供热面积20%;电采暖供热面积占中心城总供热面积的20%。
(8)环卫工程
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密闭清运、卫生处理系统,垃圾清运机械化程度达到100%,道路清扫机械化程度达到80%以上,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粪便排放管道化水平85%以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13、环境保护规划
(1)水环境保护
各水环境功能区全面达标;生活污水处理率超过90%;工业废水达标排放。
(2)大气环境保护
采用合理的能源政策,供热设备提高热效率,减少燃煤量,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实施清洁生产,进行源控制。
(3)声环境保护
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大于95%。
(4)固体废弃物污染及辐射环境管理防治
继续加大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辐射环境的管理工作,切实消除隐患。
14、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1)城市规模
到2010年,合肥中心城区总人口300万人,建设用地300平方公里。
(2)近期城市发展方向
近期重点向南、向西发展,建设滨湖新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适度向北部、东部和西南部发展。
(3)近期城市重点发展地区
近期重点建设滨湖新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蜀山经济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磨店地区、新站北地区、黄山公园地区、森林公园地区等6个地区。
15、规划实施
本规划经批准后,是合肥市人民政府指导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县人民政府应严格依法行政,认真实施,自觉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并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及时修编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县城总体规划;本市其他各行业规划应与本规划相协调,确保城市总体规划的各项内容得到落实。(信息来源:中安在线)
新概念:
三大推进
推进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简称“三大推进”,是合肥市委在关键时期做出的重大部署,是合肥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和大局,是2006年全市工作的主题。
“效能革命”
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环境好不好,根子在机关,关键在机关作风、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必须牢牢抓住这一主要矛盾,以“商鞅变法”的精神,深入开展“2006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来一场“效能革命”,务求以机关作风、干部作风的大转变推进发展环境的大优化,把合肥打造成中西部乃至国内审批环节最少、办事效率最高的地区。
滨湖新区
“滨湖新区”是合肥市141工程中的一项工程,新区的范围是南依巢湖,北靠二环南路,西接上派河和合安高速、东临南淝河,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90平方公里,其中312国道以北(北部片区)规划面积约27平方公里;312国道以南至十五里河(中部片区)规划面积约 80平方公里;十五里河至巢湖岸边(南部片区)规划面积约83平方公里。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南部片区一期建设区面积初定为20~30平方公里(具体范围由概念性规划确定)。
根据规划,滨湖新区的核心功能是行政办公中心、商务文化会展中心、省级休闲旅游基地、居住综合新区等。作为合肥未来通过巢湖,走入长江,融入长三角地区的水上门户,这里将是合肥未来新形象的集中展示区,因此其建筑将采用多样化设计,强调富有创造力和与众不同的品质。滨湖新区核心区的公共建筑群应以高层为主,以利于勾勒出令人赏心悦目富有韵律的城市轮廓。
在滨湖新区内的合适位置,将建设合肥市南部新的中心,合肥也将因此动作从单中心结构转向多中心结构。
未来的滨湖新区还将是省级休闲旅游基地,巢湖的风景名胜将被充分利用。同时,根据城市防灾和生态建设要求,合肥将保护性开发和利用巢湖资源,充分考虑城市引风口的功能需求,充分考虑新区绿化和生态农业的建设需求。滨湖新区范围内的圩区,未来将作为景观农业用地,也将承担起城市生态调节区的功用。
“城市一卡通”
积极推进城市信息化试点工作,实施“城市一卡通”、数字城管、市民信箱等项目建设,扩大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提升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信息化水平。2007年,合肥将在全市范围内发行用于城市生活的IC卡,应用于公交、出租等公共交通领域及公用事业缴费、旅游、商务等各种小额消费应用领域,且为便于市民查询消费信息,还将建立城市公共事业管理信息平台,把市民的生活信息和消费信息通过使用IC卡进行数字记录和关联。同时,合肥市政府公告、社会保障信息、信用卡账单、水电气账单、汽车违章信息等,将通过“市民信箱”迅速传达给市民。

廊坊好一些 地理位置处在北京天津之间 高科技产业发展较快 随着08年的到来和北京的不断扩大发展 廊坊会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城市

从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来讲,廊坊要好一些。但是合肥是安徽的省会,城市规模目前可能比廊坊大一些,而且合肥拥有国内一流的大学:比如中国科技大学。但是廊坊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依托北京和天津两大城市,无论个人还是城市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廊坊的环境很好,我听说合肥很脏,还有污染。

这种事情不能听人扯淡,得用事实说话,给你看几组数据:
2006GDP前100名城市:(单位:亿元)
01上海市: 10297
02北京市: 7720
03广州市: 6068
04深圳市: 5684
05苏州市: 4820
06天津市: 4338
07重庆市: 3486
08杭州市: 3441
09无锡市: 3360
10青岛市: 3207
11佛山市: 2927
12宁波市: 2864
13南京市: 2774
14成都市: 2750
15东莞市: 2625
16武汉市: 2590
17大连市: 2568
18沈阳市: 2483
19烟台市: 2402
20唐山市: 2362
21济南市: 2185
22哈尔滨: 2094
23石家庄: 2064
24郑州市: 2002
25长春市: 1934
26泉州市: 1901
27温州市: 1834
28长沙市: 1791
29南通市: 1758
30潍坊市: 1721
31绍兴市: 1678
32福州市: 1657
33淄博市: 1645
34大庆市: 1618
35常州市: 1560
36台州市: 1467
37济宁市: 1456
38西安市: 1450
39东营市: 1450
40徐州市: 1430
41临沂市: 1405
42威海市: 1369
43嘉兴市: 1343
44邯郸市: 1338
45洛阳市: 1332
46沧州市: 1282
47金华市: 1229
48昆明市: 1203
49南阳市: 1201
50保定市: 1185
51南昌市: 1185
52盐城市: 1174
53厦门市: 1162
54鞍山市: 1160
55扬州市: 1101
56合肥市: 1074
57中山市: 1034
58镇江市: 1025
59泰安市: 1012
60包头市: 1010
61泰州市: 1003
62德州市: 1003
63太原市: 1000
64惠州市: 933
65茂名市: 930
66江门市: 921
67呼和浩特: 900
68南宁市: 862
69聊城市: 840
70滨州市: 829
71鄂尔多斯: 800
72刑台市: 790
73湛江市: 770
74湖州市: 761
75枣庄市: 758
76珠海市: 750
77汕头市: 741
78岳阳市: 734
79吉林市: 725
80常德市: 724
81廊坊市: 720
82漳州市: 717
83许昌市: 717
84焦作市: 699
85宜昌市: 695
86周口市: 678
87襄樊市: 675
88衡阳市: 672
89平顶山: 672
90乌鲁木齐: 654
91淮安市: 652
92商丘市: 647
93安阳市: 645
94兰州市: 638
95新乡市: 633
96柳州市: 627
97桂林市: 619
98株洲市: 605
99贵阳市: 603
100临汾市: 592
从这一指标看廊坊没合肥好

廊坊市总人口381.6万人,其中城区人口40万。人均GDP18867.9元。
合肥市总人口444.6万人,其中城区人口170万。人均GDP24156.6元。
从这一指标看廊坊略输合肥。

近年GDP增长速度:
廊坊12%-15%,合肥14%-17%
从这一指标看廊坊略输合肥。

当然比较城市孰好孰坏的指标很多,这里就不再列举。

《廊坊市是几线城市》
答:廊坊市年平均气温为11、9℃。楼市资本论获悉,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最具权威的《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最受关注的就是雷打不动的北上广深之后,所谓15座新一线城市的排名: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西安、天津、苏州、南京、郑州、长沙、东莞、沈阳、青岛、合肥、佛山。其中,合肥和佛山...

《合肥自驾游到廊坊三河市人民公园路线选择》
答:合肥回三河市人民公园的一共要行驶1031公里,一共得开11小时26分钟,油耗费用估计412元左右,过路费为483元左右 从合肥到三河市人民公园途径道路概况 滁菊路 → 敬亭山路 → 站前路 → 凤台路 → 新蚌埠路 → 合白路 → S324 → 京台高速 → 朱圩子枢纽 → 京台高速 → 连霍高速 → 林东...

《2019一二三线城市繁荣度都是怎么排名的?》
答:一线城市繁荣度排名:深圳、北京、上海、广州这四个老牌一线城市稳坐榜单前四名,其中深圳拔得头筹,北京、上海、广州次之。二线城市繁荣度排名:郑州、长沙、苏州、西安、东莞、佛山、济南、厦门、青岛、合肥、宁波、福州、沈阳。三线城市繁荣度排名:珠海、泉州、惠州、温州、烟台、嘉兴、南通、中山、廊坊...

《合肥到廊坊多远多少公里:距离1006公里》
答:16.沿京台高速行驶201.1公里,朝廊沧/廊坊/沧州/浮阳大道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7.沿匝道行驶1.5公里,直行进入廊沧高速 18.沿廊沧高速行驶109.3公里,稍向左转上匝道 19.沿匝道行驶3.0公里,直行进入京台高速 20.沿京台高速行驶21.4公里,在廊坊出口,稍向左转上匝道 21.沿匝道行驶1.1公里...

《安徽和廊坊哪个离西安最近》
答:安徽到西安更近一些。安徽合肥到西安全程945公里;天津廊坊到离西安全程1140公里。

《合肥是几线城市2016》
答:兰州市、桂林市、三亚市、呼和浩特市、绍兴市、泰州市、银川市、中山市、保定市、西宁市、芜湖市、赣州市、绵阳市、漳州市、莆田市、威海市、邯郸市、临沂市、唐山市、台州市、宜昌市、湖州市、包头市、济宁市、盐城市、鞍山市、廊坊市、衡阳市、秦皇岛市、吉林市、大庆市、淮安市、丽江市、揭阳市、...

《合肥市蜀山区距离河北廊坊多远》
答:14.沿京沪高速公路行驶107.8公里,朝廊沧/廊坊/沧州/浮阳大道方向,稍向右转进入京沪高速公路 15.沿京沪高速公路行驶1.6公里,直行进入廊沧高速公路 16.沿廊沧高速公路行驶109.3公里,朝廊坊方向,稍向左转上匝道 17.沿匝道行驶2.3公里,过永定河中桥约700米后,直行进入京台高速公路 18.廊坊市内...

《合肥到河北廊坊多远》
答:乘坐火车到廊坊1035公里:车次出发站开车时间到达站到达时间用时里程硬座软座硬卧上/中/下软卧上/下K748合肥20:05廊坊12:1516小时10分1035137-234/242/249362/379

《廊坊去合肥合肥植物园经过哪些地方》
答:从廊坊到合肥植物园途径道路概况 常甫路 → 南龙道 → 永兴路 → 廊霸路 → 廊霸线 → 苑家务桥 → 廊霸线 → 京台高速 → 济南绕城高速 → 京台高速 → 淮徐高速 → 林东枢纽 → 连霍高速 → 京台高速 → 连霍高速 → 朱圩子枢纽 → 京台高速 → 西泉街枢纽 → 蚌合高速 → 合肥...

《合肥去河北廊坊市哪样交通方便》
答:高铁。合肥站一趟,合肥南站三趟。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