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书25课是什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第25课是什么内容

作者&投稿:巨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五年级上册语文的第25课全诗是什么意思~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三


北大附小 潘东辉


学习目标


1.认识“礴”等3个生字。会写“丸”等3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诗句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课前准备


1.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录像。


3.准备“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长征》。


第一课时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诵读品悟,领略诗境


1.听一听《长征组歌》中的段落,谈一谈你所了解的长征。


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初步渗透与本诗歌相关的知识


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考虑


红军 / 不怕 / 远征难,


万水 / 千山 / 只 / 等闲。


五岭 / 逶迤 / 腾 / 细浪,


乌蒙 / 磅礴 / 走 / 泥丸。


金沙 / 水拍 / 云崖 / 暖,


大渡 / 桥横 / 铁索 / 寒。


更喜 / 岷山 / 千里 / 雪,


三军 / 过后 / 尽 / 开颜。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


↘讨论


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 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二


北大附小 郭琼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①出示毛泽东主席的相关图片。


导语:你认识画面上的这个人吗?你都知道哪些有关他的事迹?


②学生结合“资料袋”和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过渡:他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就让我们通过对这组课文


学习,来走近他、了解他、感受他那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吧!


↘放手阅读,整体感知


①自学生字词。


a.请学生各自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b.请同桌互相读读、听听,纠正读错的字音。试着解答一下对方不懂的问题。


c.全班汇报交流,读准词语,理解不懂的词语。


读准下列词语:


逶迤(wēi yí )磅礴(páng bó )岷山(mín )


解释词语: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学生可能质疑的词语: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②了解相关背景。


过渡:你都知道哪些有关长征的事?


学生介绍有关长征的历史事实。


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


③感知诗歌内容。


过渡: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保存自己的实力,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军战士靠着自己的双脚,走过了十一个省,行程2500余里,完成了举世无双、惊天动地的万里长征。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细读鉴赏,领略诗境


①教师范读,学生思考:


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几幅图?为什么?


②小组研读。


出示研读提示:


在学习小组内给“征难图”起名字,读读说说自己欣赏的“图画”;还可以结合自己收集的课外资料讲一


讲自己欣赏的理由。


③全班交流。


谈自己欣赏的图图。


明确: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


a.“腾越南五岭” b.“疾跨乌蒙山”


学法:通过语言文字理解长征的艰辛和红军战士藐视困难的精神。


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这五岭、这乌蒙是什么样的山呢?(老师边讲边画。)红军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呢?那该怎么读呢?


(体会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


师:那“细浪”、“泥丸”是什么样的呢?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为什么像“起伏的微波细浪”、“滚动的小小泥丸”呢?那该怎么读呢?


(体会诗句反衬红军的英雄气概,突出红军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


师:红军就靠着自己的双脚,行走在这跨越四省、峰峦起伏的五岭上,越过了这巍峨高大、山势陡峭的乌蒙山,走出了1300多公里的崇山峻岭。多少的艰难险阻,在我们红军的眼中,都算不得什么!再带着感受读一读。


c.“巧渡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学法:通过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影像资料感受长征的艰辛和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你能根据学过的课文说说自己的理解吗?能把它读出来吗?


(回忆《飞夺泸定桥》等课文,感受长征途中的险恶。)


师:让我们一起来重温那惊险悲壮,惊心动魄的战斗吧!观看相关的录像。


(感受自然环境的险恶和与敌人战斗的激烈,体会红军的无畏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师:从这九一生、背水一战、急流险滩、枪林弹雨、嘹亮号角、奋不顾身的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能把它读出来吗?


e.“喜踏岷山雪”


学法:结合时代背景理解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如果说翻过五岭,走过乌蒙,是征服大自然的喜悦,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就是战胜敌人的豪情。


那么翻越大雪山,带给红军的又是什么呢?读一读。


师:当时越过大雪山的只有“红军第一方面军”,毛主席为什么却说“三军过后”呢?


(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但毛泽东希望并相信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师: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就在眼前,这一切怎么不令红军欣喜若狂、兴奋不已呢?让我们把红军的这种胜利之喜、这种万丈豪情通过声音读出来吧!


④加深理解,回归全文。


a.过渡:红军长征仅仅遇到了这五个困难吗?那毛主席为什么只写了五幅“征难图”?


明确: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可以体会到,在这25000里的长征路上,英勇的红军战士要走过万水千山,要红历过千难万险。我们不能单独地看这五幅图,应该把它们连起来看,它是由几幅画构成的包容天地、气象万千的历史画卷,包含了红军长征途中所有的艰难困苦,只是这些太多,说不完、道不尽,诗只选几个典型的画面作艺术概括。


b.带着感受朗读全诗。


过渡: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播放歌曲,烘托气氛,提升情感。


师:让我们带着对红军英勇无畏、不怕艰险、乐观向上的赞叹之情,再来朗读全诗吧!


↘朗读背诵,布置作业


①熟读成诵。


②书写生字。


③课后收集毛泽东主席的诗词,感受其诗词的风格。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一



歇台子小学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学会2个生字;解释“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的意思;并且体会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弄懂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请大家回忆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描写红军长征的文章?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2.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3.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长征。


二、解题,补充课外资料


1.读了课题,你查找了哪些与长征有关的资料?


(1)介绍有关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北上抗日。在长征的途中,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错误路线的统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介绍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线。


教师投影出示红军长征的地形图。


红军第一方面军在1934年10月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在整个长征的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了千辛万苦,击败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这首诗就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结束的时候写的。


(3)有关作者毛泽东的资料。


(4)介绍这首诗的体裁。


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2.教师小结:非常感谢同学们给大家带来的这些资料。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那么,现在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体会舒适的韵律与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


4.教师小结:这首诗一共有八句话,每两句子为一联,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三、再读诗句,质疑解疑


1.读读全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标画在书上,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2.学生质疑。(字词)


3.根据大家的提问,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自学。


4.学生汇报交流,集体解疑。


远征:指两万五千里长征。


只等闲:等闲是平平常常的意思。只等闲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的精神。


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在课文里是指无数的山、无数的水。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腾:向上跳跃,起伏跳跃。


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磅礴:气势雄伟。


开颜:脸上露出笑容,内心充满喜悦。


5.交流解疑后的感受。


四、指导朗读,教学生演唱《长征》


五、布置作业


1.思考每句诗的意思。


2.把不理解的地方标画在书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读全诗,领会诗句的意思


1.自由朗读全诗,想想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作者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诗?


二、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


1.学习首联。


(1)请同学们读读首联,有哪些语句不理解?


(2)学生质疑。


(3)师生共同解疑。


理解“等闲”


表面的意思:等:等于、等同;闲:空闲、闲置;等闲:如同空闲、等于闲置。


引申的意思:把这个词带入诗句中,联系上文说说“等闲”的意思。(平常、算不了什么,无足重轻。)


理解“只”。


投影出示:


(4)读首联,读出语气。


(5)同学之间评读。


(6)红军战士把什么看作平常的事?


(7)长征时,战士们遇到了哪些困难?从这句诗中的哪些词可以体会出来?(理解“千、万”的含义。)


(8)红军战士面对困难,有怎样的态度呢?从哪些词与中可以看出不怕困难?


(9)用自己的话说说首联的含义。


(10)再次朗读首联,想想表现了红军战士什么样的精神?(不畏艰险的大无畏精神)


2.学习颔联。


(1)读读这一联,找出哪些是难以理解的词语?(五岭逶迤、乌蒙磅礴)


(2)哪些词是说明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


(3)你是怎样理解“腾细浪”“走泥丸”的?


(腾:翻;细浪:细小的浪花。腾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走:滚动;泥丸,泥球。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动。)


(4)投影练习:


把()比作翻着的细小的浪花。


把()比作()。


(5)再读这一联。


A.用“不仅……而且”回答。(不仅写出了长征的艰难,而且表现了红军藐视困难的英雄形象和高大的形象。)


B.朗读颔联。


3.学习颈联。


(1)如果说颔联是千山的写照,那么颈联就是万水的说明。


(2)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铁索:大渡河上的13根铁索。暖:暖的感觉;寒:寒气逼人的感觉。)


(3)说说这两句的大意。


(4)质疑:为什么说暖、寒?


(5)讨论归纳:


暖──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金沙江形势险要,敌人控制得很严。但是红军在渡口俘虏了过江侦查的两只敌船,活捉了守卫在对岸的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对岸的阵地,使大部队巧渡成功。


寒──泸定桥高悬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的木板已经被敌人抽掉,渡河的勇士们手攀铁索,冒着对岸敌人密集的枪林弹雨前进。不怕流血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桥。“寒”表现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6)再读这一段。体会思想感情。


4.颔联、颈联的小结


从这两联的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是怎样看出来的?


(1)讨论后回答。


(2)这里所说的困难仅仅指千山万水吗?


(3)除去这些自然界中的困难,还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学生甲:万水千山不仅仅指自然界的困难,还泛指所有的困难。


学生乙:红军在长征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艰难险阻。比如:在长征中,天上每日几十架敌机侦查轰炸,地上有几十万的大军围追堵截。途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


(4)再读这两联,体会思想感情。


(5)这两联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呢?


(6)学生讨论自学。


学生甲:这两联,两两相对,就被称为对仗。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学生乙:我发现这首诗押an的韵。


(7)自由朗读。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1.回忆前三联的内容。


2.想一想前三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尾联


1.读尾联。


2.岷山──红军长征翻过的最后一座山。此时,红军战士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3.读出这种心情。


4.理解:


(1)更喜:对胜利充满信心。


(2)尽开颜:


投影出示:


什么人“喜笑颜开?”


(红一、四方面军以及所有的革命军民)


5.品读。


三、总结全诗


1.谈谈你学完全诗后的感受。


2.那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红军战士的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


四、吟诵诗句,背诵诗文


1.反复朗读课文,运用停顿、节奏、重音等读音技巧,再现诗中意境。入情朗读。(可以采用配乐朗读。)


2.检查背诵。


五、作业


1.朗读并背诵。


2.预习下一课。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讲述了玄奘为了到天竺去学习,历尽千难万险,到了天竺,并在这方面取得重大成功,促近了中化文化的交流的事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书25课是《七律.长征》。
第一组
1 窃读记 (林海音)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张钫)
3 走遍天下书为侣 (尤安·艾肯)
4* 我的“长生果” (叶文玲)
第二组
5 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 (王安石)
秋思 (张籍)
长相思 (纳兰性德)
6 梅花魂 (陈慧瑛)
7* 桂花雨 (琦君)
8* 小桥流水人家 (谢冰莹)

第三组
9 鲸
10* 松鼠 (布封)
11 新型玻璃
12* 假如没有灰尘 (周元桂)
口语交际·习作三
回顾·拓展三
第四组
13 钓鱼的启示 (詹姆斯·勒菲斯特)
14*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伊尔莎·斯奇培尔莉)
15 落花生 (许地山)
16* 珍珠鸟 (冯骥才)

第五组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有趣的汉字
字谜七则
有趣的谐音
仓颉造字
册典删的来历 (刘凌)
我爱你,汉字
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的发现
一点值万金
街头错别字
赞汉字 (汪竹柏)
书法作品赏析
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刘湛秋)
第六组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马克·汉林)
18* 慈母情深 (梁晓声)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巴德·舒尔伯格)
20 学会看病 (毕淑敏)

第七组
21 圆明园的毁灭
22 狼牙山五壮士 (沈重)
23* 难忘的一课
24* 最后一分钟 (李小雨)

第八组
25 七律·.长征 (毛泽东)
26 开国大典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 (晓年)
28* 毛主席在花山 (翟志刚)

1、桂林山水 2、林海 3、古诗三首《墨梅》、《竹石》、《石灰吟》 4*、阿里山的云雾 5、开国大典 6*狱中联欢 7、荔枝 8*鲁本的秘密 9、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10、只有一个地球 11*宇宙生命之谜 12、长征 13、一夜的工作 14*我的战友邱少云 15、古诗两首《泊船瓜洲》、《游子吟》 16、“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 17*童年的发现 18*冬阳· 童年 ·骆驼队 19、鸟的天堂 20、第一场雪 21*索溪峪的“野” 22*鹿和狼的故事 23、凡卡 24、小抄写员 25*向命运挑战 26、学弈 27、两小儿辩日 28*牛郎织女(一)29*牛郎织女(二)
选学课文:1、生活是多么广阔 2、梅花魂 3、21世纪社会集锦 4、夜莺的歌声 5、生命的林子

1.山中访友 2*.山雨 3.草虫的村落 4*.索溪峪的"野" 5.詹天佑 6.怀念母亲 7*.彩色的翅膀 8*.中华少年 9.杨氏之子 10.晏子使楚 11*.半截蜡烛 12*.打电话 13.将相和 14.草船借箭 15*.景阳冈 16*.猴王出世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17.七律.长征 18.开国大典 19*.青山处处埋忠骨 20*.毛主席在花山 2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2.威尼斯的小艇 23*.与象共舞 24*.彩色的非洲 25.再见了,亲人 26*.金色的鱼钩 27.穷人 28*.梦想的力量
选读课文:1.林海 2.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3.故事两则 4.孔明智退司马懿 5.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6."读书石"飘逸着书香 7.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8.一件运动衫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第25课古人谈书这两篇文章的意思?》
答: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意思: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语文书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从租界里回来后,一人可能在...》
答:课文中,一位中国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周恩来愤懑,却因为处在租界之内无计可施,这时他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周恩来沉思的内容通过下文得以展现。课堂上,魏校长提出...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第25课预习资料》
答: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这堂语文课,时隔多年,也让作者难以忘怀,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课文一起去看看。二、初学课文 1、借助字典读通读顺课文。(自由读文)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组合作)三、检查自学情况。1、课件出示新字生词,指名认读。(集体纠错)2...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课文有那些?》
答:五年级上册语文书人教版最后一个单元的课文内容就是第24课的古人谈读书,第25课的忆读书,第26课的我的长生果这样子的三篇课文,然后在后面还有口语交际,口语交际具体的一个主题就是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然后在练习作文的方面,就是推荐一本书这样子的一个主题,去让学生练习一篇作文,并且需要交到...

《小学上册语文书中第25课《最佳路径》主要讲的是什么》
答:课文主要讲述了赫赫有名的英国哈佛大学建筑学院的院长,为建筑学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点——路径设计而大伤脑筋。经过五十多次修改而未定方案的问题却从一位老太太卖葡萄的事中得到启示——根据实际情况,让大家都满意的事才是最佳的。

《语文书五年级25课古人谈读书。第三个的意思?》
答:古文谈读书,第三个意思是,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为下流;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是什么?》
答:五年级上册第25课叫《古人谈读书》,内容:《古人谈读书》是三则关于古人读书的言论总编,从《论语》,《训学斋规》,《曾文正公全集》三部文献中总结古人读书的方法。原文: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诗意是什么?》
答:参考如下:一、大意是: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把所学的知识默默的牢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二、大意是: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

《五年级上册语文的第25课全诗是什么意思?》
答:红军不怕长征途中无数的艰难险阻,只把它们当作平平常常的事。五岭的山路虽然弯弯曲曲、连绵不断,但在红军眼里就想腾起的细小的浪花。乌蒙山虽然气势宏伟,但在红军眼里,却像滚动的小泥丸。金沙江的水拍打着两岸的悬崖绝壁,给人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只横着一座铁索桥,使人看后心惊胆寒。更让红军欣喜...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