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恭亲王可以铲除八大顾命大臣为什么不铲除慈禧呢? 肃顺等“顾命八大臣”最后为什么会被慈禧太后打败?

作者&投稿:堵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慈禧是怎样和恭亲王联手对付顾命八大臣的?~

慈禧虽是皇室妃嫔,但是权力欲相当强烈。咸丰皇帝驾崩后,她不甘心听命于八位辅助大臣,于是便暗中联络受排挤的恭亲王。在给咸丰送葬只走一半路程便借到返回京师。回京后立即下令抓捕八位顾命大臣,并赐死。这就是历史上的“辛酉政变”。

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逃到热河避暑山庄躲避英法联军的咸丰皇帝驾崩,大清皇位传给了唯一的皇子,年仅6岁的载淳,是为同治皇帝。同治皇帝年幼,咸丰皇帝便任命肃顺等八人为“顾命八大臣”赞襄政务,但不甘于后宫生活,极具权力欲望的慈禧太后在恭亲王奕的帮助下,随即发动著名的“辛酉政变”将“顾命八大臣”处死的处死,罢免的罢免,夺得最高统治权,开始了对大清王朝长达48年的统治。那么,握有重权、辅助朝政的肃顺等人为何会败给毫无实权、稳居后宫的慈禧太后呢?仅仅是恭亲王奕的功劳?其实,肃顺等人自己得做法借直接导致了自己的惨败,将慈禧太后推上了权力巅峰。

1、咸丰皇帝死后,未能及时抓住实权
咸丰皇帝临终前,除了给予“顾命八大臣”赞襄政务、处理朝政的权力,但为了控制和平衡肃顺等人的权力,防止出现恃权凌主的情况,又专门赐给了慈安太后、慈禧太后每人一枚印章,规定凡诏旨和上呈奏章必须经过两枚印章盖章后方能生效。咸丰皇帝的这一安排,实际就将最高行政权力交给了两宫太后。

肃顺等人认为两宫太后只有负责监督和查看的权力,并没有更改谕旨和奏折的权力,但是两宫太后却坚持按照大行皇帝的意愿,坚持将权力抓在手中,并不认为这是干预朝政。这还不叫干预朝政?肃顺等人可能觉得两个寡妇还能翻出什么风浪,朝政大权还是在自己手中,便不再坚持了!殊不知,肃顺等人的大方和轻敌直接导致了自己的灭亡。

2、让恭亲王留守北京,才是肃顺等人最大的败笔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胆小如鼠的咸丰皇帝面对马上就要攻入北京的英法联军,怆惶逃窜,躲避到了热河避暑山庄。在亲信大臣肃顺的建议下,让自己的弟弟恭亲王奕留守北京,同英法两国交涉并处理朝政。看见了吗?又是这个肃顺,他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让恭亲王奕远离权利中心,最好是能借英法两国之手将恭亲王奕除掉。殊不知,被称为“鬼子六”的恭亲王奕不但同英法两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还将朝政处理的妥妥当当并借此机会龙龙龙一大批朝中大臣的人心,弄得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慈禧太后政变能够成功,离不开奕的鼎力支持,奕的成功却是离不开坚持让自己留守北京的肃顺。这就是命啊!这就是肃顺生生将自己作死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3、同意恭亲王奕前往热河奔丧
就算前面两个错误都犯了,如果肃顺等人能够隔断热河和北京的联系,等自己牢牢掌握了朝政和军队以后,在进行大行皇帝丧仪的安排,或许就没有后来的变故了。但是,肃顺等人又在此时犯了另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在奕得到慈禧太后密信,准备发动政权以后,奕立马上了奏疏,要求前往热河拜谒大行皇帝灵位。哥哥死了,做弟弟的来哭丧原本天经地义,可是你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两宫太后虎视眈眈,“顾命八大臣”对权力的掌握尚未稳定,更别提对军队的掌握了。可是盲目自大、自信满满的肃顺等人竟然同意了奕的奏疏,为奕和慈禧太后直接联系打开了方便之门。

4、同意恭亲王奕和两宫太后见面
就算肃顺等人同意了奕的奏请,碍于压力让奕前来奔丧,可如果不给奕和慈禧太后见面的机会,恐怕政变能够成功的几率也会降低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是呢?我们这八个脑残的顾命大臣,在简单的阻拦以后,竟然同意了奕觐见两宫太后的要求!肃顺等人怎么就不想想一个小叔子在这个时候要求觐见太后干嘛?有什么大事需要立刻见到两宫太后的?允许叔嫂见面,是肃顺等人犯下的另一个致命的错误,这让他们之前千方百计阻止热河和京城联系的意图前功尽弃,等于白玩。也就说,肃顺等人亲手为慈禧太后创造了发动政变的理由,亲手将那把鬼头刀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

结果我们都很清楚了,在肃顺等人的“倍加努力”下,终于让自己得到了应有的下场,回到北京的慈禧太后立即下令清初“顾命八大臣”,肃顺也是得到了最为严厉的处罚。咸丰十一年九月三十日,刚刚在两个妾室怀中睡下的肃顺被拉出被窝,押送至宗人府入狱。十月初六,两宫太后用自己手中的印章下令,将肃顺斩立决,两人自尽,四人革职,一人流放。“八大顾命大臣”制度彻底瓦解!

首先更正一点,顾命八大臣并非是恭亲王奕欣铲除的,而是在多种势力的综合压制下才被遏制。虽然恭亲王有“鬼子六”的称号,但是在当时,他还真不是八大臣的对手,若不联合其他人,被扳倒的可以就是他自己

这个问题可以分两部分来解读:第一,恭亲王可以铲除顾命大臣;第二,为何不铲除慈禧。

首先来看第一点:铲除顾命大臣

咸丰突然去世时是在热河的避暑山庄,当时随行的只有顾命八大臣和慈安、慈禧等人,而恭亲王是被留在京城处理日常事务,他对此并不知晓。

很多人都说“咸丰无能”,其实不然,咸丰死前已经把各方势力看的清清楚楚。为了让唯一的儿子能顺利上位,他改变了赐死慈禧的打算,虽然任命了八位顾命大臣,但是,鳌拜的前车之鉴他也是心知肚明,所以,他又给了慈安、慈禧每人一方大印,所有圣旨必须加盖两个大印才算有效,在他看来这是对辅政大臣的制约。这是他聪明的一点,他最糊涂的就是根本没把远在京城的奕欣考虑在内,八个顾命大臣竟然没有奕欣的名字,这让恭亲王作何感想?这也为后来的政变埋下伏笔

咸丰死后,肃顺等顾命大臣为了独揽朝政,一度严防消息外泄,封闭了避暑山庄。当时的慈禧是孤儿寡妇,要什么没什么,只有一帮忠实的太监。慈禧面对肃顺等人的咄咄相逼独木难支,她就不得不寻求“外援”。那选谁呢?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肃顺一党和恭亲王是势如水火,而恭亲王又是皇家宗室里最有威望和权势的人,所以,慈禧想尽办法联系到奕欣,将热河的情况作了说明

奕欣以“吊丧”的名义赶赴热河,和慈禧有了近一个时辰的秘密会谈,这才确定了政变的计划。当时的后宫不准参政,所以慈禧并没有什么党羽,而要发动政变,只有靠恭亲王。

也活该肃顺他们倒霉,平日把事情做得太绝,快把人得罪光了。别说掌握京城兵力的胜保,连不爱参与政治的僧格林沁也对他们严重不满,恭亲王利用这种心理,顺利得到他们的支持。于是,在梓宫回京时突然发难,迅速控制并处理了肃顺等人,这就是“辛酉政变”

“辛酉政变”确实是恭亲王主导的,其他参与的人也只是出于对肃顺等人的不满,所以,在事后断不会继续支持奕欣再采取其他手段,两宫垂帘,恭亲王辅政的格局就产生了

接下来看第二个问题:为何不铲除慈禧?

铲除肃顺等人是因为他们激起了众怒,所以,奕欣能得到其他人的支持,可是如果要铲除慈禧,那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那可是谋反,包括那些支持打压肃顺的人都可能会调转矛头反对奕欣,奕欣还真没把握,这是其一;

其二:当时慈禧和奕欣在热河密谋了近一个时辰,除了安排扳倒肃顺等人的计划外,慈禧肯定对以后的权利进行了“合理分配”,因为当时慈禧显然是有求于奕欣,所以,在权利分配上,肯定给了让奕欣满意的承诺。既然有言在先了,奕欣肯定也会按照约定好的路线去走

这两种因素的使然,所以,奕欣在扳倒肃顺等人后并没有进一步的逾越

结语

奕欣千算万算,就是没有看透慈禧对权利的追逐,在平息顾命大臣后,奕欣以辅政王身份总榄大权,可是慈禧也在悄无声息中不断培养着自己的势力,在势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双方在权利的争夺中必然会出现矛盾和冲突。后来,慈禧利用有人参奏奕欣的机会,干净利落地罢黜了奕欣的职位,让这位曾经不可一世、完全可以改变满清命运的亲王开始走向没落



《咸丰生前十分重用恭亲王,为何安排顾命大臣时,名单中却没有他呢?_百度...》
答:三、利用恭亲王制衡八大顾命大臣 咸丰死时同治年才六岁,为了让同治长大亲政时没有阻力,咸丰在提防恭亲王的同时,对八大顾命大臣也不是完全信任,担心他们把持朝政后将同治架空。咸丰任命顾命大臣时将恭亲王排除在外,但是并没有收回恭亲王以前的官职和权力,这样恭亲王和顾命大臣们在朝堂上彼此制衡,...

《肃顺等“顾命八大臣”最后为什么会被慈禧太后打败?》
答:4、同意恭亲王奕和两宫太后见面 就算肃顺等人同意了奕的奏请,碍于压力让奕前来奔丧,可如果不给奕和慈禧太后见面的机会,恐怕政变能够成功的几率也会降低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是呢?我们这八个脑残的顾命大臣,在简单的阻拦以后,竟然同意了奕觐见两宫太后的要求!肃顺等人怎么就不想想一个小叔子在...

《八大臣会被26岁的慈禧斗倒,是因为慈禧凭借了什么手段?》
答:而此时,有一批暗助恭亲王奕䜣的军机章京,中汉军机章京领班江阴曹硫瑛,仪征方鼎锐以及仁和朱学勤、许庚身这四人正是南派士大夫。这批军机章京在辛酉政变中,与恭亲王奕䜣呼应,发挥了重大作用。处处树敌的肃顺最终身死 四、总结 其实写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发现为何顾命八大臣斗不过慈禧了...

《1861年,清朝政府发生了一次权力斗争,史称其为什么?》
答:辛酉政变。清朝最高统治者咸丰帝在这一年病逝。临死前对权力做了安排,由同治帝继承皇位,肃顺等八人为顾命大臣。同治生母慈禧联合皇太后慈安以及被排除在权力中心的咸丰弟弟奕欣发动政变,杀肃顺几人,囚禁其余诸人,获取最高权力。

《恭亲王与慈禧什么关系》
答:恭亲王是慈禧的小叔,也就是咸丰的六弟。铲除顾命八大臣的辛酉政变被称为“叔嫂合谋”,恭亲王与慈禧,在对方的一生中彼此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慈禧的几位小叔子里,关系密切的还有一位皇七弟醇亲王,是光绪的生父。但这里先讲恭亲王。恭亲王奕欣本来是很有机会当皇帝的,在才干、体魄、心理素质等...

《咸丰生前重用恭亲王,为何安排顾命大臣时,他没有在其中呢?》
答:恭亲王的所作所为自然没能逃脱咸丰的眼睛,但是此时的咸丰已无力再处理恭亲王的事情。他担心恭亲王在他死后密谋夺权,于是便把他排除在了顾命八大臣之外。咸丰帝的担心最终变成了现实,恭亲王联合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打倒了顾命八大臣的势力,满清的未来从此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咸丰生前十分重用恭亲王,为何顾命大臣的名单中却没有他?》
答:所以咸丰不可能让恭亲王当顾命大臣。再者,明朝的时候朱棣夺了侄子的皇位,咸丰十分担心恭亲王会同朱棣一样,欺负慈禧孤儿寡妇,因而咸丰对恭亲王十分防备。只不过咸丰没想到的是真正的野心家其实是自己的枕边人,最后慈禧联合恭亲王除掉了所谓的顾命大臣,咸丰日防夜防的弟弟再次登上了历史舞台。

《清朝的“顾命八大臣”势力都不小,为什么会斗不过26岁的慈禧太后呢?_百 ...》
答:本身慈禧一直都在卖惨示弱所以很多人都以为八大臣要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当时的名声已经是非常坏了失去了民心。而且当时的慈禧又以恭亲王的名义来压制八大臣,而此时的恭亲王无论是名声还是地位都很高所以慈禧理所当然的以垂帘听政的名义把持了朝政。而八大臣却被慈禧杀的杀流放的流放。可以说八大臣是一...

《咸丰帝驾崩后,26岁的慈禧太后是如何斗垮顾命八大臣的呢?》
答:他们在行宫过起了太平日子,至于北京那个烂摊子,让六弟恭亲王奕欣去处理吧。1860年9-11月,咸丰帝出逃期间的紫禁城午门。菲利斯·比托摄影。不巧的是,刚在承德安顿下来,咸丰帝就得了肺病病倒了。生病后他不知节劳休养,反而沉迷于美酒美色之中,使得病情持续恶化。拖到1861年8月22日,终因...

《清朝辛酉政变后,顾命八大臣的下场结局有多悲惨》
答:至此八大臣被一一清算,不仅剪除了政敌还洗白了先皇,也展示了两宫皇太后的仁慈,可谓是一举三得。上图_ 爱新觉罗·奕欣(1833—1898),即和硕恭亲王肃清顾命八大臣的“余毒”虽然以载垣、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被收拾了,但是宗室和大臣中跟他们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于是在肃顺被斩的第二天,两宫皇太后和嗣...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