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2010年我国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 论述2003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和宏观调控政策。

作者&投稿:夷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如何创新~

1、突出供给思维,应对潜在增长下滑。2、明确“上限”“下限”和“底线”完善区间调控3、理解经济异质性与增长非均衡重视结构性调控4、牵手”战略规划与财政货币政策拓宽宏观调控视野5、确立调控新指挥棒重启地方竞争6、考量利益博弈把握宏观调控政治经济学7、关注大国溢出效应践行负责任的宏观政策8、尊重“市场决定论”宏观调控不能包打天下9、推进“机制化”建设构筑宏观调控基本遵循拓展资料:1、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中长期减速,因此供给管理思维更加重要。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在人口与劳动力、资本与金融、资源与产权、技术与创新、制度与分工等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供给约束”。只有放宽人口计划生育、放宽户籍制度、减少资本和金融管制、优化土地和资源产权结构,才能提高经济的长期潜在增长率。推进国有企业等低效领域的体制改革。2、经济运行中的许多问题也需要从根本上解决供给思维。例如,产能过剩。从产能过剩的原因来看,虽然有周期性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制度和供给方面的原因。这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为了获得产业优惠待遇而加大支持和竞争(如提供土地、资本、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待遇),导致产业政策取向趋同,从而导致区域间产业结构更加普遍的同质化,进而导致大量的产能过剩。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还需要突出供给管理的思路。3、强调供给思维并不意味着放弃需求管理,但扩大需求有时依赖于供给管理。在经济低迷时期,扩大需求是必要的,但仅仅依靠需求管理来扩大内需是不够的。扩大内需靠投资和消费。就投资需求而言,主要问题不在于总量,而在于结构。在未来,重要的投资方向应该是基础设施建设,但在这方面,需要调整投资结构。就消费需求而言,如果不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不改变产业结构和要素投入结构,就难以实现扩大消费需求的目标。从这个角度看,扩大内需不仅仅是需求管理,更需要供给管理。应减少微观主体对需求扩张政策的严重依赖,充分发挥供给政策的激励作用,注重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三、2003年下半年至今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双稳健”

  进入2003年,中国继续实施自1998年10月开始的以积极财政政策为主旋律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然而,2003年以来,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和不健康因素,最突出的是两个问题:一是粮食问题。粮食供求关系趋紧的问题逐步凸显。粮食播种面积连年减少,由1998年的17亿多亩下降到2003年的不足15亿亩,为建国以来最低水平;粮食产量连续下降,由10246亿斤下降到8614亿斤,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大幅度减少,由824斤下降到668.6斤,是22年来最低水平。二是投资问题。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猛,新开工项目过多,在建规模过大,一些行业和地区投资过度扩张。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万亿,增长26.7%,在建总规模约16万亿元,相当于近3年的工作量。2004年第一季度又增长43%,增幅之高是多年以来所没有的。部分行业投资增势强劲,结构矛盾突出。2003年钢铁、水泥投资分别增长92.6%和121.9%,2004年第一季度又分别增长了107.2%和101.4%。2004年初,钢材已形成的生产能力3.1亿吨,在建规模1.5亿吨,拟建的还有5000万吨。按此,全部建成投产,总规模将达到5.1亿吨,大大超过市场需求。更为严重的是,在总量扩张的同时,结构并没有改善。不仅已经关闭的小钢厂恢复生产,而且又新上了一批资源消耗大、技术水平低、污染严重的项目。水泥、电解铝等行业的情况与钢铁行业类似。
  历史经验多次证明,投资膨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痼疾。由于投资增长过猛,使得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凸显。一是投资膨胀助长了信贷规模过度扩张,信贷扩张反过来又推动投资更快增长,两者互为因果,互相推动;二是投资膨胀加剧煤电油运的紧张,使经济运行绷得更紧;三是投资膨胀、煤电油运供应紧张,必然拉动基础产品价格上涨,加大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压力,如不采取措施,早晚会传导到最终产品。如果任凭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发展下去,最终势必会造成经济大起大落。从2003年中国进入新一轮经济上升周期伊始,就碰到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形势,既不同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的全面经济过热和严重的通货膨胀,需要紧缩性的宏观调控来治理;又不同于前几年经济偏冷和经济紧缩趋势,需要扩张性的宏观调控政策来治理。从经济运行来看,当前既有局部过热,特别是一些部门投资过多的现象,又有总体上供大于求,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针对国内出现了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快,物价上涨压力增大等问题,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大起大落,2003年下半年至今中国政府再次采取了加强宏观调控的措施。此次加强宏观调控,有以下几个特点:(1)预见性强,措施及时。早在2003年6-9月,国家就从规范房地产发展、土地管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方面相继采取了措施。2004年4月,根据第一季度部分行业投资继续膨胀的问题,国家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新的调控措施:包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较大幅度地调高钢铁、电解铝、水泥和房地产4个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暂停耕地转为非农用地的审批;对一些行业和方面的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公布对“铁本事件”的严肃查处等等。这些措施在时间上比较集中,包括采取行政手段,形成组合的措施,力度明显加大。至今已经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的因素得到了抑制。(2)有紧有宽,措施灵活。密切跟踪经济形势,采取渐进的方式,在保护投资和经济增长中正常的合理部分的同时,逐步解决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等问题。同时采取减免农业税、增加对农民的补贴等措施,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使耕地面积扩大,粮食产量明显回升。(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使得这一轮宏观调控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更为明确,同时,贯彻宏观调控措施成为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两方面互相促进。2003年以来的实践表明,此次加强宏观调控在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抑制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的同时,不仅没有影响经济持续较快发展,而且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一方面,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得到缓解;另一方面,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良好发展势头。

  2003年下半年以来,对中央政府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一直都存在不同的看法和认识。中央政府限制投资过度扩张的宏观调控,维护宏观经济大环境的稳定,从根本上说有利于各地方、各行业的发展和利益,然而从目前看,同某个局部利益存在矛盾和冲突也是很自然的。宏观经济的稳定,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和外部性,是中央政府的责任。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宏观经济总量的调控,一般都是中央银行和中央政府做出判断和决策的。事先当然要掌握大量信息,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便做出准确判断。但不可能等到各方面认识一致了,才去做出判断和采取行动。
  2007年为双稳健宏观调控政策;2008年为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9月份后,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明显加重,我们又果断地把宏观调控的着力点转到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上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10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中央果断决策,对宏观调控政策做了重大调整。从08年四季度开始,明确决定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内容主要体现在这么五个方面:

第一,扩大政府公共投资,着力加强重点建设;我们将在08年四季度增加安排保障性住房、灾后恢复重建等中央政府公共投资1,040亿元的基础上,09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安排9,080亿元,比08年的预算增加4,875亿。

中央政府公共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基础设施以及农村民生工程的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社会事业建设,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节能减排以及生态环境建设。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进行技术改造,促进服务业发展等方面的建设,以及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刚才张平主任已经从总体上作了一个介绍。

第二,推进税费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09年将在全国全面实施消费型增值税,也就是允许企业将新购入的机器设备所含的增值税税款实施抵扣。这样可以比较大地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促进企业增加投资,推进技术改造、技术创新。

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公平税费负担,推动节能减排,要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和居民在收费方面的负担。09年将继续执行好08年,特别是08年下半年以来,已经实施的一系列税费减免政策,这包括继续执行好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暂免征收个人储蓄存款和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利息个人所得税。其次,较大幅度地提高了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取消和降低了部分产品的出口关税,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并且改为单边征收。降低了住房交易环节契税、印花税以及营业税等方面的税收减免政策。09年实施这些结构性税收减免政策,估计将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

第三,要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大力促进消费需求。09年将进一步增加对农民的各项补贴。中央财政通过预算安排,对农民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以及良种补贴,这四项补贴09年要达到1,230亿元,比08年增长19.4%。

要支持较大幅度地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通过增加补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农民的收入。要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同时09年春节之前,中央财政又专门对城乡低保困难的家庭发放了一次性补助。09年要进一步增加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补助以及生活补助标准。这方面的预算资金是2208亿元。

同时我们又进一步增加财政投入,带动和引导消费。实施家电下乡、农机补贴、老旧汽车更新、汽车摩托车下乡,也就是对农民购置家电、汽车、摩托车实施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引导和促进消费。
与此同时,进一步增加对粮食、棉花、石油、有色金属以及一些特种钢材等重要物资的储备。这也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企业重要商品的销售,有利于拉动内需。

第四,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央财政把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作为我们支出安排的重点,加以保障。09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也就是对农民、农业生产以及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这方面的支出是7,161亿元,比08年增长20.2%,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等方面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民生支出将安排7,285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9.4%。通过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事业,促进农业发展,这也是进一步拉动内需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强化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增加这方面的投入,这有利于进一步改变居民的消费预期,增加消费,促进消费需求的进一步增长。在保证重点支出的同时,我们要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

第五,要大力支持科技创新、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也是我们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09年中央财政安排科学技术支出1,461亿元,增长25.6%。大力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推进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特别是重点支持各个行业振兴规划一些项目的落实。要进一步增加节能减排的投入,支持重大节能工程、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努力淘汰落后生产产能。要稳步推进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以及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改革,促进资源合理利用、节约利用。而且还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

通过实施这些措施,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建设。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我们主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举措。积极的财政政策从这五个方面来看,一方面,要通过结构性减税,自然会减少财政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要大力增强政府公共投资和政府重点支出,促进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增长。

所以,财政收支差就会有比较大的扩大。所以,是要较大幅度地扩大财政赤字,并相应增发国债进行弥补。这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当中还是很必要的。2009年全国财政预算赤字将达到9,500亿,中央财政国债余额限额将是62,708亿。虽然09年赤字增加多一些,但是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预计还是控制在3%之内,而且这些年我们财政收入增长还比较好,所以每年都是陆续地减少赤字,所以国债余额占GDP比重,特别是09年比较大幅度增加的基础上,比重还是在20%左右。08年年底国债余额的比重是17.7%,09年大概还是在20%左右。这也是我国综合国力可以承受的,总体上也是安全的。

随着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贯彻实施,随着中央各方面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经过全国广大人民共同努力。我想,这些政策措施的效应会不断地得到体现,必将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从而也为以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楼别害人啊,把08.09年经济政粘贴过来。一零年是特殊的一年,一方面金融危机之影响还没过去,并且零九年为应对危机实施的是适度宽松,实际是扩张的货币政策,从货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危机后的角度讲,采取较宽容政策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另一方面一零年通涨预期增大,适当收缩银根,减少流动性也是有必要的。所以总体来说的货币政策就是,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加大对通货膨胀的管理力度,适当收缩流动性,同时妥善应对各种挑战,防范金融风险。从利率的层面就是在两个矛盾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不打击经济复苏,又可以防范金融风险,和通涨预期。另外提醒下货币政策要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汇率协调共同进行才有好的效果,只分析利率是很片面的。至于理论依据不知道你指什么,可以参考货币银行学,里面的佛雷德曼的利率方面的论述和凯恩斯流动性偏好货币需求理论

双紧

《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有哪些》
答: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 政府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时,还需要运用经济政策来实现调控目标。宏观调控政策主要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等。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制定的关于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和行为准则,由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等组成。财政收入政策的主要内容是由税种和税率所构成的税收政策。财...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和宏观政策调》
答:因此2000年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走向应该是以反通货紧缩为主、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组合。 三、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 7、积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问题,金融在经济增长中应发挥更大作用。 要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完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取得最大效率。 8、货币政策作用欠佳的主要原因。 这中间形成欠佳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有哪些?》
答: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1999定调2000:突出抓好国有企业改革 ·1998定调1999: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 ·1997定调1998:继续稳中求进 ·1996定调1997:稳中求进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是:第一,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实现国家长远战略目标的首要条件,也是...

《如何认识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以及政府的宏观政策调整》
答:而这也是为什么在07年年底我以一个所谓的中立学者的身份我要做出以下的结论,那就是我完全支持中共中央宏观调控的思想,因为我认为宏观调控是必要的,但是我反对我们执行层面所推行的金融政策,因为他的目标是错的。 第三大危机 就是从90年代中期之后我们各地地方政府以GDP为纲的理念,造成一个中国特有的二元经济现象。

《论述2003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和宏观调控政策。》
答:2007年为双稳健宏观调控政策;2008年为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9月份后,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明显加重,我们又果断地把宏观调控的着力点转到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上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10年为积极的财政...

《2012上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形势》
答:展望2009年四季度及2010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政策,我们认为,宏观调控将兼顾“保增长、调结构、防通胀”。 一、货币政策将以微调为主,回归“适度宽松” 中国经济过快下滑的势头虽得到遏制,经济运行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但基础尚不牢固,且外部环境仍然比较严峻。相比之下,资产价格上扬、通货膨胀预期和银行资产质量问题短期内不...

《我国2010年实行怎样的货币政策?且说明实行该政策的原因?》
答:其实我们应该实行差别化的货币政策。很简单,我们的经济既不过热也不过冷,而是一部分过热,另一部分过冷,你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热的更热,一发不可收拾,你看到2009年的房地产市场就是例子;要是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广大的应该是国家经济支柱的中国的中小企业会更加难过,破产倒闭将会更加严重。正式...

《2010年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哪些重要的成就》
答:第一,gdp保八 第二,实体经济发展未受金融危机影响 第三,出口形势好转 第四,就业形势优于去年

《...对我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进行分析,写一篇小论文。》
答:此后10多年,我国经济增长先后经历了速度过快、稳中趋降和平稳较快三个阶段,总体上呈现出持续较快增长和波动幅度收窄的良好态势。在这个过程中,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自2004年5月份以来采取的财政货币政策调控,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长期居高不下的投资规模终于大幅回落,物价无论是...

《金融危机后我国的宏观政策运用!!!急!!!》
答:为了防范经济景气指数持续下滑,也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创造有利的条件,最近政府各部门高强度、高密度地出台了大量的宏观调控政策。概括起来,可以从十个方面去解读这些措施,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外贸政策 、价格政策、农村政策、就业政策、区域政策、经济改革政策。一一阐述如下: 一、财政政策:...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